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藍旗房車
Ⅰ F1的結構
1.總章
F1大獎賽是由FIA(國際汽聯)領導的國際性的比賽。由FIA、各車隊和各站大獎賽組成。宗旨皆在提高賽車水平和汽車技術的發展。
2.車隊及車手
參加比賽的車隊和車手必須持有FIA認可的執照。每個車隊要有兩輛車參加比賽,並指定賽車手代表車隊駕車出賽。當賽車手出意外時,可以另外指定車手參賽。但任何車手和車隊不可以隨意缺賽。
3.排位賽
排位賽是決定正式大獎賽的出發時的排位順序。在正式比賽的前一天,在指定的一個小時中,每個車隊的車手要在賽道上競速,以單圈的最快成績來排順序,決定次日的出發排位順序。這是十分科學的。排位賽持續一小時,每輛車最多允許跑12圈,賽車手在期間盡量跑出單圈最好成績。
4.起跑
當比賽時間到時,首先開始暖胎圈,是為了確保車手的安全。如果此時車手的賽車熄火,則將在出發時排在最後;如果車手的賽車還在Pit中,那車手將在Pit的入口處出發。這些車手原來的車位空缺。暖胎後,各車回到發車位,5盞發令燈一盞一盞的亮,全亮後當5盞一起熄滅時,方可起跑。如此時賽車還是熄火不能發動,將退出比賽。
5.比賽中
比賽中車手的賽車如果發生意外,輕度可以重新回到比賽,嚴重的退出。如賽車熄火,車手能在10秒內重新發動,還可以繼續比賽。當賽會認為事故或環境引起危險時,會舞動黃旗,此時一般不許超車。如果賽會認為事故或環境使不能正常比賽時,會出動Safty Car(SC),由SC來領跑,知道賽會認為可以恢復比賽(允許由SC領跑到比賽結束)。 若賽會認為比賽實在是無法進行下去,可以宣布停止比賽,延遲再賽。當領先的賽車返超慢車時,賽會會舞動藍旗,示意 慢車趕快讓路。
6.在Pit中
賽車在比賽中途可以進Pit換胎,加油或維修。進Pit的時間算入比賽時間。當進Pit後,為了保證工作人員安全,車速必須低於50km/h,否則將被處罰。每輛車都將進入自己的車隊的Pit中,在Pit內不得超速, 車手不得出賽車。
7.終點
車手的最後成績以賽車最先觸到Finish line的垂直平面的時間。此時賽會舞動方格旗,過終點後可以繞場慶賀一圈。
8.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可以對自己車隊的車手發出指示和提示,但不可干擾其他車隊的車手比賽。
9.處罰
在Pit中超速,將被罰進Pit停10秒;如果阻擋反超的領先車,將被罰進Pit停10秒。
10.比賽結果
根據比賽的名次,得取積分,具體如下:
第一名---------------------10分
第二名---------------------06分
第三名---------------------04分
第四名---------------------03分
第五名---------------------02分
第六名---------------------01分
取得以上名次的車手可以在個人積分上加上相應的分數,他所代表的車隊也將獲得相應的積分。
11.頒獎
奏冠軍的國歌和車隊的國歌,然後由承辦賽事者頒獎,然後就是開香檳慶祝
法拉利F2007技術參數:
車型代號 F2007 車身總長 4545毫米
車身總寬 1796毫米 車身總高 959毫米
軸距 3135毫米 輪轂尺寸 13英寸
後輪輪距 1405毫米 前輪輪距 1470毫米
車身總重 600公斤(含水、潤滑油和車手) 底盤結構 碳纖維蜂窩狀符合結構
引擎代號 056 氣缸數量 8
氣缸夾角 90度 氣閥數量 32
閥門驅動 氣動 引擎排量 2398毫升
活塞直徑 98毫米 引擎質量 95公斤
燃油 殼牌V-PowerULG62 潤滑油 殼牌SL-0977
變速箱布置方式 縱置變速箱(帶防滑差速鎖) 變速箱結構 7擋連續式半自動變速箱(1倒擋)
制動系統 碳纖維通風剎車碟 懸掛系統 前後雙叉臂(主動推桿、旋轉減震器)
法拉利F2007深度分析:轉用零龍骨 長軸距另有學問
法拉利的新車F2007從亮相到現在,已經有接近一個月的時間,公眾在這段時間里對它的了解也越來越多。但是對於其設計的出發點、核心的技術變化卻知之甚少,尤其是對加長軸距感到不解。為此,我們撰寫了這篇深入的技術分析。文章不僅揭露了F2007發生的核心變化,更重要的是講述了背後原因,希望對於熱衷F1技術的車迷了解賽車,能夠起到真正的幫助!
