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
① 蔚來EC6碰撞後起火車主罹難,蔚來:電池完好!網友:燒的是汽油
7月30日清晨5點多,上海浦東新區發生一起嚴重交通事故,一輛蔚來EC6在高速上撞擊石墩後嚴重損毀,車輛隨即起火並劇烈燃燒,駕駛員在事故中不幸遇難。
從現場拍攝的視頻看到,發生事故的蔚來EC6冒出濃煙起火,起火部位主要集中在車頭以及駕駛艙前排,火勢相當猛烈。事故發生後,蔚來官方表示將配合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工作。而趕到事故現場的蔚來上海區總經理夏慶華也在蔚來官方APP上稱,根據受損車輛初步判斷,電池包基本完好。
隨後,蔚來創始人兼董事長CEO李斌表示:「一早聽到這個消息,十分難過,哀悼不幸身故的用戶,已組織小組幫助善後和事故調查工作。」
目前該事故起因還在調查當時,根據相關信息可以知道,事發地點位於上海浦東新區臨港大道,該道路採用雙向6車道設計,限速情況未知,事發時路面有少量積水,如實景地圖所示,車輛大概率是在行駛中撞到路橋凸起的水泥護欄,從而導致事故發生。
事故發生後,車輛的A柱、車門等乘員艙關鍵結構沒有發生明顯變形,可以推斷當時車輛速度並不太高,其受損程度,甚至與蔚來EC6在中保研進行的正面25%偏置碰撞測試中高度相似,而中保研在該碰撞測試中,給出的評價結果全為「G」,車輛能夠有效地保證車內乘員的安全。
事故中的蔚來EC6整車損毀情況與中保研進行的正面25%偏置碰撞測試中高度相似,而該碰撞測試的時速為64.4km/h。
早在今年一月,中保研公報了最新一批中國保險 汽車 安全指數(C-IASI)測評結果,顯示蔚來EC6的安全指數在測評過的新能源 汽車 中位列第一。
那麼,駕駛員是否因火勢發展過快而失去了寶貴的逃生時間,或是另有原因,還待最終調查結果公開。對於此次事故,有網友提出疑問,「如此猛烈的火勢,如果不是電池起火,難道燒的是汽油?」顯然,在以往發生的多起純電動 汽車 碰撞後起火的事故中,大多因動力電池有關,也就是動力電池在受到損壞後發生熱失控現象,從而引起劇烈的爆燃事故。
據了解,目前蔚來 汽車 旗下共有四款車型,動力電池均由寧德時代供應,而此次發生事故的EC6,可分別安裝容量為70kW·h以及100kW·h的動力電池。截至目前,寧德時代並未對本次事故作出回應。
當下,純電動 汽車 廠商都在極力宣傳大容量的動力電池的安全性是得到保障的,用戶大可放心。在較早前,蔚來 汽車 創始人兼董事長CEO李斌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電動車電池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在過去的兩年裡面,我們(蔚來)沒有一起電池安全事故,我們十幾萬輛車是零的電池事故,(這在)全行業都是不可想像的。」
然而事實是,蔚來生產的 汽車 在2019年4、5、6月,一連三個月就發生了三起蔚來ES8自燃事件。隨後,蔚來對起火事故進行調查,並發布公告聲明:事故車輛在送修前底盤曾經遭受過嚴重撞擊,導致動力電池包左後部外殼與冷卻板大面積變形。電池包內部結構在被擠壓的狀態下經過一段時間後形成短路,最終引發火情。最終,蔚來還是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備案召回了4803輛ES8車型,理由是ES8的電池模組存在安全隱患。
不過,起火原因是否來自電池,均為網友們推測,最終結果還有待相關部門對事故進行認定。
有蔚來車主表示,所有車輛在碰撞後均有幾率出現起火自燃的現象,為何純電動 汽車 發生事故就備受人們關注。眾所周知,燃油起火以及動力電池起火兩者之間的性質完全不同。稍微有化學常識的人都知道,起火其實是劇烈的氧化反應,需要滿足可燃物、氧化劑、溫度三個條件。燃油車在碰撞後發生燃油泄漏,由於泄漏點往往較少,可燃物的供給速度就難以得到保證,自燃現象就沒那麼劇烈,能為車上乘員提供較為充足的逃生時間。
