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電動汽車2020年裡程

電動汽車2020年裡程

發布時間: 2022-09-01 08:26:28

① 除了特斯拉,你確定不了解下2020年十大最佳電動汽車

近日,有海外媒體評測出一份2020年十大最佳電動車名單。首先提到起亞e-Niro,這款電動汽車搭載的是一塊64kWh的電池組,一次性充滿電即可舒適地行駛230英里,售價35000英鎊,續航似乎有些短了,價格也挺高的,摺合人民幣30多萬。
大眾ID3,這款高爾夫大小的掀背車新的「 ID」子品牌脫穎而出。ID3建立在全新的後置發動機平台上,具有長軸距,增加了機艙空間的優點,並由201bhp和229lb ft的後置發動機提供動力。價格尚未確定,但ID3入門版帶有58kWh電池組的價格不到30000英鎊,而77kWh電池版本,續航能達到300英里,售價上也接近35000英鎊。
現代Kona可能是這些當中唯一一款既滿足續航300英里使用范圍同時價格上又低於30000英鎊的電動汽車了。這款車在典型的英國高速公路環境使用下,現代Kona足以滿足250英里以上的續航里程。而在稍慢的路段或城鎮周圍,則可以達到300多英里的續航里程。而且,新車加速性能比最接近的競爭對手都要強得多,速度也足夠快。
標致208 Supermini的全電動版本是PSA今年上市的Group緊湊型電動汽車之一。該汽車在內飾用料上較為豐富,使其與時尚的車身一樣醒目。實用性與雷諾佐伊(Renault Zoe)相當,並且比迷你電動車(Mini Electric)更好,更加精緻,但是續航只有170英里左右。
Mini 汽車已經為進入電動汽車市場准備很長一段時間了,Mini Electric僅基於三門Mini車身外殼打造,採用的是寶馬 i3S的動力總成,最大功率達到181bhp和199lb ft的最大扭矩。性能明顯優於在此列表中可以與之媲美的許多汽車,而Mini品牌一貫給人以操控、運動著稱的特點,在這台電動汽車上也有所體現。不過續航上聲稱達到140英里,實際體驗可能在100-120英里左右。
日產聆風相信大家很熟悉了,日產電動車全球銷量一直不錯,僅聆風的銷量累計就達到了470000輛。日產在電動車領域布局很早,十年前這款車子第一代就第一次嶄露頭角,十年後,聆風第二代繼而到來。新車電機最大功率可達160kW,峰值扭矩達340N·m,配備62kwh電池組,WLTP工況最大續航里程達385KM。
雷諾品牌在國內存在感很低,但在歐洲熱度卻很高。雷諾佐伊(Renault Zoe)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其超小型發動機,它配備的電池組容量只有22kWh,只有80英里的真實行駛里程。在中期更新期間,該車的可用性得到了提高,通過提供41kWh的電池選項,即使是在高溫的環境下,該車續航里程也可達150英里。
又是一款起亞車型,起亞Soul EV,從外觀上看方方正正的,不太像一款電動車。雖然不是特別運動,但它的乘坐性能比較好,表現強勁。而且由於它使用的動力總成與稍大的e-Niro相同,因此當配備64kWh電池時,它有望獲得WLTP認證的280英里續航范圍。
本田e可能是這些車型當中看起來最萌的一款了。該車動力有134bhp和151bhp兩種形式,但都沒有競爭對手的電池容量大,35.5kWh的電池組容量使得WLTP的最大續航里程達到137英里 。在駕駛方面,本田E易於操作,轉向速度適中,轉向緊,後置電動機和獨立懸架預示著更多的行駛和操控樂趣,性能方面適中但反應靈敏。這是一台不會令人興奮,但會製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城市車型。
寶馬i3具有電動汽車難得的品質,行駛質感好。這得益於其創新的碳纖維增強塑料底盤,可確保汽車非常輕便。 不過,外觀看起來有些臃腫,動力方面電動機可產生125kw的最大功率,(i3S的功率提高到181bhp),峰值扭矩為250N·M,續航里程達到340km。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怎麼樣充電方便嗎

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還不錯,在大城市充電比較方便,下面詳細說一下!

