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車遇到葬禮車隊
⑴ 上海frc車隊參加2014中國房車大賽了嗎
沒有進入排名
⑵ 介紹世界上著名房車賽的歷史和參賽車型
ETCC 歐洲房車錦標賽
2000年12月8日,國際汽聯賽 車運動委員會在摩納哥宣布任命由KSO組織負責承辦2001年開始的全新FIA ETCC歐洲房車錦標賽,這標志著ETCC重獲新生。第一年的比賽就吸引了包括寶馬、奧迪、阿爾法.羅米歐、本田、日產、歐寶、沃爾沃等眾多車廠共39部賽車前來參加,米其林也成為ETCC唯一輪胎指定贊助商。第一年的比賽分為STC(超級房車組)和SPC(超級量產組)兩個組別進行比賽,到了2002賽季,兩個組別合並為真正意義上的ETCC,並且參照F1比賽改進了規則,如每站成績計前6名,得分一次為10、6、4、3、2、1。這年起,ETCC形成了每年十個分站比賽的慣例,寶馬和阿爾法.羅米歐兩大陣營逐漸脫穎而出,人氣也日漸火爆,當年觀看比賽(包括電視轉播)的人數就突破了3億人次,並且不少車隊車手首次光臨澳門東望洋賽事。
2003賽季,比賽規則被進一步調整,每站成績計前8名,得分為10、8、6、5、4、3、2、1,2002賽季中途引入的前三名負重規則也被繼續使用。這個賽季參賽車輛縮減至22部,以廠商名義參加的也僅有寶馬、阿爾法.羅米歐以及西亞特三家。競爭主要是在寶馬和阿爾法.羅米歐之間展開,年度車手總冠軍被阿爾法車手塔庫尼拿走,寶馬則獲得年度車隊總冠軍。這種情形在2004賽季被繼續延續著,只不過最終的年度車手和車隊總冠軍都被寶馬包攬。為了改變兩大巨頭獨霸賽事的局面,同時也為了能吸引更多的廠商、贊助商和觀眾,國際汽聯決定在2005年將ETCC升級為WTCC國際房車錦標賽,增設歐洲以外的分站賽,並保持規則基本不變。這一改革立竿見影,吸引了通用、福特以及中國的華晨汽車等幾大汽車廠商的參與,比賽的精彩程度和影響力都將大大提升,為房車賽事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這一改革立竿見影,吸引了通用、福特以及中國的華晨汽車等幾大汽車廠商的參與。
WTCC(World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世界房車錦標賽
WTCC(World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即世界房車錦標賽,是FIA國際汽聯於2005年新推出的一項全球性汽車賽事,它的前身即為ETCC(Europe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歐洲房車錦標賽。WTCC將延續ETCC的Super 2000車輛規則,每站比賽分兩回合(每回合8圈)進行,並頒發冠軍車手和冠軍車廠兩個獎項。參賽的車輛為Super 2000級別,必需以量產房車為基礎,發動機排量不能超過2000cc,採用自然吸氣方式,馬力在250hp~270hp之間。目前2005年度WTCC賽程安排暫定為10站比賽,除了延續ETCC原有的歐洲分站以外,增加了中美洲的墨西哥、歐亞交界的土耳其以及亞洲中國的澳門三站比賽,其中,澳門被指定為全年的收官之戰。
⑶ 依維柯是不是房車展的常客看到朋友圈好多人在打call
依維柯在房車圈裡很出名,前段時間自駕游還碰到他們的車隊了呢
⑷ ZMA房車賽正式開賽 力魔基亞車隊練習攬前三
7月4日,珠海市汽車摩托車運動協會(ZMA)會賽展開了第二周的賽程,本周末將進行ZMA房車賽的角逐,珠海國際賽車場(ZIC)的駐場車隊-力魔基亞車隊迎來了2020年的第一場比賽,此次ZMA房車賽,力魔基亞車隊派出3輛廣汽豐田YARiSL致炫賽車參加B3組別的比賽。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如何成為拉力賽車手或是房車賽車手
可以報名去賽車培訓。成績好的可以進入車隊,從低組別賽事開始,一步一步到高等級賽事或者高級車隊。同時也要鍛煉肌肉、身體素質、反應能力、身體協調能力,減肥必不可少。
