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房車內飾 » 新縣大別山房車小鎮

新縣大別山房車小鎮

發布時間: 2021-07-17 15:27:40

『壹』 河南信陽新縣是個好地方嗎

肯定 新縣地處大別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結合部,東襟合肥,南視武漢,北達鄭州,京九鐵路、106國道、大廣高速公路縱貫全境,素有「三省通衢」和「中原南門」之稱。全縣總面積1612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1個管理區,205個行政村(居委會),人口36萬。是一個以林為主的山區縣。新縣是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藍。新縣物產豐富,資源充足。盛產林果、茶葉、中葯材等,其中,板栗、銀杏、茶葉、油茶、野生獼猴桃品質產量均居河南之冠,被國家林業局譽為全國名特優經濟林「板栗之鄉」、「銀杏之鄉」。 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
地理位置
新縣位於河南省東南部大別山腹地。屬信陽地區。面積1546平方公里,人口32.17萬轄17個鄉(鎮),200個行政村。
編輯本段自然環境
本縣為大別山區,群山環抱,主峰黃毛尖海拔1011米。山間有谷地、盆地。小潢河境內長50公里。年平均氣溫15.1℃,年平均降水量127.4毫米,全年無霜期225天。
編輯本段交通現狀
境內公路總里程393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5.4公里。有國道106線,大廣高速穿過,全長14公里;省道2條,全長100公里;縣鄉道全長267公里;專用公路全長12公里。橋梁520座14188延米。17個鄉晴雨通車,197個行政村通汽車。有京九鐵路34公里,縣轄內設有滸灣、新縣、泗店車站。
編輯本段名勝古跡
位於鄂豫交界的天台山,史稱淮南第一峰,腹地的連康山、沙窩的紫龍潭、熊河的山水 新縣
關均為著名的游覽勝地。新縣是我國最早的紅色的革命根據地之一,中共中央鄂豫皖軍委航空局就在縣城內。現在新縣在省重點保護的蘇區舊址十處。
編輯本段新縣特產
新縣境內資源豐富,盛產茶葉、板栗、銀杏、油茶、中葯材、山野菜和獼猴桃,其品質、產量均居河南省之冠,其中銀杏是全國四大銀杏基地之一,被譽為「中原茶葉第一鄉」、「板栗之鄉」、「銀杏之鄉」。全縣有杉木30萬畝、板栗32萬畝、茶葉7.5萬畝、銀杏林面積3萬畝。山上植物2100多種,有香果樹、珙桐、水松、金錢松、銀杏等珍稀樹種. 好山好水出好茶,新縣是信陽毛尖茶主產區之一,被譽為「茶葉之鄉」。 新縣地處大別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結合部。全縣轄15個鄉鎮,總面積1612平方公里,人口32.17萬。是一個以林為主的山區縣,也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
新縣轄5個鎮、10個鄉:新集鎮、八里畈鎮、沙窩鎮、吳陳河鎮、蘇河鎮、周河鄉、陡山河鄉、滸灣鄉、千斤鄉、卡房鄉、郭家河鄉、陳店鄉、箭廠河鄉、泗店鄉、田鋪鄉,香山湖管理區,縣人民政府駐新集鎮。
新集鎮
代碼:411523100 2006年,轄12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紅旗居委會、勝利居委會、解放居委會、東風居委會、京九居委會、新城居委會、長潭居委會、金水居委會、巴棚居委會、潢河居委會、艾窪居委會、葉林居委會、金蘭村、彭河村、白果術村、卓灣村、塘窪村、林沖村、董店村、代咀村、金河村、劉泗沖村、彭大灣村、合龍村、代窪村、沖田窪村、黃灣村、姚沖村
八里畈鎮
代碼:411523105 2006年,轄12個村委會:八里畈村、張店村、神橋村、鄭坳村、聶壇村、王里河村、水口村、螯山村、長河村、七龍山村、長崗村、南沖村
