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款夏利內飾改裝圖片大全
1. 中國汽車圖片
所有汽車標志圖片大全
1、賓士
賓士,德國汽車品牌,汽車的發明者,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檔汽車品牌之一,其完美的技術水平、過硬的質量標准、推陳出新的創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經典轎跑車款式令人稱道。賓士三叉星已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車及品牌標志之一。
2、寶馬
寶馬是享譽世界的豪華汽車品牌,寶馬的車系有i、X、Z、純數字4個車型,1、2、3、4、5、6、7、8等幾個系列。
百年來,寶馬汽車由最初的一家飛機引擎生產廠發展成為以高級轎車為主導,並生產享譽全球的飛機引擎、越野車和摩托車的企業集團。
3、奧迪
奧迪是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子公司奧迪汽車公司旗下的豪華汽車品牌,作為高技術水平、質量標准、創新能力、以及經典車型款式的代表,奧迪是汽車品牌之一。公司總部設在德國的英戈爾施塔特,並在中國等許多國家有分公司。
4、路虎
路虎是英國豪華全地形SUV品牌,創始人是莫里斯·維爾克斯,創立於1948年。
「Landrover」在中國大陸翻譯成「陸虎」,進入中國上市時發現「陸虎」兩個字已被搶注商標,「Landrover」在中國注冊為「路虎」。
5、大眾
大眾汽車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國沃爾夫斯堡的汽車製造公司,也是世界四大汽車生產商之一的大眾集團的核心企業。2019年位居《財富》世界500強第9位。
Volks在德語中意思為「國民」,Wagen在德語中意思為「汽車」,全名的意思即「國民的汽車」,故又常簡稱為「VW」。台灣譯為福斯汽車,港澳、大陸譯為大眾汽車或福士汽車,意思是「人民的汽車」。
中國私家車保有量超2億輛,你拖後腿了嗎?
文|?三毛
後視靜出品,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
公安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3214萬輛,截至2019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48億輛,其中新注冊登記汽車2578萬輛,汽車保有量達2.6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4.35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3.97億人。
這些數字背後,意味著什麼呢?
_?私家車突破2億輛
進一步查詢我們發現,全國汽車保有量與2018年底相比,增加了2122萬輛,增長8.83%。其中,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的城市有66個,超過200萬輛的城市有30個,而北京、成都、重慶、蘇州、上海、鄭州、深圳、西安、武漢、東莞、天津等11個城市的保有量則超過了300萬輛,成為名副其實的車輪上的城市。
小車方面,全國保有量2.2億輛,與2018年底相比,增加了1926萬輛,增長9.37%。這當中普通網友更熟悉的私家車首次突破2億輛,達2.07億輛,近五年年均增長1966萬輛。
雖說過去的一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實現了持續增長,但在產銷量上卻延續了2018年的下降勢頭。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完成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同比分別下滑7.5%和8.2%;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136萬輛和2144.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9.2%和9.6%。汽車市場相當嚴峻。
新能源汽車領域,全國保有量達到了381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46%,與2018年底相比,增加120萬輛。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310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19%。新能源汽車增量連續兩年超過100萬輛,呈快速增長趨勢。
需要強調的是,2019年6月底新能源補貼大幅退坡,而在此之前為了獲得更多補貼,各大汽車廠家和經銷商均在大打折扣,促使去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飆升至了83萬輛,而下半年則只售出了37萬輛,即便如此相比於上一年,仍有12%的增長。
_??「千人保有量」能否衡量中國市場?
說到中國汽車的未來發展趨勢,不少人會搬出歐美等西方國家的千人汽車保有量數據,比如世界銀行公布的2019年全球20個主要國家千人汽車保有量數據顯示,美國千人汽車保有量為837輛,位居全球第一,而我們國家這一數字僅為173輛,位列20個國家中的第17名。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依照千人汽車保有量的指標樂觀地認為,未來中國車市的年產銷規模將突破4000萬輛。於是,當中國人口達到14.5億時,可以推算出中國汽車保有量有望達到6億輛,千人汽車保有量將增至400-500輛,增長空間巨大。
不過更多業內人士對於這一推論並不買賬,質疑聲不絕於耳。
中汽協原常務副會長董揚在接受國內記者采訪時表示,「中美千人汽車保有量直接對標並不科學。中國與美國在汽車消費領域存在諸多差異,所以美國千人汽車保有量的數據可以作為中國的參考,但直接對標並不妥。」
業內人士表示,千人汽車保有量是個多變數函數,受人均GDP、國土面積、人口總量、公路總里程、其他交通工具狀況、大城市數量、城市分布狀況、高原山地沙漠面積、資源充足率、氣候狀況等條件的制約和影響,因此計算千人汽車保有量單純以人口總量與國土面積之比並不太切合實際。
實際上,中國的國情決定了不能簡單套用西方國家千人汽車保有量邏輯,同時要考慮中國的人均GDP增長、東西部地區差異與千人汽車保有量的關系,西部人口密度小的地區,千人汽車保有量會大於東部沿海地區。此外,還要考慮國內網約車市場、高鐵網聯、民航的發展對個人購買汽車的影響等等,並不能生硬照搬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的數據,而是要綜合考慮,針對國內市場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_?增長動力在何方?
短期來看,影響市場增長的負面因素仍將主導2020年市場的走向,預計未來兩三年國內汽車會實現止跌企穩。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汽車銷量各月連續出現負增長,但上半年降幅更為明顯,下半年逐步好轉,其中12月當月銷售略降0.1%,與同期基本持平。
早前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國新辦舉行的「2019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發布會上預測,「2020年的產銷規模總體大概能夠維持在2500萬輛左右,可能是零增長或者略負增長。」
長期看來,國內汽車市場將進入低速增長期。「目前,國內汽車市場正處在階段性轉換的關鍵時期,從此前的中高速增長轉向中低速,主要的特徵是千人汽車保有量的增幅會從11%-12%回落到4%-5%。」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說,「4%-5%的千人汽車保有量的增幅,在未來15年左右會使中國車市保持較低的增長速度,如果換算成新車年銷量增長水平的話,大概在3%-4%左右。」
根據預測,到2028年,國內汽車保有量將達到4.1億輛左右,千人汽車保有量在288輛左右。因此從長期來看,盡管市場的增速和增幅都在回落,但仍將保持增長。今年影響車市增長的負面因素將在明年有所弱化,所以明年國內車市預計會初步向潛在增長率去修復、收斂,降幅會明顯收窄。
那麼未來國內汽車市場增長的原動力又在哪兒呢?
