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新能源汽車發展數據
『壹』 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1998年 長安汽車進入國家十三部委組織的新能源汽車研發領域
2002年 成立專門的項目組,順利完成國家科技部863培育項目;
「ISG型(中混合動力)混合動力長安轎車開發」。
2003—2005年 順利完成國家863項目「ISG型混合動力長安轎車整車匹配 」。
2006年 承擔國家科技部「十一五」三大項目:
「ISG型長安中混合動力系統技術平台研究開發」;
「長安CV11中混合動力乘用車開發」;
「長安CV8混合動力轎車製造技術研究」。
2007年 12月,中國首款自主品牌量產混合動力轎車長安傑勛HEV成功下線。
2008年 4月,承擔國家發改委工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項目,初步具備混合動力汽車關鍵技術測試及檢測能力
7月,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重慶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同出資組建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2008年 5月-8月,完成2008北京奧運22輛中度混合動力車傑勛的示範運行並實現產業化;
承擔國家科技部「863」重慶市混合動力
汽車大規模示範運行等4個項目。
2009年 2月,兩會期間,國務院向長安采購了10輛傑勛混合動力汽車,並被授予表彰。
『貳』 北汽劉宇:用戶體驗才是新能源汽車的真正優勢 | 重慶論壇
6月12日,以「融合發展,智領未來」為主題的2021中國汽車重慶論壇召開。
在以「新能源汽車與碳中和的未來」為主題的閉幕圓桌論壇上,北汽藍谷董事長劉宇表示,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碳排放總量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企業是否成功的標志。而在汽車行業,電動車正在成為減排的先鋒力量。電動車企業在推動動力系統變革的同時,也應該加強電動汽車的智能化,以更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推進節能減排。
在圓桌討論環節,當談到新能源汽車的真正優勢時,劉宇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與傳統汽車產業的本質不同,並非只在於動力形式。更為關鍵的區別在於新能源汽車產業之上孵化了更多新技術和全新的用戶體驗。
尤其是對用戶體驗的強調,更是新能源車企與傳統車企的最大區別所在。「傳統車企以安全、可靠、周期、成本為導向,而在北汽藍谷及造車新勢力中,更多強調的是用戶思維。很多車主在使用過新能源汽車後不會再換回燃油車,不是因為省錢,而是更看重它的用戶體驗。」
此前,工信部曾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計劃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關於這一目標,劉宇的看法更為樂觀,在他看來,在如今的趨勢之下,到2025年,這一佔比或將達到40%-50%左右。
以下為演講實錄整理:
各位嘉賓,非常榮幸能夠站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們對碳中和的淺顯理解。
在當前形勢下,碳中和已經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對於企業來說,在各種經濟合作當中,都會根據國際上已經達成的協定,比如氣侯控制協定等,尊崇這些原則進行合作,碳排放總量也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企業是否成功的標志。
在目前的國際形勢下,汽車企業必須要審視自身狀況,同時對未來發展要作出預判,現拿出一定的行動。汽車行業作為由傳統的內燃機向新能源轉型發展的關鍵行業,在碳中和、碳達峰行動綱領下應該起到重要作用。電動車將成為汽車行業減排的先鋒力量,一個簡單的數據,普通燃油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110g/km,到電動車,如果使用煤電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139g/km,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則只有9g/km。現在能看到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風和水,承載可再生能源的兩個主要介質是氫和電。行業專家認為,以可再生能源為為主要能源手段,我們將在減排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企業要發揮出更多的作用,就應該有更多的產品和投資。目前純電動車相對來說在減排、污染控制方面,在分散部署的情況下是最好的。氫在能源轉化方面、儲存方面相對更好。
北汽藍谷作為中國第一家新能源企業,2009年就成立以來,11年間已經累計銷售了超過54萬輛純電動汽車,也相應作出了一些節能減排的貢獻。將來我們也一直會致力於以清潔能源為主導,推進純電動汽車的應用和推廣。
隨著行業發展的不斷深入,我們認為純電動汽車企業進一步減排,主要的做法應該是讓車更加智能化。不光是老年人需要自動駕駛,年輕人也需要。實現更好地減少電耗,優化駕駛習慣,把主動權交給車內大腦來控制可能效果更好。所以北汽藍谷未來也將在純電驅動的基礎上,致力於提供更多智能出行的解決方案。
謝謝!
