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斯太爾內飾
❶ 坦克世界斯太爾這車怎麼樣值得入手嗎
到了後期,頂多也就用8級金幣車放鬆一下,順便打打錢。最大的原因就是7級及其以下的車子性能不達標,收益也不行,還有就是去這種等級的房間沒什麼意思。所以說,除了8級以上的金幣車都不建議入手,當然除了個別神車以外,比如92lt。
然後再說說斯太爾這輛車,炮還不錯,但是到了高級房還是老老實實打茶葉蛋吧,而且機動又不好,所以有些依靠隊友。
又回到什麼是好車這個問題上了,就拿92lt作為例子,為什麼說92lt是神車呢?
炮:8級車的DPM,穿深、精準都還不錯;
機動:相當不俗的機動,極利於點亮、轉場、支援;
視野和隱蔽:作為lt,不得不提他的這兩項性能了,總之都還不錯。
所以,你明白了吧。
至於斯太爾,作為TD,機動較差,所以大多數時候要打敵人的正面,所以穿深就不夠,隱蔽雖然不錯,但是你是TD,掌握好距離,隱蔽的作用就不那麼重要了。
如果想買金幣TD,我建議買天蠍,炮好,機動和隱蔽也都不錯。
❷ 部隊用的斯太尓運輸車是什麼型號
80年代中期,軍用重型越野車的主要生產廠家濟南汽車製造廠、陝西汽車製造廠、四川汽車製造廠等已成為中國重型汽車集團的重要成員,共同參與了奧地利斯太爾91系列車型的國產化工作,分別生產斯太爾系列中的不同車型。
目前主要是第二代的:
——黃河JN5560(10×10)高機動重型越野車
❸ 斯太爾自卸車自重是多少
如果是十輪重量在12噸半左右,前四後八在16左右,出入就在大箱的薄厚。估計你的斯太爾年齡應該不小了,好象是要報廢賣或者買鐵吧,老款斯太爾5米4的在11左右(六邊四的),如果是底把邊六的就要加上半噸也就是11噸半。有5米8的或者6米的就在12噸半左右了。望採納。
❹ 想知道斯太爾和斯太爾王有什麼差別,越詳細越好,謝謝
駕駛室不一樣了,更舒適點。
變速箱和橋都是一樣的,載重方面都差不多。
STRW裝得是歐二的發動機,STR一般是歐一,耗油可能要多點。
STR車比王的時間要久了,快淘汰了,容易出問題。
❺ 重汽斯太爾發動機缺點
油耗高,維護修理配件的費用高。
斯太爾D7B的外觀整體就是UD久遠的駕駛室框架,和國內的天龍在側面上十分的相似。
車輛的外觀已經不再是當年斯太爾的造型,這次是在UD的駕駛室的基礎上換了個前格柵,顯得更加的大氣,而且在駕駛室的用料上也毫不含糊,斯太爾一貫的敦實在這輛車上延續了下去。保險杠未採用分體設計,在保險杠下端還有一階的防滑腳踏,便於清洗玻璃或者在前面活動。
在駕駛室的減震方面新斯太爾使用的是四點式懸浮氣囊減震,比硬彈簧的濾震效果好。三階蹬車踏板上一個凸地板的車不算費力,但是對於一個經常下工地的車來說最下面一階踏板需要做成活動的才能避免損傷。非常簡潔的內飾,不帶多功能的方向盤,一切以夠用為宗旨。
❻ 斯太爾是屬於中國重汽還是中國陝汽
陝汽斯太爾,什麼模仿不模仿的在現在這個商標產權的市場里你試試模仿人家的產品,都不行,還別說掛一樣的牌子了。除非這兩家有淵源,沒有淵源你試試能不能兩家產品用一個牌子。陝汽可是個老牌廠家,以前主要以生產軍車為主,隨著改革開放後又引進德國技術開發了增加了民用商用車。斯太爾就是最早的其中之一。
❼ JETTA.ci是什麼車
說到大眾高爾夫MK2,第二代高爾夫,很多車友都對它情有獨鍾。在這一代車型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捷達,高爾夫的一個變種。1991年由一汽大眾引進生產。我們來看看「房頭」時代的各種捷達,回憶一下過去。
90年代一汽大眾捷達生產線
在推出之初,捷達的風格與原廠車型相差無幾。早期的一汽捷達大部分是深紅色和白色,還有深藍色。當然,一汽也出了少量真正的兩廂高爾夫車型,五門版,圓形前臉。可惜圖少。
捷達引入中國後的原貌,這個輪轂還有印象嗎?