首先,新能源。
1月11日,苗圩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新能源汽車發展長期向好沒有改變」。2019年,受宏觀經濟壓力、國五國六排放標准切換、補貼等相關支持政策退坡影響,新能源汽車產銷從2019年7月開始出現下滑。
但從趨勢上看,2019年11月、12月的銷售量表現已經回到退坡以前的平均水平,這表明了政策退坡負面影響正在逐漸恢復當中,隨著個人購車在新能源汽車銷售比例中的上升,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總體表現值得期待。
另一方面,隨著新能源汽車逐步實現批量生產,成本進一步下探,終端市場價格更有競爭力,比如理想ONE、蔚來ES6,特別是頗具蘋果特質的特斯拉,其Model3在上海等限牌/限行城市,補貼後價格下探至30萬元以內,讓人分外眼紅。
其次,換購/復購。
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當下及未來一段時間,國內汽車市場的增量都將逐步縮小。當乘用車市場從以初次購車為主,逐漸切換到換購、二次購車為主時,需求增長的速度和幅度也發生了變化,市場快速、大幅增長的可能性也變得越來越小,這就促使更多汽車廠商將目光更多地投向換購/復購用戶,深耕細作。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求中國常見汽車標志大全
【比亞迪】:比亞迪是一家中國汽車品牌,創立於1995年,主要生產商務轎車和家用轎車。由20多人的規模起步,2003年成長為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生產商,同年組建比亞迪汽車。比亞迪汽車遵循自主研發、自主生產、自主品牌的發展路線,矢志打造真正物美價廉的國民用車,產品的設計既汲取國際潮流的先進理念,又符合中國文化的審美觀念。
【中國一汽】: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簡稱「中國一汽」或「一汽」,英文品牌標志為FAW,FAW就是第一汽車製造廠的英文縮寫。是中央直屬國有特大型汽車生產企業,一汽總部位於長春市,前身是第一汽車製造廠,毛澤東主席題寫廠名。一汽1953年奠基興建,1956年建成並投產,製造出新中國第一輛解放牌卡車。
【奇瑞】: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汽車生產的國有控股企業,1997年1月8日注冊成立,總部位於安徽省蕪湖市,現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是尹同躍。公司產品覆蓋乘用車、商用車、微型車等領域,奇瑞汽車9年蟬聯中國自主品牌銷量冠軍,成為中國自主品牌中的代表。
【帝豪】:吉利帝豪是吉利母品牌之下構建的一個子品牌。於2014年7月26日吉利新帝豪上市,吉利新帝豪全新配備1.3TGeTecDVVT渦輪增壓發動機,採用前輪驅動,最大功率98kw,1800轉渦輪介入,2000轉輸出峰值扭矩185NM。升功率和升扭矩比同級1.5T的都要高,動力表現接近於2.0升自然吸氣發動機。
【長城】:長城汽車成立於1984年,總部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是中國汽車品牌,主要生產皮卡、SUV、轎車等車型。長城汽車是中國首家在香港H股上市的民營整車汽車企業、國內規模最大的皮卡SUV專業廠、跨國公司。
【吉利】:吉利汽車創立於1986年,是中國汽車品牌,主要生產越野車、轎車等車型。
【眾泰】:眾泰是一家以汽車整車及發動機、模具、鈑金件、變速器等汽車關鍵零部件為核心業務的民營企業,是成立於2003年的中國汽車品牌,主要生產轎車、SUV、MPV和新能源汽車等。
【夏利】:夏利公司的前身是天津汽車夏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8月28日,1999年6月2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網定價發行,同年7月27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東風】:東風是一個中國汽車品牌,創立於1969年,主要生產中重卡、SUV、中客等大型汽車。東風乘用車事業是東風集團的一項戰略事業,是東風新世紀「建設永續發展的百年東風,面向世界。
【奔騰】:奔騰創立於1997年6月10日,是中國汽車品牌,主要生產中小型suv轎車。
再次闡述:長安UNI-T帶來的意義不是產品本身
6月21日,長安汽車旗下全新產品——UNI-T正式上市l新了。新車只推出3款配置車型,售價區間為11.39-13.39萬元。說實話,個人並不感到這個價格有很大的驚喜,但如果你喜歡這種風格的產品,相同同價位也沒有其它特別優秀的選擇存在。自廠家發布UNI-T產品信息起,個人一直持有的觀點是:UNI-T帶來的意義不是一款單一的產品本身,而是開創了長安產品的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長安UNI-T最大的賣點是外觀顏值及所營造的氣質,車內的科技水準也比較貼合時代趨勢;但在空間舒適度、動力成熟度上並不算突出,而11.39-13.39萬的售價在當今市場環境更不算實惠,此價位已經有不少定位相近的合資產品存在。對於UNI-T上市所帶來的真正意義,個人一直堅持認為不在於這款產品的本身,而是為市場標榜了長安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包括外觀造型、動力搭配、內飾配置水準、定價區間等都給出了一個明確的指向,UNI-T只是一個市場尖兵而不是主力部隊,如果你關心長安產品,值得留意了。
歡迎關注【非哥撩車】,共同對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文明表達各自觀點!
文中全部圖片出自汽車之家圖片庫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020年值得期待的大眾車:除了新高爾夫,還有超5米的SUV
2020年值得期待的大眾車:除了新高爾夫,還有超5米的SUV
大眾汽車作為首批引進中國汽車市場上的合資品牌,旗下的車型確實不勝枚舉,無論是轎車還是SUV領域,大眾汽車都有自己的拿手爆款車型。目前已經進入2020年,新的一年當中大眾汽車將會給大家帶來什麼驚喜呢?前段時間上汽大眾帕薩特的碰撞成績成了熱門話題,這也導致大眾汽車的品牌力受到了一些影響,但是總結來看,整個2019年當中,大眾汽車的銷量表現依然相當火爆。
而且拋開中保研的碰撞測試,新的一年當中確實有很多大眾車型值得期待,其中最重要的車型可能就是新一代大眾高爾夫,畢竟這款車對於大眾品牌來講實在是太重要了。目前第8代高爾夫已經開始在歐洲某些地區正式亮相,而且高爾夫進行大換代之後往往就是一系列的新車型出現,這其中將會包括大眾高爾夫GTI,高爾夫GTE,當然還有性能車愛好者非常喜歡的高爾夫r,這些車型可能會刷新大眾高爾夫的動力性能極限。
其實除了萬眾矚目的新款高爾夫之外,大眾汽車還將會在SUV領域布局更高端的車型,這款車已經在去年的上海國際車展上亮過相,也就是全新設計的大眾SMV,這款全新SUV車型的尺寸確實相當給力,預計車身長度將會超過5.1米,軸距則達到接近三米的程度,因此整車的尺寸定位會超過大眾途昂,將會成為大眾SUV家族當中的新旗艦。
從外觀設計方面看,這款代號為SMV的新車型也確實帶來了一些新的設計語言,車頭部分可以看到更加炫酷的LED日行燈,而且全新的LED矩陣光源和進氣格柵保持高度一致。車身側面確實足夠寬大,可以看到c柱後方依然保留了大面積三角窗,就算安裝三排座椅,最後一排乘客的腿部空間也是有保證的。車輛尾部能夠看到新設計的貫穿式尾燈,目前這種尾燈造型在大眾量產車型當中還沒有出現,所以這款車量產之後也會成為大眾SUV產品序列當中的顏值擔當。
按照尺寸來推測,這款全新SUV車型最有可能搭載2.0t渦輪增壓發動機,其中高功率版本可以達到220馬力的極限輸出。因為尺寸足夠大,所以大眾汽車還可能提供最新型號的2.5t渦輪增壓發動機,可以達到299馬力的極限輸出,另外也不排除混動系統,所以動力輸出是完全不用擔心的,畢竟大眾汽車旗下的成熟動力總成有很多。
這款車此前一直是以概念車的身份亮相,但是從外觀內飾設計就可以看出,新車型已經完全具備量產狀態,在2020年進行投產並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事情。
問題來了,你最期待大眾汽車的哪款新車?歡迎在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關注孔明有驚喜,小編在手隨便你!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嚴禁轉載抄襲,歡迎點贊分享。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這是什麼車標?
