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寶馬530le夜晚內飾
『壹』 回首仍是你,我的2018款 寶馬530Li,致兩年用車感受
你們知道一位拖延症患者的病情能夠嚴重到什麼程度嗎? 我想我是無敵的 這是2018款四五月提的車,至今已經兩年,兩年了,我才開始准備將當時拍的照片整理下發個貼。 說來也可惜,當時興致正濃,拍了很多照片卻沒有發個提車貼;現在平淡了,發出,更多的是聊聊心路與用車感吧 關於選車 當時大部分這個區間的車都有看過,保留的選項是S90,A6和5系。大多數人都認為,S90怎麼會成為備選,這么一輛品性與價格都與5系有差的車,對應的就不是一類購買人群。其實主要是關於價格,而且本身我也很喜歡沃爾沃的調性。但是看到最後,選了5系[擦汗] 至於其它的,賓士沒有太多關注,奧迪3.0不錯,但是內飾相對老氣,而且新款即將上市所以還是放棄了。 扯回五系,糾結的選項又是選擇版本,因為喜歡紅內以及不想等車,所以當時就聯系杭州各個4S找炭黑紅內的尊享現車,也就這么定了,喜歡的不行!給他吃最好的,過兩天就洗個車,下車還要回頭看看他。真的無解 然後,然後就開了兩年,三萬公里還沒到,說說用車。 新車回來在低速的時候能夠感覺些許頓挫,不知道是自己的駕駛習慣還是什麼問題,後面恢復了一次出廠,還是能夠感覺到。然後一直開到現在,就沒多大感覺了。5系的油門,剎車,方向盤三者的腳感與手感都很出色,線性均勻。偏向舒適的設定,加上後排的頭枕,濾震舒適,乘坐感受好;只是長軸在過較大彎的時候少了些許從容感,這方面,A6好於它。 關於用車問題: 1、防凍液缺失一次,泄露一次。缺失這個還是比較多人存在的,多了也不談。但是我漏了一次,莫名其妙,雖然愉快處理,但是耽擱了一天時間。 2、空調冷媒泄露,這個好像比較少出現,但是我中了。我是18年五月拿的車,開到七八月份空調就不給力了,那時候天氣最熱,查了是冷媒漏了。處理後加煤還是不行,只能維持不到一個月時間,那時候別人坐我車都是滿頭大汗,我自己跑高速也是,溫度遲遲下不來,真的痛苦。後面換了管路的密封圈還是什麼的好些了。總體來說寶馬的空調問題一直不怎麼樣,有人說它有溫控調節就是比較舒緩的,但是大熱天我想急降溫,你給我做到行不行。 3液晶空調面板裂紋,這個有些車友剛提回來就有出現,我是用車後出現的,當時找了4S換了。但是現在又出現了兩三道,雖然不明顯,但是這個問題一直存在。 4、防爆胎,一直比較正常,但是在一萬多公里後,輪胎就比較脆弱。運氣不好過個坑,必爆。我在兩萬公里前爆了4個。這么算來再過5000公里左右我的車胎應該也需要陸續更換了。四個將近8000快,有點費錢。 這四個算是普遍存在問題的聲音,個人對此看法還好。防凍液、空調液晶面板包括有些地方的異響等,都還算能接受,畢竟每個車都有那麼些小問題存在。但是空調問題我就很反感了,真是讓我好受罪。 下面以圖配文,不來排版了
都是新車剛上好牌的時候拍的,現在看看真新,真純粹
素圖,拍的不好將就看吧
長軸的車身比例協調感還是不錯的
當時的把手帶鍍鉻,四門無鑰匙進入好用,就是現在好像沒有開始靈敏了
小小腰線
19寸輪轂,以前這個樣式看去還是不錯的,現在看習慣么有感覺了
五系車頭算是比較好看的,不算霸氣,不算犀利,正兒精神,耐看。
怎麼感覺這個角度有點憨
這個中網,感覺比現在的新款寶馬車型配的要好看很多
勺子燈,也是這代五系比較精髓的地方,相較四眼,個人認為這個好看很多。至於他的功能,隨動專向還行,自適應遠近光燈跑了幾次高速感覺有點呆,不能完全依託
對於18年市場的五系勺子燈,早期丁字方向盤的缺貨,一段時間領先運動都標配勺子燈,沒有丁字方向盤。這個還算蠻劃算的交易
