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能源汽車佔比
『壹』 成都新能源汽車對碳達峰的影響
作為新型節能產業,新能源汽車擔負著推動實現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的重要責任,是我國「節能降碳、綠色發展」的主角之一。成都推廣新能源汽車對成都市內及周邊碳達峰有一定影響,但是肯定影響不了全國的。
2021年6月29日由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應用促進會主辦,成都雨泉新能源汽車交易中心協辦的「行業迎春,新能源汽車產銷新思路與新格局」行業主題沙龍活動在成都雙流成功舉辦。
100餘家新能源等整車企業、經銷商、運營商、充電設備生產商、充電設施建設運營商、新能源汽車專業售後服務商及金融、保險機構代表共聚一堂,分享和探討了新能源汽車行業今年以來快速發展給行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共同探討行業相關主體該如何調整以抓住行業發展的機遇,推動四川,特別是成都新能源汽車行業更快更好的發展,為四川及成都早日達成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
據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應用促進會提供的來自官方和權威機構的統計數據,2021年1-5月我國汽車累計銷量1075萬台,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97.5萬台,同比增長235.7%,僅五個月時間市場滲透率就從2020年末的5.4%提升到9.1%,2021年5月市場滲透率更是達到10.3%。
2021年成都計劃新增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9萬台,到年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成都汽車保有量的4%。
無論如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對我國、四川省和成都的城市節能減排,城市環境凈化,更宜業與宜居,盡早達成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都是最重要的推動力量。
『貳』 新能源汽車在成都能否迎來春天
每逢成都車展,對於這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來自五湖四海的媒體人回味最多的往往是老巷子里的紅油鍋、矮竹椅旁的青花瓷碗、或是樹蔭底下支起的一排排麻將桌,空氣中總是若隱若現地飄著花椒味兒的煙火氣,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雖然還存在許多困難,但就像一位原來做裝修生意、原籍甘肅的「成都女婿」樂觀地告訴《汽車通訊社》的那樣:「其實大家都不容易,哪有什麼容易的事情嘛?但是在成都,有什麼做不到的嘛?就拿天府新區來說,放在10年前,誰能想到會有這么翻天覆地的變化呢?」相信隨著各方的不懈努力,成都的新能源汽車也會像這些年的天府新區那樣,給大家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END——
《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對不遵守本聲明、惡意使用、不當轉載引用《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成都車展新能源車井噴,燃油車時代真要逝去了嗎
9月5日,2019成都車展正式拉開帷幕。盡管今年的車市行情不如以往,但參展車企的增多也使得2019成都車展的總規模較去年增長30%,130多個汽車品牌共計1600餘輛新車的展出,讓成都車展的規模再創新高。不過縱觀各個汽車品牌的新車不難發現,似乎純電動的比例較以往增長明顯,甚至,不少傳統的燃油品牌也都紛紛推出純電車型。那麼,燃油車的時代,過去了嗎?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與目前今年國內車市的首次負增長不無關系,特別是,隨著國內汽車普及率的上升和一線城市限行政策的影響,市場對於汽車的消費慾望已經大不如前,雖然中國的汽車市場的體量依舊不小,但要想維持此前的巨大增長勢頭,恐怕並不容易。加上所謂的雙積分政策和排放法規的限制,如今燃油車的發展潛力確實有限。即便當前燃油車依舊還是市場主力,但各種各樣的政策導致了燃油車在使用上備受限制。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
