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綜改區新能源配套汽車廠房
⑴ 新能源汽車園區廠房配套設備有哪些
(1)節能。新能源汽車使用太陽能、電能等能源,有效減少石油資源的消耗;(2)環保。新能源汽車能耗有效減少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含鉛化合物、苯並芘及固體顆粒物等傳統汽車尾氣中的污染物的排放,減少環境污染。(3)健康。新能源汽車不會排放含鉛化合物、苯並芘、固體顆粒物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⑵ 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智慧能源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智慧能源服務有限公司是2018-11-22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山西綜改示範區太原學府園區長治路230號能源互聯網大廈5層506室。
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智慧能源服務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49900MA0KAPBU34,企業法人王建生,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智慧能源服務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電力業務:售電業務;合同能源管理;建設工程:電力工程;節能技術服務;新能源技術開發、技術推廣、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的建設管理;計算機軟體的開發、銷售、技術咨詢及技術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智慧能源服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⑶ 將於9月運行 山西啟動「新能源+電動汽車」智慧能源試點建設
易車訊近日,我們從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獲悉,山西正式啟動「新能源+電動汽車」智慧能源試點建設,通過構建「源(新能源)—網—荷(電動汽車)—儲(蓄電池)」協同運行的智慧能源系統,此舉目的在於既能讓電動汽車用上低價新能源電,又有效減少棄風棄光(「棄風棄光「指受限於某種原因被迫放棄風水光能,停止相應發電機組或減少其發電量,造成可再生能源的浪費),提升能源利用率。
據了解,目前山西省新能源裝機容量已超過2340萬千瓦,已核准在建新能源裝機約2000萬千瓦,隨著新能源裝機快速增長,棄風棄光問題日益凸顯,而山西省電動汽車保有量約8.6萬輛,充電運營商約100家,充電樁約1.3萬個,電動汽車充電負荷最高可達80萬千瓦,每年充電電量5.8億千瓦時,預計今後電動汽車保有量還將迅速增長,對於用電量的需求也會更高。
在綜合權衡考慮新能源裝機容量、棄風棄光和電動汽車的發展之後,山西提出了頗具創新模式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協同互動模式,該模式可以依託智慧車聯網、電力交易、用電信息採集等平台系統,實現調度中心、交易中心、充電交易代理商、充電樁運營商、電動汽車等之間信息智能交互、業務智慧聯動,利用市場交易形成的新能源棄風棄光時段低電價,精準引導電動汽車增加充電負荷,從而最終實現多方共贏的結果,據介紹,這項試點將於9月底正式運行。(部分信息來源:新華社)
⑷ 山西省有汽車製造廠嗎
近日,山西自主研發生產的首批氫能源電動汽車在山西綜改區瀟河園區德志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下線。
這個算嗎??
⑸ 太原綜改區在什麼位置
太原綜改示範區位於太原市南部小店區核心位置。綜改區主要由化章街、汾東大街、通達街3條東西向道路貫通汾東南路、人民南路、真武路、塢城南路、太太路等6條城市核心幹道。
太原綜改區的特點
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太原都市區核心區域整合了4個國家級開發區,3個省級開發區以及山西大學城,並向南、向北建立擴展區,開辟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共八個產學研園區整合而成。
總規劃面積約600平方公里,將重點打造先進製造、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健康醫療、文化創意等6大專業化產業園區。
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是2010年11月25日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16年11月4日正式成立山西綜改區,2020年12月,入選國家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城市,山西綜改區為我國首個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
山西綜改區總規劃面積約600平方公里,由太原都市區內的學府產業園區、唐槐產業園區、太原武宿綜合保稅區、晉中匯通產業園區等4個國家級開發區。
陽曲產業園區、晉中新能源汽車園區、山西科技創新城等3個省級開發區以及山西大學城產業園區,並新設立瀟河產業園區,共9個產學研園區組成,並向南、向北建立擴展區。
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和中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同構成了太原市"雙引擎"驅動的發展格局。