吉利全球鷹汽車
標志含義:全球鷹汽車標志的造型源自於「老鷹」,使用抽象的表現方式,形象的概括老鷹的形態。吉利全球鷹是吉利經明確乘用車細分為的三個子品牌之一。
全球鷹汽車品牌介紹
所屬公司:吉利
總部地點:杭州
成立時間:2008年11月6日
經營范圍:乘用車、汽車製造
國別:中國
吉利全球鷹是吉利經明確乘用車細分為的三個子品牌之一。成立於2008年11月6日,是中國汽車品牌,主要生產清潔能源動力汽車。
2008年11月6日吉利正式發布了全新的子品牌——「全球鷹」。吉利汽車戰略轉型之品牌戰略轉型的重要舉措,吉利汽車將在未來3-5年內發展培育3-4個子品牌,為實現吉利汽車的戰略目標完成品牌戰略規劃並著手實施。而在即將開幕的廣州車展上,吉利熊貓也將作為「全球鷹」品牌下的首款車型正式上市。
2. 想買輛30-40萬的suv,有哪些值得推薦
30-40萬元的SUV,永遠逃脫不了BBA,但鑒於預算最高只有40萬,本著花最少錢買最好車的原則,我比較推薦奧迪Q5L,主要原因Q5L在30-40萬區間的SUV中性價比是最高的,當然如果覺得奧迪品牌不夠“有面”的話,選擇賓士GLC可能是最好的。寶馬X3則性價比和“有面”兩頭都不佔,但是它的操控確實最好的。如果預算能再高一點的話,我個人還比較推薦賓士GLC,因為它除了價格略貴,在各方面才是最強的。
3. 每天研究車的汽車媒體人們,自己都買的什麼車
我給電台打工,做著自己熱愛的廣播。打小喜歡 汽車 ,曾經的理想就是做個司機可以天天開車。所以現在做廣播 汽車 節目主持人算是興趣和理想的雙豐收。
當然我也不是土豪,做不了玩豪車超跑起家的車評人,更離大V有十萬八千里。我只是天天跟聽眾聊著有車生活的家長里短,聽聽他們的買車用車經歷,跟他們談談我的購車觀念和用車方法。
作為一個經濟小省的省級廣播,車企也不會太看重,更不會擔心你的影響力會左右到他的銷量,所以充值一事完全談不上。我們也有很多 汽車 廣告,但並不都是沖著我的,而是看中了我們整個廣播電台的收聽效果。其實這樣也好,心裡沒壓力,更不用看車企車商臉色。
我1998年拿的駕照,拿了照後卻一直在騎著摩托,90年代的家用 汽車 還是太貴,根本買不起。我的第一輛車是2000年購買的夏利7100A,1.0三缸,是最後一批化油器車,當時破天荒降價到3萬8甩賣。我那會工作沒兩年,月工資1千出頭,完全沒積蓄。但實在太想開車了,爸媽心疼兒子,就立馬付了這筆錢將夏利開回了家。這輛夏利陪著我度過了8年,期間我用它接回了媳婦,又開著它拉著瓷磚啊地板啊等等各種建材去裝修新房,帶著父母各種遊山玩水。小是小了點,但非常實用。
2008年想換車了,當時已做廣播 汽車 節目8年,也想玩一玩車,同樣犯了選車糾結症。選來選去,最終選中了長安馬自達3 2.0手動擋,這車操控性好,動力棒,當時價格有點小貴,13.48萬。不過媳婦支持,還是咬咬牙買了。現在這輛馬3我還在開著,車況仍然很好,但因為是國3排放,估計最多也就用1-2年了。
去年8月,我又入手了一台MPV。主要原因是家在海口,一到冬天老家親戚就扎堆來玩,沒有大一點的車接待不方便,而且家有老小一起出遊的話坐小車也實在太擠。我天天在節目中向聽眾宣傳實用理念,特別為自主品牌鼓與呼,10萬元以下推薦的基本都是自主品牌。那到了自己買車時不能光說不練啊,所以我選了比亞迪宋MAX 七座頂配,價格不到13萬,空間雖然不是特別大,但5-6人乘坐出遊也夠了。
做 汽車 節目那麼多年,試駕過的車型也特別多。現在單位年輕人買車不是賓士就是寶馬,買保時捷的也大有人在。也有朋友勸我:「你作為 汽車 節目主持人不換個豪華品牌面子上過不去」。但我不想讓車成為自己的負擔,等到以後退休了,說不定買輛跑車玩玩,還可以弄輛哈雷騎騎。
每天研究車的 汽車 媒體們,自己都買的什麼車?相比普通消費者,他們應該更了解這個行業也更懂車,他們的選擇不一定是對的,但是對我們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陳震曾經被傳為 汽車 評測圈的兩個富二代之一,但是據他本人辟謠,他爸媽都是普通員工,如果真是如此的話,他能買這么多豪車,看來車評人真的很掙錢。他的座駕有:保時捷911(賣了)、寶馬7系、特斯拉Model S、賓士S級、賓士大G。
如果說陳震還是偽富二代的話,38就是名副其實的富二代了,他聲稱自己從來沒有接受過廠商充值,不過被泰國西那瓦大學充值過,最近又跟懂車帝簽下了合作協議,不過他的車評確實觀點鮮明、毫不留情。38號的車太多了,科邁羅就好幾台、ctsv、克爾維特、斯巴魯sti,EVO X Final2台、福克斯,高爾夫、豐田86、特斯拉model 3(兩輛)、福特猛禽、日產途樂、C-RV、領克01、冠道、雷凌雙擎、思域兩台、自由俠、邁騰、GS8、艾力紳、陸巡、A8。這其中有多少車已經出手不得而知,如果都在那得多大的車庫啊。
以前新車評的聯合創始人,現在獨立出來創辦了大家車言論,被稱為車評人中的太極大師,基本不會過多去批評一款產品,而是以溫和的話語娓娓道來,所以看YYP的車評需要善於捕捉他的話外之音。
YYP曾經有一台豐田威姿,現在有斯巴魯BRZ、領克01、奧德賽、MX-5、寶駿E200新能源。YYP是典型的務實的廣州人,雖然有經濟實力,但是不買豪車,除了兩款小眾的轎跑,其他車以實用為主。
正宗的科班出身,清華大學 汽車 工程系學士學位,劍橋大學工業系統生產與管理專業碩士學位, 汽車 之家資深編輯,《閆闖說車》創始人,說實在我不怎麼看他的車評,所以對他的風格不甚了解。
閆闖的車也很多,大眾R36、奧迪Q7、保時捷911、路虎攬勝6、賓士E55AMG、日產GTR。
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 汽車 工程學院,他的風格不像YYP那樣婉轉,也不像38號那樣激進,基本上就是講一些自己用車的感受,優缺點都會直接說。
楊力的早期座駕為豐田漢蘭達,後面買了一台中東版的蘭德酷路澤、凱迪拉克CT6,他還有一輛寶馬750。
最騷最接地氣的車評人,主要做二手車的評測,最近因為要恰飯也接了一些新車的評測,總的來說對於買二手車的消費者具有不錯的參考意義,
自稱塑料德粉的李老鼠期開二手的大眾捷達王,最愛的車就是大眾的R36,最近又收了一輛馬三,但是他本人常開的車應該是R36。
汽車 圈最早的美女車評人,最近隨著 汽車 自媒體興起, 汽車 女主播越來越多,但大部分都是不懂車靠顏值吸粉的,曉敏算最早也比較懂車的女車評人。不過她的車評基本都被下面熱情的男性粉絲包圍,基本不是來看車評的,都是來看她本人的。初曉敏自己開的是一輛大切諾基,這車還是比較霸氣的。
可以看出來,除了領克之外,車評人很少買國產車,主要集中在日系、德系和美系,車評人怎麼買車只是給我們一個參考,在實際購車過程中我們還是要實際試駕、體驗之後再做決定。
汽車 媒體人最愛買的車TOP 10
1大眾高爾夫
在4代高爾夫剛進入中國時,當時幾乎半數的 汽車 媒體人棄富康和捷達換了4代高爾夫。直到國產6代高爾夫到了媒體人買高爾夫的頂峰,讓高爾夫當之無愧的排在媒體最愛車的榜首。不過貌似沒有幾個 汽車 媒體人開高爾夫7。
2本田奧德賽
上一代奧德賽並沒有成為多數媒體人的選擇,可長高了的全新奧德賽卻成了目前最受媒體人熱捧的車型之一,直到上市半年後依然熱度不減。事實上在媒體圈裡也流行買車買新不買舊的「格言」。
3MINI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MINI,這句話太強大了。 汽車 媒體人選MINI的並不在少數,但女士並不多,真正買的多是熱愛駕駛的男士們,甚至愛不釋手。造型風格大變的新款MINI就另當別論了。
4大眾途安
