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新能源汽車比例
① 國家發布在多少年之內新能源汽車比例
未來15年吧大概
② 2020年6月國內新能源汽車數據解析:或在7月「轉正」
中國市場6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量數據前兩天出來了,不過提供參考的兩個數據還不太一致——新能源口徑的數據為7.8萬台,另一個數據口徑為8.3萬台,但無論是哪個數據,看環比的話在補貼退坡緩沖期整個數據並不是特別理想。當然也有好消息和壞消息——
1)好消息是:看上去7月份新能源汽車要首次同比轉正了,其實這個趨勢要爬上去並不容易;
2)壞消息是:按照當前的形勢來看,2020年國內新能源市場最好的局面是維持同比不變,目前半年下來一共產了31.4萬台,要把數字拉回到103萬台,下半年需要產70萬台,也就是每個月得10W+才行,而按照當下的經濟形勢,預估全年能在85-90萬台已經是不錯的結果了。
圖6?2020年上半年電池安裝量
小結:
我一遍一遍看當前的新能源汽車狀態,總覺得這個局面是絕大部分企業都處在一個相對苦逼的狀態,目前二級市場的狀態和企業的經營情況好像有著很大的反差。可能是企業在市場上拿了錢來穩住經營,穩住當下的局面吧,我們更應該從積極的方面來看這個背離。
圖|網路及相關截圖
作者簡介:朱玉龍,資深電動汽車三電系統和汽車電子工程師,著有《汽車電子硬體設計》。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③ 不同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比例
中方持股比例不低於51%。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外資比例不超過50%。
④ 對比特斯拉與中國新能源乘用車2019年數據
作者簡介:朱玉龍,資深電動汽車三電系統和汽車電子工程師,目前從事新能源汽車電子化工作,10年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專業從業經驗,在電池系統、充電系統和電子電氣架構方面有較深的認識和實踐,著有《汽車電子硬體設計》,開設《汽車電子設計》公眾號。
在拿到2019年12月的新能源乘用車合格證數目以後,我們對去年整體的情況有了了解。而特斯拉的全年交付和生產數據也出來了,今天我們把整體產業的情況與特斯拉的數據進行一下對比,再把國內各主要新能源車企單獨和特斯拉比比看。
12月的合格證數據
12月新能源乘用車合格證為12.1萬輛,同比下降29.2%。從補貼退坡以後,7月-11月同比增速分別為-18%、-23%、-27%、-41%、-43%,這一路就是退著在走。全年累計105.0萬輛,同比累計下滑0.5%。如下圖所示,上半年搶在補貼截止的節點早早的把車都生產出來,下半年根據需求情況來調整計劃,所以新能源乘用車整體的情況就基本是和去年持平。
圖62019下半年純電車型續航里程比例
小結:
2019年過去了,12月的新能源乘用車數據還算給力,給全年帶來一個持平的結果。我們可能需要等更全面的數據出來後,再看看接下來的形勢會怎樣。而要把量做大,目前在市場分散而且那麼多車企都對銷量指望的情況下,加上特斯拉也在家門口搶了一部分優質客戶,可能還是要通過不同的渠道在海外市場建立銷量。
文|朱玉龍
圖|朱玉龍網路及相關截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⑤ 車輛總數是80輛,其中新能源49輛怎麼算車輛比例
車輛總數80輛,其中新能源49輛,那麼新能源的比例為49/80,也就是百分之61.25。
⑥ 2019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全年或現負增長
沒有想像中的金九銀十,可能也不會迎來往年顯著的翹尾效應,數年來漲勢迅猛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在2019年甚至有負增長之虞。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9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09.3萬輛和104.3萬輛,同比增幅僅有3.6%和1.3%。而11月的銷量還有沒超過10萬輛,同比跌幅超過四成,已連續5個月同比下降。如果12月仍然不能止住頹勢,全年銷量負增長幾成定局。7月份成為一道分水嶺。2019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依舊保持快速增長,6月份銷量漲幅甚至一度超過80%。7月開始形勢急轉直下,同比降幅逐步擴大,從3.8%、21.7%、34.8%到10月份已呈腰斬之勢,達到46.0%,11月份才略微收窄(見圖表1、2)。從2010年新能源汽車被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來,銷量幾乎一路走高,即便是近幾年國內汽車行業進入微增長時代,到2018年甚至迎來了當時28年來的首度新車銷量下滑,新能源汽車也一直是相對低迷的整體車市中的一抹亮色。它為何會在2019年出現前所未有的「五連降」?當前的市場形勢是在哪些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市場格局正發生怎樣的變化?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
按照之前國家規劃好的排放標准升級時間表,從2019年7月1日起,國內開始正式實施國家第六階段排放新規,即從7月1日開始,國五排放標準的新車停止上牌登記。有些城市甚至採取了提前實施的措施。
但一份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在2019年4月下旬公布的《2018年汽車經銷商生存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經銷商新車銷售幾乎無利潤可言,而庫存預警又連續17個月居高不下,其中「國五」車型壓庫嚴重。對於經銷商而言,大幅降價促銷成為快速清理庫存車的必然選擇,市場上在5、6月份甚至出現「買一輛送一輛」的打折法。
這種降價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不少消費者的購車選擇,即從打算購買新能源汽車轉向購買超低價格的國五傳統燃油車。而有的消費者面對這種情形更加迷茫,繼續觀望。
