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對新能源汽車最新消息
⑴ 工信部對25家新能源汽車一致性違規處理涉及北汽、吉利、比亞迪等
哈嘍大家好,這里是迷糊侃車大家一起來聊車。這期咱們繼續關注新能源汽車相關資訊。
為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升生產一致性水平,保障產品質量安全,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原因,嚴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問題。同時,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告》管理規定,根據違規情節輕重,對違規企業依法予以撤銷或暫停違規產品《公告》、暫停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等行政處理,並將違規信息納入企業信用記錄,列入後續重點監管對象。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進一步加強對道路機動車輛產品的事中事後監管,與相關部門密切協作,創新監管方式,豐富監管手段,加強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切實保障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工信部官網11月19日發布了新能源汽車近期的監督檢查結果,並且點名了25家車企,其中包括北汽,比亞迪,廣汽本田,吉利、東風等一些大名鼎鼎的車企都存在生產一致性的問題。
據了解,此次工信部監督檢查工作是在今年10月開展的,採用隨機現場檢查和抽樣送指定檢測機構檢驗的方式。
工信部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加強對道路機動車輛產品的事中事後監管,與相關部門密切協作,創新監管方式,豐富監管手段,加強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切實保障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
在此迷糊侃車只想說對於廣大車企來說,既然消費者需要,國家也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那麼各大車企就要努力地為大家生產好的新能源汽車,在創新自己產品的同時,一定要嚴把質量關。畢竟新能源汽車出現事故已經是屢見不鮮了,而這些被點名的車企並不是說它們的質量不夠好,就如同是衣服一樣,一些細節處理並沒有做好。當然,相信他們也會在有關部門的督促之下進行整改,相信這些車企在整改之後也會越做越好。
最後還是老生常談,繼續加油吧,這里是迷糊侃車,歡迎大家關注留言,下期再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⑵ 工信部:鼓勵新能源車企兼並重組做大做強
二要加強推廣應用,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開展好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也要抓好公共領域汽車全面電動化的城市試點。推動提高城市公交、出租以及物流配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的比例,我們也希望各地出台更多新能源汽車停車、充電,為新能源汽車的應用提供更多的有區域特點的優惠政策,優化汽車限購措施,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進一步提供良好的環境。
三是促進跨界融合,推動電動化與智能網聯技術的融合發展。現在有不少的試點有新的突破,加快5G、車路協同技術應用,開展更多適合消費者的休閑娛樂生活服務,以及自動或輔助駕駛功能。
四是提升產品質量,在質量安全、低溫適用等各方面提供更高標准、更嚴要求,引導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提高服務水平、樹立品牌形象,讓消費者更喜歡買,用起來也更放心。
⑶ 工信部:中國新能源車成本偏高/將統籌保障動力電池資源供應
此外,辛國斌還表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實現碳中和等目標的戰略選擇,並取得了一系列成績。中國新能源汽車8月單月產銷首次突破30萬輛,市場滲透率接近11%,私人購買新能源車佔比超77%,自主品牌新能源車與國際知名品牌差距縮小。
辛國斌強調,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工信部將按照國家決策部署,深入實施產業發展規劃,與相關部門共同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
首先,要加強系統思維,統籌制定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的相關措施。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融合發展,按照國家碳達峰碳中和要求,組織行業機構編制汽車產業低碳發展路線圖,提高鋰等關鍵資源保障能力,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和循環利用體系;
其次,要創新推廣方式,加大推廣城市示範力度。開展好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換電模式試點,燃料電池示範應用,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提升公交、出租、物流等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水平,要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地方出台充電、停車、過路過橋使用環節優惠政策,推動汽車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
第三,強化融合創新,構建新型產業生態,加快車用晶元、操作系統等研發和產業化,布局新體系電池研發,立足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同步推進標准法規完善;
四是防範安全風險,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引導企業優化產業鏈布局,提升產業鏈韌性和抗風險能力,加強產品質量安全,數據安全,網路安全的監管,堅守安全底線。加強產業發展的統籌布局,支持優勢企業兼並重組,做大做強,推動中國品牌向上發展,遏制盲目投資,重復建設。堅持開放發展,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深化貿易投資、技術創新、標准法規等領域國際合作。
⑷ 工信部:繼續堅定不移的推動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
車家號的網友,大家好!今天選車網為您帶來關於工信部關於新能源汽車的最新消息,請點擊關注選車網,第一時間了解最新的汽車資訊。
日前,在進博會期間舉行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論壇上,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羅俊傑表示將繼續堅定不移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
選車君觀點:電,可持續的能源,它本身就具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新能源補貼取消之後,並不代表著政府對其就削弱了推廣和鼓勵的力度,反而在更多的與民生相關的政策面前,獲得更多的優惠政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工信部:將加強新能源汽車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
易車訊 日前,從工業和信息化部官方獲悉,4月21日上午,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以視頻會議方式組織召開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企業安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宣貫會。
會上,裝備工業一司有關負責同志通報了新能源汽車安全形勢及主要問題,並對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安全管理工作進行了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對《意見》有關內容要求進行了解讀。行業協會、檢測機構、新能源汽車企業及動力電池企業代表作了發言。
會議指出,安全是事關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第一要務。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安全形勢持續向好,但部分企業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安全事故頻發多發、企業監測平台形同虛設等問題依然存在;同時,智能化和網聯化的融合發展使新能源汽車安全的內涵和外延發生變化,帶來新的安全問題,全行業必須高度重視,共同研究解決。