在國內市場征戰多年的大眾途安,也是 汽車 媒體人們曾經最喜歡的車型之一,曾經被譽為最有品味之選。如今選擇多了卻少有媒體人再想起途安,一是可選車型實在太多了,二是車確實老了點。
5BMW 1系
同級中缺少競爭對手的BMW1系仍是不少年輕 汽車 媒體人買車的首選車型之一。緊湊加後驅,BMW的金字招牌,被洗腦了也正常。
6上一代凱美瑞混合動力
上代混動版萊美瑞被 汽車 圈內稱作資深媒體人准座駕。原因很簡單,當年誘人的媒體折扣價加上低油耗成為許多年紀稍長又資深的媒體人的選擇,價格還是硬道理。
7本田雅閣
又一款本田車入圍,看來媒體們是被本田的魅力深深折服?可惜我只是個本田摩托車愛好者,不然也早已投入雅閣的懷抱。中庸、品質加口碑沒有比這些更能打動各位 汽車 媒體老師。
8雷克薩斯ct200h
如果我說它是許多接近中年的女性資深媒體人的鍾愛車型之一,開此車的年輕人可不要拍磚。之所以被這些人愛,是因為CT200h能滿足她們的挑剔用車需求。
9日產NV200
10別克GL8
如果不是別克4S店老闆,那麼GL8的私家車不是 汽車 媒體就是和媒體打交道的人們。不信你看看周圍的GL8私家車主,問他們有沒有做媒體的親戚。
奇葩排行榜
1薩博
如今還在開薩博的媒體老師一定是熱愛駕駛的媒體大叔,在他們的心目中薩博一定是好車王中王,對寶馬、奧迪一概不屑。
2雲雀
十幾年前屌絲媒體老師會買的車型之一,相信如今沒人開了。提到它,0.667L排量的四缸發動機,四輪獨立懸掛……或許當年開此車的人都在感嘆沒有心情再買變成「豐田」的斯巴魯了。
3化油器捷達
或許還有 汽車 媒體老師在開化油器的捷達,當年國產的捷達CL確實是一代經典。不過這些媒體老師現如今買車依然保守,斯柯達明銳或者豐田拉羅拉是他們的首選,實用為先讓他們的理智戰勝一切。
4豐田老皇冠
還在開此車的人一定是個老爺車迷,並且是90年代日系豪華車的終極粉絲。在他們的眼中新車毫無魅力,說不定自家的車位上還停著一輛同年代的日產公爵。
5江淮瑞風
擁有此車的 汽車 媒體老師算是鳳毛麟角,有家室、有孩子、有擔當,平時花錢從不大手大腳並且還是個居家過日子的好手。空間大、口碑好、價格便宜的江淮瑞風成為他們居家車的首選。
6依維柯
買這類車的媒體老師都是玩家,並曾經在江鈴全順和依維柯低頂版之間猶豫不決。不過拿回來一頓改裝,讓車變成實現自己的興趣愛好的工具才是他們的車生活。
作為一個在專業 汽車 網站工作多年的編輯,每天的工作就是和車打交道,不久前自己入手了一款頂配的2018款吉利帝豪GL,個人覺得,媒體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客觀理性,買車不跟風,一般入手的都是預算范圍內性價比很高的車型。
我的買車預算是十五萬,很多親戚朋友向我推薦合資車,其實我很清楚十來萬的車里哪款才是產品力最好、性價比最高的。下面我就跟大家說一下十萬級轎車里,為何我會選擇2018款帝豪GL。
首先,十萬級家轎大部分都是緊湊型轎車,空間感一般,而2018款帝豪GL車身長寬高分別是:4725mm、1802mm、1478mm,與目前熱銷的合資車大眾朗逸、軒逸、卡羅拉等相比空間都更大,軸距兩米七已經達到了中級車的標准。即使拿大眾最新推出的A+級朗逸plus和它比較,在車身長度、高度和軸距上都是帝豪GL更勝一籌。本人買車前就試駕過2018款帝豪GL,身高一米七六的我坐進去頭部空間還有一拳多的距離,腿部也很寬松,更重要的是後排座椅可以並列坐下3個人,非常寬松,平時帶家人出遊非常舒適。
(圖:2018款帝豪GL)
另外,2018款帝豪GL的配置也是同級別里最高的,尤其是與合資比起來簡直可以用「富豪」和「乞丐」來形容了。即使是號稱配置全面升級的朗逸plus,在配置上與帝豪GL相比都「吝嗇」不少。比如在安全性上,十萬出頭的帝豪GL不僅安全氣囊數量多,還帶主動剎車主動安全系統,而朗逸plus要達到同樣的配置,價格至少要貴四萬以上。在輔助操控方面,帝豪GL更是配置了駐車雷達、倒車視屏影像、定速巡航、自適應巡航系統、上坡輔助、自動駐車等高 科技 配置,非常豪華,而同價位的合資車里,朗逸plus、軒逸、卡羅拉、別克等都沒有帝豪GL豐富。此外,帝豪GL上還搭載了 科技 含量很高的吉客智能生態系統(GKUI),這個智能移動系統人機交互體驗非常好,在國內屬於領先水平,用戶只要說一句「你好,帝豪」系統就會自動開啟,打開天窗、聽音樂、開關空調等都能通過語音智能操控實現,非常方便,而這一高 科技 配置在同價位的朗逸plus、軒逸、卡羅拉上也統統沒有,即使售價16萬的朗逸plus頂配版上帶有車機互聯功能,也只提供基本的 娛樂 功能,車聯網功能基本沒有。
另外,本人對車子的動力和操控也很在乎,在2018款帝豪GL上市後試駕過一次。動力方面,帝豪GL搭載的是1.8L和1.4T「中國心十佳發動機」,尤其是1.4T無論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98KW,最大馬力133,最大扭矩215Nm,深踩油門就有明顯加速感,渦輪介入也比較早,平時用車無論上下班擁堵路段還是自駕游,動力輸出都很平穩。而同價位的合資車中,朗逸plus搭載的發動機是1.5L自然吸氣,軒逸是1.6L自然吸氣,在發動機功率、馬力和最大扭矩上都和帝豪GL存在不小差距。另外,帝豪GL底盤懸架採用了前麥弗遜、後扭力梁的組合,懸架採用偏舒適的調校,應付日常顛簸路段比較自如。
最後要說的是吉利的設計,2018款帝豪GL無論外觀還是內飾都相當驚艷,細節非常講究,可以說是同價位車型中設計感最高級的一款。比如其採用新簡雅美學設計的外觀,簡約、優雅,前回型格柵與LED大燈連為一體,視覺寬闊舒展,流線型車身線條從車頂連貫至車尾,一氣呵成;尾部排氣管也很有跑車風范,非常運動。內飾同樣講究:大量的銀色裝飾條、8英寸觸控大屏、以及金屬魔方紋理飾板和吉利特有的「G」紋路,都營造出很強烈的品質感。
可以說,作為一款十來萬的家用轎車,2018款帝豪GL不僅設計大方,配置豪華,價格也非常厚道,性價比很高。而反觀同級別的合資車,產品力一般價格卻很高,對於一個理性的 汽車 業內人士來說,帝豪GL這樣性價比高的車型才是我們的購車首選。
汽車 自媒體魚龍混雜,個人能力和層次也分三六九等。這個行業看似光鮮亮麗,其實背後的實際情況,並不像大家看上去那麼高大上。大家看到那些網上評價豪車的自媒體人,有一部分人自己並沒有豪車,然而評價豪車只是他們的工作和愛好。真正能賺到錢,有錢買豪車的 汽車 媒體人確實有,但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媒體人都在靠著工資生活,偶爾有點「車馬費」基本也就只夠吃頓飯的。 最尷尬的是,每次有豪車上市,或者車展之類的活動,就成為了很多 汽車 媒體人在朋友圈的裝X秀圖大賽。大概話術是這樣的:某某車的動力真猛,內飾真豪華,真喜歡....我就想弱弱的問一句:車確實是好車,你們啥時候買?弄個試駕車跟朋友圈裝啥呀,再厲害它也不是您自己的呀,3天之後不還是一樣要給廠家還回去么? 很多自媒體人會陷入一個「怪圈」覺得自己試駕和接觸的豪車多,就對豪車非常了解!跟誰一聊起豪車,都有種要給別人上一課的架勢!舉個例子吧,如果你跟一個女孩剛接觸3天就覺得自己很了解人家的話,那純屬瞎扯,您連人家手可能都沒拉到呢,談什麼了解,但是跟這個女孩談半天戀愛和把她娶回家又是另外兩種感覺和層次。 寫在最後:其實很多 汽車 媒體人的工資並不高,也開不上豪車,但是由於工作的原因會接觸到很多車,所以就會給大家一種閱豪車無數,但是就是愛坐地鐵出行的境界!我個人認為,只有到達一定層次和境界的時候,才能體會到不一樣的東西。只有當自己擁有否些東西之後,再去品頭論足,才有說服力!