沙窩鎮
代碼:411523101 2006年,轄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街道居委會、王山村、沙坪村、曾畈村、羅漢村、吳灣村、汪沖村、油榨村、楊畈村、熊河村、高山村、匡灣村、劉灣村、朴店村
吳陳河鎮
代碼:411523103 2006年,轄18個村委會:吳陳河村、邱店村、馬鞍村、龔窪村、王窪村、夏灣村、陳窪村、石灣村、吳尖山村、柯棚村、周灣村、章墩村、小河邊村、陽土墩村、杜窪村、羅寺村、朱窪村、邱堂村
蘇河鎮
代碼:411523104 2006年,轄15個村委會:張堂村、蘇河村、廖窪村、朱店村、文昌村、李庄村、新光村、雙鎮村、黃圍孜村、夏店村、紅柳村、趙坳村、郭大窪村、墨河村、廟墩村
周河鄉
代碼:411523201 2006年,轄11個村委會:周河村、柳鋪村、毛鋪村、馮樓村、余沖村、付沖村、西河村、湯沖村、熊灣村、九龍村、王邊村
陡山河鄉
代碼:411523202 2006年,轄15個村委會:陡山河村、爛泥沖村、扶前灣村、胡沖村、大塘村、劉灣村、塘灣村、白馬山村、張灣村、李灣村、白沙關村、槐店村、剛店村、柳林河村、連康山村
滸灣鄉
代碼:411523203 2006年,轄14個村委會:滸灣村、蔡山村、鄢山村、黃墩村、李寺村、伍榜村、徐灣村、柳店村、蘇畈村、鄭店村、曹灣村、游圍孜村、李榜村、華灣村
千斤鄉
代碼:411523204 2006年,轄19個村(居)委會:楊店村、王店村、余店村、娘灣村、邵山村、土主嶺村、楊高山村、代灣村、喻沖村、大吳灣村、北楊灣村、付窪村、徐畈村、沙石居委會、南金村、抱耳村、孔灣村、大楊灣村、吳大塘村
卡房鄉
代碼:411523205 2006年,轄9個村委會:古店村、卡房村、居畈村、胡河村、何山村、王畈村、葉灣村、牛沖村、胡灣村
郭家河鄉
代碼:411523206 2006年,轄7個村委會:郭家河村、麻布村、灣店村、蓮花村、范灣村、柴樓村、土門村
陳店鄉
代碼:411523207 2006年,轄10個村委會:細吳村、杜灣村、程七村、雲山村、代崗村、高灣村、山背村、梅花村、鬍子石村、王灣村
箭廠河鄉
代碼:411523208 2006年,轄13個村委會:箭河村、竹林村、黃畈村、仁畈村、塔爾村、油榨村、李窪村、何崗村、方灣村、代畈村、楊沖村、占灣村、石崗村
泗店鄉
代碼:411523209 2006年,轄12個村委會:范店村、付山村、邱灣村、余畈村、大畈村、余河村、王樓村、鄒河村、計河村、分水嶺村、陸灣村、泗店村
田鋪鄉
代碼:411523210 2006年,轄8個村委會:田鋪村、水榜村、黃土嶺村、河鋪村、塘畈村、宋畈村、陶沖村、九里村,
香山湖管理區
轄付山村、邱灣村、余畈村。
編輯本段新縣歷史
新縣的前身為經扶縣。1932年10月,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為了便於控制鄂豫皖邊界的大別山區,對付革命力量,以當時河南省政府主席劉峙之字「經扶」為縣名,以新集為縣治,設立經扶縣,將光山縣南部五個里(八水裡、五馬里、沙城裡、長潭裡、青山裡)、17個保(神留橋、朴風山、沙窩、永陽贅、五龍、杜橫、夏陂山、長潭、朱向、董范店、墨斗關、潘殷沖、官堰、柴山、觀音、沙城、千斤),湖北省麻城縣三個區(仁美區的三分之二、擇里區的三分之二、豐義區的二分之一,相當於現在泗店、田鋪二鄉中南部、周河鄉南部)、黃安縣的兩個會(長水會、塔耳會,相當於現在箭廠河鄉)等劃歸經扶縣管轄。原屬河南省的面積佔93%。 新縣是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里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堅持大別山紅旗不倒的中心地、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落腳地,先後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主力紅軍,培育了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43位叱吒風雲的共和國將軍和50位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獻出了吳煥先、高敬亭等5.5萬優秀兒女的寶貴生命,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將軍縣。 