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長安新能源汽車投資
『壹』 12月汽車出行大事件:Rivian獲13億美元融資;蔚來股價大漲
[億歐導讀]?2019年12月,Rivian再獲13億美金融資;吉利與戴姆勒推出高端出行服務「耀出行」,已經在杭州登陸;前雷諾-日產董事長戈恩逃離日本
吉利與戴姆勒推出高端出行服務「耀出行」
2019年12月3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管理的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戴姆勒出行股份公司宣布「耀出行」,後者聚焦高端出行服務。「耀出行」前期將有100輛高端專車投入服務,如梅賽德斯-賓士S級轎車、E級轎車和V級MPV等車型,預計2020年,「耀出行」將服務拓展至國內其它主要城市。
2019年12月9日,吉利汽車旗下新能源汽車共享出行服務平台曹操出行也接入耀出行,這意味著曹操出行正式實現「聚合叫車」。可在該平台上同時呼叫不同的出行服務品牌產品。另外,「耀出行」還宣布將在明年初相繼登陸北京、上海和廣州。
「聽伴」宣布獲得四維智聯投資,並與其達成合作
2019年12月3日,「聽伴」宣布獲得四維圖新旗下四維基金投資,與去年完成的來自一號資本、時尚資本、漢富資本的融資同屬於A輪融資。「聽伴」CEO俞清木肯定了資本市場對智能座艙和車載音頻賽道的看好,他同時表示,目前聽伴還在與更多投資人洽談。
毛豆聯手五菱首推定製車,售價6.38萬元
2019年12月5日,由毛豆新車聯合上汽通用五菱共同打造的730毛豆定製版正式上市。該款定製車售價6.38萬元,搭載五菱車標,在毛豆新車線上、線下渠道獨家發售。這也是國內汽車新零售平台首次聯合主機廠推出定製版車型。
滴滴企業版新布局:將上線「滴滴團隊版」小程序,面向中小企業團隊
2019年12月5日,由滴滴企業版主辦的2019「乘勢而行」企業出行服務峰會在京舉行。峰會主要探討出行服務新格局、數字化賦能企業用車管理等內容。峰會上,滴滴企業版推出了將於近期發布的「滴滴團隊版」微信小程序。該小程序主要針對中小企業團隊打造,具有創建團隊、加入團隊成員、團隊支付等功能,從而實現流程簡化、降本增效。
網路Apollo組織架構新增智能交通業務組;獲批在北京啟動自動駕駛載人/物測試
2019年12月6日,據新浪科技消息,網路Apollo於近日進行了組織架構升級,除原有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業務組升級外,新增智能交通業務組。自動駕駛業務組進行了升級擴充,現下轄三個部門,包括智能汽車業務部、智駕地圖業務部和自動駕駛技術部。原有車聯網業務組繼續小度車載OS等智能車聯業務。最新公布數據顯示,網路智能駕駛專利申請總量達到1237件全國第一,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總數150張。
2019年12月30日,據北京市交通委員會消息,北京正式啟動自動駕駛載人載物測試。網路公司40輛車獲得了首批自動駕駛載人測試資格,這批車輛累計測試里程在10萬公里以上。
黑莓QNX與汽車零部件商馬瑞利中國達成戰略合作
2019年12月10日,黑莓QNX宣布與汽車零部件商馬瑞利中國達成戰略合作,將QNX?數字駕駛艙平台整合到馬瑞利的ElectronicseCockpit和DigitalCluster的解決方案中。
黑莓技術解決方案部(BTS)高級副總裁兼聯席主管KaivanKarimi表示,中國有潛力成為最大的車聯網和電動汽車市場。目前超過45家主機廠在其北美、歐洲和亞洲生產的數百款車型中部署黑莓QNX軟體,全球超過1.5億輛行駛中的汽車搭載了QNX軟體。億歐汽車獲悉,如今9家全球前10大汽車OEM廠商、全球前7大汽車一級供應商正在使用黑莓QNX的技術。
自動駕駛汽車公司Cruise或將提供共享乘車服務
2019年12月11日,通用汽車旗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Cruise首席執行官丹·安曼(DanAmmann)表示,打算「以極低的成本」提供共享乘車服務,作為最終「超越汽車」計劃的一部分。他表示希望通過以極低的成本提供令人驚嘆的體驗,使共享的乘車方式更具吸引力,從而減少擁堵。此前Cruise曾宣布與本田汽車公司合作,開發一款專用於共享出行的自動駕駛汽車,同時本田汽車也是Cruise的投資者之一。
寧德時代坐上創業板頭把交椅;四川工廠正式開工
2019年12月24日,在邁過百元關口後,寧德時代股價繼續飆升,截至12月26日收盤,寧德時代股價達到105.12元,市值2321.47億元,超過邁瑞醫療成為創業板市值最高的公司。
2019年12月24日,四川宜賓動力電池項目正式開工,年產能30GWh。項目分兩期建設,項目一期總投資45億元,建設年產能15GWh的動力電池生產線,二期總投資55億元,建設15GWh動力電池生產線。建設周期方面,項目一期自開工建設起不超過26個月,項目二期計劃在一期投產後兩年內啟動。
比克電池與當升科技、容網路技等十餘家新能源供應商達成戰略合作
2019年12月26日,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2020年供應商大會在鄭州隆重召開。活動現場,比克電池與當升科技、容網路技等十餘家新能源供應商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戰略合作協議,未來比克電池將與多方供應商充分共同推進新能源市場開拓。
阿里與一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基於斑馬系統打造下一代智能網聯汽車
