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電動汽車經銷商出路在這里
『壹』 新能源電動低速汽車在未來有沒有發展空間有沒有發展的前途求大神解答老
可行,是一個創業項目。老百姓有一個接受過程。就像電動車取代自行車一樣,電動汽車也會取代電動車。以後是汽車和電動汽車的天下。但汽車是加油的,相比加油,電便宜得多。這是電動汽車的優點。所以電動汽車是有市場的。
『貳』 山東低速電動車保有量近百萬,低速電動車的市場前景如何
低速電動車行業的「標准」問題始終牽動人心,行業內關於「標准」問題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從一開始的「升級一批、規范一批、淘汰一批」到現在的低速電動車可能將與「普通乘用車」使用幾乎相同的管理標准。低速電動車究竟該如何發展?有人樂觀有人悲觀。
但是目前「標准」還未真正出台,我們或許可以看看國外是怎麼管理「低速電動車」的?關於「低速電動車」他們又會有什麼樣的「標准」呢?
在美國,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那就是美國產品責任法的嚴格要求和對違法企業的天價罰款,使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根本不敢越雷池半步,更沒有膽量向消費者推銷使用具有安全隱患的車輛。而其他國家在「低速電動車」的管理方面也是極其嚴格:
首先,「低速電動車」的最高行駛速度有限定標准。為了保障「低速電動車」的行車安全,各國對這種低速電動車的最高行駛速度都有嚴格規定:美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限制低速車輛的最高行駛速度在32-40km/h之間。歐盟嚴格限定它的最高行駛速度不得超過45km/h,不符合規定的都不允許流入市場。
其次,各國對低速電動車的准入條件及產品安全標准有明確的規定。歐盟規定:輕型四輪車的座位數不能超過2個,整車整備質量最大為425kg,發動機排量不大於50ml或電動機持續輸出功率不大於6Kw。同樣,日本限制了該車型的大小、性能等條件,核載人數限定為2人以下,額定輸出功率在8kw以下等。
『叄』 低速電動車到了生死關頭!這些企業三招自救,能行嗎
▲領途的A0級純電動車K-ONE在比賽中軸斷
但這些車企業還有突圍的機會。
新能源車的推廣必定會繼續往下沉市場邁進,此前車東西在采訪合眾汽車總裁張勇時,張勇曾表示,新能源車企要想繼續存活就得加強對下沉市場的挖掘。
低速電動汽車公司的優勢就是對下沉市場比較了解,這些車企比較了解三四線城市和中老年人對於電動汽車的需求。目前,低速電動車企已經在三四線城市售出了400萬輛左右的低速電動汽車,已經在城鎮和農村地區建立了完整的銷售網路。
但唯一的難題就是質量問題,低速電動車企此前一直在進行低速電動車的生產,低速電動車對技術的要求並不高,而高速電動汽車的生產技術要求比較高。低速電動車企需要拿出大量的資金來進行技術的研發,但資金不足也是眾多低速電動車企的難題。
在與傳統車企競爭時,低速電動車企要利用好自己在下沉市場中的優勢,並且逐步提升車輛質量。如果這些企業在技術和安全方面無法進一步突破,那麼最後的優勢也將不復存在。
結語:低速電動車企轉正後還將面臨難題
此前,由於國家對於低速電動車市場的監管並不嚴格,低速電動車市場野蠻生長。但是低速電動車的生產方面並沒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這就導致了低速電動車的質量良莠不齊,而且這些車大多也不需要上牌,使用者也不需要駕駛證,導致經常發生事故。
現階段,為了更好的管理低速電動汽車,政府加強了對低速電動汽車的管理,低速電動車的發展進入困境,各個低速電動車企都開始進行自救,寶雅和雷丁都選擇了購買傳統車企的股份來獲得電動汽車的生產資質,計劃生產電動汽車。
低速電動汽車企業收購傳統車企的生產資質之後,便擁有了生產高速電動車的資格,但擁有資格後能否生產出合格的電動汽車還是個未知數。
雖然各個低速電動車企業都在謀求轉正,但低速電動車企業仍然面臨著諸多難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肆』 如果開放了低速電動汽車市場,將會怎樣
如果開放的話,我預測有下列情況發生。1 對傳統汽車不會造成多大的沖擊,燒油的車仍有他的優勢。電動車可定位為家庭第二輛車,當然第一輛車沒問題。好多家長還用電動自行車送小孩去幼兒園。我曾經也送過。下雨天就犯愁。我農村老家都是走路送的。2 保守估計會帶動上萬億的內需和外需。歐美日,韓國一個家庭有幾輛車,美國號稱車輪上的國家,中國有多少人沒車?燒油的車太貴,6毛一公里。燒電幾乎等於不要錢。我想買輛給我爸媽。電動汽車操控簡單,可用C3牌照。在設計上,可以做到操控簡單。但成本不會增加。3 優勝劣汰,屆時中國電動車的發展將留下幾個過硬的品牌,這一塊將同老外處於同一水平,甚至超越特斯拉都有可能。不會出現今天這種所謂的市場換技術,中國車市7成市場份額被老外搶走。如果中國車市7成份額是中國人自己的,試想下你的工資水平會提高很多。特斯拉技術上沒有比BYD高超許多,深圳我認為BYD比他成熟。特斯拉如果是生在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這么成功。他的成功有自身技術特點,但跟美國制度更加分不開。4 對沖這次金融危機,這波金融危機時間我認為最起碼10年以上,中國經濟毫無亮點,很多企業生產不下去了。一個新興行業,帶來的改變將是翻天覆地的。靠炒房炒地拉抬的經濟奔潰了就更加慘淡。上萬億的市場,配套行業也會得到應有的生意。帶來多少就業。但是這個市場,不是通過打壓傳統車來實現的。估計那些不準低速電動車上市的人,擔心傳統車收到打壓,上次那個政策奇瑞江淮參與,他們已經被老外趕的很厲害了,這次又來低速電動車。不過我認為不會受到沖擊。不要因為你們的擔心而制定過高的准入門檻。
