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車位車庫設計規范
❶ 房屋車庫的設計注意什麼
一、停車位指標
停車位的確定為停車場建築面積進行估算提出一定依據,小型車每車位約30~40㎡。以上指標均包括停靠位和車道以及牆、柱等建築構件面積。
實際工程統計表明,地下停車庫平均每車位約37~47㎡,室外停車場平均每車位約27~37㎡。
【案例】恆大停車位尺寸要求
中高端/中端樓盤:一個車位保證滿足2400mm×5300mm。
高端樓盤:一個車位保證滿足2700mm×5700mm(在人行出入口附近考慮5%數量的2700mm×6000mm車位)。
▌二、防火設計
1.防火分區
大型高層建築的地下車庫往往規模較大,為了將火勢控制在發生范圍內,避免向外蔓延,需將地下車庫按一定面積劃分為防火分區。
《規范》規定地下車庫不設自動滅火系統時,其防火分區最大建築面積為2000㎡,設有自動滅火系統時,其防火分區最大建築面積可增加一倍,為4000㎡。
各防火分區以防火牆進行分隔,當必須在防火牆上開設門、窗、洞口時,應設置甲級防火門、窗或耐火極限不低於3.00h的防火卷簾。
2.安全疏散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對地下車庫的安全疏散做了如下規定:
(1)地下車庫人員安全出口應和汽車疏散出口分開設置。這是因為不論平時還是在火災情況下,都應做到人、車分流,各行其道,避免造成交通事故,不影響人員的安全疏散。
(2)地下車庫的每個防火分區內,其人員安全出口不應少於兩個,目的是能夠吸效地進行雙向疏散。但若不加區別地多設出口,會增加車庫的建築面積及投資。因此,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設一個出口。
a.同一時間車庫人數不超過25人。
b.IV類汽車庫,即停車數不超過50輛的汽車庫。
c.當地下車庫規模較大,劃分為兩個以上的防火分區,且相鄰防火分區之間的防火牆上設有防火門時,每個防火分區可分別設一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地下車庫室內疏散樓梯應設置封閉樓梯間,其與室內最遠工作點的距離不應超過45m。當設有自動滅火系統時,其距離不應超過60m。單層或設在建築物首層的汽車庫,室內最遠工作點至室外出口的距離不應超過60m。
(4)地下車庫的汽車疏散出口不應少於兩個,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設一個。
a.IV類汽車庫,即停放車輛不超過50輛的地下車庫可設置一個單車道出口。
b.汽車疏散坡道為雙車道,且停車數少於100輛的地下車庫,僅需設一個雙車道出口即可。
當地下車庫規模較大而用地狹窄需要設置多層地下車庫時,可按照本條規定,根據本層地下車庫所擔負的車輛疏散是否超過50或100輛,來確定汽車出口數。例如3層地下車庫,地下一層為60輛,地下二層為40輛,地下三層為30輛,當車道上設有自動噴淋滅火系統時,地下三層至地下二層因汽車疏散數小於50輛,可設一個單車道出口;地下二層至地下一層,因汽車疏散為40+30=70輛,大於50輛,小於100輛,可設一個雙車道的出口;地下一層至室外,因汽車疏散數為60+40+30=130輛,大於100輛,應高兩個汽車疏散出口。
汽車疏散坡道的寬度不應小於4m,雙車道不宜小於7m。
兩個汽車疏散出口之間的間距不應小於10m。
▌三、通道寬度
地下車庫的通道寬度和車輛停放方式有關。停放方式是指車輛在車位上停放後,車的縱向軸線與行車通道中心線所成的角度,一般有0度(即平行停車)、30度、45度、60度(即斜角停車)、90。(即垂直停車)等。
平行停車方式車輛進、出車位更方便、安全,但每輛車因進出需要而佔用的面積較大。
斜角停車時進、出車校方便,所需轉彎半徑較小,相應通道寬度面積較小,但進、出車只能沿一個固定方向,且停車位前後出現三角形面積,因而每輛車佔用的面積較大。
垂直停車可以從兩個方向進、出車,停放較方便,在幾個停車方式中所佔面積最小,但轉彎半徑要求較大,行車通道較寬。
綜合幾種停車方式的利弊,在高層建築大面積、多跨的地下車庫中,應多採用垂直停車方式。而平行停車與斜角停車,僅應用於柱距較窄的某些跨度內。