「新能源汽車其實也受國六標準的制約,很多企業受到國六標準的沖擊,導致傳統產品跟不上,老產品又必須清庫,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崔東樹認為,國六標準的實施推動了行業的快速清退的過程,一些合資企業特別是不少自主品牌車企受到嚴重影響。插電式混動車型在10月份出現同比下降44%的情況,也是受到這一政策的後續影響。
3.第三個政策因素則與正在實施的「雙積分」政策相關。一些業內專家指出,當前正在實施的「雙積分」政策沒有發揮預期的巨大「威力」。
發布於2017年9月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雙積分」政策),被業內視為補貼退出後鼓勵車企繼續生產新能源車的接檔政策,意在通過積分交易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推廣。該政策對年產量或進口量達到3萬輛以上的企業提出了明確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12%。徐長明曾表示,新能源汽車未來如何波動式發展,取決於雙積分政策所發揮的作用。如果不嚴格執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未來發展將充滿疑問。
從目前來看,雖然「雙積分」政策的促進作用已經開始顯現,但無論是當前表現出來的積分交易價格,還是在倒逼車企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投入、推動擴張市場份額的力度上,業內一些專家都認為略顯不足。2018年,新能源汽車雙積分交易金額超7億元人民幣,每分僅850元,預計2019年年末將上升到2000元以上。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明確指出:「現在的『雙積分』政策效率是不高的,應該研究調整『雙積分』政策的實施方案,通過『雙積分』政策來保障實現電動車佔比逐年上升的目標。」
2019年是「雙積分」政策實施的元年,工信部已經兩度調整,並拿出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目前「雙積分」政策還在調整完善之中。據了解,本次修改意在引導節能汽車的多元化發展,給車企的新能源積分考核和來源要求提供更為寬松的環境,以求對行業發展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第二,從消費市場來看,2019年主要有三重因素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和信心。
1.近年來宏觀經濟的持續下行已經影響了整個國內汽車市場。
國內一些經濟學家指出,對汽車等行業而言,當前面臨的一個嚴峻形勢就是國內消費受到了嚴重擠壓,居民的家庭資產負債出現嚴重問題,打擊了居民的消費信心和能力。在購車補貼大幅退坡的疊加影響下,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難以像往年一樣獨善其身。北汽集團營銷業務委員會產品與商業模式創新中心市場研究部部長趙新智也分析認為,因為很多家庭是第二輛車用戶,隨著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下降,導致購買力不足。
2.從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頻發的新能源汽車起火等安全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普通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顯示,從5月到8月,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共發現79起安全事故,涉及車輛96輛。在已查明起火原因的車輛中,41%的車輛處於行駛狀態、40%的車輛處於靜止狀態、19%的車輛處於充電狀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絕大部分事故車輛使用的是三元鋰電池,佔比達86%。
近三年的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持續提升對續航里程和能量密度的要求,一年一個台階快速升級。為了達到補貼的標准,車企多採取高能量密度電池,但驗證工作嚴重不足。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產品續航里程已有大幅提高,但隨之帶來的安全隱患也逐漸顯現。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數據顯示,目前已要求召回33281輛新能源汽車。另據了解,因動力電池問題而召回的車輛佔比近兩成。
3.目前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車型的保值率狀況堪憂,而保值率恰恰是消費者購車時重點考量的因素之一。
中國汽車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員會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汽車保值率報告顯示,多數目前在市場上熱賣的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1年的保值率就已經低於50%,續航能力在300公里以下的更是僅有兩、三成。即便是表現最好的特斯拉MODELX,1年保值率僅為67.46%,其次分別為特斯拉MODELS與蔚來ES8,它們的保值率分別是65.32%與51.28%。
「新能源汽車銷售量下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殘值率低,而且還需要專業人士對其動力電池的使用情況進行評估才能定價。即便是電池使用狀況還可以,但是二手車買家不認賬,新能源二手車的價格也提不起來。」崔東樹表示,這種情況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經銷商不好出手,回收的時候會把價格壓得很低,車主不接受便會私下交易,對二手車市場和新能源二手車的流通都十分不利。
以上三點因素,加上政策的變動及不確定性,讓更多消費者暫停購買計劃,處於觀察和觀望狀態。