一,以空氣動力學為設計出發點,延長車身軸距
法拉利的新車,通過查看技術參數就可以發現的變化是,軸距大幅增加了,而這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學問。法拉利老車型248F1的軸距為3050毫米,新車F2007達到了3135毫米,增加了85毫米之多。這在大多數車隊都在為新規格的普利司通輪胎而縮短賽車軸距、前移重量的情況下,似乎讓人費解。
對此,法拉利的底盤總監科斯塔(Aldo Costa)這樣說道:「這純粹是因為空氣動力學。我們不相信在本質上會對車輛的動力學造成巨大的沖擊。相反,這為我們以更好的方式發展空氣動力學創造了更多的可能。」
但科斯塔的話,或多或少在弱化加長軸距帶來的負面效應。關於這點,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新輪胎發生的變化。冬季測試期間,普利司通方面已公開承認,與上賽季相比,新輪胎結構明顯更弱了;不論是前胎還是後胎,都比兩家輪胎供應商提供輪胎的時期要弱。但是後輪扮演著更大的因素,這正是大多數車隊縮短賽車軸距、前移重量的原因。
回到法拉利的新車,車隊在新車發布會上表示,F2007增加的85毫米全部用於駕駛艙和前輪之間。以這種方式增加軸距,將對賽車的重量分配帶來主要沖擊,必然造成賽車的重量後移,顯然這與普利司通的新胎特性是背道而馳的。那麼法拉利為什麼要這么做呢?這又牽涉到另一個因素,新的撞擊測試規則。
FIA在本賽季,引入了更加嚴格的車尾撞擊測試,造成車尾的氣流效率受到影響。法拉利的空氣動力學小組認為,奪回由於新尾錐造成車尾損失的下壓力,比名義上的重量分配要求更重要。而且模擬工具告訴他們,即便是後軸的負荷增加,但只要能製造更強的後部空氣動力學抓地力,以防止後輪出現滑動,同樣能緩解後胎的負荷。換言之,加長軸距帶來的負面效應,是可以通過空氣動力學來克服的。
至此我們可以發現,法拉利在設計賽車的首要出發點是空氣動力學,而不是如何去適應輪胎。當然,這也是很自然的,因為法拉利憑借與普利司通多年的合作,早已知道日本輪胎的秉性,即便是新胎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法拉利也不會落在他人之後。
從本質上講,F2007與248F1每一處空氣動力學外貌的區別,都源自於設法提高通向尾部的氣流,以克服更加嚴格的車尾撞擊結構帶來的負面效應。按照新規則規定,新尾錐不僅要求具有更高的吸能能力,其形狀也進行了嚴格規定,而正是因為強制規定的外形,阻擋了中央擴散器的氣流通道。因此擴散器的氣流流量受到了限制,唯一彌補損失的下壓力的辦法是提高氣流的流速。
而加長的軸距,將起到推動作用,同時還有新的零龍骨前懸掛結構和新的散熱器設計。F2007的散熱器接近呈水平放置,這樣允許賽車側箱的下沿內切的更加厲害。因此創造了更加有效的低壓區,加速了氣流沿著側箱流向車尾。另外,更緊湊的車尾包裝也促進了車腰收的更細。綜合這兩個新特徵,大大的提高流向車尾橫梁翼氣流的速度,引導更多的氣流從兩輪之間流過,而不是讓其從輪胎兩側散失,成生更多的阻力。
關於車尾橫梁翼需要特別說明的是, 老車型248F1劈開的設計方案被保留了下來,這樣主要是能夠讓中央的擴散器設計的更大。但是由於新賽季引入新的車尾撞擊結構,因此大多數其他車隊的設計師都認為,這樣的設計將不再具備優勢。不過很顯然,法拉利的空氣動力學部門主管埃里(Johe Iley)可不這么認為。
在空氣動力學方面,F2007的變化還有散熱器的入口和出口都進行了重新設計,這反映了散熱器的不同的放置方式和尺寸的增加(關於F2007的尺寸加大,本文後面還將進行更加詳細的分析)。從剛剛發布的新車,到本文截稿為止,F2007都沒有安裝散熱煙囪(但預留了安裝位置),只在側箱機蓋上開鑿了大面積的散熱窗,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新車還在變速箱的正上方開了一個氣流出口。這在法拉利車上還是第一次。
法拉利在新車發布期間已明確表示,當前的車身套間是臨時的,前翼和尾翼都是直接沿用248F1。前往墨爾本,會被換上新的。另外,實戰版本的車型可能會重新裝上位於鼻錐上的氣流調節片,以將更多的氣流向車尾輸導。
二,零龍骨前懸掛 強化的單體殼
為了提高空氣動力學效率,法拉利最終還是拋棄了一貫堅持的單龍骨設計,改用零龍骨布局。但是需要特別提到的是,F2007的下叉臂並不是直接連接到底盤上,而是像退化的雙龍骨一樣,通過兩根微微凸出的加強筋與底盤(單體殼主體)間接相連。
這使得該區域的單體殼得到了加強,至於是否增加重量法拉利並未透露,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會對懸掛幾何結構的調節,帶來了一定的限制。前文中提到,新車的軸距增加了,因此為了保證賽車擁有同樣的扭轉剛度,對單體殼進行強化成為必須,賽車的質量因此增加。
關於賽車的重量增加還包括散熱器。F2007為了讓側箱下沿收的更窄,被迫改變了散熱器的放置角度。新車的散熱器類似於F2004的方案,接近水平放置。根據空氣動力學設計的要求,側箱的氣流入口越小越好,當然,這與將側箱下沿收的更窄的思想剛好吻合,但它同時又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如何維持其散熱能力?在技術水平未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情況下,既要縮小進氣口尺寸,又要保持熱交換能力不變,唯一的辦法是增加散熱器自身的尺寸,因此,F2007的散熱器更大更重了。
提到質量,還有一點。法拉利在新車發布會上公開承認,單獨為滿足更加嚴厲的車頭、車尾以及側面撞擊測試,新車的重量就增加接近十公斤,如今再加上上面提到的強化底盤和加大散熱器帶來的額外質量。因此,F2007配重自由度必然會受到進一步的影響。
當然,新規則帶來的大約10公斤的質量,對於所有車隊都是平等的,同時引發的外觀變化也基本一樣。「在鼻錐的潰縮變形形式上,必須取得進一步的發展。而車尾,FIA不僅規定了尾錐撞擊結構能夠吸收的最大的G值,還規定了空間要求,所以每一支車隊尾錐的尺寸和形狀都是一樣的。」法拉利底盤總監科斯塔解釋到。而這也正是MP4-22的尾錐改為傳統設計的原因。
在底盤方面,要談到的最後一點是後懸掛。新車的後懸掛保持了原來的結構,即扭桿與中央的薩切斯旋轉減震器相連。在這里需要提到的一點是:旋轉減震器是目前減震器中最緊湊的結構。它由薩切斯在2003年率先開發出來,法拉利F2003-GA是第一輛配備這種減震器技術的賽車。