『伍』 2021年低速四輪電動車新政策內容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關於加強低速電動車管理的通知》(工信部聯裝〔2018〕227號)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低速電動車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魯政辦字〔2018〕241號)等有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微山縣人民政府決定在我縣城區對機動三輪車、電動三輪車、未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電動四輪車實施禁行,並在縣城區域規劃禁行區域。
駕駛四輪電動車上道路行駛必須持有C3以上駕駛證,無C3以上駕駛證駕駛電動四輪車上道路行駛的,按無駕駛證駕駛機動車,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條,處三百至五百元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並處拘留。
(5)低速電動汽車經銷商出路在這里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因為低速類四輪電動車並非是為了在公路上行駛而設計生產的,所以這類車輛是不被許可在公路上行駛的,否則交管部門會加以處罰。
因為四輪電動車是嚴格按照車輛設計的標准而生產製造的,所以這類車輛從工廠出來之後是絕對不允許私下自行進行任何改裝,否則後果自負。
『陸』 低速電動汽車的發展低速電動汽車的背景和意義
隨著資源與環境雙重壓力的持續增大,電動汽車已成為未來汽車工業的發展方向。我國電動汽車產業雖已取得很大進步,但在關鍵技術方面與海外汽車巨頭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從我國目前的市場容量、技術水平看,低速電動汽車具有經濟性能好、節能環保、節約資源、使用成本低、充電方便等優勢,是二、三線城市最經濟、最環保、最易推廣的交通工具,是我國實現綠色交通的戰略選擇。
積極發展低速電動汽車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從現實角度來看,低速電動汽車是推動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化、開啟電動汽車大規模消費市場的最佳產品;從長遠發展來看,通過低速電動汽車的技術升級提升高端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隨著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出台,我國重點扶持純電動汽車的戰略路線基本確定。當前市場在售或即將進入市場的純電動汽車基本都是高端電動車,價格大都在15萬元以上,甚至有的達到20多萬元,即便是享受國家補貼,但大部分人還是覺得價格偏高,同時擔心充電設施不配套及電池的續航里程短等問題,導致企業已上「公告」的純電動汽車遲遲無法推出市場,個別已上市的產品也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可。相反,低速電動汽車因為價廉物美,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青睞。在山東、江蘇、河南、浙江、河北等地一些城鎮,節能環保低速純電動汽車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保有數量日益增長。由於我國對汽車產品准入採取的是公告管理,沒有進入國家公告的汽車產品不能上市銷售,所以目前多數低速電動汽車生產企業生產的電動汽車不能進入工信部的《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
當前,為解決現有高端、高價電動汽車產品有價無市的市場形勢,有效利用電動汽車現有技術水平,在發展電動汽車大方向不變的前提下,優先發展低速電動汽車更符合我國的現實國情,也更有利於電動汽車的推廣應用。