尾燈確實不怎麼好看,比較素,缺少層次感,貼個燈膜好看一點點。尾唇在白色車上比較突兀,深色車倒也還好。我後面自己換了個
真是百年確實的大鵬展翅
好用方便
沒啥描述
360這個東西就是,沒有的話也沒關系,有的話,有些時候你會覺得很好用很方便,而且這個360全景確實清晰,視角也全。值得選用的一項配置
這個視角看上去有點囂張,好看
內飾的設計沒啥亮點,中規中矩,但是開上以後感覺各部分都很好用,也比較耐看。這么久了並不會厭棄。新款的丁字方向盤開始感覺沒有老款性感好看,用久了也還可以。原廠的方向盤粗壯,手感不粗,我後期縫了個翻毛皮的,更粗了,我更喜歡了,哈哈哈
老式的液晶儀表,又帶有傳統的機械風,沒有現款的科技感,但更經典耐看,沒有啥功能樣式,就是朴實無華
老款的ID6,很普通,但是很好用,支持無線carplay。當時的BBA就寶馬支持觸控,買的時候想著觸屏多好多方便。實際上還是iDrive旋鈕好用,真好用。想想新A4支持觸控取消旋鈕,也不知道能換來什麼便利
總體油耗在9.5到10.5左右,最近開了幾次高速,降到了9個多,可以接受。而保養方面,小保養1000出點頭,大保養就情況了。
後排的這平板自己也很少坐,兩年都沒用幾次,就開始的時候琢磨了一下,一直吃灰。除了看著高大一點,沒啥用。
頭枕有點辣眼睛,配了幾個顏色都不是很正。內飾是屬於酒紅色,多了沉穩,少了騷氣
就是這傢伙,指定的吃胎。不是不爆,時候未到
後面用車的照片沒有怎麼拍,就是一些前臉的裝飾照。換了黑色的單杠中網,與原車更匹配。前鏟忘記啥名字了,很少見的款,很多人說不好看,我感覺還行一直沒換。唯一的特點就是低,加了個這個離地低了很多,見仁見智吧。 每一部車都有優缺點,看你怎麼去看待了,至少在我看來,530依舊是一款好車,也是我到現在每次下車都會回頭看上一眼,不在車有多好,多貴,而是喜歡它。至於部分小問題,是分享的一些使用感受,全做參考!至於優點嘛,我沒說的基本都是! 不知道各位老鐵,看這能申精嗎? 不行的話,下次咱搞個視頻?
『貳』 面哥試車 「樂Le」在其中,寶馬530Le
在中國,特別是一二線城市的滾滾車流中,會發現「滿城盡是綠牌車」。的確,中國新能源市場發展的太快了,大量純電車型的入市讓消費者以為綠色車牌就是「電車」專屬身份,甚至不清楚如「粵A-D和F」的區別。別忘了,除了EV(純電動)車型還有PHEV(插電混動)都是新能源牌照。
事實上,我們在進入純電時代前,最應該體驗的是插電式混動車型。相比於傳統汽油車,它擁有純電行駛的能力,能讓用戶提前了解純電車型的使用方式,而相比於純電車型,它又有著長途跋涉的能力,讓你在城市之間通勤時,解決續航焦慮。總的來看,插電混動車型更像是一種「有保障的純電車型」。
好了,說了這么多的新能源車,其中各種各樣的故事。那麼今天的主角——BMW 5系插電混合動力里程升級版也要登場了,到底為什麼會「樂Le」在其中呢?那要從BMW 3系說起了……
起源於德國「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的寶馬汽車,對於Bimmer粉絲們,從年輕時都有個BMW 3系夢,畢竟運動的車身設定和出色的操控更符合年輕人的定位。但隨著年齡增長,到了有家有室或者有商務需求的階段,如果你是真的「Bimmer粉」,那面哥建議可以了解下BMW 5系了。
無論是商務需要、家庭出行,或者偶爾體驗下動力帶來的激情,5系都會滿足你,而今天的主角更是一輛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的BMW 5系,一輛插電混合動力版本的BMW 5系插電混合動力里程升級版。