而當動力電池起火自燃,往往就伴隨著熱失控,電池內部的材料本身就擁有可燃物與氧化劑,當熱失控發生時,用於分隔它們的材料會被高溫瞬間融化,致使電池發生劇烈反應,嚴重時甚至爆炸,通常整個過程不過短短數秒即可達讓電池的反應速度到峰值,因而無法為乘員提供充足的逃生時間。
鑒於動力電池的不穩定性,已經有不少車廠作出相應的應對方法,如比亞迪就採用了能夠杜絕電池熱失控現象發生的刀片電池,類似的還有廣汽埃安推出的彈匣電池。有的廠商則採用電芯相對獨立的模組化電池,並且可以對單顆電芯進行獨立控制,當某顆即將出現熱失控時,能夠迅速進行隔斷,從而避免鏈式反應的發生。
不過,上述這些安全性更高的電池,往往由傳統車企打造,有的推出市場不久,有的甚至還處於驗證階段。這與蔚來等一眾造車新勢力的做法完全相反。眾所周知,造車新勢力們在發布產品、技術均講究一個字——「快」,甚至有的產品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還未正式量產,就已經推向市場,提前「收割」用戶,例如前段時間蔚來就表示將推出容量達到150kW·h,並將於2022年交付的固態電池。這樣的做法,與 汽車 行業長久以來「守舊、保守、謹慎」的風格背道而馳。
汽車 是事關用戶生命財產安全的大眾化商品,作為交通工具的它,首先要滿足在一定程度下保證用戶安全的條件,為此,傳統 汽車 新品、新技術、新設計在推向市場前,均需要經過充分的安全性驗證,使得新品開發時間較長,自然給人們留下「守舊、保守、謹慎」的印象。
相反,造車新勢力們成立時間均不長,但車型新品推出的速度卻如同「下餃子」一般,甚至將自動駕駛這種技術,在還處於初期研發階段的時候就草草推給用戶,並將修復系統的bug美名其曰「OTA」升級。僅憑這樣對待用戶、對待 汽車 的態度,造車新勢力的產品每發生一起事故我們都有理由質疑。
文 | 波子
② 各類電動汽車起火事件都有哪些
各類電動汽車起火事件都有:
1、2017年6月11日凌晨3時左右,山東省日照市一輛特斯拉撞擊護欄後發生火災。
2、2019年4月21日晚8時許,上海徐匯區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轎車突然冒出白煙。
3、2019年4月24日,武漢一輛比亞迪E5起火。
4、2019年5月16日和6月14日,蔚來ES8分別在上海、武漢市再次出現自燃事件。
(2)2019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擴展閱讀:
2019年8月18日,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布《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今年5月以來,在發生起火事故的新能源汽車(已查明著火時的車輛狀態)中,41%的車輛處在行駛狀態、40%的車輛處在靜置狀態、19%的車輛處在充電狀態。
《報告》顯示,今年5月以來,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發現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79起,涉及車輛96輛。其中,47輛事故車輛接入國家監管平台,28起事故在發生前10天內國家監管平台已進行預警提醒。
79起安全事故中,65%的事故車輛為乘用車、28%的事故車輛為專用車、7%的事故車輛為客車。從動力電池類型看,86%的事故車輛使用三元鋰離子電池、7%的事故車輛使用磷酸鐵鋰電池、7%的事故車輛電池類型不確定。
在已查明著火原因的車輛中,58%的車輛起火源於電池問題,19%的車輛起火源於碰撞問題,還有部分車輛的起火原因源於浸水、零部件故障、使用問題等原因。
③ 三個月「四燒兩爆炸」,曾經「電動一哥」境況堪憂