目前家裡兩台車,第一台是2011年初次購買的雪佛蘭樂馳(微型車里的神車)主要作為鄙人在城邊工作的代步工具(每日15公里)。每月大概150元油費。第二台車是2016年購買的大眾朗行(自舒版),這台車主要作為夫人在鄉鎮上班(每日約30公里)的交通工具,女同志開還是自動擋的方便一點。每月的油費大約在600元。
對於購車來說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買什麼樣的車要根據誰來開,什麼路況開,有什麼需要開等等多種情況來考慮。所以說選車只選對的不選貴的。
我不是什麼車評界大咖也不是什麼專業車評人,只是一個26年駕齡、做過幾年專業司機、安全行駛里程過百萬公里的老司機。自主品牌的 汽車 接觸的非常少,純電的車沒開過,主流進口品牌車和合資車基本都開過或試過。現就以個人的駕駛經驗談談:自己買車,不差錢的大排量自吸+AT;居家過日子的,中小排量的自吸+CVT;主要在市區跑的且年行駛里程上2萬公里的,推薦油電混動。個人感覺最坑的是: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雙離合變速箱。居家過日子想省心,二手又保值的:新奧拓、飛度、卡羅拉、奧德賽、凱美瑞、XRV、RAV4、漢蘭達。為什麼全是日系,那是為了不想讓看了我的推薦後買車的人戳我的脊樑骨。至於鍵盤俠們,反正說什麼都會被他們噴。最後說一聲,我自己買的第三輛車是長城H3 2.5Tci,陪著我混跡各個水庫野釣七載,大毛病沒有,細節嘛,畢竟車價在那兒不是,習慣就好。
對於那些 汽車 領域的自媒體大咖,我自己所知道的是,他們買的車子一般都比較好。大多是一些高端車型,跑車之類的,他們所使用的車輛對於我們普通消費者並沒有太多的參考價值,畢竟多數人是買不起的。
作為 汽車 領域自媒體的小咖,洪健來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買車經歷。
我第一台車是二手奧拓。這台車當初買的價格很便宜,純粹就是拿來當做上下班的代步工具。但是我拿到手的時候,車子其實已經非常爛了,但是架不住自己沒錢呢,好不容易修修補補,改的還算不錯。雖然只有0.8的動力,但是平時跑跑市區還是夠用的,就是需要吐槽一點的是,別小看你這0.8的動力,1公里要5毛錢,油耗確實有點高。不過因為公司離家並不是很遠,所以也勉強可以接受。
又因為我站在這台車上,花了很多錢和精力,在我用車的時間段內,基本上小奧拓也沒有給我帶來多少麻煩,也從來沒有把我拋錨在路上。相反,因為是第一台車,所以格外的珍惜,但不僅給我帶來了出行上的便利,而且你給我帶來了很多美好的回憶。而且即便後來換了車,我也沒有第一時間把他賣掉,後來陸陸續續又用了一年多,實在用不上了,才把它賣給了我表哥。加奧拓的生命力也確實頑強,至今仍在服役當中。
我的第二台車是一台二手的朗逸。當時因為手裡的預算不多,所以想著說買一台車況比較好的二手車,當做上下班代步平時家人出行也比較方便,畢竟奧拓的空間太小。朗逸的配置是1.6自動擋帶天窗,主要是考慮到1.6的排量比較合適,動力不會太弱,油耗也不高。更主要的是空間還夠大。我在使用朗逸的兩三年時間內陸陸續續搬了三次家,每次朗逸都能一次性的幫我把東西全部裝上,這個容量確實也夠大。
我的第三台車是魏派vv5。當時選車的時候,實際上是沒有考慮到這款車的,真正的意向車型是哈佛h6,當時問遍了佛山的4s店,都跟我說沒車,去看了比亞迪唐,新車剛上市,沒優惠,價格貴,我想要的配置更貴。所以這才去看了魏派vv5。不到4米5的車身,車內空間卻卻不小,2.0t的發動機,動力也夠大。低配車型,我想要的配置都有了。價格14萬,比唐便宜了一萬多。雖然唐的車身數據會大很多,但是想著vv5也夠用,而且外觀設計也很 時尚 上檔次,所以就這樣選擇了它。
買完車到現在也差不多有半年多的時間了。總的來說,vv5的表現,還是讓我非常滿意的。油耗從提車的十幾升,到過了磨合期之後的9L,算不上便宜但起碼也在可接受范圍內,作為一款SUV車型,能有這樣的油耗表現,已經算的非常不錯了。開車的感覺非常穩,19寸的大輪胎抓地力非常強,過彎過坎過減速帶輕松搞定,絲毫沒有多少顛簸感。唯有一點讓我不滿意的是,車輛的靜音效果並不好,拍照和封照非常明顯。除此之外,整車其他方面都讓我覺得,我花的錢物有所值。
有人可能會奇怪,為什麼我一個跟 汽車 領域有關的人,會去買一台國產的SUV車型呢?其實道理很簡單,一因為我沒錢,二現在國產車表現也不錯啊。既然便宜又好用,我為什麼不選呢?
所以說,不要去迷信什麼所謂的跟 汽車 行業有關的人開什麼車,就覺得他們的選擇是對的。其實他們的選擇也不一定對,只是一定會選擇更符合自己需求的車。選擇一台適合自己的車,比選擇一台好車更重要。
對於那些 汽車 類大V搞不清楚,有一定影響力了基本都是被充值的土豪……我們還是屌絲┌(。Д。)┐,用車也基本都是普通的民用車,聊一聊經受過的一些車。
從QQ的年代到現在用過的車子不少,不過基本都是用段時間就轉手了,其中包括風雲、比亞迪F6/F0、瑞虎3、瑞風M5、寶駿510、秀爾、無限v7、途觀、探界者、天籟、Q7、秦、老款唐,還有一些貨車,其他玩幾天就轉手的不一一列舉了,這些車用的時間都比較長感受也都比較深刻。
現在留下還在用的是瑞風m5、秦、F0,基本都是紮根人民群眾的車子,留下的這三款車基本滿足用車需求。長途自駕用M5、市區代步秦、買菜逛超市F0,幾台車綜合了油老虎、性能、抖動幾個明顯特點,挺有意思的。
至於那些玩段時間就轉手了的車子就不一一評價了,因為投資一家汽貿所以對車子了解比較多,後期出的乾式雙離合也經手過一些基本都是麻煩,所以對這些車子也有偏見。
買車符合自己的需求就好,沒有必要一味追求品牌而犧牲用車體驗,也沒有必要為了所謂的面子買一些超過自己經濟承受能力的車子,車子是用來改善生活品質的別讓買車養車成為負擔。
每天研究自媒體的朋友開什麼車,這個還是令大家比較好奇的。說說身邊幾個資深自媒體玩家都開什麼車吧,或許會和您想的不一樣。
豐田埃爾法。這是一位資深自媒體玩家,各大平台均有賬號,並且做的非常不錯的。幾年資本的積累,開上了豐田埃爾法。大家可能對這個車子不怎麼熟悉,就是明星們最愛的保姆車,豐田商務車。該車是日本進口過來的,據說每月只有四百台的名額,再加上明星效應,該車也是一車難求。物以稀為貴,加價二三十萬才能入手,一款普通的商務車售價百萬。確實是挺佩服這種大佬的,還得繼續搬磚啊。
自主品牌 汽車 。身邊有幾個自媒體玩家,人家就買的是國產車。他們說自主品牌 汽車 近年來有了很大的進步,與合資車之間的差距非常小了,只是品牌不夠響亮,只是很多人還在用以前的眼光看待國產車。國產車配置非常豐富,性價比高。
身邊有很多做自媒體的朋友,你會發現他們開的車子都是不盡相同的,或許每個人對 汽車 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才有了現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自媒體新潮。