純電續航里程升級至95km
2月11日,BMW 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里程升級版上市,兩款車型售價分別為49.99萬元和53.69萬元。相比於老款車型,新車在價格不變的前提下換裝了第四代eDrive系統,其電池容量從原來的13kWh升級到17.7kWh,純電續航里程從原來的67km升級到95km。
相較於老款車型,新車換裝了鎳鈷錳配比為8:1:1的三元鋰電池,更高的電池容量進一步增強了純電動工況的續航里程,這也使其擁有更為出色的經濟型表現。客觀地說,升級後的續航能力進一步擴大了純電行駛的半徑,也讓車主更從容。大部分情況下,一天的城市通勤是足夠使用的了,把汽油機部分「束之高閣」是PHEV車型最完美的狀態(面哥語,僅代表車仔面大叔意見)。
新能源牌照小Tips
車牌最前面兩位和普通私家車一樣是省份簡寫以及城市代碼。後面第一位字母「D」開頭的車牌屬於純電動車,字母「F」開頭屬於混合動力汽車。從車輛本質上來說,雖說新能源車牌是有「D」牌與「F」牌之分,但是在擁有的權利上看,基本上還是相同的。對於這種新能源車來說,在很多城市裡都是能夠享受減免購置稅的優惠,同時還能夠不限行,這對於車主的使用帶來了不小的方便,所以近些年買新能源車的車主越來越多了,新能源車牌的數量也是在逐漸增多。
2.0T與電動機共同組成混合動力系統
BMW 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里程升級版的動力系統由代號為B48的2.0升渦輪增壓發動機與電動機共同組成,系統最大輸出功率185千瓦,綜合輸出扭矩420牛·米,0-100km/h的加速成績為6.9秒。車輛傳動系統仍採用采埃孚8速手自一體變速箱。
「讓我靜靜地離開」
在起步時,車輛由電機驅動,因為5系的「底子」好,NVH沒的說,因此幾乎聽不到電機的聲音,再加上發動機沒有啟動,真的是有種「讓我靜靜地離開」之感。在某些場景,這是一個極大的優勢。
而如果將油門踩到底後,汽油機會瞬間介入,整個過極其平順,超出了國內大部分插電式混動車型在動力切換時的頓挫感。記住,這里說的可不是「弱混」的車型,在純電近乎可獨立行駛95公里的插電混合動力車型中,面哥可以肯定地說,確實平順度很高,因為PHEV車型的電機可不是「綠葉」,與燃油發動機的匹配是一個「技術活」,難倒不少主機廠喲。
車輛的懸掛系統也值得稱贊,雖然前雙叉臂後多連桿懸掛組合一般搭載在運動型車上,但在BMW 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里程升級版上,它還全系標配了軟硬可調的空氣懸掛,在溫柔駕駛時,路面上的小顛簸能夠完全過濾掉,而在起伏較大的路面上,這套懸掛組合也能吸收絕大部分的震動,盡可能保證車內人員的乘坐舒適性。
在高速出口,特別是盤旋彎道比較急的出口,還有蜿蜒的山道中,面哥發現BMW 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里程升級版抑制側傾的能力非常好,尤其是在懸架要被壓縮到極限時,強大的支撐性能保證車輛平穩的過彎,要知道這是一台插電式混動車型,能把配重配置好,真不是一個新勢力造車企業能在短期「調教」出來的。
三種驅動模式:
AUTO eDRIVE:在此模式下,智能能源管理系統將優化並協調發動機與電動機共同工作,在低中速時會優先於純電模式行駛,以達到0污染排放的效果。純電驅動的最高時速可達90km/h,一旦超過此時速後,汽油發動機才會開始介入。
