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房車內飾 » 房車露營大生意

房車露營大生意

發布時間: 2022-10-29 22:26:25

❶ 露營經濟可以投資,避開「精緻」調性就成

(本文全長5700字,是我對露營經濟的一些觀察和投資思考)

一級市場的消費投資人要是再不找點事情做,就真要吃土了。

最近小紅書和抖音上的露營內容越來越多,我估計一級市場又要有人心動了。

豪華的帳篷、精緻的裝飾物、各種有趣的玩意和市集,冰箱,投影,洗衣機,音響這些家電通通出現在露營場地,年輕的男男女女興致勃勃地拍照留念.....

在我已經略顯落伍的觀念里,露營本不該如此精緻,復雜。

我算是很早之前就有過露營經歷的人。

體驗過一個背包裝下所有裝備的「粗獷露營」,也感受過歐美那種營地提供所有裝備,旅行者可拎包入住的「便攜露營」,但對於眼前這種融合「精緻」的露營,一時還有些難以接受。

我心裡響起了那句歌詞:「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風口之下的「老字型大小」

我認識戶外這兩個字,來自於上學的時候騎車路過北三環的「三夫戶外」門店。

這二十多年,三夫戶外應該見證了國內露營行業從無到有的全過程。

添加圖片注釋,不超過 140 字(可選)

在最初那個驢友初興的年代,創始人章超慧就是最早一批的驢友,大江南北、山河內外,基本上哪裡艱苦就往哪裡扎。

在她環游西北過程中,章超慧發現帳篷質量太差了,於是回到北京後和朋友發起成立了三夫戶外,主營戶外裝備,後面又做起了戶外活動賽事團建以及品牌運營。

疫情之前,中國露營行業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局面,相關行業訊息中經常能夠看到「蓄力待發」之類的關鍵詞。

露營在三夫戶外的規劃中,也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板塊罷了。

人算不如天算,露營行業真正迎來井噴期,還得「感謝」2019年的新冠疫情。

在未來的 歷史 書上,2020年會被稱作中國的「露營元年」,露營的概念開始正式出圈了。

一些戶外的元老級企業家,主要以資深戶外愛好者為主。

他們經銷的裝備也多是國外的高端品牌,主打功能性、便攜性,走的是硬核路線。

而相較於傳統露營,當下流行的精緻露營更講究 " 氛圍感 "。

在基礎裝備以外,精緻露營族還會自己攜帶或由露營地提供卡式爐、蛋卷桌、手沖壺、復古煤氣燈 …… 追求一種精緻的露營體驗。

這大大超出了許多戶外元老的預料,大家紛紛表示沒想到現在的露營,變得這么精緻。

也正因如此,當露營經濟起風時,三夫戶外這類的老牌企業,反應終究慢了半拍。

當國內露營裝備品牌紛紛把目光聚焦於線上銷售時,三夫戶外的主要陣地卻仍在線下門店。

當牧高笛等品牌開始參股露營營地品牌,加速露營行業上下游垂直整合時,三夫戶外卻被被親子樂園和自有品牌運營分散了精力。

在至關重要的社交媒體營銷戰中,三夫戶外也是落在了下風。

與幾年前露營行業還需要行業協會下場推廣不同,露營如今已經在各類社交媒體上完成了「種草——拔草」的內循環。

今天打開小紅書,在上面搜索「露營」,就會蹦出來成百上千條露營筆記,有的是露營營地的平台推廣,但更多的則是素人自發「種草」。

它們大多有著相似的構圖、相似的帳篷、相似的調光,還有一些露營裝備品牌「不經意的」露出。

火爆到出圈刷屏的露營,帶火了一眾精準把握到風口的企業,同時也讓許多「老字型大小」掉了隊。

這波露營風口期的紅利,三夫戶外確實也吃到了,但只吃到了一點點。

經歷過最初迷茫之後,秉承著「打不過就加入」精神,章超慧也決心追著風口跑。如今露營裝備市場的蛋糕已經被瓜分殆盡,最大的增長點成了露營營地的開發和運營。

在消費這個行業里,老手和新手同場競技是常態,相比拿到投資開始燒錢的創業者,老手們經歷了幾輪牛熊,都是相對比較保守的。

在模式上,三夫營地都採用輕資產、快運營,選址多在草地、林地等自然環境都是比較成形的狀態,初期投入預計為10-30萬,為的是避免營地過剩或者露營熱潮過後形成投資虧損,態度上頗為是謹慎的。

連同前段時間牧高笛三名高管減持股份套現的新聞一起看,可見至少在當前,露營仍然是個前途不明的風口。

按照我這么長時間看消費行業的經驗,跟著風口、圍著頭部VC/PE主要靠收割後輪投資者掙錢;而跟著行業老手,更有可能靠業務掙錢。

考慮到過去2年一級市場消費投資,大家被第一種玩法傷害過一次了,這次還是用後一種方式比較好。

精緻露營的「冰火兩重天」

與精緻露營同時誕生的,還有擴增了幾百億規模的露營裝備巨大市場。

天幕、營地車、戶外椅子凳子、戶外桌子、野餐墊、野炊爐具、吊床,這些原本不在傳統露營裝備清單中商品,隨著露營的火爆也紛紛大賣。

朋友老王原本在淘寶開了家經營戶外用品店當副業,平常每年的營業額不過百萬。

疫情以來,隨著各類露營單品銷售的猛增,他已經開始四處聯系工廠補貨了。但露營的貨還真的不好找,很多工廠現在訂單都排不過來,有的甚至已經排單到明年,行情十分火爆。

不過,他也吐槽說「六成以上的賣家秀,都是在客廳里拍攝的。

有多少人真的拿著帳篷到野外過夜,尚且是個未知數。

那些被消費者買回家裡的吊床、野餐爐子、野餐墊子,究竟有多少處於「拍完照即吃土」的狀態,他心裡也沒個底。

生意同樣好的,還有疫情催生的眾多露營場地運營類企業。

根據艾媒咨詢出具的一份報告顯示,從2014年到2021年,國內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從77.1億元猛增至299億元,而在2021年這個數字來到了354.6億元。

