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研究的上海高校
❶ 哪所汽車院校好
同濟!!!!!!!!!!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是為我國汽車工業培養高層次人才和進行科技創新、提供技術服務的重要基地之一。學院正式成立於2002年4月28日。她是學校根據上海國際汽車城的建設需求,依託傳統理工科的堅實基礎,憑借對外交流的優勢,在面向未來、面向科技前沿、面向我國汽車工業大發展的形勢下,在原有的汽車工程系、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汽車營銷管理學院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一所新生的也是充滿蓬勃朝氣的學院。學院的總體目標是建成一所高起點、國際化、開放型學院,為上海國際汽車城乃至全國汽車產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工程技術及營銷管理人才和技術支撐。
汽車學院現有教職工86人,正高22人,副高26人,中級職稱21人,全日制學生1000名,研究生200人,博士39人。
學院設有5個本科生專業方向、2個碩士授予權點、2個博士授予權點、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現有全日制本科生730名,碩士研究生124名,博士研究生27名,在站博士後11名。學院還與多個大中型企業聯合建立了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工作站。
學院現有教學、科研和辦公用房佔地約2502平方米,固定資產摺合人民幣3680餘萬元。擁有各類整車及零部件試驗台和設計分析大型軟體等先進的軟硬體研究手段。此外,學院正結合上海國際汽車城中佔地1500畝的新校區的建設,開始建設一個2萬平方米的試驗試制基地,投資力度達2億多元,以及一個投資將達4億多元的「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試驗室」也在規劃建設之中。
學院積極參與行業的科學研究,先後完成了大量的科研任務,年均科研經費近4000萬元。近期還承擔了國家「十五」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課題「燃料電池轎車」項目的攻關。
目前,學院全體幹部、職工工滿懷信心、齊心協力,以奮發有力的堅定信念、只爭朝夕的拼搏精神,團結一致,繼往開來,勇往直前,共同創造學院的輝煌。
❷ 同濟大學的學術研究
截至2014年12年,學校承擔了一系列國家重大專項、重大工程科研攻關,取得了大跨度橋梁關鍵技術、結構抗震防災技術、城市交通智能誘導、城市污水處理、新能源汽車研發、國產化智能溫室、大洋鑽探、心房顫動分子遺傳學等標志性科研成果。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發表於全球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Nature》與《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同濟大學有22位教授擔任「973計劃」項目(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其中《大跨、高墩橋梁抗震設計關鍵技術》榮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心房顫動分子遺傳學和細胞電生理學研究》和《特大橋梁顫振和抖振精細化理論》分獲2005、2010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2年,同濟大學國家863牽頭課題啟動11項,合同經費近1.3億元;全年進校科研經費11.2億元,比2011年同期增長10%,其中縱向8.6億元;主持和參與國家重大專項、科技支撐、中央部委以及上海市科委等課題200餘項,合同經費達4.3億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批441項,其中重點項目8項,2000萬以上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2項,項目獲批數全國排名從第11位上升到第8位,獲批經費3.1億元,比2011年年增長63%;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取得突破,共獲3項,其中重點項目2項;獲省部級各類基金項目41項,其中上海市哲學社科規劃項目19項、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項目10項。
2005年開始,同濟大學與地方政府聯合推動建設「環同濟知識經濟圈」,產值從初期2005年的不足30億元發展到2013年的220多億元, 開創了「三區融合,聯動發展」校地合作的典範;2010年上海世博會從申辦、籌備到舉辦,同濟大學就有2800多名師生參與其中,承擔了科技部和上海市世博科技專項等研究課題170多項,完成各類規劃、設計任務90多項,並承擔了世博主題演繹總策劃、世博會園區總規劃、城市最佳實踐區總策劃、世博總體項目管理總負責等8個方面的總負責重任。 截至2014年12月,同濟大學建設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濟大學建設有國內首個「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總投資4.9億)、世界規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動實驗中心」、國內第一個「城市軌道交通綜合試驗平台」、國內第一個海底觀測研究實驗基地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
此外,在國務院2013年1月16日討論通過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中,由同濟大學領銜,經2011年總體專家組評審獲得第一名的「國家海底長期科學觀測系統」項目建議又被列為中國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的16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首位。 基地類型平台或基地名稱國家重點實驗室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專業實驗室城市規劃與設計現代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新能源汽車及動力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陸地交通氣象災害防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電子商務交易與服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級研究中心城市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土建結構預計裝配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磁懸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機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燃料電池汽車及動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設施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部重點實驗室道路與交通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長江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心血管基礎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嵌入式系統與服務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微結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密度人居環境生態與