第三,從供給端看,一些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生產動力轉弱,減少了對市場的產品供應。
國內一家整車廠銷售負責人甚至表示,「從單車成本而言,目前是賣一輛虧一輛,有的已經暫時停賣了。」在2019年3月25日之前,有的純電動乘用車單車補貼可拿到7.5萬元,到6月26日前已經降到4.5萬元,之後繼續降到2.5萬元。崔東樹分析指出,這個調整期給企業帶來的巨大壓力是難以承受的,也導致了現在艱難的困局。
據趙新智透露,相對於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退坡幅度達60%-80%。這加大了企業的成本壓力,因此必須對低價車限產、提價。
市場格局演變:傳統自主車企份額跌破9成
歷經數年發展,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正打破原來的局面,各參與方、各種產品的市場份額和力量對比也正在變化之中。
在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外資品牌的較量中,傳統自主車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絕對優勢正受到沖擊。
「2019年可能是近年來傳統自主品牌車型佔比首次低於90%的一年。」近日,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2019年會長、中海同創集團董事長李金勇在2019中國車商高峰論壇上表示,目前國內合資品牌純電動車型已經逐漸進入市場,造車新勢力的產品佔比達到9%,也逐步成為市場重要參與力量。
從2010年到2015年之間,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幾乎是傳統自主車企的天下。但從2016年開始,跨國車企巨頭明顯加快了向電動化轉型的步伐,向中國市場投放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規劃力度也明顯加大。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情報所主任、總工程師黃永和觀察到,從2013年到2015年,雖然很多合資企業包括跨國公司都發布了關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但車型上市還比較少。但從2018年開始,在市場上的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明顯增多。2019年1-10月,合資品牌產品佔比已經超過了10%。他擔憂的是,根據市場調查,在不少「80後」、「90後」年輕人的意識中,已經把特斯拉和BBA並列為豪車品牌了,這可能會影響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特別針對年輕一代的細分市場。「應該對我們的市場沖擊比較大。」
從各類細分市場看,插電式混動車型銷量到2019年11月已經同比下滑超過40%。而在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中,A0和A00級車型的下滑尤其明顯。
這兩款車型一直是近年來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的主力。在2017年,A0和A00級車型總銷量一度占據純電動乘用車7成以上的市場份額,然而到了2018年開始收縮,特別是A00級產品的市場份額少了接近20個百分點。2019年,A00級車型的市場佔有率降幅擴大,目前僅占不到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A級純電動乘用車的佔比明顯提升,已佔據當前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的半壁江山。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這種市場格局的演變正是近三年國家補貼政策不斷調整的結果。崔東樹指出,另一個因素是一批分時租賃企業倒下,其產品被大量退租並流向市場,大量低價處理。A00級電動車一直是分時租賃場景的主要運營車輛,「因此A00級車增長壓力巨大,市場表現低迷。」
進口車、出行市場承包年度亮點
盡管新能源汽車整體市場下滑,但在一些細分領域仍然不乏亮點。
第一是新能源車型進口量增長迅猛,成為進口車市場的亮點。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總進口量約4.9萬輛,同比增長191.7%。其中,特斯拉總進口量約3.33萬輛,同比增長了184.1%,成為進口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力品牌。
第二是出行市場特別是計程車、網約車市場,但這種市場表現是否可以稱之為亮點,業內爭議不小。
上汽通用總經理王永清曾在2019年廣州車展上透露,2019年1-9月,全國賣給私人用戶的電動車僅十餘萬輛,其餘的70多萬輛全部投放給B端的出行市場。不少行業人士在看到這一信息後紛紛表達了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質疑與擔憂,他們認為,這沒有反映出私人用戶的真實需求,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前景更加悲觀。而1-10月的新能源汽車上牌數據則顯示,過半數純電動乘用車是營運車輛及由單位購買的非營運車輛。
出行市場特別是網約車、計程車已經成為消化新能源汽車產品的主要渠道。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不失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一個亮點。崔東樹透露,目前納入監控范圍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為201萬輛左右,其中計程車、網約車、公務租賃用車佔47%,而私人用車佔了53%。
從運營的里程來看,用於網約車、計程車的車輛的運營里程佔60%、55%左右。「網約車市場的良好發展態勢帶動了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幅提升,目前新能源汽車在網約車市場的滲透率達到了10%以上,計程車則達到了6%左右,主要車型包括北汽EU系列、帝豪EV系列、比亞迪e5、e6等,網約車、計程車是新能源汽車真正推廣的活名片。」
