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旅遊安全連環畫
① 連環畫形式的旅遊過程
連環畫突然以收藏品的身份重回人們的視野,成為繼字畫、瓷器、郵票、古玩之後的第五類熱門收藏品。1999年武漢舉辦的一次拍賣會上,一套上世紀60年代出版的四冊裝連環畫《山鄉巨變》就從當初定價的0.94元飆升至4900元成交,40年升值5000餘倍;2008年舉辦的連環畫精品收藏拍賣會2萬元成交;2005年中國嘉德四季第三期拍賣會上,程十發創作於1957年的彩墨中國畫40開冊頁《召樹屯和喃諾娜》連環畫原稿以1100萬元成交;2006年北京華辰秋季拍賣會上,沈堯伊創作於1989年的5集926幅長征史詩連環畫原稿《地球的紅飄帶》以1540萬元成交,創下國內連環畫原稿拍賣紀錄。
② 安全旅遊手抄報內容
旅行安全常識
一.遇到泥石流、山體滑坡
1. 發現有泥石流、山體滑坡,要迅速向兩邊穩定區逃離,不要沿著山體向上方或下方奔跑。
2. 不要躲在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山坡下面。
3. 不要停留在低窪處,也不要攀爬到樹上躲避。
4. 應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為營地,不要在山谷和山溝底部扎營。
二.遇到雷電
1. 不要在曠野中、孤獨的小屋中、孤立的大樹下、電線桿旁、高坡上避雷雨。
2. 不要赤腳站在水泥地上,不要洗澡或淋浴,不要打固定電話,不要使用帶有外接天線的收音機或電視機。
3. 要遠離鐵軌、長金屬欄桿和其他龐大的金屬設施,避免站在山頂、制高點等場所。
4. 膠底鞋或橡膠輪胎不能抵禦閃電。
三.遇到地震
1. 在室外,要盡量遠離狹窄街道、高大建築、高煙囪、變壓器、玻璃幕牆建築、高架橋以及存有危險品、易燃品的場所。
2. 在行駛的汽車、電車或火車內,乘客應抓牢扶手避免摔倒,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不要跳車,地震過後再下車。
3. 一時無法脫險,要節省氣力,靜卧保持體力;不要盲目大聲呼救;多活動手、腳,清除臉上的灰土和壓在身上的物件。
4. 無論在何處躲避,如有可能應盡量用棉被、枕頭、書包或其他軟物體保護好頭部。
四.遇到洪水
1. 洪水來臨時,要迅速到附近的山坡、高地、屋頂、樓房高層、大樹上等高的地方暫避。
2. 要設法盡快發出求救信號和信息,報告自己的方位和險情,積極尋求救援。
3. 落水時要尋找並抓住漂浮物,如門板、桌椅、木床、大塊的泡沫塑料等。
4. 汽車進入水淹地區時,要注意水位不能超過駕駛室,要迎著洪水駛向高地,不能讓洪水從側面沖擊車體。
③ 父母一星期帶孩子旅遊不安全的理由俱體
在許多國人的傳統觀念里,父母都不太想帶著自己的孩子去旅遊,原因最主要是來自安全和價值去考慮,這樣到底好不好,作為父母我們可以看看這篇分享。
文章分享:
「孩子從小就該去旅行。」這是童書出版人、《華爾街日報》兒童教育專欄作家三川玲的觀點,本文是她與大家分享的內容。
在聊聊為什麼帶孩子旅行前,先說說為什麼很多父母不願意帶孩子去旅行。
據我的觀察和了解,原因很直接,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記不住。孩子太小,看什麼都記不住,去了也白去,浪費金錢和精力;
二、危險。小孩子出去愛生病,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安全,吃不習慣玩不好;
三、麻煩。出去帶很多孩子的東西,大人還要照顧孩子,陪孩子太累,玩得不盡興。
恩,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原因是不是站得住腳。
首先,第一個「去了白去」的說法,最為普遍。不僅老一代父母如此,我身邊的很多年輕朋友,也抱有同樣的想法。可是,和中國的家庭教育最核心的問題一樣,這些都是父母的想法,並沒有從孩子的感受、需求出發。
我特別害怕父母的「有用論」。譬如彈鋼琴是有用的,玩沙土就是沒用的,學冰球是有用的,捉迷藏就是沒用的,補習班是有用的,過家家就是沒用的,下圍棋是有用的,玩積木就是沒用的……
沿著有用論的思路,旅行,就是瞎玩兒,既考不了級,也沒證書,既加不了分,也不能算特長,當然是沒用的,也就不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