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市金屬功能材料開發應用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結核病(肺)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結構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橋梁結構抗風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現代工程測量國家測繪局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地面交通工具風洞重點實驗室上海市信號轉導與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省部級研究中心教育部土木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企業數字化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新能源汽車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建築鋼結構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設施農業網上合作研究中心教育部道路交通安全與環境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城市環境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建設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市電動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海洋地質科學創新引智基地節能與環保汽車創新引智基地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創新引智基地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創新引智基地2011協同創新中心智能型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中心 (資料來源自2014年8月同濟大學科技處 ) 學術期刊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該刊以報道同濟大學土木建築、交通運輸、環境及節能、車輛工程等學科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為主,業已形成鮮明的同濟特色。2012年12月,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在京發布了2012年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報告顯示:在中國71種理工科大學自然科學學報中,同濟自然版學報學術影響力綜合評價指標為70.2,首次超過《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排名全國第一。
該刊2002年入選「中國期刊方陣雙百期刊」;2003年榮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科技期刊」;2004年榮獲「教育部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2005年榮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科技期刊」;2006年被評為「首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7年入選「第六屆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2008年被評為「第二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入選「2008年中國300種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榮獲「第四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獎」;2010年被評為「第三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入選「2010年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2011年入選「2011年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入選「2011年中國300種精品科技期刊」。
《城市規劃學刊》
創辦於1957年,前身為《城市規劃匯刊》,是國內最早的城市規劃學術期刊。該刊是中國城市規劃學科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學術期刊之一。由教育部主管,同濟大學主辦,是國家建築類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美國國際CODEN中心授予國際刊名代碼。
《德國研究》
1986年創刊,研究對象以德國為主、兼顧歐盟的綜合性學術理論期刊。該刊所刊登的文章經常被中國人大報刊資料中心下屬的各類刊物全文轉載,並被《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和《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2008年起它入選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1994年第8期《今日中國》雜志(德文版)還專門介紹了《德國研究》雜志的情況。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1998年創刊,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內首家公開出版的科技期刊。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力學季刊》
1980年創辦並公開發行。該刊自1993年起連續被選為國家科委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選為核心期刊;是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力學學會主辦的工程力學學科的學術刊物。
《岩土工程師》
1980年創刊,該刊已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知網收錄。 圖書館藏 根據2014年8月圖書館網站顯示,圖書館藏紙本圖書和期刊合訂本超過404萬冊,電子圖書約 180萬種,紙質中外文現刊3000多種,全文電子期刊近4萬種。除此之外,圖書館還訂購了各種知名的大型綜合性資料庫、各類權威的專業學會出版物全文資料庫。
❸ 問一下大神們關於汽車動力(內燃機和新能源比如電動汽車)是什麼大學專業研究的
清華大學、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吉林大學、天津大學,合肥工大應該是前六名吧。
❹ 新能源專業學校哪所好
華北電力(方向較全面)、華中科技大學(設有中歐清潔能源學院以及能動院設有該方向),南京理工大學(新能源材料以及發電方向)、河海大學(風能方向)。
其他上海電力、長沙理工、沈陽工業等非重點大學也設有該方向。
1、華北電力大學
是教育部直屬、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電力集團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組成的理事會與教育部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上海合作組織大學能源學中方牽頭院校。
全球能源互聯網大學聯盟、北京高科大學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中國電力高校聯盟、電力行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校企聯盟發起單位。
