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過珠港澳大橋
1. 內地車如何通過港珠澳大橋開往香港
目前兩地牌的車經大橋出入香港境內是要申請配額的,不是有駕照或者有兩地牌就能開上去,就算你是符合條件的用戶,上橋前也要記得上官網申請配額。
車主在通過大橋前,必須根據自己的目的地,事先購買兩地或三地的法定汽車保險。此外,通行大橋不入珠海境的港、澳車輛,經大橋跨界通行時,應購買與通行期限相匹配的內地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險,並在提交跨界通行申請時,如實填報保單信息。
2. 港珠澳大橋雖已通車,為什麼很多車主卻直接掉頭
對於現在的國人來說,很多人有錢之後可能會選擇購買一台私家車,因為對於現在中國的交通來說,汽車是最佳方便快捷的,所以很多人選擇私家車沒有錯,可以為自己的上班途中遮風擋雨,還可以載著家人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確實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當然對於大陸人來說,有一個地方是非常想去的,那就是我們的中國香港,因為那裡被稱作是購物天堂。
所以這就是很多車主行駛到港珠澳大橋掉頭的原因,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其中一位來自北京的網友這樣說道:港珠澳大橋的通車是驚動了很多人,很多人都希望通過自駕游的方式進入到香港這個購物天堂,但是現實中卻非常的不同,竟然需要辦理各種各樣的證件,而且很多人走到半路就調頭返回,可見港珠澳大橋已經失去了當初建設的含義,對國民來說也沒有完全的誠意,行駛非常的不方便,所以從這點來看,還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不然港珠澳大橋只會成為一個擺設
3. 上港珠澳大橋的條件
法律分析:上珠港澳大橋需要辦理通關手續。現在只有貨運汽車、穿梭巴士、跨境計程車、跨境巴士、跨境私家車五種類型的車可以上港澳珠大橋,跨境私家車,指的是具有粵港兩地車牌的汽車。假如並不是粵港兩地車牌的私家車,是不可以上橋的。假如想體驗港珠澳大橋,只能辦理好通關手續,乘坐跨境巴士或穿梭巴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三十九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體情況,可以對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採取疏導、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遇有大型群眾性活動、大范圍施工等情況,需要採取限制交通的措施,或者作出與公眾的道路交通活動直接有關的決定,應當提前向社會公告。
4. 港珠澳大橋造價1269億,歷時8年建成,為什麼大陸司機很難上橋
這些年來隨著中國基建的不斷崛起和發展,越來越多的標志性建築都建設完成,比如2018年才剛剛建成通車的港珠澳大橋,這座大橋的造價達到了1269億,從2009年開始動工以來,經歷了長達8年的時間才建成,是一項非常偉大的工程,而且還受到了外國專家們的連連稱贊,但是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關注度不斷上升,有的小夥伴卻發現港珠澳大橋通車之後,好像在大橋上並沒有看到什麼車,有的網友還表示,中國大陸的司機要想上橋是很困難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最後校長認為,綜合以上幾點原因,港澳車牌、港澳駕駛證、過橋費造成了很多大陸的司機無法上橋,不過辦理手續雖然繁瑣,但是我們放棄自駕游轉而乘坐巴士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們只需要支付車費就行,省時省力又省心。另外行駛在港珠澳大橋上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為港澳地區的駕駛位是在右邊的,所以他們的駕駛習慣和我們剛好相反,如果我們開車去香港,就得適應右邊駕駛的開法,路標和路線都會變掉,或許這就是大陸司機必須考港澳駕駛證的原因吧,畢竟也是為了安全考慮。
5. 港珠澳大橋的主要用途是什麼內地車輛幾乎都不能過去
1、珠三角交通更便利
以前從香港去珠海都要繞一個大圈,十分耗費時間。大橋通車,港澳人士出入內地將更快更便捷,通勤時間大大縮短。大橋將使得粵港澳三地來往更加密切,合作也會更加深入。內地尤其是珠江西岸的蔬菜、瓜果等原材料,以後經港珠澳大橋進入港澳地區將更加方便,帶來更多商機。
2、粵港澳三地聯系更緊密
澳門市民和珠海市民可以通過港珠澳大橋直達香港國際機場,這讓粵港澳三地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對香港的後續發展推動作用將非常大。
3、帶動澳門旅遊業發展
港珠澳大橋通車,將帶動澳門旅遊業發展。通過大橋,從澳門前往香港國際機場的旅程約25分鍾,相當於澳門多了一個世界級機場;澳門旅遊資源將與廣東旅遊資源更好地連接起來,形成大灣區共同旅遊市場,更好地吸引各地遊客。
4、促進粵港澳三地的貿易投資發展
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大灣區交通的一大進步,將降低物流運輸成本,明顯促進三地的貿易投資、旅遊等產業的發展。
5、體現了制度創新的成果
港珠澳大橋的通車是制度創新成果的體現。汽車在內地道路上是靠右駕駛,在香港則是靠左,汽車在港珠澳大橋上如何實現交通對接,這需要智慧和制度創新。
6. 內地車要辦理什麼手續和證件才能上港珠澳大橋
內地車上港珠澳大橋的手續::
第一步:准備商務車輛牌證申請
內地經港珠澳大橋進入香港車牌申請所需材料
第二步: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可通過我局網上辦事大廳提交申請資料
內地車上港珠澳大橋需要提供的證件:
(1)《粵港澳機動車輛往來及駕駛人駕車業務申請表》;
(2)《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3)企業完稅憑證;