然而這個數字有多大的「水分」,就不得而知了。

畢竟老王見過太多一時沖動下單幾千塊的顧客了,有的帳篷還沒有拆開,他們對露營的興趣已經煙消雲散了,緊接著就是一套退貨退款的流程。

這些日子老王最頭疼的還不是這個,未拆封的商品還可以二次銷售,更多的是有的買家僅僅用過一次就動起了退貨的心思。

拒絕、扯皮、平台介入,這套流程老王已經純熟於心了。

畢竟他之前接觸的往往是「圈內人」,大家懂裝備也懂自身需求,往往詢問一下基本的技術參數就決定下單了,過不幾天老王的裝備就出現在各種名山大川、荒郊野外為背景的野營地了,也很少有退貨退款平台介入的情況。

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老王和朋友一起打卡了離自己最近的一家野營營地。

如果不是朋友一再確定,老王都不敢相信眼前的露營營地和宣傳冊里看到的是同一個。

盡管在一群95後、00後的俊男靚女中間,老王覺得自己就是一顆老幫菜,但仍然好奇地觀察了一會兒。

稀稀拉拉的草地上,違和地搭著幾處豪華帳篷。

說好的青山綠水,卻只見一條叫不上名字的小河,散發著些許臭味。上廁所要麼就地解決,要麼就要去一公里以外的一家合作民宿——老王還發現,很多年輕人只是在營地里玩一會兒燒烤,拍拍照,晚上還是要回民宿休息過夜。

以他專業眼光來看,營地里的裝備都是高檔貨,對於眼前的營地水平來說,似乎有些過於高檔了。粗略估計,單單這一處小營地的前期投入,已經將近百萬。就連那一套戶外烤牛排的設備,用的都是國外的高端品牌,一套下來就要十幾萬。

自然,一個疑問浮現在老王的腦海:「這么搞,能賺到錢嗎?」

盡管打著輕奢旗號的精緻露營每單客價少則幾百,多則上千,然而露營營地依然抱怨不賺錢。

營地的前期需要對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改造,意味著一筆不菲的前期投資。出於風險控制的考慮,國內很多營地都只是暫時租用酒店和景區用地,且不談有沒有完善的衛生設施與垃圾處理,即使這樣租金依然是很大一塊成本了。

此外,營地運營的需要工作人員,加上前中後端的各項配套人員,近一個營地就要負擔高昂的人力成本。

此外營地的前期投入還包括帳篷、廚房設施、天幕、戶外桌椅等等,為了做出差異化還需要額外搞點木屋、星空、房車、音樂節等文藝元素,所以成本頗高。

露營場地運營,最大的問題歸根到底還是只賺吆喝不賺錢,尤其是游牧式露營,已被證明是吃力不掙錢。

而拿地建設的固定化運營模式,則要在立項、選址等方面格外小心,考慮到位置、城市規模、氣候等多項條件,才有長期盈利的可能。

站在十字路口的露營經濟

國內的露營經濟,如今正站在行業的十字路口上。

和露營經濟比較成熟的歐美相比,被疫情催生的精緻露營並沒有廣泛的 社會 基礎。

消費人群只是集中在一二線、新一二線城市裡的年輕人,收入構成以中產階層為主,人口滲透率不過1%。

潛在消費人群雖然龐大,但並沒有更合適的方式去調動這一消費力,甚至原本的目標人群也因為體驗過新鮮感之後「拔草」,不再復購。

類似的發展路徑,我們多少已經從盲盒、劇本殺等風口的起落中看出一二 :年輕人先是受到短視頻宣傳、網紅種草、朋友圈等影響,然後跟風體驗了一把露營,雖然在網上傳播的聲量很大,但對於投資者來說並不是適合下注的機會。

可見,沒有基本的露營觀念,沒有完善的露營場地,精緻露營就只剩下了濾鏡里做作的美好,成了一個疫情之下用錢堆積而成的烏托邦、中產生活理念的一種宣洩方式。當熱潮褪去或者疫情褪去,人們自然會走向下一個消費風口,露營經濟也隨之成了一個偽命題。

更關鍵的問題是,假如泡沫破了怎麼辦?

經歷過初期火爆之後,不管是消費者還是企業都將回歸到理性。

市場經過洗牌,會產生出一批在實力、資源、服務水平方面都更優秀的企業,行業的門檻初步形成,同時也保證了露營的質量。

露營本身作為消費場景,本身可以和很多行業進行合作。

目前行業內的初步共識是把露營看成「+露營」,而不是「露營+」, 意味著教育、餐飲、自駕、戶外等多種場景都可以和露營做到深度鏈接,謀求更大發展。

最近一直在想,假如疫情沒有發生,國內的露營產業會是怎樣一種形態。

實際上在疫情之前,國內的露營已經完成了從舶來品到本土落地生根的歷程,已經有了一批忠實愛好者和相應的帳篷酒店、房車營地、露營場地等等。

如果沒有疫情,國內露營產業應該處於穩步發展的態勢,面向硬核人群的高價格、高技術型的路線與面向大眾的普及型路線並行不悖,組成行業內的兩大極。

對待露營,既要考慮風口的催化效應,也應該考慮到行業本身的發展規律。

露營作為舶來品,本身依然要經歷落地生根到發展壯大的完整周期,拔苗不能助長,而一次風口也造就不了一個良性的行業生態。

如今的露營行業,依然處在培育市場,提高行業水準的階段。但事在人為,要在14億人的龐大市場里把蛋糕做大並非難事。這樣即使未來幾年疫情消退, 旅遊 恢復,露營也能牢牢占據自己的生態位,唯有如此,露營經濟才能未來可期。

如果非要做早期投資......