⑹ 太原綜改區在哪
太原綜改區並不是一個特指的區域或者固定的位置,只是將山西太原作為一個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09年以來,中財辦、國家發改委、山西省委、省政府組織開展實地調研,向中央提出了「將山西作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綜合試驗區」的建議和相關方案。
2010年12月1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以發改經體[2010]2836號《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設立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批復》,正式批復設立「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成為我國設立的第九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也是我國第一個全省域、全方位、系統性的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6)山西綜改區新能源配套汽車廠房擴展閱讀:
山西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應基地,為全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長期高強度的資源開發,導致支柱產業單一粗放、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資源利用水平偏低、安全生產事故多發、資源枯竭問題逐漸暴露,資源型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地制約著全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是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之一,煤炭佔一次能源消費的76%。在全國能源供給格局中,山西具有不可替代的能源基地重要地位。在山西實施資源型經濟轉型改革試驗,強化煤炭資源管理、綜合利用和安全生產等制度建設,有利於煤炭工業的集約高效發展,更好地發揮能源資源優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⑺ 山西今年被國務院發改委定為國家資源型轉型特區,真正山西能得到多少實惠,太原市五年內能有多大的變化
山西加入新特區行列
被稱為「新特區」的綜改區花開第九朵,這次是繼重慶後,首次批復一個省的全部地區為綜改區
《財經國家周刊》從山西方面獨家獲悉,國務院已正式批復山西省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下稱「綜改區」),文件將隨即下發山西省,山西方面也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已審批政策。
至此,國家從浦東新區開始,陸續批復的國家綜改區已經達到九個,其他七個分別是天津濱海新區、成都、重慶、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深圳和沈陽經濟區。
從2010年4月山西申請方案上報中央後,歷時半年審批即獲得國務院批復,山西成為獲得批准最快的綜改區之一。
這是國務院在批復直轄市重慶之後,首次批復一個省的全部地區為綜改區,同時也是地域面積最大的綜改區。與其他八地相比,山西綜改區更多體現了中央的指令改革意圖。
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八個地方先主動提出申請後獲中央認可批復路徑不同,本次對山西的批復,首先源於中央的試點意圖。而此前,與最早的南方五特區時代相對照,被稱為「新特區」的綜改區更多被認為是國家審批政策空間下的自主改革。
據知情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從2009年底開始了山西省「申綜」工作的調研。《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曾巧遇國家發改委2009年12月底的一次調研,其在太原迎澤賓館召開了匯報討論會,當時整個工作尚屬啟動階段,在標識牌上還將「試驗區」誤寫為「實驗區」。
山西成為國家批復的面積最大的綜改區,全省總面積156579平方公里,現轄太原、大同、朔州、陽泉、長治、忻州、呂梁、晉中、臨汾、運城、晉城等11個地級市,而此前批復的省級城市重慶的總面積為82402.95平方公里。
在一次調研中,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司長孔涇源曾這樣闡述山西申請綜改區的意義:「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在全國具有典型意義,山西具備其他省份難以復制的資源優勢,要盡快把資源要素資本化,乃至市場化。」
9月1日下午,履新三個月的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與省長王君一起,專程拜會了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副主任彭森,就在山西省開展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工作進行了會談。在會上袁純清直言,「山西不轉型將難以為繼」。