電動知家消息,11月6日,在江西萍鄉高鐵站一停車場內,一輛新能源汽車突然起火,現場有大量濃煙並伴有爆炸。事發後消防人員迅速趕到現場,火勢很快得到控制,未造成人員傷亡。最後經確認自燃車輛為一輛北汽新能源的EX360電動汽車。這是近三個月內,北汽新能源汽車的第四起自燃事故了,其中有兩次自燃事故發生了爆炸的現象,這也是不多見的。(突發!又一電動汽車自燃中突然爆炸)
今年10月24日北汽新能源正式推出旗下高端品牌首款量產車α-T,補貼後售價是24.19-31.99萬元,謀求產品高端化發展。然而如今,特斯拉、蔚來、比亞迪、上汽、廣汽等新能源車企可謂強手如林,是否還有機會?其實對於北汽新能源的這個高端品牌,也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早在四年前,北汽新能源便成立了ARCFOX品牌,主打高端純電動車。那時,蔚來ES8還沒上市,特斯拉在全球的銷量只有6000多台。ARCFOX品牌蟄伏了整整四年時間,概念車展了一台又一台,終究沒有量產。從2016年ARCFOX品牌成立到2020年推出首款量產車,說得好聽點是四年磨一劍,但實際或是更復雜的原因。這四年時間里,特斯拉已經國產,Model3銷量不斷創新高,比亞迪的高端新能源產品已經在市場站穩腳跟,廣汽、上汽已經發力試水新能源汽車市場,國內造車新勢力中主打高端產品的蔚來、理想小鵬等都打出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市兩年多的時間里,北汽藍谷已經三次變更總經理。2019年2月1日,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離職,馬仿列出任北汽新能源藍谷董事、總經理。2020年7月24日,原北京現代常務副總經理劉宇入主北汽新能源,任總經理。
如今已時過境遷,「躺著掙錢好安逸」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錯過了最好的發展機會,留給北汽新能源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④ 比亞迪漢被曝上牌僅3天自燃,汽車安全性能如何保證
想要保證汽車的安全性,首先就得要靠汽車廠家對汽車的各種配件進行一個安全系數評比,同時還要對汽車的發動機以及製冷系統進行一些全方位檢查,同時車主購買到車輛以後在駕駛車輛時一定要檢查汽車的車況,同時定期要對汽車做一些保養,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而網路上就報道了一起比亞迪新能源電動車自燃的現象,而且根據車主反映他自己購買的這款比亞迪新能源電動車不到三天,發生這樣的事情確實讓很多人感到新能源電動車的安全系數較低。
⑤ 新能源車為何頻頻失火 這兩個「爭論」或是終極答案
隨著氣溫回升,近期電動車起火、自燃又開始頻繁發生。5月8日,東莞市一處小桔充電站發生火災事故,燒毀4輛電動車。近日,東莞市要求全市48家小桔充電站全部停業整頓。
發生事故的充電站,位於東莞市塘廈鎮田心社區木蓮路41號。當天下午14時約23分,一輛鄭州日產新能源(帥客EV)突然冒出火苗,同時,大火還將旁邊一同充電的多車引燃,造成數輛車被燒成車架而報廢。
對於電動車充電自燃一事,小桔充電方面表示,「目前當地消防部門正在調查事故原因,我們非常重視此事,已派專門工作組前往現場。」
然而這已經不是今年夏天第一起電動車自燃情況了。5月4日,浙江杭州,一輛新能源車發生自燃,現場濃煙彌漫。消防員將火撲滅後,車被燒得只剩一個空殼;5月8日上午,一輛理想one在湖南長沙街頭自燃,在將這家車企的產品推至風口浪尖。
雖然目前這三起電動汽車失火事件還沒有明確的事故原因,不過根據以往的經驗判斷,電池問題大概率是新能源汽車著火事故的主要原因。
此前,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副秘書長劉鵬曾談到,目前我國汽車每年的燃燒事故率達到萬分之3.16,而新能源車的燃燒事故率為萬分之0.98。對於涉及安全的事件來說,再小的安全事件,都可能釀成嚴重後果。新能源車安全究竟如何保障?