露營大的發展趨勢我還是看好的,但是對於一些明顯有坑的投資領域,我覺得創業者應該避開。

1)首先是別碰「精緻」類項目

消費行業過去這幾年埋葬投資人,主打「精緻」的項目功不可沒。

這種起於顏值的商業模式,本質上勾起的是消費者的淺層次需求,利用好奇心和愛美的心態做起第一波流量。

如果是市場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品類,通過把精緻內化為品質,還有可能形成消費者的復購。但是海外品牌的替代、傳統品類的升級,當巨頭反應過來的時候,創業企業的研發、運營短板就體現出來了。

目前這一波精緻生活,無一例外地處在將海外成功模式,通過中國特色的互聯網傳播介紹給消費者的階段,做營銷、開個店還成。

投資的話就算了吧。

我反而認為主打功能和人群細分需求的項目,會更有優勢。

中國人露營不可能照搬歐美和日本的模式,從衣帽服飾到飲食習慣,100%會有基於實際場景的新需求出現。

前段時間看了個服裝項目,我覺得他們的思路就很好。

歐美那邊的露營經濟已經高度成熟,專業化很強,真的就是普通人往深山老林里一待就是好幾天。而中國消費者在可見的未來,都會處在市場教育階段,一場露營活動下來,會體驗很多項目,淺嘗輒止。

在這種情況下,泛用性戶外服飾就比專用型有更大的空間,甚至這些服飾還要兼顧日常工作場景。

這個思路不禁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個知名的服裝創業項目——白小T。

這就是一個新需求、新機會,當然只靠這個機會不足以支撐一個品牌,但至少有機會在已經殺得紅海的市場,打出一個爆款。

2)別碰大眾裝備、成熟裝備

很多人覺得中國的露營剛剛開始進入快車道,於是覺得帳篷、燒烤架、戶外電源這些領域會有機會。

有,但不屬於創業者。

首先,大眾戶外裝備的絕對製造門檻並不高,無論是廣告里說的xx鋼材,還是種草文里說的xx放水材料,在製造領域都是很成熟的技術,不存在一波創業者掌握核心技術橫掃市場的情況。

其次,中國供應鏈每年都給海外出口大量的戶外裝備,工廠和產能都是現成的。疫情過後有個消費市場的系統性變化,在「國內國外雙循環」和「統一大市場」的背景下,一批外貿企業也在加快出口轉內銷——這批人玩價格戰、搞內卷是不會給創業者機會的。

3)別輕易碰基礎設施

營地看似只是一個場地,實際上是基礎設施:交通、水、電、垃圾處理,等等等等。

基礎設施,就不是創業者該干、能乾的事情。

這類重資產投入周期長,萬一露營風口快速降溫無法掉頭,創業者那點資金完全不夠看。

如果要參與場地生意,建場地不如運營場地更好一些。

最後多說一句,「露營經濟」這個詞,也沒有抓住消費市場變化的核心。

這一輪疫情,對很多人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過去幾十年,中國人對風險這個詞理解是不夠深刻的,反而是對機會理解深刻,快速的經濟發展讓多數人自然而然認為,經濟會是線性向上的。

既然全 社會 都在快速發展,於個人就變成了普遍性的「只爭朝夕」,畢竟別人都在跑,你不跑就落後了。

2019年以前,中文互聯網內容里,內卷這個詞還只是小眾社區里的暗語,主流內容還是在鼓勵普通人一路狂奔——哪怕是閉著眼的狂奔。

疫情來了。

一個根本性的沖擊,很多人沒有發覺。普通人在這2年多的時間里,突然切身感受到了什麼是經濟風險,什麼是系統性風險。

受害者不分國家、不分行業、不分崗位。

當普通人認真思考這段經歷的時候就會發現,過去對於長期機會是不是有些過於看重了?

內卷的王者們也不能避免互聯網大廠清倉式裁員;

996也救不了因為疫情關門的企業;

即使坐上了風口的創業者,也可能因為VC/PE失速,幾個月的時間就從資本市場寵兒變成棄嬰; 等等等等。

有人說露營是不是一陣風,我覺得不是。

短期看露營是出省、出境 旅遊 的一個替代品,可長期看,相比那種每天工作到深夜、看著網路上出去 旅遊 的視頻、幻想著每年2次累過之後能徹底放鬆的狀態。

每周去趟郊區,是確定性的幸福 。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我覺得露營領域,「精緻」沒有機會。

互聯網上的精緻,帶給普通人的仍然是一些遙不可及的想像,一種消費主義內核在疫情之下的全新變種。

可是消費者,已經不信了。

❷ 請問在澳旅行中國遊客偏愛自駕游房車公司生意走俏

【在澳旅行中國遊客偏愛自駕游房車公司生意走俏】澳洲新快網2日刊文稱,中國遊客們正在遠離傳統跟團游,開啟自駕行。數據顯示,在澳大利亞進行房車或露營之旅的中國遊客數量顯著增長。
文章摘編如下:
據報道,澳大利亞旅遊調查局(TourismResearchAustralia)的數據指,隨著越來越多人選擇自由行,2017年截至9月份,中國房車或露營遊客數量達到11500人次,較前一年增加45%;在澳過夜數達到103000晚,激增112%。
此外,中國赴澳遊客數量增長12%,達到120萬人次。然而,中國跟團游旅客人數卻下滑10%,導致中國遊客在澳花銷數額減少4%,降至31億澳元。
澳大利亞房車工業協會()首席執行官拉蒙特(StuartLamont)表示,中國遊客特別是年輕人越來越自信,能夠獨自在澳旅行,並充分了解澳大利亞的景點。
「他們正尋求體驗澳大利亞的精華,體驗要是真真切切的。」他說:「開房車、露營能帶給(他們)這些。他們越發有信心,希望走出傳統旅遊地(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去旅行。」
更多關於在澳旅行中國遊客偏愛自駕游房車公司生意走俏,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378c631615731829.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❸ 成都露營火了,大家開始追捧戶外

五一期間,成都各露營地生意十分火爆。有些人臨時去根本找不到下腳的空間。

一時之間,大家為何如此熱衷於露營呢?

