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電動汽車與恆大
① 恆大的新能源汽車夢,看來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恆大的新能源汽車夢,看來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② 越來越「真」的恆大造車,會走出一條怎樣的道路
從「恆大健康」到「恆大汽車」,改名「明志」後,恆大選擇用一口氣發布六款車型來再次證明「造車,我們是認真的。」
(A級跨界SUV恆馳6)
如果能實現,恆大的角色就從地產商和汽車製造商變成了生活服務商,其服務半徑和服務深度相比兩大領域的其他企業將會更大和更深。
當然,走出自己的道路困難重重,但不管如何,恆大造車這事確實正在變得越來越有意思。
曾經,以福特為代表的傳統車企道路和以特斯拉為代表開創的智能化道路,先後讓人在空間和時間上變得更自由。恆大這家造車行業里的「異類」能給消費者帶來怎樣獨特的價值,值得我們持續期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③ 餅畫的夠大,恆大汽車追上特斯拉只是時間問題
8月初,恆大汽車一口氣發布了6款新車,並宣布力爭在3至5年內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如此豪橫的做法在汽車圈還是第一次。特斯拉作為新能源市場的「霸主」,自然也是恆大汽車最主要的目標。從目前恆大汽車公布的規劃來看,恆馳追上特斯拉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結語:當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重回增長的軌道,根據中汽協數據,今年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是10萬輛和9.8萬輛,同比增長15.6%和19.3%,結束了自去年7月以來的十二連跌,恆大此時入局算是抓住了時機。從地產到足球,再到汽車,恆大的每一次行動都在宣示著爭做行業龍頭的決心與實力,雖然恆馳還處於畫大餅階段,但憑借著雄厚的資金實力,全方位整合全球資源,隨著時間推移,或許真的會給特斯拉帶來大麻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④ 國能93量產下線,為何說「恆大牌」電動汽車贏在起跑線上
6月29日,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國能93車型量產下線儀式在天津舉行。
據了解,國能 93是一款基於瑞典薩博(SAAB)鳳凰E平台及薩博技術打造的純電動車型,早在恆大入主前,NEVS就已完成該車型的研發。
作為一款定位普通型、實用型、經濟型的車型,國能93(參數|圖片)在高效電能、卓越駕控、極致安全、智能出行等多個方面均有著出色的表現。這一高性價比的車型量產推向市場,將惠及普通消費者。
超能力三:「全產業鏈」系統性競爭優勢
恆大通過正確前瞻的布局,在短短一年內成功搭建了國內首個新能源車全產業鏈,使得「恆大牌」新能源汽車具備了絕對的系統性競爭優勢,以及「全環節」的世界頂級新能源汽車技術,真正實現了「用世界技術造恆大車」。未來覆蓋全產業鏈的尖端科技將成為恆大後續研發新車型的堅實基礎。
1月15日,恆大入主承襲「薩博」基因的瑞典電動汽車公司NEVS,為其新能源汽車藍圖注入了純正的北歐工業基因;
1月24日,恆大入主卡耐新能源,掌握日本頂尖動力電池核心技術;
1月29日,與頂級超跑科尼賽克組建合資公司,致力於研發和生產製造世界最頂級新能源汽車;
3月15日,收購荷蘭e-Traction,掌握商用車領域最先進的輪轂電機技術;
5月30日,收購英國Protean,掌握乘用車領域最先進輪轂電機技術;
至此,恆大通過垂直整合,迅速構建起「整車研發+三電系統+銷售渠道」的完整新能源汽車產業版圖。
不難發現,恆大造車,布局的是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體系,瞄準的是上下遊行業高精尖技術。國內最強銷售渠道+強大量產交付能力+首個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加持之下,恆大造車已先人一步占據了絕對優勢,未來「恆大牌」新能源汽車將如何顛覆行業格局?我們拭目以待。
⑤ 恆大造車押注的國能新能源,其目前新能源造車實力如何
首款量產下線車的競爭壓力
根據恆大方面介紹,國能93車型是一款基於薩博汽車鳳凰E平台及薩博技術打造的純電動車型。
薩博汽車是一家老牌瑞典汽車製造廠商。2012年6月,瑞典籍華人蔣大龍通過NEVS公司收購了薩博汽車擁有的9-3車型知識產權以及鳳凰平台知識產權。國能新能源及相關公司即是NEVS公司在中國的主要研發、生產平台。
張翔告訴投中網,從披露的公開信息看,國能93車型是從原來的薩博燃油汽車9-3車型改裝成了電動車,「這種技術手段是前兩年自主品牌的技術路線,比如上汽550改成新能源。」他認為:「續航達到300多公里,已經很普遍甚至稍微落後,現在很多達到了400公里或以上。」
續航能力是新能源電動車的關鍵。售價33萬~43萬元的特斯拉Model3(2019年款),其國產版續航里程為460公里,而進口的高性能版為595公里。售價36萬~45萬元的蔚來汽車的續航里程則在420公里~510公里。
「大部分消費者比較謹慎,不會輕易去買蔚來或其他新能源汽車。而且現在新能源補貼越來越少,300公里續航的車拿到市場去賣,估計賣一輛虧一輛。」張翔如此分析。