整個過程最關鍵是要花錢,哪怕天賦異稟也少不了去賽道一次次刻苦訓練。可以說,好的車手是無數的輪胎、汽油和零件練出來的。
⑹ 房車賽,為什麼有時要加重理由是什麼呢
是FIA GT吧,有增重規則的。
究其原因就在於FIA GT和方程式賽車不一樣,車輛之間體質的區別很大(方程式賽車都是按照技術規程嚴格量身定做),有些車天生就是為了賽道而生的,比如MC12,有些則天生比較笨重比如Murcielago R-SV。車輛之間的區別要遠遠大於方程式賽車,所以就需要在規則上對這種技術差距進行彌合以避免某輛車非常強獨霸賽場,這樣的比賽就很枯燥了。
一般都是取比賽的前幾名在下一站增重,增重之後,車輛的過彎性能、加速性能和極速等等都會下降,這樣可以縮小和後段班的差距,讓比賽更加激烈。
==========================================
具體規則如下。FIA GT的規則,其他的房車賽比如CTCC和WTCC不盡相同,而LeMans是沒有增重規則的。每站結束後前五名接受增重。
頭名增重25kg,第二名20kg,第三名15kg,第四名10kg,第五名5kg。並且累計以100kg為上限(老是往上加最終會變成坦克的,所以有一個增重上限),增重後的賽車參加下一站比賽。而六名往後就是減重,第六名重量不變,第七名減重5kg,第八名減重10kg,第九名減重15kg,第十名減重20kg,11名及其後的是25kg,減重不累加,每次以25kg為上限,減重後的賽車參加下一場比賽。
不過雖然如此,GT1的老大多少年了還是MC12……無盡的MC12啊……
⑺ 車隊達到什麼條件才能參加ctcc,還有賽車手的條件
樓主說的是中國攀樹錦標賽(China Tree Climbing Championship)這個(CTCC)嗎?這是個國際賽事,本屆賽事以「Waving in the tree,like a Monkey King」為主題,匯聚來自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日本、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世界各地近百名攀樹愛好者同台競技,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參賽資格建議在16周歲以上,熱愛攀樹。
⑻ 車手和賽車 缺一不可 來看看2019WTCR冠軍車隊背後的故事
前兩天翻到朋友圈的一條消息,某位同行在古德伍德速度節上發了一條朋友圈,原文是:「我無意中記錄下了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古德伍德歷史上第一台自動駕駛的賽車「Roborace」在傲嬌行駛了幾百米之後停在了這個組合彎…也許因為天氣原因吧。Anyway,沒有賽車手的賽車比賽,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大家說說…」。看完這條朋友圈,我瞬間懵逼了,「自動駕駛」,還是賽車??
雖然我在車圈混的時間不長,但我也知道賽車比賽需要的兩個最重要條件是:車手和賽車,且缺一不可。正如近日轟動車圈的「領克汽車榮膺2019WTCR年度總冠軍」一樣,領克03TCR厲害嗎?在多次苛刻BOP壓制中還以628分的高分成功奪冠,實在厲害!但捫心自問,一輛賽車的奪冠,成功因素只有過硬的賽車素質本身嗎?我看不見得!
今天就和大家盤點一下今年WTCR領克車手們的精彩表現!
如果想證明一台車的能力,開上賽道是最好的驗證;如果想證明一名車手的能力,那還是上賽道才是最好的驗證。回顧完這些有代表性的分站賽況和車手錶現,不得不說領克車隊的4位冠軍車手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領克車隊榮膺年度總冠的背後不僅是賽車的實力、技術的支持,還有車手與賽車之間的契合!
期待明年還能看見四位車手駕駛領克03TCR馳騁WTCR的賽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