我想,這可能基於以下幾點原因:

1、人們對自由的渴望加大。

疫情期間,大家都經歷過封城,足不出戶的日子,那些被禁錮在家的時光,讓我們對自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渴望。

而戶外露營讓大家敞開胸懷投奔於天地之間,置身在大自然中,這極大地滿足了大家內心的需求,舒緩了大家緊張焦慮的神經。

2、出於安全性的考慮。

對於病毒,大家都認為室內聚集的風險更大,被感染的不確定因素更多。

於是,大家將目光盯住了戶外露營。它既能解除大家的顧慮,又能提供親近大自然的便利,這是極大的誘惑。

3、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崇。

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在得到了物質上的滿足後,又轉而尋求精神上的需求。

大家已經不再滿足於吃好喝好,又把玩好作為了一項重要生活指標,開始追逐一些新奇刺激的體驗。因此,戶外露營的項目就應運而生了。

其實,從最近大家喜歡的房車旅行、戶外徒步旅行都能看出來,大家已經不再受限於報旅行社的旅遊模式,而更喜歡自助游,個性化小眾游的方式。

導游似乎都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取而代之的是戶外領隊。也許領隊並沒有導游那般能說會道,但他與大家一起同甘共苦,在荒山野嶺里灑下的汗水,踩下的足跡,早已抵消那口舌的不足。

戶外露營時,一家老小可以攜帶上燒烤架、音響、樂器、廚具、便捷爐等各式各樣的裝備,滿足了男女老幼對大自然、對自由的渴望,已漸漸成為一種時尚。

因此,如果說成都露營爆火是偶然,那也是必然趨勢。

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樣: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

我對自由的渴望

天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無牽掛

……

❹ 經營郊野露營地怎麼賺錢呀

這個如果您有好的盈利模式,經營郊野露營地也是肯定能夠盈利的,經過我們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的研究認為郊野營地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出租營地營位

郊野營地首要任務是提供給旅遊者營位,包括露營營位、房車營位和自駕車營位。對於營位的出租,相當於景區門票的收取,是實現營地運營和旅遊者進入的基本條件。但是隨著營地的發展,功能復合型營地的出現,也使得營地收入多元化,部分營地已經不再僅是簡單提供營位、收取租金的運營方式,營地運營方式從初級階段走向成熟。

2、 出租空閑場地

郊野營地一般位於野外,擁有大面積空閑之地,在開展營地活動之餘,可將場地出租用於會展業務,收取租金並招徠遊客來此消費。如房車營地辦理房車展銷會、戶外營地辦理戶外用品展覽會、漁具會等,或出租會議場地承接企事業單位的會議及個人婚禮包辦等事宜。

3、開發旅遊地產

營地在發展過程中,應同時注意地產的開發。營地與主題公園類似,都有聚攬人氣的作用,能夠提高該地區知名度,使一個普通的區域變成城市人競相追逐的字眼,從而帶動地產增值。故可對旅遊地產進行開發,如木屋別墅、郊野飯店及其他生活基本設施等,作為營地的配套品出售,從而加速資金迴流。

4、車輛的出租及出售

汽車營地是出售車輛最好的平台,故可將營地發展為車輛分銷商,收取房車等買賣的中間差價。但是,有能力購買房車的家庭畢竟是少數,更為廣闊的房車交易市場是通過租賃房車形式實現的。

5、開發收費性的休閑、游樂項目

為吸引房車旅遊者來營地,營地除環境良好、風景優美之外,須有必要的的游樂項目以豐富營地活動。根據營地周邊旅遊資源的不同,可開發的游樂項目不同,利用水上、林間、草地等建設游樂設施,形成娛樂區和運動休閑區。

6、其他盈利方式

營地可發展的空間是超乎我們想像的,還會有更多的功能得以開發和利用,那麼從中可讓營地獲利的途徑則遠超於我們上述的幾種,比如營地還可出租廣告牌、辦理戶外知識講堂、駕駛初學者練車場、各類社會派對活動場等。

❺ 想問在澳旅行中國遊客偏愛自駕游 房車公司生意走俏

【在澳旅行中國遊客偏愛自駕游房車公司生意走俏】澳洲新快網2日刊文稱,中國遊客們正在遠離傳統跟團游,開啟自駕行。數據顯示,在澳大利亞進行房車或露營之旅的中國遊客數量顯著增長。
文章摘編如下:
據報道,澳大利亞旅遊調查局(TourismResearchAustralia)的數據指,隨著越來越多人選擇自由行,2017年截至9月份,中國房車或露營遊客數量達到11500人次,較前一年增加45%;在澳過夜數達到103000晚,激增112%。
此外,中國赴澳遊客數量增長12%,達到120萬人次。然而,中國跟團游旅客人數卻下滑10%,導致中國遊客在澳花銷數額減少4%,降至31億澳元。
澳大利亞房車工業協會()首席執行官拉蒙特(StuartLamont)表示,中國遊客特別是年輕人越來越自信,能夠獨自在澳旅行,並充分了解澳大利亞的景點。
「他們正尋求體驗澳大利亞的精華,體驗要是真真切切的。」他說:「開房車、露營能帶給(他們)這些。他們越發有信心,希望走出傳統旅遊地(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去旅行。」
更多關於在澳旅行中國遊客偏愛自駕游 房車公司生意走俏,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378c631615731829.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❻ 房車租賃行業前景怎麼樣

