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房車內飾 » 揚州嘉鶴內飾

揚州嘉鶴內飾

發布時間: 2021-07-03 13:36:14

A. (1)揚州的個園,是一座獨具風格的名園,它是清嘉靖、道光年間兩淮鹽總黃至筠在明代「壽之園」舊址

1.園中植翠竹,又因竹葉形狀像一個「個」字,故名「個園」
2.以四季假山堆疊精巧而著名
3.A
4.步入個園大門;繞過宜雨軒;轉過鶴亭步下秋山。按空間順序寫
5.C
6.介紹個園中冬景的特點


B. 揚州有哪些寺廟

揚州現存的寺廟有:大明寺、天寧寺、重寧寺、大王廟、文峰寺、仙鶴寺、旌忠寺 等寺廟。

一、大明寺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區西北郊,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大明寺因初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1500餘年來,寺名多有變化,如隋代稱「棲靈寺」、「西寺」,唐末稱「秤平」等。

清代,因諱「大明」二字,一度沿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皇帝親筆題書「敕題法凈寺」。1980年,大明寺恢復原名。2002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

二、揚州天寧禪寺,位於揚州市區城北豐樂上街3號,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東晉,相傳為謝安別墅,後由其子司空謝琰請准舍宅為寺,名謝司空寺。武周證聖元年(695年)改為證聖寺,北宋政和年間始賜名「天寧禪寺」。明洪武年重建,正統、天順、成化、嘉靖間屢經修葺。

清代列揚州八大古剎之首,康熙帝南巡曾駐蹕於此。乾隆帝二次南巡前,於寺西建行宮、御花園和御碼頭,御花園內建有御書樓——文匯閣。被列為揚州八大古剎之寺的石碑至今鑲在山門正上方。

三、揚州有「雙寧」——天寧寺和重寧寺。重寧在天寧寺附近,同為清代揚州八大名剎之一。始建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咸豐間毀於兵火,同治間重建,光緒間再建。東側園林已毀。

四、大王廟(江蘇省揚州市邗溝大王廟)邗溝大王廟,又名吳王廟,俗稱邗溝財神廟,地處古邗溝南岸、老虎山之北,今揚州市維揚區梅嶺街道辦事處的邗溝社區邗溝組境內。

五、揚州文峰寺,文峰塔建於明萬曆十年(1582),是在當時知府虞德曄等地方官員的贊助支持下,由僧人鎮存賣武募化建成。

六、仙鶴寺俗據史籍載,揚州仙鶴寺與廣州懷聖寺、泉州清凈寺、杭州鳳凰寺齊名,同為我國伊斯蘭教著名的四大清真寺。其中杭州鳳凰寺狀如鳳凰,可惜屢廢屢修,已看不出鳳凰的形貌。揚州仙鶴寺形如仙鶴,並且保存完整,是中阿建築風格的巧妙揉合,一直為海內外珍視。

七、旌忠寺位於江蘇省揚州市汶河路文昌閣附近。在旌忠巷東端北側,東臨仁豐里,相傳此地是梁昭明太子蕭統文選樓舊址。旌忠寺是江蘇省重點寺廟。陳太建年間(569-582年)名為寂照院。因隋煬帝在此聽智藻講法而成名剎。

南宋隆興年間(1163-1164),為祭祀岳飛,改名功德院。又因寺內原有紀念隋唐間注《文選》的揚州人曹憲、李善的文選樓,名寺額為「文選精忠」。咸淳年間,賜額「旌忠寺」。1984年起旌忠寺全面修建。重建後的旌忠寺寺門朝南,縱向依次為山門殿、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寺內有500年銀杏樹一株。常住僧人18人。

C. 揚州的名勝古跡及介紹

1,揚州漢陵苑

揚州漢陵苑,又名漢廣陵王墓博物館,是於1979年發掘於高郵市高郵湖西新區神居山的一號西漢墓葬,其木梓面積比湖南馬王堆漢墓大18倍,代表古代最高禮儀的葬禮「黃腸題湊」,並出土金縷玉衣殘片。

