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能源汽車
A. 新能源汽車邁進2.0時代 豪華三強純電動車孰更強
來自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10月份總計銷售211萬輛乘用車,環比增長0.8,同比增長9.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16萬輛,同比增長104.5%。純電動汽車銷售13.3萬輛,同比增長115.4%,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售2.7萬輛,同比增長63.75%。還包括79輛燃料電池汽車,同比增長4%。在車市需要提振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異軍突起充分彰顯了汽車產業在未來的走向,可以說行業已經進入到了一個變革轉型期。
動力部分,寶馬iX3所搭載的電機最大功率為201kW,最大續航里程或將達到700km。寶馬iX3是首款搭載寶馬第五代電驅系統(eDrive)的車型,初期僅提供後輪驅動版本,其配備一台210千瓦(286馬力)最大功率的電機,峰值扭矩為400牛·米。續航里程方面,新車搭載容量為74kWh的電池,電池包系統能量密度達154瓦時/公斤,官方給出的其在NEDC工況下的續航里程達到500km,0-100km/h的加速時間為6.8秒。在NEDC標准測試中,其百公里能耗為16.7千瓦·時。
寫在最後
顏值上,寶馬iX3、奧迪e-tron較為動感、簡潔,運用了多條硬朗線條進行勾勒,但具備更多的燃油版車型特徵。而賓士EQC在外觀上更加圓潤與敦實,設計上較具未來感和科技感。在科技配置和智能化安全表現上,三款豪華純電動車各有千秋,完全看消費者對於品牌和產品的喜好來選擇了。不過它們各自擅長的領域在純電動車上也依舊得到了延續,賓士的豪華、奧迪的科技和寶馬的操控。
未來BBA都將深耕電動化,不斷完整產品布局。賓士在2019年發布的「2039願景」則是在2030年將電動車型銷量提升至新車銷量的一半以上;奧迪發布了「步進未來(STEP)」全面電氣化戰略,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國產電動車型投放市場;寶馬集團也在今年7月份成立獨立的電動汽車平台部門。可預期的是豪華三強都會在未來推出更多的電動車型,消費者也獲得更大的產品選擇空間,我們也期待中國的新能源發展之路可以不斷地穩步向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傳統巨頭發力新能源,8款純電新車將登場,彎道超車還有戲嗎
動力方面,將搭載SK innovation動力電池,電池容量分為58kWh和72.6kWh兩種,WLTP工況下最高續航里程可達605公里。充電方面,具有800V充電系統,適配350kW超級充電樁,在15分鍾就能完成20%-80%電量的充電。
此外,現代官方還表示,新車還將搭載電池能量轉移的黑科技。並且,目前現代汽車已經在韓國建立超快充電站網路,在歐洲加入了IONITY充電網路。
日產Ariya
今年,東風日產也將引入一款純電動新車,即日產Ariya。這款車基於<a class="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三個司機,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C. 【維基試駕】奇瑞螞蟻:用大象的能量完成近千公里的跋涉
奇瑞新能源算是中國自主品牌中較早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車企之一了,在2016年就曾用小螞蟻(eQ1)搶佔了市場,並供應給不少分時租賃公司作為了城市中的代步通勤車。
在隨後的一段時間中,奇瑞新能源好像在新勢力的沖擊下淡出了一段公眾的視野,但是在重新歸來之時,推出了全新中型純電動SUV——螞蟻。
車輛的顏值十足,後驅的駕駛感受也帶來了很大的驚喜,510km的續航也能讓此次試駕活動圓滿的完成。2500km的超長試駕其實很少見到車企能夠完成,畢竟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會受到一些環境的干擾,引發續航焦慮,但此次螞蟻的表現征服了同行了不少媒體,駕駛近千公里的長途中也更能試駕出車輛的不足和優點,也證明了企業敢於將產品進行測試的決心,在@LIFE平台的加持下,「螞蟻」也擁有著大象的能量,奇瑞新能源在市場中的競爭里或許會越變越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D. 【至暗時刻】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困於槍炮、病菌與鋼鐵