MAX eDRIVE:顧名思義,就是最大程度的電動介入,在純電模式下車速最高可達140km/h。當車速提升至130km/h後,汽油機才會強制介入。純電模式下的續航里程為95km。
BATTERY CONTROL:此模式我們可以理解為保存現有電量模式,也就是純燃油驅動模式。在此模式下,我們不僅可以保存車輛現有電量,而且可以依靠能量回收系統,最大程度的為電池補充電量。
除了上述三種驅動模式外,該車還擁有寶馬家族標配的三種駕駛模式加一個自適應模式。在不同駕駛模式之間,車輛會自動調整懸掛硬度、動力響應、方向盤的轉向力度回饋和變速箱敏捷度。並且源於BMW 540Li的底盤設計,讓BMW 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里程升級版擁有更穩定和扎實的行駛表現,尤其在高速過彎的時候,搭配前交叉臂式的獨立懸架,讓整車的過彎十分爽快。
外觀取消新能源標識,新款與燃油版更接近
BMW 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里程升級版的造型和老款車型相比變化不大,不過後者取消了前格柵的藍色元素以及翼子板和C柱上的新能源標識,這使得新款車型和燃油版5系更加難以區分。
新車採用了主動式進氣格柵,在低溫啟動時格柵會自動關閉,讓發動機盡早達到適宜的工作溫度。當高速行駛時,格柵也會自動閉合從而降低行駛過程中的阻力。
BMW 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里程升級版配備了普利司通泰然者的防爆胎,主打舒適性的同時也兼顧了一定的操控性,輪胎規格為245/45 R18。
車尾部分的造型和燃油版保持了一致,二者唯一的不同就是「530Le」的尾標,這也是新車與燃油版5系在外觀上最直觀的區別。
儀表盤界面優化,新增iDrive 7.0交互系統,可實現自然語音識別、手勢控制、屏幕觸控、iDrive旋鈕以及熱敏感應快捷鍵在內的五維智能人機交互體驗。
內飾部分完全沿用了燃油版5系的設計風格,中控台採用了橫向的布局方式,多處的鍍鉻裝飾營造出了不錯的精緻感,配合懸浮式中控屏,看起來很有檔次感。用料方面也是十分厚道,新車採用了木紋裝飾,配合中控台上方的軟性材質,無論是觸感還是視覺效果都很棒。
儀表盤由老款的雙圓盤式設計更換成了全新的造型,看上去要更加時尚。隨著駕駛模式的切換,儀表盤的界面風格、信息布局都會發生變化,運動模式下搭配了紅色的界面設計,看上去最富視覺沖擊力。
真皮包裹的方向盤手感一流。BMW 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里程升級版標配智能觸控鑰匙,可通過鑰匙實現查看車輛續航里程和遠程開啟空調等功能。
前後排座椅填充物厚實,皮質柔軟,整體乘坐十分舒適。並且前排座椅支持腿托、腰部支撐和頭枕等多項電動調節。
「加量不加價」,性價比明顯
2019年的中國市場插電混動車型銷量排行中,寶馬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一枝獨秀,成為最暢銷豪華品牌混動車型,位列總榜第二。而今年的BMW 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里程升級版性能升級的同時,指導價保持不變,仍為49.99-53.69萬元,可謂是加量不加價。再加之其插電混動的身份可享受多重國家及地方限行政策支持,並且可全額免繳購置稅,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其銷量如此「長紅」。
面哥總結:樂、快、好、省!