因此,崔東樹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車主要賣給了出行公司應當是一個亮點而非問題。因為這恰好說明出行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接受,特別是運營用戶對其認可,電耗比油耗更有優勢,如果網約車運營而沒有達到合理的經營情況,用戶是絕對不會願意使用的。這本就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亮點。
當前,新加入的網約車必須是純電動車型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城市的選擇。在司機收入方面,新能源網約車在一二線城市已經開始占據優勢。新能源汽車在網約車市場的大量使用應當被視為到目前為止一個較為成功的案例。
專家觀點: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預判
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不會有大幅提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
在2019年的最後一個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有可能會因為多重因素出現翹尾跡象,但是即便出現年末的銷量小幅上揚,也無法直接帶動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幅提升。下半年新能源車市出現的「五連降」會讓政府、車企、消費者等多方重新審視新能源汽車市場。預計政府會推出更利好新能源汽車發展和銷量提升的政策,車企也將根據市場調整生產節奏與產品布局,而消費者也將更為理性。因此,進入到2020年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不會有太大提升,仍將會處於一個調整期。
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出現26%的正向增長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
預計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是200萬輛,中性判斷約為160萬輛。按照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中提出的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達到25%的目標,預計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700萬輛以上。按照2019年近130萬輛的銷量計算,2020年到2025年復合增速將超過33%。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這個目標對企業的引領作用很大,會推動企業加速發展新能源汽車。
預計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80萬-200萬輛
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2019年會長李金勇
2020將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起步年。未來B端市場將繼續堅挺,計程車、網約車電動化成為必然趨勢。限購城市市場有望出現新能源汽車的增量(北京增加4萬-10萬輛)。未來隨著積分價值提升,電池成本下降,A00級純電動乘用車市場將回暖,非限購城市銷量增加。隨著特斯拉國產、部分造車新勢力車型上市,推動新能源汽車高端用戶擴大,預計增加10萬輛以上。2020年作為新能源汽車補貼最後的盛宴,最後一個年尾效應顯現,有望增加20萬輛銷量。
2020年仍是調整期,實現微增長
北汽集團營銷業務委員會產品與商業模式創新中心市場研究部部長趙新智
2019年和2020年是市場的調整期,預計2019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在110萬輛左右,其中純電動汽車80萬輛。明年有望微增長,純電動汽車約有6%的增幅增加到85萬輛。未來市場會進入一個增長期,2021—2023年增速約為17%-20%。到2023年以後預計可達200萬輛以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⑦ 5月國內新能源汽車數據概覽
引言:昨日從朋友那裡了解到5月份新能源汽車合格證的情況,總體來說並不是特別好,在5月份整體的燃油車恢復比較好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怎麼賣將成為一個大的課題。目前新能源汽車兩級分化比較厲害,特斯拉在中國的加速推進,對於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在原有的市場產生了挺大的影響。
01 5月新能源合格證數據概覽
5月新能源汽車合格證為7.7萬輛,同比下降33.1%,前五個月累計26.5萬輛,同比下降45.7%。半年過去了,合格數據不是特別理想。在各條戰線,隨著各級政府的節流措施落實,能客觀上幫上新能源汽車兌現銷售的主要落實到了限購城市的支持。這里後續會具體根據上牌數據來討論。
圖1 中國新能源汽車整體的產量
1) 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乘用車的合格證為7.1萬輛,同比下降30.4%,今年累計24.3萬輛,同比下降45.6%;總體來說恢復的並不理想,下個月又是補貼退坡的節點,由於退的比較少相比去年不太會有搶裝的事情發生,這個領域也在慢慢回顧理性,大部分車企都在思考長期怎麼走。如果我們把每個月1萬台的Tesla拉掉,今年產銷量對於產業鏈大多數企業來說很難撐住。
圖2 新能源乘用車的產量恢復情況
2) 新能源客車產量同比下降45.3%,20年累計同比下降52.5%;新能源貨車由於去年的基數比較高,同比下降66.7%,20年累計下降36.0%。這兩塊短期內很難有好的起色。
圖3 新能源客車的情況
02 為什麼新能源汽車難賣了?
