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鹽城新能源汽車產業
Ⅰ 12月汽車產業政策:規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多方位推進產業升級
[億歐導讀]據億歐汽車統計,2019年12月(12.01-12.31)期間,各地共出台了11項汽車出行產業相關政策。其中,國家層面5項、地方層面6項,內容涉及新能源汽車、汽車流通、汽車製造等方面。
寧夏發布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
12月3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寧夏回族自治區財政廳、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寧夏回族自治區新能源公交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2020—2025年)》。方案明確表示,2020年至2025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新能源公交車佔比要分別達到32%、35%、38%、40%、42%、45%以上,每年各市新增及更換的公交車中新能源公交車比重達70%以上。
湖南加強電池回收溯源管理
12月5日,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未按溯源規定在國家平台注冊的相關企業,須於2019年12月20日前完成注冊,未按溯源規定履責的企業,須於12月26日前完成整改。
此外,自2020年1月起,每個季度的第一周,各市州工信局要將本地區上季度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督查情況書面報送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報告主要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國家平台的企業注冊情況,新能源汽車生產與銷售、報廢新能源汽車回收拆解、廢舊動力蓄電池梯次和再生利用等溯源信息上傳情況,回收服務網點建設和相關技術指導信息報備、公開情況,以及督查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和解決措施。
山東加強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
12月9日,山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全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的實施意見》。意見明確了各地市分充電設施建設「時間表」,到2022年底前,山東全省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到10萬個以上,公共停車場配建的充電基礎設施,2022年年底前占車位比例不得低於15%。所有新建住宅小區應統一將充電基礎設施供電線路敷設至專用固定停車位,或預留擴建敷設條件,與主體建築同步設計、施工、驗收。已建住宅小區應配建一定比例的公共充電基礎設施,鼓勵支持業主自建。將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優先安排土地供應。
欽州市發布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攻堅工作方案
12月12日,欽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欽州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攻堅工作方案》。方案提到,將開展四大攻堅行動,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使用示範行動要求機關事業單位新購置公務用車的,新能源汽車佔比應不低於30%;城市公共車輛運營示範。主城區和縣城2020年底純電動公交車佔比不低於45%;同時在在城市物流、快遞、零售等行業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開展物流綠色運輸試點。
青島明確新能源汽車停放服務收費標准
12月13日,青島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場監管局聯合印發《關於明確新能源汽車停放服務收費標準的通知》,通知表示,對懸掛新能源汽車綠色牌號的汽車,每天0時至24時,在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實行政府定價管理(不含住宅小區停車場)的同一公共停車場或同一條道路上的收費停車泊位以及青島國際機場停車場內首次停車,免收首個2小時停車費。其中,實行計次收費的公共停車場或道路停車泊位確無計時設施的,應免收首次停車費(不超過4小時)。已免收首個2小時停車費的新能源汽車,不再同時享受該時段免費停車15分鍾的停車優惠。懸掛普通號牌的新能源汽車暫不享受該政策。
天津頒布購車搖號新政,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12月3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發《天津市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辦法》,將於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10年。辦法主要從個人與單位指標申請、廢棄指標利用、新能源車指標管理三方面進行了調整。其中,針對個人指標申請,辦法放寬了非天津市戶籍人員個人繳納社保審核條件,允許「補繳」;允許累計繳納社保達到15年且在津退休的非天津市戶籍人員申請指標;支持人才引進,經天津市人社部門認定的綠卡人才、急缺人才等可按照市民待遇申請指標;在單位指標的申請方面,將企業申請增量指標納稅金額門檻由5萬元降低為1萬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現狀和未來是什麼
汽車的電動化趨勢給傳統汽車帶來的改變是革命性的。傳統汽車的動力傳遞路線非常復雜,發動機、離合器、變速器、自動變速器、驅動橋,目前,像德國、法國等國家已經明確公布了停止銷售燃油車的時間表,中國目前來說還沒有計劃啟動,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而伴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不過發動機從2.0T降到1.5T驍雲,輪轂從22寸降到20寸,輪胎從馬牌性能胎變成其它輪胎,剎車卡鉗也從跑車卡鉗變成普通卡鉗
Ⅲ 2020年,新能源車企會比想像中更凄涼
兩年前,眾人都說,2020年將是各家造車新勢力、新能源車企的決戰時刻,因為大部分新能源車企的產品都已經落地,將進入銷售階段。可是萬萬沒有想到,2020年的開局的疫情,讓新能源車企的「決戰時刻」成為了「至暗時刻」。