當初捷達搭載的是1.6化油器發動機,變速箱先是四速手動,後升級為五速。
化油器發動機1.6捷達CL
後來在外觀細節上做了一些小改動,比如翼子板的轉向燈,車門加粗的防磨條。
這種風格的輪轂裝飾罩很有時代感。
仔細看下圖。行李箱蓋上有「5速」字樣。
五擋手動是一個值得炫耀的配置。
後來改成了全黑保險杠,更實用,不怕刮花。
早期的「手槍式」門把手很精緻,但很容易折斷。
一汽捷達最先進的車型是捷達王GT,搭載1.6電噴四缸DOHC 20氣門發動機,102馬力在同級中難以匹敵,因此被親切地稱為「五氣門捷達」。最經典的是墨綠色的塗裝,尾部金色的「TWIN CAM 20V」格外耀眼。後來出了1.6「兩氣門」電噴發動機的ci車型,再後來就沒有了「方頭」捷達。
照片拍攝於2018年3月。筆者在行駛中偶然發現了那輛經典的深綠色捷達GT,尾部logo的字樣保存的很好。
回顧完一汽大眾的方頭捷達,讓我們把目光轉向大眾的家鄉德國,看看第二代高爾夫都推出了哪些版本。
首先是普通版,五門(這款五門版高爾夫早期是一汽大眾生產的)。
午門板高爾夫
在原有車型中,最多的是三門版。
高爾夫三門版
動力方面,第二代高爾夫普通版車型搭載1.3、1.6、1.8直列四缸汽油發動機,其中1.8發動機最大功率90馬力(66千瓦)/5200轉,最大扭矩145N·m/3300轉。該車型搭載的高爾夫最高時速為178km/h,0-100km/h加速時間為10.8秒。當然也有1.6升自然吸氣柴油發動機可選。不僅如此,第二代高爾夫還首次搭載了1.6升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1.6TD),最大功率69馬力(51kW),最大扭矩133N·m,變速箱根據車型配置不同,配備4速、5速手動變速箱和3速自動變速箱。其中我們熟悉的1.6和1.8汽油機以及手動四速或五速的組合。1.6柴油發動機和1.3汽油發動機比較陌生。這里是1.6升柴油渦輪增壓發動機,配備這款發動機的車型叫GTD。
1.6升柴油渦輪增壓發動機
正面的GTD字樣很明顯。
GTD三門版高爾夫
GTD五門版高爾夫
還有排量更小的化油器,1.3升EA111發動機。
1.3升化油器發動機,EA111
也可以提供自動變速器,三速自動。
自動高爾夫塊內部
不過高爾夫還是手動擋比較和諧。下面是幾款不同配置的車型,內飾風格比較貼心。
1.3在車輛內部,轉速表的位置是一個時鍾,方向盤的樣式很簡單。
看轉速表,這是高配車型的內飾。這種四輻方向盤也出現在了當年的老款捷達上。
當時轉速表還是高級配置,只在高配車型上配備。
不得不說,大眾當年的方向盤樣式很多,每一個都很漂亮。
說完普通版,我們再來看看二代高爾夫的各種性能車型。首先,我們來看看著名的GTi。
第二代 高爾夫GTi 的初始車型於1984年推出。初期車型的外觀相當低調,只有進氣格柵的紅色邊框和格柵上的GTi標志與普通車型有所不同。
第二代高爾夫最初的GTI很低調。
GTi的內飾與普通版差別不大,高爾夫球形狀的齒輪頭辨識度很高。
看動力,MK2 GTi初期車型搭載的是1.8升自然吸氣四缸汽油發動機。
氣門機構是SOHC的,每個氣缸有2個氣門。最大功率為112馬力(82千瓦)@ 5500轉,最大扭矩為156牛·米@ 3500轉。在這台發動機的驅動下,GTi最高時速可達193km/h,百公里加速時間為8.9秒。
也許大眾覺得不夠過癮,於是在1986年推出了第二代GTi的改進版。1.8發動機改為雙頂置凸輪軸結構,每缸4氣門,所以這款升級版GTi稱為GTi 16v。
第二代高爾夫GTi 16v
16氣門發動機是機械噴射式的。
1.8升16氣門發動機
最大功率139馬力(102千瓦),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收納盒蓋上有「16v」字樣,內飾部分還是很低調的。
進氣格柵、側面防磨條、尾部都標有「16v」
網格部件的標識
車門防刮條也有16v的字樣。
末端16v
後來在1988年,大眾在GTi的基礎上推出了性能更強的「G60」。
GTi G60
進氣格柵改成了黑色的大眾車標,這次去掉了「GTi」的字樣,只留下了一個「G60」
G60還有五門版。
原來輪圈尺寸不小。