『肆』 成都市目前在使用的新能源汽車主要是哪種呢都用於什麼汽車上未來可能使用的新能源汽車是哪種
1、現在成都新能源汽車主要以純電動為主,主要用於公共交通上,部分公交車上和少量的計程車。
2、但是目前電動車的瓶頸在於造價高目前尚難以在民用迅速推廣。
3、新能源汽車目前技術成熟的是油電混合動力現階段各大主流汽車製造商早些年都在批量生產,合成汽油、生物燃料也正在研發和攻關階段
『伍』 徐長明:市場驅動才是王道
2020年9月16日,【汽車維基】作為深度合作媒體受邀參加了在南京國際博覽會議中心,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和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南京市商務局、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創新中心承辦的「全球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
以下為演講實錄(有刪改):
很高興跟大家分享一下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看法,我今天講的題目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要根據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發展變化提前布局」。
現在整個產業鏈上的各種技術,應該說都是基於政策驅動的,跟政策有很大的關系。但是新能源汽車要大發展的話,從目前的銷量,再往上走,一定要靠市場化驅動。市場化驅動下,產業鏈里的很多東西就要發生變化,所以說產業鏈要著眼於市場化提前布局。看一下數據:
2019年新能源汽車上半年增長還是很快,增長66%,但是2019年下半年下降20.8%。從2014年開始就進入到快速增長,到2019年達到125萬輛。
這張圖是滲透率,就是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整個汽車銷量的百分比。去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佔5%,上半年是5.5%,下半年是4.5%,今年1—8月份下降到4%。
這張圖是列了三年的月度數據,藍色的曲線是2019年,2019年上半年發展得特別快,去年6月份一個月賣了15萬輛汽車,這是因為從去年6月26號開始,補貼力度大幅度下調,從7月份開始銷量就有大幅度下降,和2018年相比,灰色的曲線是2018年。
今年上半年的情況,到6月份之前是負增長,7-8月份恢復了正增長。有政策巨大變化的時候,市場就發展了變化,去年是6月26號開始,新能源汽車補貼發生變化,這個變化之後出現這么大的作用。
應該說到目前為止,新能源汽車一直還是政策驅動的市場。政策大概分三類:
第一類就是補貼、免購車稅、免消費稅等,還有包括各地的優惠政策。
這張圖是每一年中央政府加地方政府的大概補貼,最高峰的時候達到一年一輛純電動車補12萬塊錢,2017年降到66000元,2018年還是這個水平,2019年大概降到25000元左右,就降了4萬。
以一輛30萬塊錢左右的電動車為例,現在享受的補貼加優惠是多少錢?補貼政策現在大概是22500元,但是補貼政策之外,還有一個車購稅的減免,30萬塊錢的車,車購稅的減免是26500元,這個是不用交的,傳統車是要交的。還有純電動化汽車是不交消費稅的,30萬塊錢的汽車,大致傳統車的排量應該在2.0—2.5升,消費稅是9%,摺合下來大概是23200塊錢。
22500政策補貼+23200的消費稅+26500的車購稅減免,合在一起,現在一輛30萬塊錢的新能源汽車,享受到的補貼+消費稅減免+車購稅減免,跟傳統燃油車相比,還有大致72000塊錢的優惠。大家覺得才22500塊錢補貼,實際上,能享受到的跟傳統車相比較,還有72000塊錢價格的優惠。
第二個是牌照的優惠,現在全國大概有6個城市是限牌的。這6個限牌城市,如果以新能源汽車乘用車為100%的話,這6個城市佔了43.4%,這是今年1—7月份的數據。非限購城市佔了56.5%,而整個乘用車,6個限購城市佔了10.7%,非限購城市佔了89.3%。
以私人新能源乘用車為100%的話,6個限購城市新能源汽車佔到46.9%,非限購城市加在一起佔到53.1%,這是今年1—7月份。
而如果以私人乘用車總量為100%,6個限購城市佔到10.5%,非限購城市佔到89.5%,也就是說,以整個汽車乘用車為100%,90%是賣給非限購城市,10%賣給限購城市。而新能源汽車大概46.9%賣給限購城市,說明牌照的作用也是相當巨大的。6個限購城市,乘用車加在一起只佔10%,但是新能源汽車佔到46.9%。