2020年第一季度,大量新能源車型開始交付周期,這其中包括已經發布價格的特斯拉國產Model3、愛馳U5、威馬EX6等,也有即將發布的天際ME7、哪吒U、零跑T03、廣汽蔚來合創007、小鵬P7等等。另外算上剛剛邁入交付期的理想ONE、AionLX等,不下十數款車型在第一季度的交付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根據蔚來公布的交付數據,2020年1月蔚來品牌整體交付量達1598台,同比下降11.5%,其中ES6交付1493台,ES8交付105台。不過按照蔚來的說法,由於1月份的有效工作日只有16天,其日均交付達到了100台以上,同比提升22%。
另一方面,小鵬汽車何小鵬也在社交媒體上也有意無意透露了「小鵬不差錢」。何小鵬表示他持有大量的特斯拉股票,言下之意是他可以通過套現特斯拉股票來維持小鵬的運營。按照的特斯拉之前800美元到900美元的股價來看,何小鵬如果出手10萬股特斯拉股票,就能夠有八九千萬美元保持小鵬的運營——如果對「大量」有一個更樂觀的定義,或許何小鵬所持有的特斯拉股票達到百萬量級。
如果說蔚來和小鵬還有融資的底氣,那麼更多數的新能源車企可能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對於大部分新能源車企來說,它們很有可能無法見到2021年的日出,現在需要做的,必須是給自己找到一個足夠粗的「大腿」,確保品牌有最低限度的生存機會,即便是被收購也在所不惜。
撰文|錢大友
圖片|網路
編輯|白術
審校|蘭青青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2020年將會是新能源汽車上市數量的巔峰嗎
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15年規劃:未再設具體產銷量目標
歷時10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開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1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
《徵求意見稿》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新階段的首條基本原則為「市場主導」。強化企業在技術路線選擇、產品產能布局等方面的主體地位。
整體目標方面,《徵求意見稿》提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目標為純電動汽車成為主流,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運行,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趨於普及。
具體目標方面,《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30%,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
據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萬輛和7.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5.4%和45.6%。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8萬輛和5.9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33.3%和47.3%;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完成1.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44.3%和38.7%。
累計方面,2019年1-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3萬輛和94.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1.7%和10.1%。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9.5萬輛和75.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8.4%和15.0%;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6萬輛和19.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10.6%和5.7%;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91輛和1327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2倍和8.0倍。
2018-2019年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2019年6月銷量增速為80%)
我國現階段應用實施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是由工信部於2012年6月印發,主要目標指出,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推廣普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節能內燃機汽車,提升我國汽車產業整體技術水平。
根據2020年到期的規劃,到2020年,我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源產業與國際同步發展。
對比全新2020年到期的規劃,《徵求意見稿》不再具體要求新能源汽車產銷數量,而是轉成追求市場規模。此外,《徵求意見稿》更加註重核心技術攻關,對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也提出更高要求。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Ⅳ 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路在何方
隨著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近些年新能源汽車所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不過在過去的2019年,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120.6萬台,同比下降約4%,也成為自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以來首次年度下滑。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那麼2020年新能源的路在哪裡呢?