言歸正傳,雖然F2007的後懸掛目前是使用的老結構,但改進工作會接踵而至。目前,一個旨在降低後胎工作負荷的發展項目正在進行。去年在赫雷斯對07款的輪胎進行首次測試時發現,軟配方的輪胎在所有車上降級的速度都非常快,這使得改進後胎工作負荷的發展項目變得更加急迫。
除了應急方案,法拉利一種新的懸掛結構正在醞釀中,計劃在季中推出,具體時間未定。
三, 引入無縫變速箱 優化引擎性能
從F2007開始,法拉利加入了由邁凱輪和本田率先開創的無縫變速箱俱樂部,只是法拉利更喜歡將這套系統稱為快速換擋變速箱(quick shift gearbox)。「他幾乎是同時換擋,節約了從一個擋位切換到另一個擋位的時間,科斯塔(Aldo Costa)在談到新變速箱時說道。
2006年4月17日,法拉利首次對外公開正在開發自己的無縫變速箱系統。只是他們的路走的有些曲折。「現在我們正在測試這套系統,但是它不會在本賽季的比賽中使用。在我們最初的計劃中有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它同時擁有極高的可靠性,但是系統太復雜了,不利於維護保養,又重又昂貴。」前技術總監羅斯-布朗(Ross Brawn)在當時說道。「所以我們打算造一個比較簡單的,但這同時會伴隨著一些風險,因此我們仍需要進行大量的測試,將風險降至最低。」
根據布朗在公眾場合的口吻,他自始至終都在弱化無縫變速箱的優勢。「使用無縫變速箱是有一定優勢,但是它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大。」
和舊變速箱一樣,新變速箱也採用了碳纖維的外殼。但是進行了重新塑形,以滿足尾部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和新的尾錐規則要求。
引擎方面,法拉利的056在上賽季末被認為是最強的心臟。本賽季的版本是其基礎上優化的產物,但是代號沒有變。056 V8的活塞直徑設計達到了FIA允許的上限:98毫米。新的引擎總監西蒙(Gilles Simon)表示,從提交引擎開始,改進工作便一直在進行,盡管是非常小的改動,但是效果很顯著。當然,法拉利也需要對電子系統進行重新調整,以滿足19000轉/分的轉速限制。
「FIA允許我們對燃燒室、凸輪軸和閥門進行改進,加上我們還減輕了一些部件的質量,使得引擎的扭矩輸出曲線增強,並提高了可靠性。當然,我們還會與殼牌攜手發展燃油和潤滑油,同時會改進氣箱,並著眼於減少引擎的內耗。」西蒙在談到新引擎時說道
車身(BODY):F1賽車的車身採用碳素纖維增強塑料(CFRP)。這是一種異常堅固但卻有著輕微重量的優異材料。在使用這種材料之後,被稱為無大梁單體結構(Monocogue)的車身基礎部分的重量竟然不可思議地只有30KG。而最後在安裝了所有所需部件以及坐上駕駛員之後,整輛F1的重量也只有600KG而已,只有一般民用汽車的重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發動機(ENGINE):根據規定,現在的F1賽車可以使用排氣量3000CC以內的10缸發動機,其最高轉速可以達到每分鍾19000轉,最高輸出功率達到900馬力。由於F1比賽所需要的穩定性,引擎製作的方向不只是單純的高速,更需要適應長時間的高速運轉以及為了得到更好的轉彎性能,也必須提出小體積、輕重量和小尺寸等設計需求。
懸掛系統(SUSPENSION):F1賽車的懸掛系統被暴露在車身的外側,這是所有方程式賽車的一個退熱頂。雖然懸掛系統在F1中的功能與市面上銷售的民用汽車相同,但是其較舒適來說更需要的是良好的駕駛性能,這需要讓4個輪胎始終保持與地面接觸行駛。而由於活動更好的空氣動力學效果,在懸掛系統的形狀上,F1也參考了一些飛機的設計。
輪胎(TYPE):試想持續以200公里以上的速度在路面上飛馳,沒有一款好的輪胎顯然是不行的。輪胎採用高抓地力的軟質橡膠。一般使用的干胎有4條槽,而雨天使用的雨胎則更多且具有向外的排水槽。一般輪胎的壽命在150公里左右,也就是整個賽程的一半。現在F1的比賽中只有兩大輪胎,橋石(Bridgestone)和米其林(MICHELIN)可供應選擇。兩大輪胎各具備優勢,橋石各方面性能優秀,但是其工作所需要的溫度卻高過米其林,這使得新裝配的輪胎在抓地力上略失優勢,而且足以致命。而米其林各方面相對要略遜一點,特別是雨胎的設計更是被一些車隊指責。
方向盤(STEERING):F1賽車的方向盤比起一般汽車的方向盤要來得小,整個體積相當於一個A4大小的筆記本電腦。雖小巧,但是其所擁有的功能卻一點都不少。除了可以方便的轉向、不離方向盤來換檔等基本功能外,它更提供了對汽車內各部分的控制按鈕。在這個方向盤上你可以隨時調節汽車空氣燃燒比、牽引力控制調節、與車隊的工作人員進行溝通,甚至還可以控制自己身上的飲料。
剎車系統(BREAK SYSTEM):F1賽車的剎車系統與一般房車並無多太差異。也是由剎車碟和剎車緩沖器兩個部分組成。不過由於比賽的激烈程度需要經常從300公里的極限降低到80公里的低谷,使得整個剎車系統的工作溫度高達600度,所以整個系統的損耗率也相當之高。剎車碟和剎車緩沖器都有碳纖維材料製造而成,比較起以前使用的鐵和石棉,顯然碳纖維擁有更優秀的穩定性以及相對更輕巧的重量,比起過去的材質,現在整個剎車系統輕了6-8公斤。一個剎車系統的製造周期在3-5個月左右。在比賽中車手可以通過方向盤調節剎車的前後比例,一般是60%在前,40%在後,否則會造成後輪胎鎖死。
車翼(WING):F1對空氣動力學有著相當嚴格的要求,所以車翼部分至關重要。車翼分前翼和後翼,在F1比賽中,顯然前翼更為重要。因為它的位置,它控制著空氣在賽車其餘部位的流動。對於車翼的使用國際汽聯也有著嚴格的尺寸規定,前翼的直徑不能超過1400毫米,深度不超過550毫米,高度不超過200毫米。但是前翼的翼面數量卻不想後翼要被限制在兩片。前翼的材料是碳纖維製成,雖然堅硬到不會由於空氣動力受損,但是卻十分容易碰撞破裂。特別是因為其位於前輪的前面,所以在起步與超車的時候特別容易因為互相碰撞而造成前翼損壞而不得不去維修站更換。後翼的作用十分簡單,只是牢牢地將車身抓在地面上。國際汽聯規後翼的製作必須遵守1000毫米寬,350毫米長,200毫米深的范圍。它也必須擁有足夠的強度,必須能夠承受1000牛頓的重力測試。針對不同的場地,車隊一般具高、中、低三種不同下壓力的後翼存在。
很復雜的
Ⅱ F1比賽時賽場工作人員揮動的旗幟分幾種(各代表什麼意思)
F1的旗幟
紅旗
紅旗只有會出現在開始/結束,當紅旗出現時既比賽已被終止,可能因有重大事故會影響整個比賽的安全。
白旗
靜止:慢車在賽道上。
擺動:正常速度之車輛可能會被慢車,或返回修理站(Pit)中之事故車嚴重阻撓而失去許多時間?
