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姬陵旅遊幾月份去較好
㈠ 有沒有人去過泰姬陵呀~~
概況介紹
1983年根據文化遺產評選標准C (I) 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7屆會議報告。是北京時間2007年7月8日凌晨公布的「新七大奇跡」之一。
從數不清的照片中使人非常熟悉的泰姬陵的外形被作為飯店的標志、酸辣醬和調味品的商標,實際上它被用在隨便什麼地方,人們看到立刻就想到是印度的地方。盡管如此,很少有人看了泰姬陵感到失望的。
泰姬陵百看不厭,它仍舊能使人驚訝。它在一天里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自然光線中顯現出不同的特色。雖然它是一座陵墓,可它卻沒有通常陵墓所有的冷寂。相反你感到它似乎在天地之間浮動。它的和諧對稱、花園和水中倒影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令無數參觀者驚嘆不已的奇跡。估計有2萬名工匠參與了泰姬陵的建造,歷時22年才完成。據說一位法國人和一位威尼斯人參與了工程的部分工作。至今沒有一位建築師被記錄肯定參與了陵墓的建造——這對這個建築物是很適宜的,因為建造它的本意在於讓人們只記住在陵墓里的人。
朝霞升起時分,初升的一輪紅日伴著朱木拿河裊裊的晨霧,彷彿要將泰姬陵從睡夢中喚醒,此時的它顯得靜靜的。中午時分,泰姬陵頭頂藍天白雲,腳踏碧水綠樹,在南亞一向耀眼的陽光映襯下,更出落得玲瓏剔透,光彩奪目。傍晚,泰姬陵迎來了它一天中最嫵媚的時刻,斜陽夕照下,白色的泰姬陵開始從灰黃、金黃,逐漸變成粉紅、暗紅、淡青色,隨著月亮的冉冉升起,最終回歸成銀白色。在月色朦朧中,泰姬陵顯得格外高雅別致和皎潔迷人,猶如美人泰姬在含情沉思。據稱,泰姬陵最美麗的時候,是朗月當空的夜晚。白色的大理石陵寢,在月光映照下會發出淡淡的紫色,清雅出塵,美得彷彿下凡的仙女。
http://ke..com/view/28824.htm#2
㈡ 你想去印度的泰姬陵嗎
想你幫我
㈢ 我要去印度的泰姬陵和達拉維旅遊
切,有TM的病!!!
㈣ 泰姬陵的詳細情況
【簡介】 泰姬陵,全稱為「泰吉·瑪哈爾陵」。莫卧兒帝國著名建築。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 (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莫卧兒帝國國王沙傑汗為他死去的皇妃蒙太姬修建的陵墓。公元1630年始建,年建成。它由殿堂、鍾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用玻璃、瑪瑙鑲嵌,絢麗奪目。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伊斯蘭教建築中的代表作。 1983年根據文化遺產評選標准C (I) 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7屆會議報告。是北京時間2007年7月8日凌晨公布的「新七大奇跡」之一。 從數不清的照片中使人非常熟悉的泰姬陵的外形被作為飯店的標志、酸辣醬和調味品的商標,實際上它被用在隨便什麼地方,人們看到立刻就想到是印度的地方。盡管如此,很少有人看了泰姬陵感到失望的。 泰姬陵百看不厭,它仍舊能使人驚訝。它在一天里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自然光線中顯現出不同的特色。雖然它是一座陵墓,可它卻沒有通常陵墓所有的冷寂。相反你感到它似乎在天地之間浮動。它的和諧對稱、花園和水中倒影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令無數參觀者驚嘆不已的奇跡。估計有2萬名工匠參與了泰姬陵的建造,歷時22年才完成。據說一位法國人和一位威尼斯人參與了工程的部分工作。至今沒有一位建築師被記錄肯定參與了陵墓的建造——這對這個建築物是很適宜的,因為建造它的本意在於讓人們只記住在陵墓里的人。 