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新能源汽車投產
Ⅰ 2020年將亮相或交付的重磅新能源車盤點
車市下行的陰霾延續至2020年,車企們卻並沒有半點的猶豫,他們寄希望在新能源領域能夠找到新的突破口,走出這場誰也不知道何時才能結束的寒冬。看,已經有一大波新能源車正在趕來的路上。
(比亞迪漢DM預告圖)
總結:我猜測,以上盤點的車型肯定會有所疏漏,各大車企在2020年新能源車市的動作遠不止以上這些。因為在這一年,不出格便很有可能會出局。以往謹慎的豪華品牌如今都開始快速的布局新能源產品的序列,合資品牌破釜沉舟尋找多元化的元素注入其中,自主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們也在不斷的尋找新的突破口。相比粗放的2019年,2020年的新能源車市將會逐漸走向良性和成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長沙蘭舟齊發新能源電動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長沙蘭舟齊發新能源電動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是2018-06-01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中意二路218號中信凱旋城1、2棟112號。
長沙蘭舟齊發新能源電動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30103MA4PLPMXXJ,企業法人曹青松,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長沙蘭舟齊發新能源電動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新能源技術推廣;新能源的技術開發、咨詢及轉讓;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新能源汽車運營;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的運營;新能源汽車充電信息化平台開發運營;為電動汽車提供電池充電服務;充電樁的維護;網路預約計程車服務;代駕服務;汽車租賃;信息系統集成服務;計算機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建設、研發、運營及技術服務;新能源汽車零配件的研發;計算機軟體、計算機硬體、汽車用品、新能源汽車的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長沙蘭舟齊發新能源電動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Ⅲ 天際長沙工廠投產 主要製造ME5/年產6萬輛
工廠佔地約390畝,其建築面積近11萬平方米,設有焊裝、塗裝和總裝生產線,並且具備完善的能源綜合站房、廢水處理站房、質保檢測中心等一系列輔助生產設施,可形成6萬輛/年的生產規模。
Ⅳ 上汽大眾長沙工廠新能源項目開工 2024年投產/產能規劃10萬輛
據了解,上汽大眾長沙工廠於2015年5月建成投產,基於大眾汽車集團全球標准化工廠理念設計,具備沖壓、車身、油漆、總裝四大整車製造車間及相關配套設施。目前,工廠共生產五款MQB平台燃油車產品,覆蓋A級、B級、SUV等中高級乘用車。電池車間完工後,長沙工廠將從2024年起逐步投產MEB平台純電動車型,規劃年產能10萬輛。屆時,長沙工廠可實現MQB燃油車平台與MEB電動車平台產品的混線生產。
Ⅳ 天際第二款SUV明年投產 競爭比亞迪宋Pro EV
網上車市從湖南省環境生態廳獲悉,目前已受理天際汽車長沙分公司年產6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該項目計劃在2021年建成投產,擬生產車型為ME7兄弟SUV車型(內部代號為IC321),新車定位A+級SUV。從車身尺寸數據以及產品定位來看,這款全新SUV上市後將競爭比亞迪宋ProEV等同級別車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Ⅵ 新能源汽車一共發展了第幾代了
新能源汽車發展歷程
1
新能源汽車逐步從科研進入投產階段
1、發展型新能源汽車成熟,不僅僅是對於行業有沖擊,對於整個國家來說,都是一個十分大的沖擊力。未來國家的發展,新能源必定是推動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
2、隨著產業的發展成熟,從2014年開始有人購買新能源的汽車,也是這個時候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增長,截止到當年的11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已經占整體汽車銷量的1%,同時中國在這一年成為了新能源汽車全球最大市場。
3、總體而言,2017年之前新能源汽車是屬於孕育期,以科研為主要根據。20年之後,就開始生產,並且對於新能源汽車進行推廣,有了一定規模之後,政策也對於技術、品質有了一定的要求,新能源的商業模式也開始有了變化。
總結
改革開放以來,很多的行業都從傳統的行業進行改革,從無到逐漸的變強。很多的都開始講究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的趨勢也逐漸的加快,汽車行業在這個時候,開始了一場最大的變革。
新能源電動車,在未來五年內,或者是更長的時間,會爆發式的增長,這種車的性能,可能會超過燃油車。汽車動力技術,轉型的時代已經來臨。
Ⅶ 新能源板塊銷量上漲,比亞迪困局迎轉機
面對多方圍剿,新能源板塊連續兩月回暖後,比亞迪現狀依舊不容樂觀。