請注意:Formula One的白旗沒有像印地車(IndyCar)有最末圈(Last Lap)的意思。
黑旗
黑旗會伴隨一個白色的號碼牌出現,號碼既是黑旗所指對象。看到黑旗後,車手必須在完成下一圈賽程前回到修理站,並由車隊指揮向賽會報告該車已進入。黑旗通常代表處罰,一般多是罰停10秒,雖然FIA相信車隊,讓他們自己計時,但嚴格說來從進了修理站,慢下來,到靜止10秒,重新加速,離站。總共耗費的時間總共最少都要20幾秒了。所以這10秒絕非小事。
黑白旗
對賽車手非運動行為的警告。
黑底紅圈旗
此旗也會伴隨一個號碼牌。警告車手該車有機件故障(有時車手不知情,或未查覺),必須且一定要立刻進修理站。
藍旗
練習賽:
靜止:後方有快速車輛接近中,讓路。
擺動:後方來車已准備超車,立刻讓路。
正式比賽:
靜止:後方車輛既將超圈(Lapping),讓路。
擺動:立刻讓路,否則將有可能被判黑旗。
修理站出口:告訴將由修理站回到跑道的車手,出口處有車接近中,小心駛出。
三面藍旗:若有車手被連續三面藍旗,該車將因蓄意或非法阻擋而被判黑旗。
黃底紅條旗
靜止:油漬或水漬在跑道表面。
擺動:賽道表面濕滑,緊急通告,小心駕駛。
黃旗:這是最常出現的旗幟了,肯定場場有。
靜止:放慢速度,小心駕駛,禁止超車,賽道外有事故或危險。
擺動:放慢速度,禁止超車,小心有可能隨時要變換正常跑道(Racing Line),賽道上有事故或危險。
雙黃旗擺動:除擺動所表示,再加准備停車,賽道被部分或全部阻擋。通常會有安全車(Safty Car)或紅旗出現。
黃旗超車:立刻判黑旗,冠軍車手Michael Schumache就是在Austria的Zeltweg比賽時因於黃旗下超越Heiz Harald Frentzen而被黑旗停10秒,名次也因此由第四跌至第六。
綠旗
此旗出現時既表黃旗的狀況已解除,車手可以回復正常速度及賽道
黑白相間旗
又稱賽結旗(Check Flag)。車手一經過此旗之後便代表比賽已結束。不論該車手是否圈數不足。(有的FIA會因時間不足而提早秀出Check Flag。此情形多數發生在Monaco,特別是雨天
Ⅲ 汽車的發展歷史
1705年,紐可門首次發明了不依靠人和動物來作功而是靠機械來作功的實用化蒸汽機。這種蒸汽機用於驅動機械,便產生了劃時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隨著蒸汽驅動的機械即汽車的誕生,人類社會中便拉開了永無休止的汽車發展的序幕。
1769年,法國人N.J.居紐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驅動三輪汽車。到1804的年,脫威迪克又設計並製造了一輛蒸汽汽車,這輛汽車還拉著十噸重的貨物在鐵路上行駛了15.7公里。
1831年,美國的哥德史沃奇.勒將一台蒸汽汽車投入運輸,相距15公里格斯特夏和切羅騰哈姆之間便出現了有規律的運輸服務,這台運輸車走完全程約需45分鍾。此後的三年內,倫敦街頭也出現了蒸汽驅動公共汽車。當這個笨重的怪物在英國城鎮奔跑時,曾引起了很大的騷動。
說起來,這種車比現在的築路用的壓道機還重,速度又低,常常撞壞未經鋪修的路面,引起各種事故。市民們當時曾呼籲取締這種汽車。為此英國制訂了所謂的「紅旗法規」,具有諷剌意味的是,由於這條法規的實施,使得英國後來在製造汽車的起步上大大落後於其它工業國家。
第一輛蒸汽驅動三輪汽車由於蒸汽汽車本身又笨又重,乘坐蒸汽汽車又熱又臟,為了改進這種發動機,艾提力.雷諾在1800年製造了一種與燃料在外部燃燒的蒸汽機(即外燃機)所不同的發動機,讓燃料在發動機內部燃燒,人們後來稱這類發動機為內燃機。
1876年康特.尼古扎.奧托又發明了對進入汽缸的空氣和汽油混合物先進行壓縮,然後點火,提高了發動機效率。這種發動機具有進氣、壓縮、作功、排氣四個行程,為了紀念奧托的發明,人們把這種循環改稱為奧托循環。
(3)正藍旗房車擴展閱讀:
中國汽車發展簡介:
以前中國沒有汽車製造業。中國土地上第一輛汽車是1903年輸入的美國產奧斯莫比爾牌小汽車,領得第一號汽車行駛牌證,其所有者為上海富翁。中國製造汽車的嘗試是在奉系軍閥張學良將軍支持下,於1928 年聘請美國技師指導,在沈陽北大營軍工廠成功仿造了美國萬國牌載重汽車,1 年中裝出10 輛。
我國的第一輛汽車於1929年5月在沈陽問世,由張學良將軍掌管的遼寧迫擊炮廠製造。張學良讓民生工廠廠長李宜春從美國購進「瑞雪」號整車一輛,作為樣車。李宜春將整車拆卸,然後除發動機後軸、電氣裝置和輪胎等用原車零件外,對其它零件重新設計製造。
到1931年5月歷時兩年,終於試製成功我國第一輛汽車,命名為民生牌75型汽車,開辟了中國自製汽車的先河,這是值得欽佩的。
Ⅳ 林志穎是F1賽車手,那麼F1是什麼意思