2,揚州鳳凰島生態旅遊區

揚州鳳凰島生態旅遊區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泰安鎮,是江淮平原上自然生態環境保持最完好的一塊平原—湖泊類型的濕地景觀,為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級森林公園。

3,茱萸灣風景區

茱萸灣風景區位於揚州東首灣頭鎮,面積約50公頃,北接邵伯湖,西瀕京杭大運河,東連仙女鎮。茱萸灣2011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4年獲評江蘇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

4,大明寺

大明寺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區西北郊,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大明寺因初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

5,何園

何園,坐落於江蘇省揚州市的徐凝門街66號,又名」寄嘯山莊「,是一處始建於清代中期的中國古典園林建築,被譽為「晚清第一園「,面積1.4萬余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餘平方米。何園由清光緒年間何芷舠所造,片石山房系石濤大師疊山作品。

D. 徽商的崛起究竟是因為揚州的地理位置還是自身的能力強大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自古以來,揚州就是文人心中的白月光,無數文人騷客嚮往此地,甚至,在此地流連忘返。但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揚州,不是在於它的美麗動人,而是它的富庶。


眾人皆知,揚州一地十分繁華,江南富庶之地主要指的就是揚州、蘇州一帶。

那麼,揚州為何如此富庶呢?

近代有位詩人,名陳去病,此人著有《五石脂》一書,書中便提到揚州繁盛之因。根據這位詩人的看法,他認為:“揚州繁盛主要是因為徽商,揚州這座城市是被商人改變的一座城市。在幾千年的歷史之中,揚州繁華昌盛,徽商的確是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揚州城與徽商之間的關系不可分割。

揚州最早並不僅僅是一座城市,它屬於夏朝時劃分的九州之一,范圍頗廣,相當於淮河以南、長江流域及嶺南地區。後來,面積逐漸縮小,慢慢地相當於現在一個省的范圍。再後來,隋朝一統之後,揚州逐漸向城市靠近。唐朝建立以後,高祖李淵於武德八年將揚州治所從丹陽移往江北。

自此,揚州才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地理位置上與名稱區劃相統一。但不管是作為一省還是一城,揚州從來都不是歷史的配角,揚州特有的風景和繁華讓其未曾落寞蕭條過,一直是士大夫們一心嚮往的地方。古人有詩雲:“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足以可見其中心境。

而且,揚州一地誕生了無數華麗詩篇,無一不說明揚州的繁盛。

而揚州繁盛的根本,就在於巨額資金的集中。徽商大批前往揚州,對當地的經濟、文化、觀念影響巨大。

首先,因為徽商的推動,揚州鹽業十分興旺,於是,揚州各地以鹽為生和籍鹽為食之人愈來愈多,當然,這也算是鹽業本身所帶來的變化。

其次,由於鹽業經濟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揚州其它產業的發展,飲食、園林、脂粉業等在這一時期飛速發展。

再者,徽商推動了揚州的市政建設。明末清初,由於戰亂影響,揚州城被破壞殆盡。在徽商的大力推動之下,很多“壞道”、“廢橋”、“街肆”、“碼頭”皆得到較好的修繕管理,使得揚州城更加美麗多姿。

最後,徽商的到來,為揚州當地的文化注入了新鮮血液。徽商有收集文物的癖好,又十分注重文藝修養,這種風氣自然也帶到了揚州。後來“揚州八怪”的形成,便與此有很大關系。

不得不說,如果沒有徽商參與進來,揚州的風采會遜色不少。

梁啟超先生則將徽商的參與提升到另一個高度,他在《清代學術概論》中說:“以徽商為主體的兩淮鹽商,對於乾嘉時期清學全盛的貢獻,與南歐巨室豪賈之於歐洲文藝復興,可以相提並論。”從中也可以看出,徽商對於揚州文化的形成,的確有其獨特的意義。