做自媒體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嚴格要求自己,還要努力學習知識。有的專職,有的兼職,專職的以此作為經濟來源,必須十分努力;兼職的需要忙完工作,擠時間來做。每每深夜都在挑燈伏案。
4. 每天研究車的汽車媒體人們,自己都買的什麼車
我給電台打工,做著自己熱愛的廣播。打小喜歡 汽車 ,曾經的理想就是做個司機可以天天開車。所以現在做廣播 汽車 節目主持人算是興趣和理想的雙豐收。
當然我也不是土豪,做不了玩豪車超跑起家的車評人,更離大V有十萬八千里。我只是天天跟聽眾聊著有車生活的家長里短,聽聽他們的買車用車經歷,跟他們談談我的購車觀念和用車方法。
作為一個經濟小省的省級廣播,車企也不會太看重,更不會擔心你的影響力會左右到他的銷量,所以充值一事完全談不上。我們也有很多 汽車 廣告,但並不都是沖著我的,而是看中了我們整個廣播電台的收聽效果。其實這樣也好,心裡沒壓力,更不用看車企車商臉色。
我1998年拿的駕照,拿了照後卻一直在騎著摩托,90年代的家用 汽車 還是太貴,根本買不起。我的第一輛車是2000年購買的夏利7100A,1.0三缸,是最後一批化油器車,當時破天荒降價到3萬8甩賣。我那會工作沒兩年,月工資1千出頭,完全沒積蓄。但實在太想開車了,爸媽心疼兒子,就立馬付了這筆錢將夏利開回了家。這輛夏利陪著我度過了8年,期間我用它接回了媳婦,又開著它拉著瓷磚啊地板啊等等各種建材去裝修新房,帶著父母各種遊山玩水。小是小了點,但非常實用。
2008年想換車了,當時已做廣播 汽車 節目8年,也想玩一玩車,同樣犯了選車糾結症。選來選去,最終選中了長安馬自達3 2.0手動擋,這車操控性好,動力棒,當時價格有點小貴,13.48萬。不過媳婦支持,還是咬咬牙買了。現在這輛馬3我還在開著,車況仍然很好,但因為是國3排放,估計最多也就用1-2年了。
去年8月,我又入手了一台MPV。主要原因是家在海口,一到冬天老家親戚就扎堆來玩,沒有大一點的車接待不方便,而且家有老小一起出遊的話坐小車也實在太擠。我天天在節目中向聽眾宣傳實用理念,特別為自主品牌鼓與呼,10萬元以下推薦的基本都是自主品牌。那到了自己買車時不能光說不練啊,所以我選了比亞迪宋MAX 七座頂配,價格不到13萬,空間雖然不是特別大,但5-6人乘坐出遊也夠了。
做 汽車 節目那麼多年,試駕過的車型也特別多。現在單位年輕人買車不是賓士就是寶馬,買保時捷的也大有人在。也有朋友勸我:「你作為 汽車 節目主持人不換個豪華品牌面子上過不去」。但我不想讓車成為自己的負擔,等到以後退休了,說不定買輛跑車玩玩,還可以弄輛哈雷騎騎。
每天研究車的 汽車 媒體們,自己都買的什麼車?相比普通消費者,他們應該更了解這個行業也更懂車,他們的選擇不一定是對的,但是對我們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陳震曾經被傳為 汽車 評測圈的兩個富二代之一,但是據他本人辟謠,他爸媽都是普通員工,如果真是如此的話,他能買這么多豪車,看來車評人真的很掙錢。他的座駕有:保時捷911(賣了)、寶馬7系、特斯拉Model S、賓士S級、賓士大G。
如果說陳震還是偽富二代的話,38就是名副其實的富二代了,他聲稱自己從來沒有接受過廠商充值,不過被泰國西那瓦大學充值過,最近又跟懂車帝簽下了合作協議,不過他的車評確實觀點鮮明、毫不留情。38號的車太多了,科邁羅就好幾台、ctsv、克爾維特、斯巴魯sti,EVO X Final2台、福克斯,高爾夫、豐田86、特斯拉model 3(兩輛)、福特猛禽、日產途樂、C-RV、領克01、冠道、雷凌雙擎、思域兩台、自由俠、邁騰、GS8、艾力紳、陸巡、A8。這其中有多少車已經出手不得而知,如果都在那得多大的車庫啊。
以前新車評的聯合創始人,現在獨立出來創辦了大家車言論,被稱為車評人中的太極大師,基本不會過多去批評一款產品,而是以溫和的話語娓娓道來,所以看YYP的車評需要善於捕捉他的話外之音。
YYP曾經有一台豐田威姿,現在有斯巴魯BRZ、領克01、奧德賽、MX-5、寶駿E200新能源。YYP是典型的務實的廣州人,雖然有經濟實力,但是不買豪車,除了兩款小眾的轎跑,其他車以實用為主。
正宗的科班出身,清華大學 汽車 工程系學士學位,劍橋大學工業系統生產與管理專業碩士學位, 汽車 之家資深編輯,《閆闖說車》創始人,說實在我不怎麼看他的車評,所以對他的風格不甚了解。
閆闖的車也很多,大眾R36、奧迪Q7、保時捷911、路虎攬勝6、賓士E55AMG、日產GTR。
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 汽車 工程學院,他的風格不像YYP那樣婉轉,也不像38號那樣激進,基本上就是講一些自己用車的感受,優缺點都會直接說。
楊力的早期座駕為豐田漢蘭達,後面買了一台中東版的蘭德酷路澤、凱迪拉克CT6,他還有一輛寶馬750。
最騷最接地氣的車評人,主要做二手車的評測,最近因為要恰飯也接了一些新車的評測,總的來說對於買二手車的消費者具有不錯的參考意義,
自稱塑料德粉的李老鼠期開二手的大眾捷達王,最愛的車就是大眾的R36,最近又收了一輛馬三,但是他本人常開的車應該是R36。
汽車 圈最早的美女車評人,最近隨著 汽車 自媒體興起, 汽車 女主播越來越多,但大部分都是不懂車靠顏值吸粉的,曉敏算最早也比較懂車的女車評人。不過她的車評基本都被下面熱情的男性粉絲包圍,基本不是來看車評的,都是來看她本人的。初曉敏自己開的是一輛大切諾基,這車還是比較霸氣的。
可以看出來,除了領克之外,車評人很少買國產車,主要集中在日系、德系和美系,車評人怎麼買車只是給我們一個參考,在實際購車過程中我們還是要實際試駕、體驗之後再做決定。
汽車 媒體人最愛買的車TOP 10
1大眾高爾夫
在4代高爾夫剛進入中國時,當時幾乎半數的 汽車 媒體人棄富康和捷達換了4代高爾夫。直到國產6代高爾夫到了媒體人買高爾夫的頂峰,讓高爾夫當之無愧的排在媒體最愛車的榜首。不過貌似沒有幾個 汽車 媒體人開高爾夫7。
2本田奧德賽
上一代奧德賽並沒有成為多數媒體人的選擇,可長高了的全新奧德賽卻成了目前最受媒體人熱捧的車型之一,直到上市半年後依然熱度不減。事實上在媒體圈裡也流行買車買新不買舊的「格言」。
3MINI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MINI,這句話太強大了。 汽車 媒體人選MINI的並不在少數,但女士並不多,真正買的多是熱愛駕駛的男士們,甚至愛不釋手。造型風格大變的新款MINI就另當別論了。
4大眾途安
在國內市場征戰多年的大眾途安,也是 汽車 媒體人們曾經最喜歡的車型之一,曾經被譽為最有品味之選。如今選擇多了卻少有媒體人再想起途安,一是可選車型實在太多了,二是車確實老了點。
5BMW 1系
同級中缺少競爭對手的BMW1系仍是不少年輕 汽車 媒體人買車的首選車型之一。緊湊加後驅,BMW的金字招牌,被洗腦了也正常。
6上一代凱美瑞混合動力
上代混動版萊美瑞被 汽車 圈內稱作資深媒體人准座駕。原因很簡單,當年誘人的媒體折扣價加上低油耗成為許多年紀稍長又資深的媒體人的選擇,價格還是硬道理。