加強合作,融入國際市場
對於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雖然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尚未以高水平和高質量融入國際市場。所以在2020年,會加大與國際市場的結合,越來越多的國外新能源品牌會入駐中國,而之前的特斯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樣的話也會促進國內品牌加大技術研發,推動行業良性的發展。
寫在最後
2020年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算是一個轉折點,雖然補貼退坡,但是技術上應當逐步創新。特別是在三電系統方面,掌握先進的技術,才能把未來的路越走越寬。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2020年到底開建了多少新汽車工廠
大概沒有人會願意經歷2020年的開局,好在春天終於來了。伴隨著東風雷諾的黯然收場,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汽車市場,新的汽車工廠正陸續開工建設,很有些江湖只見新人笑未見舊人笑的意味。
五大工藝廠房南寧天際新能源工廠開建
南寧天際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位於南寧邕寧區新興產業園,主要建設沖壓、焊裝、塗裝、總裝及電池包五大工藝廠房,配套建設研發中心、試驗試制中心等,形成年產1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基地。項目計劃在2022年投產,達產後預計實現年產值約100億元以上。天際汽車在南寧的項目是它的第三個地方工廠。前兩個分別在浙江紹興(2018年4月開工)和湖南長沙(2019年3月20日開工)。
年產能10萬輛南寧合眾新能源汽車工廠開建
南寧合眾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位於南寧青秀區伶俐工業園,建設年產1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智慧工廠,主要建設沖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大工藝廠房及樹脂、PACK車間、產品試制試驗中心、綜合辦公樓和附屬設施,以及相關生產工藝設備。
一汽豐田新能源工廠預計年內開建基於比亞迪e平台
中新天津生態城管理委員會1月20日發布的《設計招標公告》顯示,豐田汽車和一汽集團計劃投資84.95億元在天津濱海新區生態城新建一座新能源工廠,該工廠已被天津生態城管理委員會批准建設。該新能源工廠年產能為20萬輛,總佔地面積197萬平方米,生產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以及燃料電池汽車。
此次設計招標的工期時間要求為2020年02月26日至2020年05月25日。按照天津市方面的規劃,一汽豐田新能源工廠項目將在2020年年底前取得明顯進展。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投資,一汽豐田新能源工廠生產范圍將包括基於豐田e-TNGA平台的車型,以及有可能生產豐田與比亞迪聯合開發、基於比亞迪e平台的純電動車型。
擎動觀察:
根據規劃,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30%,工廠的開建是保證產能提升的必經之路,誰能笑到最後,只能等待時間考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深度|透過兩會 窺見2020中國車市的下半場(一):新能源汽車
在疫情爆發之初,也就是2月中下旬那會兒,我向業界的多位人士請教對「2020年中國車市」的看法。後經我系統地分析整理後得出一個大多數人比較認同的觀點:2020年,中國車市將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主要受疫情影響,車市將受到重創。而車市回歸正常得等到下半場,也就是下半年。
隨著時間地推移,這一觀點的准確性逐漸得到了驗證。其中最主要的一個依據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4月初時也曾預測,今年下半年的整體車市將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事實上,4月份中國汽車產銷量已經均超過200萬輛,可以認為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具體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0.2萬輛和207萬輛,環比增長46.6%和43.5%,同比分別增長2.3%和4.4%。4月份的月增速為今年以來的首次增長,單月銷量更是結束了連續21個月的同比下降。
車市向好是大勢所趨。盡管如此,我認為,若考慮到五一小長假以及6月的追加消費,2020年因疫情影響影響的車市會提前結束,而今年下半年的車市在國家刺激消費政策、網路直播售車、廠家大幅度優惠等多因素的助推下,會更早一些。
當下時至5月下旬,也恰逢全國兩會期間(5月21-28日),汽車界的代表和委員為汽車行業的良性發展提出了很多比較好的參考建議。有人說,這些車企代表/委員所提出的問題,主要是為自己所在的車企謀求政策利好,多少有點「私心」所在。但我不這么認為,原因有二。第一,這些主流的車企是中國車市的主要參與者,個體的發展勢必對整個汽車行業發展產生影響,甚至,某些龍頭企業的發展方向可以認為就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大方向的微觀縮影。第二,單就這些議案/提案的具體內容來看,也確確實實是當前汽車行業當務之急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文將圍繞新能源汽車展開討論。
2020年兩會 汽車界70% 的話題是新能源汽車
在收集到的十位汽車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議案/提案中,有7位對當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顯然,新能源汽車已然已經成為當下和未來汽車發展的主要方向。