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斷快速發展,可選擇的新能源汽車種類和車型也在不斷增加,很多人在選擇車輛時,把新能源汽車作為選擇對象,雖然從以上優點來看,新能源汽車優勢明顯,但作為一種新產品,有些人在購買時,會產生一些疑慮,主要集中在車輛續航能力,以及充電上面。


雖然今年造車新勢力品牌和產品數量有所下降,但仍有汽車品牌憑借自身實力脫穎而出,備受關注。"這個行業需要英雄來扛起大旗,"顧雛軍說。今年對汽車行業意味著什麼?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說。"2020年是智能電動汽車挑戰傳統汽車的一年,也是造車新勢力的分水嶺。從0到1生存之後,現在是從1到1000,頭部汽車會發展得更好。" "計程車需求是最大的,一般一天350公里,實際行駛里程可以滿足一般汽車的需求。用車的真正焦慮不是里程數的問題,而是收費的便利性問題。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③ 2020年最好的電動汽車

近年來,動力電氣化是汽車行業的一個主流趨勢,車輛動力來源也顯現出燃油-混動-純電的演化路線。並且很多國家的政府藉此機會倡導節能環保,例如中國和部分歐洲國家拿出財政補貼支持大家購買純電動汽車。於是,不少消費者想要嘗鮮純電動汽車,但不知道該買哪個好。為了解答這一問題,海外媒體DrivingElectric挑選出2020年全球市場上16款最好的純電動汽車供大家參考,排名不分先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④ 純電動汽車要滿足續航多少里程

2019年,國家新動力驅動汽車補貼政策將之前針對不同持續時間的補貼要求調整為純電動汽車的幾個級別,但如果純電動汽車主要用於日常交通,具備充電樁安裝條件,城市充電公共資源十分豐富,電阻里程確實充足,電動汽車實際電阻達到1000公里,在市場上推廣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現在它的射程可以達到1000公里。從練習場的角度來看,許多公司都制定了里程調節計劃。

簡言之,到2022年,消費者將能夠駕駛里程約為1000公里的清潔電動汽車。當然,隨著高能量密度電池的普及,消費者可以看到,300公里已經成為純電動汽車系列的門檻,而400公里已經成為純主流電動汽車系列的新起點。有趣的是,9月份上市並贏得純電動汽車銷售名單的選擇已經結束。

⑤ 2020年小鵬純電動汽車,它的續航里程最高能達到多少

根據提供的車輛信息,最高續航里程可達706公里

⑥ 電動汽車2020年怎麼變

2020年是電動汽車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對於電動汽車來說,新能源汽車補貼和續航里程等等曾經最為引人關注的內容,或許將不再成為焦點。

作為電動汽車最初級階段的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將在豐田和本田共同的努力下,開始在中高級轎車、緊湊級轎車和緊湊級SUV等車型全面普及。

作為電動汽車發展的過渡階段的插電混合動力汽車,更低的開發成本,更短的開發時間以及更加貼合用戶使用場景,將成為傳統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主力陣地。

2020年,電動汽車將會呈現與以往完全不同的一幅場景。

一個良好的電動汽車環境,將給電動汽車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一個好的用車習慣,不僅可以提升用車體驗,還能延長續航里程。

2020年,電動汽車已經從曾經的蹣跚學步,進入到健步如飛的全新發展階段。電動汽車加油吧,未來是屬於你們的,加電的全新汽車生活將由你們來引領變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⑦ 一般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有多少

1、目前是100-300,300-500公里
2、特斯拉等高端的跑到300-500公里,主流是100-300
3、不過技術不斷進步相信這個數字會不斷提高的
新能源汽車是指採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或使用常規的車用燃料、採用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綜合車輛的動力控制和驅動方面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技術原理先進、具有新技術、新結構的汽車。
新能源汽車包括四大類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級電容器、飛輪等高效儲能器)汽車等。提倡新能源汽車是為了應付環保和石油危機需要,減少或放棄燃燒傳統的汽油或柴油驅動內燃機的現時主流車型。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⑧ 2020年之前,純電動汽車能做到充一次電續航1000公里嗎

如果您關心的只是純電動 汽車 的極限續航里程,不用等2020年,這種車已經有了。

比如在2018年北京車展上公布的正道K350 SUV理論續航里程可到1000km;