1947年8月,劉(伯承)鄧(小平)大軍挺進大別山。28日,新集重獲解放。12月,在縣城西南王灣召開經扶縣首屆人民代表大會。與會代表500多人一致通過決議,將經扶縣更名為新縣。
編輯本段發展歷程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新縣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和首府所在地,在這里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主力紅軍,獻出了吳煥先、高敬亭等5.5萬優秀兒女的寶貴生命,培育了李德生、許世友、鄭維山等93位叱吒風雲的共和國將軍和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將軍縣」。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新縣人民繼承和發揚的老區光榮傳統,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發揮山區優勢,建成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實施興工強縣,培育了羚銳上市公司;突出自然特色,建成了獨具魅力的紅城;開發勞力資源,打造了涉外勞務品牌;樹立一流標准,形成了濃厚的幹事創業氛圍,全縣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5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30.8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16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05元,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在全省排序從1996年的倒數第一攀升至第52位。先後獲得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外派勞務基地縣、國家衛生縣城、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級生態示範區、香山湖國家水利風景區、金蘭山國家森林公園、連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等國家級獎牌和河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榮譽稱號,為打造實力新縣、平安新縣、魅力新縣、和諧新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的征程,英雄的新縣人民正以嶄新的風貌,昂揚的鬥志,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闊步邁進,新縣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新縣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
編輯本段莆田新縣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新縣鎮,地處山重嶺疊之中,自古交通方便,舊名湘溪,公元979年興化置縣,縣治原設在今仙游縣游洋鎮,後因虎患頻仍,人口減少,元皇慶二年(1313)興化縣治(原興化軍、後興化府)遷至廣業湘溪,即今莆田市新縣鎮。「新縣」之名,由此而始。