F1就是Formula One的縮寫,中文叫做一級方程式賽車。以共同的方程式(規則限制)所造出來的車就稱為方程式賽車,而其中等級最高者就屬F-1,很多人誤以為四個輪胎外露的單座位賽車都稱為F1,那就誤會大了。F1在現今賽車領域所代表的地位就有如『奧運』或是『世界盃足球賽』;目前F1共有10支參賽車隊,每場比賽最多隻有20位車手上場,每年規劃有16至17站的比賽,通常約在三月中開跑,十月底結束賽季。每站比賽可吸引超過10億人次透過電視轉播或其它媒體觀賞這世界頂級的賽事。
組織和管理賽車運動的是國際汽車聯合會(FIA)。FIA是汽車比賽的國際管理組織,由它來指定有關參賽車輛、車手、路線及比賽方式等相應規則。
F1是一級方程式賽車大獎賽的簡稱,它的英文全稱是FORMULA ONE。
F1由英國人埃克萊斯頓於1950年創辦,國際汽車聯合會承辦,每年舉行一次。現在每年的比賽分為18站,10支車隊各出2名車手進行比賽。參賽選手按積分多少決出當年的F1賽車大獎賽的世界冠軍,車手總成績最高的車隊則獲得年度車隊總冠軍。方程式賽車是由本世紀初的場地賽車派生出來的。方程式賽車分三個等級:三級方程式、三公升方程式和一級方程式。一級方程式是方程式賽車的最高境界。
到了本世紀30年代,為了規范汽車比賽並使比賽的勝負不再由發動機的功率、而是由車手的技術來決定,人們開始規定發動機的類型和汽缸容量。於是有了方程式(FORMULA)的概念。所謂方程式賽車是按照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FISA)規定標准製造的賽車。這些標准對「方程式」賽車的車長、車寬、輪距、車重、發動機的功率、排量、是否用增壓器以及輪胎的尺寸等技術參數都作了嚴格的規定。要生產方程式賽車的廠家,首先要通過FIA的認可,在確信有足夠的技術生產實力後才能夠生產方程式賽車。方程式賽車是生產廠家創造力、想像力、技術水平和經濟實力的結晶,其價值不亞與一架小型飛機。
方程式賽車共有三個級別:
三級方程式 規定發動機氣缸容量2升,170馬力以上,簡稱F-3
二級方程式 規定發動機氣缸容量3升,475馬力以上,簡稱F-2
一級方程式 規定發動機氣缸容量3.5升,650馬力以上,簡稱F-1
一級方程式汽車大賽是方程式車賽中的最高級別。根據FISA的有關規定,每年,全世界有資格駕駛F1賽車的車手不超過100名。所有駕駛F1賽車的選手,都必須持有FISA簽發的「超級駕駛執照」;每年只有少數的優秀車手有資格參加決賽。
F1汽車大賽,不僅是賽車手勇氣、駕駛技術和智慧的競爭,在其背後還進行著各大汽車公司之間科學技術的競爭。福特汽車公司就形象地把汽車大賽比作「高科技奧運會」。在汽車大賽中推出的新型賽車,從設計到製造都凝聚著眾多研製者的心血,並代表著一家公司乃至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汽車大賽還是各國科技人才素質的較量。據悉,德國約有2000多名專業人才直接從事賽車的設計、製造和研究工作、美國約有1萬人;而日本則最多,近2萬人左右。
F1記分方法:
每一輛賽車都需在當站比賽前三天進行排位賽,通常排位賽時,共有28-30輛賽車參加計時,但最終只取前26輛賽車參加正式比賽。正式比賽開始,各車手按各自排位從相繼不遠的位置出發。進入前6名可得分,計演算法如下:
名次 1 2 3 4 5 6 7 8
得分 10 8 6 5 4 3 2 1
FISA規定,如某站比賽發生意外,完成75%的賽程即告終止,而各車手得分減半,如第一名只得4.5分,則第六名只得0.5分。 通過各賽站積累計分,可決出該年度的世界冠軍。
Ⅳ 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1、回族
回族主要從事農業,部分經商,與漢族經濟文化聯系密切,酷愛養花,庭院中繁花似錦,屋內栽養盆花,講究清潔衛生。飲食方面,肉食只限於牛、羊、駝、雞、鴨、鵝、魚。禁食豬、驢、騾、狗等肉。
飲食有自己的特點,家庭飲食一般以拉條子、拌面、揪片子、蒸饃、烤餅和香豆子花捲為主,還有肉湯、羊肉泡饃、蒸肉、清湯牛肉麵、涼粉等獨具風格的食品,回族喜歡飲茶,主要喝磚茶、紅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時,一般還在茶里加上白砂糖和紅棗。
2、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也有一部分從事農業。在牧區,蒙古族多住圓形氈房,俗稱「蒙古包」。蒙古包的門一定朝南開,爐子設在氈房正中天窗底下。在農牧區,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內有土炕。
3、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牧民住的圓形氈房稱為「勃孜宇」。夏季多住在平原河流附近,冬季則遷居向陽山谷。定居的柯爾克孜族多住平頂方形土房,有壁龕和天窗,住宅周圍種有蔬菜瓜果。