這個行業現在還不是很普遍,不過前景巨大,參考《2016-2021年中國房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房車市場尚處於初級或入門階段。2000年開始,房車開始正式進入我國,但最初幾年的發展速度十分緩慢,每年只有幾十台的銷量。隨著近年來國民收入的提高,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費結構更加多元化,房車旅遊已被越來越多的時尚群體所接受,開始在國內旅遊業佔有一席之地。
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數據預計2016年自駕游出遊人次為30億人次,房車出遊人次為1.5億人次左右。預計2020年自駕游出遊人次增長至40億人次,房車出遊人次增長至3億人次左右;預計2025年自駕游出遊人次增長至60億人次,房車出遊人次增長至12億人次左右。預計房車出遊占自駕車出遊的比例會從2016 年的3%增長到2025年的20%。
綜合來說,房車租賃對房車露營產業起到以下幾點推動作用:
1、推動房車露營文化普及。
2、促進租車公司,俱樂部,旅行社三位一體發展。
3、加快露營地開發建設並規范露營地運營管理。
4、推動戶外露營產品創新以及海陸空泛戶外項目的嫁接。
雖然當前我國房車還處於「小眾」的起步階段,但隨著各階層政府的積極統籌,露營地的建設也將極大地促進房車市場的發展,再加上相關產業鏈的投資跟進,就形成了良好的循環推動,可以預計未來的兩三年內,房車市場將會迎來爆發式成長。

❼ 民宿涼了,露營火了

作者:靳衛星

置身大自然中,撘上精緻的帳篷,撐起復古的天幕、展開折疊桌椅、鋪上桌墊餐巾。劈柴、燒水、做飯,直到夜幕降臨,燃起篝火,三兩朋友促膝長談,或者單純發呆看繁星點點。夜深了,鑽進帳篷,伴隨著野外的靜謐和清新空氣,安然睡去,直到隔日清晨被第一縷陽光喚醒。

人們對於融入和回歸自然的期待像是出於本能,正如梭羅在《瓦爾登湖》描寫的那樣: 「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並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後從中學習,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卻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當以民宿為代表的網紅打卡式 旅遊 方式已不再吸引年輕人,精緻露營的出現像是自然而然的事。

只不過疫情的爆發和小紅書、抖音等平台的崛起,加速催化了這一行業的崛起。

精緻露營,從字面上就能理解其宗旨:想要親近自然,但又無法割捨空調、床墊、沙發、吊燈等現代元素,最好還有戶外黑 科技 來烹飪、存酒等,甚至還有自己喜愛的收藏品。

2014年開始,精緻露營在國外發展迅速。

Glamorous Camping最早是由美國「千禧一代」創造出來的詞彙。「千禧一代」的物質條件比上一代優越,但野外生存能力比父輩差,工作壓力和焦慮感也遠甚於前人,所以讓這種100多年前就流行過的奢遊方式重新進入當代旅行的字典。

有分析認為,這一波熱潮背後的主要推動者是經濟充裕的70後和80後,他們收入穩定、有一定 社會 壓力、渴望輕松全家出遊,所以不再以舒適為代價,而是願意多花費一些錢,獲得私人訂制的和大自然親近的機會。

但2020年之前,戶外露營在國內還是很小眾的存在。

傳統的露營方式是徒步露營、登山露營,這些人基本都是硬核戶外群體, 「虐」幾乎是這種露營方式的代名詞,這成了限制其他群體開始這項運動的圍牆。 房車露營、自駕露營以一種更為奢華的方式進入硬核戶外以外的人群,但對經濟水平要求較高,也難逃小眾的藩籬。

精緻露營在中國的出現,更像是介於上述兩者之間,它不「虐」且精緻地滿足了人們走進山野需求,又不會奢華到略顯無趣。再加上消費升級、小紅書抖音等平台的催化、以及疫情的影響,精緻露營成功破圈。

2020年,可以稱為精緻露營在中國興起的元年。

在小紅書上,2020年露營相關筆記發布量同比增長271%,瀏覽量同比增長170%;2021年「周邊游」熱度暴漲,露營搜索熱度較上年同期增長258%。目前以「露營」為關鍵詞搜索,相關筆記已經超過94萬篇。

追趕潮流的年輕人和重視陪伴的中產家庭,都是露營愛好者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露營家庭數量達8610萬戶,露營滲透率超65%;淘寶發布的《2021 Z世代露營式社交白皮書》顯示,國內已有36.4%的年輕人成為「露營真香黨」。

與此同時,與露營相關的企業數量也在逐漸增加。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露營相關企業數量9000餘家,年度注冊增速為69.87%;2021年新增超過2.1萬家相關企業,年度注冊增速高達94.99%。截至2022年4月2日,搜索「露營」,相關企業數量已高達50130家。

2021年11月,大熱荒野連續獲得兩筆融資,融資金額分別為千萬級和超千萬級,資方有小恐龍基金、惟一資本,以及戶外旅行裝備上市公司牧高笛。2021年8月,大熱荒野的營收已達到千萬級規模,其創始人朱顯表示,2022年預期將有2-3倍的提升。

嗨King於2022年3月獲得百萬天使輪融資,資方為輕奢帳篷廠商博庭。嗨King表示,該輪融資將繼續用於建立精緻露營連鎖經營模式,並推動「新的生活方式」走向更大的市場,預計2022年還將迎來一輪融資。

作為國內露營行業最先被資本看到的品牌,大熱荒野、嗨King均是從打造網紅打卡點的形態發力,獲得了小紅書、抖音等平台帶來的一大波流量紅利,均發力推進標准化和規模化,希望把精緻露營做成生活方式。 但細究起來,二者的商業模式及戰略重點又有很大的不同。

創辦大熱荒野之前,朱顯是出境游 旅遊 創業公司皇包車的一名高管。2020年朱顯在自駕游的過程中開始接觸露營,在買裝備的過程中,朱顯發現,雖然露營在國外已經是一個很成熟的行業,但國內的露營還很小眾。