第三個政策,特定領域的直接干預、直接推廣。
比如說廣州、深圳對計程車、租賃車有強制要求,現在這兩個城市的80—90%出租租賃車都是新能源汽車。而沒有政策限制的地方,比如合肥、重慶,大概新能源汽車在計程車裡面只佔到5—20%左右。
把具體的數據做一個拆解,2019年新能源汽車一共賣了100萬輛,商用車是14.3萬輛,這個基本上是政策推動。乘用車中營運的是36.3萬輛,是政策驅動的。私人需求裡面,46.4萬中限購城市賣掉了20.8萬台,這個裡面我們調查80%是政策因素,20%是自願買的。
非限購城市是29.6萬輛的銷量,非限購城市裡面買A級車的人,絕大部分買了之後是做網約車的。加起來100萬輛裡面,大概有80萬輛汽車是政策推動的因素。
結合政策特點,基本上可以判斷,到目前為止,新能源汽車仍然是一個政策推動的市場,離市場推動還有距離。我覺得政策也不能馬上都撤掉,如果都撤掉的話,對新能源汽車的負面影響將是非常大的。還應該有適度的政策支持,才能夠有一個平穩的過渡。
當然,我們現在很多產業鏈上的東西都是跟這個走的。因為你是政策驅動的市場,是不得不買的市場,現在其他很多東西都忽略了。比如說現在的車更加註重能量密度,因為政策就是這么導向的。
新能源汽車從100萬輛再往上發展,必須要市場化推動。
簡單測算,去年的新能源商用車是14萬輛,今年1—8月份是5萬輛,預計到2025年最高也就能達到30萬輛左右。
營運市場,今年受到巨大的沖擊,因為疫情的問題,大家坐網約車少了,所以影響了。1—7月份賣了11萬輛,估計這個需求到2025年高限能達到60萬輛左右,這也是政策性市場。
限購城市私人購買。2018年24萬輛,2019年21萬輛,今年1—7月份13萬輛,這是限購城市。未來產品的好轉,2025年有可能達到30萬輛左右,除了北京有限制,其他的限購城市對新能源汽車是沒有數量限制的,產品變好之後有可能增加。這三個政策推動的市場加在一起125萬輛。
如果按2018年銷量來算,25%就是700萬輛,減掉125萬輛,就是575萬輛,要從哪兒來呢?就是非限購城市。非限購城市,2019年一共是26萬輛,如果到2025年達到575萬輛的話,年均增長率要達到68%,這是一個非常高的增長速度。
下一步要是想讓新能源汽車有一個好的發展,產業鏈必須要基於市場化的角度,如果基於政策,大家還那樣去開發產品,我覺得就是100萬輛,再往上走很困難。
什麼叫市場驅動?就是消費者自願購買,在傳統車技術非常成熟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要想大幅度提高,從現在的4%提高到2025年的20—25%,我覺得必須是新能源汽車產品給消費者帶來比油車更大的價值,或者是不一樣的價值,這樣才行。要麼是產品更加有吸引力,要麼是綜合費用比油車更低。沒有這兩個加在一起,至少有其中一個,才有可能讓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如果新能源汽車就是把發動機、變速箱拿掉以後,換上一塊電池,這樣的車是絕對沒有前景的,一定要讓產品有吸引力,要麼就是綜合費用低。
產品要有吸引力,就是更時尚(如外形像轎跑車)、更科技、更智能、更省心、更安全等。最近特斯拉上市,給我們上了一課,今年剛剛投產的Model3,1—8月份銷售66000輛,特斯拉已經變成第二名,如果從單一產品來講,特斯拉已經是第一了,現在我們還沒有一款車一年能達到10萬台,特斯拉Model3現在看沒有問題,這是歷史性突破。
而且特斯拉市場不僅僅是6個限購城市,在其他城市也賣的很好。六個限購城市合計銷量佔到特斯拉Model3銷量的60%,上海11000多輛,北京、深圳、杭州、廣州都是比較多的。特斯拉在非限購城市銷量占其銷量的40%,非限購城市裡面的前十名又佔了這40%的60%多一點,也就是24%,在很多城市特斯拉銷量都是第一名的。在6個限購城市中,除廣州和天津外,特斯拉的單車銷量都是第一的。
再看看非限購城市,成都、蘇州、寧波、重慶、溫州、南京、廈門、鄭州,還有西安、長沙,這些地方大家看特斯拉都是排在第一名,在很多城市裡面,它比第二名到第五名加在一起還要多。特斯拉靠的就是產品有吸引力,跟傳統車不一樣。
特斯拉車外形跟轎跑一樣,內飾也非常有科技感。自動駕駛很可靠。根據我們調研,在非限購城市,出於自願購買的這些人,買B級車的這個級別車的人,大家更多買是出於產品的吸引力,動力好、加速快,外觀、內飾有吸引力,還有品牌吸引力,有高級自動駕駛功能、技術先進性等等。
如何實現市場驅動,非限購城市,讓大家自願買新能源汽車,就是產品吸引力,不能跟傳統車一樣,一樣就賣不動。因此,產業鏈上就必須要變化。