E. 請你當導游——介紹揚州

揚州名勝古跡

龍虯庄遺址

【龍虯庄遺址】1993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高郵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高郵市一溝鄉一溝鎮北龍虯庄。遺址湮沒在地下和水下,目前已暴露面積約25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米。1970年3月,經南京博物院考古鑒定為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距今約五六千年。出土文物主要有夾砂紅陶釜、畫彩陶缽、紅衣陶豆、陶壺等器物殘片,與淮安青蓮崗、邳縣大墩子文化遺址下層出土陶器相同。

F. 揚州漢陵墓

5路[上行]
城北客運總站 → 出租汽車公司 → 小官橋 → 揚子江北路 → 蜀崗東路 → 國聯制衣 → 養怡花園 → 江陽工業園 → 朱塘小區 → 雙塘路 → 蜀景花園 → 江陽商貿城 → 江平東路 → 西湖鎮 → 變壓器廠 → 大明寺 → 觀音山 → 下馬橋 → 漢廣陵王墓 → 卜楊村 → 干休所 → 友誼新村 → 公交總公司(友誼廣場) → 迎賓館 → 瘦西湖 → 藍天大廈 → 文昌閣 → 仙鶴寺 → 蘇北醫院 → 荷花池公園 → 冶金廠 → 工人新村 → 汽配城 → 東花園醫院 → 東花園 → 劉庄 → 正泰花苑 → 湯汪派出所 → 湯汪鄉政府 → 連運村 → 聯誼路加氣站 (共41站)
5路[下行]
聯誼路加氣站 → 連運村 → 湯汪鄉政府 → 湯汪派出所 → 正泰花苑 → 劉庄 → 東花園 → 東花園醫院 → 汽配城 → 工人新村 → 冶金廠 → 荷花池公園 → 蘇北醫院 → 仙鶴寺 → 文昌閣 → 藍天大廈 → 瘦西湖 → 迎賓館 → 公交總公司(友誼廣場) → 友誼新村 → 干休所 → 卜楊村 → 漢廣陵王墓 → 下馬橋 → 觀音山 → 大明寺 → 變壓器廠 → 西湖鎮 → 江平東路 → 江陽商貿城 → 蜀景花園 → 雙塘路 → 朱塘小區 → 江陽工業園 → 養怡花園 → 國聯制衣 → 蜀崗東路 → 揚子江北路 → 小官橋 → 出租汽車公司 → 城北客運總站 (共41站)
25路[上行]
汽車東站 → 嘉和路 → 副食品城 → 大眾維修站 → 大橋東 → 揚州大橋 → 曲江商品城(新興金屬公司) → 武警醫院 → 躍進橋東 → 第一人民醫院(吳道台府) → 東關古渡 → 便益門 → 五台山大橋 → 梅花山莊 → 大王廟(化工學校) → 弘揚中學 → 佳竹苑 → 公路處 → 干休所 → 卜楊村 → 漢廣陵王墓 → 下馬橋 → 觀音山 → 大明寺 → 變壓器廠 → 西湖鎮 → 江平東路 → 江陽商貿城 → 新能源·花樣年華 → 五亭龍東門 → 五亭龍玩具城 (共31站)
25路[下行]
五亭龍玩具城 → 五亭龍北門 → 五亭龍東門 → 新能源·花樣年華 → 江陽商貿城 → 江平東路 → 西湖鎮 → 變壓器廠 → 大明寺 → 觀音山 → 下馬橋 → 漢廣陵王墓 → 卜楊村 → 干休所 → 公路處 → 佳竹苑 → 弘揚中學 → 大王廟(化工學校) → 梅花山莊 → 五台山大橋 → 便益門 → 東關古渡 → 第一人民醫院(吳道台府) → 躍進橋東 → 武警醫院 → 曲江商品城(新興金屬公司) → 揚州大橋 → 大橋東 → 大眾維修站 → 副食品城 → 嘉和路 → 汽車東站 (共32站)

