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持續
⑴ 在冬季,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為何會持續下降
嚴冬將至,氣溫驟降。一到冬季,相信很多車主都會遇到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電動汽車在冬季的續航問題。
又或者,鋰離子電池在低溫充電時,鋰離子可能來不及嵌入石墨負極當中,從而析出在負極表面形成金屬鋰枝晶,這一反應會消耗電池中的可以反復充放電的鋰離子,並大幅降低電池容量。
比較麻煩的一點是,低溫充電會造成析鋰,是永久性的容量損失。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發現電池越往後,越不耐用了。
⑵ 一輛純電動汽車,多少續航里程才算最合適
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一直是影響電動汽車發展的一大因素,從目前來看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雖然能夠突破600公里,但是在實際體驗中實際的續航里程與理論續航里程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那麼一輛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達到多少才算是合適呢?張老師覺得,如果能夠保證在不同應用環境下實際的續航里程能達到600公里還是比較合適的。首先,600公里的續航里程與燃油汽車加滿一次油的續航里程相差不大,基本可以滿足單次出行的需求。就拿比亞迪秦來說,這款車使用的是1.5升自然洗洗發動機,工信部給出的油耗為5.9升,而這款車的油箱容積是50升油箱設計預留為10升,那麼實際使用中可以使用40升正常行駛,理論續航里程為677公里。但是在實際使用中,不同的行駛路況,車輛的油耗也會有所不同,實際續航里程也就在600公里左右。這與目前很多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非常接近,但是顯然燃油板車輛並沒有出現續航里程焦慮問題。其次,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發展,其實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也在不斷的完善,之所以在同樣600公里的續航里程下,燃油汽車沒有續航里程焦慮問題,其實和加油站的布局是有很大關系的。從目前來看,隨處可見的加油站也保證了燃油汽車能夠及時的補充燃油,那麼即使燃油汽車的續航里程縮短也絕不會出現續航焦慮。所以,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一旦能夠與加油站相匹敵,那麼對電動汽車的單次續航里程要求也會放低,其實600公里已經足夠。最後,雖然從使用性角度來看,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肯定是越長越好,但是從實際的情況來看,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增加需要增加的成本也將大幅提升,所以從目前技術角度來看續航里程越長車輛的銷售價格也就越高。而且續航里程增加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比如說很多車企選擇高能量密度的動力電池,這種動力電池雖然提升了車輛的續航里程但是穩定性比較差,在後期容易發生熱失效,所以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從目前來看,600公里的續航里程已經實現,如果能從這樣的續航里程基礎上進行不斷的優化,提高綜合性能其實更加實在。張老師總結雖然目前電動汽車存在續航里程焦慮問題,但是這並不僅僅是因為電動汽車單次續航里程不足,其實和整個的電動汽車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有很大關系的。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完善,對電動汽車的單次續航里程要求可能會越來越低,張老師覺得600公里的單次續航里程足以,但是這600公里的續航里程一定是實際續航里程,而絕非理論續航里程。 這些年,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是越來越長了,從早期的200、300公里發展到現如今的500、600公里,是越來越可以滿足人們的出行代步需求了。在筆者看來,現如今的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錶現已經可以滿足需求了,而比起續航里程,更應該從充電速度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入手,以滿足消費者朋友的需求。 對比於車輛本身的續航里程錶現,如果可以增加充電樁和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將會可以更好地提升人們的用車感受。