他總結了幾點原因:

這也讓朱顯看到了商機。

2020年9月,籌備一個半月後,大熱荒野第一站在三亞投入運營。選址在五星級酒店的沙灘里,營地基建都可依託酒店服務,定位「拎包入住」標准化露營,定價799元/人,面向露營新手用戶,主要客群是年輕女性消費者。這樣的操作幾乎是精準打掉了上述門檻,讓露營變得更接地氣了。

某種意義上,大熱荒野很幸運。 依託小紅書觸發的流量爆發,獲得了第一波紅利。 朱顯曾表示,大熱荒野從最開始就是流量溢出的狀態,其近七成用戶均來自小紅書。

大熱荒野的營地模式是與擁有地皮的業主、酒店以及 旅遊 景區進行地面合作分潤。 很多合作方看重的是大熱荒野能否每天帶來50個年輕的、具有傳播性的遊客。這種模式下,大熱荒野不需要自己去租場地,水電網也可以用景區、酒店的。

朱顯介紹,一個營地的投入在百萬元左右,比較重的成本投入在執行團隊的薪資和設備上。固定成本擺在這里,就很考驗開團率。好在大熱荒野還不用擔心客流量的問題。一則依託小紅書的流量,二則營地大多選址在一線城市,年輕人有消費能力且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高。

憑借穩定的現金流,大熱荒野開始不斷擴張新的營地。 目前,大熱荒野在全國運營營地數量超過20個,分布於三亞、武漢、北京、惠州、珠海、上海、福州等地,今年將持續覆蓋北上廣深等超一線城市周邊。

隨著商業模式的成熟,大熱荒野還將戰略目標瞄準了自建營地。一方面,中國露營消費者對露營營地的配套設施要求全面,希望配備廁所與沐浴間、外置電源、垃圾收儲、餐飲設施等;另一方面,大熱荒野的營收體量大了之後,分給合作營地的利潤已經遠遠高過自己租一個營地的租金成本。

更重要的一點是, 大熱荒野要做的不僅僅是露營這一件事。 朱顯把大熱荒野定義為一家戶外生活方式品牌公司,他希望把露營作為一個流量入口,進一步構建起一個更宏大的戶外生態體系。這個戶外生態包括露營場景、 娛樂 互動、戶外鞋服和露營裝備的展示和售賣,以及多種戶外運動等。

和大熱荒野不同的是, 嗨King的商業模式是自投營地+品牌營地+產業服務,以自營、合資和品牌加盟三種方式布局全國連鎖營地, 營地模式依然採取與土地主、景區等合作分潤的方式。

嗨King創始人崔連波把項目定位為 「微度假營地」。 他提到,微度假營地和目的地完全不同,前者的用戶群是營地所在城市的周邊居民,後者的客群則是外地來的遊客。他主張不要把露營定義為不一樣的住宿,這樣難以產生復購。

崔連波沒有選擇把營地作為一個周邊的 旅遊 產品經營,而是把營地作為城市近郊出行的「生活方式」,一種戶外自然和輕奢體驗的生活方式。

基於以上定位,嗨King在進行營地選址時,首先考慮城市人口的體量,其次是營地和城市之間的距離,最後是營地周邊的環境和安全等因素。當然,城市周邊的消費能力作為也是重要的考量標准。

2020年7月,嗨King選擇在西安開第一個營地,完全按照網紅地進行打造。做第二個、第三個營地之後,崔連波開始思考,用戶來營地之後除了打卡、拍照,社交也是很大的一個需求點。於是,嗨King增加了圍爐夜話、篝火晚會、營地教育、狼人殺、劇本殺等活動。

為了把精緻露營做成可復制的商業模式,崔連波開始建立一系列標准, 包括餐飲、住宿、活動、工作人員的行為規范、服務細節等,之後便推出了品牌加盟業務。

今年,嗨King有12家露營地在西安、海口、哈爾濱、杭州等地同時運營。崔連波表示,將繼續以自營、合資、品牌加盟三個方式布局全國連鎖營地,2022年完成全國50+品牌連鎖營地布局。

崔連波認為:「中國到了玩的時代,到了把『玩好』當做一種生活方式的時代了。」但要培育起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無法操之過急。

毫無疑問,露營熱情帶動了相關產品在電商平台的搜索量和銷量爆發式增長,也使得營地市場快速擴大。公開數據顯示, 戶外露營行業有望持續增長,僅露營營地的市場規模就將於2025年達到562億元。

但不可否認這一新興業態仍處於起步階段,露營文化還沒有得到更好的推廣和引導,行業遠還未到企業間走向競爭的階段。

同時,行業也面臨著許多挑戰。絕大多數遊客是一次性消費,營地建設缺陷導致體驗感不佳、酒店民宿的差異化程度不高、市場定位不清晰等問題,都是露營經濟成長過程中的煩惱。想要避免像諸多民宿那樣「火一把就死」,露營行業還需「步步為營」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博庭創始人李光鎮表示, 露營經濟仍然面臨營地水平參差不齊、多數難以盈利的困境,如何找准市場定位、 探索 經營模式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他將行業痛點歸納為三個方面:

另外, 目前國家還未頒布針對露營行業的政策和管理辦法,行業缺乏准入標准和規則。 這也是不少從業者擔心的一個點。

朱顯講了一個真實的案例,去年在北京某營地有一條蛇鑽進了帳篷,用戶發現後拍了照片當成是很有趣的事,但這讓他非常緊張。

「如果這是一條毒蛇,這條毒蛇剛好咬了一個孩子,這就變成了一個 社會 性事件,很可能露營這個行業就沒有了。要知道,事故和責任的性質完全不同。所以我們亟需國家出台一個政策來證明行業的合規化。」

