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堂內飾
1. 教堂內有什麼裝飾
你好,我是基督教徒,只知道基督教教堂的裝飾。一般正面牆上都有十字架,並且十字架的兩旁會有「以馬內利」四個字。十字架下面是舞台,舞台上有一個聖講台(牧師主持聖禮或證道使用)。聖講台的另一側是鋼琴,鋼琴再往下是唱詩班的座席(有的設計成階梯狀)。唱詩班之前會有一到兩個譜架。另外有的教堂在舞台之下還會有一個講台,一般的弟兄姊妹講學或做見證使用。另外教堂中還會有些鮮花之類的裝飾,並且還有《聖經》語句條幅,聖誕節期間還有聖誕樹。
很高興你願意了解基督教。我覺得你如果想更真實的了解教堂,你最好到教堂去看看。只要你敬畏上帝,教堂的大門永遠向你打開。願我主耶穌基督祝福你!
2. 教堂的布局
教堂是進行宗教儀式的場所,一般特指西方宗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新教等,伊斯蘭教進行宗教儀式的場所一般稱為清真寺,猶太教從事宗教儀式和其它活動的場所中文亦稱猶太教堂或猶太教會堂(Synagogue)。
歷史
教堂的前身是古希臘的神廟和古羅馬的巴西利卡。
拜占庭時期開始,教堂開始形成其自身獨有的建築特色:十字形平面、高高的鍾塔、高而狹長的室內空間,彩色馬賽克玻璃窗等。
中世紀時期,教會勢力統治了歐洲,教堂成為城市中最高大雄偉、富麗堂皇的建築,哥特式教堂追求垂直方向的高聳空間,這種空間是如此的超越常人的尺度,以至於信徒一進入教堂就會感受到一種來自天國的氣氛。
文藝復興時期,隨著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哥特式教堂不再受到建築師的親睞,教堂更加成為一種建築師為自己樹碑立傳的好機會,追求宏大的穹頂成為建築師的主要目標之一,但是由於當時的建築力學和建築材料不夠先進,真正能成功建成並保留至今的穹頂教堂為數不多。
現代的教堂不再局限於教堂的傳統形式,而是更注意宗教氣氛的創造。玻璃、木材、混凝土等各種新材料被廣泛運用在教堂建築中,同時也涌現出大量的傑出作品,很多建築大師因設計出獨特的教堂而一舉成名,如阿爾瓦·阿爾托的三十字教堂、菲利浦·約翰遜的水晶教堂、安藤忠雄的「光的教堂」、「水的教堂」、「風的教堂」等等。
特徵
十字形平面
彩色玻璃窗
穹頂
鍾塔
扶壁和飛扶壁
管風琴
等級
教堂建築分為四等級:
小堂/禮拜堂 (Chapel,無本堂神父)
聖堂/禮拜堂 (Church,通常為堂區所在)
座堂 (Cathedral,教區主教所在)
大殿 (Basilica,大主教所在或為有特殊宗教事跡發生的地點,例如露德、花地瑪)
3. 教堂由幾個房間組成,各有什麼功能
教堂按大小分為禮拜堂、小教堂、大教堂
就拿其中最小的禮拜堂,也叫附屬小教堂,一般屬於某個大的修道單位的一部分,所以它的職能只在提供少數人禮拜或個別彌撒,所以它只由一個中殿(坐人的地方)和天堂(即我們國內稱的祭壇組成)
我們國內大部分是小教堂,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有一個前殿(進門放聖水的地方)中殿(坐人的地方)和天堂(即我們國內稱的祭壇組成),
還附帶有聖器室(國內就是放法衣啦蠟燭呀,有的時候還作為彌撒人員換衣服的地方),
告誡亭(這個不用說告誡的地方,但因堂區的大小不同,有些和國外一樣是以單獨的小房子出現【一般是木頭】,有的是以房間出現的,位置有的在中殿,還有的就在聖器室旁邊)
至於唱詩班的地方,有的教堂是位於正對天堂的二樓的一塊小地方(國內如此,外國正對的是風笛,唱詩班圍繞在天堂周圍,小涼台或台階)