之所以現在很多人不會選購新能源汽車,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充電樁和充電站等基礎設施較不完善,影響了人們的用車便利性。因此,提升充電樁和充電站等基礎設施的完善性至關重要。 緊接著就是純電動汽車的充電速度。如果說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很長,但是充電速度還是得花上半小時以上,那麼即便續航里程再長,用車感受也會大打折扣的。 所以說,目前的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錶現已經可以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了,而人們更希望的是,車輛可以擁有更快的充電速度,以及更加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 目前,隨著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期間也產生了許多的問題,比如,續航,充電,電池安全,後期的保養維護等。而續航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那麼一輛純電動汽車,多少續航里程才算最合適?我認為大部分車型的實際續航里程達到600km左右算比較合適,當然,條件允許,續航肯定是越長越好。首先從目前的來看,市場中有不少的車型的續航里程都給到了400 km或者500 km,但是這些純電動汽車大多數都是NEDC測試方法,而這種方法測出的續航里程與實際我們上路所得到的續航里程差距還是比較的大,所以就目前而言,現在的續航里程還是有所欠缺。其次我們有不少的消費者都是在市區內新車,對於這類消費者實際續航在600km左右是非常充足的,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開個空調也不需要擔心續航的問題。同時作為電動車可以做到每周充一次也不會顯得特別的麻煩。而對於有長途需求的消費者,只要在沿途有充電的設備,600km的實際續航里程也是合理的。所以600km的實際續航里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當然上述600km左右的實際續航里程是個合適的目標的前提是國內充電設施得建設完善,就如國內的加油站一般,隨處都有,方便純電動汽車補充電量。當它做到這一點,純電動汽車也不存在多大的里程焦慮了。所以總的來看,600km左右的實際續航里程還是能夠滿足大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前提就是配套設施得跟得上。當然,當技術達到一定程度之後,續航里程肯定越長越好。 隨著近些年的不斷發展,純電動汽車在技術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續航里程也有所增加。就目前的汽車市場來看,續航里程在500公里以上的汽車不在少數,但是即便如此,里程焦慮仍然存在。那麼一輛純電動汽車多少續航里程才算最合適呢?文青認為,實際續航里程在500公里左右基本上就算最合適了。之所以說實際續航里程,是因為目前純電動汽車所宣傳的續航多數為NEDC綜合續航里程。但是了解NEDC測試方法就知道,這種測試方法是將車輛放在台架上,用和輪胎接觸的滾筒帶有電機用來模擬不同工況下的阻力。而且在車頭前面還有一台鼓風機,用來模擬和當前車速相符的氣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NEDC的測試中空調、大燈、加熱座椅等都會關閉,所以NEDC續航里程與實際續航其實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實際續航相對較低。另外,對於純電動汽車來說,除了續航里程需要達到一定標准之外,充電時間同樣值得關注。因為對於目前的純電動汽車來說,採用普通充電模式進行充電,一般需要約8~10個小時,而即便採用快速充電模式進行充電,一般也需要約三個小時。這個充電時間與傳統燃油車加油時間相比相差較大,更是制約了用車。再者,目前純電動汽車所搭載的動力電池受溫度的影響同樣較大。比如在低溫條件下,內部的化學反應會受到抑制,導致儲電量下降,從而影響續航。所以,對一台純電動汽車來說,500公里實際續航基本合適,但是同時需要縮短充電時間,提高動力電池的穩定性,這樣用車才會更加便捷。 一輛純電動汽車,多少續航里程才算最合適?對於這個問題,本答主的觀點是:以能夠滿足大多數消費者的用車需求為主就算是合格的。電動汽車發展到現在,續航里程在不斷提升。目前主流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都在500到600公里了,這樣的單次續航能力並不比燃油汽車差多少了。但消費者對於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還是會覺得不夠用,會有里程焦慮。這說明裡程焦慮的原因並不只是出在續航能力方面,更多的還是出在持續續航能力上面。燃油汽車加油方便,加油速度快。電動汽車相對來說,在充電速度和充電便捷性方面就差多了。正是這些方面的差距導致電動汽車里程焦慮問題不能根除。