電動汽車儲能電站容量配置商業模式
A. 都說它前途無量,但為何換電模式的成本居高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
如今,新能源汽車的換電模式已進入快速成長期,消費者的續航焦慮被緩解,進一步促進了純電動汽車的普及。
綜上所述:
換電模式想要進入高速發展期,除了電池標准統一外,增程電池包也是一個很好續航焦慮的有效手段,在電池技術取得根本性突破之前,對純電動車消費市場和部分營運車來說,共享增程電池與充電結合應該是比整車換電更適合的續航解決方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BMS電池管理系統的幾點問題
新能源汽車十二五規劃遲遲不出台,是審慎的、理性的。從目前來看,產業鏈打通很難,各分行業各自為政,多個行業、部委協調、監管,統一意見比較困難。我曾經說過,電動汽車產業的春天是在統一多個標准前提下才能來臨,而減少推諉、重復審批、監管等環節是關鍵的關鍵。 電動汽車的關鍵是電池、電機、電控,電池的關鍵是材料,電池的系統關鍵在管理,電動汽車的發展關鍵在商業模式、在產業鏈的協調、統一。大容量鋰電池,目前來看關鍵在專利技術、產品穩定性。預計全球動力鋰電池的產業規模在2020年將達到200多億美元的容量。而且鋰儲能電池隨著分布式能源和新能源發展,大量使用鋰電池的大型儲能電站近期投資甚火,2020年也將達到24GW的規模。 BMS作為實時監控、自動均衡、智能放充電的電子部件和系統,對保障安全、延長壽命、自動計量等不可或缺,單純BMS市場2020年將達300億元。前期湘財證券分析師提出遵循「技術完善」和「商業化」並進的發展模式,我認同。現在的難點是汽車標准、電池產品標准不統一,五花八門,BMS也將面臨車型復雜的設計難題,但相對整車來說,技術完善應不是大的難題,關鍵也是降低成本和統一標准問題。 目前BMS技術上不夠成熟原因在電池和整車匹配不夠,鋰電池產能尚在起步階段,性能、量產都在初期。目前國內品牌研發實力有待加強。 成本和價格問題,我認為主要原因在市場需求不夠,鋰電池未能規劃化生產。包括整車製造。希望成飛集成、中國寶安、佛山照明、德賽電池等核心企業加大技術推廣和研發力度的同時,積極探索降低成本的方式和策略,推動鋰電池應用的安全性、穩定性、高性價比。 近期希望聯合券商、研究機構、BMS廠家、整車製造、核心電池搞一個論壇或沙龍,專門就BMS電池管理系統遇到的問題、市場、機遇等邀請專家等探討。感興趣的朋友可提前聯絡,分享。
C. 電動汽車的儲能裝置的類型是怎樣的
電能源為電動汽車的驅動電動機提供電能
D. 智能電網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十二五」專項規劃的重點任務
風電機組/光伏組件隨風速或輻照強度的出力特性、出力波動特性與概率分布;風電場、光伏電站集群出力的時空分布和出力特性;風電場、光伏電站集群控制系統;大型風電基地或大型光伏發電基地的集群控制平台系統示範工程。
大規模間歇式能源發電實時監測技術、出力特性及其對調度計劃的影響;大規模間歇式能源發電日前與日內調度策略與模型;省級、區域、國家級范圍內逐級間歇式能源消納的框架體系;多時空尺度間歇式能源發電協調調度策略模型及系統示範工程。
大型風電場接入的柔性直流輸電系統分析與建模技術;柔性直流輸電系統數字物理混合模擬平台;交/直流混合接入的控制方法;柔性直流輸電系統故障分析與保護策略;輸電工程關鍵技術及樣機;核心裝備研製與示範工程。
間歇式電源基礎數據、模型及參數辨識技術;間歇式電源與電網的協調規劃技術;間歇式電源並網全過程模擬分析技術;間歇式電源接入電網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分析評估理論和方法。
適應高滲透率間隙性電源接入電網的綜合規劃方法;提高區域電網接納間歇性電源能力的關鍵技術;時空互補的區域電網間歇性電源優化調度方法和協調控制策略;風、光、儲、水等多種電源多點接入互補運行技術;含高滲透率間歇性電源的區域電網防災技術、應急機制、數字模擬平台和示範應用。
