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塑和注塑內飾
『壹』 搪塑和注塑的區別
1、所用材料不同
搪塑又稱為塗凝成型,是用糊塑料製造空心軟質製品(如玩具)的一種重要方法。
注塑是一種工業產品生產造型的方法。產品通常使用橡膠注塑和塑料注塑。
2、優缺點
注塑優點是由於是機做,產量大,故價格低廉;缺點是如果款式多,換模具較麻煩,鞋子定型困難,沒冷粘鞋做工精緻,所以一般適合鞋底款式單一的訂單。
搪塑的優點是設備費用低,生產速度高,工藝控制簡單;缺點是製品的厚度、質(重)量等的准確性較差。
(1)搪塑和注塑內飾擴展閱讀:
注塑主要類型
1、橡膠注射成型是一種將膠料直接從機筒注入模型硫化的生產方法。橡膠注塑的優點是:雖屬間歇操作,但成型周期短,生產效率高取消了胚料准備工序,勞動強度小,產品質量優異。
2、塑料注塑是塑料製品的一種方法,將熔融的塑料利用壓力注進塑料製品模具中,冷卻成型得到想要各種塑料件。目前最常使用的塑料是聚苯乙烯。
3、成型注塑所得的形狀往往就是最後成品,在安裝或作為最終成品使用之前不再需要其他的加工。許多細部,諸如凸起部、肋、螺紋,都可以在注射模塑一步操作中成型出來。
『貳』 汽車內飾選什麼材料的好
汽車的豪華並不只在外部體現,汽車內飾如果高級感不夠,則會顯得不倫不類,拉低整體汽車檔次,所以並不是所有材料都可以拿來當做汽車內飾面料。
一般來講,汽車內飾材質除了成本,還在防污清潔、耐磨耐用等功能方面有著嚴格要求,在面料與人體接觸部位又有著舒適性和美觀耐用性等方面的考量。
1、 儀錶板面板一般有改性聚丙烯(半硬質注塑成型)、PVC(吸塑半硬質或搪塑軟質)、聚氨酯(搪塑或噴塗)等,高擋車也有採用真皮等材料的;
2、門內飾板以改性聚丙烯居多,也有用PVC/ABS片材吸塑、搪塑、人造革或天然皮革縫紉後內部低壓發泡的;
3、頂棚材料一般為聚烯烴或PVC/ABS片材吸塑植絨;
4、安全氣囊蓋材料一般為聚酯彈性體,也有用聚烯烴類熱塑性彈性體的;
5、旋鈕、按鈕等多數採用改性聚丙烯、PC、PC/ABS、尼龍等材料注塑,有些有二次注塑軟質材料包覆。
『叄』 汽車內飾變革:從硬到軟,走向可循環
生物基材料的運用,符合汽車內飾走向環保健康的趨勢,不過,對於豪華品牌來說,更大的挑戰是如何將這些環保材料打造出符合豪華品牌屬性的高級感。
我們發現最近幾年汽車廠商在概念車的打造上,開始利用高檔衣服面料和織物製造內飾覆蓋,這些類似於衣服的紡織面料,一方面更容易體現高級的手工技藝和設計搭配,另外用高檔的親膚面料代替動物皮革,也符合豪華車走向環保的需要。
雅斯頓小結
為了一口潔凈空氣,汽車廠商在控制車內空氣循環的路徑上做了很多工作,以不斷過濾和凈化車內空氣。但除此之外,污染氣體產生的根源也同樣需要被重視。無論是為了獨辟蹊徑,還是為了用戶安全,汽車內飾正在往更綠色更環保的方向發展。
圖|來源於網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肆』 汽車內飾的皮革材料中質量最好的是
作為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汽車內飾越來越受到 OEM 廠商的格外重視,因為消費者購車時,最重要的第一感觀,除了汽車外形,就是汽車內飾了。而在汽車設計流程中,汽車內飾設計的工作量佔到了整個汽車造型設計工作量的60%以上,遠遠超過汽車了外形設計,其重要性和復雜性可見一斑。
常用的汽車內飾材料有塑料、皮革、紡織纖維等,各自又細分為很多品種,不同的特點適合不同的應用。
紡織纖維具有一定的長度、細度、彈性、強力等良好物理性能,還具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
紡織纖維在汽車內飾中主要用於汽車座椅、車廂內壁、頂棚表皮、安全帶、隔音墊、地墊等,除了具備一定的產品功能性之外,相對於其他材料,紡織纖維在汽車隔音、隔熱、降噪方面有一定的優勢。
從織法上看,汽車常用的紡織纖維主要分為機織平布、針織絨布、無紡布等。機織平布、針織絨布主要用於汽車座椅面料,中高檔車型更多採用皮革和針織絨布;頂棚的表皮材料常用PVC膜,目前無紡布等材料的應用在逐年增加;安全帶一般選用抗拉強度高、伸長率適中、塑性變形小的合成纖維為機織材料,錦綸和滌綸是比較適合的材料;車內各種地墊毛氈和隔音墊等,則通常採用再生纖維針織而成。
『伍』 汽車內飾塑料是什麼材料
從汽車內飾塑料的種類來看,目前儀錶板大多採用PP、ABS、ABS+PC等,門內板大多選用PP、PP+EPDM、ABS或PC/ABS,除霧格柵、把手和手套箱等則選用ABS、PC/ABS或PP,空調出風口一般選用ABS、PC/ABS或PET等。從汽車內飾塑料的特性來看,有抗菌材料和抗靜電材料。
(5)搪塑和注塑內飾擴展閱讀:
汽車內飾系統是汽車車身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內飾系統的設計工作量佔到車造型設計工作量的60%以上,遠超過汽車外形,是車身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每個整車廠通常都由一個龐大的汽車內飾團隊,來完成與內飾相關的大量工程工作。
車身設計分為造型設計和工程設計2部分。在工程設計當中,白車身的設計工作量最大,其次就是內飾系統的設計,車身外觀覆蓋件的設計排在最後。這可能是普通人或非業內人士沒有想到的。