同樣是在去年,德國某團隊利用特斯拉Model 3及其車載系統Autopilot,刷新了「超級惜油」新紀錄,測試續航里程數達到了1001km。

以上這些可能還不夠驚艷。其實早在2013年,在日本秋田縣大瀉村一個研究小組創造了1300km的世界紀錄,挑戰當日,電動 汽車 始終以30km/h最節省電方式行駛,據 汽車 的製作兼司機高崎隆熊介紹,如果不是在測試的後半部分遭遇風雨,該車理論上可以跑進1600km。

而在2017年,洛杉磯一家電子垃圾回收廠的CEO埃里克·朗格,用廢舊混合動力 汽車 電池和其他廢舊零件製造了一輛純電動 汽車 ,一次充電竟然可以行駛1600km。90%的部件都是電子垃圾,卻變廢為寶,也因為這輛純電動 汽車 ,埃里克·朗格成為了新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

總之,從電池發展角度看,應付一次充電1000km續航里程並非不可能。除使用更多的電池組外,還可以通過更先進的電池、功能回收和更加出色的電池管理系統,甚至更加智能化的自動駕駛系統來提升續航里程。

我們以電池的技術發展為例,三元鋰電池的效果就要比磷酸鐵鋰電池出色,磷酸鐵鋰電池電芯能做到150Wh/kg就已經是很出色了,但三元鋰電池卻可以輕松實現碾壓,現在各家都普遍將目標定在300Wh/kg(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理論極限在400wh/kg)。

除此外,像鋁空氣電池、石墨烯電池這類高精尖產品也有團隊在研究,鋁空氣電池的理論比能量可達8100Wh/kg;同等能量下,總質量僅為鉛酸蓄電池質量的12%。

在去年,美鋁公司和以色列Phinergy公司對一款聯合開發的鋁空氣電池進行了測試,理論續航里程可以達到1600km。雖然需要更換鋁電機才能繼續工作(因為它是一種釋放電能的化學反應裝置,不能反復充電),但從超長續航里程的角度看,表現非常優秀。

但如果仔細研究,你會發現這些都是噱頭大過實用,正道K50續航里程並沒有得到民間實測,而且官方基於「微型渦輪發動機增壓器+超級石墨烯電池」的設定並不具備普適性。

而特斯拉Model 3之所以能夠打破記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是在位於克萊特維茨的DEKRA專業測試場地進行的挑戰。

除此外,他們還仰仗了自動駕駛技術,主駕上並沒有人,而是使用了一個叫做Spacy的假人。在自動駕駛技術的加持下, 汽車 每一腳油門、每一次轉向都是有規劃並且精確執行的,這幫助 汽車 始終在賽道的bestline上運行。

所以,從尖端技術/特別駕駛角度看,純電動 汽車 做到充一次電續航1000km並非不可能,但這些極限駕駛挑戰對一般民用車的日常駕駛能否起到快速而直接的作用就不好說了。

就當下發展情況看,純電動 汽車 真實續航里程能達到350km就不錯了,如果是在冬季或以長途使用為主,表現還要差一些。

續航多少公里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充電耗費的時間和充電樁的數量。

一般來說如果在市區續航達到200公里就完全滿足一天的用車需求。一天一充就行了。但是對於中國大部分家庭來說,買車除了市區內的通勤,還有長途出行的需要,試想如果在高速路上突然沒電了卻沒有充電樁時,會不會分分鍾讓你奔潰?即使當你找到了充電樁,卻排著長長的隊伍,再充幾個小時才能上路,這不是給自己添堵嗎?

所以,純電 汽車 要發展,必須充電在2分鍾之內,電樁(包括農村,藏區)比加油站還要普及的時候,價格和燃油車持平,純電車才會真正淘汰燃油車,否則永遠不可能替代燃油車。

純電動 汽車 一次續航1000公里?如果從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的,但是放在實際過程中,卻非常不現實!首先,加大續航里程的辦法發是直接增加電池組。比如現在的特斯拉,充滿電之後續航里程達到300公里應該沒問題,但前提是室外溫度不能太低,盡可能的勻速行駛,車內空調、暖風、座椅加熱、座椅通風啥的,能不開就別開。按照現在特斯拉電池組數量的基礎上,再增加3倍電池組,或許續航里程能達到1000公里左右。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你是不會算數嗎?增加3倍電池組,加上原有的電池組,續航里程應該能在1200公里左右!沒錯!可是大家別忘了,增加電池組要增加重量,車重和推重比會比之前大很多,這是在中學課本中就講過的物理定律。只增加車重依然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電池組需要空間,那麼車輛的體積就一定會變大,才能有空間容納這些電池組。按照現在車輛的電池組體積來看,至少要讓特斯拉變成中巴車那樣的尺寸,才有可能放下那麼多電池組。真要變成那樣了,您還會買嗎?