G. 有哦誰知道揚州來鶴台廣場的來歷的么請教一下啊

項目中文名:來鶴台廣場。
項目英文名:LAI HE TAI SQUARE.名稱設計的三個訴求點新文化、新地標、新財富名稱設計的學術依據
1.揚州的歷史文化價值若從《春秋左傳》所載魯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吳國築邗城,溝通江淮算起,揚州至今已有2488年的歷史。古代的揚州,濱江、臨海,又是大運河的南北轉軸,中國南、北方的樞紐。其地理位置的重要使之在亂世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盛世又成為商家雲集的都市和文化交流中心。興衰頻繁,累積豐厚。因此,揚州人民得以兼綜古今,融會南北,創造了精緻典雅的歷史文化與生活藝術,有著深厚的地域文化資源。這些資源應當轉化為文化資本,產生新的財富。
2.揚州的鶴文化傳奇揚州傳統文化中,與商業文明聯系最密切,流傳最悠久,最膾炙人口,最富傳奇色彩的資源是「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最初記載於南朝的《殷芸小說》
[1],至今已有一千多年。這個傳奇反映了古城揚州商茂民富的歷史。古代揚州有「鶴城」之稱[2]。有過許多以鶴命名的大型建築,如仙鶴寺,是宋代阿拉伯商人登陸中國後建造的四座最早的清真寺之一,這一命名就借用了揚州鶴文化的傳奇。又據清嘉慶十五年《重修揚州府志》卷二十三「古跡」部的記載,揚州城北舊有「棲鶴亭」、東北舊有「騎鶴樓」。再據清李斗《揚州畫舫錄》的記載,休園中有「來鶴台」。此外還有問鶴亭、來鶴村等。如果我們檢閱唐宋至清代有關揚州的詩詞,引用這一鶴文化傳奇的作品數以百計。這一切都說明歷代揚州人民都借用這一傳奇故事的意象,表達他們再創揚州繁華盛景的美好願望。廣場的命名也落實到對這一文化脈絡的承接之上。
3.「來鶴台」的由來來鶴台是明末清初揚州休園中的著名景觀建築。園主鄭俠如,字士介,號俟(音四)庵。明崇禎十二年貢生。工詩文,有《三休園文詩》、《休園詩余》等。出身於鹽商家族。父鄭之彥,字仲雋,號東里,秀才,精通商業,是揚州鹽商領袖和文化事業的贊助人,被譽為「鹽筴(音夾)祭酒」和「儒林丈人」。有鄭元嗣、鄭元勛、鄭元化和鄭俠如四子。鄭氏兄弟皆精心營構園林。鄭元嗣(字長吉)建有「五畝之宅二畝之間」和「王氏園」;鄭元勛建有影園;鄭元化建有嘉樹園;鄭俠如則建有休園。其中影園與休園堪稱明末清初揚州園林中的精品傑作。休園是當時「揚州園林中,結構最為復雜,營造最為艱巨,也最為傑出的代表作。」
[4]興建於宋代朱氏園林的舊址。佔地五十多畝。中有來鶴台、空翠山亭、金鵝書屋、三峰草堂等三十多處景觀,藏有文徵明、董其昌、徐文長等一流藝術家的作品。乾隆年間,其子鄭為光輯有《休園志》八卷。據宋介三《休園志》的記載,休園「極北而東,則為來鶴台,望遠如出塞而孤。亦如畫法,不余其曠則不幽,不行其疏則不密,不見其朴則不文也。」可見來鶴台是其園中營造高遠疏曠意境的景觀。在當時,休園還是揚州重要的文化活動中心。據《揚州畫舫錄》記載, 「揚州詩文之會,以馬氏小玲瓏館、程氏篠(音消)園及鄭氏休園為盛。又以程氏園與休園為最。」
