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一起去旅遊
1. 家長和孩子旅行後的感受感悟怎麼寫
每年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這是我對自己的一個要求,也算是一個規劃。這個習慣似乎從小就有,一直持續到現在。直至今日,我每年都會和孩子們一起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對我來說,用學習的方式來旅行已成為一種傳統,而它的意義在於自己的成長。
「了解整個世界」無疑是每一個旅者內心的動力。
世界越來越小,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種的第一次。孩子們身處的世界已經成為了一個家庭,科技讓我們的國籍變得模糊,讓通訊變得快捷,讓我們不得不適應各種多變的社會環境。所以,孩子們的將來必定是和各種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個世界也成為了他們的必修課。前不久,由教育界、商界領袖共同組成的「美國新勞動力技能委員會」剛頒布的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四大技能中把「了解整個世界」作為首項標准列舉出來。
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所以,孩子們和我一起品嘗其他國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線和公共標志;欣賞形式各異的建築;體會種類不同的宗教現象;體驗和陌生人的相處;適應各種氣候狀況;甚至是那裡的空氣中彌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會聽到孩子們這樣的話,這個和我們那裡不一樣,這個一樣,也總會比較,什麼地方好,什麼地方不好。我們在這樣的比較中睜大了自己的眼睛,擴張了自己的毛孔,也擴展了彼此的胸懷。
當我們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寬容,才能更加坦盪。實際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異已經成為「了解世界」的重點。
了解世界的方法是每個人整體能力的提升。
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種,通過書籍、影像資料和別人聊天都能讓我們了解世界,但哪一種都沒有身臨其境的學習更重要。古人雲: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而我們的一貫做法是「行萬里路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閱人無數,行萬里路後思索回顧。」
每次到一個陌生國家之前,我們都會和孩子們一起進行長達一周的培訓,其中包括語言、文化、當地情況和攝影技巧。印象很深的是去義大利之前的一個月就讓孩子們開始閱讀相關的書籍,並且在培訓中很好的讓孩子們對文藝復興有基本的了解,和孩子們一起分享了盧浮宮的神秘和拿破崙的傳奇。簡單的語言培訓讓孩子們可以自己通過海關簡單的詢問,可以讓他們自己找到方向,而當地公交行政標志減弱了他們的陌生感。
到陌生的國家之後,孩子們開始驗證之前獲悉的資料是否和眼前的一切吻合,開始在陌生的城裡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工具開始行走,開始和當地人和事之間有了碰撞和交流,開始需要藉助當地人的幫助來完成一件件我們事先策劃好的任務。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他們真實的社會。我還記得在慕尼黑他們使用地鐵公車的運用自如;在柏林到科隆火車站轉車的時候他們的忙中有序;在瑪麗婭廣場寫毛筆字引來老外們的圍觀;在羅馬奔波於各種噴泉之間完成城市任務;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國小孩們踢球。
只有讓他們充分自由的接觸這個社會,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自己的溝通能力,加強團隊合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孩子們需要和當地的人接觸,更重要的是要用當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們的交通工具,看他們經常去的博物館,不僅僅是在那裡走馬觀花,而是停留在那裡,認真地欣賞,如同我們在盧浮宮整整呆了三天,相比較旅行團對於「盧浮三寶」的照相工作,我們是何等的自由。夜晚,我們在埃菲爾鐵塔前草坪上的游戲,看到這個雄偉的鐵質建築夜晚的亮燈後,踩著巴黎夜晚的燈光晃晃悠悠的坐著地鐵後來青年旅社。
和孩子們「浪跡」在國外的日子裡,總會遇到人問:「你們是韓國人?日本人?」
因為,在他們的眼裡,中國人的旅遊都是大巴車里,而孩子們總是在學習語言。當我們的孩子們自豪的回答「我是中國人」的時候,我想,不僅僅以「語言」為目的的出國活動也代表孩子們成長機會的多樣性和中國父母們思想的變化。
2. 心情不好,帶諺孩子們去旅遊的說說
曾經在某一個瞬間,我們以為自己長大了,有一天,我們終於發現,長大的含義除了慾望還有勇氣和堅強,以及某種必須的犧牲。在生活的面前我們還都是孩子,其實我們從未長大還不懂得愛和被愛。 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3. 陪著孩子一起去旅行有什麼好處
可以增進親子關系。因為一起旅行時會有很多互動,孩子會更加喜歡父母。
4. 孩子們出去旅遊很開心的形容詞怎麼說
心曠神怡,心花怒放,洋洋得意,歡欣雀躍
5. 帶家人和孩子去旅遊之後的收獲和感悟怎麼寫
每年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這是我對自己的一個要求,也算是一個規劃。這個習慣似乎從小就有,一直持續到現在。直至今日,我每年都會和孩子們一起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對我來說,用學習的方式來旅行已成為一種傳統,而它的意義在於自己的成長。
「了解整個世界」無疑是每一個旅者內心的動力。