無論純電動車發展到何種地步,它永遠代替不了內燃機,內燃機的優勢和便利性要比電動車好很多。大家試想一下,飛機和輪船為什麼不用純電技術?假設一家飛機加20噸燃油能飛6飛小時,那要搭載多少電池才能達到同樣的續航里程?400噸?即便是把這些電池都成功的放進飛機里了,那飛機估計也就飛不起來了。即便是飛起來了,也要提醒旅客們帶好棉被和降落傘,因為飛機不能開暖風,太費電。如果真的沒電了,大家可以選擇自行降落到地面。

岩哥的觀點:純電 汽車 把續航里程做到1000公里,完全沒有必要。續航里程越大,車輛和電池的體積越大、體積越大成本越高,成本越高賣得就越貴。與其這樣,我們為什麼不選擇燃油車呢?所以我覺得,混合動力車型,才會是今後的主流!

可以做到,甚至用不著到2020年,現在都可以做到;但重點在於在哪裡做到的,是在實驗室里做到,還是真正實現了量產!只有量產後才能真正造福消費者(可消費者買不起),而在實驗室即便續航5000公里又如何?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如今甭說續航1000公里了,即便是續航僅有幾百公里的純電車也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消費得起的,所以要這1000公里續航的電動車有什麼用?過眼癮、幻想么?

現在純電動 汽車 真正面臨的問題可不僅僅是續航里程的問題,續航短、沒人買,取代不了燃油車,更背負不起新能源之名!而續航里程若長、價格高、買不起,依然無法取代傳統燃油車的地位,寫到這很多朋友就能明白了這看似高深莫測的新能源(電) 汽車 ,哪裡是在賣車啊?根本就是在賣電池,而新能源之間的博弈完全可以看成一場圍繞「鋰」電池的博弈,普及不普及不敢說,但鋰的價格倒是上漲了很大的幅度!特斯拉續航里程長,是依靠它依靠上萬塊小鋰電池組成的大電板、以及它的電能管理系統,當然電池組容量大佔主因!而這塊電池扔到別的車企生產的純電車上,續航里程同樣會增加!

所以這樣就容易看出來問題了,想提高純電 汽車 的續航里程很簡單,和我們小時候玩奧迪雙鑽的四驅車一樣簡單,只要無限制的提高電池容量(盡量不提升體積、重量),那麼電動 汽車 的續航里程一定會增加;比如鄙人過去用一塊錢四節的東方星電池,通常兩節只能玩十分鍾,一元錢能玩20分鍾左右,車子速度也上不來;而後來換了三元一節的南孚電池(過去的價格貴),兩節能玩20分鍾左右,而且電機的功率全開,車子跑的也更爽,但處於孩童時期的鄙人真心玩不起南孚!所以電動玩具車過去面臨的問題與純電 汽車 現在遇到的問題都是一樣的!

甭管誰家生產的電動車,電池容量低、續航里程低,但價格便宜;電池容量大、續航里程就長、但價格很貴(越長越貴),所以談這續航里程若是脫離了市場就完全沒有意義了,在實驗室中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里並不費勁,模擬勻速工況很容易做到這個數據,甚至更高的數據也可達到,但那有什麼用?續航做到8000公里,可大多數消費者買不起也是沒有半點意義的;所以不要空談純電動 汽車 的續航里程,續航里程高、價格就貴,那麼這樣的純電動 汽車 依然是廢品;只有到了續航里程超長,但價格很低廉的時候,比較純電 汽車 的續航里程才有實際的意義!

