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發展快
1. 汽車新能源前景怎麼樣就業前景怎麼樣
汽車新能源前景:
1、新能源汽車專業就業前景光明。當前,我國正在貫徹「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戰略,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實施重點扶持政策。目前國家財政扶持節能減排,促進了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並且已成為新一輪汽車促銷的亮點。隨著油價不斷攀升,能源與環保問題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車無疑會成為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因此,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所培養的人才定然是未來的稀缺人才。
2、新能源汽車專業畢業生就業途徑比較廣。新能源汽車專業畢業生可以通過競聘,做新能源汽車公司的技術人員;也可以到4s店做新能源汽車的維修技師;還可以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
3、新能源汽車專業簡介: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是國家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緊缺人才專業。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專業核心能力:具備新能源轎車的裝配、檢測、維護能力和汽車與配件營銷服務能力。
2. 目前新能源汽車哪家發展最快
你好,新能源汽車品牌第一名:特斯拉
據外媒報道,捷豹品牌正在考慮全面轉型為純電動汽車品牌,甚至在未來5年時間撤銷旗下燃油產品線,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車趨勢已經是大勢所趨。不久前,捷豹也正式推出旗下首款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達到500公里,僅次於特斯拉。
以上就是我們盤點的新能源汽車前十名品牌,不過時代飛速發展,越來越多新能源汽車品牌誕生,比如小鵬、蔚來等等,我們也期待這些新能源汽車品牌能夠給市場帶來更多競爭,而消費者也有更多合適的選擇。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
3. 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是什麼
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
1.總體市場:市場驅動成為發展主動力。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仍以政策驅動為主,出於自願購買的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很少,市場的作用力很小。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逐步從政策驅動型市場向政策市場雙輪驅動型市場轉型,市場的作用力將明顯提升。
2.市場結構:家庭主體市場規模快速壯大。當前,我國新能源乘用車購車結構呈現「兩頭大,中間小」的局面,即高級別車型和低級別車型佔比較大,適合主流家用的A級車佔比很低。從新能源乘車市場銷售結構看,2020年B級及以上車型銷量份額為39.4%,A0級及以下車型銷量份額為42.0%,A級車型銷量份額僅18.6%,遠低於燃油車市場60%左右的水平。
3.產業格局:產業生態與格局進入加速重構期。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入全面角逐的時代,多元化競爭格局進一步向縱深發展。面對日益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跨國汽車公司加快進入我國的步伐,新一代電動化產品不斷投入市場,憑借傳統燃油車樹立的品牌優勢,跨國汽車公司對自主品牌的沖擊將日益明顯。
4.產業融合:新能源汽車與新興技術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車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車產品形態向智能座艙發展,基於語音識別的人機交互系統不斷優化,車輛遠程式控制制、OTA升級等功能加速普及,車道偏離預警、自適應巡航、自動泊車等自動駕駛技術普及率不斷提升。
4. 怎麼做新能源汽車的大部分都是自主品牌
特斯拉,美國最出名的電動汽車,最平的40萬,貴的超百萬,雖然國內有人在開了,畢竟是少數,買新能源都是圖省錢為主,主要客戶都是客運或中低收入人群或者限牌城市。
5. 要實現彎道超車,自主品牌能依靠新能源嗎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在自主品牌又或是所謂的造車新勢力口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便是「在新能源車型上實現彎道超車。」
2018年,雖然國內進入車市微增長時代,但是單看新能源車型的話,無疑可以算是「國內新能源爆發元年」。
自主品牌紛紛在新能源產品車型上發力,造車新勢力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我們似乎確實看到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道路上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能性。
而當我們回身看到那些日系、德系、美系車企,似乎在新能源道路上不為所動,就算2018年也投入了一些新能源產品,以大家所熟知的BBA為例:產品多以混動為主,而且都是基於現有車型而打造。
這樣一分析,似乎國內消費者對自主品牌更加有了自信,難道國產自主品牌真的已經走到了新能源道路的前列?
我倒不是想給大家潑冷水,以比亞迪領銜的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技術上確實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又特別是比亞迪在電池技術以及AI技術上的成就,可以說確實站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想要憑這點成就去實現彎道超車,理智來看還是不夠的。
為什麼德系豪華巨頭在新能源道路上感覺「慢半拍」?
想要實現所謂的彎道超車,必然不能不避開作為汽車工業強國的德國。而德系BBA中似乎除了寶馬最早涉足新能源品牌時,推出了一款全新的車型——i8。但定位實在太高,似乎離普通消費者太過遙遠。
就算是相對親民的i3,也讓不少人望而卻步——為什麼不加點錢買X3?所以寶馬目前的新能源車型仍然以全新X1以及5系的的混動版為主。
BBA的其他車型正如前文所提,基本都是由現款車型改造而成的混動或者純電動汽車——也就是我們自主新能源品牌常常吐槽的「油改電」。
當大部分自主品牌都推出全新新能源平台時,為何德系豪華巨頭們都彷彿「慢半拍」?