憑借著時尚動感的外觀設計、扎實的底盤調校以及不錯的行駛品質,這台BMW 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里程升級版處處都在向你展示著它是一台綜合能力出眾的車型。BMW 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里程升級版更長的純電動續航里程加上燃油發動機的組合解決了純電動汽車里程焦慮的問題。不論是日常代步還是家庭用車又或者是商務出行,這台車都能很好的兼顧。總而言之,這款BMW 5系插電式混合動力里程升級版可以說是一個「Le樂在其中」的選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叄』 寶馬530Le有哪些優缺點
我是19年5月買的寶馬新能源530Le,現在已經開了12000公里 這台車優點缺點我都說下
優點:油耗低,目前我綜合跑出3.8油耗,從買車到現在,電費(1元1度)總共用了1000不到,油費估計是2000封頂,總共用了3000元不到
尾箱不夠大,這一點其實還好,正常的行李箱都能放進去,實在夠放就丟後排嘛,後排空間杠杠的
總得來說這台車我是比較喜歡的,很多人只是沒喜歡綠牌而已,看著寶馬貼綠牌不順眼,但是新能源絕對是大趨勢,我覺得這類似諾基亞和安卓的初期戰爭。很多燒油的嫌棄用電的,那是沒體驗過,而且寶馬的電動汽車技術早在70年代就開始研發了
『肆』 寶馬5系新能源 530Le,還算是寶馬嗎,買它就是人傻錢多
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汽車市場如今正處於汽油和電動轉換的過渡期。而在這個過渡期內,插電混動在我看來,是最為兩全其美的一個辦法。既可以享受到電動車帶來的靜謐和節能,也不失去燃油車的便捷和續航。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一台寶馬的530le,一台綠牌的寶馬五系。寶馬五系這台車大家對他可謂是非常非常熟悉了,在大家上的能見度也非常高。但一台綠牌的寶馬,看起來總會是有一點特別的。這段時間開著它,也有不少的路人問我這車的價格性能。看來大家對於混動車型還是非常感興趣的。實際上這台車,就是一台普通的五系加裝了電動機,在外觀上和普通的五系沒有任何的區別。但有點遺憾的是,這款le的車型,並沒有M運動套件可供選擇。或許,買這台車的人都不是追求運動性的吧。(最新的535le增加了M運動套件。)寶馬非常經典的前臉,一切看起來那麼的中規中矩,鼻孔也沒有那麼大。雖說看久了會有一些審美疲勞失去了新意。但這張臉始終是非常耐看,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韻味。天使眼的日間行車燈非常好看,點亮和不點亮,整台車的氣質差別很大。車身尺寸方面,這台車長寬高分別為5087/1868/1500mm,軸距達到了3108mm。其實對於我來說,五系的車身長度確實會有點過長。雖然空間非常的富裕,但平時像我坐在駕駛位,和後排的朋友聊天的話就會覺得有一定的距離,有一種隔閡感。這套內飾,真的是看了很多年了。對於一台四十多萬的車來說真的很不符合身份。布局設計都顯得比較陳舊,沒有一台新能源汽車該有的樣子。這一點應該是許多寶馬車主心中的痛。內飾設計不如賓士豪華,全液晶儀表盤,不如奧迪有科技。這台寶馬的內飾,應該是我最想吐槽的了。機械按鍵的手感,虛無縹緲,甚至不如一些國產汽車。另外我奉勸大家不要在朋友面前去需要你的手勢控制系統,因為它完全不會聽使喚。包括寶馬旗艦車型X7上面的手勢控制也是如此,經常會識別不到你的手勢。後排座椅舒適度非常不錯,整體***是比較高的。而且中央扶手放下來還有一個屏幕可以控制車機系統,雖然並沒有太大的用處,但作為裝飾性不錯。另外這個頭枕,給舒適性帶來了很大幫助。但這個面料會有點吸汗...用久了要清潔,不然就會顯得黏糊糊的。這台車使用的是2.0T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馬力184匹。電動機可以輸出95匹馬力,最大扭矩420牛米。百公里加速為6.9S。相比起普通燃油版本,這台插電版本擁有著更為強勁直接的動力輸出。像我拍攝的這幾天都是下雨,在雨天道路上,地板油下去後輪是很容易打滑的,這一點要非常的注意。所以,這台寶馬在動力上是可以給你做到一些比較運動化的體驗的。或者你想在空地上漂個移,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這么大個傢伙,漂起來確實不好控制。但對於買它的消費來說,這台車的運動性可能並不會很直接的考慮,這台車在日常開起來更多的是一種舒適。起步輕給油門,會一直保持在純電模式下行駛。不僅節能,而且極為安靜。