孩子成長過程中,語數英的知識,鋼琴美術體操的技能,這些是硬功夫;性格、情操、眼界、心理等等,則是軟實力。就像一台電腦,硬體固然重要,核心競爭力其實是軟體。軟實力,是最重要、最核心、最能影響發展、最能營造幸福人生的關鍵因素。
我有一位中學同學,家境良好,品學兼優,大學畢業後,留在家鄉工作。過了幾年,他很想去南方闖盪,卻屢屢不能成行。後來,聽說他不敢去南方的最大原因,竟然是他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鄉,懼怕一個人乘坐火車。
我不想絕對地說,他的命運受錮於小時候沒有去旅行。但是,如果他曾經去旅行過,至少不至於害怕坐火車,不至於害怕陌生的環境,不至於因為畏懼的心理,喪失了改變人生的勇氣。
是的,這正是第二個困擾家長的原因,危險。旅行,就會有意外,有風險。會有吃不習慣的飯菜,會有等不到的班車,會有磕磕絆絆,甚至會生病和縫針……但是,這不正是旅行的目的所在嗎?我們不是想讓孩子更堅強嗎,不是想讓孩子會處理困難嗎,不是想讓孩子成熟成長嗎?
旅行,就是這么一門無法替代的成長課程。幾乎所有的家長,在和孩子一起旅行之後,都會發現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孩子有了很大的變化——這,就是旅行的魅力和魔力所在。
最後,對嫌麻煩的家長,我想說,旅行是加強家庭凝聚力的最好時機。平時,工作忙,心情差,沒有時間陪家人和孩子。而現在有了一段完整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沒有工作的牽絆,是多麼甜蜜和愜意的事情啊。
當然,如果在旅途之中,還不斷查郵箱回郵件,開著電話會議發著微信,那的確會嫌孩子鬧,嫌孩子煩。這正說明家庭旅行的問題在於大人,而非孩子。要改變的,正是家長的心態和做法。
三個不願帶孩子旅行的原因,分析到這里。下面,我們聊聊帶孩子旅行的好處,到底在哪裡,到底有多大。我覺得,大概可以分成三堂課。
第一課,多元價值觀課。
我知道,談到旅行的好處,很多人會提到,鍛煉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學習多種文化的知識等等。的確,這些都是帶孩子旅行的好處。但是,我想說的,是另外一種。那就是孩子多元價值觀的建立。
我覺得,人的一生之中,有一個特別特別大的敵人,需要我們去消滅。它的名字,叫做「狹隘」。狹隘,對於一個國家,會造成閉關鎖國;對於一個民族,會造成夜郎自大;對於一個人,則會造成自以為是。而這三個層面的結果呢,則是落後,則是狂妄,則是愚昧。
還記得魯迅在為國人畫像的《阿Q正傳》里,是這樣生動地描述狹隘的:「用三尺三寸寬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人叫『長凳』,他也叫『長凳』,城裡人卻叫『條凳』,他想:這是錯的,可笑!油煎大頭魚,未庄都加上半寸長的蔥葉,城裡卻加上切細的蔥絲,他想:這也是錯的,可笑!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見世面的可笑的鄉下人呵,他們沒有見過城裡的煎魚!」
我覺得,大到宗教的矛盾、國家的紛爭、民族的仇恨,小到鄰里的糾紛、婆媳的爭斗,很多都和各自的狹隘價值觀有關。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煎魚、切蔥絲、坐凳子,也就天下太平,國富民安了。
那麼,怎麼讓孩子擁有多元價值觀呢?一是閱讀,二就是旅行。讀萬卷書,不能死讀,那是獃子;行萬里路,也不能白行,那是販夫。讀書,要學會思考,旅行,也要深度旅行。兩者結合,才會真正發生作用。
第二課,多樣世界觀課。
旅行,是一種最好的、最直觀的方式,讓我們看到真實的世界、真實的生活。很多時候,我們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東西,其實並不是天然就該如此的。
旅行,就是讓我們知曉,離開我們居住的地方,五十里、五百里、五千里之外的地方,那裡的山是什麼樣的,那裡的水是什麼樣的,那裡的房子是什麼樣的,那裡的人是什麼樣的……最關鍵的,則是那裡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