2019年12月27日晚間,阿里官宣,與中國一汽在長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斑馬智行系統為基礎,打造面向未來的下一代智能網聯汽車。中國一汽將建設以雲計算、數據智能、中台和移動協同技術為核心的數字化技術基礎設施,推動汽車行業邁入雲上智能時代。
一汽出行與GoFun出行達成合作
2019年12月31日,GoFun出行與一汽出行在成都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兩家國企強強聯手,雙方的合作首先將在成都、貴陽和西安落地,並將陸續延伸至GoFun業務覆蓋的更多城市。
雙方還將依託GoFun出行成熟的運營管理體系展開訂單合作,並以GoFun出行平台優質的流量入口及高質量用戶群,獲得更高客單收益;同時,GoFun出行也將在向輕量化模式轉型的過程中,獲得一汽出行車源補給,共創雙贏合作模式。
編輯:張宇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貳』 江蘇長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怎麼樣
江蘇長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是2018-05-10在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鹽城市大豐區高新技術區五一路1號。
江蘇長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0982MA1WHE8504,企業法人塗相春,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江蘇長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江蘇長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叄』 長安/蔚來合作不順利簽約3年多無動作,長安汽車出手接盤
[汽車之家?行業]?長安與蔚來的合作關系已悄然改變。8月31日,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20年半年度財務報告,其中在「主要控股參股公司分析」一項,長安提到報告期內,長安汽車收購長安蔚來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蔚來」)一事。
據悉,長安汽車原持有長安蔚來50%股權,能夠對其實施共同控制,按權益法核算。2020年,長安汽車通過現金增資等方式增加對長安蔚來的投資,交易日為2020年6月4日。增資完成後,長安汽車合計持有長安蔚來95.38%的股權。換句話說,在長安蔚來的合資關系中,蔚來進一步後撤,長安汽車出手接盤。
事實上,長安與蔚來的合作早在3年多前就已經開始。2017年4月9日,長安汽車與蔚來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當時表示,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研發新產品(與江淮不同,與長安不是代工模式)。2018年8月17日,長安汽車與蔚來汽車共同出資打造的合資公司長安蔚來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南京江寧開發區。李斌任長安蔚來董事長,副董事長由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李偉擔任。
時隔幾年,長安與蔚來的合作一直遲遲未推進。今年6月,長安蔚來發生工商變更,李斌卸任該公司董事長,新任董事長為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
值得一提的是,蔚來在與長安牽手後,還與廣汽達成了合作。2017年12月27日,廣汽蔚來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成立,致力於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研發、銷售及服務。現如今,廣汽蔚來旗下HYCAN合創品牌的首款新車——HYCAN007已經上市交付。比較而言,早於廣汽蔚來的長安蔚來的發展進度明顯落後。
編輯點評: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曾用「談戀愛」來形容長安與蔚來的合作關系,如今3年多時間過去,這場戀愛談的並不順利。不過長安全面接盤後,或將加速長安蔚來的發展速度。(文/汽車之家才麗媛)
『肆』 頂級玩家游戲:長安、華為、寧德時代一同造車,誰將是那塊短板
或許受到了一汽紅旗、東風嵐圖、北汽ARCFOX、上汽"L"等友商向高端化進階的撩撥,長安汽車再也按捺不住自己想要成為"世界一流汽車企業"的迫切心情。
11月14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登上首期央視《第一發布》節目,並在節目中正式宣布:長安汽車將攜手華為和寧德時代聯合打造一個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
且不論這個夢境有多大,單從"5年105款產品"的新品超高頻節奏,就能看到長安對高端化的渴望。並且,也能從三方合作中讀出長安的別有用心——"既然打不過他們,那就加入他們"。
所以,游戲中的"短板"選手會是發起者長安自己嗎?