本屆兩會上,關於新能源汽車的建議分別有: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提出的「加快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的兩份提案,《以汽車為新型基礎設施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和《以產融結合新模式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行穩致遠》;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提出的《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也重點關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提出的《關於加快實現節能減排戰略目標 促進社會和諧 鼓勵小型電動車發展的建議》、《關於大力推動氫能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促進能源和動力轉型升級的建議》;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運營官曾毓群對新能源產業提出《關於加快電化學儲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引領全球能源變革的提案》和《全力推進工程機械和重卡等公共服務領域車輛電動化 打贏藍天保衛戰形成全球產業高地的提案》;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運舟提出了關於加快出台新能源汽車一攬子支持政策促進新能源汽車穩定健康發展的建議。
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我國尚未形成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各企業間技術、資源協同有待提高;外資品牌汽車進入中國促使行業競爭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在使用、售後、接受度等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發展不夠成熟。
為此,曾慶洪建議:做好科學規劃布局,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加大技術投入,加強我國汽車產業協同,提高新能源汽車整體行業競爭力;加強新能源汽車配套建設。抓住新能源汽車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優勢的機遇,帶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效發展。
政府主導創建動力電池產業引導基金
徐和誼認為,汽車產業將會是現代智慧城市的新型基礎設施,成為智能城市的AI細胞。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建議政府主導創建動力電池產業引導基金,對全產業鏈進行創新金融支持,統籌和放大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價值。1)建議成立由政府引導資金為主、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資本為輔的專項電池產業引導基金,探索構建「電池與整車資產分離模式」下的產業運營模式,即電池與整車並未物理分離,可面向傳統充電模式和換電模式。2)建議引導基金採取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創新模式持有管理電池資產,並將中央和地方政府現有補貼資金共同納入引導基金。3)建議由引導基金為主,創建動力電池資產管理運營平台(圍繞網約車等特定場景業務進行率先試點),負責全生命周期電池資產產權管理和價值運營業務,包括車端使用、梯次利用和回收再循環;4)建議引導基金與電網、化工等領域國有資本共同創建平台公司,布局梯次利用、回收再循環產業。
高質量發展新能源汽車
朱華榮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多方面成就,但也面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發展動力亟待轉換、核心技術供給不足、質量保障體系有待完善、產業生態尚不健全等新形勢、新問題。當前,新能源汽車仍然為政策主導型市場,存在私家車需求尚未激發等問題。為此,在《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中,朱華榮建議:審視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優化頂層政策導向;改善新能源使用環境,激發消費新能源汽車動力;繼續加大對使用新能源車的鼓勵。
取消NEV正積分結轉的相關條件限制
尹同躍認為,《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規定新能源正積分不可結轉,在新起草的《辦法》修正案中,擬規定NEV正積分可結轉,但設置了僅可結轉三年,每次結轉按50%扣減積分數量和可結轉的前置條件等方面的限制。這對於傳統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積極性會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尹同躍建議取消對NEV正積分結轉的相關條件限制,以提高傳統汽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積極性。
此外,當前,新能源汽車大約三年就有非常大的技術突破,實際行駛壽命15萬公里就面臨著淘汰與報廢,而其基礎核心零部件系統,如電驅動、電機、電池、鋁基車骨架等,仍具有很高的重復再使用價值。尹同躍建議:一、國家推動新能源汽車基礎高價值零部件延長在役壽命工程,將再製造歸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二、出台政策允許整車製造企業回收低續航新能源汽車,經升級改造後視同新車銷售;三、允許回收鋁合金及復合材料車身以及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納入再製造再回收體系。
打通乘用車和商用車的積分
尹同躍還提出,中國對於碳排放較大的商用車尚未制定積分管理政策,建議打通乘用車和商用車的積分,將輕型商用車(N1類)與乘用車雙積分管理辦法(基本為M1類車)相融合,統籌制定為輕型汽車雙積分管理辦法。
發展小型電動車
王鳳英認為,近年來,小型電動車技術、品質不斷提升,相比中大型電動車更為經濟環保,更符合現階段大城市低收入家庭及小城鎮居民短途出行需求和購買能力。小型電動車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生態價值,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全面小康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受行業政策、行業認知等因素影響,小型電動車發展受到一定阻礙,市場份額大幅下降。在新的歷史階段,有必要重新思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尋求新的增長點助力整個產業持續平穩向上,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帶動社會進步。為此,建議:確立小型電動車產品標准;制定以降低能耗為導向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給予小型電動車稅費優惠;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凸顯小型電動車優勢。