柯爾克孜族牧民的食品也很豐富。乳製品有酥油、奶疙瘩等。枚民們喜歡牛羊奶、馬奶、酸奶、奶茶,食牛羊馬等各種肉食和米面細糧。
4、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門忌朝西開。房屋呈方形,有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樹,打掃得十分潔凈。室內砌土炕,牆上掛壁毯,開壁龕,並飾以多種花卉圖案。飲食方面,他們以麵粉、大米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麵粉烤制的饢。飯菜種類很多,有抓飯。
肉粥、拉麵、湯面、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歡吃甜瓜、西瓜、葡萄、蘋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雞、鴨、魚肉;禁食豬肉、驢肉、食肉動物及凶禽猛獸;禁食一切動物的血。
(5)正藍旗房車擴展閱讀:
1、彝族的禁忌:禁食狗、馬、熊等動物的肉;過年三天內禁忌新鮮蔬菜進屋,否則對祖先是最大的不敬;婦女忌食難產而死的家畜之肉;禁過年七天內推磨,不然會使家境貧困;
忌用餐後把湯匙扣於碗盆的邊沿上,因這是給死人敬食的方式。忌諱女人跨過男人的衣物,更不能從男子身上,頭上跨過。忌諱女客上樓。忌諱婦女送自己的首飾、衣物給別人,否則會影響生育和孩子的順利成長。
2、傣族的禁忌: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
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曬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聖物。
3、佤族的禁忌: 不能騎馬進寨,須在寨門口下馬;忌別人摸頭和耳朵;忌送人辣椒和雞蛋;忌任意進入木鼓房;忌諱送給少女裝飾品;忌諱客人在家裡坐婦女坐的鼓墩或數鈔票;
若門前放一木桿,說明家裡有病人,忌外人進入。女性不準隨便亂抓男性的頭發,男性不能觸女性的腳;忌諱別人摸自己的頭和耳朵。
參考資料:風俗習慣-網路
Ⅵ (200分高懸賞)去草原生存
你是想去大草原鍛煉一下自己的意志呢,還是認為草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世外桃源,想當隱士啊~~~
其實內蒙古的大部分草原並不象人們想像的那麼美好,我家住在牧區的小鎮上,比較靠近蒙古邊境,我們家也有草場有牛羊,我父親也和很多牧民有來往,所以我也算對牧民的生活比較了解(我自己也一個人也在草場放過一段時間的羊)
我就簡單說一下你的計劃有那些地方不可行:
首先,內蒙古大部分地區因為常年乾旱和過度放牧導致草場退化,"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並不是哪都有的,世界上著名的呼倫貝爾草原、科爾沁草原、植被保護最好的錫林郭勒草原還是很美好的,不過人家早把這些地方開發成保護區或旅遊景點了,估計不會讓你一個人到那兒隱居,旅遊也有指定居住的地方;烏蘭察布草原以及鄂爾多斯草原和阿拉善的草原和我們家居住的周圍都屬半荒漠草原或荒漠草原了.
然後就拿我家所在的巴彥淖爾盟來說,草場和農民的土地一樣在九幾年那會兒都分給個人了,三十年不變;一般牧民不會讓當地人到自己的草場上放羊的,因為這經常還發生糾紛;更不會讓一個外地人放羊了,不過你可以買個草場,雖然不是很貴但政策不允許城市戶口的人買草場的。內蒙古除了沙漠應該沒有沒有人居住的草場,有些地方可能交通不方便,但周圍可定有小鎮可以購物。
其次,現在牧民基本上沒有住蒙古包的,除了在流動草場上有,或開那達慕大會有臨時搭建的,更多的是在旅遊景點讓遊人感受一下蒙古包而已,因為那東西不適合常年居住的(這點不細說了)
還有自己放羊是件很孤獨的事,每天一大早趕著羊出去,下午再回來,很多草場都有山地或河床,騎摩托技術好的還行,不然就騎驢、騎馬,再不行就步走了。到了野外羊也不會待在一起,幾只幾只的跑,如果再是山地,你就有的受了,如果和別人的羊群混了,還得去人家的草場上去找,如果不及時的話就有可能找不到啊,丟幾只都是少的,我聽說過一個不成器的人家最多有丟五十多隻的;牧民與牧民的家一般離的很遠,站在自己家門口能看到另一家的房子就很不錯了;
每年到了固定時間,人們會給羊剪毛、爪絨、洗澡(羊身上有很多寄生蟲)這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勞作,你如果和鄰居的關系不好是不會有人幫你的,到了冬天草場沒有草了,你得提前買草和玉米儲存。還得讓羊在冬天大約統一的一個時間內產仔,不然就不能保證羊羔的存活率,在一個月里有產300隻羊羔的,到了那幾天他們連覺都睡不好,吃點東西湊合。