至於神父樓的問題是這樣的,有些堂區存在教堂外附屬單獨的神父居住的地方(至於用來什麼用誰都知道吧),而實際上有些堂區是在教堂裡面單獨的房間;這就不得不提到堂區(教區)辦公室、教友活動的場所(比如安排教理班的地點),傳達室,還有公共設施(就是廁所、停車場等),就我們國內來看一般就在教堂的一層,而所說的禮拜的地方,就是主殿【包括前殿(進門放聖水的地方)中殿(坐人的地方)和天堂(即我們國內稱的祭壇組成)】則放在二樓;注意:在大一點的堂區這些都可能有單獨的樓出現,有些還有專為義工住的地方
至於大教堂,規模就更大了。大體上其中鍾樓室(就是敲鍾的地方),我們國內很多都用鈴手搖的
主殿除了上文說的包括前殿(進門放聖水的地方)中殿(坐人的地方)和天堂(即我們國內稱的祭壇組成),還有很大長廊,前殿更大用途更加廣泛(蠟燭台,聖像小隔成之類我不多說了)
墓室,地下墓室,一句話是放偉人的地方,還有附屬墓地,實際上就是後院,有的是用來種東西的
還有什麼呢,有的教堂有附屬修道院,還有的附有很大的會客室 。
4. 小型教堂一般都有哪些結構
教堂是基督教(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等舉行彌撒禮拜等宗教事宜的地方,按照級別分類有主教坐堂,大教堂(大殿),教堂,禮拜堂等。
教堂結構
1.平面一般為十字架形。
2.高聳入雲的塔樓多為筍狀。
3.斜柱加固支撐較薄的牆面,形成一種特殊的外牆結構。
4.薄殼般的穹頂正中有三個大門,中間的大門為主要通道。
5.內部為輕盈、裸露的棱線飛肋骨架穹隆。
6.高大、寬敞、明亮的內部空間具有良好的採光性能。
7.窗戶多為植物的葉片式,窗戶上以五彩玻璃鑲嵌圖案。
8.正門上為大圓形的玻璃薔薇紋樣,正門為若干層次逐步向內收縮的門道,每層均有雕像。
教堂等級
天主教的教堂建築分為四等級:
小堂/禮拜堂(Chapel):有駐堂神父/主理牧師一位。
聖堂/禮拜堂(Church):通常為傳道區/牧區所在,有主任司鐸/主任牧師,教友/會友多的教堂甚至有執事/助理聖品。
座堂(Cathedral):教區主教駐在地。
大殿(Basilica):又稱聖殿,通常為總主教/大主教所在、或為有特殊宗教事跡發生的地點,例如露德、花地瑪。僅有天主教設此等級。
5. 一般教堂的布置是怎樣的
那得分教派,這個有很多說法的
6. 哥特式教堂有哪些裝飾細節
伊迪絲•漢密爾頓指出,整個一座哥特式建築風格的大教堂,上上下下都用圖案和花紋裝飾,數不勝數,雕刻精細,技藝精湛,獨具匠心,無懈可擊。徐建融也說道,哥特式教堂以尖頂拱券和垂直線為主,除了門窗幾乎沒有牆壁,高聳、輕盈、富麗、精緻。置身於教堂內部,高大明亮,塗滿金色的柱子間鑲有彩色玻璃大窗,顯得輝煌而神秘;對於哥特式教堂的彩色玻璃,許多藝術家都竭盡贊美之能事,信奉基督教的信徒沒有見過天堂,但是可以通過哥特式教堂的彩色玻璃感受到天堂的存在。例如人們對於沙特爾主教堂的彩色玻璃的描述和贊美,玻璃對於哥特式教堂具有如此特殊價值,這在其他類型的建築中是很少見到的。
7. 教堂里有什麼東西
都有可能有,沒有嚴格的規定。
但是基督教的教堂絕對不能有耶穌的畫像或者雕塑
8. 一般教堂的內部結構
基督教的教會生活鬆散、自由,方式靈活,教會場所因陋就簡。天主教的教會生活嚴謹、莊重,教堂大都裝飾豪華,富麗堂皇;
基督教神職人員如牧師、長老、執事、傳道員,包括主教在內全都是過世俗生活,可以結婚成家。天主教神職人員如司鐸、神甫、修士、修女,包括主教在內全都是過脫俗生活,終生獻身於教會,絕不能結婚成家;
宗教活動的一些名稱不同。如天主教一般在教堂的大小聚會都叫——彌撒,基督教在教堂的聚會叫作——禮拜;