鼓勵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
此外,王鳳英對氫氣的發展也做了建議。
認為,氫氣來源廣泛,適合大規模生產、儲存和運輸,將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與燃料電池發電相結合,可為交通運輸和電力等行業提供高效清潔的電能和熱能,在我國能源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能源載體作用。目前,我國氫能產業在基礎研究、核心材料、關鍵部件、製造工藝和集成控制等方面還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氫能產業鏈、標准和法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以上諸多因素制約著我國氫能產業大規模商業化推廣,急需國家頂層設計規劃和政策引導,解決整個氫能產業鏈中存在的問題。建議:一、政府引導加大氫燃料電池基礎科研投入,突破核心材料和關鍵部件的技術瓶頸,促進產品國產化;二、鼓勵、推動各地因地制宜開展氫能示範應用,鼓勵地方政府創新激勵方式,推動大規模產業集群的形成;三、通過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鼓勵能源企業牽頭建立穩定、便利、低成本的氫能供應體系;四、完善標准法規建設,加快氫氣納入能源管理體系後的管理細則制定;五、制定國家級頂層氫能規劃,合理規劃加氫站,制定長期穩定的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政策。
加大儲能建設
作為國內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寧的時代曾毓群認為,新基建的蓬勃發展,對電化學儲能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曾毓群委員表示,「新基建」以數字化、智能化為發力點,而儲能則是這些變革的能量基礎。以鋰電池為主導的電化學儲能場地條件限制小、選址布局靈活,近年來在安全性、能量轉換效率、經濟性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完美適配5G基站建設備電、可再生能源發電消納和新能源汽車充電對提升線路輸配容量的要求。
過去十年,鋰電池性能提高了3倍,成本下降了90%,在儲能領域的商業化應用條件基本成熟。但其大規模推廣還存在政策和標准上的問題,如儲能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缺乏明確和穩定的價格機制、審批和管理缺乏統一的規則、儲能行業標准規范尚不完善等。
曾毓群委員建議,強化頂層設計,將儲能納入國家能源發展規劃,明確儲能的法律地位;建立價格機制,准許電網側儲能納入電網規劃,進入輸配電成本核算;完善標准和管理體系,確保儲能產業安全可持續發展;建設吉瓦時級大型儲能示範站,引領全球能源轉型,塑造中國製造新名片。
推廣工程機械和重卡的電動化
我國工程機械和重卡保有量近1500萬台,這兩類車輛油耗大,污染重,每年石油消耗量相當於2億輛小轎車。快速推廣工程機械和重卡的電動化,對於打贏藍天保衛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有力對沖經濟下行壓力,打造世界級的裝備產業高地具有重要意義。
曾毓群委員認為,在技術上,我國已經有完全能夠替代工程機械領域的發動機和部分液壓傳動系統,在商業模式上,通過車電分離、電池租賃模式可解決用戶對購置成本、里程等擔心。以 5噸裝載機為例,電動化後每年可節省能源費用20萬元。
總體來看,國內企業雖然在工程機械和重卡電動化產業鏈上有優勢,但初期發展信心不足,曾毓群委員建議,一要開展示範工程加速推廣應用,二要建立相關標准法規引導技術發展,三要鞏固我國核心零部件的領先地位,四要制定政策鼓勵商業模式創新,從而引導產業快速發展,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
繼續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在國家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政策的扶持下,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形成了先發優勢,成為了世界的領跑者。截止至2019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81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46%。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由示範推廣轉變為產業化落地,逐步進入市場化發展階段,這與國家的政策推動和扶持是分不開的。但新能源汽車產業還存在很多問題。
新能源汽車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1、行業技術更新快,產品無規模效應,利潤微薄甚至虧損。新政策發布,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技術進步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新補貼政策的出台對企業發展也會產生壓力;目前,新能源汽車幾乎沒有盈利空間,主要靠政策補貼支持,只有極少數企業產量達到一定規模且有實力攤銷成本,可以贏取一點利潤;大部分企業處於虧損狀態。2、新能源汽車關鍵系統供應鏈資源緊張,成本居高不下。由於行業發展太快,產業配套環境尚不成熟,導致新能源汽車整體供應鏈資源緊張,汽車廠商搶奪資源的狀況也較為明顯,造成核心零部件價格居高不下。3、新能源汽車品牌溢價能力不足,二手車殘值率低。
由於受眾面窄,產品本身不易流通,外加三電系統老化、補貼政策和產品更新換代等因素,三年車齡的新能源汽車綜合保值率僅為47.5%,整個產業體系仍需進一步提升。4、充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影響新能源汽車使用的便利性。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不足;已建成的充電樁主要分布在在郊縣等偏遠地段,中心城區的數量相對少,充電基礎設施空間分布不合理;充電樁的維護不到位,部分地區出現「故障樁」、「僵屍樁」。要支持新能源汽車穩定發展,必須打破充電基礎設施的制約。
新能源汽車產業才剛剛起步,面臨的問題更多,成本高、品牌溢價能力、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以及新能源汽車企業底子薄等因素,2020年新能源汽車企業面臨著生死存亡,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會面臨著停滯或倒退。基於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結合今年疫情的影響。