現在不好下結論,只是看上去,長安的確像是發揮最不穩定的那個角色。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伍』 多人預購長安新能源車遭延遲交付,客服:可升級、繼續等或退
實習生 傅夕恆 澎湃新聞記者 何利權
近日,多名消費者向澎湃新聞反映,自己通過經銷商預購長安新能源 汽車 卻遭遇「延遲交付」,並被告知需要升級車型和購買5000元「服務升級包」,方能「優先安排提車」。
對此,有經銷商回應澎湃新聞稱,「訂單延遲交付緣於廠家在電池和晶元采購方面遇到了問題」,而「服務升級包」只是廠家推出的一種優惠政策。
公開資料顯示,重慶長安新能源 汽車 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新能源 汽車 公司)成立於2018年05月28日,注冊地位於重慶市江北區,重慶長安 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為其最大股東。一名長安 汽車 官方客服告訴澎湃記者,「雖然廠家全力以赴搶晶元、電池等關鍵物資,但仍然無法滿足客戶需求」,對於已經下單的客戶,可以選擇升級車型、自願購買「服務包」,不願意升級的,可繼續排隊等原有產品,也可以退訂。
多名車主認為,合同早就簽訂好了,「無法接受無期限的等待,也不接受任何價格變動」,希望廠家和經銷商能履行合約。
消費者投訴:
唐先生稱,2021年8月22日,他通過經銷商江蘇連雲港乾有 汽車 銷售有限公司訂購了一款「長安奔奔E-star國民心悅版」新能源 汽車 ,彼時對方口頭承諾稱「提車需等兩個月」。因廠家「重慶長安新能源 汽車 有限公司」的生產模式為先接受訂單再生產 汽車 ,對於長達兩個月的等待時間,他表示理解。
唐先生向澎湃新聞提供的購車合同顯示,車價為39800元,另加1000元快充費,他預付了500元。
但兩個月後,唐先生並未等到「提車」的通知,直至11月9日,其在網上看到了長安新能源 汽車 公司官方發布的通知,得知「奔奔E-star、奔奔E-star國民版等系列車型停止接單」,後期長安奔奔將推出新版本。唐先生說,他當即向銷售方詢問是否影響已下單車主提車,對方告知「不會」,但具體時間未知。對方告訴他,可以選擇購買「奔奔E-star 20款心動版」,原價為49800元,但現在還需要在該價格基礎上加價5000元,「購買服務升級包」,「可優先提車」。
對此,唐先生無法接受,撥打了長安 汽車 官方客服熱線進行投訴。澎湃新聞獲得的通話錄音顯示,客服無法給唐先生提供准確的交車時間,只是告知唐先生,「延遲交付是受晶元、電池等關鍵物資保供影響導致」。該客服證實,公司正在推出「服務升級包」,但並不是強制性購買;至於唐先生詢問關於「購買服務升級包是否可以優先提車」,客服在錄音中回答:「先生您都清楚、都明白,您還在糾結什麼呢?」
唐先生稱,按照經銷商和長安新能源 汽車 公司官方的邏輯,倘若需要盡早提車,不僅要升級車型,還需購買服務升級包。他說,所謂「服務升級包」,是包括首任個人車主「基礎保養終身(10年)免維護」和「終身(10年,2次/年)主動上門取送車服務」在內的服務升級。
「我的訴求很簡單,就希望長安新能源 汽車 公司能夠按照合同履約,無論是升級車型,還是額外購買『服務包』,我都無法接受。」唐先生稱,其希望訂單進度透明化、公開化,「消費者有權知道」。據其介紹,他加入了一個有數百人的維權群,「大家面臨的情況類似,已向重慶相關政府部門投訴過,但暫未收到答復。」
浙江瑞安車主湯先生稱,8月30日,其在當地一家經銷商處訂購了「奔奔E-star心悅版」,成交價為54800元,原本約定取車時間為兩個月。10月15日,銷售人員告訴他,訂單排在瑞安本地第15位,過了將近一月,對方又稱「在第10位了」,「已經掛單,就等著廠家審批」。但到11月16日,銷售人員的說法又變了,稱接到廠家通知,「車子配置需要更新,價格可能也會有變動」,他的車暫時無法提取。