但再當你踩下更多的油門的時候,發動機會馬上啟動做功。不過這個啟動的瞬間每次帶來的體感都不太相同。頻繁的啟動關閉是會帶來明顯的抖動感,但在每天剛剛出門第一次點火的時候,又極為的安靜平順。充滿一次電,這台車理論上是能行駛95KM。對於日常的上下班通勤是足夠了的。這種時候,我就可以擁有了寶馬的***,電動車的經濟。要不然這台車純油情況下的油耗,還是不低的,而且它僅有46L的油箱容量,在純燃油模式下不充電,你總會覺得自己開著個綠牌車經常去加油站。但如果你有了這台寶馬530le,那就需要配備一個充電樁。在慢充模式下,這台車需要4個小時才能充滿。另外這台五系的隔音非常的優秀,關上窗戶之後完全就是兩個不同的世界。而且即便是你踩下地板油,這台車也非常的安靜聽不到發動機的聲音。一開始我以為是它的發動機就是這么安靜,但其實不是。當你下車在外面,還是能非常明顯聽見這個比普通的噪音更大的發動機聲音。對於操控來說,我只能用精準來形容,但整個轉向手感,濃濃的電子味,一坐進車內就能澆滅你對寶馬運動的想法。這台車開起來更多的舒適,安逸。底盤調教的很扎實,但整體是柔順的。相比起E90的年代,現在的寶馬完全不是當年的那個寶馬了。但這台8AT變速箱,依然是非常的出色,不僅換檔快,而且沒有太多的頓挫,放在一台運動車上也依然沒問題。對於一台寶馬來說,購買它的人群也漸漸的不在乎運動性了。大家買的就是這個牌子,買的就是這個身份。這台車的優缺點都非常的明顯,但我覺得在這個價位能比它強的也有很多選擇。作為一個能源過渡車型,我覺得這台車是值得肯定的,各方面的表現非常的穩定且實用。這台車就好像,你偶爾想嘗嘗西餐,但又不想失去中餐一樣。總結一下這台車:優點:舒適,安靜,動力強,變速箱快。缺點:油箱小,後備箱小,內飾老,科技感差。好了,本次的內容到這就全部結束了。一台寶馬530le,它的優點和缺點都非常的明顯,在不限牌的地區選擇它我覺得優勢並不是非常大。但在限牌區域選擇它,是完全沒問題,且值得推薦的!我是@陳浩喲歡迎私信我。說不定下一次寫的就是你的車。
『伍』 試駕體驗插電混動寶馬530Le
↑第一代插電混動寶馬530Le後備箱空間
綜上所述,全新寶馬530LePHEV插電混動車型通過快速的產品迭代和本土化推進,同時藉助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在高顏值的同時擁有不錯的性能和空間表現。希望今天的介紹對大家了解該車型有所幫助。喜歡的朋友可以去各地的寶馬體驗中心試乘試駕體驗一下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再次試駕寶馬530Le,這次有何不同之處
距離上次試駕寶馬5系PHEV版,已經過了很多天。說實話,一台豪華中大型轎車,再怎麼試駕都不會煩,畢竟5系的豪華已經滲透到細節中,並且這還是一部升級過續航里程的PHEV車型(理論純電續航提升至95km)。所以此次我僅用不大的篇幅,來簡單說說二次試駕後的感受。
區別於上次的開米士銀外觀和摩卡色內飾,此次試駕車為白色車漆搭配象牙白座椅。如果從感性層面描述,白外、白內的配色更能帶來外觀上的大車感和內飾上的高級感。
尤其是內飾,當530Le的中控布局與普通燃油版高度相似後,能給人帶來額外視覺感觸的無非是座椅顏色,一套象牙白打孔真皮座椅的精緻程度,僅需要用肉眼即可識別,無需語言過多贅述。除此之外,白色內飾在視覺上更輕盈,更符合530Le的PHEV屬性。
外在的另一點不同,是這台試駕車還沒上牌,沒有綠色牌照帶來的「特殊身份」符號,由於里程升級版車型的進氣格柵不再有藍色裝飾條,所以其外觀上除了側面的插電式充電口和尾部530Le標識外,與燃油版別無二致。
此時我也一度陷入沉思,也許一張綠牌真的挺重要,一方面能體現產品跟上時代的溢價感,另一方面也彰顯了與普通版之間的差異化,畢竟插混車型售價是要50萬起跳的,在國內汽車市場,身份符號已成為一種裝飾品,「該有的則應該有」的邏輯可不是廢話,你品,你細品。
它時刻都在為你省油
由於是二次試駕,此次的注意力重點放在了駕駛特性上,所以對動態表現和日常使用方面的細節有很多想聊的地方。
寶馬530Le有三種駕駛模式,BATTERYCONTROL、MAXeDrive、AUTOeDrive,其實用人話翻譯過來無非是:油主電輔、傻瓜模式、純電模式三種。後兩種不用多講,MAXeDrive由ECU自動分配動力,AUTOeDrive模式0排放0污染,純電行駛。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種,BATTERYCONTROL。這是一種對動力電池的預設電量模式,如果我選擇50%,那麼通過動能回收系統將電量蓄到50%之前,都在使用燃油,蓄到50%之後自動啟用AUTOeDrive。換言之,如果我預設為100%,那麼只有滿電後才會啟用AUTOeDrive。
那麼你會問,這不就是純燃油模式嗎?