區域性高密度、多接入點光伏系統並網及其與配電網協調關鍵技術,重點研究屋頂、建築幕牆與光伏一體化技術,並探索並網運營的商業模式;功率可調節光伏系統與儲能系統穩定控制技術、區域性高密度、多接入點光伏系統的電能質量綜合調節技術、新型孤島檢測與保護技術、能量管理技術;不同儲能系統的高效率智能化雙向變流器、新型集中與分散孤島檢測裝置、分散計量測控系統和中央測控系統等關鍵設備。
微網的規劃設計理論、方法、綜合性能評價指標體系、規劃設計支持系統、運行控制技術;微網動態模擬實驗平台和微網中央運行管理系統;具有多種能源綜合利用的微網示範工程。
大容量儲能與間歇式電源發電出力互補機制,儲能系統與間歇式電源容量配置技術及優化方法;儲能電站提高間歇式電源接入能力應用控制與能量管理技術;儲能電站的多點布局方法及廣域協調優化控制技術。
多種類型新能源發電集中綜合消納在規劃、分析、調度運行、繼電保護、安穩控制、防災應急等領域的關鍵技術。考慮到我國風光資源豐富區域的電網結構薄弱的特點,發展電源電網綜合規劃方法,提出時空互補的優化調度方法和協調控制策略,研究高可靠性繼電保護與安全穩定協調控制系統,發展防災技術和應急機制。
不同類型系統故障引起的大型風電場群連鎖故障現象,抑制大型風電場群發生連鎖故障技術方案,大型風電場群參與系統穩定控制的技術方案,包含系統級的大型風電場群故障穿越綜合解決方案及其在大型風電基地上的示範應用。
風電機組、光伏發電系統先進控制技術;新能源發電設備監測與信息化技術;新能源電站的智能協調控制技術與協調控制系統。
含風光儲的分布式發電接入配電網控制保護及可靠供電技術、信息化技術;含風光儲分布式發電接入配電網的電能質量問題;包含風光儲的分布式發電接入配電網示範工程。
綜合利用多種技術手段,突破小水電群大規模接入電網的技術瓶頸,減少其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影響。研究提高小水電群接入消納能力的電網優化方法和柔性交流、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小水電發電能力預測技術,小水電監測與模擬平台集成技術,小水電與大中型水電站群系統多時空協調控制方法,小水電與風電、火電系統多時空協調控制,提高小水電群接入消納能力的區域穩定控制理論、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統。
間歇式能源發電出力的概率分布規律並建立相應的模型,間歇式能源網源協調控制技術,間歇式能源發電系統故障穿越技術,間歇式能源發電系統電氣故障診斷及自愈技術。
「風電+抽蓄」的運營模式。設計風電抽蓄聯合運行模式,建立包括聯合優化模型、聯合模擬、安全校核、模擬交易等在內的支撐系統,形成完整的風電抽蓄聯合運行管理系統框架。
間歇式電源功率波動特性及其對電網的影響;廣域有功功率及頻率控制、分層分級無功功率及電壓控制技術,電力系統動態穩定性分析及控制技術;機組-場群-電網分級分散協同控制技術;嚴重故障下新能源電力系統故障演化機理及安全防禦策略,考慮交直流外送等方式下的間歇式電源緊急控制、輸電系統緊急控制以及其他安控措施的協調控制技術。
含大規模間歇式電源的交直流互聯大電網的協調優化運行技術,廣域協調阻尼控制技術,狀態監測與信息集成技術,實時風險評估技術,智能優化調度和安全防禦技術。 電動汽車電池更換站運行特性,更換站作為分布式儲能單元接入電網的關鍵技術和控制策略;電池梯次利用的篩選原則、成組方法和系統方案;更換站多用途變流裝置;更換站與儲能站一體化監控系統;更換站與儲能站一體化示範工程。
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特性和規模化電動汽車充電對電網的影響;電動汽車有序充電控制管理系統;電動汽車有序充電試驗系統。
電動汽車與電網互動的控制策略和關鍵技術;電動汽車智能充放電機、智能車載終端和電動汽車與電網互動協調控制系統;電動汽車與電網互動實驗驗證系統;電動汽車充放電設施檢驗檢測技術。