據央視財經報道,今年年初的新能源汽車價格上漲,造車新勢力、中國品牌、合資品牌、進口品牌都在漲價的范圍之中,漲價的幅度在1%-10%不等。
進入3月份以來,又有近20家新能源車企宣布漲價,涉及車型近40款。
社交媒體上出現越來越多的用戶糾結現在買車是不是一個合適的時機。
一方面,擔心2023年補貼完全取消後價格繼續走高,另一方面,看著因大環境不穩定造成的油價持續上漲、電池價格飛升的現狀,期待著局勢轉圜後成本降低,車企的「良心降價」。
NO.4 [寫在最後]
「我們只希望廠家快點兒交貨」,供應鏈扇動著失控的翅膀,國內汽車經銷商的經營開始出現風險。
廠商也無可奈何。
何小鵬去年發文,「抽芯斷供供更苦,舉杯消愁愁更愁」。壓力之下,很多車企不得不選擇先交付半成品,和用戶一起排隊等芯。
半成品最起碼還能交付,那些看著車價、油價一天天上漲的「等等黨」這次能不能勝利,內外部的因素越來越復雜。
好在,一些車企開始亡羊補牢。
吉利旗下的汽車電子晶元研發商芯擎科技已經研發出第一款產品,最近一汽集團也向這家公司注入了百億資金;新造車天團都傳出過晶元研發的計劃;地平線等科技企業全力轉向晶元;特斯拉不斷加碼澳洲鋰礦,構建他的完美造車鏈條……
根據預測,隨著晶元等供應鏈企業增加產能,明年開始原材料短缺的情況可能緩解。國產關鍵環節的車規級晶元最早有望在2024年量產上車。
智能電動車對傳統汽車產業鏈進行一次徹底的梳理,先是對經銷端直營模式的改造,如今在槍炮、病菌與鋼鐵的危機下,供應鏈的重要性顯露出來。
「芯荒」以致命打擊的方式警告著傳統汽車產業鏈上還存在漏洞,能夠安全度過這一段危機的車企,大概要重新思考智能汽車產業鏈的整體邏輯了。
E. 新能源領域迎來重要國策,明年起我國19省大面積普及新能源汽車
據了解,當前充電樁的布局已經基本滿足了公共交通、物流運輸、私人出行等領域的充電需要。不過,目前充電樁等新能源基礎建設的發展中仍存在分布不均衡、充電便利性不足等問題,充電難成為新能源行業發展的制約條件之一。有分析指出,《產業發展規劃》的頒布將加快解決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發展不完善的問題。
氫能源的體系建設成為《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提及的內容。《產業發展規劃》指出,要求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引導企業根據氫燃料供給、消費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氫基礎設施,提升安全運行水平;開展高壓氣態、深冷氣態、低溫液態及固態等多種形式儲運技術示範應用,探索建設氫燃料運輸管道,逐步降低氫燃料儲運成本。同時,《產業發展規劃》也進一步明確了關於提升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技術以及推動商業化示範運行等內容。
事實上,早在2019年,氫能源首次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中,氫能源上下游的投資和布局成為熱點。中金公司認為,氫能源汽車是行業長期發展方向,該項政策的推出,將進一步加快了產業發展節奏,為氫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相關產業鏈帶來一定投資機會。
陳士華分析認為,氫能源在《產業發展規劃》中被多次提及也充分反映出國家對於氫能源發展的重視。「受到原材料的制約以及技術的限制,當前氫能源的發展還沒有達成最理想的解決方案。不過從長遠來看,氫能源是替代純電動的最佳路線,只是其發展仍需要較長的時間。」
總體來看,《產業發展規劃》對於新能源的支持范圍不僅僅局限在新能源車輛本身,而是通過擴充產業發展重點,來進一步探索新能源全產業鏈的布局和完善。在產業環境方面,《產業發展規劃》提出鼓勵新能源汽車、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企業跨界協同,鼓勵整車及零部件、互聯網、電子信息、通信等領域企業組成聯盟,以及對內深化行業管理改革,對外擴大開放和交流合作和加快融入全球價值鏈等。
受政策的帶動作用,未來新能源全產業鏈的投資和發展將有更大想像空間。中信證券的研報指出,《產業發展規劃》再次明確了電動車長期發展,進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投資確定性;從全球視野看,中國電動化供應鏈快速發展、最為完善,龍頭企業已經供應海外,作為全球優質製造資產的價值凸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