其實我們回顧2018-2019年的市場,最主要就是補貼400公里左右長里程車輛使得車型結構從A00往A級轉型,使得10萬以下的車型轉到2019年的10-20萬的車型(這里包括價格較高的PHEV),而2020年由於特斯拉的進入使得整個結構比例給25萬以上的車型佔了比較高的比例。
圖4 2018年-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上險結構
其實這也意味著,很多的車企給擠壓在圍繞限購城市的區域發展,集聚在工廠所在城市的發展帶,而且想要往其他地區滲透帶來的競爭異常激烈。特別是B級和C級,自主的市佔率進一步給壓縮在30%-40%左右,目前能站穩的主要是在A級和以下的車型。
圖5 2018-2020年合資和外資品牌逐步滲透
今年突出的特點是營運類車輛的需求並不多,主要以個人需求為主,這就使得4月典型的上牌量在各個領域出現分化,在限購城市和非限購城市要同時表現才能在今年的競爭中站住腳跟,這就使得在各個大城市的口碑和車型特色成為分水嶺。
圖6 4月份上牌數據按企業分細致分類
如下上牌數比較靠前的純電,我們熟悉的幾款A級車都是靠營運方向才能撐住量,而A00級別確實以個人為主,但是價格確實完全守不住的。新造車企業確實是面向個人消費者在做,但是這個市場有限,能夠維持的量是有限的,而且這是個完全紅海的市場,限購城市要佔到一半左右。在限購城市的有限市場裡面去搶這個市場確實對各家來說都是很辛苦的一個事。
圖7 按主要的純電動車型分類
小結:北京的2萬張新增新能源牌照,特別備注了無車家庭,一方面也是緩解人民群眾的需求,也能說明在補貼很少的條件下打開BEV的個人市場怎麼弄是個大的行業課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⑧ 國產新能源汽車怎樣
電池包用8∽9年,換一組電池上萬元,與加油算下來我感覺差不多,買電車價格高出燃油車不少,路途遠了還不方便,我個人還是傾向於燃油車。
⑨ 新能源汽車在網約車當中佔比是多少
目前國家在推動新能源汽車主要是在電池上做文章。動力上肯定比不了傳統汽油柴油發動機汽車,造價成本要高好多。目前還處於研製中,上市的也是一些政府推動的,無法真正實現市場化。
電池使用的電力仍然是用傳統化石燃料生產的電力,無法實現真正的無污染。
但是嘗試就意味著進步,相信在不斷的探索嘗試中,會取得質的變化。
目前氫能源的研究已經趨於成熟,相信不久之後,真正綠色環保且具有強勁動力的氫能源汽車可以隨處可見。
⑩ 目前我國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數量實在太少,其原因有新能源汽
目前我國大環境對於新能源的接受程度還在觀望狀態,其次國外的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比國內的質量和性能還是要更好一點,再有,新能源的外部硬體條件支持不到位,我國國網的態度還是封閉保守,對於充電站或充電設施的建設只是出於試點或者小規模示範階段,真的購買電動車的話,充電等問題真的是個人要考慮的因素。但是大趨勢是有的,未來多少年後就真的很難說了,汽油車肯定會慢慢退出歷史舞台的,當然沒准這要我們的要幾代以後才能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