只要能夠確保充電便捷,按照當前大多數人的用車需求,500到600公里的續航里程是完全足夠了。就像是當前的燃油汽車一樣,加油站分布范圍和密度都很大,加油基本沒壓力。所以燃油汽車很難出現里程焦慮的情況。而電動汽車因為補充電量速度慢、充電網路密度小、分布范圍小等原因,在使用時會受到極大的制約。由此可見,充電問題才是決定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多少才合適的重要條件。本答主認為,當前的純電動汽車最適合城市短途使用,不管續航能力多少,在目前充電設施不完善的情況下。電動汽車的使用多少還是受到限制的。選擇續航車型的時候,因該充分考慮到自己的用車需求,要理性選擇,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高續航。畢竟,續航能力越高,車價往往也就越貴。總結:純電動汽車目前的續航能力並不差,主要還是其它方面在制約它的使用。比如配套設施、充電速度、電池穩定性等原因。但從消費者用車需求要來看,400到600的續航區間足夠滿足市場需求了。 肯定是越多越好啊,最少也要三百公里以上才算穩定。目前,用在汽車上的動力電池,大致分為鉛酸蓄電池、鋰電池、鎳氫電池。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車型比較核心部分,其容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新能源車型的續航里程。不過,現在的電池技術發展較為緩慢,導致汽車續航里程沒有一個革命性的突破,只能通過增加電池容量,提高電池使用效率等多種手段來增加續航里程,收效甚微。當然,電池技術作為核心部分,也是最有可能解決電動汽車續航問題的關鍵。如果電池技術有一個革命性的突破,將汽車續航提升至800km左右,那麼續航焦慮症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覺得有300km 的續航就夠用了呀,畢竟沒什麼長途可以跑的,例如,新特DEV1的補貼後售價是6.19-7.79萬元,在熱門對比車系口碑排行中以4.5分位列第4,其中外觀、空間、性價比等方面都是第一名。以2018款創智版為例,採用電動前置前驅電動車單速變速箱,搭載電動75馬力永磁同步電機,車長3735mm,軸距2415mm,官宣續航能力305km,售價14.79萬元。與主要競爭對手歐拉R1相比,外觀時尚、動力充足、內飾豪華,僅續航能力有所欠缺有待提高。 如果不考慮預算,對於純電動汽車而言,續航里程肯定是越長越好,但這個續航里程到底是通過什麼方式來達到的,我們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某一款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是通過堆動力電池容量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實現的續航里程,有兩個非常明顯的問題:1. 動力電池容量變大,整車成本勢必會提高,從而影響購車經濟性;2. 動力電池容量越大,勢必會導致充電時長的增加,即使大功率超級快充技術得到商業化應用,容量越大的電池,充電時長相對也要更長一些。基於以上兩點的分析,我一直覺得,想要解決續航力差焦慮的問題,不能單單靠續航里程的提升來解決,還要配套充電的便利性和快速行。傳統燃油車,一般很少比較車型的油箱大小,主要原因還是現在加油還是非常方便的,加油站到處都是,且加油的速度又快,不考慮排隊時間的話,基本上一分鍾左右就可以將油加滿。同時,如果以後充電比加油更加方便的話,續航里程就沒有必要做得太長,尤其是通過堆動力電池的方式來提高續航里程就更加不提倡了。畢竟多年之後還是會面臨動力電池回收的難題。2019年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了以往對於純電動汽車續航力差分多檔的補貼要求,而是直接調整為了兩檔:250公里-400公里;大於等於400公里,同時過渡期之後,取消地方補貼,並且鼓勵當地政府轉而對充電進行補貼和扶持。這在某種程度上,國家也是表面了並不鼓勵靠簡單的堆動力電池實現的續航里程。小結如果購買純電動汽車主要用於日常代步出行,同時又具備充電樁的安裝條件,所在城市公共充電資源又非常豐富的話,續航里程真得夠用就行,400公里左右應該就完全可以滿足基本用車需求了。當然,不同的購車預算,對於續航里程的期望值也是會有很大差異的。希望此文可以回答樓主問題。 @2019
⑶ 電動車續航是一次還是累計
一次的
新能源汽車中的續航指的是當這輛汽車在持續工作的時間和里程的數值就叫作續航。其實,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跟設備的電源,設備的功率有關,電源儲存電量越多,設備功率越小,那麼它的續航能力越強。目前國內對電動汽車的續航評測標准有這三個形式,分別是:NEDC、WLTP、EPA三大全球主流的評定標准。
⑷ 純電動車可持續發展,換電比充電更合適
電動汽車的續航問題一直被消費者所詬病,也成為了制約電動汽車大規模應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車輛充電關乎車輛的用車體驗,目前解決電動汽車續航問題的途徑,主要是圍繞充電模式和換電模式兩種做文章。充電和換電作為車輛的能量補充來源的方式,純電動車可持續發展,換電比充電更合適?