世界越來越小,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種的第一次。孩子們身處的世界已經成為了一個家庭,科技讓我們的國籍變得模糊,讓通訊變得快捷,讓我們不得不適應各種多變的社會環境。所以,孩子們的將來必定是和各種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個世界也成為了他們的必修課。前不久,由教育界、商界領袖共同組成的「美國新勞動力技能委員會」剛頒布的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四大技能中把「了解整個世界」作為首項標准列舉出來。
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所以,孩子們和我一起品嘗其他國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線和公共標志;欣賞形式各異的建築;體會種類不同的宗教現象;體驗和陌生人的相處;適應各種氣候狀況;甚至是那裡的空氣中彌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總會聽到孩子們這樣的話,這個和我們那裡不一樣,這個一樣,也總會比較,什麼地方好,什麼地方不好。我們在這樣的比較中睜大了自己的眼睛,擴張了自己的毛孔,也擴展了彼此的胸懷。
當我們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寬容,才能更加坦盪。實際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異已經成為「了解世界」的重點。
了解世界的方法是每個人整體能力的提升。
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種,通過書籍、影像資料和別人聊天都能讓我們了解世界,但哪一種都沒有身臨其境的學習更重要。古人雲: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而我們的一貫做法是「行萬里路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閱人無數,行萬里路後思索回顧。」
每次到一個陌生國家之前,我們都會和孩子們一起進行長達一周的培訓,其中包括語言、文化、當地情況和攝影技巧。印象很深的是去義大利之前的一個月就讓孩子們開始閱讀相關的書籍,並且在培訓中很好的讓孩子們對文藝復興有基本的了解,和孩子們一起分享了盧浮宮的神秘和拿破崙的傳奇。簡單的語言培訓讓孩子們可以自己通過海關簡單的詢問,可以讓他們自己找到方向,而當地公交行政標志減弱了他們的陌生感。
到陌生的國家之後,孩子們開始驗證之前獲悉的資料是否和眼前的一切吻合,開始在陌生的城裡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工具開始行走,開始和當地人和事之間有了碰撞和交流,開始需要藉助當地人的幫助來完成一件件我們事先策劃好的任務。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他們真實的社會。我還記得在慕尼黑他們使用地鐵公車的運用自如;在柏林到科隆火車站轉車的時候他們的忙中有序;在瑪麗婭廣場寫毛筆字引來老外們的圍觀;在羅馬奔波於各種噴泉之間完成城市任務;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國小孩們踢球。
6. 四為堂APP中的"去哪兒"欄目是和孩子們一起去旅遊嗎
四為堂"去哪兒"活動是四為堂國學親子教育平台根據廣大幼兒園安排的活動,進行統一策劃安排的大型線下活動, 活動主題包括親子旅遊, 游學, 四季游.
幼兒家長可以在四為堂APP中直接報名參加, 客服人員會主動與您聯系.
四為堂平台是通過線上服務與線下教學培訓\ 配套教材服務體系建立的O2O互聯網平台, 為孩子家長和幼兒園老師營造可以直接互動溝通的平台, 家庭、旁系親屬家族成員可以共同關注孩子成長,線上「成長記錄」(成長樹)將孩子生活中踐行情況全程記錄並分享給老師、家庭成員。
7. 與孩子一起旅行的意義
很早就想去看舉世聞名的莫高窟,以前總是各種原因不能成行,今年暑假終於有空了,於是我早早就預訂了莫高窟門票,等門票預訂成功,才開始訂機票酒店安排日程。
這趟旅行從一開始就註定折騰。
出發那一天,早上8點多的飛機,於是我們凌晨5點多就出門打車直奔機場。沒想到,碰上流量控制加雷陣雨,飛機大面積延誤或取消,乾耗了5個多小時,小熊乾脆在機場補了個覺。虎爸一拍板,「明天必須參觀莫高窟,否則後面幾天肯定沒票。咱們能飛一程是一程。」於是我們改簽機票,先飛到了蘭州機場,再去買當天蘭州到敦煌的機票。
航空公司的人竟然勸我不要買去敦煌的機票了:「這趟飛機肯定晚點,萬一取消,你們更倒霉,要不然你們還是先到市區,坐火車去敦煌吧,火車肯定不會取消。」我一查,火車票只有無座票了,連硬座都沒有,我如何帶兩個孩子在火車上站12個小時兼過夜?於是我堅持買了飛機票,幾乎是懇求航空公司賣票給我:「你先賣給我,萬一飛機取消,你們再退錢給我。」我是出錢的甲方,怎麼口氣好似哀求!
票面起飛時間在五個小時之後,我托運了行李,打算去蘭州市區轉轉,看一眼黃河也好啊。航空公司的人一聽我的想法,一臉愕然:「啊?我們這里沒人這樣想。坐高鐵去市區,需要一個小時。你要提前過安檢候機,萬一登記口更改了呢?你還是留在機場更保險。」
原定的5個小時被延長到9個小時,不過飛機最後總算是起飛了(幸好沒有在北京機場乾耗著,我們原定的航班後來就被取消了)。第二天凌晨4點,我們才走進預訂的酒店房間。早上7點又要起床,取預訂成功的莫高窟門票,定時定點參觀。不要說孩子們了,我自己都累壞了,在數字中心看莫高窟電影時,直接睡了20分鍾才緩過勁來。
後面的幾天,都是早上7點出門,晚上9點進門。每天早上我又搖又拍,把兩個孩子弄醒,穿好衣服出門去。幸好是包車,他們可以在後排座椅上吃早飯和補覺。吃飯的時間不固定,有時下午2點才能吃午飯,晚上9點吃晚飯,旅遊點的快餐質量平平,幸好孩子們隨我擁有一個西北胃,一碗面一個餅就能吃飽,不至於餓肚子。廣東朋友咨詢我旅遊攻略,我回復她:「你們廣東人,恐怕吃飯不習慣,這里沒米飯炒菜,小孩子還是別來受罪了。」
雖然同是西北人,但是我的家鄉離敦煌還有1500公里呢。甘肅本地的水,我喝了鬧肚子,只能喝礦泉水。大西北的暴曬,超乎我的意料之外。孩子的皮膚太容易被曬傷,出門穿防曬衣又太熱,他們只能在曬傷與出汗之間選擇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