[5]來鶴台所包含的文化意蘊其一,是揚州地區繁榮昌盛,商茂民富的象徵。她的定名直接取意於「騎鶴上揚州」的傳奇。其二,揚州的園林是中國的園林典範。清代名士劉大觀稱:「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三者鼎峙,不可軒輊。」當時人稱為「至論」
[6]所以,來鶴台應該是古代揚州建築中最能表達揚州商業文化傳奇的傑出建築。其三,是揚州商人重視經濟與文化關系的表現。來鶴台主人的家族一直是揚州鹽商中的巨子,但他們又來自徽州,帶有徽商中特有的重視文化的儒商氣息。他們以經商的利潤贊助當地的文化事業,形成地方文化活動的中心。 其四,是揚州人民熱愛鄉土,熱愛國家的象徵。揚州人民鍾情於揚州的鶴文化傳奇。不斷地建構與之有關的建築。寄託他們對鄉土生活的熱愛之情與美好祝願。
「來鶴台」概念的現代對接與轉換來鶴台所包含的祝願揚州經濟與文化發展繁榮的意蘊正是現代揚州人民的時代宏願。她是對古代揚州特有的商業文化精神的傳承與提煉。她是一個古老的傳奇,而現代揚州人民將要把她轉變為現實。她可以激勵揚州人民再次為自已的歷史而驕傲,再次體會到盛世的繁華與富庶,再次發現自己的聰明才智,信心百倍地進入創新的時代。
項目主要景點名稱設計廣場的主要景點為東南隅的台、橋、水景、山景。現根據古代的詩賦典故,設計命名方案,以供採用。台—來鶴台此命名與廣場名稱相同,以具有古典意象的現代台式景觀建築,表現「來鶴台廣場」的命名淵源於明清時代揚州休園中的「來鶴台」。橋—拂雲橋典出唐沈佺期《黃鶴詩》:「拂雲游四海」之句,以仙鶴的高飛遠翔,寄喻「來鶴台廣場」的事業志存高遠,情接四海。水—弄影池典出南朝鮑照《舞鶴賦》:「疊霜毛而弄影」之句,以仙鶴的高貴姿態,寄喻「來鶴台廣場」獨特不凡的形象。山—玉山典出宋曾鞏《舞鶴詩》:「忽聞瑤琴奏,遂舞玉山岑」之句,以仙鶴高潔的居所,寄喻「來鶴台廣場」優美的休閑、觀光環境與超值、領先的置業條件。項目主要功能區名稱設計廣場主要功能區由寫字樓、沿文昌西路的商務樓、精品店步行街、飲食步行街等構成,其名稱均根據以鶴為主題的成語、吉祥語及詩詞典故加以提煉設計。寫字樓—雲鶴大廈取「雲鶴游天」之語。這是廣場中的最高建築,有如仙鶴的頭頸,位居西北。在本廣場設計的現代風水意象中,取《周易》西北為乾,居於天位的卦象,造成「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唐劉禹錫詩句),表現「來鶴台廣場」大展宏圖,蒸蒸日上的氣象。商務樓—銜珠樓取「鶴銜寶珠」之語。在廣場設計的現代風水意象中,從西北角向東南角延伸的主軸線中,暗含著「鶴銜寶珠」的意象。古代數術經典《易林》曰:「白鶴銜珠,夜食為明。膏潤優偓,國當年豐。」寓意「來鶴台廣場」為招財聚寶,永享豐潤的風水寶地。飲食步行街—芝田街取「啄粒芝田」之句。鶴以靈芝為食,以此表現美食街的功能特點,引發人們對極品佳餚的聯想。「芝田街」七幢樓宇分別以靈芝和靈芝的別稱命名。北面一排自東向西分別是金芝閣,玉芝閣,仙芝閣,靈芝閣;北面面對廣場的三幢樓宇自東向西分別是青芝閣,丹芝閣,玄芝閣。精品店步行街—白羽廊取「白羽醉風」之句。一則比喻精品店的商品如仙鶴白羽般珍貴,二則比喻精品店誠信經營,如仙鶴般愛惜羽毛;三則比喻精品街上遊人似鶴,自在舒適,如醉春風。購物廣場—歲華苑取近代潘天壽題畫詩:「鶴與梅花共歲華。」吉祥物名稱設計吉祥物名稱:一鳴吉祥物為一隻身著唐裝,手持小旗的小鶴,取名「一鳴」,既表示這只小鶴將來能夠超凡脫俗,一鳴沖天、一鳴驚人;也暗示來鶴台廣場前程遠大,名揚四海。