莆田市涵江區新縣鎮
代碼350303108 新縣鎮轄15個村委會:~201_新縣村、~202_文筆村、~203_張洋村、~204_圩頂村、~205_廣宮村、~206_鞏溪村、~207_上茅村、~208_洋林村、~209_仙安村、~210_白雲村、~211_外坑村、~212_泗洋村、~213_大所村、~214_大賢村、~215_白伏村。 莆田市涵江區新縣鎮新縣鎮地處莆田東北部山區,距市區51公里,北接大洋鄉,南連秋蘆鎮,西鄰庄邊鎮,東與福清市東張鎮交界。全鎮土地面積133平方公里,有15個行政村,總人口22671人,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產枇杷、楊梅、橄欖、柿子、板栗等雜果,此外地下蘊藏大量的礦藏,開采利用價值較高。 現有中小學17所,衛生院1所,分院2所,變電站1座,水庫及附建的水電站2座,基礎設施有待於進一步提高,水、電、路、教育、文化、衛生設施日趨完善將不斷改善。主要旅遊景點有:宋代著名史學家鄭樵著名立說之處"夾漈草堂"、大革命時期南方十五塊紅色政府之一"莆田第一個蘇維埃政府"舊址等。 預計2002年度經濟指標: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200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4600萬元,出口供貨總值130萬元,財政總收入202萬元,人均純收入2760元。
莆田新縣夾漈草堂風光
夾漈草堂 鄭樵紀念館
位於莆田新縣鎮廣山村,海拔600米左右,是鄭樵守陵和讀書立著處,為莆田二十四景中文化含量最高的景區。其中,有一個簡易的天文台,保存完好,是鄭樵研究星象的地方。鄭樵是我國宋朝著名歷史學家。他的代表作《通志》是一部歷代典章制度的通史,博大浩瀚,達200卷,500多萬字。《通志》一書包羅萬象,不僅記載了古代社會的歷史,還涉及到動物學、植物學、文字學、音韻學等超越史學范疇的內容,把史學研究的范圍擴大到前所未有的深度與廣度。 鄭樵是福建莆田人,父親鄭國器是當朝頗負名望的太學士。鄭樵從小耳濡目染,學習勤奮,對諸子百家尤感興趣。 鄭樵16歲那年,父親去世,從此家道中落,生活每況愈下。為了替父守孝,更為了不中斷學業,鄭樵走進深山老林,在莆田西北山下的一座茅屋內隱居起來,一邊守孝,一邊用功讀書。 單調枯燥的讀書生活十分清苦,但鄭樵卻樂在其中。遇上嚴寒天氣,狂風肆虐,破舊的草堂四面來風,瑟瑟發抖的鄭樵一邊用單薄的身軀抵禦門口吹來的寒風,一邊燃燈苦學。相鄰的村民深深地為他這種鍥而不舍的治學精神所打動,紛紛主動關心他、幫助他。有時送來一碗米飯給他充飢,有時拿來一把茅草幫他修補破漏的茅屋。 鄭樵在深山老林里整整隱居苦讀了30年。無論炎夏寒冬,無論生活條件多麼困苦,都未曾動搖他窮盡學問的雄心。他博覽群書,認真地研究了歷史、天文、地理、生物、醫葯和語言文字等各方面的學問。由於他長期不輟地學習,積累了無與倫比的豐富知識,為晚年「集天下之書為一書」,撰寫《通志》這部浩瀚的歷史巨著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鄭樵讀書的時候很注意系統性,他常常花費很多工夫去整理自己的讀書筆記,然後根據自己的體會寫成新的作品。他說:「善於讀書的人必須懂得整理知識,把知識整理得有條有理,才能達到融會貫通的地步。」
河北省 孟村回族自治縣新縣鎮
新縣鎮(Xinxian Zhen)位於縣境南部。鎮政府駐新縣村。面積63.7平方千米,人口2.96萬人(2002年)。轄23個行政村。 沿革 1955年設新縣鄉,1958年撤銷,1961年建新縣公社,1984年改鄉,同年改鎮。1997年,面積63.7平方千米,人口2.8萬,轄新縣、南肖莊子、王莊子、北劉庄、於道、宣庄、徐庄、台庄、楊庄、孫樓、揚石橋、王石橋、劉石橋、韓石橋、趙石橋、大堤東、小韓東、王帽圈、正道、羅疃、伊興庄、楊村、潭庄23個行政村。