今年3月,國家對續航里程300-400公里的純電動車補貼從2017年的4.4萬元降至1.8萬元。
中國新能源汽車廠商蔚來汽車,按照2018年的補貼政策,每一輛可獲得6.75萬元。但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2018年平均售出的每一輛車虧損約80萬元。而作為全球銷量最高的新能源車型,特斯拉Model3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賣出的每一輛車幾乎都在虧損。去年「瑞銀」報告稱,特斯拉電池單位成本雖然已為最低,但基礎型Model3每賣出一台入門款,特斯拉就要虧損6000美元(約4.2萬人民幣)。
如此來看,今年6月宣布量產下線的國能93,在性能和未知的價格上,面臨著巨大的市場競爭。
事實上,NEVS公司自2014年就開始計劃薩博9-3為基礎生產電動車。2017年12月,國能新能源稱,相關車型將於2018年6月正式量產下線。而直到2018年年底,國能新能源獲得工信部發放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生產資質。這意味著,此時其真正獲得生產和銷售新能源汽車的資格。
⑥ 恆大首款新車「恆馳1號」今年亮相,上海廣州基地2021年投產
3月29日,恆大健康發布2019年業績公告顯示,2019年累計實現營收56.36億元,同比增長79.88%。2019年,恆大健康累計錄得虧損49.47億元。
其中,涉及新能源汽車業務部分,2019年累計實現營收6.6億元,主要來自鋰電池銷售收入。報告期內,新能源汽車業務錄得虧損32億元。
對此,恆大健康CFO潘大榮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新能源汽車)我們現在處於初期投資階段,相信虧損是階段性、暫時性的,等陸續全面量產之後,財務數據肯定會有很亮眼的表現。恆大目前已經快速完成了全產業鏈的布局,相信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投資肯定會有豐厚的回報。」
除了2019業績報告之外,近期外界也對恆大新成立的公司「恆大寶」給予了高度關注。
據多家媒體報道,恆大從集團旗下各個部門已經抽調多名員工前往「恆大寶」,其中涉及恆大新能源汽車180名。據報道稱,恆大寶正在實行「全員營銷」政策,並讓汽車工程師擔負賣房KPI。對此,有媒體認為「對於那些從IT、工程、汽車領域調來的員工來說,這無異於變相裁員。」
對於上述消息,恆大新能源內部人士稱:「汽車工程師賣房不屬實,很多事情發酵得很離譜」。
另一位內部人士則表示:「恆大寶是我們新成立的銷售平台,嫁接恆大所有產品的公司,不僅僅是賣房,抽調汽車銷售人員過去也是為了賣車做准備。」對於所謂的「變相裁員」,其表示「我目光所及的同事都整整齊齊在。」
天眼查數據顯示,恆大寶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2月28日,注冊資金30億元,經營范圍為房地產銷售、汽車、電動車、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等。
去年11月12日,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恆大新能源汽車發布會上勾勒出了一副大「畫卷」。
據其表示,恆大新能源計劃2019年投資200億元,2020年150億,2021年100億,三年內累計將投資450億元。除了中國之外,還將在瑞典以及一帶一路的相關國家,建設10大整車生產基地,並配套核心技術的零部件生產基地(例如電池、動力總成基地)。且整車基地計劃2—3年內年產規模超過100萬輛,要在10-15年內,年產規模超過500萬輛。
產品方面,恆馳品牌(恆大推出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將同時研發15款產品,實現轎車,SUV,MPV等產品線全覆蓋。
為實現上述規劃,2019年,恆大新能源共計投資約3000億元進行汽車產業鏈公司收購。收購對象包括NEVS(瑞典國能電動)、卡耐新能源、泰特機電、科尼塞格跑車、廣匯汽車等公司或品牌的控股權,並與國家電網成立國網恆大智慧能源服務有限公司。
並分別在鄭州、天津、廣州、沈陽建立四個生產基地,其中廣州、沈陽的投資額分別高達1600億元與1200億元。
3月26日,恆大新能源投資的第5個生產基地將落戶青島也基本坐實。該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濟青煙國際招商產業園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5年)》,提到「主要針對戴姆勒、麥格納等世界500強企業,加快引進吉利、恆大等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
對於在過去一年的各項大手筆投資,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究院總裁彭建軍在今天(3月30日)舉辦的恆大健康2019全年業績發布會上透露:「恆大新能源汽車上海松江、廣州南沙基地將在2020年竣工,2021年投產,產能各20萬輛。同時恆馳1號今年將正式亮相,目前14款車型已陸續進入工程樣車測試階段。」
