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價格意願

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價格意願

發布時間: 2022-05-31 17:40:13

1. 自油價上漲後,新能源汽車多次漲價,消費者還會買單嗎

自油價上漲後,新能源汽車多次漲價,消費者並不會買單,一來是新能源車提車周期長。二來新能源車充電難。三來消費者無法接受新能源車的價格高於傳統油車。

總而言之,新能源車多次漲價後,大部分消費者不會再買單了,因為很多人理智考慮之後還是覺得花那麼高的價格買個新能源車不劃算,所以在這里也希望想購買新能源車的朋友一定要考慮清楚,不要沖動消費。

2. 一年之中,什麼時候買新能源車最劃算為什麼呢

很多消費者在買車的時候都希望得到最大的優惠。事實上,雖然市面上大部分車型的優惠力度都很大,但如果能掌握好時間,優惠力度會更大。雖然汽車行業整體看起來很高端,但從銷量來看,其實是分淡季和旺季的。如果在淡季買車,優惠會更大。一般情況下,淡季會在每年的3月、4月、7月、8月。因為這四個月的汽車銷量比較慘淡,很多廠家都會有壓力。

因為過年在2月份,所以很多人會選擇在年前買車,因為這個時候可以開著自己的新車回家炫耀,但是很少有人會在年後買車。這也是因為大部分人過年都會花很多錢,所以過完年就沒錢了。但3、4月份銷量會下降,有些公司為了提高整體銷量,會選擇提高折扣。一般來說,10萬元以內的電動車,只要年裡程10000 km,車輛使用三年以上,成本就會低於燃油車,因為車輛本身價格低,折舊損失小。但如果是10 ~ 20萬元的車型,折舊損失較大,需要保證年行駛里程20000 km,車輛壽命六年以上,車輛使用成本才低於燃油車。至於價格更高的電動車型,相信大家心裡都有個數。

3. 新能源汽車續航和價格誰更重要

如果說單獨靠價格肯定不合理,全靠續航也不可能,綜合起來的話,大家還是願意接受續航更長價格更優秀的產品,那麼有沒有這樣的產品呢?

目前車企的續航綜合工況下能達到500km以上的就有不錯的競爭力,達到630km以上甚至突破700公里的車型,這樣的屬於明星產品,價格也不會低,對於銷量來說就很難保證,就像特斯拉,大家選擇標准版的比選擇長續航版的會更多,450km的續航已經基本能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600多km的長續航倒是更好,無奈價格也更高。

總結:2020年,車企不如穩打穩扎,在保證500公里續航的同時,能利用補貼的紅利讓利消費者,擴大品牌的同時能讓企業生存下去。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影響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購買決策的因素有哪些

(1)消費態度

低碳消費理念是新能源汽車增加銷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消費行為與消費態度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內在聯系,即態度的會有效地影響消費行為,而行為的差異又會潛移默化地改變態度,使態度類型具有多樣化的表現特徵,並使行為與態度明顯不一致。雖然在理論研究中,態度是消費態度的有機組成部分,但它可以作為調節行為和態度的中間變數,使消費行為和消費態度趨於一致。

比如環保意識高的消費者在購車時會偏好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行為更有效。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在78%環保意識較高的消費者中,50.24%選擇新能源汽車。消費者態度還包括消費者對商品或服務的態度,具體影響因素包括售後服務、安全性、維修價格、產品性能、應用便利性、廠家品牌、外觀及內飾、能耗等。這些因素既是影響消費決策的基本因素,也是影響新能源汽車銷售決策的基本因素。

5. 新能源汽車迎漲價潮,導致其漲價的原因是什麼這會對消費者產生哪些影響


新能源汽車迎漲價潮,導致其漲價的原因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供小於求,因為新能源汽車不僅在日常開銷上要比純汽油的汽車花費少許多,而且駕駛新能源汽車的話會保護我們的環境,畢竟使用燃油汽車會排放出對大氣有害的氣體,不僅污染空氣,還會使人們的健康受到影響,再加上近期國內油價有所上漲,使得不用汽油的新能源汽車廣受大眾的喜愛,這就造成了新能源汽車的漲價,畢竟人們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量有所上漲,就會使得新能源汽車的製造時間比較緊張,這也就造成了價格上漲的次要原因。