牧民的主要收入就是賣羊絨和秋天賣羊,一隻好的大羊約400-500元,一頭大牛得5000-6000;開支除了日常花費就是存儲草和玉米了,這需要不少的錢。他們的養殖採取的是粗放式的, 收入不是很高的。
在牧區的生活是艱苦乏味的,一般牧民家都沒有電,用上風力發電,然後買個衛星接收器看電視已經是很好的消遣了,當然風力發電是有限的,不可能一看一整天。
因為交通不方便不能天天吃到蔬菜而且牧民養的牛羊的數目因地方和很多個人原因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從幾十隻到幾千隻不等,你如果養的不多可能連自己都不夠吃,我們家一年還吃七八隻羊,一頭牛,一頭駱駝呢(我們家人比較多,也愛吃肉)
牧民基本都是蒙古族的,如果你不會蒙古語還有能喝酒就不可能和他們好好的融合在一起,而且他們會很齊心對抗外人的,當然是如果和他們相處不好,但總體上講牧民是純朴、熱情大方的,但他們不會太過表現出來,叫你喝酒吃肉那就是對你很好了。
牧區的治安一般是很好的,沒有什麼惡性案件發生,但由於人家相隔很遠,都會養狗,備有摩托或越野車。
如果你還是鐵了心的要去內蒙古,我個人建議你還是去那幾個最好的草原上旅遊好了,不然找個認識人到牧民的家裡住段時間(只需每月給牧民點補助就好了),體驗一下他們的生活,然後決定要不要自己找個地方住個一年半載,不然一開始就過多的投入是不理性的;依我之見,城市裡的人,如果不是受什麼重大打擊是在牧區住不了多長時間的,你能住半年,那就可以說是很了不起了。
想到草原生活,不需要什麼特殊技能,自己會做飯,會騎摩托、開車就好了,千萬別自己帶個蒙古包,會被人笑得。如果有經濟基礎自己帶個房車最好,裡面放上日常所需的物品,常用的感冒、消炎葯、急救包等等就好了,遇到缺什麼物品和葯物可以到小鎮上去買。最好多幾個人一起去,不然准備點防身的,不要帶太多的現金,也不要顯闊,小心點總不為過嘛,狗呢隨便,當地人都是養的土狗或黑背狼狗,政府不限制養什麼狗的,等你在那裡待的有一段時間了,真的決定要長住一段時間了,你自己也就知道自己該准備什麼,買多少羊了。
內蒙古很大的,可能情況會和我家附近有點不同,但是相差不到哪得,希望我上面所寫的能幫到你,讓你重新考慮一下你的草原之行!
如果還有什麼想知道的,我樂意解答。
Ⅶ 澳大利亞V8超級房車賽的賽制規則
賽道安全:在任何情況下,只要有賽車在賽道上,任何與工作無關的人員都不能進入賽道。
車手駕駛時間:在長距離比賽的情況下,每輛賽車最多可以有兩位車手駕駛,一位
車手最多可以駕駛3.5小時。
雨燈:在雨天,每輛賽車必須打開雨燈。如果雨燈有損壞,必須在維修後才能重新參加比賽。 32輛賽車的排位分為兩部分:前50%車手排位和後50%車手排位。前後50%劃分參照車手練習賽的成績。前十位排位:綜合前50%和後50%車手排位成績,排在前十位車手進行前十
名的排位賽,成績將決定第一場正式比賽出發順序。前十名排位賽順序將按倒序進行,從第十名到第一名。車手將先進行一圈暖胎圈,當賽場上出示綠旗時,車手開始做計時圈。車手完成計時圈後,賽場上出示格子旗,車手必須減速,返回維修通道。車手必須駕駛自己的賽車參加排位賽,並使用同一輛賽車參加正式比賽。
維修站通道:在排位賽期間,賽車進入維修站通道後必須停在車壩上,車頭朝前呈45度停放。不可以進入車庫或圍場區域,直到所有賽車排位賽結束並完成賽車檢查工作。 短距離比賽發車:第一次比賽按排位賽成績發車;第二次比賽按第一次比賽成績發車;第三次比賽按第二次比賽成績發車。
長距離比賽發車:根據排位賽的成績發車。 停止比賽:在賽道被破壞、由於事故造成堵塞和天氣狀況不適合比賽的情況下,賽事總監有權利出示紅旗終止比賽。所有賽車必須馬上降速,並返回車隊維修站等待。
重新發車:在賽道情況或天氣好轉的情況下,賽事總監可以宣布重新發車。發車排位按照比賽停止時的順序。
不能重新發車:在比賽已經完成75%路程的情況下,不能重新發車。成績按照比賽停止時的成績計算。 安全車使用:在比賽中發生事故或賽道上有雜物等情況下,賽事總監有權利出動安全車。安全車出動後,帶領所有賽車以低速通過賽道,車頂閃爍黃燈。在接到賽事總監的返回指令後,車頂黃燈熄滅並讓出賽車線路,返回維修站。在安全車返回後,賽道全程綠旗。賽車在通過發車線後,比賽重新開始。
安全車帶領:在安全車帶領賽車的情況下,所行駛的圈數將被計入比賽圈數。所有賽車不能超車或碰擦 進站:賽車在比賽過程中需要更換輪胎、加油、維修等可以進入維修站。
進站限速:賽車在進入維修站區域後必須把車速降到40公里/小時。
加油:在賽車進站加油時,車隊必須配備2個4.5公斤的乾冰滅火器。
工作人員:只允許有6位工作人員參與賽車的換胎和加油工作。 沖線:第一輛沖過終點線的賽車將成為比賽冠軍。終點線揮動黑白格子旗。
完成比賽:必須以賽車的動力完成比賽,必須完成超過75%的賽程。如果賽車的圈速超過
冠軍賽車圈速的2倍,那成績將視為無效。
宣布比賽結果:在比賽結束後30分鍾內,賽事總監會宣布比賽成績。成績宣布後,將不會做更改。 ⒈不能有故意的身體接觸行為,包括對他人的任何性質的攻擊行為除了自我防衛。