雖然作為新能源純電動 汽車 行業從事者,我非常想2020年國內技術能到一次充電續航1000公里,但是實際告訴我,很難很難。

目前國內技術在二十五度左右環境溫度情況下,充一次電續航里程最遠也就在500公里左右。目前全世界充一次電續航里程最遠的是特斯拉,差不多在900公里左右。但是目前特斯拉使用的電池單體容量比國內已量產的電池單體容量高百分之十左右,百公里耗電量比國內車型少百分之十五左右,一來一回就差了百分之二十五。

但是就實用性而言,個人覺得續航里程在600公里足夠,問題關鍵應該在充電效率,充電設備普及率以及受溫度影響不能那麼大。比如說單次充電時間最好能在三十分鍾以內,最理想狀態是十分鍾,比如充電設備如果城市方圓五公里至少一個,高速國道每五十公里一個,再比如低溫時容量不會衰減超過百分之五等等。

先不說電動 汽車 能不能達到1000公里的續航里程,傳統汽油發動機的 汽車 能連續行駛1000公里的都不太多,電動 汽車 最大的問題應該還不是續航里程的長短,不影響電池壽命的充電時間長短才是和實用性關聯性最大的。

很多時候當加油站排起長隊時,加油都會用去很長時間,未必比一些電動 汽車 的快充時間更短。

而電動 汽車 如果充電時間很短,由於是一車一樁的充電方式,效率肯定比傳統的加油站高得多,起碼不用很多車搶一台加油機加油。而不管是在家裡的停車位充電,還是在公共場合充電,都會省去大量的時間。出現充電車位少,需要充電的車多的情況就會變少,停車場也就不會滯留大量電動 汽車 了。

而季節變化對續航里程的影響,還有電池性能的下降速度,也是很現實的問題,提升這些方面的性能比續航里程有多少更重要。只要電動 汽車 在實用性方面和傳統 汽車 很接近,對於使用者來說就是福音,如果能超越當然就更好了。

如果不計成本,其實這個續航已經不是問題了。不考慮成本開開心心堆電池,可以用電容做成各種結構件,車門,大梁等,續航輕松突破1000。但是造價不是普通家庭承受得了的,沒有什麼現實意義。現在量產的比亞迪唐EV續航已經達到600,並且電機的轉速較大,這表明跑高速時續航不會折損太多。以比亞迪擠牙膏的尿性,我估計它已經有了800公里續航的量產技術,這才把600公里放出市場來。 但是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現在存在一種誤導,覺得電動車續航越高這車越先進,其實電動車技術需要放在第一位注意的,不應該是續航里程,而應該是,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的提升會帶來續航里程的妥協,無視安全性堆續航根本沒有任何積極意義。 另外還存在 一種錯誤思路,覺得電動車續航就是堆電池。 電動車的續航不是簡單堆電池,而是一個系統工程,電池越多車子越重,會帶來百公里電耗的增加,導致堆電池帶來的收益非常低。電池組的集成效率也很重要,特斯拉用的松下的18650單體電池能量密度非常高,但集成電池組以後損失非常大。建議對電動車感興趣的車主或准車主可以加幾個車友群多了解一下,不要在網上聽那些沒車的人瞎忽悠。

你的問題分二種情況來分析

1、2020年廠家推出的概念車:有可能實現測試達到充一次電行駛1000公里。

2、2020年消費者想要購買到充一次電行駛1000公里的 汽車 ,是不可能有賣的。

我想說在2019年北美車展上,日產純電動概念車IMs全球首發:這是日產發布的 一款很具 科技 感未來新能源概念車。IMs概念車最大亮點就是搭載了115千瓦時的超大電池,續航里程將達到612km,可以選擇手動駕駛與自動駕駛模式。

充一次行駛能達到612公里,都屬於概念車當中才能實現的,如果想要在2020年實現充一次電達到1000公里,是非常困難的技術。

各位網友有不同看法,歡迎發言評論

請關註:林少懂車

大家好,我是樂見花。

就目前來說續航里程最長的量產版電動 汽車 ,是特斯拉的Model S,其最高配置車型,續航里程超過五百公里,接近五百五十公里。當然也有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宣稱能達到比特斯拉更高的續航里程。

如題,那麼我們是不是到2020年就能造出續航達到1000公里的電動 汽車 來呢?我的答案是,未必。拿手機電池來舉例,手機發展到現在少說也有小二十年了吧?那你看看手機的電池續航比起以前又進步了多少,充電技術在不斷發展。但電池儲電技術幾乎還在原地踏步。

我回到電動 汽車 上來,有人說能不能把電池繼續做大。答案同樣是不能,一輛 汽車 的空間畢竟有限,我們不可能一直壓縮車輛的空間給電池用,這樣 汽車 的空間實用性將大打折扣!