在廣州做記者的時候,我曾經去往距離廣州市僅僅一兩百公里的粵北山區。讓我無法想像的是,那裡的孩子,竟然冬天都沒有一雙鞋子穿,還要每天走十幾公里的山路去上學。這,就是真實世界的一部分。
同樣,在德國鄉村的清晨,可以看到濃密的玫瑰拱廊下,一位白發老人,手捧一本厚厚的書在閱讀;在尼泊爾,可以看到居住簡陋、穿著樸素的人們,每天早上起來,帶著滿足的笑容,去拜神和祈禱;在日本,你可以根據列車到達的時間,來校正自己的手錶;在法國,你也可能預約了一位司機,遲到一個小時,還溫柔跟你說別著急;在泰國,孩子會認真地問你,人妖是去男廁所還是女廁所;在巴黎,你會看到一邊喝著咖啡一邊聊天一邊罷工的空姐……
這些,就是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風俗人們的真實生活。這些,所有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來自對方的動作、對方的眼神、對方的內心的交流,都是無法在家裡可以體會到的。
第三課,多重人生觀課。
旅行,還讓人知曉生命形態的多樣性,人生有無窮無盡的可能性。生命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它的多樣性,在於它有著無窮無盡的可能性。
生物,有數以億計的形態,僅僅螞蟻就有15000種以上,而人的生命,短短的幾十年裡,也應該有著無限的可能。出去旅行,正是知曉生命中這一秘密的最好途徑。很多人,在旅行之中,發現了人生的真諦,尋找到了自己心靈所屬。
我喜歡彼得·梅爾從紐約到普羅旺斯的旅行,後來,他改變了人生軌跡,和妻子及兩只愛犬隱居於此;我很喜歡黑塞在瑞士南部的旅行,後來,他定居於那裡的小村莊堤契諾,鄉居一隅,卻寫出影響世界的文字;我也喜歡歌德在德國圖林根林區旅行時,在基克爾漢山頂上狩獵小木樓牆壁之上,塗就的傳世名作——《漫遊者之歌》。
有好,有壞,有熟悉,有奇怪,有理解,有費解。任何地方,都有其美麗和醜陋;就如同任何一個人,都有其可愛和不足。
我相信,很少人在壯美的雪山腳下,會感受不到自然的偉大、生命的渺小;而也很少會有人,在開闊了眼界、壯大了胸懷之後,還會斤斤計較、睚眥必報。
當一個人,知道了生命的不同活法之後,就不會變成一個只會賺錢的機器,就不會只認為某種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就不會只聽命於一個聲音,就不會只做別人告訴他應該做的事……也就是說,他開始成為一個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見解、有自己的尊嚴、有自己的追求的四有新人了。
當一個人,在旅途中看到各式各樣的生活,自然會思考,別人為什麼要這么活,我自己應該怎麼去活。旅途所遇與內心的所思結合起來,明亮了眼眸,充盈了精神,體驗了生命,改變了人生——這就是旅行最偉大的意義。馬爾地夫旅遊更多可咨詢「馬代專家」。
④ 誰知道交通安全的連環畫怎麼畫
球球和羞羞
沈陽晚報聯合沈陽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針對警方開展的「交通安全百日宣傳活動」,推出交通系列連環畫故事。據介紹,這是沈陽警方與本報聯合推出的,旨在通過這些卡通形象系列連環畫中的交通故事,使駕駛人的行車素質有所提高,杜絕駕駛人的日常行車陋習。
球球
孿生兄妹中的哥哥,魯莽、正直、愛沖動,開車經常「違規」,既可愛又可氣
羞羞
孿生兄妹中的妹妹,非常時尚
系列故事6
「小夥子,跑偏了」
圖一:人行橫道上,一位時尚女孩由遠及近翩翩而至。球球的目光被女孩深深地吸引了過去。
圖二:一位騎車等信號的師傅大喝一聲:「小夥子,跑偏了。」這一嗓子不要緊,球球嚇得一激靈。
圖三:球球的車子瞬間改變了方向,已經開到了慢車道上。
法規解讀: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機動車駕駛人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操作規范安全駕駛、文明駕駛。」
一句評點:
球球的跑偏行為,男同胞都要引以為戒喲。
王立文 撰稿 馬 燕 漫畫
⑤ 員工帶小孩旅遊安全責任書怎麼寫
責任書沒有法律效力的,簽了就等於公司同意了,公司承擔不起這責任的,應該不允許帶親戚或孩子的
⑥ 有沒有關於旅遊的漫畫書
「五千年成就美麗中國,十分鍾漫畫一覽無余」,你能想像寥寥幾筆漫畫就能帶你這般輕松的領略中國無窮的魅力嗎?