H. 我國以「鶴」命名的著名建築物有

 2005-06-22 13:44:42 湖北蛇山黃鶴樓黃鶴樓在蛇山黃鶴嘰頭,樓因山而名。相傳三國吳黃武年間創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餘年的歷史,是我國著名的勝跡之一。後來各代屢毀屢修,致使「樓之興廢,更莫能記」。僅清代就重修四次。黃鶴樓據六朝和唐代的文字記載,宋元明各代繪畫及清代絲織品圖案和清末所攝照片,其樣式或重檐翼舒,四闊霞敞;或台樓環廊,高標嶙峋;或層樓連廡,開朗幽勝;或獨樓三層,聳天峭地。總之,昔日黃鶴樓,軒昂宏偉,輝煌瑰麗,崢嶸縹緲,幾疑「仙宮」。歷代關於它的傳說和神話很多。如王子安乘鶴由此經過;又有費文偉駕鶴返憩於此;並說辛氏在此賣酒,一道士常來飲之,辛不要酒資,道士走時用桔皮在壁上畫一黃鶴說:「酒客至拍手,鶴即下飛舞」,辛因此致富。過十年,道士來,取笛鳴秦,黃鶴下壁,道士跨鶴直上雲天,辛即建此樓等等。更因有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白居易赴宴,王維送別等,歷代文豪都登臨過黃鶴樓,寫過摹景抒懷、俯仰興廢的不朽詩篇,尤因唐崔顥《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一詩,竟使李白甩筆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更名聞千古。至清光緒十年(1884)因附近失火延燒被毀,但遺址所在地,仍為人們流連。1979年後重建此樓,宏偉壯觀的雄姿,又巍然屹立於「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漢的黃鵠之巔,為祖國江山風物流光煥彩。避暑山莊松鶴齋松鶴齋在承德市避暑山莊正宮東側,建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清聖憲皇太後(乾隆母)和濱妃居此。當年「青松蟠戶外,白鶴舞庭前」,乾隆帝取松鶴益壽延年之意題名,為乾隆題避暑山莊三十六景的第三景。這一組建築包括門殿、松鶴齋、綏成殿、十七間房、樂壽堂、暢遠樓等。綏成殿曾是嘉慶帝為皇子時讀己起居之所;道光十二年(1832)以後,在此供奉清朝歷代皇之神位。樂壽堂是聖憲皇太後居住的寢宮,嘉慶帝晚年亦常居於此。暢遠樓是觀賞避暑山莊湖區風景的高視點,樓後垂花門,出門即為萬壑松風殿。雲龍山放鶴亭 放鶴亭在江蘇徐州市雲龍山頂,為寧代文人張天驥建。張天驥號雲龍山人,博學而不想做官司,住山下黃茅崗上,喂兩鶴,並在山上蓋一亭,命為放鶴亭。清晨登亭放鶴,晚上在亭招鶴。其友蘇東坡在北宋元豐元年(1078)十一月初。為他作《放鶴亭記》,並作放鶴招鶴歌,其中有「黃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餘以活汝飽」等句。放鶴亭歷經改建,亭南有井一口,原名石佛井,深七丈多,因靠近放鶴亭,明天啟年間改名飲鶴泉,並在井南邊豎立了「飲鶴泉」碑。青田大鶴山 大鶴山在浙江青田縣城北隅。傳有雙白鶴年年至此育雛,故名。山高100米,周圍20公里,屬括蒼山脈。道教傳稱第三十六洞天。