(4)企業機動車《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行駛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登記證書》,車輛所有人須與申請公司一致;
(5)駕駛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復印件)、香港駕駛執照(復印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復印件);
(6)駕駛人《往來港澳通行證》(通行證須有該公司多次往返的商務簽注,且備案單位應與申請企業名稱一致);
(7)機動車角度為前進方向左側45度、尺寸為88mm×60mm的彩色照片1張,駕駛員近期正面免冠白底大1寸的彩色照片1張。
(6)新能源汽車過珠港澳大橋擴展閱讀:
目前私家車上港珠澳大橋都要先完成這兩件事:
一、所有私家車上橋都必須申請配額
目前兩地牌的車經大橋出入香港境內是要申請配額的,不是有駕照或者有兩地牌就能開上去,就算你是符合條件的用戶,上橋前也要記得上官網申請配額。
在粵港私家車方面,在大橋開通前發出的香港兩地牌私家車及內地私家車配額分別為約10000個和約1000個。
此外,粵港政府也會在稍後適當時間宣布允許目前持有配額使用其他口岸的粵港兩地牌跨境私家車,免手續試用大橋的細節安排。
在港澳跨境私家車方面,香港及澳門跨境私家車配額分別為300個(有效期為三年)及600個(有效期為一年),持配額的私家車可於有效期內多次進出港澳市區。
此外,符合資格的香港私家車車主可通過「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泊車轉乘計劃」,駕駛香港私家車前往澳門口岸邊檢大樓東停車場停泊(東停車場預設有3000個供跨境私家車預約的泊車位),
然後在澳門邊檢大樓辦理入境手續後,於澳門口岸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澳門市區。「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泊車轉乘計劃」不設配額。
二、購買兩地/三地保險
經大橋來往粵港的車輛須購買香港及內地的法定汽車保險。經大橋來往港澳的車輛,車主須為車輛購買香港、澳門及內地的法定汽車保險。
車主在通過大橋前,必須根據自己的目的地,事先購買兩地或三地的法定汽車保險。
此外,通行大橋不入珠海境的港、澳車輛,經大橋跨界通行時,應購買與通行期限相匹配的內地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險,並在提交跨界通行申請時,如實填報保單信息。
7. 耗資1269億元的港珠澳大橋,為什麼很少看見有車輛
因此不僅僅是因有了駕駛證和港澳內地的牌照就可以了,申請這個配額的條件還是要在三年內繳納不低於100萬稅款以上的企業。而且符合條件的車輛還得需要購買香港及內地法定汽車的保險,可以說這一系列的手續是非常的繁瑣的,而且目前這一個配額的數量很少,對於香港兩地牌照的私家車配額有1萬個左右,而內地私家車的配額只有1000個左右,可以說不但配額少,而且辦理的手續非常的繁瑣!
8. 為什麼大陸車不能上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可通行車輛包括:跨境計程車、貨運車輛、跨境巴士、穿梭巴士、以及跨境私家車這5類車型
這里的跨境私家車,不是我們平時開的普通私家車,是雙牌私家車,內陸地區的朋友可能比較少見,這種車牌多見於沿海地區,例如珠海市、深圳市。這些車掛粵港兩地的牌照,所以這些車就可以在港珠澳大橋通行了,而只有內地牌照的一般私家車暫時是不能上港珠澳大橋的,這點大家要注意了。
如果內地的朋友想通過港珠澳大橋該怎麼辦呢?可以通過辦理私家車一次性配額申請,憑私家車一次性配額許可證和批准信,以及一次性臨時來往粵港小汽車及駕駛人出入境批准通知書、臨時入境機動車號牌、行駛證等向營辦商領取臨時電子不停車收費通行卡。
9. 政策延長 粵港非營運小汽車可免加簽通行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
車主無需專程到廣東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辦理增加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的手續,只需確保持有的《粵港澳機動車往來及駕駛員駕車批准通知書》及香港運輸署核發的其他口岸《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狀態正常,且均在有效期限內的,即可通行該口岸。駕駛粵港非營運小汽車往返粵港兩地時,可選擇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及此前獲准通行口岸中的任一口岸通行。
此外,暫不設置試用期。今後,粵港兩地將根據大橋車流量、兩地口岸及口岸連接線道路交通狀況等因素,在有需要時研究調整有關安排。
10. 現在港珠澳大橋開車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過去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其中包含22.9千米的橋梁工程和6.7千米的海底隧道,隧道由東、西兩個人工島連接。
港珠澳大橋東起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於珠海洪灣立交;橋隧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工程項目總投資額1269億元。
(10)新能源汽車過珠港澳大橋擴展閱讀
120年:港珠澳大橋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技術最復雜、施工難度最大、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設計使用年限首次採用120年標准。
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科研人員攻克了大量技術難題,提出了「港珠澳耐久性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工程防腐技術措施。在研究和建設過程中,一系列新材料、新技術應運而生,在多個領域填補了中國行業標准和國家標準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