汽車內飾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統:儀錶板系統、副儀錶板系統、門內護板系統、頂棚系統、座椅系統、立柱護板系統、其餘駕駛室內裝件系統、駕駛室空氣循環系統、行李箱內裝件系統、發動機艙內裝件系統、地毯、安全帶、安全氣囊、方向盤,以及車內照明、車內聲學系統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汽車內飾
『陸』 汽車內飾材料搪塑和注塑該怎麼選擇
1、搪塑的製作方式
搪塑材料是把PVC或者TPU粉末進行熔融之後,再用特定的模型進行定型,等到全部冷卻之後,就會形成中空的形狀,由於支撐度不夠,搪塑的表皮還需要在底部填充上PU發泡材料,這種材料由聚氨酯製成,發泡作為填充才能做成汽車儀錶板,聚氨酯本身就對人體健康有害。而搪塑材料本身其實也分為兩種,其中一種是PVC,一種是TPU,TPU全稱為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橡膠,有聚酯型和聚醚型兩大類,由於TPU的硬度范圍廣泛、耐磨、彈性好,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應用,聚氨酯彈性體是彈性體中比較特殊的一大類,從化學成分來看,聚氨酯彈性體是介於軟橡膠和硬塑料之間的高分子材料,相比硬塑料,搪塑材料表面可以做得更加粗糙,讓光產生漫反射,減少陽光反射刺眼的效果,同時軟質的觸摸感受更好。
而PVC是聚氯乙烯,屬於氯乙烯單體在過氧化物引發劑下按自由基聚合反應機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除了引發劑,PVC在光熱作用下也會反應。PVC為無定形結構的白色粉末,170℃左右開始分解,對光和熱的穩定性差,在100度以上或經長時間陽光曝曬後,就會分解而產生氯化氫,並進一步自動催化分解,引起變色和性能下降,在實際應用中必須加入穩定劑以提高對熱和光的穩定性,比如增塑劑和鄰苯二甲酸鹽,所以有很強烈的刺鼻氣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新車味道,所以在購車時可以詢問使用了哪種搪塑,TPU是更好的選擇。
2、硬塑料的製作方式
硬塑料一般採用ABS注塑工藝,ABS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三者的比例一般為20:30:50,如果改變比例,就會有不同的硬度和熔點等,通過將ABS原料熔融,再經過填充、保壓、冷卻、脫模等,最後形成塑料,一般來說塑料硬度高,不需要發泡骨架去支,製作工藝簡單成熟,是成本最低的內飾材料,當然塑料的缺點也非常明顯,首先就是硬度高表面光滑,內飾質感差,觸摸時並不舒適,但相比PVC搪塑,刺鼻味道更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更少。
除了兩種包裹內飾中控台的人造材料,還有更加高端的車型採用真皮覆蓋,除了視覺效果好。天然的真皮相比化學材料對人體的危害最小,在一些車型還使用了碳纖維和Alcantara翻毛皮結合的中控面板,但往往這類材料只能在高端車型上看到,就日常家用車上還是以搪塑和注塑塑料為主。其實除了內飾材料本身,在加工的過程中,車輛內部還使用了大量的粘合劑,其中含有氯丁橡膠和聚氨酯等,長時間在太陽下暴曬後,化學物質會揮發出苯和甲醛等致癌物。
無論是何種材質,在長時間密閉暴曬後都最好開窗通風,打開空調的外循環,吸收更多新鮮空氣;新出廠的車輛則需要在充分通風和放置後再進行駕駛;如今一些車型配置的負離子空氣凈化裝置也非常有必要,通過濾網和活性炭過濾顆粒物,由電離出的負離子清潔空氣。
『柒』 都說搪塑工藝高檔,但什麼是搪塑工藝,你搞懂了嗎
車子的造型設計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內飾也是很多人關注的重點。對於駕駛者來說,車子的內飾是常常要接觸的,因此內飾的材質、設計、觸感和設置等等,都變得尤為重要。在內飾的用料中,有一種用料叫做搪塑工藝,這里我們就來說說搪塑工藝是什麼,汽車廠家是怎麼樣通過內飾材料的選擇才營造內飾的高級感的?
品車識味:
總結來說,上面這些就是搪塑材質的優點和缺點。雖然說搪塑材質在內飾材質中不算是多高級的,但是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搪塑材質的花紋面帶來的好處比較多,是要遠遠優於硬塑料的。不少車的內飾都會採用搪塑材質進行裝飾,應用的范圍還是比較廣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捌』 汽車內飾的塑料的軟硬問題
硬的沒有軟的舒適,特別是在車門上,硬的放手不太舒服。硬材料的優點就是成本低,容易保養。生產工藝就是直接向模具注塑一次性成型。
軟性材料多半是聚氨酯一類的。是採用一種塑料發泡工藝,材料內部像海綿一樣有很多氣孔,軟性材料比較厚,有利於隔音。視覺個手感上都好於硬質塑料。
兩者只有舒適性上的區別。不過車內飾的軟塑件較多,檔次感更高。
要說到使用,我開過08款奧德賽,中控台就是硬塑的,中午太陽光強烈的時候中控台反光,使得前擋風玻璃很花(中控台映在玻璃上),視線有些模糊。伊蘭特悅動也是。
帕薩特的中空是軟塑的,沒有這個現象。寶馬X5的也沒有。我認為軟塑材料對光的散射作用好一些,不那麼反光。看上去更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