整體來看,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板塊表現不及燃油車板塊,究其原因,與2019年6月新能源補貼退坡不無關系。據悉,在今年9月以前,比亞迪新能源車已連續14個月呈下滑趨勢,而僅憑借單一產品比亞迪漢的持續熱銷,也無法拉動新能源整體銷量增長態勢。
縱觀新能源市場,特斯拉即將國產且售價進一步下探至20萬,給自主新能源汽車造成了極大壓力,目前特斯拉在中國整體銷量已超越比亞迪,五菱宏光EV成為新能源市場冠軍。此外,時下造車新勢力頭部三強蔚來、小鵬和理想汽車在10月銷量持續走高,銷量分別為5,055輛、3,040輛和3,692輛。其中蔚來ES8、蔚來ES6、理想智造ONE等車型,售價均超過了30萬元,但在銷量上有些車型已超過比亞迪唐DM、秦ProEV等車型。對於比亞迪來說,上有特斯拉的虎視眈眈,下有造車新勢力的見縫插針,想要重新在新能源市場有所作為,繼續扛起新能源汽車引領者的大旗,亟需注入新活力來補充自己的產品矩陣。
目前,搭載刀片電池的比亞迪宋PlusEV、唐EV?、秦、秦Pro、D1、元等多款車型已進入工信部公告名單,上市銷售只是時間問題。隨著重慶、長沙工廠新產線的投產,刀片電池逐漸產能提升,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將有望帶動銷量增長,推動品牌升級。而如何在行業競爭中持續脫穎而出,又是比亞迪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Ⅷ 2020年到底開建了多少新汽車工廠
大概沒有人會願意經歷2020年的開局,好在春天終於來了。伴隨著東風雷諾的黯然收場,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汽車市場,新的汽車工廠正陸續開工建設,很有些江湖只見新人笑未見舊人笑的意味。
五大工藝廠房南寧天際新能源工廠開建
南寧天際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位於南寧邕寧區新興產業園,主要建設沖壓、焊裝、塗裝、總裝及電池包五大工藝廠房,配套建設研發中心、試驗試制中心等,形成年產1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基地。項目計劃在2022年投產,達產後預計實現年產值約100億元以上。天際汽車在南寧的項目是它的第三個地方工廠。前兩個分別在浙江紹興(2018年4月開工)和湖南長沙(2019年3月20日開工)。
年產能10萬輛南寧合眾新能源汽車工廠開建
南寧合眾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位於南寧青秀區伶俐工業園,建設年產1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智慧工廠,主要建設沖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大工藝廠房及樹脂、PACK車間、產品試制試驗中心、綜合辦公樓和附屬設施,以及相關生產工藝設備。
一汽豐田新能源工廠預計年內開建基於比亞迪e平台
中新天津生態城管理委員會1月20日發布的《設計招標公告》顯示,豐田汽車和一汽集團計劃投資84.95億元在天津濱海新區生態城新建一座新能源工廠,該工廠已被天津生態城管理委員會批准建設。該新能源工廠年產能為20萬輛,總佔地面積197萬平方米,生產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以及燃料電池汽車。
此次設計招標的工期時間要求為2020年02月26日至2020年05月25日。按照天津市方面的規劃,一汽豐田新能源工廠項目將在2020年年底前取得明顯進展。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投資,一汽豐田新能源工廠生產范圍將包括基於豐田e-TNGA平台的車型,以及有可能生產豐田與比亞迪聯合開發、基於比亞迪e平台的純電動車型。
擎動觀察:
根據規劃,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30%,工廠的開建是保證產能提升的必經之路,誰能笑到最後,只能等待時間考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Ⅸ 作為新能源汽車產銷大國,我們擁有多少自主技術
據中汽協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24.2萬輛和120.6萬輛,產量同比下降2.3%,銷量同比下降4%,這是近10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年銷量首次出行同比下跌情況,這也是2019年汽車市場大環境衰退的一個表現。但即使在這種環境下,亦未能撼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全球范圍內的主導地位,據EVsales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近221萬輛,這就意味著中國在2019年貢獻出超過50%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從市場佔比上而言,中國無疑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國。
當然,新能源汽車之所以能夠在國內市場風生水起,離不開的是政策的推動和各車企的積極響應,讓新能源汽車獲得極大的推動力。但市場歸市場,技術歸技術,在近幾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紅利下放,各大汽車企業紛紛進駐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同時,也在同步開發更先進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可一旦談論到技術,難免會以國家為立場與國外技術進行對比,尤其是對於作為產銷量最大的中國而言,如今的新能源汽車三電核心技術表現究竟如何呢?