入選國家「111計劃」、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2、華中科技大學
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入選"985工程"、"211工程"、"強基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湖北省2011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
是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一流網路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為中歐工程教育平台成員和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中國人工智慧教育聯席會理事單位。
3、南京理工大學
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北依紫金山,西臨明城牆,是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由工信部、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
入選國家「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全國專利工作試點示範高校等。
是全國18所獲批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的高校之一,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中俄工科大學聯盟、工業和信息化部高校聯盟、B8協同創新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素有「兵器技術人才搖籃」的美譽。
4、河海大學
簡稱「河海(HHU)」,是以水利為特色,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教育部、水利部、國家海洋局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的單位,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以及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
5、上海電力大學
是中央與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院校、上海高水平地方應用型高校建設單位、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為國際電力高校聯盟永久理事長單位、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會員單位、中國電力高校聯盟成員單位、一帶一路電力高校聯盟和一帶一路電力產學研聯盟發起成員單位。
入選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上海高校知識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上海高等學校一流本科建設引領計劃、上海高等學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領計劃、上海市級新工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
❺ 國內哪個院校開設電動汽車專業
電動汽車,不是一個獨立專業,在高校屬於車輛工程的一個方向。開設的高校;
北京理工大學,有國家電動汽車工程實驗室,曾開創中國電動汽車多項第一;
同濟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也有該方向招生。
❻ 哪些高校在研究電動汽車充電站
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在做這方面的研究,特別是北京交大,有好幾個比較牛的導師(如陳清泉院士、姜久春教授等)都在做這一塊,也搞了多年的研究了。
僅僅了解到的是這么幾所,不過隨著電動汽車充電事業的興起,會有更多的院校加入到這個行業的研究中來。
我是西南交通大學的碩士,本校尚無這方面的研究。
如有欠缺或者不對,歡迎補充甚至拍磚!
❼ 新能源汽車專業都有哪些學校
開設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院校名單:
同濟無疑是最強的,萬鋼帶領下新能源方向投入巨大。北京理工也很厲害,孫校長的主要研究方向說就是新能源。
清華也不錯,吉林大學有些落後,但是在這方向上也有幾位很好的老師。
另外還有一些不錯的院校: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泉州理工職業學院、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四川希望汽車職業學院、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等。
所以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學校,如果想在這一方向發展,盡量選擇有此研究方向的學校,可以後續讀研。
❽ 關於電動汽車研究生的問題
同濟,西交汽車方面並不好。傳統的汽車名校是清華、吉林大學、北理、西南交大。這幾年同濟和湖南大學上升勢頭很猛,電動汽車主要是同濟和重慶大學
❾ 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的實驗室-成果
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申請專利70餘項,已授權專利近30項(其中發明專利11項),形成電動車輛專用技術規范和企業標准20餘項,獲得12項軟體著作權登記,研究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以及多項省部級獎勵。北京理工大學先後出版《電動汽車-21世紀的重要交通工具》、《現代電動汽車技術》、《混合電動車輛基礎》和《混合動力電動公交車系統設計》等電動車輛整車設計理論方面的著作9部,。 申請專利70餘項,已授權專利近30項(其中發明專利11項),形成電動車輛專用技術規范和企業標准20餘項,獲得12項軟體著作權登記,研究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以及多項省部級獎勵。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進程,2009年初,科技部等部委聯合推進「十城千輛」大規模示範行動,即三年內,計劃在10個以上有條件的大城市進行千輛級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試驗。北京市作為「十城千輛」新能源汽車示範城市:將以純電動汽車及混合動力客車應用為主,計劃到2012年,北京共計5000輛新能源汽車的示範應用規模,其中2009年實現1000輛新能源汽車在公交和環衛行業運行。通過國家「863」和市科技項目的支持,北汽福田和北京理工大學等單位攻克電動環衛車整車集成等核心技術,完成了8噸、16噸兩種純電動底盤和四種電動環衛車的研製工作,實現了與公交充電站的兼容共用。2009年,純電動環衛車已正式列入國家公告目錄,並列入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具備獲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資格。2009年9月25日舉辦了純電動環衛車啟用儀式,交付30輛車。2010年計劃投入各類純電動環衛車達到1000輛。基於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完成的純電動客車技術成果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成功的運營模式,結束後,50輛奧運用純電動大客車繼續在北京市公交線路示範運行,並實現累計超過200萬公里的可靠性考核,2009年在,北京又新投入純電動大客車50輛,使得北京市公交運營的純電動公交車達到100輛。在2010年期間,今年,純電動公交車還將在上海世博會推廣應用60輛、示範城市大連規模應用50輛、北京市將繼續擴大應用規模,新增至規模應用200輛純電動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