『貳』 新縣大別山幹部學院征地多少錢一畝

應該三四萬一畝吧,新縣這幾年就這個價

『叄』 河南信陽的新縣怎麼樣啊

新縣好啊~風景好,人更好,這里考不了駕照的,可以再這里上駕校,到信陽去考。我考了個C照,自己去的,加上來迴路費400塊~

『肆』 信陽新縣好么

新縣風景好,干凈,但是物價太貴,比起大城市那是差的太遠,所以說在外面工作,可以在新縣買套房過年什麼的回來住住

『伍』 新縣的地方特產

新縣境內資源豐富,盛產板栗、銀杏、茶葉、油茶、中葯材、山野菜和獼猴桃,其品質、產量均居河南省之冠,其中銀杏是全國四大銀杏基地之一,被譽為「板栗之鄉」、「銀杏之鄉」。
淮南豬
淮南豬屬華北「黃淮海黑豬」類型,是中國著名的地方優良豬種之一,按頭形可分為「齊嘴大耳型」和「尖嘴小耳型」。體態中等,被毛黑色,四肢有力;六月齡公豬體重和體長分別為51.1㎏和108.4㎝,母豬分別為53.4㎏和108.4㎝。淮南豬產區主要集中在淮河上游南部地區,20世紀70年代起,因國外豬種的引進,使淮南豬分布區很快縮小到新縣及其周邊縣的部分鄉鎮,2004年新縣通過了國家淮南豬原產地標記注冊。
黃緣閉殼龜
黃緣閉殼龜,又名斷板龜、金頭龜、金錢龜,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被譽為「活化石」的動物。其經濟價值很高,肉質細嫩,肉味鮮美可口,被視為珍貴的滋補品;葯用效果好,具有滋陰潛陽、解毒、抗癌與中葯配伍能防治多種疾病和疑難雜症。
在中國只有河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湖南、福建、台灣等少數省份有分布。新縣地處大別山腹地,江淮分水嶺,是黃緣閉殼龜主要產地,全縣分布總面積965平方公里,占面積的60%,涉及到13個鄉鎮,分布較多的有周河鄉、代咀鄉、田鋪鄉、泗店鄉、八里畈鎮、沙窩鎮6個鄉鎮。
無公害水稻
新縣在吳陳河鎮馬鞍村建立了1000畝的無公害水稻生產基地,該基地生態環境優良,無大氣、水質、土壤等環境污染,連片種植超級雜交稻「Ⅱ優航1號」,按照無公害稻米生產技術規范生產,尤其是嚴格農葯的施用,嚴禁高毒、高殘留農葯施用,廣泛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生物農葯,確保稻米的品質。
雙低油菜
「雙低」油菜(低芥酸、低硫苷)是菜、油、飼兼用作物。油菜的菜苔是很好的蔬菜;低芥酸菜籽油脂肪酸組成合理,是營養豐富的食用油;低硫苷餅粑蛋白質含量高達36%—42%,是優質的飼用蛋白源。全縣已形成了「一戶帶多戶,一村影響多村,多村形成基地」的油菜生產大格局。
地膜花生
2002年以來,新縣農業局大力推動地膜花生生產,建立了3000畝的地膜花生生產示範基地,帶動全縣發展地膜花生2萬畝。隨著地膜花生技術的推廣應用,新縣花生產量穩定增長、品質逐步提高。全縣花生總面積3萬畝,年產花生900萬公斤,總產值3000萬元,是新縣主要油料作物之一。
茶葉
新縣種茶歷史悠久,為茶葉生產基地縣,有茶園面積12萬畝,全縣年產干茶200萬公斤,有毛尖、炒青、龍井、花茶、紅茶、蒸青茶等數十個品種。是全國十大名茶——信陽毛尖的主產區之一,所產毛尖其形緊圓細直、香氣馥郁、湯色清澈、滋味醇厚,主銷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

『陸』 河南新縣大別山氣候資科

大別山屬北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典型的山地氣候特徵,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溫光同季,雨熱同季,具有優越的山地氣候和森林小氣候特徵,具備森林的氣候優勢。年平均氣溫12.5℃,最高氣溫18.7℃,最低氣溫8.8℃,極端最高氣溫37.1℃,極端最低氣溫-16.7℃,1月份最冷平均溫度0.2℃,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3℃,夏季平均溫度22℃,冬季平均氣溫10℃,≥10℃積溫4500-5500℃,氣溫年較差21.8℃。平均降水量1832.8毫米,年降水日數161天,空氣相對溫度平均79%,年日照時數平均1400-1600小時,年霧日102天,太陽平均輻射量110千卡/cm2,無霜期179-190天,年平均氣溫比附近的市、鎮分別低5.2℃,降水比附近的地區多360毫米。