▌四、坡道設計
1.坡道類型
坡道的類型從基本形式上可分為直線形坡道和曲線形坡道。
在選擇車庫坡道類型時,並沒有固定的模式,由於基地條件的復雜性,往往難於採用單一類型的坡道,常常出現折線形坡道或直線與曲線相結合等坡道。
2.坡道位置
坡道在地下車庫中的位置基本上有以下三種方式:即坡道在車庫主體建築之內;坡道在車庫主體建築之外;坡道一部分在車庫內,一部分在車庫外。三種情況各有優、缺點,實際工程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
3.坡道坡度
《汽車庫建築設計規范》(JGJ100-98)規定:直線坡道的允許最大縱坡為15%。當設計中確有困難時可放寬至20%(小轎車最大爬坡能力為18度~24度,中型貨車為22度~28度);若條件允許,則坡度為12%較為合適。
當坡道坡度大於10%時,在坡道上下方變坡位置應設置緩坡段。這是因為,當車輛穿過底部變坡點時,由於慣性引起車輛前端或後端擦地;而坡道頂部若不設緩沖坡,駕駛員視測距離受限,穿越爭坡的變化使加強員與乘客感不到適。因此,坡道應逐步渡到較平的樓板面。緩坡段的坡度為坡道坡度的1/2,直線坡道緩坡段水平長度不應小於3.6m,曲線坡道不應小於2.4m。
4.坡道寬度
汽車疏散坡道寬度:單車道應不小於4m,雙車道不小於7m。
5.車庫層高
車庫的層高是車庫凈高及結構層高度之和,而車庫凈高為汽車總高加上0.5m的安全距離。停放各種類型的小轎車的地下車庫凈高在車位處應大於小於2.2m,通道處大於等於2.4m,加上結構高度及設備(消防噴淋管、電線、燈具、風管)高度。因此停入小轎車的地下車庫層高一般為4m,若停放中、大型客車,則層高相應增大。
❷ 國家標准尺寸的車庫大小是多少
1、大車停車位:大車停車位寬4米,長度7米到10米,視車型定。
2、小車停車位:小車停車車位,寬度2.2米到2.5米,長度5米。
3、旁邊道路小車:單面停車5米寬,雙面6米,大車8米。
按《汽車庫設計規范》JGJ100-98第4.1.1條規定:小型汽車的外廓設計尺寸為4.8m(長)x1.8m(寬)x2.0m(高)。按《汽車庫設計規范》JGJ100-98第4.1.5.3條規定:採用垂直式停車方式的小型汽車停車位最小尺寸宜為5.3m(長)x2.4m(寬),停車位前端的通車道最小寬度宜為5.5m。
(2)商品房車位車庫設計規范擴展閱讀
按《汽車庫設計規范》JGJ100-98第4.1.4條規定:小型汽車與左右兩側牆面的最小距離應為0.6m,與前後牆面的最小距離應為0.5m。
根據上述規定,一個車位的停車庫的室內最小尺寸為:4.8m(車長)+0.5m(車頭距牆面距離)+0.5m(車尾距牆面距離)=5.8m, 1.8m(車寬)+0.6m(車左側距牆面距離)+0.6m(車右側距牆面距離)=3.0m,即停車庫室內最小尺寸為5.8mx3.0m,停車庫前端的通車道最小寬度宜為5.5m。
車庫一般沒有硬性規定,大點小點只要能放下車就行,什麼車買什麼車庫,但一般車庫都在20平方米左右,進深和開間一般在4x5m高度2.4m。
❸ 小區停車位設計規范和數量如何配比
主要看戶型,物業,綠化,配套設施,停車位等。
❹ 住宅、辦公樓地下室停車位的凈高最小是多少是2.2米具體依據在哪裡什麼規范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汽車庫建築設計規范》JGJ100-98中的第4章1.3條,表4.1.3《汽車庫內室內最小凈高》中對室內停車庫高度有詳細的規定,具體如下:
微車型、小車型室內車庫最小凈高為2.2米;
輕車型室內車庫最小凈高為2.8米;
中、大型、鉸接客車室內車庫最小凈高為3.4米;
中、大型、鉸接貨車室內車庫最小凈高為4.2米。
地下停車場是指建築在地下用來停放各種大小機動車輛的建築物,主要由停車間、通道、坡道或機械提升間、出入口、調車場地等組成。
(4)商品房車位車庫設計規范擴展閱讀:
1.車輛在駛入地下停車場之前一定要看清其限高標識,每一個地下停車場都有自己的限高標識,通常的地下停車場限高在2~2.4米之間。有些車輛由於在車項上有附加物品超過了限制高度,如果貿然駛入地下停車場是非常危險的。
2.地下停車場的光線以及視野都不及地上停車場,因而在進入地下停車場之後一定要減慢車速,並開啟車燈,沿著方向標識前進,對車輛出入的路口進行仔細觀察,避免發生碰撞事故。