據悉,山西將獲得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財政返還、煤層氣開采、舊有煤礦用地審批權等方面政策優惠。與其他綜改區綜合配套改革方案類似,山西將獲得土地方面的審批優勢政策。
國家將支持山西省在現有耕地總量不變情況下,擁有「土地置換」的用地指標;此外,山西還將特別擁有對採煤沉陷區、廢棄工礦地、劣質土地的使用和審批權。
山西煤層氣開發的氣權問題,很可能在此次取得突破。山西煤炭企業將在首先獲得煤炭資源開采權的前提下,擁有優先開採煤層氣的權利。
根據慣例,在國務院批復地方為綜改區後,地方政府將再行制訂詳細綜改方案,對於金融、土地方面的細化政策,還將以專項方案的方式報批申請。
作為國內最為典型的資源型經濟省份之一,山西省境內約有11座資源型城市,119個縣(市、區)中94個有煤炭資源分布,經過長期開采,這些縣市已經接近或幾乎接近「資源枯竭城市」。
在此之前,2001年國務院曾批復遼寧省阜新市為全國第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而全省范圍內的試點一直未有突破,這次山西的批復得以實現。
而其中煤、焦炭等相關產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佔到了山西的近九成。
王君在向國家發改委的匯報會上指出,「資源型轉型是山西實現科學發展的根本出路」。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指出,「山西調整產業結構,推進資源型經濟轉型,既有外部客觀要求,又有省委、省政府主動調整的主觀願望」。
在「十二五」規劃以轉變增長方式為主線,以及國家下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意見的大背景下,此次對山西的批復還具有更顯著的一層意義。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就曾提出,希望山西省接下來在清潔能源、新能源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繼續發揮好國家能源基地的作用。
山西在此次的申請方案中提出,山西省將繼續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建設現代化煤炭能源產業,建設煤電氣一體化的綜合能源基地和產業體系,打造文化旅遊強省,實現全省經濟由單一資源化主導型產業向新型、多元、現代產業體系轉型。
⑻ 山西被定為綜改試驗區,究竟獲得了哪些優惠政策呢
將享受哪些優惠政策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介紹,國家就這項改革試驗的優惠政策主要包括兩方面:第一個政策,也是最重要的政策,就是改革的先行先試的試驗權。因為涉及到生產關系的調整和變革,進一步促進生產力發展,而生產關系的調整變革不是說哪一個地區隨隨便便都可以推動的,我們在這個大的框架下,在這個大的概念下,賦予一個先行先試的試驗權,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政策。
山西獲批」綜改試驗區」後國家將允許山西「先行先試」。在制度設計上,「先行先試」權體現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等多方面。具體為: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試點政策、財稅體制改革、煤炭行業資源稅從價徵收試點、完善采礦權市場和資源有償使用機制、深化金融改革、實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等方面。
第二個政策,目前全國其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已有的一些好的經驗、好的政策,可以優先在山西這個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進行移植和推廣。
包括在城鄉統籌、兩型社會建設,以及中部地區比照西部開發和東北振興等方面所實行的一些政策,這些都可以大面積優先向山西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推廣和移植。這意味著山西不僅享有「資源轉型」政策優勢,也將可能獲得其他類型」綜改試驗區」所實行的優惠政策。
具體看來,山西將獲得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財政返還、煤層氣開采、舊有煤礦用地審批權等方面的政策優惠。
在煤炭可持續發展方面,山西有望將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中的30%繼續用於企業轉產和資源城市轉型。按照山西160億元的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規模來算,這部分資金保守計算將有48億元用於支持山西轉型發展。
關於煤層氣開發的氣權問題,山西有望實現「兩權合一、氣隨煤走」。
按照山西省政府的規劃,到2015年,山西的煤層氣、天然氣、焦爐煤氣、煤制天然氣供氣總量將達120億立方米。
關於財政返還政策,山西有望獲得中央每年按照山西前3年財政上繳的平均數額按比例進行財政轉移支付,中央每年將為山西撥付「轉型發展基金」104億元。
在土地置換方面,山西有望獲得有採煤沉陷區、廢棄工礦地、劣質土地的審批權和使用權。通過開展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工作,實現耕地「占補平衡」,確保項目建設用地需求。此前建設用地的不足,也是山西轉型路上的一大難題。
此外,山西還將獲得更大許可權的項目審批權以及在金融融資政策方面獲得更多便利,為山西轉型發展解開「項目不足」、「融資困難」等兩大難題,助力山西跨越式發展。
據了解,國家此次將只對山西省轉型試驗區進行整體規劃,而其中的具體項目將由山西省具體負責審批,這將極大地增加山西的自主權利,加快辦事效率,改善投資環境,縮短轉型發展項目審批的時間。