6. 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偏高原因是什麼漲價潮對銷量是否會有影響

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遭到退坡,汽車漲價的趨勢悄然來臨。使得原本價格就偏高的新能源汽車,價格持續的攀升。而漲價的原因是由於補貼政策正在逐步的退出。沒有了補貼,自然價格就會變高。而漲價之後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銷售肯定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購買人群會考慮價格,從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在新能源汽車的漲價潮的情況之下,無論是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還是生產者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壓力和挑戰。小編認為應該客觀理性的去看待這個問題。相關部門會大力進行原材料的開發與供應,希望能夠早日恢復新能源汽車高性價比的稱號。

7. 普及新能源汽車先看看消費意願調查!

最近有機構針對國內消費者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意願進行了一次網上調查,從目前的調查情況來看,也可以比較真實的反映出我國新能源汽車普及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難題以及一些積極信號。我認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只是時間問題,但卻也必然是一個不短的過程。我們先來看看這份新能源汽車消費意願調查的相關具體情況:

我們先從這份消費意願調查中看看新能源汽車普及過程中的一些難題,從調查情況來看,目前消費者對購買新能源汽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顧慮:續航里程受限(14.71%),購買價格高(13.7%),新能源技術不夠成熟(13.28%),使用方便性差(如充電設施不足等,13.16%),動力不足,行駛安全性不足(9.27%)以及駕駛性能不好(8.89%)。

顯然,對於汽車企業而言,推出行駛里程能夠媲美傳統燃油動力的SUV車型,同時進一步優化快速充電以及終端市場售價,可能是相對較快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實現產銷突破的好方法。

正如前面所述,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是需要一定時間的,而我們要盡力縮短這個時間,是需要我們政府層面、企業層面和消費者層面的共同努力的。新能源汽車的普及雖然還需要一定時間,但已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了。