3.停車時留意車輛停放位置附近有無明顯的標志物,在多層的地下停車場停車一定要記住將車停放在地下幾層。
4.地下車庫的車位一般是兩根立柱中間有幾個停車位置,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最不好的位置是居中,這樣左右都有車,別人開門不小心碰壞車門的概率最大。而空間最左的車位最好,因為這時左側沒有車,駕駛人開門一般都比較小心,但是乘客的這種意識則比較欠缺。
❺ 地下車庫車位設計有什麼規定
有的,地下室車位設計有嚴格的標准和規定。我之前發表了些文章關於地下車庫設計標準的,你可以去看看。
❻ 地下車庫設計規范
地下車庫設計規范如下:
1.地下車庫平面布置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可能設計成半地下室形式,且地下停車庫宜集中布置。半地下車庫盡量減小地下部分埋深,並利用頂板上部綠化覆土荷載,減少或不採用抗拔樁,節省地下工程量。
全地下車庫設計時,應盡量綜合利用水浮力和上部荷載取值的平衡,減少樁基礎抗浮,並控制綠化種植、綜合管線埋設要求的最小覆土厚度,減少地庫埋深。
2.地下車庫適應的柱網尺寸
考慮停車效率與工程成本、車型適應范圍,綜合性最優柱網8.1m*8.1m,建議高檔項目採用;經濟柱網7.8m*8.1m,為節省成本,建議大部分項目採用此種尺寸,同時另設10%大型尺寸停車位,解決大型車停車問題。
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可以採用短跨小柱距的結構方案,尤其是杭州、寧波等對停車位尺寸要求高的城市,雖然理論上停車效率較7.8m*8.1m方案,單車面積上升1.5平米左右,立柱數量增加近50%,但立柱對總成本影響甚微,且優點是層高可以降低200~300。
在地質情況復雜、水位較高且基坑維護條件較差的項目中,可以節省相當的開挖量和基坑支護費用,成本節約顯著。但此柱網選用,須經過結合具體地庫方案的經濟性比較後採用。
3.地下車庫面積優化設計
集中地庫面積優化設計方法:
(1)使用效率最高的高效停車單元進行組合設計。高效單元是經設計研究優化的車道面積最小、停車效率最高、面積是4000平方米(一個消防分區)的設計模數單元。
方案規劃設計階段,增加地庫適應性方案比較,使用地庫停車標准,進行地庫概念方案設計,調整住宅樓棟間距避免出現車輛單排布置、被動利用塔樓地下空間、支護間距預留不夠等等問題。
(2)停車庫端頭優化停車布置設計:近端式停車布置,在近端的兩跨比循環式布置可多停車7輛,因此,在滿足規范50輛停車分組及防火間距要求的情況下,應盡量採用盡端式布置。
(3)規整地庫外輪廓,減少無效建築面積。
(4)充分利用地庫角部空間,布置機房及豎向交通口。
(5)在滿足分組(50輛)布置停車的情況下,盡量減少豎向通道數量;魚骨狀排列為最經濟布置方式。
5.車道寬度
(1)普通直線車道:單行車道寬度4米為宜,如考慮停車,車道最小寬度為5.5米;雙行車道寬度6米,停車方式為垂直式後退停車;
(2)車庫出入口寬度:單行車道寬度為4米,雙行車道寬6米;
(3)直線坡道:一般單車道寬4米;防火疏散用單車道4米;雙行車道寬6米,防火疏散用雙車道7米;
(4)曲線坡道:一般單車道寬4米,雙行車道寬7米。
6.車庫出入口設計
(1)車庫出入口寬度,國家規定最小寬度為單行車道3.5米,雙行車道6米,萬科項目設計常用數據,單行車道4米,雙行車道寬6米。
(2)車庫出入口數量,停車數量≤50輛,設置一個單車道出入口;51~100輛的地下車庫或51~150輛的地上車庫(含半地下車庫),一個雙車道出入口,或者兩個單車道出口;>100輛的地下車庫,兩個單車道出口。
❼ 標准車庫的長寬各是多少
根據《中國人民共和國行業標准 車庫建築設計規范JGJ100-2015》,車庫的建築規模跟車位的大小,必須是對應停車的數量、車型等進行設計。
所以,針對不同的車型,標准車庫的大小也不一樣。
一般情況下,如果是微小型車,普通的家用及小汽車停車庫,就可以根據機動車外廓尺寸去設計,長寬應該是5m長* 2.5m寬*2.5m的高度。
而如果是中型車、大型車的車庫設計,還需要根據國標的設計規范進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