7本田雅閣
又一款本田車入圍,看來媒體們是被本田的魅力深深折服?可惜我只是個本田摩托車愛好者,不然也早已投入雅閣的懷抱。中庸、品質加口碑沒有比這些更能打動各位 汽車 媒體老師。
8雷克薩斯ct200h
如果我說它是許多接近中年的女性資深媒體人的鍾愛車型之一,開此車的年輕人可不要拍磚。之所以被這些人愛,是因為CT200h能滿足她們的挑剔用車需求。
9日產NV200
10別克GL8
如果不是別克4S店老闆,那麼GL8的私家車不是 汽車 媒體就是和媒體打交道的人們。不信你看看周圍的GL8私家車主,問他們有沒有做媒體的親戚。
奇葩排行榜
1薩博
如今還在開薩博的媒體老師一定是熱愛駕駛的媒體大叔,在他們的心目中薩博一定是好車王中王,對寶馬、奧迪一概不屑。
2雲雀
十幾年前屌絲媒體老師會買的車型之一,相信如今沒人開了。提到它,0.667L排量的四缸發動機,四輪獨立懸掛……或許當年開此車的人都在感嘆沒有心情再買變成「豐田」的斯巴魯了。
3化油器捷達
或許還有 汽車 媒體老師在開化油器的捷達,當年國產的捷達CL確實是一代經典。不過這些媒體老師現如今買車依然保守,斯柯達明銳或者豐田拉羅拉是他們的首選,實用為先讓他們的理智戰勝一切。
4豐田老皇冠
還在開此車的人一定是個老爺車迷,並且是90年代日系豪華車的終極粉絲。在他們的眼中新車毫無魅力,說不定自家的車位上還停著一輛同年代的日產公爵。
5江淮瑞風
擁有此車的 汽車 媒體老師算是鳳毛麟角,有家室、有孩子、有擔當,平時花錢從不大手大腳並且還是個居家過日子的好手。空間大、口碑好、價格便宜的江淮瑞風成為他們居家車的首選。
6依維柯
買這類車的媒體老師都是玩家,並曾經在江鈴全順和依維柯低頂版之間猶豫不決。不過拿回來一頓改裝,讓車變成實現自己的興趣愛好的工具才是他們的車生活。
作為一個在專業 汽車 網站工作多年的編輯,每天的工作就是和車打交道,不久前自己入手了一款頂配的2018款吉利帝豪GL,個人覺得,媒體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客觀理性,買車不跟風,一般入手的都是預算范圍內性價比很高的車型。
我的買車預算是十五萬,很多親戚朋友向我推薦合資車,其實我很清楚十來萬的車里哪款才是產品力最好、性價比最高的。下面我就跟大家說一下十萬級轎車里,為何我會選擇2018款帝豪GL。
首先,十萬級家轎大部分都是緊湊型轎車,空間感一般,而2018款帝豪GL車身長寬高分別是:4725mm、1802mm、1478mm,與目前熱銷的合資車大眾朗逸、軒逸、卡羅拉等相比空間都更大,軸距兩米七已經達到了中級車的標准。即使拿大眾最新推出的A+級朗逸plus和它比較,在車身長度、高度和軸距上都是帝豪GL更勝一籌。本人買車前就試駕過2018款帝豪GL,身高一米七六的我坐進去頭部空間還有一拳多的距離,腿部也很寬松,更重要的是後排座椅可以並列坐下3個人,非常寬松,平時帶家人出遊非常舒適。
(圖:2018款帝豪GL)
另外,2018款帝豪GL的配置也是同級別里最高的,尤其是與合資比起來簡直可以用「富豪」和「乞丐」來形容了。即使是號稱配置全面升級的朗逸plus,在配置上與帝豪GL相比都「吝嗇」不少。比如在安全性上,十萬出頭的帝豪GL不僅安全氣囊數量多,還帶主動剎車主動安全系統,而朗逸plus要達到同樣的配置,價格至少要貴四萬以上。在輔助操控方面,帝豪GL更是配置了駐車雷達、倒車視屏影像、定速巡航、自適應巡航系統、上坡輔助、自動駐車等高 科技 配置,非常豪華,而同價位的合資車里,朗逸plus、軒逸、卡羅拉、別克等都沒有帝豪GL豐富。此外,帝豪GL上還搭載了 科技 含量很高的吉客智能生態系統(GKUI),這個智能移動系統人機交互體驗非常好,在國內屬於領先水平,用戶只要說一句「你好,帝豪」系統就會自動開啟,打開天窗、聽音樂、開關空調等都能通過語音智能操控實現,非常方便,而這一高 科技 配置在同價位的朗逸plus、軒逸、卡羅拉上也統統沒有,即使售價16萬的朗逸plus頂配版上帶有車機互聯功能,也只提供基本的 娛樂 功能,車聯網功能基本沒有。
另外,本人對車子的動力和操控也很在乎,在2018款帝豪GL上市後試駕過一次。動力方面,帝豪GL搭載的是1.8L和1.4T「中國心十佳發動機」,尤其是1.4T無論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98KW,最大馬力133,最大扭矩215Nm,深踩油門就有明顯加速感,渦輪介入也比較早,平時用車無論上下班擁堵路段還是自駕游,動力輸出都很平穩。而同價位的合資車中,朗逸plus搭載的發動機是1.5L自然吸氣,軒逸是1.6L自然吸氣,在發動機功率、馬力和最大扭矩上都和帝豪GL存在不小差距。另外,帝豪GL底盤懸架採用了前麥弗遜、後扭力梁的組合,懸架採用偏舒適的調校,應付日常顛簸路段比較自如。
最後要說的是吉利的設計,2018款帝豪GL無論外觀還是內飾都相當驚艷,細節非常講究,可以說是同價位車型中設計感最高級的一款。比如其採用新簡雅美學設計的外觀,簡約、優雅,前回型格柵與LED大燈連為一體,視覺寬闊舒展,流線型車身線條從車頂連貫至車尾,一氣呵成;尾部排氣管也很有跑車風范,非常運動。內飾同樣講究:大量的銀色裝飾條、8英寸觸控大屏、以及金屬魔方紋理飾板和吉利特有的「G」紋路,都營造出很強烈的品質感。
可以說,作為一款十來萬的家用轎車,2018款帝豪GL不僅設計大方,配置豪華,價格也非常厚道,性價比很高。而反觀同級別的合資車,產品力一般價格卻很高,對於一個理性的 汽車 業內人士來說,帝豪GL這樣性價比高的車型才是我們的購車首選。
汽車 自媒體魚龍混雜,個人能力和層次也分三六九等。這個行業看似光鮮亮麗,其實背後的實際情況,並不像大家看上去那麼高大上。大家看到那些網上評價豪車的自媒體人,有一部分人自己並沒有豪車,然而評價豪車只是他們的工作和愛好。真正能賺到錢,有錢買豪車的 汽車 媒體人確實有,但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媒體人都在靠著工資生活,偶爾有點「車馬費」基本也就只夠吃頓飯的。 最尷尬的是,每次有豪車上市,或者車展之類的活動,就成為了很多 汽車 媒體人在朋友圈的裝X秀圖大賽。大概話術是這樣的:某某車的動力真猛,內飾真豪華,真喜歡....我就想弱弱的問一句:車確實是好車,你們啥時候買?弄個試駕車跟朋友圈裝啥呀,再厲害它也不是您自己的呀,3天之後不還是一樣要給廠家還回去么? 很多自媒體人會陷入一個「怪圈」覺得自己試駕和接觸的豪車多,就對豪車非常了解!跟誰一聊起豪車,都有種要給別人上一課的架勢!舉個例子吧,如果你跟一個女孩剛接觸3天就覺得自己很了解人家的話,那純屬瞎扯,您連人家手可能都沒拉到呢,談什麼了解,但是跟這個女孩談半天戀愛和把她娶回家又是另外兩種感覺和層次。 寫在最後:其實很多 汽車 媒體人的工資並不高,也開不上豪車,但是由於工作的原因會接觸到很多車,所以就會給大家一種閱豪車無數,但是就是愛坐地鐵出行的境界!我個人認為,只有到達一定層次和境界的時候,才能體會到不一樣的東西。只有當自己擁有否些東西之後,再去品頭論足,才有說服力!