8. 新能源汽車迎來「史上最低價」,市場的「魚肥水美」由何產生

近日,廣州市汽車服務業協會指出,當前在廣州買新能源汽車已迎來價格「低窪區」。
該報告認為,在政府、地方和車企的多重補貼助力下,多款新能源汽車迎來「史上最低價」。同時,多款新上市的國產新能源車領銜拉低售價門檻,續航600km的純電動車迅速「普及」。對此,業內預測說,2020年新能源車在市場後半段不僅迎來新機遇,也實現其向高質和價優方向演變的「變形計」。
汽車有智慧也發現,在國家推出購置稅和補貼政策延期兩年的政策後,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企,或主動調價,或加大優惠力度,都在極力推動著新能源市場的發展進程。
特斯拉降價擁抱補貼政策,各車企跟進調整
5月1日,特斯拉中國宣布,國產Model 3標准續航升級版補貼前售價從32.38萬降至29.18萬元,直降3.2萬,再加2.025萬補貼,實際起售價27.155萬。
此舉,就是因為Model3的國內售價剛好超過了補貼上限,降價至29.18萬元,算是讓特斯拉用戶趕上了一波大實惠。
除了特斯拉外,不少國內新能源企業也紛紛擁抱政策補貼。
4月27日,小鵬P7正式上線,補貼後價格為22.99-34.99萬元。」P7系列產品被認為「死磕特斯拉」,此前小鵬汽車副總裁在微博整理出P7與Model 3和Model S參數對比。稱「P7從外到內配置還是非常強的,很多地方都是按頂級標准來設計的。
何小鵬認為,特斯拉降價,讓原來15-40萬售價的電動汽車競爭壓力只都會明顯加大,不會縮小,「大家應都做好准備。但是對客戶利好,對市場蛋糕做大利好。」
蔚來汽車的售價雖然高達四五十萬,但是旗下車型依然能夠享受到補貼,因為蔚來汽車滿足「換電模式」。
理想汽車也有自己的招數,簡單粗暴,直接自己貼錢給用戶。
「雖然汽車市場足夠大,但難度也特別高,上百個新造車企業如果最後只能活下來三家,大家都在努力讓自己成為其中的一員。」業內人士對於新能源車企的調整給出如此評價。
政策推動力依然不容小覷
縱觀近年來的新能源市場表現,不難看出,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受政策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而此波降價潮正是政策推動的直接結果。
一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都在極力由政策主導轉向市場主導,即使是此次政策調整,國家也在試圖加大市場推動力。
比如在補貼的門檻更加嚴苛。相比2019年的補貼政策,續航里程最低門檻由250km提升至了300km,同時新增要求享受補貼的新能源車型補貼前售價必須低於30萬元,此外,新方案設置年度補貼200萬輛的上限,以及鼓勵「換電「模式,增加車企降價的意願,促進行業加速向市場化過渡的舉措。
目前國內30萬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車主要以外資品牌為主,如特斯拉Model 3、賓士EQC、寶馬5系新能源汽車等;中國品牌中則以蔚來ES8、ES6及理想ONE等為主。據分析,30萬元是新能源汽車的分水嶺,高價位的豪華新能源汽車並不是承載我國新能源汽車普及重任的主體,也不是現階段補貼的對象,未來國家重點鼓勵的必然是30萬元以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政策的推動,對於當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可以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總體來看,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將先抑後揚。30萬元「限價」讓20萬~40萬元的國產新能源汽車直接受沖擊,亟須提高產品力。既穩固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環境,又杜絕了更多了劣質新能源騙補的路子,同時還加強了優質新能源提高產品競爭力的優勢。
加劇的競爭,有毀滅,也有新生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續航里程是主要競爭力。
以往600km續航里程是劃分新能源車「豪華」與否的分水嶺,能續航600km的車型數量寥寥無幾,只有特斯拉、蔚來等少量售價在四五十萬元以上的純電動汽車才有此長續航待遇。但隨著近期多款國產新能源車的發布,如今,600km續航逐漸實現「低價普及」。
廣汽新能源4月份推出了起步售價僅為17萬元的埃安V,率先打破價格門檻,成為20萬元價位中唯一一款續航達到600km的新能源SUV。隨後,今年上市的還有更多車型的續航向700km邁進,如賓士的EQS、威馬7系,領克首款純電動車等。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當自主品牌加入600km以上「俱樂部」後,高續航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才能拉低至20萬元或以下。
以技術推動競爭力,或成為日後新能源車企是否生存的重要環節。
另一方面,在補貼門檻的限制下,企業可能會降低製造成本來彌補降價之後的影響。有業內人士分析,此番,通過企業尋求對成本的降低,新能源汽車電池研發、以及電池租賃方面也將在市場表現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可以說,在政策的驅動力下,如果能讓車企意識到技術進步的重要性,同時讓車企主動降低造車成本,那新能源的市場環境將會更加「魚肥水美「。對消費者來說,新能源汽車產品價格降下去,質量升上去,性能飛起來都是利好消息,畢竟只有消費者願意購車了,才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良好態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9. 調查報告:政策變動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影響深遠