非也,根據此次試駕,即便我將預設電量設置為100%,只要動力電池還存在一丟丟點電,那麼在急加速模式下eBoost電機依舊會介入工作;在啟停時電機會介入參與起步。由此可見,無論任何一種模式,這台530Le的電能部分都在參與工況,燃油經濟性概念是貫穿整個用車周期的。
在AUTOeDrive純電模式下,如果動力電池能量為0,也會啟用AUTOeDrive模式,由行車電腦自動分配,這樣一來無論哪種模式,最終的歸宿都是AUTOeDrive——我稱之為傻瓜模式。
基於此,我猜測530Le車主日常駕駛中,使用最多的也是AUTOeDrive,但此次試駕我卻產生了另外一種想法——要麼用油主電輔,要麼用eDrive,這樣明顯更純粹。
我接手試駕車時,油箱已經注滿,並且表顯燃油續航里程為397km,純電為0。在接近100km的BATTERYCONTROL模式的試駕之後,表顯續航里程為330km,而此時已經走了115km有餘,動力電池已經蓄滿50%,如果此後我調入MAXeDrive,那麼後續通勤幾乎0成本。可見即便在燃油模式下,電機也能帶來較大的經濟性提升。
正因為是二次試駕,動力電池額外增重帶來的轉向手感差異幾乎被「習慣」掉了,可見上次試駕感受出的轉向遲滯感的確是自重的鍋,底盤表示不背。而當我繼續深究插混與燃油版的不同點時,卻無法習慣動能回收帶來的制動感。
因為這是台PHEV,不是一台48V輕混或者普通油電混,其動能回收強度始終處於高位,在距離紅綠燈還有100米開外時,松開油門踏板後可以體驗到較強的拖拽感,顯然動能回收系統在作祟,此刻你不但無需踩剎車,還能想像到電池充電、後續里程0成本的愜意場景。
動能回收的charging收益,可逐漸培養你的良好駕駛習性,你不再會為紅綠燈由綠變黃前,是否給出臨門一腳沖出線外而猶猶豫豫,你會乖乖的跟隨全液晶儀表上電機端的charging亮起,選擇制動、充電,這是非常有趣的點。
更有意思的是,電量蓄滿後我調入MAXeDrive模式,這種電機恆定功率帶來的加速直接感無可比擬,並且副產品是行駛中的極強NVH特質。是的,這台車真的安靜,即便此時風和日麗、微風徐徐、綠樹成蔭、初夏乍現,我仍不願意打開車窗接觸自然。
相比於此,我更喜歡與外界完全隔絕遠離喧囂,享受空調與16單元哈曼卡頓音箱所帶來的內部環境,這是一種自我世界的獨享,一種自由的極大釋放。
以上都是530Le帶來的益端,接下來我聊聊日常駕駛這台車出現的BUG。
這台試駕車的選裝配置幾乎全滿,包括中控屏手勢遙控和HUD抬頭顯示。眼下沈陽地區漸入夏季,陽光強烈,當駕駛員帶上神色墨鏡之後,HUD的投影顯示強度完全被弱化,你很難辨別出數字。
尤其在以下兩種情況,HUD數字幾乎消失(配帶深色墨鏡):其一是慢速跟車時HUD數字正好與前車的藍色車牌重疊;其二是路上白色指向箭頭出現。不過這兩種情況都比較短暫,屬於是偶然的BUG,無傷大雅。
視野方面,530Le的駕駛員如果身材不魁梧,那麼會一定程度上調高坐姿,此時後排三個頭枕在內後視鏡上喧賓奪主,幾乎擋住40%後方視野,這與開揚的前部視野相比,難免有些不適應。
說到前部視野,不得不提大廠在進行初期設計時的細節考量功底。包括燃油版在內,5系的A柱其實很粗大,但由於A柱形狀採用向駕駛位「內凸」設計,盡可能的騰出線束所需要的空間,並且極少佔用駕駛員的視覺寬度,這是許多合資品牌需要學習的。
寫在最後:
去年,530Le牢牢站穩了豪華中大型插混轎車銷冠寶座,將競品遠遠甩在身後。這可以說明,530Le是禁得起市場檢驗的。此次里程升級版出現後,其純電續航從67km提升至95km,可以進一步滿足一線城市購車者的日常通勤需求。與此同時,再配合綠牌的重要屬性,530Le的前景或將更加光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柒』 宜商更宜家 試駕寶馬530Le
