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航空天空內飾
㈠ 波音737的發展沿革
波音737計劃在1964年展開,採用波音707/波音727的機頭和機身橫截面。機身一排可以容納6個座位。737-100最初的設想是一種只有65到80個座位的小容量短途客機。但是在啟動客戶──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的堅持下,最後737-100的設計容量被提升到100座級。1967年4月9日原型機首次試飛,1967年12月15日獲美國聯邦航空局型號合格證,第一架737-100飛機於1967年12月28日交付給漢莎航空公司。737-100在市場上並不算受歡迎,只生產了30架。波音公司於1967年推出了機身延長的型號737-200,以配合美國市場的需要。737-200系列在市場上大受歡迎,總產量達到1114架,直到1988年停止生產。
波音公司在1981年決定繼續設計737系列改進型號,737-300於1984年推出,比737-200略長,應用了波音757與767的現代化駕駛艙設計,機艙設計則來源自波音757,座位數102-145。737-400為737-300的加長型號,載客量為150-180人。737-500為737-300的縮短型號,續航距離較長,座位數104-132。此系列波音737已於2000年停產。 波音公司為對應空中客車公司的空中客車A320的競爭,1993年啟動新一代737項目 (最初稱737-NG,NG是Next Generation的縮寫,意思是次世代),1998年正式投入使用。1993年11月,波音啟動波音737-700項目,737-700為基礎型號,直接取代737-300。當時啟動用戶美國西南航空公司訂購了63架飛機。首架飛機於1997年12月投入運營。
1994年9月5日,波音737-800項目啟動,737-800是737-700的機身加長型號,直接取代737-400。當時客戶意向訂購了40架飛機。首架飛機於1998年春天交付給了德國哈帕克·勞埃德航空公司(Hapag-Lioyd)。
1995年3月15日,斯堪的納維亞航空公司(SAS,即北歐航空公司)訂購了35架飛機,成為了波音737-600的啟動用戶。737-600為737-700的縮短型號。首架波音737-600於1998年第三季度交付給了斯勘的納維亞航空公司。
1997年11月10日,阿拉斯加航空公司(Alaska Airlines)訂購了10架737-900飛機,成為了波音737-900的啟動用戶。737-900為新一代737機身最長的型號。2001年初開始交付。
波音737-900ER(延程型)是737-900的衍生機型,與737-900相比,運力更強、航程更遠,於2005年7月18日啟動時即得到來自印尼獅航的30架飛機的訂單,首架飛機將於2007年交付。
2006年1月31日,737-700ER(延程型)項目啟動,啟動時得到全日空的2架飛機的訂單。此款機型由波音公務機衍生而來,為遠程民用飛行而設計,是737家族中航程最遠的飛機。 波音737翼下吊掛兩台發動機。737-100/-200最早期的型號,最初使用渦輪噴氣發動機,737-200可選裝JT8D等型號低涵道比的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71.2千牛(7260公斤)量級;737-300/-400/-500使用高涵道比的渦輪風扇發動機,裝兩台CFM56渦扇發動機,單台推力為88.97千牛(9071公斤)左右。提高了經濟性和降低了噪音水平。
波音737擁有兩套獨立的液壓系統,為飛行操縱系統、襟翼、縫翼、起落架、前輪轉變和機輪剎車提供動力。兩台發動機各帶動一台交流發電機。加雷特公司的輔助動力裝置可在地面和空中緊急情況下驅動發電機供電和為空調系統供壓,並可用於起動發動機。
波音737早期型的速度為0.745馬赫,最大飛行速度可達0.82馬赫。新一代737飛機巡航速度達到0.785馬赫(530英里/小時),波音737-300/-400/-500的最大巡航高度為37000英尺,新一代波音737的最大巡航高度可達41000英尺。新一代波音737的航程約為3300海里(5926公里),比波音737早期型的航程遠900海里。 基本型,僅生產30架。1967年4月9日波音737-100首飛,1968年2月30架波音737基本型全部交付德國漢莎航空公司使用。
因為是第一代的波音737系列飛機,波音737-100因為燃料消耗效能差、高噪音等缺點,同時因為其不斷上升的維修成本,所以波音737-100陸續退役,被737的其他型號、757等陸續替換。
僅存的波音737原型機(現由美國太空總署所有)被安放在西雅圖的飛行博物館展覽。 波音737-200型是100型的加長型;在100型的機身上加長1.8米,在空氣動力方面加以改進,同時還增加了反推裝置、修改了襟翼等,至1988年8月停產時共生產1114架,根據使用重量可使用使用JT8D-9至JT8D17多種型號發動機。