會議強調,新能源汽車企業要切實提高安全責任意識,堅守安全紅線,堅決管好「增量」,努力解決「存量」,不折不扣做好《意見》的貫徹落實。要從安全管理機制、產品質量、運行監測、售後服務、事故響應處置、網路安全等方面全面增強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構建系統、科學、規范的安全體系。各地有關部門要嚴格落實屬地監管責任,行業組織要充分發揮行業自律和技術支撐作用,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平台要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檢測機構要嚴格做好產品的檢測檢驗工作。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對存在突出問題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下發風險提示函,並依法依規採取約談、公開通報、責令限期整改等措施,切實提升產品安全水平,營造良好環境,保障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⑹ 工信部:繼續實施汽車晶元攻堅行動/完善新一輪新能源車下鄉
易車訊 4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建立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白名單」制度,確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還將完善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
多措並舉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卡點。建立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白名單」制度,通過加強部省協同和跨區域協調,確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加大重要原材料保供穩價力度,強化鉀肥、稀貴金屬等重點產品供應保障。繼續實施汽車晶元攻堅行動,全力提升晶元供給能力,推進龍頭企業強鏈補鏈,積極幫助企業協調解決要素保障等困難問題。
完善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聯合有關部門開展第四屆「雙品購物節」活動,培育一批信息消費示範城市和示範項目,加快5G技術與能源、教育、文旅等垂直行業融合應用,大力挖掘消費潛力。
此外,在新能源車發展方面,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已經累計推廣1033萬輛,突破了一千萬輛的大關,成為引領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一個重要力量。今年以來,呈現了一種市場規模、發展質量在「加速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
完善支持政策。盡快研究明確車購稅優惠延續等支持政策,優化「雙積分」管理辦法。根據雙碳目標「1+N」政策體系要求,組織編制汽車產業低碳發展路線圖,為行業企業提供指導。
促進跨界融合。推動電動化與智能網聯技術融合發展,進一步提高動力電池安全、低溫適應等性能,加快5G、車路協同的技術應用,持續提升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和駕乘體驗。
促進推廣應用。我們將持續開展好新能源汽車下鄉以及換電模式試點工作,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我們會同相關部門加快推進充換電設施建設,推動實現信息共享、統一結算,不斷提高充換電的便利性。
強化穩定運行保障。我們將適度加快國內資源開發進度,會同有關部門堅決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推動原材料價格盡快回歸理性。發揮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調平台作用,努力保障零部件生產供應。我們也要注意強化資源統籌布局,堅決遏制盲目投資、重復建設。(來源:國新網)
⑺ 國產電動車「半壁江山」限期整改,工信部約談25家新能源車企
12月8日,工信部發布消息稱,為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升生產一致性水平,保障產品質量安全,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企業限期整改存在問題。
據悉,在11月19日,工信部就表示在對乘用車客車、專用車等3個類別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監督檢查中發現共有25家企業的27個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
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共涉及9家企業的9個車型產品,涉及動力電池容量和保護功能、行李箱容積、輪胎規格、標志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准或管理規定;
新能源客車,共涉及10家企業的12個車型產品,涉及低速行駛提示音、車輛喇叭、三角警告牌、標志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准或管理規定。
新能源專用車,共涉及6家企業的6個車型產品,涉及動力電池容量、報警信號、低速行駛提示音、標志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准或管理規定。
而其中被約談的企業包括有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河北長安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車企。
而從具體的公告來看,大部分新能源乘用車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車輛的三點系統。
比如北汽新能源EU5的問題在於過放電後電池管理系統不符合有關要求;東風日產軒逸·純電的問題在於過放電、過充電的保護值超出了企業技術參數值等。
除此之外,比亞迪秦DM、北汽新能源EU300等車型則是范圍包括備胎標識、行李箱容積、安全帶生產企業名稱與備案參數不一致等問題。
官方表示此次約談的目的主要是,想要有關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原因,限期整改存在問題。
同時,根據違規情節輕重,對違規企業依法予以撤銷或暫停違規產品《公告》、暫停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等行政處理,並將違規信息納入企業信用記錄,列入後續重點監管對象。
今後工信部也將進一步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管理,切實保障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原創文章,轉載需授權
-TheEnd-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⑻ 新能源車質量參差不齊,工信部:25家車企約談並處罰
繼9月8日財政部曝光了5家存在"騙補"的客車企業名單後,國家再次出手對新能源汽車領域不為人知的"貓膩"進行了曝光和處罰。
過去幾年來,新能源汽車屢屢發生安全事故,尤其是不斷曝出的起火事件,讓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安全性受到公眾質疑,而這背後的根本原因便是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安全可靠性不過關,甚至出現了市場上同一款新能源車型,出現三種不同動力電池供應商的問題,背後也凸顯了行業監管的必要性。
今年8月,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刪除了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准入有關"設計開發能力"的要求,大幅降低了行業准入門檻;需要強調的是,放寬產品和行業准入並不意味著放鬆監管,只有在降低進入門檻的同時,加強對事中事後的監管,才能有效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現象的發生。
在銷量不斷增加的背景下,新能源車企更應當注重車輛是否合規的問題,給予車主和潛在消費者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工信部也表示,將進一步加強對道路機動車輛產品的事中事後監管,這也是給汽車企業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只有產品合格、質量過硬,才能真正進入市場,否則就算進入行業也只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⑼ 工信部明確2021-2023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
(文/彭科峰)6月22日上午,工信部在官網發布關於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的決定。本次文件明確,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12%、14%、16%、18%。2024年度及以後年度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由工信部另行公布。
文件還指出,市場監管總局負責對獲得強制性產品認證的進口新能源乘用車參數、進口乘用車燃料消耗量等進行核查。此外,《決定》增加了引導傳統乘用車節能的措施;完善了新能源汽車積分靈活性措施;豐富了關聯企業的認定條件;將燃用醇醚燃料的乘用車納入核算范圍,對具備節能減排優勢的車型給予核算優惠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