電動汽車新型充放電技術;電動汽車智能充放電控制策略及檢測技術;充電設施與電網互動運行的關鍵技術。
規模化電動汽車電池更換技術、計量計費、資產管理技術;充電設施運營的商業模式;基於物聯網的智能充換電服務網路的運營管理系統建設方案。 基於鋰電池儲能裝置的大容量化技術,包括電池成組動態均衡、電池組模塊化、基於電池組模塊的儲能規模放大、電池系統管理監控及保護等技術;電池儲能系統規模化集成技術,包括大功率儲能裝置及儲能規模化集成設計方法、大容量儲能系統的監控及保護技術、儲能系統冗餘及擴容方法、儲能電站監控平台。
多類型儲能系統的協調控制技術;多類型儲能系統容量配置、優化選擇准則以及優化協調控制理論體系;基於多類型儲能系統的應用工程示範。
單體鈉硫電池產品化和規模製備自動化中的關鍵問題以及集成應用中的核心技術,先進的鈉硫電池產業化制備技術,MW級鈉硫電池儲能電站的集成應用技術。
MW以上級液流電池儲能關鍵技術,5MW/10MWh全釩液流儲能電池系統在風力發電中的應用示範,國際領先、自主知識產權的液流電池產業化技術平台。
鋰離子電池的模塊化成組技術;電池儲能系統熱量管理技術、狀態監控及均衡技術、儲能電池檢測和評價技術;模塊化儲能變流技術,及各種不同型式的儲能材料與功率變換器的配合原則;基於變流器模塊的電池儲能規模化系統集成技術,及儲能系統電站化技術。
儲能系統的特性檢測技術;儲能系統的應用依據和評估規范;儲能系統並網性能評價技術,涵蓋電力儲能系統的研究、製造、測試、設計、安裝、驗收、運行、檢修和回收全過程的技術標准和應用規范。 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框架、模型、模式和技術支撐體系;含分布式電源/微網/儲能裝置的配電網系統分析、模擬與試驗技術;考慮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和電能質量的智能配電網評估指標體系;含分布式電源/微網/儲能裝置的配電網在線風險評估及安全預警方法、故障定位、網路重構、災害預案和黑啟動技術;智能配電單元統一支撐平台技術;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保護設備和自愈控制系統;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示範工程。
靈活互動的智能用電技術體系架構;智能用電高級量測體系標准、系統及終端技術;用戶用電環境(特別是城市微氣象)與用電模式的相互影響,不同條件下的負荷特性以及對用電交互終端、家庭用電控制設備的影響;智能用電雙向互動運行模式及支撐技術。
智能配用電示範園區規劃優化和供電模式優化方法。配電一次設備與智能配電終端的融合與集成技術;配電自動化系統與智能用電信息支撐平台及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系統的集成技術;用電信息採集系統與高級量測系統、智能用電互動平台的集成技術;智能用電小區用戶能效管理系統與智能家居的集成技術;智能樓宇自動化系統與建築用電管理系統的集成技術;分布式儲能系統優化配置方法和運行控制技術;提高配電網接納間歇式電源能力的分布式儲能系統優化配置方法和運行控制技術,分布式儲能系統參與配電網負荷管理的優化調度方法,配電網分布式儲能系統的綜合能量管理技術;智能配用電示範園區。
主動配電網的網路結構及其信息控制策略,主動配電網對間歇式能源的多級分層消納模式,主動配電網與間歇式能源的協調控制技術。
智能配電網下新型保護、量測的原理和演算法;智能配用電高性能通信網技術;智能配電網廣域測量、自適應保護及重合閘等關鍵技術;開發智能配電網新型量測、通信、保護成套設備,智能配電網新型量測、通信、保護成套設備的產業化。
智能配電網的優化調度模式、優化調度技術,面向分布式電源、配電網路以及多樣性負荷的優化調度方法;包括優化調度系統以及新能源管控設備等關鍵裝備;智能配電網運行狀態的安全、可靠、經濟、優質等指標評價技術。