4月23日,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正式出台,延長期限、溫和退坡、設置上限、鼓勵換電等,都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多個地方政府也紛紛出台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如廣州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1萬元,深圳增加1萬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指標,江蘇支持無車家庭購買首輛新能源汽車,等等。在此背景下,木倉科技旗下媒體車友頭條推出「補貼政策落地,你打算購買新能源汽車了嗎?」的網路調查,以了解消費者的看法。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樣本量為1005份,因被訪者來源於網路用戶,其調查結果僅供參考。
被訪人群特徵:換購和增購消費者超過首次購車群體
在接受本次調查的1005名被訪者中,性別分布非常不均衡,其中男性被訪者高達八成以上;年齡段分布相對來說較為均衡,從「60後」到「90後」的主流消費人群均有參與;從地區分布來看,受訪者也較為均衡地分布在全國各大城市及農村地區。
在對被訪者車輛擁有情況及購車計劃的調查中,高達74.93%的被訪者表示「兩年內有購車計劃」,而其中半數以上為有車族。由此可見,市場剛需仍然大量存在。
在接下來對有購車計劃的被訪者的進一步訪問中,車友頭條發現換購和增購人群已佔到大多數,兩者合計佔比為53.78%,而首次購車的群體佔比為46.22%,低於再次購車群體。這也與我國近年來二手車市場的蓬勃發展和消費升級趨勢相吻合。
根據調查結果進一步分析後,車友頭條發現不同年齡段和不同地區的被訪者在購車計劃上有所差異。其中,首購人群中來自「90後」的年輕消費者佔了半數以上,遠高於其他年長消費者;而換購人群中則以「60後」和「70後」為主力消費群體;增購群體中「80後」最多。分地區來看,差異不太大,但仍可看出農村地區消費者換購意願略低。
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增購群體認可度最高,一線城市購買意願最為強烈
那麼,在上述高達七成以上有購車計劃的被訪者中,他們是否會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呢?調查結果顯示,明確表示「會購買」的佔41.43%,「不確定」的佔41.70%,而態度鮮明地表示「不會購買」的僅為16.87%。這個結果表明,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和接受度越來越高,同時從近兩年每年超過100萬輛規模的市場銷量上也可以看出私人購買力大增。
另外,從首購、換購、增購三種不同的購車群體來看,調查結果表明,增購群體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最高,明確表示「會購買」的佔比高達53.61%,而首購群體意願最差。分年齡段和地區來看,年齡越大接受度越高,「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高於其他城市。
由於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的治理需求,北京等一線城市對汽車的限行限購已成常態,但對新能源汽車的限行限購措施則逐漸放寬,如北京對純電動汽車採取不限行政策,上海所發放的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不需交納高額的牌照費,廣州購買新能源汽車則無需搖號,並優先辦理入戶、年檢業務。因此,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願更高,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54.91%的一線城市被訪者明確表達了會選擇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遠遠高於其他地區。
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類別選擇:插電混動獲偏愛,一線城市更青睞純電動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流技術路線為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其中純電動汽車因在行駛過程中具有「零排放」的優點,被國家出台多項鼓勵政策大力推廣;而插電混動汽車雖然也在政策鼓勵范圍內,但推廣力度相比純電動要小很多。在車型使用方面,兩者相比差別很大,純電動汽車僅搭載動力電池,一般需要長時間充電後才能行駛,且續航里程不利於長途行駛;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同時搭載傳統動力與電驅動,兼具燃油車和純電動兩種特點。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選擇純電動還是插混車,是個令人糾結的問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對新能源汽車有購買意向的被訪者中,高達56.71%的消費者表達了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選擇意願,而獲政策偏愛的純電動僅有21.88%的被訪者表示願意接受。
此外,從不同年齡段人群來看,「90後」對插電混動最為偏愛,佔比高達64.67%;「80後」選擇純電動的比例高於其他年齡段,佔比超過三成。
從不同地區人群來看,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對純電動的選擇意向高於其他地區,佔比超過三成;而不同地區消費者在對插電混動的選擇上則沒有太大差異。
同時從選購價格來看,對純電和插電混動的選擇在部分價格區間上出現了分化,5萬元及以下選擇純電動居多,13~15萬元選擇插電混動居多,而在20萬元以上車型中則選擇純電動的要多於插電混動。
購買新能源汽車能夠接受的價格區間:補貼後10萬元左右最符合消費者期望值
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時,扣除補貼後能夠接受的價格區間是多少?調查顯示,在此次對新能源汽車有購買意向的被訪者中,近九成被訪者表示扣除補貼後能夠接受的價格區間是20萬元以下,其中價格在10萬元上下的車型成為主流選擇,尤以6~12萬元接受度最高,合計佔比為45.85%。
分不同購車群體來看,部分價格區間的選擇出現了分化,首購人群傾向於低價位,換購和增購人群傾向於較高價位。這也與前述被訪人群特徵相吻合,首購人群多為「90後」年輕消費者,在經濟實力上自然沒有中年消費者更加充裕。
分不同地區來看,規模越大的城市選擇高端車型的比例越高,農村地區則傾向於價格更便宜的車型。
經查詢發現,目前大多數廠家公開標注的價格為補貼後全國統一售價。從目前市面上比較暢銷的幾款車型來看,純電動車型中的比亞迪秦EV和北汽EU5補貼後價格均為12.99萬元起,廣汽Aion S補貼後價格14.68萬元起;插電混動中的榮威i6 PHEV補貼後價格為14.78萬元起,而4月份銷量排行榜中的邁騰GTE、探岳GTE、帕薩特PHEV、唐PHEV等多款插混車型補貼後價格均在20萬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這些主流車型的價格都普遍高於消費者的預期。
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首要考慮因素:價格、安全性、基礎設施等多重因素共同左右消費者的選擇