『柒』 河南新縣的金蘭山咋樣

河南位於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2000多年前,為中國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簡稱為「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稱。 河南為中華民族主要發祥地之一。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英才輩出。遠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原人民就創造了著名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 化」。這里曾孕育出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李耳、莊子,政治家商鞅、李斯,科學家張衡,醫聖張仲景,文學家韓愈,哲學家程顥、程頤,民族英雄岳飛以及吉鴻昌、楊靖宇、彭雪楓、鄧穎超等歷史名人1000多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河南在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上始終占據重要地位。先後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河南,中國七大古都河南就佔有三個(洛陽、開封、安陽)。 歷史 在河南這片土地上,曾上演過一幕幕歷史活劇,諸如武王伐紂、周公營洛、春秋諸侯爭霸、戰國群雄逐鹿、劉邦項羽對峙、光武劉秀興漢、曹魏中原稱雄、隋末瓦崗暴動、趙匡胤陳橋兵變、岳飛抗金鏖兵、李自成中原血戰、京漢「二七」風暴、劉鄧大軍挺進中原等。歷史的風雲變幻,無不在中原大地留下深深的痕跡。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後,河南省行政區劃,北界止於黃河,有鄭州、洛陽、陝州、陳留、商丘、許昌、淮陽、南陽、信陽、潢川等10專區和開封、鄭州2省轄市、8專轄市,86縣,省會設開封市。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撤銷平原省,將所屬之新鄉、安陽2省轄市及新鄉專區及所屬14縣(區),濮陽專區及所屬7縣,安陽專區及所屬6縣,菏澤專區的東明縣劃歸河南省。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將舊屬河南省在建國初期劃入安徽省的永城縣劃歸河南省。1954年,河南省府由開封市遷駐鄭州市。196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將東明縣劃歸山東省。196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將山東省之范縣、壽張2縣金堤河以南地區和范縣縣城附近劃歸河南省,取名范縣。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決定,將范縣東部的9個公社劃出,成立台前縣。 自然 河南位於我國中部偏東、黃河中下游,處在東經110°21′ ~116°39′,北緯31°23′~36°22′之間,與冀、晉、陝、鄂、皖、魯6省毗鄰,東西長約580公里,南北跨約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居第17位。 新縣地處大別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結合部,東襟合肥,南視武漢,北達鄭州,京九鐵路、106國道、阿深高速公路縱貫全境,素有「三省通衢」和「中原南門」之稱。全縣總面積1612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202個行政村(居委會),人口34.8萬。是一個以林為主的山區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新縣地處大別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結合部,東襟合肥,南視武漢,北達鄭州,京九鐵路、106國道、阿深高速公路縱貫全境,素有「三省通衢」和「中原南門」之稱。全縣總面積1612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202個行政村(居委會),人口34.8萬。是一個以林為主的山區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新縣是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藍。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里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堅持大別山紅旗不倒的中心地、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落腳地,先後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主力紅軍,培育了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93位叱吒風雲的共和國將軍和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獻出了吳煥先、高敬亭等5.5萬優秀兒女的寶貴生命,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將軍縣。 ——新縣物產豐富,資源充足。盛產林果、茶葉、中葯材等,其中,板栗、銀杏、茶葉、油茶、野生獼猴桃品質產量均居河南之冠,被國家林業局譽為全國名特優經濟林「板栗之鄉」、「銀杏之鄉」。全縣發展杉木30萬畝、板栗33萬畝、銀杏林面積3萬畝、茶葉8萬畝、油茶8萬畝。境內有金錢豹、大鯢等動物400餘種,有珙桐、水松、銀杏等野生植物2000多種。已探明各種礦藏有40餘種,是全國花崗石、石英石儲量最大的縣和天然金紅石重要產區之一,享有「山上藏金,地下藏銀」的美稱。 ——新縣紅綠資源豐富。境內有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鄂豫皖首府革命烈士陵園、鄂豫皖首府博物館、許世友將軍墓、鄭維山將軍石、箭廠河革命舊址群、金蘭山國家森林公園、連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香山湖國家水利風景區、江淮嶺生態園、九龍潭等「紅」、「綠」旅遊景區(點),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旅遊觀光的理想勝地。已有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40多個單位和高等院校在新縣建立了革命傳統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扶貧開發前的1983年,新縣最明顯的特點是「三不過一」,即國內生產總值不到1億元(7700萬元),財政收入不到100萬元(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不到100元(86元),全縣82%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是國家重點貧困縣。