鋼鐵企業等大型工業企業電網的智能配用電集成技術。配電自動化系統與智能用電信息支撐平台及智能配電網自愈控制系統的集成技術;用電信息採集系統與高級量測系統、智能用電互動平台的集成技術;分布式儲能系統優化配置方法和運行控制技術。
適於島嶼、油田群的能源高效利用的智能配網集成技術,包括信息支撐平台、自愈控制、用電信息採集、高級量測、用電互動、能效管理、儲能系統優化配置和運行控制,建設配網綜合示範工程。
高效自治微網群的規劃設計及評價體系,穩態運行與多維能量管理技術,多空間尺度微網群自治運行控制器樣機,統一調度平台軟體,多空間尺度高效自治微網群的示範應用。
孤島型微電網的頻率穩定機理與負荷-頻率控制方法,孤島型微電網的電壓穩定機理與動態電壓穩定控制方法,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接入孤島型微電網的技術,孤島型微電網系統的示範工程建設及現場運行測試與實證性研究。 電網智能調度一體化支撐關鍵技術;大電網運行狀態感知、整體建模、風險評估與故障診斷技術;多級多維協調的節能優化調度關鍵技術等。
在線安全分析並行計算平台的協調優化調度技術,復雜形態下在線安全穩定運行綜合安全指標、評價方法和實現架構;大電源集中外送系統阻尼控制技術,次同步諧振/次同步振盪的在線監測分析預警及阻尼控制技術;基於廣域信息的大電網交直流智能協調控制和緊急控制技術等。 感測器介面及植入技術,電子式互感器(EVT/ECT)的集成設計技術,智能開關設備的技術標准體系及智能化實施方案;具備測量、控制、監測、計量、保護等功能的智能組件技術及其與智能開關設備的有機集成技術;適用於氣體介質的壓力與微水、高抗振性能的位移、紅外定位溫度、聲學、局部放電信號等感測器及介面技術,各類感測器的可靠性設計技術和檢驗標准;開關設備運行、控制和可靠性等狀態的智能評測和預報技術,智能開關設備與調控系統的信息互動技術,開關設備的程序化和選相合閘控制技術等。
高壓設備基於RFID、GPS及狀態感測器的一體化識別、定位、跟蹤和監控的智能監測模型,輸變電設備智能測量體系下的全景狀態信息模型;具有數據存儲能力、計算能力、聯網能力、信息交換和自治協同能力的一體化智能監測裝置;基於IEC標準的全站設備狀態信息通訊模型和介面體系構架,輸變電設備狀態信息和自動化信息的集成關鍵技術,標准化全站設備狀態採集和集成設備關鍵技術;輸變電高壓設備智能監測與診斷技術,輸變電區域內多站的分層分布式狀態監測、採集和一體化數據集成、存儲、分析應用系統。 智能配用電信息及通信體系與建模方法;智能配用電系統海量信息處理技術;智能配用電信息集成架構及互操作技術;復雜配用電系統統一數據採集技術;智能配用電業務信息集成與交互技術;智能配用電信息安全技術;智能配用電高性能通信網技術等。
電力通信網路技術體制的安全機理與屬性;通信安全對智能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影響;保障智能電網各個環節的通信安全技術與組網模式;廣域電網實時通信業務可靠傳輸技術、支持多重故障恢復的通信網自愈與重構技術;電力通信網路的安全監測及防衛防護技術;電力通信網路安全性能優化技術;電力通信網路安全評價體系;智能電網通信網路綜合管理與網路智能分析技術,電力通信網綜合模擬與測試平台,電力通信智能化網路管理示範工程。
實用的新型電力參量感測器,以及多參量感知集成的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多測點多參量的光纖感測網路技術;多種感測裝置的融合技術;電力感測網綜合信息接入與傳輸平台技術;電力物聯網編碼技術、海量數據存儲、過濾、挖掘和信息聚合技術;新一代高性能電力線載波(寬頻/窄帶)關鍵通信技術;電力新型特種光纜及試點工程,新型特種光纜設計、製造、試驗、施工、運維等配套支撐技術及基本技術框架,新型特種光纜的應用模式和技術方案;智能電網統一通信的應用模式、部署方式和網路架構,統一通信在支撐調度、應急、用電管理等各環節的應用和解決方案。