優先發展低速電動汽車符合我國新能源汽車戰略規劃,也不會阻礙高端電動汽車的發展。我國汽車市場需求是多層次的,優先發展低速電動汽車是階段性的策略。當前,國內大部分城市城區車速限制在70公里/小時以下,未來汽車需求佔2/3的市場城鄉結合部,將有9000萬輛的需求。低速電動汽車售價在1-5萬元,車速在50-60公里/小時,充一次電可行駛100—150公里,優化設計的鋰電低速電動汽車充一次電可行駛300公里左右。低速電動汽車總使用成本不到傳統汽車的1/4,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發展低速電動汽車是減少對石油依賴,解決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與石油資源有限之間矛盾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我國汽車市場發展迅速,已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和油耗水平,到2020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5億輛,如果全部使用化石能源,石油年消耗量將達2.5億噸,約占屆時我國石油總消耗量的55%。因此,大力發展最易普及的低速電動汽車是緩解我國石油短缺、降低石油對外依存度的重要措施。
節能減排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城市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占城市污染總量的65%以上。就效率而言,傳統汽車的能源轉化效率只有17%,電動車的效率是90%,即使考慮燃煤發電的效率損失,電動車的總效率也大於30%,約為傳統汽車的二倍,節能效果十分明顯。80%的低速電動汽車夜間充電白天的使用,可平衡電網用電。積極發展經濟上可取,技術上可行,節能環保的低速電動汽車是減少碳排放,改善城市空氣質量的長效措施。
『柒』 你覺得目前國內電動汽車發展的出路在哪裡
比亞迪,號稱新能源領導者,秦是PHEV的第一款產品,據說寓意「掃六合,歸天下」。吉利搞了個帝豪PHEV,賣著賣著沒動靜了。說上汽的,那是沒看上汽和比亞迪的混動路線相似到了何種程度,個人以為,市場是需要培養的,蛋糕要聯手做大,尤其是北京明確PHEV不算新能源,光比亞迪一家,很難把市場做起來,而且上海還是個巨大的PHEV市場。當然,上汽有上汽的長處,比如斑馬系統。
『捌』 打算代理低速電動汽車不知道有市場嗎
電動低速汽車,市場很大,准入門檻很低,市場有點保和,不賺錢
『玖』 低速電動汽車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低速電動汽車具有經濟性能好、節能環保、節約資源、使用成本低、充電方便等優勢,是二、三線城市最經濟、最環保、最易推廣的交通工具,也將成為我國實現綠色交通的戰略選擇。在我國的一些二三線城市和城鄉交接處,低速電動車正成為最符合民眾出行需求的交通工具之一,近年來在部分地區快速增長,規模持續擴大。由此來看,低速電動汽車已經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
今日陽光新能源電動汽車,在此形勢一片大好的背景下,借著國家利好的政策春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未來幾年,將以其強大的公司規模、優秀的產品競爭力、先進的研發技術以及完善高效的營銷體系,力求發展成為華東地區最具有競爭力的汽車銷售服務企業。
『拾』 低速電動車,下一個車企競爭的大蛋糕| 汽車產經
具體來說,關於低速電動車的動力性、制動性、外廓尺寸、整備質量等相關技術指標,《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座位數應不超過4座;
車速要求30分鍾最高車速大於等於40km/h且小於70km/h;
尺寸要求長度應不大於3.5米、寬度應不大於1.5米、高度應不大於1.7米,整備質量不超過750kg;
電池系統能量密度不應低於70Wh/kg;
加速性能要求0km/h-30 km/h加速時間應小於10s,續航里程不小於100km,通過4%坡度爬坡車速不小於20km/h,通過12%坡度的爬坡車速不小於10 km/h;
……
從年初時工信部透露的消息來看,如果不出意外,這一文件將有望從9月份開始正式實施。而隨著這一文件的到來,低速電動車市場「變天」在所難免。
1.一塊200萬輛規模的大蛋糕
雖然提到低速電動車,人們腦海中浮現的大多是「山寨」、「鄉土」、「中老年」等關鍵詞,但實際上,在「上不了檯面」的樣子背後,低速電動車的市場規模卻不容小覷。
透過幾組對比數據,我們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這一細分市場的潛力。
數據顯示,全國已有100家左右規模以上微型低速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產能超過200萬輛,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南、河北、江蘇、福建等地。
200萬輛是什麼概念?