其實這和廠家的規劃和資金利用有關系。作為一家企業,盈利肯定是首要目的,而對於以德系為首的豪華巨頭們,在全球范圍內車型的投放,以及技術的研發上自然是投入了巨大的經歷以及財力。
而當新能源異軍突起,國內的自主品牌有這個膽量去搏一搏,而且加上國家政策的補貼支持也算是無後顧之憂。
而由於國家政策的不一樣,雖然歐洲國家對新能源的要求更高,但似乎政府並沒有國內這么給力的補貼,如果貿然在新能源上投入大動作,未來得不到相應的利潤回報,那麼這無疑將會是極大的損失。
所以現在消費者熟悉的車型上下手,無疑是最理智的選擇,這樣用戶的接受度也會更高。
所以說這些德系豪華巨頭並不是「慢半拍」,而是有規劃、有節奏的在悄然進行中。比如奧迪旗下的全新A6L就已經全系搭載輕混技術,這便是一個極為明顯的信號;
又比如寶馬在去年和華晨在沈陽建立了電池動力總成工廠,又和長城決定在國內合資生產純電版MINI……
想要彎道超車,先看看它們的這些技術
所以說,自主品牌想要在新能源道路上實現彎道超車,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這么簡單。
我相信同作為車企,這些自主品牌心裡都還是有底的,只是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似乎總覺得在新能源道路上,自主品牌想要實現彎道超車時間很容易的事。
其實除了前面給大家提到的那些悄然進行的小動作,不妨再來看看大眾和保時捷目前在新能源上的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什麼地步。
01
大眾的MEB平台
作為傳統燃油車企過來的大眾,是平台化的堅定簇擁者。從早期的PQ、PL,再到現在的MQB、MLB,縱使每年都有人噴這是「換殼大法」,但作為廠家的大眾能夠節約大量的生產成本,以及實現大量的技術共用,自然樂此不疲。
所以說率先推出了全新的新能源平台——這也和大眾的實力有關,人家不缺錢也不缺市場。當然,我們也可以將這看作是大眾為了彌補自己2015年陷入「排放門」風波的舉動。
一個全新的MEB電動車模塊化平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並很快就推出了首款概念車I.D.,正式將新平台展示在公眾面前,而量產車型預計將會在2020年正式開始投產。
那麼MEB平台有著哪些特點和優勢呢?
MEB平台是環繞電池而造,圍繞電池組進行布局,電池組、電機等核心組件均設定固定的位置和模式。
電池整體嵌入車底,車軸模塊和傳動系統模塊相隔較遠,使車輛具有較長的軸距和較短的前後懸,「四輪四角」的特徵更為明顯,帶來的是更大的駕駛艙空間和更高的坐姿。
而未來在MEB平台上誕生的車型,綜合續航里程可以達到400-600km,同時支持15-30分鍾內充滿80?量的高性能快充。
並且該平台覆蓋了從小型車到中型車的產品系列,這意味著MEB平台可以通過改變軸距、輪距以及座椅布局實現從緊湊兩廂車到緊湊級SUV,乃至MPV的生產。
而從大眾目前在國內的新能源策略來看,應該是初步以進口方式引入現款新能源汽車;隨後便是在MQB等現有平台上投產新能源車型——比如江淮大眾;而在未來,當新能源市場趨於普及以後,再引入MEB平台的產品。
所以說不要以為德系巨頭沒有平台化的打算,作為大眾旗下的奧迪,在未來是肯定會衍生出MEB平台誕生的全新車型的,大家只需要耐心等待。
02
保時捷的800V直流充電樁
或許大家對於800V直流充電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但如果我告訴你以保時捷的Taycan為例,使用800V直流充電樁,只需要15分鍾就可以完成80?充電。
只要充4分鍾就能跑差不多100公里,這個速度被不少媒體誇大為「比特斯拉快17倍」,雖然沒那麼誇張,但絕對算是在充電技術上的一大突破。
其實對於這些國外車企而言,受特斯拉的沖擊絕對不算小,所以它們也一直在尋求著出路。而保時捷無疑是盯准了「充電」這個至關重要的環節,而作出了技術上的突破。
因為對於普遍消費者而言,對於車輛續航問題,更擔心的還是充電樁普及,以及充電速度的問題。
如果純電動車能夠和燃油車一樣,幾分鍾就完事走人,我相信就算續航只有300km,絕大部分消費者也願意去選擇一輛純電動車。
所以說保時捷的800V直流充電樁無疑會成為一大賣點,而即將在今年量產的Taycan續航也達到了500km,基本與特斯拉Model S保持一致,
下不去討論快充技術,單論續航有多少國產自主品牌達到了這個水品?