智能電網統一信息模型及信息化總體框架;電網海量信息的存儲結構、索引技術、混合壓縮技術、數據並發處理、磁碟緩存管理、虛擬化存儲和安全可靠存儲機制等信息存儲技術;基於計算機集群系統的並行資料庫統一視圖和介面、並行查優、海量負載平衡和海量並行數據的備份和恢復技術;海量實時數據與非實時數據的整合檢索和利用技術;雲計算在海量數據處理中的應用技術;海量實時資料庫管理系統;高效存儲及實時處理智能信息服務平台示範工程。
電網可視信息的模式識別、圖形分析、虛擬現實等技術,可視化支撐技術架構;智能監控系統架構,計算機視覺感知方法、智能行為識別與處理演算法等關鍵技術;智能電網雙向互動的信息服務平台技術,桌面終端、移動終端、互動大屏幕等多信息展現渠道;智能電網雙向互動的信息服務平台示範工程。 靜止同步串聯補償器、統一潮流控制器的關鍵技術,包括主電路拓撲、模擬分析技術、關鍵組件的設計製造技術、控制保護技術、試驗測試技術,開發工業裝置並示範應用;利用柔性交流輸電設備的潮流控制和靈活調度技術。
高性能、低成本、安裝運維方便的高壓大容量新型固態短路限流器,包括新型固態限流裝置分析建模與模擬技術、固態限流器主電路設計技術、固態限流器的控制與保護策略,工程化的高壓大容量新型固態限流裝置研製。
面向輸電系統應用的高溫超導限流器的核心關鍵技術,包括超導限流裝置的限流機理、主電路拓撲、建模和模擬分析、優化設計方法、控制策略、保護系統、試驗測試技術,220kV高溫超導限流器示範裝置研製。
高壓直流輸電系統用高壓直流斷路器分斷原理理論分析、模型與模擬、直流斷路器總體方案、成套電氣與結構、關鍵零部件、系統集成化、成套試驗方法、SF6斷路器電弧特性等,15kV級直流斷路器樣機研製及示範工程。
高壓輸電系統用高壓直流陸上和海底電纜的絕緣結構型式、機械和電學特性、絕緣、結構和導電材料選擇、成型工藝、相關測試和試驗方法、可靠性試驗,±320kV級陸上和海底電纜的研製及相關試驗測試。
直流輸電系統中的直流電流和電壓測量方法和技術,直流輸電系統直流電流和電壓測試系統方法和技術路線,直流輸電系統測量裝置計量和標定方法,高電位直流電流和直流電壓測試系統,全光直流電流互感器和全學直流電壓互感器,滿足特高壓直流輸電和柔性直流輸電需求的樣機及相關試驗、認證和示範應用。
換流器拓撲結構和主迴路優化、多端柔性直流供電系統分析、計算和模擬;多端直流供電系統與交流供電系統的相互影響和運行方式,研究多端直流供電系統的控制保護系統架構、電壓、潮流和電能質量控制方法;緊湊型、模塊化換流站設備及其控制保護系統,它們在城市供電中的示範應用。
直流配電網拓撲結構、基本模型、控制保護方案,直流配網模擬模型和技術,直流配電網設計技術,直流配電網換流站關鍵裝備,直流配電網經濟安全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法,考慮各類分布式電源接入和電動汽車充換電設備與電網互動情況下的直流配電網建設和優化運行方案,直流配電網管理和控制系統,直流配電網示範工程及相關技術、裝置和系統的有效驗證。 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地域范圍,建立一個涵蓋發電、輸電、配電、用電、儲能的智能電網綜合集成示範工程,實現智能電網多個領域技術的綜合測試、實驗和示範,並研究智能電網的可行商業運營模式,形成對未來智能電網形態的整體展示,體現低碳、高效、兼容接入、互動靈活的特點。
智能電網集成綜合示範的技術領域包括:
大規模接入間歇式能源並網技術;
與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協調運行電網技術;
大規模儲能系統;
高密度多點分布式供能系統;
智能配用電系統;
用戶與電網的互動技術;
智能電網信息及通信技術。
E. 儲能電站容量125KW/500KWh是什麼意思
功率125kW,電池總共可以充500度電,或者每小時放電125kW,4小時就全部放完了
F. 電動汽車儲能裝置的主要任務和主要要求是什麼
主要任務是為移動能源的綜合利用開辟有效途徑。主要要求是提高動力電池的性能。