作為國內C級轎車的中流砥柱,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寶馬5系似乎不需要再證明什麼,銷量也好,口碑也罷,5系足夠強大的產品力和不可撼動的品牌力,在面對飽受偷工減料質疑的E級和降價求生存A6L這兩位老對手時,5系確實過得更加滋潤。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捌』 寒哥的收車之旅——2018款寶馬530Li 領先型
車型:車型:2018款寶馬530Li?2.0T改款領先型M運動套裝
首次登記時間:2018年08月23日
排量:2.0T
變速箱:8檔手自一體
行駛里程:36430公里
排放標准:國五
春風吹戰鼓擂,最近的天氣倍兒精神,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寒哥的心情也越來越好。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很多4S店也是人煙稀少。寒哥的名字在二手車圈也算是小有名氣了,這不,一家寶馬官方4S店就找到了寒哥,希望寒哥能讓悅心車與他們聯手,為店內的優質二手車尋找合適的車主。那寒哥肯定是義不容辭啊,立馬當仁不讓的殺出被窩,還是一如既往的大背頭,亮皮鞋。天氣甚好,所以今天寒哥的代步工具換成了心愛的小摩托,頭盔一帶誰也不愛。到達4s店後,浮現在寒哥面前的是清一色的寶馬,今天寒哥要收的這輛車是18款寶馬530li領先型,寒哥找到跟他對接的一位4s店負責人,兩人上來先一頓商業互吹,之後馬上進入正題:看車。
寶馬530li領先是5系中的主力車型,這款車在外觀方面細分成了豪華套裝和運動套裝兩個版本,今天這輛車呢就是運動套裝改款領先型。觀看它前臉,嚯,霸氣側漏,碩大的雙進氣格柵,托顯出寶馬的一貫豪華跟穩重,車輛大燈與中間網格相連,整體的視覺寬度烘托的淋漓盡致,一副不怒自威之勢。
能夠時刻為消費者的需求而量身定製,時刻為消費者理念而改變是最重要的。能有這么好的銷量表現,就說明這輛車優不優秀了,一頓標準的檢測之後,寒哥將這輛5系收入悅心車的車單之中,希望與它有緣之人能盡快出現。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實拍:寶馬530Li外觀似7系,內飾驚艷,上市2個月開始優惠
朋友跟我說,他20歲的時候喜歡寶馬3系,他30歲的時候喜歡寶馬5系,年輕的時候更看重寶馬純粹的操控,而當步入而立之年的時候,他更看重的是寶馬所帶給他的舒適感以及身份認同感。
那我們今天就來聊聊全新的寶馬5系,這款車型現在究竟是一款怎樣的車?為此我們專門實際拍攝了寶馬530Li車型,來供各位小夥伴了解這款車型。
可能令很多朋友們最為欣賞的還是寶馬5系的底盤設計吧?這款寶馬530Li採用的是前雙叉臂式獨立懸架,後多連桿式獨立懸架,採用的是前置後驅,高配車型上面使用的是前置四驅系統,操控性特別出色。
總體而言,寶馬5系成名的歷史確實非常的悠久了,而且新款的品牌競爭力也是非常的出色。當然,這款寶馬5系車型也並不是完美無缺的。多網友反饋,這款車型的內飾異味比較大,而且胎噪大,而且儲物空間不太合理。至於你能不能接受這款車型的缺點,歡迎留言。
如果你也喜歡這款車型,歡迎蒞臨常州各寶馬經銷商處咨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