B737-200基本型:最初生產型。
B737-200先進型:200型生產線上第280架後,進一步改進機翼、制動系統和起落架後,形成先進型,可在機腹貨艙加裝油箱,1987年12月18日,最後一架B737-200(先進型)出廠交付中國廈門航空公司運營(注冊編號B2524)。
B737-200C/QC客貨兩用型:機身和地板進行了加強。客艙加開了一個艙門。客運型和貨運型可以快速轉換,共生產104架(含在737-200的總數1114架之內)。
B737-200遠程型:總燃油量增加到22598升,下貨艙後部還有一容積為3066升的備用油箱,其航程比標准型737-200增加1200公里。 波音737-300型為第二代的波音737,是波音737-300/-400/-500系列的標准型,737-300型機身比波音737-200型加長2.64米(機翼前機身加長1.12米,機翼後機身加長1.52米,共加長2.64米),改用高涵道比的CFM-56渦輪風扇發動機,噪音和經濟性得到大大改善,而且推力比第一代737所使用的JT8D更高,採用新型電子儀表(EFIS=Electronic Flight Instrumentation System,即「電子飛行儀表系統」)。
波音737-300型於1981年3月正式開始研製,1983年中開始總裝,1984年1月第一架原型機出廠,同年2月24日首次試飛,11月28日首次交付使用。由於新一代737NG投產,第二代737於2000年停產。最後一架737-300型於2000年交付。 波音737-400是波音737-300的加長型號,機型代碼:734。在300型的基礎上再加長3.05米(機翼前機身加長1.83米,機翼後機身加長1.22米,兩段機身共加長3.05米),機翼和起落架都進行了加強。安裝了尾撬,起飛時保護後機身防止尾部擦地,同時由於最大起飛重量增加到54885千克,對機翼和起落架進行了加強。載客量150-180人。
波音737-400型和波音757一起承擔了波音727退役後留下的市場,主要配合包機航空服務的需要。最後一架737-400於1998年交付。
波音737-600型,700型的縮短型,可以載客110-132名,最大航程5648公里(3050海里)。1994年9月5日開始研製,1998年1月22日首飛,1998年9月開始交付使用。是737-500的直接替代型號。 波音737-800型客機是波音737改進機型中的一款,是波音737-700的機身延長型型號,直接取代了波音737-400。機身長度為39.5米,高12.5米,最大速度達到每小時885千米,可以載客162-189名,737-800在兩級機艙配置可載162人;全部為經濟客位載客量可達189人。續航距離為5,665公里(3,060浬)。1994年9月5日開始研製,1997年7月31日首飛,1998年4月交付使用。
波音737-800型客機自動化程度很高,應對一般的惡劣性天氣的能力較強。 2011年8月30日——波音為市場領先的737飛機啟動了裝配新發動機的衍生機型,並將其命名為737MAX。這一新的飛機家族建立在新一代737優勢基礎之上,包括737MAX-7,737MAX-8和737MAX-9。
737 MAX為航空公司帶來未來競爭所需要的更低的燃油成本。由於採用了優化的由CFM國際製造的LEAP-1B發動機、更高效的結構設計和更低的維護要求,航空公司可享受到比未來的競爭機型高出7%的運營成本優勢。
737 MAX提供了新的波音天空內飾吸引更多乘客。新內飾的強大吸引力來自最寬敞的客艙頭頂空間、與天花板融為一體而容量更大的頭頂行李艙以及為客艙帶來各種色彩的LED照明。
737家族已獲得超過9,000架飛機的訂單。波音預測,在未來20年,737所屬細分市場的全球需求將達到23,000架,價值近2萬億美元。 1996年7月,為滿足市場需求,波音公司與GE公司建立合資企業波音公務噴氣飛機公司,開始波音公務機的研製開發工作,1997年10月正式啟動BBJ(Boeing Business Jets)計劃。以新一代波音737為原型機,設計上採用了融合型翼梢小翼、有9個輔助油箱,動力裝置仍選用GE公司的CFM56-7系列發動機。
BBJ:基本型,以波音737-700為原型機發展而來,在737-700的基礎上對機翼和起落架部分進行加強,加裝融合型翼梢小翼,航程加大,可達11480公里,於1998年9月4日首飛。已獲得180分鍾ETOPS(雙發延程飛行)批准,可以飛更多直飛航線。
BBJ2:以波音下一代737-800飛機為原型,較之以737-700貨機為原型的BBJ,長度增加5.85米,空間加大25%。1999年10月開始啟動該計劃,2001年3月已開始交付使用。
BBJ3:以737-900ER為基礎,航程達4,725海里,設有抬頭顯示器,機艙氣壓調整為6,500呎高度。波音在2008年8月完成首架試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