為此,方運舟認為對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建議:1、大力推進對公市場使用新能源汽車。2、放開城市新能源汽車限購指標。3、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拓展農村市場。4、積極推進路權、電價、停車、高速收費等方面給予新能源汽車優惠。5、延長國補政策退坡時間,加快資金結算。6、給予金融、稅費及資金支持。7、給予新能源汽車企業專項研發資金支持,助力技術升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Ⅷ 2020年電動汽車產業化將面臨調整,將淘汰更多
近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2020年電動汽車產業化將面臨一次重大調整,而這次調整的力度比較大,對整個產業和產業未來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陳清泰認為,對於電動汽車企業來說,2020年前後是個坎兒,電動汽車進入了殘酷的大浪淘沙階段,企業自身要努力求存,市場資本也需要放遠眼光,為企業提供支持。
另外,對於政策和資本市場方面,陳清泰認為,在調整期,政府要大力支持在重要的競爭上的研發,補足產業鏈的短板和瓶頸;及早發布非補貼性的支持政策。投資者的眼光也要放遠一點,新能源汽車是一個大產業,一個重資產行業,資本市場要支持一些企業度過2020年前後這個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Ⅸ 你對2020年新能源汽車有什麼期待
新能源汽車肯定是未來的方向,快捷加環保還節能,若是經久耐用價格不貴就更好了。
Ⅹ 2020政府工作報告再提新能源 代表委員諫言發展關鍵點
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針對汽車行業發展,重點提及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凸顯了其重要性。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後勁的「兩新一重」建設,主要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路,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與此同時,今年參與兩會的眾多汽車界代表和委員們也把目光聚焦到了新能源汽車領域,並從產業集群、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消費等方面提出議案和提案,致力於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與高效發展。
關鍵詞一: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眾所周知,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經歷了十餘年的規劃和培育,銷量已達百萬級規模,市場規模和保有量均位居全球首位,成為引領世界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但值得關注的是,盡管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但目前我國尚未形成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在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看來,外資品牌汽車進入中國促使行業競爭加快,而我國各企業間技術、資源協同有待提高。同時,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在使用、售後、接受度等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發展也不夠成熟。
為此,曾慶洪提議,加大技術投入,加強我國汽車產業協同,提高新能源汽車整體行業競爭力。同時做好科學規劃布局,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並加強新能源汽車配套建設。抓住新能源汽車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優勢的機遇,帶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效發展。
據了解,作為全國重要汽車製造基地,粵港澳大灣區一直在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此前,廣東省發布《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優化以廣州、深圳、珠海、佛山、肇慶為重點的汽車產業區域布局,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共同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汽車產業集群。如今,隨著前期布局的多個項目相繼落地,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優勢。
關鍵詞二:加大氫燃料電池科研投入
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加劇,綠色出行理念被不斷普及,汽車產業向新能源方向變革已是大勢所趨。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新能源汽車在行駛過程中達到了零排放,但在車輛完成充電的過程中依然會造成燃料消耗和相應的污染問題。
當新能源汽車並不能帶來真正的環保時,氫燃料電池的出現打破了人們對環境污染的焦慮。氫氣被認為是當前最豐富的清潔能源,不僅易於儲存和運輸,作為汽車燃料被使用時,能夠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其也被看作是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之一。
在本屆大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也指出,將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與燃料電池發電相結合,可為交通運輸和電力等行業提供高效清潔的電能和熱能,在我國能源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能源載體作用。