電池路線之爭
電動車實際進入百姓生活不過也就是最近五年的事情。然而縱觀這五年之中發生的種種電動車自燃情況,我們發現絕大部分都是乘用車方面發生的事故,新能源商用車,尤其是新能源客車極少發生類似情況。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客車屬於大量載人為主的營運車輛,乘客的安全屬性比小車要求的更高。另外一個方面,當初在新能源頂層設計的時候,考慮到客車的安全性高標准,因此基本確定了乘用車使用三元鋰電池,而客車使用磷酸鐵鋰電池。
早年間這兩種電池類型優缺點都十分明顯,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高,同樣體積續航里程更長,缺點是電池安全性可靠性有待提高。而磷酸鐵鋰電池雖然能量密度稍低,但是安全性非常好,使用磷酸鐵鋰電池的車輛幾乎不會出現駕駛或者充電過程中失火的情況。
當然此後幾年,兩種類型的電池都有了長足進步,如今三元鋰電池已經占據了絕大部分新能源市場。而磷酸鐵鋰電池依舊只是客車市場大規模使用。
直到最近比亞迪對外發布了刀片電池、寧德時代發布了CTP技術之後,磷酸鐵鋰這個當初在「天賦」上低人一頭的老舊技術,在大幅度解決了電池續航方面的短板之後,爆發出超強的競爭力。
而三元鋰電池由於內含「鈷」這種材料,在今天這個新能源補貼全面下調的關口,很多新能源車型就養不起「鈷奶奶」,車價降不下來,大家就都去買燃油車了。
舉個例子,如果你買一款帶60度電,續航400-500公里的車型,用磷酸鐵鋰電池,成本3.6萬,而用三元鋰電池,成本在6 -7.2萬元之間,但是你換電池,成本可以「速降」2.4-3.6萬元,對一些十幾萬塊錢的電動車來說,半個車的成本都壓在三元鋰電池上,不是開玩笑的。
目前,寧德時代已經開始向特斯拉提供不含「鈷」的CPT封裝磷酸鐵鋰電池。而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在其高端車型上大量裝配,未來不排除裝備到比亞迪的超級電動大巴上。這樣一來,兩大新能源巨頭似乎就未來的電池路線之爭達成了一致,磷酸鐵鋰小勝一籌。
不過,車企選擇電池技術路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會隨意切換,三元鋰電池王者的地位近期還不會輕易動搖。但是僅就安全性這個角度來說,磷酸鐵鋰是更適合的選項。
充電模式和換電模式之爭
在2019年8月,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曾發布過《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報告中顯示,從2019年5月至8月不到4個月的時間里,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共發現79起安全事故,涉及車輛96輛。
其中,在已經查明起火原因的車輛中,行駛狀態的車輛比例為41%,靜止狀態的車輛比例為40%,充電狀態的車輛比例為19%。由此可見,與行駛狀態、靜止狀態相比,充電狀態並非大頭。
不過若回到本文開篇的事故中,顯然車輛是在充電狀態下出的問題。這就引出了最近熱度比較高的爭論,電動車到底是充電好還是換電好。
充電模式,大家都比較了解,所以不多做贅述。關於換電模式,簡單來說就是,電動車車主使用換電品牌統一的電池,當電動車沒電時,車主無需花費七八個小時為電動車充電,只需在臨近的換電櫃中掃碼換取已充好的電池,短短幾秒,電動車「滿血復活」。
目前,行業內普遍嘗試的換電模式是車電分離,即對電量低的電池包進行更換。而國內換電業務做的最好的是蔚來汽車,截止到5月15日,隨著北京海航國興城蔚來換電站正式投運,蔚來汽車已經在全國建立了127個換電站,覆蓋54個城市,其中北京就有10個之多。
讓車電分離,可以促進動力電池的長期租賃,或者採取簽約的形式加入換電網路,以里程計費方式涵蓋電池的使用成本和能源成本。
理論上說,如果我們可以設置一個類似於電池銀行的形式,由主機廠、電池企業和社會資本出資打造,主機廠只需要銷售無電池的車輛即可,由用戶自行向電池銀行租賃電池。這種模式的好處在於賦予了用戶更多可選擇性,用戶無需再擔憂電池的衰減和後續升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節省了用戶購車、用車綜合成本。而且換電的過程也幾乎百分之百規避了充電失火隱患。
在這新能源汽車企業繼續降低成本的當下,顯然誘惑力十足。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換電模式之所以還處在理論向實際使用轉化,遲遲無法大規模鋪開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電池標准化在如今的新能源市場很難實現,各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標准和設計思路,導致了多種電池規格無法進行統一的大批量處理。
只能說蔚來自建的換電站給蔚來旗下的車型換電,如果都是如此,社會資源將得到極大的浪費。而且各家自建換電站耗資巨大,短期內又看不到收益,大量投資無法短期內收回,這就是換電模式推行多年卻無法迎來規模發展的根本原因。
好在頂層政策設計層面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4月下旬,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通知》對補貼政策做了新一輪的調整和規范,其中一條頗引人注目:2020 年起享受政策補貼的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 30 萬元),但支持換電的車輛不受此規定限制。
國家已經明確了鼓勵換電站建設,接下來就是看看哪些廠家能利用這個風口起飛。
百姓評車