經濟型的車,在非限購城市,他們為什麼買?主要是經濟性,要麼就是車便宜,要麼就是充電便宜,反正基本上都是經濟性。我覺得將來的新能源汽車在非限購城市靠市場化兩條路徑,一個是產品的吸引力,一個是經濟性,這兩頭總得佔一個才行,兩個都占是最好。如果特斯拉把價格也降到十幾萬塊錢,我覺得將來吸引力可能就更大了,既有產品吸引力,又有成本使用費用的好處。
今年1—7月份,在非限購城市賣的銷量裡面,一大部分是B級車,特斯拉MODEL3這個級別的,佔40%,還有40%是A00的,中間的是很少的。以A00乘用車為100%,新能源汽車佔比在裡面佔到差不多98%,但是在B級車以上中,新能源佔比就很低了,100輛乘用車中,只佔到2.8輛。
下一步在非限購城市,經濟性、綜合費用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為在非限購城市的銷量為100的情況下,10萬塊錢以下的車還能夠佔到32%,10—15萬的佔到34.7%,這兩個合起來佔到67%,三個就有兩個是15萬以下的車。將來在這個市場,應該有一批企業要奔著經濟性去做。
下一步新能源汽車銷量再往上發展,必須靠市場驅動,消費者自願購買的車往上走。比如說磷酸鐵鋰電池在沒有補貼之後,就有可能有需求。能量密度也不要那麼高,將來更多考慮百公里電耗怎麼降下去。很多跟市場化關聯的東西,今後很重要,應提前布局。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新能源車成都車展佔C位!這幾款車值得看
如今成都車展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作為下半年最重要的車展之一,今年成都車展共有130多家車企展示1500多台車型參展,其中新能源車型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接下來就讓我們盤點一下本屆成都車展的幾款重磅新能源車型。
小鵬P5
小鵬P5此前已經在粵港澳大灣區車展正式開啟預售,預售價格區間為16-23萬元。該車小鵬汽車旗下的第三款量產車型,定位是20萬級別的B級純電轎車,在本屆成都車展將正式迎來上市。
車身尺寸方面,國產大眾ID.3的車身長寬高分別為4261 × 1778 × 1568 mm,軸距 為2765 mm。動力及續航方面,國產大眾ID.3搭載驅動電機最大功率為 125kW,峰值扭矩為 310 Nm,儲能裝置為三元鋰電池組,提供 330 km、420 km和 550 km三種 續航版本。
紅點評車:
進入2021年後,明顯感覺到所有車企都在往新能源發力,本屆成都車展的新能車公眾早已期待已久,均有成為爆款的潛質和實力。在智能化等領域也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未來這些車的市場表現非常值得期待。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車市紅點,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柒』 調查丨不靠「綠牌特權」,電動車在成都為什麼還能賣的那麼好
前段時間,上海限行政策升級的消息在朋友圈被刷爆了。相關限行內容可以歸納為:如果沒有滬A牌照,那你的車將在上海核心區域「寸步難行」。
明顯趨嚴的限行政策,將再次推升上海市原本就緊俏的牌照資源的熱度。要知道,一張滬牌的拍牌周期,短則兩三個月,長則一兩年,同時價格也已接近10萬,都快趕上一輛緊湊級合資轎車的售價了。
作為全國私家車保有量第二,同時又還沒有限購搖號的城市,成都的新能源車市場未來的發展可能性顯而易見,這也被廣大新能源車企視作為「兵家必爭之地」。在沒有「限牌」的情況下,成都能常年奪得新能源車銷量最多城市的冠軍,首先和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的重視和努力分不開,最重要的就是充電樁的基礎設施建設遠超許多大城市。其次,這也和成都地區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密不可分,只要新能源車企的產品優勢,不管是特斯拉還是國產車型,他們都樂於體驗和買單。當然,在此過程中,不少車企比如傳統品牌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何提升消費者在購車以及售後方面的體驗,因為這對於前衛且敏感的電動車主來說十分關鍵。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捌』 動輒上千萬!四川重金鼓勵新能源,以後也是個電動車大省了