業內分析師稱:」2020年,是恆馳汽車量產前的關鍵准備期,研發、產線運作、營銷渠道都需要大筆投資,因此,作為恆大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母公司,恆大健康在自身健康管理板塊盈利的情況下預警虧損,非但不是壞事,反而證明了恆大造車的正向投入一直在持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⑦ 國能汽車和恆大的關系
應該是子公司吧,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於2015年6月18日在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注冊成立。法定代表人JIANG KAI JOHAN,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新能源汽車開發、製造、銷售及修理;汽車零部件製造與開發等。
2015年6月28日,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和國能汽車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在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奠基,項目建成後,將以研發生產純電動汽車和增程式電動汽車為主要目標,同時為國內外汽車企業提供整車和關鍵總成的委託研發服務。
兩大項目落戶後,將把薩博汽車技術引入中國進行新能源汽車生產,並依託薩博平台建立汽車技術研發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將對我國汽車產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是由中國資本控股的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NEVS)及國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域綠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在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區投資成立的一家新能源汽車研發及生產企業。
新能源汽車開發、製造、銷售及修理;汽車零部件製造與開發、銷售;汽車技術開發、咨詢、服務;汽車零部件的進出口業務。
⑧ 國網恆大充電樁怎麼綁定不了
有些是不許安裝個人充電樁的,要事先與物業協調好。
如果電動汽車是符合國標要求生產的,同時公共充電樁也是符合國標的要求,就應該可以使用。如果以上條件滿足,則可以檢查以下條件:
1、是否按照運營廠家要求辦理充電卡或安裝了軟體;
2、充電樁是否顯示正常。
3、電動汽車沒有故障顯示。
但在安裝充電樁之前,要確認有自己的專用停車位,同時還需要有足夠的供電電源,一般自用充電樁功率只有3KW,大概220V、16A,請個電工幫您確認一下條件滿足即可安裝了。
⑨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如何是恆大們的利好
中國新能源產業從規模發展到高質發展,一直都是國家和企業思考和布局的重點。
10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從技術開發創新、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公共服務領域使用新能源汽車等方面做出要求,從而適應產業升級趨勢和綠色消費新需求。
去年12月,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提出,2025年新能源車銷量佔比達25%左右,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平均電耗降至12KWh/百公里。
在近幾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新能源產業利用先發優勢,讓比亞迪等企業迅速成長,也讓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大國,但隨著世界各國發力,以及國際汽車巨頭紛紛進入新能源領域,他們的技術優勢讓中國新能源優勢漸漸被蠶食。
而在中國新能源的自我發展中,由於一直是政府驅動,騙補和盲目投入現象造成新能源市場的混亂,再加上技術研發不夠,市場驅動力不足,讓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升級愈發艱難。
面對當前產業和市場痛點被進一步放大,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急需補齊短板,將先發和規模優勢轉化為技術和品牌優勢。
如此來說,國家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決心不言而喻。(采寫?|汽車有智慧王得源)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⑩ 國網恆大充電樁預約充電到了時間不充電
國網恆大充電樁預約充電到了時間不充電解析如下:
一些充電樁上的充電協議和車企廠家之家的協議會存在一些不兼容的情況,開放程度不夠,只能夠支持一些特定的車型進行使用,所以也是會導致出現這樣的一些問題出現,綜合來看,現階段電動汽車充不了電的問題,有損害維護不及時,甚至數據不兼容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