如果我們透過事物表面看本質,就會發現,最近頻發的新能源車失火問題從本質上來說是新能源電池的路線之爭跟充電和換電的形式之爭。不管最後走了哪條路,我們都希望新能源車的安全問題能夠從根兒上得到徹底解決。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突發!柳州一地下車庫新能源車充電時起火!造成了多大的損失
在柳州市發生了一件事情,在一個地下車庫新能源車在充電時突然著火,在此次火情當中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因為此次事故當中只有新能源汽車著火,所以損失的應該是一台新能源汽車,至於其他東西並沒有受到損毀。
在此次事件當中,幸好有消防隊員及時趕到把火勢給撲滅了,看著車輛起火熊熊燃燒的樣子,令人心裡一顫,也讓我們知道了充電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周圍環境的安全,尤其是在充電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周圍是否有水漬或者說是否有異物,充電前不好好檢查一番的話,很有可能就會造成損失。
⑦ 新能源汽車自燃事故頻發,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新能源汽車自燃的事件越來越多,也讓新能源車主開始擺脫擔心自己開的車子,某一天會不會也著了呀,畢竟生命安全,可是容不得開玩笑的呀。新能源汽車頻頻出現這樣的事情,就是因為新能源汽車所使用的電池,它本質上仍然沒有改變溫度的變化,會對電池的性能造成很直接的影響。
除了新能源汽車廠商下的功夫不夠多之外呢,就是技術的問題,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電池這種東西它本身就是不穩定了。它就是比燃油汽車的發動機油箱要更容易出問題,這是技術的弊端,不單純是新能源汽車廠商的問題,現有的技術還沒有發達到,那種可以保證汽車電池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安全穩定運營的程度,這還需要時間,只不過廠商在賣車的時候肯定不會說這個東西。
⑧ 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車突然起火事件
近日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
某停車場內一輛新能源汽車
在充電時突發火災
並引燃旁邊的另一輛汽車
消防救援人員到場後發現
兩輛停放在充電棚內的新能源汽車
正在猛烈燃燒
車底竄出的明火迅速蔓延
火苗已竄至車庫頂部
情況十分緊急
消防警戒組
配合現場民警負責周邊警戒工作
滅火組出兩支水槍對火勢進行打壓
防止火勢蔓延擴大殃及其他車輛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緊急撲救
明火基本被撲滅
為確保無復燃的可能
在確認電池無爆炸危險後
消防救援人員協調叉車司機
翻覆兩輛著火車輛
切斷蓄電池線路
並持續澆水冷卻
確保險情徹底排除
所幸,此次火災無人員被困
目前,起火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阿消提示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加
相關火災事故也不斷增多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
共接報新能源汽車火災640起
同比上升32%
高於交通工具火災的平均增幅
阿消在這里提醒車主
增強安全意識,做好日常防範
上下滑動圖片一起了解
新能源汽車充電的正確姿勢
如遇到起火且火勢較大
應快速遠離車輛
並及時撥打119報警求助
-END-
⑨ 四川一新能源車型被曝上牌僅3天自燃,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新能源汽車發生自燃已經不是第一起了,四川一輛買了7天的新能源汽車,在路邊停放的時候就發生了自燃。幸好在車輛自燃的時候,周邊以及車內沒有人員和其他車輛的存在,進而沒有人員和車輛的損失和傷亡,這是不幸中的萬幸,但是汽車的起火原因並不明確。
在面對此種情況的時候,我們也不必要過於驚慌,更不應該做的就是應對自燃之後的消防以及及時的撤離,而該輛新能源自行車在燃燒的時候,其車主去干其他事情了,而且周圍也沒有人員的存在,進而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所以該輛說的自燃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只不過就是車主需要向保險公司進行索賠,進而維修自己的新車了。另外,建議在車輛出行的時候,建議大家要將汽車停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這樣也能有效的避免自燃。
⑩ 又雙叒叕一輛純電車起火了 廣汽新能源Aion S起火後被燒毀
(文/張鈺翊)夏季高溫,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愈加頻繁。作為汽車媒體,車友頭條做好了見證「頻繁」起火的心理准備,但沒想到,竟然能這樣頻繁?就在三天前,車友頭條剛剛報道一輛北汽新能源EX360和一輛領克01PHEV起火事件後,8月23日,一輛廣汽AionS電動車起火並燒毀了。
這是今年夏天以來的第三起AionS起火事故了。5月18日,一輛廣汽AionS在公園停車場內起火,燃燒期間出現大量濃煙並伴隨著小幅爆炸,廣汽方面表示可能與後備箱放有大量酒精消毒液有關。8月13日,一輛正在等紅綠燈的AionS突然起火,滾滾濃煙將車輛完全覆蓋,截止目前這起事故的調查結果還未公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關於此次廣汽新能源AionS起火的原因及事故調查結果,車友頭條將持續關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