[汽車之家?行業]?近日,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牽頭擬制了《四川省支持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進一步鼓勵、推動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的發展。該《徵求意見稿》具體包括18條措施(詳細舉措),涉及主機廠、零部件、充電基礎設施等多個產業鏈主體,每一條都針對性地給出具體獎勵/補助金額。
例如對車企方面,《徵求意見稿》提到:對省內企業新開發的新能源乘用車、客車、貨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產品,進入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的新發布車型,且在進入目錄後一年時間內銷量分別達到1000輛、200輛、500輛、50輛的,每個車型給予開發生產企業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單個企業獎勵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此外,四川省將進一步支持省內整車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擴大銷量,對新能源乘用車、貨車、客車產品年銷量達到10000輛、5000輛、3000輛,且年銷量同比增長10%以上的,給予銷售額0.5%的一次性獎勵,單個企業獎勵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該意見稿強調了對氫燃料電池產品的支持力度,將把氫燃料電池產品納入四川省重大技術裝備首台(套)支持范圍,根據成套設備和單台設備的單價和實際銷售總額按一定比例給予研製單位和用戶單位獎勵,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在智能汽車方面,支持建設國內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對投資大、產業帶動強的項目按相應測試設備投入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支持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設及技術改造。
《徵求意見稿》還提到,鼓勵新能源汽車在公路客運、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機場、港口等領域的應用,黨政機關更新公務用車的,除特殊情況外,應優先選用新能源汽車。全力推進公交電動化(含氫燃料電池汽車)。2021年,成都市公交車新增和更新車輛原則上全部為新能源汽車。為了在充電方面給予支持,《徵求意見稿》計劃將充電基礎設施及加氫站建設用地統籌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在用地指標方面予以支持。(消息來源: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編輯/汽車之家才麗媛)
『玖』 硬貨!蔚來EC6/宋Plus EV /比亞迪漢,成都車展新能源車盤點
文/磊磊
備受關注的成都車展即將開始,作為2020年國內第一個大型車展,自然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車展期間,也會有不少重磅車型推出。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拾』 有誰知道目前中國各大城市汽車保有量和私家車擁有量排行情況
北京:288萬輛,其中私車206萬輛(截至目前)
上海:213萬輛(截至2006年底)
廣州:180萬輛(截至2006年底)
成都:機動車保有量已經突破160萬輛(截至06年11月)
杭州:機動車保有量為118.08萬輛,其中市區32.7萬輛(截至2006年10月底)
青島:機動車總數達到104萬輛(截至2003年12月底)
天津:116萬輛,其中私車87萬輛(截至2006年9月底)
重慶:機動車的保有量已超過100萬輛(截至2006年6月)
深圳:注冊機動車96.3萬輛(截至2006年底)
濟南:機動車保有量在83萬輛左右(06年1月)
南京:機動車保有量達到73.2萬輛,其中私家車23.9萬輛(截至2006年底)
武漢:私人機動車保有量65萬輛(2006年)
沈陽:機動車保有量達到58萬輛(06年底)
大連:機動車保有量已接近50萬輛(06年1月)
西安:機動車保有量將達到45萬(06年1月)
哈爾濱:汽車的保有量41萬台左右,中小型汽車的保有量在31萬台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