選購新能源汽車時,消費者首要考慮的因素有哪些?在我們的問卷設定限選三項的前提下,被訪者給出的答案非常分散,表明他們選擇新能源汽車的考慮因素有多個。其中,車輛價格、安全性、充換電便利性排在前三位,均獲得高達四成以上的投票;其次產品性能、使用成本、鼓勵政策也是左右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原因。
那麼,不打算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又是出於什麼原因呢?調查結果顯示,在127名不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被訪者中,他們擔心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不完善、技術不成熟、安全性差等方面。近年來,電動汽車起火事故時有發生,更加重了這部分消費者的顧慮。
最能讓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動心的政策因素:減免稅費、加大補貼、不限行
近年來,我國政府為了推廣新能源汽車,打出了多項鼓勵政策「組合拳」,除了資金補貼外,減免購置稅、車船稅等政策已經持續了多年;一些地方政府在此基礎上,還出台了減免使用費、不限購限行等措施,以此助推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應用。
那麼,上述哪些政策因素最能讓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動心呢?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減免稅費(如購置稅、車船稅等)、減免使用費(如停車費、過橋過路費等)、購置補貼、不限行等政策都頗受被訪者歡迎。
分不同地區來看,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對不限行和不限購的呼聲最為強烈,遠遠高於其他地區。而對於減免稅費和使用費方面,其他城市地區要高於農村地區。
進入2020年以來,國家相關部委已經出台多個政策,三令五申要求「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已實行的應當取消」。但鑒於一線城市交通狀況的特殊性,目前一線城市中的北京、上海、深圳仍然採取限購措施。盡管如此,但對新能源汽車放寬限行限購已成共識,北京、上海等城市今年已經增加了車牌供給量,深圳也宣布增加1萬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指標。
補貼退坡對購車計劃的影響:大多數被訪者認為有影響,會重新考慮購車計劃
新能源汽車最新補貼政策於2020年4月23日正式發布,新政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2020~2022年補貼標准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退坡後,符合條件的純電動乘用車2020年補貼標准為1.62~2.25萬元/輛(註:2019年為1.8~2.5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式)補貼標准為8500元/輛(註:2019年為1萬元)。按照平緩退坡的原則,每輛車減少的補貼額度僅為1500~2500元。
那麼,究竟有多少消費者了解新能源汽車的相關補貼政策呢?補貼退坡會影響他們的購車計劃嗎?在接受本次調查的753名有購車意向的被訪者中,表示「了解」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佔比為35.72%,其中大多數人僅「了解一點」;表示「不了解」的佔64.28%,其中大多數人只是「聽說過,但不了解」。
同時,在上述被訪者中,近八成人表示補貼退坡會影響他們的購車計劃,其中超六成認為「有一定影響,會重新考慮購車計劃」,超一成認為「影響非常大,不再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超兩成表示「不影響,退坡幅度較小,可以接受」。
分不同地區和購車群體來看,影響較為廣泛的是處於二線以下的城市,對增購人群影響相對較小。
30萬元以上車型取消補貼對購車計劃影響大,「換電模式」認知度有待提高
在四部委近期發布的2020版補貼新政中,規定售價30萬元以上的車型不補貼,同時「換電模式」車輛不受此規定限制。那麼,這條新規是否會讓消費者改變購車計劃,並轉而考慮換電車輛呢?
在車友頭條發起的本次調查中,僅有30名被訪者表示會接受30萬元以上的新能源車型,有效樣本量偏小,由此得出的結果僅供大家參考。該項調查結果顯示,76.67%的被訪者認為有影響,其中大多數人表示會重新權衡。
然而,僅有極少數人會轉而考慮換電車輛,其他大多數人不考慮換電車輛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換電網點少,其次認為可選車型少、擔心安裝不牢靠、不了解這種模式等也導致大部分消費者不考慮換電車輛。
事實上,目前推廣「換電模式」的廠家確實不多,我們知道的有北汽新能源、蔚來是一直都在大力推廣換電模式的整車企業,其他大多數廠家還沒有大規模介入換電領域。不過,近期有消息稱,廣汽新能源、長安汽車、吉利汽車等也透露了將要推廣換電模式的規劃。預計不遠的將來,隨著更多產品的投放,以及國家政策的鼓勵,換電模式可以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另闢蹊徑。
結論
車友頭條通過此次調查發現,盡管當前受疫情影響,汽車市場表現不景氣,但未來兩年內消費者的購車需求仍然非常旺盛,且再次購車用戶已成為我國汽車消費的中堅力量。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培育方面,我國政府多年來的努力推廣獲得了顯著成效,已經為大多數消費者所認可並逐漸接受,尤其是在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嚴重的一線城市,對新能源汽車更是青睞有加。
在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接受度方面,由於動力電池成本高企不下,當前主流新能源汽車的售價仍然普遍高於消費者的預期,這同時也成為阻礙消費者選擇新能源的主要因素之一。與此同時,擔心安全性差、基礎設施不完善、產品性能不佳等諸多因素疊加,也令一部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望而卻步。
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鼓勵政策可以說是力度空前,盡管目前市場正在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換,但政策仍然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減免稅費和使用費、大額補貼、不限行限購等優惠政策,都能誘惑一部分消費者拋開成見,成為一名新能源汽車的准車主。由此也可以看出,政策一旦變動,對消費者購車計劃產生的影響也往往非常大。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本次調查中得到了超半數受訪者的大力支持,遠遠超出純電動,這個結果頗為出乎意料,與市場銷量上所表現出來的數據相左。參照中國汽車工業協發布的2019年產銷數據可以看到,在去年所售出的120.6萬輛新能源汽車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為97.2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為23.2萬輛,盡管純電動汽車中包含了一部分政府采購、網約車、租賃車等,但兩者仍然相去甚遠。(註:本次調查為網路調查,結果僅供參考)
本文作者:鄭雪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10. 國內消費者更偏愛什麼價位、多少續航里程的新能源車型