目前中國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中國全景漫畫旅遊書《漫畫旅行中國》已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這是一本輕松幽默具有獨特魅力的旅行漫畫作品。通過有「漫畫俠客」之稱的著名青年漫畫家王麒誠十年間近十萬公里盪氣回腸的漫畫之旅,將最有代表性的中國自然人文景觀、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中國元素用漫畫一一精彩紛呈的表現,深邃廣博的美麗中國用漫畫獨一無二的魅力簡約和趣味的體現的如此愉悅和輕松。本書蘊涵著豐富的內涵,具有強烈的藝術和生活感染力。
《漫畫旅行中國》由中國漫畫大師方成作序,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王小丫、曲向東、世界漫畫家聯盟主席列賓、俄羅斯漫畫大師米哈依爾等眾多海內外知名人士題寫精彩書評並隆重推薦。
⑦ 兒童外出遊玩應注意哪些安全隱患
一、防暈車
如果孩子上車10分鍾後就煩躁哭泣,下車後一刻鍾神色即轉為安詳,就要考慮孩子是否暈車了。暈車的孩子通常上車後臉色蒼白,如果剛吃過奶則會吐奶,嘔吐物中帶有沉澱樣塊狀物。發現孩子暈車時,要盡量騎車出遊,如果可以步行來去,當然更好。
二、防中暑
夏季氣溫高,排汗多,外出旅遊最易發生中暑。要給孩子穿淺色衣服:夏季游時應穿外出旅白色、淺色或素色衣服,因為白色、淺色或素色衣服吸熱慢、散熱快、穿著涼爽、不易中暑。戴帽、打傘:帽、傘對陽光有一定的遮擋作用,能防止紫外線的傷害。
早晨空氣新鮮,氣候涼爽。因此,夏季外出旅遊時,出發時間應該早些,到了中午就休息,下午三四點鍾以後再進行旅遊活動。
三、飲食
在外旅行,三餐安排往往不能准時,不能正點開飯。遊玩過程中寶貝過於興奮,專注周圍的景物,也容易忘記飲水,造成寶貝飢餓和口渴。准備一個兒童專用的水瓶/水壺,鼓勵兒童多喝水。寶貝背包里時常准備一包餅干或其它點心,以備不時之需充飢。
四、個人衛生
寶貝抵抗力低,外出遊玩格外要注意衛生和防病。消毒濕紙巾、防蚊水是常備之物。旅行中發生勞累、休息不好、飲食不當,准備一個小葯箱可以幫助媽咪解決很多小麻煩。每到一處,先打聽好當地兒童醫院或兒科診所的位置,如果寶貝出現發熱、腹瀉等嚴重症狀,要及時就醫。
五、乘車安全
對於寶貝來說,安全第一,尤其是乘車安全。不要讓幼小的寶貝自己坐在寬大的座位上,因為在沒有有效支撐的狀態下,行駛過程中的加速減速都會造成兒童意外傷害。所以,一定要將他放在大人懷中或者使用兒童汽車坐墊,最後確定系好安全帶。另外,出於好奇的天性,兒童喜歡探頭向窗外張望,這樣就非常容易被旁邊的車輛剮傷。這是在旅行中很費心的一件事。大人需要保持警惕,及時制止這種危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