山巔有混元峰,又名試劍石,高約30米,中分為四,相距各一米許,傳為唐代道士葉法善丹成試劍所剖。峰下有洞,稱大鶴洞,為葉法善煉丹處。山壁留有唐朝以來摩崖石刻多處景觀。蘇州留園鶴所 留園鶴所位於蘇州市閶門內,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初為太僕寺卿徐泰時之東園,清乾隆時歸劉恕,易名「寒碧山莊」。人們慣以「劉」姓名之而稱劉園,久之諧音為「留園」。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園內有一處五峰仙館,又題名為「鶴所」。鶴在漢代就名列仙籍,成為仙人的騏驥,據傳道祖老聃便是馭鶴登仙的。鶴又是文人隱士的愛物,它清遠閑放,超然於塵埃之外,有恬靜、閑放的秉性,高雅、健美的姿態,與「賢人君子」有共同感情,文人常藉以詠志。主人將這恬靜、曲折的小園名為「鶴所」,其志向自見。蘇州藝圃鶴砦 藝圃原為明學者袁祖庚所建,初名「醉穎堂」,後歸文徵明曾孫文震孟為住宅。文震孟官至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為人剛正,因反對宦官魏忠賢而連遭遷杖、貶職、調外等處罰,後又被削職為民,隱居於此。他在這里種植葯草,寫詩作畫,易名為「葯圃」,寓歸隱之意。清初園為山東姜采,擴建為「敬亭山房」,其子姜實節更各為「藝圃」。園僻處小街深卷之中,清詩人寫詩贊頌說:「隔斷塵西市語嘩,幽棲絕似野人家。屋頭棗結離離實,池面萍浮艷艷花「,為古樸幽雅之景。園中有一處幽靜的院落芹廬,中間小廳為「鶴砦」。此處指園主具有「鶴砦」之德的學士。鶴,閑逸高雅,超俗不凡,而自袁祖庚、文震孟至姜采,都是「一琴一鶴」。為官清廉,名為「鶴砦」,含義甚豐。揚州仙鶴寺 仙鶴寺位於江蘇揚州市汶河路東。相傳建於南宋,明洪武年間(1368-1398)重建,後歷代又幾經修葺大理石大理。寺東向,主要建築禮拜殿,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前部是單檐硬山頂,後部為重檐歇山頂。殿內宣諭台上的八角亭,內藏《可蘭經》。殿南還有明月亭等勝跡。它與廣州懷聖寺、泉州麒麟寺、杭州鳳凰寺合稱我國沿海伊斯蘭教四大名寺。 

熱點內容
五菱豪華7座商務車的功能 發布:2025-09-10 16:37:19 瀏覽:743
皮卡丘bl漫畫圖片 發布:2025-09-10 16:36:46 瀏覽:682
東風風行6座能拉貨的商務車 發布:2025-09-10 16:25:51 瀏覽:887
官方皮卡堂圖片 發布:2025-09-10 16:21:08 瀏覽:95
江淮皮卡拖車掛勾 發布:2025-09-10 15:57:51 瀏覽:749
帝豪駐車系統故障打不著火 發布:2025-09-10 15:50:53 瀏覽:19
letsgo皮卡丘主角性別 發布:2025-09-10 15:34:22 瀏覽:346
年輕人喜歡什麼豪車 發布:2025-09-10 15:23:04 瀏覽:540
房車大通底盤車型 發布:2025-09-10 15:03:59 瀏覽:77
可愛卡通萌皮卡丘圖片 發布:2025-09-10 14:51:59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