面對新能源汽車,相信大部分人在一開始的時候都是處於觀望狀態的,畢竟面對新生事物時,每個人都會心存疑慮。隨著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三部門聯合發文,要求各地區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已經實行的地區應當取消等政策的出台,相信很多人都能看出國家正在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而一系列補貼優惠、優待政策的落實,也讓很多原本處於觀望狀態的人躍躍欲試,從而出現了越來越多選擇入手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大部分消費者在購車時是以實用型為導向的,10-15萬元的車型剛好可以滿足大部分消費者的需求。相信在未來,隨著5G、物聯網等技術的逐漸成熟,新能源汽車在智能化、網聯化方面將有更深層次的探索,屆時國內消費者或將對新能源汽車徹底敞開懷抱,更多搭載黑科技的新產品將走進千家萬戶。

熱點內容
仿電動三輪摩托車價格及圖片 發布:2025-08-27 16:09:28 瀏覽:806
福田綠化灑水車價格 發布:2025-08-27 15:59:48 瀏覽:221
徐州結婚視頻豪車 發布:2025-08-27 15:34:00 瀏覽:284
越野群名 發布:2025-08-27 15:26:42 瀏覽:546
越野450報價摩托 發布:2025-08-27 15:17:36 瀏覽:763
帝豪車機怎麼區分 發布:2025-08-27 15:15:20 瀏覽:756
e46內飾改裝案例 發布:2025-08-27 15:09:52 瀏覽:811
新銳xrv內飾 發布:2025-08-27 15:01:27 瀏覽:412
2018鄭州日產銳騏皮卡 發布:2025-08-27 14:55:12 瀏覽:134
感覺開豪車也就那樣 發布:2025-08-27 14:53:33 瀏覽: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