而保時捷宣布將為即將推出的Taycan部署一個由500個充電站組成的充電網路,而這些充電站都將支持保時捷的800V超快充功能。
為了測試超快充電系統,保時捷在德國建立了第一個超快充電站,而該充電站也展示了保時捷充電系統的模塊化技術。
CP
車聞社後語
誠然國產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道路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希望消費者以及各大車企要自我審視,加快研發的進度。
不然當國外的那些巨頭車企在新能源道路上認真起來,或許所做的一切將變成為它們的鋪路之舉。
燃油車時代我們落後,是因為那個年代的閉關鎖國,限制了我們的科技力以及製造業發展;如果新能源時代來臨之下,我們還只是沉浸在「彎道超車」的幻想中閉門造車,或許一切幻想最終都還是會變成一紙空談。
由衷希望國內的車企,不管是自主品牌的標桿企業,還是造車新勢力都能夠多一點社會責任感以及危機感,真正將精力落實到產品和技術上去。
不要沉迷於「宣傳噱頭」,好的產品出來了消費者自然是看得見的。
更不要指望著「政府補貼」,隨著新能源政策補貼退坡,我相信更多新能源主品牌會發現最後還是要落腳於產品上來。
最後再次強調「如果不提高警惕,加強技術的革新,你們幻想中的「彎道超車」,很有可能只是為那些國外車企巨頭鋪好國內的新能源道路而已。
1
原創/ 孟笑宇
主編/ 孟笑宇
[email protected]
6. 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歷史
1、交通能源與環境問題是21世紀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對我國尤為嚴峻 目前世界汽車保有量約8億輛,預計到2020年全球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2億輛,主要增量來自發展中國家。國際能源機構(IEA)的統計數據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費在交通領域(其中美國達到67%)。預計到2020年交通用油佔全球石油總消耗的62%以上。美國能源部預測,2020年以後,全球石油需求與常規石油供給之間將出現凈缺口,2050年的供需缺口幾乎相當於2000年世界石油總產量的兩倍。與此同時,交通能源消耗也是造成局部環境污染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為此,全球已達成共識:交通能源轉型勢在必行。近年來,我國汽車業迅猛發展。2005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均超過570萬輛,分別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二位,自主品牌轎車和汽車出口均出現大幅增長。預計2020年前我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國和主要的汽車出口國之一。我國目前的汽車人均保有量還很低,2003年每千人汽車保有量僅為美國的2.5%(19輛),大約相當於美國90年前的水平,是世界上汽車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預計2020年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3~1.5億輛。但是,當我國剛剛到達汽車社會門檻,車用石油消費在石油總消費中的比例(1/3以下)還大大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時(1/2以上),我們已經感受到了石油供應的日益緊張。同時,車用石油消耗所產生的空氣污染和CO2排放也正在變成愈來愈嚴重的問題,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CO2排放國,由此產生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爭端將會愈演愈烈。這充分表明,我國所面臨的石油安全與交通能源問題將來勢更猛、影響更大、挑戰更加嚴峻。按傳統交通能源動力系統發展下去,不可持續,實現我國交通能源動力系統轉型是大勢所趨。
7. 為什麼中國新能源汽車能迅速發展,取得驕人的成績
中國是一個很注意環保的國家,現在都大量提倡環保節能,所以新能源汽車迅速發展,而且取得了非的成績,這也是大家一起為國家為地球做的貢獻
8. 就國內的新能源車來說,哪個品牌的發展潛力最大呢
最主要的還得看電池的安全性。而這方面做的最好的武藝是比亞迪。不管是早期的磷酸鐵鋰還是近期的鎳鈷錳酸鋰,比亞迪的汽車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可以說是經受了各種考驗的。在整體外觀上北汽採用類似於SUV的肌肉設計風格,整車格調酷炫,前臉寬大。搭配封閉式無氣孔的進氣格柵設計,前大燈設計上採用晶切割透鏡式造型與弓型格柵搭配渾然天成,目前總體來看,中國產的依次是比亞迪、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和吉利汽車吧。
個人認為,在新能源電動車方面,去實體店多體驗一下,特別是要考慮車輛的後期售後服務保障、市場保有量、家裡及周邊的充電保障、後續車輛置換方面服務等。
9. 新能源汽車最近為何發展如此迅猛你知道嗎
全球范圍內公布了禁止銷售燃油車的時間表,意識到新能源車的時代即將到來,純電動車、電動混合車、燃料電池車等為什麼短短幾年就成為未來的主旋律?一方面是對全球戰略、政策等的支持,另一方面直接影響電力電池技術的持續提高、更長的壽命、更短的充電時間和用戶的通勤需求。讓新能源車來到我們身邊,未來將取代傳統的燃油車,離不開大家的日常旅行。所以人們說: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電池技術的發展。
吉利汽車公司啟動了藍色吉利行。吉利汽車成功進入新能源汽車元年,不僅通過智能發動機新能源動力系統,還通過純戰技術、混動技術等.初步實現技術到技術的新飛躍。一輛汽車最在意的是性能構成。特斯拉設計的modelY完美繼承了特斯拉優秀的動力系統。ModelY是特斯拉高效的三電系統,採用前後雙馬達驅動器,搭載LG化學提供的三元鋰電池。從開始到每小時100公里,一般型只需要5秒,高級版只需要3秒。簡單地說,連超車都是雲流水,沒有壓力。三元鋰電池不僅耐久性強,續航公里也能接近600公里,快速充電只需要1個小時,所以不必擔心不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