湯先生說,11月23日,他相繼接到廠家和銷售人員電話,均稱「沒有取消訂單」,「只是因為電池和晶元等關鍵物質保供影響,交付時間延後」,且表示倘若湯先生願意購買「服務升級包」,「可在一個月內提車」。「我無法接受無期限的等待,且合同早就簽訂好了,不接受任何價格變動。」湯先生仍希望廠家和經銷商能履行合約。
來自江蘇泰州市的李女士則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自己7月20日與常青汽貿城銷售人員簽訂了購車合約,「車輛型號為奔奔 E-star 國民心怡版」,合同款為「43800元+1000元(快充費)」,約定交車時間為4個月左右。據其提供的聊天截圖顯示,約定期限到後,銷售人員告訴她,「無法按時交車,需要等待」,且提供了多種解決方案,包括升級價格更貴的車型及「服務包(5000元)」,以更快提車;繼續等待原訂購的產品,但是等待期限無法確定;直接退訂。
「對方稱服務包是自願購買,但(廠家)會優先生產有購買服務包的車輛訂單,不自願購買的車輛也會生產,只是等待時間不確定。」李女士對於上述方案無法認同,「我希望長安新能源 汽車 公司公司能按照合同約定交車,如需升級車型,也無法接受額外支付5000元的服務升級包。」
山西太原的李先生稱也遇到了上述情況,但經過投訴維權,「成功提到了車」。據他介紹,自己9月份預定了長安新能源 汽車 「奔奔E-star國民心悅版(快充)」,售價為40799元,但提車時間被一推再推。「銷售方也在電話里提過加價(升級車型和服務)的事,但是我無法接受,便通過重慶12345、12315熱線以及相關消費者維權網站進行投訴,之後在11月22日提車成功。」李先生向澎湃新聞稱。
廠家和經銷商回應:
對於唐先生的遭遇,11月22日,澎湃新聞聯系了經銷商連雲港乾有 汽車 銷售有限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否認「提車需要購買服務升級包」,並稱「訂單延遲交付緣於廠家在電池和晶元采購方面遇到了問題」。
「廠家正在解決這個問題,沒有不給客戶車的說法,只是等待時間會長一些。」該工作人員稱,「服務升級包」只是廠家推出的一種優惠政策,有可能只是階段性的存在。「這邊我們接到的通知,是只在12月底之前會存在。」該工作人員解釋,「一些競品有終生質保服務,所以長安這邊也希望與競品有競爭上的優勢,才推出了這個優惠政策。」
上述工作人員稱,針對原來已經下單的客戶,有多種方式提供選擇:改為三電質保升級、配置升級的新產品,花1萬元享受價值16000元的配置升級和服務升級;改為三電質保升級,服務升級的產品,花5000元享受價值8800元的服務升級,「服務包是自願購買的」;客戶不願意升級,可繼續排隊等原有產品。
「廠家這邊也正在協調電池與晶元的保供和生產。不過我們仍然會積極組織原有車型生產,並按照之前訂單的排序,爭取給客戶早日交付,但等待期限不確定。」該工作人員稱,如果客戶著急用車,也可以選擇退訂,「我們會積極幫客戶辦理相關手續。」
澎湃新聞注意到,11月24日,人民日報報道稱,長安 汽車 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前9個月,長安系中國品牌 汽車 銷量突破135萬輛,同比上漲30.6%,好於行業平均21.9個百分點,但受晶元短缺影響,一批主力產品庫存不足,預計全年累計影響產量19萬輛。