⒉ 被發現攜帶酒精、毒品或影響比賽進行的任何物品,都將被驅逐出比賽場地。
⒊ 任何人不能有行賄或受賄行為。
⒋ 不能有危險、魯莽、粗心的駕駛行為。
⒌ 比賽中不能有故意頂撞其他賽車的行為。
⒍ 不能因為個人疏忽或故意行為,造成、導致人員的受傷或財產的損壞。
⒎ 不能在調查表和聽證會上提供錯誤或有誤導性的證據和信息。
⒏ 不能以欺騙性、誤導性的口頭或書面形式的信息,欺騙、誤導公眾。
⒐ 不能誹謗或歧視別人的性別、人種、宗教或性傾向。
⒑ 每個車手都必須遵守駕駛法規。
⒒ 每個車手都不能有目的性質地造成、導致他人的受傷或財物的損壞。
⒓ 每個車手都必須服從賽事總監的安排。
⒔ 賽車必須停在發車線內,前輪不能壓線,任何賽車都不能有搶跑現象。
⒕ 每個車手在比賽中都必須遵守、注意旗語。
⒖ 任何不遵守裁決規則的個人或集體都將受到處罰,最高罰金¥20000,並且最多可以扣除85分的積分。 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凡駕駛機動車輛是要到駕駛員培訓基地接受培訓,獲得一張駕照。V8也需要駕照,這是一張由國際汽聯頒發的駕照。
這張駕照,是根據國家汽車運動機構推薦和所呈報的車手成績以及符合國際汽聯規則所附的各項條件,才能得到V8駕照。通常一位車手要花數年時間從小型賽車、普通賽車逐步晉級到V8。但事實上僅有一小部分車手能獲得這張駕照。 V8賽車是一種大型房車,由澳大利亞製造,5公升右手駕駛、四門、V型8缸引擎。牽引控制是被禁止的,發動機和變速箱是自由選擇的,發動機壓縮比例不能超過10:1,加速旋轉限速7500RPM,6檔變速箱的特定比例1.00:1,最多6點阻力制動片,操舵系統可自由選擇,動力操舵是允許的,4輪操舵是禁止的。賽車的最輕重量為1355公斤,包括車手和服裝重量。比賽中只允許更換一台發動機,如果更換第二台發動機,車手將從發車線後起跑。賽車必須配備前後兩個拖鉤。使用的燃油是殼牌98辛烷高級無鉛汽油,FT3燃油箱必須適用120公升的容量。
車手座椅:必須符合FIA的標准
安全隔離:車手座椅安裝安全隔離設施。設施必須符合FIA的標准
窗網:賽車必須配備符合FIA標準的窗網,一般都裝在車手一邊。窗網必須覆蓋70%的區域,按鈕要作成易分辨的顏色。窗網至少能夠抵抗50公斤的側面重量。
滅火系統:必須配備符合FIA標准滅火系統。至少有4公升的容量,安置在賽車內的左手邊或者在乘客座椅的下面。
車體:車體和外殼都必須使用統一的設計和製造。賽車的空氣動力輔助設施和外部組成
部分都使用相同的碳纖維結構。允許修飾前後保險杠,側翼等。
車燈:車燈玻璃罩覆蓋透明的膠膜,以防止車燈破裂後遺留在賽道上。賽車頂部的車燈要用頂燈蓋保護,以保證不影響賽車的空氣動力。
賽車輪胎必須使用鄧祿普,必須配備12隻輪胎:4隻濕胎,8隻干胎。
輪胎:最小寬度305mm,最輕重量9公斤。 2004年V8國際超級房車賽輪胎分配表
比賽名稱 干胎 濕胎
F1/GP 8隻 8隻
阿德萊德大獎賽 16隻 未定
克里科大獎賽 10隻 10隻
紐西蘭大獎賽 12隻 12隻
神秘谷大獎賽 10隻 10這
巴巴加羅大獎賽 12隻 12隻
昆士蘭大獎賽 10隻 10隻
雲頓大獎賽 10隻 10隻
奧蘭大獎賽 10隻 10隻
桑頓大獎賽 16隻 未定
巴瑟斯特大獎賽 24隻 未定
黃金海岸大獎賽 10隻 10隻
塔斯瑪尼亞大獎賽 12隻 12隻
悉尼大獎賽 12隻 12隻 頭盔:所有車手在比賽時都必須佩帶頭盔。
必須是以下三種中的一種:Snell Foundation SA2000
SFI Spec 31.1A,31.2A
BS 6658-85 Type A/FR
車手服裝要求:所有車手在比賽時都必須穿著賽車服、長襯衣、長頭巾、襪子和鞋子。賽車服裝必須符合FIA的標准—FIA1986或FIA8856-2000.
車上標記
車號:所有參加比賽的賽車都必須在乘客座位前面的擋風玻璃上角粘貼車號。
車身圖畫:AVESCO的執行經理將提供車身相關的圖畫。
車手號碼:每輛參加比賽的賽車都必須粘貼車手號碼。每個車手都有自己的號碼。號碼必須是白底黑字。 藍旗:(波浪型揮動)另一輛車正准備超車
(靜止不動)另一輛車在後面緊跟
黑旗鑲有桔色圓盤棋:列出車號,指示車手賽車有問題,可能危及車手或其他賽車,必須進站。
黑旗:列出車號,指示車手停止比賽。
紅旗:結束比賽,車手必須返回維修站。如各個旗點都揮動紅旗,表示關閉賽道。
黃紅條紋旗:在揮旗區域賽道有碎片或油漬。
黃旗:(雙旗波浪型揮動)前方極度危險
(單旗波浪型揮動)前方危險
(單旗靜止不動)注意,前方有危險
黑白三角旗:列出車號,指出車手有違反運動精神的行為。
白旗:前方有慢車。
綠旗:賽道已清。
黑白格子旗:勝利的標志,比賽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