⑼ 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成立背景
國家從浦東新區開始,陸續批復的國家綜改區已經達到九個,其他七個分別是天津濱海新區、成都、重慶、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深圳和沈陽經濟區。
從2010年4月山西申請方案上報中央後,歷時半年審批即獲得國務院批復,山西成為獲得批准最快的綜改區之一。這是國務院在批復直轄市重慶之後,首次批復一個省的全部地區為綜改區,同時也是地域面積最大的綜改區。與其他八地相比,山西綜改區更多體現了中央的指令改革意圖。
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八個地方先主動提出申請後獲中央認可批復路徑不同,本次對山西的批復,首先源於中央的試點意圖。而此前,與最早的南方五特區時代相對照,被稱為「新特區」的綜改區更多被認為是國家審批策空間下的自主改革。
據知情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從2009年底開始了山西省「申綜」工作的調研。《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曾巧遇國家發改委2009年12月底的一次調研,其在太原迎澤賓館召開了匯報討論會,當時整個工作尚屬啟動階段,在標識牌上還將「試驗區」誤寫為「實驗區」。
山西成為國家批復的面積最大的綜改區,全省總面積156579平方公里,現轄太原、大同、朔州、陽泉、長治、忻州、呂梁、晉中、臨汾、運城、晉城等11個地級市,而此前批復的省級城市重慶的總面積為82402.95平方公里。
據悉,山西將獲得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財返還、煤層氣開采、舊有煤礦用地審批權等方面策優惠。與其他綜改區綜合配套改革方案類似,山西將獲得土地方面的審批優勢策。國家將支持山西省在現有耕地總量不變情況下,擁有「土地置換」的用地指標;此外,山西還將特別擁有對採煤沉陷區、廢棄工礦地、劣質土地的使用和審批權。山西煤層氣開發的氣權問題,很可能在此次取得突破。山西煤炭企業將在首先獲得煤炭資源開采權的前提下,擁有優先開採煤層氣的權利。
根據慣例,在國務院批復地方為綜改區後,地方府將再行制訂詳細綜改方案,對於金融、土地方面的細化策,還將以專項方案的方式報批申請。
作為國內最為典型的資源型經濟省份之一,山西省境內約有11座資源型城市,119個縣(市、區)中94個有煤炭資源分布,經過長期開采,這些縣市已經接近或幾乎接近「資源枯竭城市」。
在此之前,2001年國務院曾批復遼寧省阜新市為全國第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而全省范圍內的試點一直未有突破,這次山西的批復得以實現。而其中煤、焦炭等相關產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佔到了山西的近九成。王君在向國家發改委的匯報會上指出,「資源型轉型是山西實現科學發展的根本出路」。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指出,「山西調整產業結構,推進資源型經濟轉型,既有外部客觀要求,又有省委、省府主動調整的主觀願望」。
在「十二五」規劃以轉變增長方式為主線,以及國家下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意見的大背景下,此次對山西的批復還具有更顯著的一層意義。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就曾提出,希望山西省接下來在清潔能源、新能源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繼續發揮好國家能源基地的作用。
山西在此次的申請方案中提出,山西省將繼續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建設現代化煤炭能源產業,建設煤電氣一體化的綜合能源基地和產業體系,打造文化旅強省,實現全省經濟由單一資源化主導型產業向新型、多元、現代產業體系轉型。
⑽ 山西綜改示範區屬於哪個區
山西綜改示範區屬於太原市管轄,不屬於具體某個區。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由太原都市圈核心區域內的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原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太原武宿綜合保稅區、晉中經濟技術開發區等4個國家級開發區,太原工業園區、山西榆次工業園區、山西科技創新城等3個省級開發區以及山西大學城產業園區;
共8個產學研園區整合而成,並向南、向北建立擴展區,總規劃面積約600平方公里;為我國首個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
山西綜改示範區建設情況。
山西綜改示範區規劃面積約140平方公里。其中,學府產業園區(原太原高新區)約8平方公里;唐槐產業園區(原太原開發區)約25平方公里;武宿綜合保稅區約3平方公里;科技創新城約20平方公里;晉中匯通產業園區(含中鼎物流園)約49平方公里;
晉中新能源汽車園區約9平方公里;大學城產業園區約28平方公里。主要是對現有比較成熟的產學研體系以及城市功能進行提檔升級,重點布局大數據、物聯網、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葯、綠色食品、文化創意、跨境電子商務、保稅物流、科技研發等產業。
以上內容參考山西綜改示範區官網——示範區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