上述報道稱,按照行業最初預測,晶元短缺問題對我國 汽車 產業的影響在今年五六月份達到頂峰,第三季度開始逐步緩解。不過,隨著馬來西亞疫情的反復,晶元短缺問題進一步加劇。「今年8月,中國 汽車 行業缺芯率達到80%,從9月底開始慢慢好轉。」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蔣健表示,2022年 汽車 行業晶元短缺會有一定緩解。「明年缺芯率將從當前的50%恢復到2020年年底的20%左右。」蔣健表示。
校對:張艷
『陸』 長安汽車經歷銷量陣痛,或影響轉型計劃
長安汽車日前公布了2019年產銷數據,全年175.99萬台的終端銷量表明其246萬台的銷量目標流產。雖然相比2018年的-25.6%,長安汽車2019年降幅有所收窄,但長安要想重回2016年305.8萬台的巔峰,以當前的體量和銷量回暖速度,還需一段不短的時間。
另外,長安也加速了品牌向上計劃,今年高端品牌有望落地。業內人士分析,2020年日內瓦車展首發的UNI-T車型將被列入高端品牌序列,並對標領克和WEY。
就此財經網采訪了長安汽車,對方僅表示「我們將在合適的契機發布更多的相關信息」,但也未明確否認。
總結:在發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方面,長安汽車起了個大早趕了場晚集。長期聚焦中低端市場,致使長安汽車與吉利等差距不斷拉大。長安汽車應抓住銷量回暖的機會,加快轉型速度,否則,或將錯過搭上這場汽車行業變革順風車的機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柒』 長安汽車香格里拉計劃,具體是什麼計劃
近年來,智能化、電動化已成汽車行業的趨勢,長安作為中國自主品牌的領軍者,自然也將智能化和新能源戰略作為發展的兩大戰略,新能源戰略"香格里拉"計劃便是長安汽車重點的戰略之一。早在去年,長安汽車發布新能源計劃-香格里拉計劃,已經明確表態長安汽將在2015年後不再生產傳統燃油車。到底什麼意思呢?只賣電動車了?我們仔細分析一下。
長安早前入股寧德時代,後續又與比亞迪合作,與當期兩大電池商戰略合作標志著香格里拉計劃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長安宣布將投資100億用於新能源汽車開發研究,離香格里拉計劃完成時間2025年還有7年時間,我們拭目以待。
『捌』 2020年推3款純電動車,最大續航超600km,長安新能源要逆襲
按照長安新能源的規劃,當上述E系列4款車型上市以後,長安將推出電動車專屬平台,逐漸擺脫掉「油改電」的技術路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金額30億元 長安新能源將啟動B輪融資
據悉,在去年11月戰略發布會上,長安表示將與華為、寧德時代攜手打造一個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新產品基於自主研發的智能電動汽車平台打造,據相關媒體的論述稱,寧德時代與華為或將參與次輪融資,更多消息持續關注。
『拾』 長安新能源/AB輪融資價差是多少
長安新能源/AB輪融資價差是近20億元。
長安新能源在B輪融資簽約儀式上宣布最終募得資金49.773億元,超計劃融資近20億元。根據長安汽車發布的《關於聯營企業以公開掛牌方式增資擴股的關聯交易公告》顯示,本次長安新能源B輪增資共得到包括長安汽車在內的10家單位投資。與此同時,長安新能源還實現員工持股,總額超1億元。
根據規劃,五年內,長安汽車將推出20餘款全新智能電動汽車;計劃到2025年,長安品牌銷量將達到300萬輛,其中新能源佔比達到35%;到2030年,打造成為世界級品牌,銷量將達到450萬輛,新能源佔比達到60%,海外銷量佔比達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