『叄』 2019年新能源車增長120萬輛 連續兩年高增長 純電車佔比超81%
受相關政策影響的新能源車型,雖然整體基數不大,有整體提升非常明顯,相比去年同期,2019年新能源車型增長120萬輛(連續兩年增長超百萬輛),增幅達46.05%。在整體構成中,純電車型保有量達310萬輛,佔新能源保有總量的81.19%。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肆』 重慶的電動汽車前景怎麼樣
就目前來說,重慶現在只有公交系統在投入電動車,但基本上都是恆通公司壟斷了,其他的公司就別想了,電動轎車在沒有解決容量的情況下,在重慶基本沒有多大用處,原因很簡單——重慶主城多山
『伍』 重慶市新能源汽車
『陸』 新能源車銷量連跌12個月,業內人士:未來將成為農村地區代步工具
雖然整體新能源車市呈現下滑態勢,但是仍有諸多亮點,特斯拉便是其中之一。
乘聯會數據顯示,6月特斯拉批發銷量約為1.49萬輛,環比增長34.7%,在純電動市場銷量份額佔比為23%。今年1-6月份,特斯拉Model3的累計銷量約為4.58萬輛,暫列車型銷量累計榜第一,與排名第二的比亞迪全新秦EV(1-6月份銷量約為2.01萬輛)拉開斷層式差距。
造車新勢力也成為新能源市場上的亮點之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以威馬、蔚來、小鵬為代表的新勢力車企總銷量已佔中國純電動份額的15%,去年同期這一數據為6%。這意味著,新造車勢力已經逐漸成長起來,並成為新能源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一定程度上說明,特斯拉的「鯰魚效應」正在顯現。「特斯拉的進入對新能源市場起到了好的帶動作用,因為特斯拉可以讓更多消費者意識到,新的電動車品牌也可以做到很好。」沈暉稱。
此外,在特斯拉的帶動下,各大新能源車企也都在往高端化方向轉型。「包括廣汽、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在內的車企都有對標Model3來推出高端化的車型,以滿足消費者不斷提高的駕乘體驗需求。」許海東稱。
有一組數據也可以佐證上述觀點。乘聯會數據顯示,6月A級及以下電動車同比下降56%,B級及以上電動車同比增長8倍。同時,6月獨資與合資新能源表現較強,成為新能源車市重要力量。
目前來看,為應對補貼退坡之後的市場競爭,各大車企均沿著沒有新能源補貼的方向提前布局,加速高端化、智能網聯化的發展。此外,不少合資車企加速落地在華的新能源戰略,同時布局了全系新能源車型,而不是只關注補貼傾向的純電動方向。
以豐田為例,2020年上半年,豐田在中國市場導入三款純電動車型:廣汽豐田的CH-REV、一汽豐田的奕澤E進擎、雷克薩斯的UX300E,2020年也被稱為是豐田EV元年。2025年,豐田預計將在華所有車型都配備電動化車款,總共10款電動車型進入到中國市場;並且在2030年實現新能源車型(包括純電車型、混動車型)銷量大於純燃油車型。
綜合來看,獨資和合資新能源品牌正在成為推動新能源市場發展的中堅力量。渤海證券研究認為,考慮到獨資與合資的新能源表現均較強,以及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放緩疊加各地推出的新能源汽車購車政策,預計未來新能源汽車消費有望改善。具體來看,今年政府及公共領域有望成貢獻主力,外資、合資和造車新勢力也將貢獻銷量,下半年在低基數效應下有望恢復至快速增長。
不過,隨著2020年特斯拉國產化以及更多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進入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自主品牌的發展受到一定壓力。
對此,許海東認為,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需求趨於兩端:一方面是高端化需求,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在廣大城鎮以及農村市場是很好的代步工具,消費者對於續航里程的需求可能不會太高,但是卻需要在安全性、舒適性、操控性等方面品質更好的新能源汽車。
「中國的自主品牌,不要去賭,也不要去鑽中間的空子,而是需要直面競爭。」許海東進一步表示,「新能源自主品牌沿著以上兩條路走下去也會發展得很好。」(責編/楊佩謙)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柒』 2022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落下帷幕,中國新能源汽車如何跑出「加速度」
首先是需在新一代電池方面取得突破。要重點突破正負極材料和電解質,從結構創新向材料創新轉變,從根本上解決用戶的充電焦慮、安全擔憂和使用環境擔憂。建議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加強合作,加快新一代電池的研發和應用。新能源汽車面臨能源補充困難,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網路建設不平衡、不足的問題更加突出。
要知道的是加大新能源汽車停車和充電優惠措施的實施和范圍,支持零排放試點,建設新能源專用停車場車輛。加大新能源汽車停車和充電優惠措施的實施和范圍,允許新能源汽車在節假日和非高峰時段使用公交專用道,支持零排放試點,建設新能源專用停車場車輛。建議嚴格落實新能源汽車“不限購、不限行”政策,鼓勵地方政府結合當地實際,研究出台更有利於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
『捌』 跪求: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公司怎麼樣,待遇、未來的發展等狀況 最好能有在該公司工作的回答就更好了 謝謝
目前新能源是汽車發展的趨勢,但是發展過程可能會因為配套政策及技術等方面拖得很長,長安新能源隸屬長安汽研院,總體待遇不錯,但是國有企業的弊病很多,有上進心的年輕人在裡面的機會不多,適合思想單純,追求不多的學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