基督教堂一般在聖殿前方置備一醒目十字架。天主教堂不但裝飾各類大小十字架,往往還要恭奉耶穌背負十字架的雕像或畫像,還有聖母瑪利亞及聖徒的畫像,有的教堂還有耶穌背負十字架上各各他的「耶穌苦路像」,供人們瞻仰。天主教堂聖殿一側還專設有「告解亭」供神甫接待信徒懺悔告解之用。
9. 聖墓教堂的內部構造
聖墓大教堂由三部分組成:聖墓教堂、骷髏地教堂和尋獲聖架教堂。
聖墓大教堂剖面圖
剖面圖
聖墓教堂就建在骷髏地的山谷中,那兒是埋葬耶穌的地方,教堂外觀像一個十字架,教堂內的小教堂實際上只是整座建築的大殿:和羅馬的萬神殿一樣呈環形,只能通過聖墓上方的圓頂採光,16根大理石柱環繞圓頂,勾勒出17個拱廊,形成一條空中飛拱,飛拱同樣飾有16根柱子和17個拱廊,只是比承托的柱子和拱廊要小些。飛拱中楣的上方鑿有龕,與諸拱廊相對,圓頂便依著壁龕的弧度搭起。昔日壁龕均以馬賽克裝飾,描繪了十二門徒、聖海倫娜和君士坦丁大帝的形象,另外還有3幅不知名的肖像。
聖墓教堂共有上下兩層,由苦路進入,直接就會踏入教堂的二樓,這里是苦路的第十站和第十一站,分別展示著兩件巨幅油畫:猶太先知亞伯拉罕祭獻兒子以撒和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第十二站是耶穌殉難的地點,這里矗立著著名的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雕塑。第十三站在聖墓教堂的正門大廳,一塊帶著血紅色斑的大理石散發有異香,是傳說中擺放耶穌遺體的地方。從這里往左,大廳中央是小教堂狀的聖墓所在地,這里是苦路的終點第十四站。聖墓其實就是一個石洞,極為狹小,不足2米寬。據傳,這里原本是貴族約瑟夫購買的墓地,當年他因敬仰耶穌而把自己的墓地捐獻出來埋葬耶穌。但下葬3天後,人們在距這里不遠的大衛王衣冠冢上面的「最後的晚餐」樓兩次見到了耶穌顯靈,於是便打開聖墓查看,發現裡面竟是空的,人們便就此認定耶穌
聖墓大教堂教堂內部
被認為是耶穌殉難和復活處的聖墓教堂現由6個教派共同掌管,是教中有堂、堂中有教的典型。其實,關於耶穌的出生與復活各教派在說法上存在不少差異,不過好在如今,各個教派已經擱置爭論,安然共處。
聖墓大教堂-參考資料
1、http://www.51766.com/www/detailhtml/1101013907.html
2、http://iask.sina.com.cn/cidian/browse.php?name=%CA%A5%C4%B9%BD
10. 修道院的教堂的內部結構是什麼樣的
教堂是修道院內的主體建築,位於整個建築群的中央,是一座邊長50米的方形建築。屋頂上方聳立著一個直徑為19米的圓形塔樓,塔樓圓形的屋頂上還有高高的尖頂。全塔總高為92米,是修道院建築群中的最高點。與此高聳的圓形屋頂相呼應的是左右兩側的兩座72米高、帶有圓形屋頂的方柱形鍾樓。教堂內部十字交叉的圓形穹隆頂架由四根粗大的柱子支撐,另有八根較細的柱子分別支撐著24個拱頂支架。
圓形穹隆的天花板上有各種反映聖母和耶穌宗教生活的壁畫。地面用灰白兩色相間的大理石鋪砌。教堂內最大的祭壇有15米寬,26米高。祭壇分四層,分別用碧玉、瑪瑙或紅大理石的柱子支撐。四層擱板上共有15座銅制雕像,最高一層是基督和聖母的雕像,旁邊是聖彼得和聖保羅的雕像。在大祭壇的兩側有兩組銅鑄雕像群,這是義大利米蘭的藝術家們創作的藝術精品,一組是卡洛斯五世國王和他家人的雕像,另一組是菲利浦二世國王與他的三位妻子和一個兒子的雕像。祭壇周圍掛滿了著名繪畫大師繪制的聖像、宗教畫或各種精美的雕飾。在主座堂旁側的一座小教堂內珍藏了一件16世紀義大利著名雕刻家本維努力托•塞利尼的傑作——著名的《基督受難》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