G. 國家能源局:電動汽車可能成為電力系統的儲能裝置
電動汽車,我們電力系統要給它充電,看似是一個供電任務,但通過技術的發展包括採取經濟性措施,完全可以讓電動汽車促進我們系統能力提升。電動汽車在低谷時,系統給它充電;在用電高峰,讓電動汽車給我們系統放電。一輛電動汽車就可能成為電力系統的一個儲能裝置,如果成千上萬大規模的電動汽車,那對我們系統是非常有利的因素。所以我們要加快推動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是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另一方面也能促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是非常好的事情。
黃學農表示:「所以要加快推動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是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另一方面也能促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是非常好的事情。」
H. 常用的電動汽車儲能裝置有哪四種
蓄電池
燃料電池
超級電容器電
化學蓄電池組
I. 如何構建有利可圖的電動汽車充電站商業模式
截至2014年底,全國已建成充電站780座,充電樁3.1萬個,電動汽車與充電設施的配置比例約為3∶1,亟需加快建設並完善充電網路設施運營滿足高速增長的需求。
國家政策將陸續出台,利好充電樁產業的發展。近期,國家能源局制定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即將出台,預計2020年國內充換電站數量將達到1.2萬個,充電樁達到450萬個,直接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40億元。此外,今年8月還將出台電動汽車充電新國標,充電樁標准、介面不統一等兼容性問題將得到解決,將有力提升充電樁的利用率,進一步推動電動汽車發展。
各類社會資本對於進軍充電設施領域展示出濃厚興趣。隨著電動汽車的深化推廣以及國家電網公司放開充換電服務市場,當前已有包括特銳德、比亞迪等在內的眾多社會資本進入市場。
以中石化為代表的石油企業與北汽合作,開展加油站充換電模式的嘗試,打造加油站與充換電站並存的雙重模式。下一階段,隨著有效商業模式的形成,在市場力量的推動下,預期充電設施市場將會得到快速發展,從而為電動汽車規模化推廣應用奠定基礎。
作為車聯網、智能電網的「入口」,充電樁業務潛在價值巨大,在未來智慧城市、智能小區建設中將發揮重要的數據採集與分析、資源優化配置等作用,充電樁業務已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與商業模式創新空間。
「充電樁+商品零售+服務消費」模式
以電動汽車充電樁為中心,建立配套的商品零售與休閑服務商業圈,將成為未來大中型城市發展電動汽車及配套產業的新模式。
以德國、丹麥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利用電動汽車車主充換電時間,深入拓展零售、消費等業務,以充換電業務為中心,整合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發展。德國的充電樁建設實施主體包括汽車廠商、供電企業、供電企業聯盟、超市便利店、私人用戶等,圍繞電動汽車充電的2小時建立了健身、美容、購物中心,提高了充電服務的粘性與增值性。
當前國內僅有特斯拉與酒店、商鋪合作共建充電站,計劃覆蓋全國100多個城市。隨著電動汽車的爆發式增長,未來在一線城市內部的商業區域布點建立「充電樁+商品零售+服務消費」的產業發展模式對市場的吸引力將逐漸提升。
「充電APP+雲服務+遠程智能管理」模式