綜上所述,換電比整車充電技術在解決續航問題上需要耗費的時間更短,甚至可以說是無間隙銜接,充電模式和換電模式各有特點。不過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上面,在實際的用車場景上面,換電模式還是更適合運營車輛,對於個人來說,買車有充電樁等贈送,加上全國公共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達到了105.1萬台的保有量,從個人使用的角度上面去看,對於換電模式的需求並不強烈,無論在何種使用場景下都能夠找到合適的電能補充方式。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純電動汽車續航未來能否持續大跨度突破為什麼
從產品升級的方面而言,新能源車續航里程的大跨距突破是早晚的事。
因此,很多人期待的1000km,2000km的續航力是未來可期的,重要的關鍵取決於電池技術的突破,怎樣提升能量密度,能不能突破新電池技術如石墨烯電池的工藝短板,是將來提升純電動車續航的頭等大事。
⑹ 在冬天的電動汽車,續航能力為何會持續下降
此外,專家們更提出了一些平常用戶不知道的小竅門。譬如用戶在行駛之前,先全開暖風10分鍾,加速電池溫度提高,然後再插槍進行充電,將大大提高充電速度,改善充電性能。因為在電池溫度較低時給車輛充電,車輛充電系統會對電池進行加熱升溫,達到一定溫度後才能進行充電,這樣會延長充電時間並降低充電性能。車主們還可以嘗試制熱時將溫度調到最高,風速調到2或3檔,可在供暖的同時節約電池能量消耗。這樣做是因為純電動汽車的暖風靠電加熱,暖風使用的時間越長,能量消耗得也越快,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續航里程。
⑺ 袁小林是如何解釋沃爾沃電動汽車的可持續性的
袁小林表示,可持續性則是沃爾沃堅持的方向與理念,從1972年在第一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發布的《環保宣言》,到今年率先實施ICP制度,沃爾沃一直在踐行自己的誓言。對於沃爾沃來說,盈利必須建立在環保的基礎之上,這是非常有前瞻性的宏偉戰略。很高興您能一直採納我的回答,希望一直為您提供幫助
⑻ 純電動汽車續航未來能否持續大跨度突破
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目前主要是取決於所配置鋰電池組的容量,而鋰電池容量又取決於鋰電池單位電能比的大小。從目前科技進步速度來看,新型鋰電池是完全有可能產生巨大突破的,屆時續航里程在1000公里都會是很普遍的事情了,期待在2025年之前會出現這樣的突破。
⑼ 現代汽車集團2021全球獲獎創紀錄 持續發力電動汽車獲認可
2021年現代汽車集團繼續致力於推動其產品電動化戰略的承諾,旗下三大汽車品牌——現代汽車、起亞和捷尼賽思(Genesis)受到全球頂級媒體的一致認可,並獲得了眾多頂級汽車、技術及設計領域的榮譽,現代汽車集團作為可持續移動出行全球領先企業的聲譽也日益提高。
今年,現代汽車集團旗下三大品牌分別推出了改變業內游戲規則的全新電動車型,每款車型都擁有鮮明的個性,同時又被賦予了現代汽車集團旗下相同的產品品質、性能和創新性。旗下三大品牌分別推出的純電動車型捷尼賽思(Genesis)GV60、現代汽車IONIQ(艾尼氪) 5、起亞EV6,都是基於現代汽車集團電動汽車專用平台E-GMP(Electric-Global Molar Platform,電動化全球模塊型平台)打造。這不僅為每款車型提供了卓越的內部空間,無與倫比的性能和超高速充電的便捷性,更為其贏得了一系列享有盛譽的國際大獎。最近公布的2022年「歐洲年度汽車(Car of the Year)」入圍名單中,就包括了現代汽車IONIQ(艾尼氪) 5和起亞EV6。
在2021年J.D.Power「車輛可靠性研究(VDS)」中,起亞斬獲主流品牌冠軍
關於現代汽車和起亞的另外幾項獲獎信息將於明年年初公布。雖然上市時間較短,但現代汽車IONIQ(艾尼氪) 5和起亞EV6都入選了享有盛譽的「歐洲年度汽車(European Car of the Year)」最終候選名單。此外,上個月舉行的洛杉磯車展(AutoMobility LA)公布了今年的北美年度汽車、卡車和多功能車(North American Truck of the Year;NA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