扶貧開發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在中央、省、市的親切關懷下,新縣人民發揚老區光榮傳統,緊緊圍繞爭當「中原崛起後起之秀排頭兵」的發展定位和撤縣設市的發展目標,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生態經濟、民營經濟、旅遊經濟和勞務經濟,經濟社會得到長足發展,全縣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04年,全縣地方生產總值達到23.42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0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60元,分別是1983年的30.4、51.5、29.8倍,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由1996年的全省末位上升到2003年的第57位。一年之內獲得了「國家衛生縣城」、「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級生態示範區」、「香山湖國家水利風景區」、「金蘭山國家森林公園」、「連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六塊國家級獎牌和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省級獎牌,在全市綜合目標考評中位居第一。 ——新縣是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藍。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這里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堅持大別山紅旗不倒的中心地、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落腳地,先後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主力紅軍,培育了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93位叱吒風雲的共和國將軍和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獻出了吳煥先、高敬亭等5.5萬優秀兒女的寶貴生命,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將軍縣。 ——新縣物產豐富,資源充足。盛產林果、茶葉、中葯材等,其中,板栗、銀杏、茶葉、油茶、野生獼猴桃品質產量均居河南之冠,被國家林業局譽為全國名特優經濟林「板栗之鄉」、「銀杏之鄉」。全縣發展杉木30萬畝、板栗33萬畝、銀杏林面積3萬畝、茶葉8萬畝、油茶8萬畝。境內有金錢豹、大鯢等動物400餘種,有珙桐、水松、銀杏等野生植物2000多種。已探明各種礦藏有40餘種,是全國花崗石、石英石儲量最大的縣和天然金紅石重要產區之一,享有「山上藏金,地下藏銀」的美稱。 ——新縣紅綠資源豐富。境內有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舊址、鄂豫皖首府革命烈士陵園、鄂豫皖首府博物館、許世友將軍墓、鄭維山將軍石、箭廠河革命舊址群、金蘭山國家森林公園、連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香山湖國家水利風景區、江淮嶺生態園、九龍潭等「紅」、「綠」旅遊景區(點),是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旅遊觀光的理想勝地。已有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40多個單位和高等院校在新縣建立了革命傳統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扶貧開發前的1983年,新縣最明顯的特點是「三不過一」,即國內生產總值不到1億元(7700萬元),財政收入不到100萬元(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不到100元(86元),全縣82%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是國家重點貧困縣。扶貧開發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在中央、省、市的親切關懷下,新縣人民發揚老區光榮傳統,緊緊圍繞爭當「中原崛起後起之秀排頭兵」的發展定位和撤縣設市的發展目標,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生態經濟、民營經濟、旅遊經濟和勞務經濟,經濟社會得到長足發展,全縣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04年,全縣地方生產總值達到23.42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0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60元,分別是1983年的30.4、51.5、29.8倍,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由1996年的全省末位上升到2003年的第57位。一年之內獲得了「國家衛生縣城」、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級生態示範區」、「香山湖國家水利風景區」、「金蘭山國家森林公園」、「連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六塊國家級獎牌和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省級獎牌,在全市綜合目標考評中位居第一。參考資料: http://www.ha.xinhuanet.com/xhzt/2007-09/04/content_11047159.htm

採納哦

熱點內容
內飾不銹鋼貼怎麼去除 發布:2025-08-10 13:20:39 瀏覽:405
越野車通信牌照 發布:2025-08-10 13:09:22 瀏覽:607
國產探險者米色內飾圖片 發布:2025-08-10 13:09:18 瀏覽:296
奧迪q3內飾頂部 發布:2025-08-10 13:08:42 瀏覽:748
艾瑞澤5最低裸車價 發布:2025-08-10 13:07:44 瀏覽:435
阿斯頓馬丁冷門豪車 發布:2025-08-10 13:07:35 瀏覽:560
96年二手道奇商務車 發布:2025-08-10 13:05:17 瀏覽:541
凌志越野車7人座 發布:2025-08-10 12:59:33 瀏覽:420
帝豪內飾哪個好 發布:2025-08-10 12:54:29 瀏覽:552
緊湊型內飾用料最好的 發布:2025-08-10 12:54:27 瀏覽: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