G60其實是發動機的名字。這台發動機是1.8直列四缸增壓SOHC,每缸兩個氣門。最大功率為160馬力(118千瓦)@ 5600轉,最大扭矩為225牛米@ 3800轉。這樣的動力讓高爾夫GTi G60達到了216km/h的最高時速,百公里加速時間8.2秒,在當年是非常不錯的成績。
80年代後期絕對可以說是第二代高爾夫的鼎盛時期,一波又一波的性能車型。1989年,大眾推出了Rallye高爾夫車型。
原廠寬頻高爾夫Rallye和大方光的前臉和我們最熟悉的捷達是一樣的。
外觀也沒那麼低調。
原廠寬體套件競爭激烈。Rallye高爾夫很少見,只生產了5000輛。
停著寶馬E30M3,高爾夫Rallye的氣場一點不輸。
顧名思義,Rallye,就是為拉力賽打造的。與GTI G60功率相同的1.8機械增壓發動機也是SOHC的,每缸兩個氣門,功率輸出相同。亮點在於傳動系統。採用Syncro四驅系統。後輪軸前面有一個粘性耦合器,屬於適時四驅。前輪打滑時,動力通過粘性聯軸器傳遞給後輪。這套系統來自奧地利的斯泰爾-戴姆勒-布切公司(也就是斯太爾),與大眾合作。這套四驅系統可以應付中等強度的越野駕駛。所以Rallye的傳球表現還是很不錯的,名副其實。
內飾還是很低調的
低調的內飾,只有斗式座椅默默的表明了性能車的身份。
Rallye,高爾夫,在參與比賽的美妙時刻
再來幾張欣賞一下Rallye迷人的寬體。
經典BBS rim
Rallye高爾夫很少見,只生產了5000輛。
Rallye在高爾夫球界一直相當強大,但在那些瘋狂的時代,它還沒有結束。下面有請第二代高爾夫最強車型,高爾夫G60限量版!(高爾夫G60有限公司)
高爾夫G60有限公司
這款車型1989年上市,只生產了71輛,非常珍貴!
原車標配BBS輪圈
高爾夫G60 Limited只有五門版本,只有一個黑色塗裝,BBS輪圈,藍色格柵框,大眾汽車運動標志。這輛車是由公共體育部手工組裝的。既然是最強版本,那就來看看它的發動機吧。
1.8直列四缸增壓發動機,從SOHC升級到DOHC,每缸4氣門。最大功率達到210馬力(154kW),最大扭矩252N·m,為手動五速變速箱。百公里加速時間僅為7.2秒。這個動力水平在當時是相當驚人的,而且配備了Syncro四驅系統。這些都讓它成為了第二代高爾夫的最強車型!這款車可以算是高爾夫r的鼻祖。
看完了各種精彩的表演版本,最後,我們來看看第二代高爾夫最「精彩」的一款,它的名字叫高爾夫之國。
高爾夫之鄉
居然背著「書包」冒充越野車?
沒錯。這是原車,不是改裝車。
高爾夫鄉村有一種硬核氣質。
這款車是1990-1991年生產的。前後保險杠,擋泥板,甚至像越野車一樣在尾部掛備胎,甚至看起來都很滑稽。但這真的不是一個姿勢。高爾夫鄉村有著210mm的離地間隙和Syncro四驅系統的加持,還是可以算是一款合格的越野車。當時,高爾夫鄉村在中歐的阿爾卑斯山區非常流行。
1.8升直列四缸發動機
採用1.8直列四缸發動機,SOHC每缸兩氣門,自然吸氣,最大功率115馬力(85千瓦)。既然越野,可靠性是第一位的,動力夠用就好。
和外表一樣強,跑去沙撒野不成問題。
這個高爾夫國度大概是最早的跨界。
@2019
❽ 陝汽和歐曼哪個好
陝汽德隆和福田歐曼相比較當然是福田歐曼了好了。陝汽也可以就是駕駛室不漂亮。06年以前的老斯太爾王不錯。經濟耐用,現在用的重汽發動機沒有濰柴的好。首選歐曼、其次重汽、緊接著選擇解放、陝汽。福田歐曼一枝獨秀。歐曼市場嗅覺敏銳且善於核心資源整合、早早發現重卡自動擋這個紅海市場。
重汽: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重汽」)的前身是濟南汽車製造總廠,始建於1930 年,是我國重型汽車工業的搖籃。中國重汽曾在1960年生產製造了中國第一輛重型汽車——黃河牌JN150八噸載貨汽車,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重型汽車的歷史 。中國重汽擁有黃河、汕德卡、豪沃等全系列商用汽車品牌,是我國重卡行業驅動形式和功率覆蓋最全的企業 。
❾ 斯太爾檔位排序
斯太爾有9個前進檔,一個倒檔.
把排擋桿向左拍過來,是低速檔.能掛6個檔 從左至右上邊是倒檔,1,3檔.下邊是 半檔,2,4檔.
排擋桿處於空檔時向右推一下 ,聽到氣閥排氣聲,進入高速檔, 有4個檔.
從左至右上邊是5,7檔,下邊是6,8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