根據中汽協發布的數據,在2020年時,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年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創下了歷史新高。同時,在此前的預測中,2021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才有望達到200萬輛左右。
再從另一組數據來看。從2015年開始,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全年銷量達到33.11萬輛。2016年銷售50.7萬輛;2017年77.7萬輛;2018年銷量達到125.6萬輛。
而據不完全統計,在2014年時,我國的低速電動車銷量就已經達到了近40萬輛,2015年逼近70萬輛,2018年最頂峰時期接近140萬輛。甚至,有研究機構曾預測,預計到2025年時,低速電動車的年銷量將突破350萬輛。
顯然,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事實上,曾經在2018年時,國家曾發布過一則《六部委關於加強低速電動車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開展低速電動車生產銷售企業的清理整頓。雖然彼時發布的這一通知在某些方面並不夠明確,但政策壓力之下,還是有一批不滿足要求的低速電動車企業被陸續淘汰。
而三年之後隨著《技術條件》的提出,幾乎毫無疑問,在促進整個細分市場更加健康發展的同時,必然也將繼續淘汰一批無法順應政策要求轉型升級的企業。而這些企業退出之後,市場也將留下更多等待滿足的需求。
2.降維打擊早已開始
實際上,在《技術條件》公開徵求意見之前,正規乘用車生產企業對低速電動車市場的佔領就已經悄然開始。
2020年7月,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宏光MINI EV正式上市。2.88萬元的起售價完全殺入低速電動車引以為傲的價格腹地,甚至比後者的價格更低。
而憑借比低速電動車更低的價格、更優的質量、更好的服務,宏光MINI EV上市200天之後累計銷量就已經突破20萬,成為當下最為熱銷的電動車。
雖然從相關宣傳來看,宏光MINI EV的熱銷,離不開大城市年輕人的認可,事實上除這些人之外,低線市場對於這一車型來說,同樣至關重要。
此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許海東曾表示,「五菱宏光MINIEV某個月全國銷量前十的城市,有5座在河南。而河南正是我國低速電動車銷售大省」。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著傳統車企正在加速搶占著原本屬於低速電動車企業的市場。此前,上汽通用五菱也明確表示,如今在渠道建設上,他們也在加快在縣級市場的推進。
而除宏光MINI EV之外,事實上,許多正規乘用車生產企業也在加強在微型電動車領域的布局。長安奔奔E-Star國民版、奇瑞小螞蟻、上汽榮威科萊威等也均對低速電動車形成了降維打擊。
除這些企業自身推出的微型電動車之外,今年以來,傳統車企與低速電動車生產企業的合作也在增加。
就在這兩天,華晨與新日合資的新品牌推出了兩款全新微型電動車——華晨新日i03和i03A。而在此前,奇瑞與山東省地方政府合作的「奇魯汽車」也正式宣布將於9月份推出一款微型電動車。
3.寫在最後
不過,盡管從目前的數據來看,低速電動車有著廣闊的市場規模,但回顧這一市場過去的快速發展,不能忽視的另一關鍵原因在於,這種車型使用方便,無需上牌,也無需駕照。
但隨著這一車型被納入純電動乘用車領域,不難想像,日後在使用過程中或許也將適用機動車道路行駛規則,車輛需要上牌,駕駛者也需持有駕照,接受交管部門的統一管理。
而當原本「方便」的優勢消失,低速電動車的市場需求還能否保持如今的規模?現在的市場需求會向上升級還是降級到電動三輪車改裝產品?
一切仍然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