目前家裡兩台車,第一台是2011年初次購買的雪佛蘭樂馳(微型車里的神車)主要作為鄙人在城邊工作的代步工具(每日15公里)。每月大概150元油費。第二台車是2016年購買的大眾朗行(自舒版),這台車主要作為夫人在鄉鎮上班(每日約30公里)的交通工具,女同志開還是自動擋的方便一點。每月的油費大約在600元。
對於購車來說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買什麼樣的車要根據誰來開,什麼路況開,有什麼需要開等等多種情況來考慮。所以說選車只選對的不選貴的。
我不是什麼車評界大咖也不是什麼專業車評人,只是一個26年駕齡、做過幾年專業司機、安全行駛里程過百萬公里的老司機。自主品牌的 汽車 接觸的非常少,純電的車沒開過,主流進口品牌車和合資車基本都開過或試過。現就以個人的駕駛經驗談談:自己買車,不差錢的大排量自吸+AT;居家過日子的,中小排量的自吸+CVT;主要在市區跑的且年行駛里程上2萬公里的,推薦油電混動。個人感覺最坑的是: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雙離合變速箱。居家過日子想省心,二手又保值的:新奧拓、飛度、卡羅拉、奧德賽、凱美瑞、XRV、RAV4、漢蘭達。為什麼全是日系,那是為了不想讓看了我的推薦後買車的人戳我的脊樑骨。至於鍵盤俠們,反正說什麼都會被他們噴。最後說一聲,我自己買的第三輛車是長城H3 2.5Tci,陪著我混跡各個水庫野釣七載,大毛病沒有,細節嘛,畢竟車價在那兒不是,習慣就好。
對於那些 汽車 領域的自媒體大咖,我自己所知道的是,他們買的車子一般都比較好。大多是一些高端車型,跑車之類的,他們所使用的車輛對於我們普通消費者並沒有太多的參考價值,畢竟多數人是買不起的。
作為 汽車 領域自媒體的小咖,洪健來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買車經歷。
我第一台車是二手奧拓。這台車當初買的價格很便宜,純粹就是拿來當做上下班的代步工具。但是我拿到手的時候,車子其實已經非常爛了,但是架不住自己沒錢呢,好不容易修修補補,改的還算不錯。雖然只有0.8的動力,但是平時跑跑市區還是夠用的,就是需要吐槽一點的是,別小看你這0.8的動力,1公里要5毛錢,油耗確實有點高。不過因為公司離家並不是很遠,所以也勉強可以接受。
又因為我站在這台車上,花了很多錢和精力,在我用車的時間段內,基本上小奧拓也沒有給我帶來多少麻煩,也從來沒有把我拋錨在路上。相反,因為是第一台車,所以格外的珍惜,但不僅給我帶來了出行上的便利,而且你給我帶來了很多美好的回憶。而且即便後來換了車,我也沒有第一時間把他賣掉,後來陸陸續續又用了一年多,實在用不上了,才把它賣給了我表哥。加奧拓的生命力也確實頑強,至今仍在服役當中。
我的第二台車是一台二手的朗逸。當時因為手裡的預算不多,所以想著說買一台車況比較好的二手車,當做上下班代步平時家人出行也比較方便,畢竟奧拓的空間太小。朗逸的配置是1.6自動擋帶天窗,主要是考慮到1.6的排量比較合適,動力不會太弱,油耗也不高。更主要的是空間還夠大。我在使用朗逸的兩三年時間內陸陸續續搬了三次家,每次朗逸都能一次性的幫我把東西全部裝上,這個容量確實也夠大。
我的第三台車是魏派vv5。當時選車的時候,實際上是沒有考慮到這款車的,真正的意向車型是哈佛h6,當時問遍了佛山的4s店,都跟我說沒車,去看了比亞迪唐,新車剛上市,沒優惠,價格貴,我想要的配置更貴。所以這才去看了魏派vv5。不到4米5的車身,車內空間卻卻不小,2.0t的發動機,動力也夠大。低配車型,我想要的配置都有了。價格14萬,比唐便宜了一萬多。雖然唐的車身數據會大很多,但是想著vv5也夠用,而且外觀設計也很 時尚 上檔次,所以就這樣選擇了它。
買完車到現在也差不多有半年多的時間了。總的來說,vv5的表現,還是讓我非常滿意的。油耗從提車的十幾升,到過了磨合期之後的9L,算不上便宜但起碼也在可接受范圍內,作為一款SUV車型,能有這樣的油耗表現,已經算的非常不錯了。開車的感覺非常穩,19寸的大輪胎抓地力非常強,過彎過坎過減速帶輕松搞定,絲毫沒有多少顛簸感。唯有一點讓我不滿意的是,車輛的靜音效果並不好,拍照和封照非常明顯。除此之外,整車其他方面都讓我覺得,我花的錢物有所值。
有人可能會奇怪,為什麼我一個跟 汽車 領域有關的人,會去買一台國產的SUV車型呢?其實道理很簡單,一因為我沒錢,二現在國產車表現也不錯啊。既然便宜又好用,我為什麼不選呢?
所以說,不要去迷信什麼所謂的跟 汽車 行業有關的人開什麼車,就覺得他們的選擇是對的。其實他們的選擇也不一定對,只是一定會選擇更符合自己需求的車。選擇一台適合自己的車,比選擇一台好車更重要。
對於那些 汽車 類大V搞不清楚,有一定影響力了基本都是被充值的土豪……我們還是屌絲┌(。Д。)┐,用車也基本都是普通的民用車,聊一聊經受過的一些車。
從QQ的年代到現在用過的車子不少,不過基本都是用段時間就轉手了,其中包括風雲、比亞迪F6/F0、瑞虎3、瑞風M5、寶駿510、秀爾、無限v7、途觀、探界者、天籟、Q7、秦、老款唐,還有一些貨車,其他玩幾天就轉手的不一一列舉了,這些車用的時間都比較長感受也都比較深刻。
現在留下還在用的是瑞風m5、秦、F0,基本都是紮根人民群眾的車子,留下的這三款車基本滿足用車需求。長途自駕用M5、市區代步秦、買菜逛超市F0,幾台車綜合了油老虎、性能、抖動幾個明顯特點,挺有意思的。
至於那些玩段時間就轉手了的車子就不一一評價了,因為投資一家汽貿所以對車子了解比較多,後期出的乾式雙離合也經手過一些基本都是麻煩,所以對這些車子也有偏見。
買車符合自己的需求就好,沒有必要一味追求品牌而犧牲用車體驗,也沒有必要為了所謂的面子買一些超過自己經濟承受能力的車子,車子是用來改善生活品質的別讓買車養車成為負擔。
每天研究自媒體的朋友開什麼車,這個還是令大家比較好奇的。說說身邊幾個資深自媒體玩家都開什麼車吧,或許會和您想的不一樣。
豐田埃爾法。這是一位資深自媒體玩家,各大平台均有賬號,並且做的非常不錯的。幾年資本的積累,開上了豐田埃爾法。大家可能對這個車子不怎麼熟悉,就是明星們最愛的保姆車,豐田商務車。該車是日本進口過來的,據說每月只有四百台的名額,再加上明星效應,該車也是一車難求。物以稀為貴,加價二三十萬才能入手,一款普通的商務車售價百萬。確實是挺佩服這種大佬的,還得繼續搬磚啊。
自主品牌 汽車 。身邊有幾個自媒體玩家,人家就買的是國產車。他們說自主品牌 汽車 近年來有了很大的進步,與合資車之間的差距非常小了,只是品牌不夠響亮,只是很多人還在用以前的眼光看待國產車。國產車配置非常豐富,性價比高。
身邊有很多做自媒體的朋友,你會發現他們開的車子都是不盡相同的,或許每個人對 汽車 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才有了現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自媒體新潮。
做自媒體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嚴格要求自己,還要努力學習知識。有的專職,有的兼職,專職的以此作為經濟來源,必須十分努力;兼職的需要忙完工作,擠時間來做。每每深夜都在挑燈伏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