2020年,若是純電動的充電式 汽車 要做到續航1000公里,很難很難!唯一可能做到的是氫燃料電池 汽車 。由於篇幅有限,關於氫燃料電池 汽車 ,我們就不展開討論了,感興趣的小夥伴也可以看一看我之前寫的關於氫燃料電池 汽車 的文章!

以現有的技術水平來看,想要做到充電一次續航1000公里還是挺難的,這需要三元鋰電池技術有一次技術革命才可以。

我們都知道,電池的性能是有一個數值專門去衡量的,那就是單位體積內儲存的能量多少,我們也稱之為能量密度。目前全球量產的電池中,三元鋰電的電池密度是比較高的。但就算如此,現在搭載三元鋰電的新能源 汽車 的續航里程都在500KM以下徘徊,離1000KM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所以說,未來要麼三元鋰電池技術有一次技術革命,要麼找到一個可以替代三元鋰的新材料,而這個材料必須有足夠大的電池密度。

其實除了電池之外,電池管理系統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部分。特斯拉應該是目前續航里程比較長的車型了,基本上能夠達到500KM左右。但其實特斯拉在電池上並沒有什麼新鮮的黑 科技 ,它的電池用的都是松下提供的186500的小節電池,而特斯拉就是利用這些一節一節的電池,組合成了特斯拉的一個大的「電池包」,大約7000多節。但其在電池管理系統上卻是全球領先的,以至於能夠讓幾千節電池充分發揮它的功效。

新能源 汽車 必定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而三元鋰電也是國家主導的方向。雖然現在國內新能源 汽車 補貼有所降低,但對電池的能量密度上卻有著不同程度的要求,車輛電池能力密度越高的而車型,補貼的力度越大。所以,未來國內新能源 汽車 的技術也會不斷的提高。

⑨ 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

純電動汽車續航最長里程579Km。
前電動車最長續航里程579Km,如特斯拉Model S,其次是特斯拉Model X,最大續航里程565Km,捷豹I-PACE最大續航里程500Km。
續航方面,在售的ModelS有75D、100D、P100D三個版本,電機參數和電池容量不同,所以續航里程分別為469、579、570公里。

⑩ 2020年電動汽車的六個猜想

在2020電動汽車百人會上,今年新能源汽車補貼不再退坡的消息成為這個年初最為火熱的新聞之一。不管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會否在2020年正式退出市場,何時退出市場,都已經不再重要。

電動汽車的補貼到了2019年新政之後,已經幾乎將定價交還給市場。

一來雙積分政策已經正式實施,車企在硬性條件上必須完成一定數量的電動汽車銷售。二來,隨著自主傳統車企和跨國車企的進入,競爭對手增多,電動汽車也成為一個新的銷量增長點。

在連續兩年汽車銷量下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的發展遭遇重重的阻礙,增長乏力。

隨著全新一年的開始,特斯拉國產Model3正式量產並交付,而且價格有望進一步下調,大眾、豐田等跨國車的首款純電動汽車也將正式上市。

造車新勢力已經開始平穩發展,新車型已經達到3-4款,而以廣汽、上汽、比亞迪為代表的自主傳統新能源車企,也將在銷售數量和品牌高端化上期望實現新的突破。

2020年,讓我們共同期待電動汽車給市場帶來一幅更美好的畫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熱點內容
地平線4瑪莎拉蒂越野車 發布:2025-05-13 17:41:58 瀏覽:635
長城09年皮卡方向重 發布:2025-05-13 17:36:10 瀏覽:411
雷克薩斯rx450h的越野性能 發布:2025-05-13 17:31:29 瀏覽:53
武漢到廣東的自駕游路線圖 發布:2025-05-13 17:26:51 瀏覽:188
長城皮卡車最大 發布:2025-05-12 17:03:57 瀏覽:296
拖掛車軸距多少 發布:2025-05-12 16:36:41 瀏覽:423
大商務車是藍牌嗎 發布:2025-05-12 14:39:58 瀏覽:730
樂高科技四驅減震越野車 發布:2025-05-12 13:35:56 瀏覽:566
滄州江鈴皮卡 發布:2025-05-12 13:25:55 瀏覽:734
十幾萬的房車價位 發布:2025-05-12 13:13:22 瀏覽: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