國內高端帳篷廠商自由之魂創始人王吉剛也曾表達過政策方面的擔憂,如果沒有政策的合規化標准,行業相對脆弱,發生安全性事件就可能對行業造成滅頂之災。

「露營經濟不是一處美景、一頂帳篷、一次打卡的簡單生意,而是一道集 體育 戶外、休閑 娛樂 、住宿體驗等各方面的綜合考題。」 李光鎮總結道。

在他看來,經營者要挖掘營地特色,宜山則山、宜水則水,在一次次實踐中邊摸索邊改進,不斷推陳出新,避免同質化運營,解決遊客觀光性強、參與感低的問題,逐步培育消費者的露營習慣,才能做成細水長流的買賣。

❽ 房車的市場前景到底怎麼樣呢

房車市場未來前景還是非常不錯的,從最近幾年的一些數據就能夠看出來,我們先來說說行業裡面的,最近幾年在工商總局注冊的房車露營行業企業數據越來越多了,特別是2017年,新增了1418家,比2016年整整多了一倍,2018年新注冊的數據是1853家。整體來看還是呈上升趨勢。

❾ 消費者跟風、資本熱捧,但「露營熱」還是偽需求

精緻露營,真的有利可圖?

撰文 / 孟會緣

編輯 / 文 婕


最近,原本只算是小眾需求的露營,經過一個五一假期,一躍成為都市最熱門的「微度假」方式,全民爆火了。


「一篷難求」之下,不僅有酒店將「露營」作為流量密碼,進行了酒店與露營結合的試水;有設備商緊跟「風格露營」、「野奢露營」的新需求,推出了裝備、器具更豐富的產品;有房車露營地打起了「安家置業」的擦邊球,打算演變成頗具規模的居住區;甚至連愛奇藝都緊跟時事,要上一款新綜藝《一起露營吧》......有了巨額流量的驅使,資本布局「新賽道」的速度遠比想像中更快。


表面看來,露營消費需求旺盛是 旅遊 消費正在轉型升級,而面對 旅遊 消費新趨勢,酒店、商家、景區及時跟上,也是在主動適應升級後的 旅遊 市場與遊客消費需求,但問題是,被資本熱捧的精緻露營,真的已經成為一個大眾化需求了嗎?


"五一"是精緻露營的狂歡


「露營大概就是 旅遊 業的消費降級。」在一位露營博主的評論區,有網友留下了這樣一句話,引發了不少人的討論。


其中,有人表示認同,覺得五一這波「露營熱」是因為大家出省不方便,只能在附近逛一逛親近自然,順便再體驗一下「過家家」。也有人回懟,「真正意義上的露營不應該是消費降級,因為大家好像還沒理解啥叫『露營』,正經露營裝備都挺貴」。


在寶媽林琪看來,他們說的其實就是常規露營和精緻露營之間的區別。


常規露營指是可以在公園、山谷、湖畔、海邊等地方扎帳篷野炊,攜帶的物品要以輕便為主,烹飪需要的一些工具可以就地取材,這也更符合大眾對露營的刻板印象,是林琪一家最常用的露營方式。


而在五一假期爆火前,主要流行小眾圈子的精緻露營(也被稱為野奢露營、風格露營),是一種以舒適、優雅以及高顏值為主要特徵的露營潮流,可以是露營地提供好裝備,用戶只需「拎包入住」,也可以是自帶全套裝備,塞滿一輛車的「搬家式露營」。


「之前還不覺得在公園隨便找個空地搭帳篷有什麼不對,五一玩露營的人多了大家才看出問題。」林琪告訴鋅刻度,他們一家常去的郊區公園,本身並不是專門的露營場地,即使知道這個地方適合扎營的地方少、停車位少、公共廁所少也沒關系,因為平時去的人不多,對他們而言影響不大,但五一期間這一大波人流的到來,才讓他們體驗到了設施不完善的種種不便。


比起因人潮過度湧入而問題多多的常規露營,同一時期的精緻露營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正如網友的評論,這個小眾需求之所以在五一爆發出強大的召喚力,是很多人在城市周邊游這個既定條件下的無奈之選,這些消費者不懂露營,對基礎設施以及戶外防護知識毫無了解,一旦選到那些並不具備露營條件和接待能力的地方,就容易出現意外情況。


精緻露營成為新人首選



適配這種更像是在跟風「湊熱鬧」的用戶,露營套餐應運而生。林琪就看到有人在公園里推銷這種對新手更加友好的露營方式,「說是可以提供場地、裝備和各種食物,相當於只要空手去就行,生意還真是挺火爆的。當然對我們這種習慣自帶裝備的人來說,好幾百塊的價格有點太高了。」


林琪的看法,其實也符合不少資深戶外運動愛好者的認知,「露營講究的就是原生態,充滿冒險與未知,同時還要考驗露營者的戶外生存技能儲備,真要什麼都給准備、安排好了,那還有什麼意思?」


「其實就像那些露營發燒友的曬照觀光行為,很多人是為了出門放鬆一下,再拍點好看的照片,你真要他收拾好各種零碎物資,跟我們一樣體驗一把完整的露營生活可能太難了,還不如直接購買『成品』服務。」林琪覺得,這一次與其說是露營出圈了,倒不如說是精緻露營出圈了。


被資本捧紅,卻走了歪路?