說到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國內的電池技術,在擁有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這兩家專注研究新能源動力電池的企業後,國內的動力電池技術也在急速上漲,而在實現國產後的特斯拉也選擇與寧德時代合作,未來車型將搭載寧德時代提供的電池。要知道,現在特斯拉Model 3採用的是松下和LG,如今它與寧德時代合作,也意味著這個從一開始就引領新能源汽車市場走向的企業對中國電池技術的認可度。
而且在今年的4月份,DeepTech聯合CB Insights(這里提到CB Insights是一家世界級權威風險投資數據公司,會定期發布經濟發展趨勢以及獨角獸公司的名單,此次榜單對於國內動力電池市場極具投資權威指導價值。)針對中國動力電池及上下游企業的評選出爐,榜單按照燃料電池、鋰離子(液態)電池和固態電池三種技術路線分類,億華通、寧德時代、輝能科技分別作為代表性企業上榜。
對於寧德時代,榜單給出的入選理由為:寧德時代經過近十年的野蠻生長,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池生產商,市值超過 2500 億。經歷了比亞迪的雙雄競爭並最終靠技術路線勝出,寧德時代如今的競爭對手,已經是松下、三星 SDI 和 LG 化學。
相對的,比亞迪在動力電池這一領域也有著相當不錯的造詣,例如比亞迪在前段時間推出的刀片電池,它通過改變內部結構,從而達到更高的續航里程,同時刀片電池的散熱功能也比普通電池要好,安全性自然也就提高了。
目前驅動電機主要分為直流電機、交流電機及輪轂電機等幾類;其中直流和交流電機又可進一步劃分。目前行業對交流非同步電機、永磁同步電機及開關磁阻電機關注度較高。通過對常見的幾種電機進行比較分析可知,永磁同步電機具有效率高、轉速范圍寬、體積小、重量輕、功率密度大、成本低等優點,成為純電動乘用車市場的主要驅動電機。
但就目前而言,國內的電機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據了解,國內體現電機技術水平的發明專利佔比僅為50%,遠低於國外90%的水平。而且在輕量化、集成化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國外已實現「電機+變速器」等一體化集成。因此在輕量化方面,如今的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依舊有相對的短板存在。
要說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技術上仍有待提升的地方,那當屬電控技術。而在電控技術中,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技術是目前的電控技術里的核心,在新能源汽車的成本結構中,成本最高的是動力電池,而緊隨其後的就是IGBT,作為與動力電池電芯齊名的「雙芯」之一,占整車成本約5%左右的IGBT,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但以目前而言,國內的IGBT技術與國外技術依舊有一定的落差,電控中的IGBT百分之七十來源於海外企業,僅剩下的百分之三十還是通過自建與外購來解決這燃眉之急,長期以來,國內IGBT都是進口英飛凌、三菱等國際巨頭,「一芯難求」。
但就在前段時間,總投資額高達10億元的比亞迪IGBT項目在長沙正式動工,該項目設計年產25萬片8英寸晶圓的生產線,投產後可滿足年裝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需求。如今,比亞迪IGBT晶元晶圓的產能已經達到5萬片/月,預計2021年可達到10萬片/月,一年可供應120萬輛新能源車,也就是相當於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總數。從這則信息可以看出,中國品牌正式打破之前IGBT被國外企業壟斷的格局,技術展現也將越來越牢靠。而且比亞迪也正式與華為達成合作,前者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內有著領先的行業技術展現,後者在5G及智能科技方面有著全球頂尖的技術實力,這兩者結合將會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新能源汽車。
總體而言,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在全球范圍內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實力,雖然在某些領域的表現還相對欠缺,但汽車廠家都已提早布局,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將引領全球,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新能源汽車國家。而對於汽車廠家而言,新能源汽車技術或許是中國品牌的另一出路,一旦新能源汽車獲得普及,中國汽車品牌的世界地位將獲得質的飛躍。
(文章配圖來源網路,侵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