但她表示,目前我國氫能產業在基礎研究、核心材料、關鍵部件、製造工藝和集成控制等方面還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氫能產業鏈、標准和法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為此,她建議政府引導加大氫燃料電池基礎科研投入,突破核心材料和關鍵部件的技術瓶頸,促進產品國產化;鼓勵、推動各地因地制宜開展氫能示範應用,推動大規模產業集群的形成;通過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鼓勵能源企業牽頭建立穩定、便利、低成本的氫能供應體系;完善標准法規建設,加快氫氣納入能源管理體系後的管理細則制定;制定國家級頂層氫能規劃,合理規劃加氫站,制定長期穩定的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政策。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建議已不是王鳳英首次關注氫能源領域,在2019年全國兩會上,王鳳英就呼籲加強氫能源基礎設施尤其是加氫站的建設發展,理順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生態鏈,推動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三:政策扶持還需繼續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已連續兩年產銷突破百萬關口,但2019年一路高歌猛進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終因補貼退坡,遭遇了十年來首次負增長。進入2020年,受春節效應以及疫情的影響,下滑趨勢仍未得到緩解。此前,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也呼籲國家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對產業做政策支持。
在本次大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運舟和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等均在新能源政策方面建言獻策。
方運舟指出,在國家的鼓勵和支持政策的扶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還存在很多問題,包括行業技術更新快,產品無規模效應,利潤微薄甚至虧損;新能源汽車成本居高不下;品牌溢價能力不足,二手車殘值率低;充電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受疫情影響,汽車市場下滑消費疲軟等。
為此,他建議,國家研究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穩定健康發展,包括大力推進對公市場使用新能源汽車;放開城市新能源汽車限購指標;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積極推進路權、電價、停車、高速收費等,給予新能源汽車優惠;延長國補政策退坡時間,加快資金結算;給予金融、稅費及資金支持;給予新能源企業專項研發資金支持,助力技術升級等。
此外,尹同躍也指出,「雙積分」管理辦法規定新能源正積分不可結轉,在新起草的修正案中,擬規定NEV正積分可結轉,但設置了僅可結轉三年,每次結轉按50%扣減積分數量和可結轉的前置條件等方面的限制,對傳統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造成一定影響。
為此,他建議,取消對NEV正積分結轉的相關條件限制,以提高傳統汽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積極性。
同時,全國人大代表、江淮汽車重型商用車公司副總經理周福庚,也呼籲加快發布新版「雙積分」政策,通過機制優化提高積分交易價值,承接補貼政策退坡乃至完全退出後的發展動力,加快促進向市場驅動的轉變;加快里程達標企業國補資金的審核和清算頻次,提前發放企業國補資金,緩解新能源汽車企業現金流壓力,減輕當前疫情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關鍵詞四:鼓勵發展小型電動車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的初期,小型電動車獲得了井噴式增長,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15年A00級和A0級電動車的市場份額達87%,但從2016年起,這一佔比數字開始呈現波動下滑,2016年-2018年其市場份額分別為61%、76%、65%。
而根據新能源補貼政策,2018年續駛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的產品補貼被取消,2019年版補貼政策將里程門檻提升至250公里。而現行的政策中,補貼更是再度提升至300公里,小型電動車的發展被諸多束縛,追求長續航也成為車企的目標。
對此,王鳳英指出,在新的歷史階段,有必要重新思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即如何尋求新的增長點持續平穩向上,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帶動社會進步,在解決我國現階段主要矛盾中發揮更大的價值。
她認為,小型電動車技術、品質不斷提升,經濟環保的優點更符合大城市低收入家庭及小鎮居民短途出行需求和購買能力。其發展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生態價值,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全面小康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為此,王鳳英建議,以降低能耗、資源節約為導向,鼓勵小型電動車發展,尋求新的增長點助力整個產業持續平穩向上,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帶動社會進步。針對目前小型電動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她表示應盡快確立小型電動車產品標准,並制定以降低能耗為導向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給予小型電動車稅費優惠。同時,應當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凸顯小型電動車優勢。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在汽車行業的發展歷程中,新能源汽車已是大勢所趨,其也被看作是緩解能源壓力與改善大氣污染、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與產業轉移、加速傳統汽車產業升級的重要實現途徑。可以預見的是,在國家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政策的扶持下,我國新能源市場在經歷了市場培育階段後,還將迎來新的發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