事實上,精緻露營成為新晉流量擔當背後,是相關從業者提前為之爆紅埋下了伏筆。




不僅如此,還有許多酒店、民宿也在假期前及時跟進這一最新潮流,打起了「露營特色牌」。據悉,在五一假期,攜程平台上帶有「露營」標簽的相關酒店、民宿訂單量較清明假期增長153%。


就連重慶的多個核心商圈也興起了露營風潮。據相關媒體報道,五一節期間,時代天街、U城天街、一奧天地、東原1891等紛紛舉辦了露營主題活動。以一奧天地的粉集為例,活動期間,廣場上搭起多個帳篷,並舉辦了創意市集、音樂會等多種活動。為了適應節假日客群變化,一些酒店還開始嘗試推出微度假套餐,以提升消費人氣。


從這個角度來看,「2小時度假圈」的精準預判,讓本地游產品的豐富性和質量成為激發消費需求、適應市場變化的必然選擇。正是因為露營較為小眾,才會給更多消費者的周邊游帶來新鮮感,自然成為它們首選的拳頭產品。


2021-2022年露營熱門搜索關鍵詞


(圖源:2022 露營品質研究報告)



「在非必要不跨省的趨勢下,露營已經成為當下較為流行的度假方式,並且熱度還將長期持續。」中國 旅遊 研究院專家庫專家牟紅認為,露營與酒店、民宿這一類傳統度假方式並不沖突,甚至可以相互促進。例如,帳篷酒店、荒野民宿等,同樣可以主打親近自然,並兼顧大家對住宿品質的追求。


但有從業者在做「露營+」改造的時候跑偏了。據《工人日報》報道,一些本應是滿足房車補給和 旅遊 休閑需求的房車露營地,打起了「安家置業」的擦邊球,直接在露營地搞起了「房地產」,「租戶可以選擇以12萬元的價格購買一輛房車,並且可以在這里住5年。5年後,可以選擇將車開走,或者續費繼續住在這里。」頗受營地附近上班族的歡迎。


由此也引申出了另一個問題,作為一項單純的休閑活動,在資本的介入後迎來了產品和服務的迭代,而被賦予了更多功能的露營,正逐漸演變為一場消費者之間財富與審美的較量。


畢竟,比起裝備簡單的常規露營,從營地車、戶外椅、野餐墊、便攜餐桌等裝備的升級換代,到集所有東西於一體的露營房車,再到打著露營旗號的酒店和民宿,「與精緻露營沾邊的裝備和服務看起來都很高大上,但同時也意味著這種露營方式沒有低配版本。」


能賺一波熱錢,但還不是「大眾需求」


以結果來看,精緻露營的生意確實有利可圖。


從此前馬蜂窩發布的「2021熱門露營地」等榜單就能看到,露營已經成為網紅景觀與新鮮玩法的「帶貨好手」,還讓火山露營、自駕露營、星空露營等更小眾的玩法也成為了露營圈的新熱門。


熱門地區的接待能力遠遜於當前的實際市場需求。據了解,京郊的部分民宿、露營基地等在五一假期前就已爆滿。途家4月2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平台上北京地區民宿五一訂單預訂量比2021年同期增長一倍。其中京郊民宿預訂量佔五一期間全市民宿預訂總量的90%以上。


但這個被一眾從業者看好並為之投入甚多的「新賽道」,到底能不能算作一個可以長期火下去的「大眾需求」?要知道,雖然看似露營已經爆火,但這個產品之所以在現階段得到了大規模推廣,主要是它滿足了人們在特定時期的需求,很多消費者的跟風意味更濃,當這一波熱度褪去過後,露營的真實紅利還剩下幾分?


要是考慮常態化經營的露營市場,對消費者來說,要配備各種增加儀式感的裝備,意味著高成本。從各大電商平台的裝備報價可知,最基本的露營套餐一般也要幾百元,價格高的到幾千元,搬家式露營裝備的價格則上不封頂,更別提房車這種頂配裝備了。如果加上一些收費的露營基地,場地票價也要給出好幾百。


對露營基地而言,投資收益也有很大可能不及預期。露營場地經營需要投資及運營,前期需要投資,運營也需要付出成本,比如場地租賃費、設備成本、人力成本等。考慮到玩法流行風向,營地還要緊跟潮流,創新露營 旅遊 市場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這也是很大一筆支出。但華西證券研報也曾披露過,某個露營基地在2021年1月至10月的營業收入為1096萬元,凈利潤為10.21萬元、凈利率僅為 1%。



各種「露營+」新玩法


(圖源:2022 露營品質研究報告)



看似最先賺到錢的露營設備商們,以及跟風推出露營套餐的民宿、酒店們,銷售增長呈現井噴式發展態勢,但裝備一次購買就可永久使用,復購可能性較低,露營套餐消費一次的單價並不低,因此總體頻次也不高,再加上不是剛需,這些實際都很難持續「火爆」。


綜合以上不難看出這一賽道面臨的諸多挑戰,如經營項目單一,市場定位不清晰;同質競爭大,模仿者眾而深耕細分市場者少;營地水平參差不齊,導致消費者體驗感不佳等。想要長久生存下去,找准市場定位、 探索 經營模式是關鍵問題。


毫無疑問,靠「湊熱鬧」的消費者帶火的精緻露營,尚處於初級階段,不論是露營基地的數量、承載力、服務水平,還是主體化、差異化、特色化經營,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現階段談分「蛋糕」還為 時尚 早。

熱點內容
五菱宏光2019款內飾 發布:2025-08-12 09:17:47 瀏覽:620
去吧皮卡丘破解版葫蘆 發布:2025-08-12 09:06:51 瀏覽:280
帝豪車機系統怎麼用 發布:2025-08-12 08:47:19 瀏覽:233
14萬圓你豪車夢 發布:2025-08-12 08:43:04 瀏覽:691
s90沃爾沃亞太內飾 發布:2025-08-12 08:38:25 瀏覽:655
什麼車算首約豪車 發布:2025-08-12 08:23:43 瀏覽:4
次世代馬自達3紅色內飾 發布:2025-08-12 08:18:27 瀏覽:19
9座威霆商務車報價及圖片 發布:2025-08-12 08:06:35 瀏覽:93
商務車七座貴士 發布:2025-08-12 07:29:18 瀏覽:140
一首英文歌里有皮卡丘 發布:2025-08-12 07:21:26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