隨著移動互聯與感測技術的發展,電動汽車車主與充電樁建立實時在線的聯系已成趨勢。美國ChargePoint公司以及國內電動汽車運營服務商「電樁」公司提供的實時網路信息可以通過手機移動端進行查詢,以獲取全國范圍內可用的充電樁分布情況。
通過設計、應用功能集成度很強的APP,為電動汽車用戶提供充電站實時定位,實時掌控充電時間、充電電量,以及充電意外中斷、充電預約提醒、故障報警等充電狀態遠程監控服務。以提升用戶體驗為目標,提供各項便利,用戶可以隨時自由安排、取消、變更充電流程,同時提供靈活的支付方式,增強用戶粘性。
充電樁運營可以為充電站經營業主提供靈活的管理工具、豐富的大數據分析、便捷的支付交易流程以及24*7*365的後台支撐。例如,一是可以提供充電定價多樣化選擇方案。經營業主可以根據充電時間、充電流程、充電電量或任何一種組合方式進行自由定價,或針對不同的駕駛者群體或每天峰谷時間定價進行收費。
二是構建智能後端「雲服務」運營平台,提供能源計量與管理系統,為充電站經營業主提供多種充電容量與速率選擇,可通過提供靈活的充電容量以降低運營成本。
三是為經營業主提供詳細的大數據分析支撐,為改進提升服務提供依據。基於「雲服務」為其提供每個充電站具體每天的有效利用小時數、高峰期利用率、充電需求人數、平均充電周期等內容。經營業主僅需登錄賬戶,即可得到詳細的數據分析報告,有效識別各站點運營情況,將關注重點及時聚焦存在經營困難的充電站。其核心在於幫助充電站經營業主集中於充電站運營,而不是站點維護等瑣碎內容。
此外,隨著充電樁分布范圍的不斷擴大,無人值守充電站將成為市場主流。日本AEC公司對快速充電站均採用「無人值守、自助操作、遠程監控」的管理模式,對於分布在各酒店、旅遊景點等地的交流充電樁,由業主單位來管理,自主安排對外開放的時間和定價,並通過網路、運營商、汽車租賃公司公布站點及運營服務等相關信息。
「整車廠商+設備製造商+運營商+用戶」模式
在下一階段,通過將整車廠商、設備製造商、用戶、充電站經營業主、金融機構等利益相關方有機融合在一起,共同創造富有吸引力的產品和服務,使生態系統中的各類型企業看到廣闊的未來市場空間,深入參與到價值鏈創造的各個環節,最大限度地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電動汽車與充電樁市場的發展。
以國內「電樁」為例,與整車廠商開展合作,構建了國內首家電動汽車電商平台,提供在線一站式服務。包括與汽車金融、融資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合作,啟動電動汽車金融計劃,提供多款金融產品,為源頭購車提供便利;同時計劃在城市中心興建智能的電動汽車O2O體驗中心,提供不同類型電動汽車試駕體驗,促進用戶體驗,培育潛在的電動汽車用戶。
ChargePoint則發揮價值鏈的主導者作用,不斷拓展新的盈利點,推進與利益相關方的協作共贏。根據預測,至2020年,美國預計將有230萬電動汽車用戶,其中有10%將會分布在公寓大樓。市場調研表明,大多數用戶傾向於提前在家充好電,如果不能實現在家充電,購買電動車的意願將顯著降低。ChargePoint通過啟動Multi-Family Home Service,於2015年4月推出公寓用電動車充電座,將充電服務延伸至公寓大樓。由其提供充電樁,安裝費用完全由其承擔,僅向用戶收取每月39.99美元的費用,電費部分則由用戶直接支付給公寓物業管理者。如果電動汽車用戶搬離大樓,ChargePoint可以暫時關閉用戶所屬停車格的充電樁,直到下一位電動汽車用戶入住再重新啟動。
這種雙贏的合作,一方面,有效降低了公寓物業管理者的風險,對於公寓大樓而言,電動汽車用戶通常是收入較高、社會經濟地位較好的優質客戶,提供停車場充電樁設施,提升服務附加值,有利於吸引更多高價值住戶。另一方面,進駐公寓大樓也將進一步延伸ChargePoint當前的充電網路,有力推進充電樁生態系統利益共享。
J. 儲能商業模式有哪些
不同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