泰姬陵是用從322公里外的採石場運來的大理石造的,但它卻不是有些照片里的那種純白色建築。成千上萬的寶石和半寶石鑲嵌在大理石在表面,陵墓上的文字是用黑色大理石做的。從一道雕花的大理石圍欄上可以看到出色的手藝。陽光照射在圍欄上時,它投下變化紛呈的影子。從前曾有銀制的門,裡面有金制欄桿和一大塊用珍珠穿成的布蓋在皇後的衣冠冢上(它的位置在實際埋葬地之上)。竊賊們偷去了這些珍貴的東西,許多人曾企圖挖取鑲嵌在大理石欄上的寶石,但泰姬陵的雄偉壯麗仍使人為之傾倒。 泰姬陵坐落在一個風景區內,庄嚴雄偉的門道象徵著天堂的入口,上方有拱形圓頂的亭閣。原先這兒曾有一扇純銀的門,上面鑲嵌著幾百個銀釘。這些東西都已被劫走,現在的門是銅制的。 關於沙賈汗想在朱木拿河的另一邊為自己建一座同樣的黑色大理石陵墓的傳說似乎沒有太多的真實性。他的兒子奧朗則布於1658年宣布為帝,並把他的父親軟禁在阿格拉一個城堡內達9年之久,一直到他去世。沙賈汗能從城堡遠遠眺望泰姬陵。後來他也被葬在泰姬陵。 泰姬陵代表了莫卧兒建築成就的高峰。這種風格的陵墓豎立在一個底座上,上面飾有光塔,人們對它懷有和對清真寺同樣的崇敬的心情。這種風格的紀念陵墓在印度北部發展並隨之消失。 侯邁因在德里的陵墓於1564年動工,它是泰姬陵的雛形,牢固、威嚴而不是精緻、黃雅。17世紀70年代奧朗則布在奧芝加巴德為他的妻子仿造了一座泰姬陵,可是它沒有泰姬陵的魅力與和諧。德里的另一陵墓賽夫達賈之墓於1753年動工,被稱為是「莫臣兒建築最後的閃光」,然而它可不是一座人們盡力設法要運河看的建築物。這些紀念陵墓都有一個標準的模式——一個大的洋蔥形狀的拱頂、水道、分成四部分的花有泰姬陵的建造者把這些東西融化在一起,創造出一座無與倫比的建築。與孟加拉的總督威廉·本廷克爵士策劃的陰謀相比,泰姬陵內珍貴財寶的失竊可謂微不足道。19世紀30年代,他謀劃拆除當時疏於管理、雜草叢生的泰姬陵,把大理石運往倫敦出售。只是因為從德里紅堡上拆下的大理石找不到買主,這個計劃才作罷。後來,在1900年當了印度總督的柯曾重新修復了泰姬陵。 毫無疑問,泰姬陵是世界上完美藝術的典範。基本上由大理石建成的建築毫無瑕庇,月光之下的泰姬陵更給人一種恍若仙境的感覺。她不僅表達了沙賈汗對愛妻的深切紀念,也是他給人類的一份厚禮。 泰姬陵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兒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心愛的妃子於1631年至1648年在阿格拉而建的。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藝術最完美的瑰寶,是世界遺產中令世人贊嘆的經典傑作之一。 這座世界七大建築奇跡背後其實有一段哀怨纏綿的歷史,了解它的歷史的背景,確能增加觀賞泰姬陵的趣味。17世紀莫卧兒帝國皇帝沙傑漢為紀念其愛妃慕塔芝瑪,動用了數萬名工人,以寶石鑲飾修建陵寢,圖案之細致令人叫絕。泰姬陵最引人矚目的是用純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體建築,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對稱,中央圓頂高六十二米,令人嘆為觀止。四周有四座高約四十一米的尖塔,塔與塔之間聳立了鑲滿三十五種不同類型的半寶石的墓碑。陵園佔地十七公頃,為一略呈長形的圈子,四周圍以紅沙石牆,進口大門也用紅岩砌建,大約兩層高,門頂的背面各有十一個典型的白色圓錐形小塔。大門一直通往沙傑罕王和王妃的下葬室,室的中央則擺放了他們的石棺,壯嚴肅穆。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條清澄水道,水道兩旁種植有果樹和柏樹,分別象徵生命和死亡。 【泰姬陵國際年】 泰姬陵位於亞穆納河畔,相傳是印度莫卧爾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亡妻修建的陵墓。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泰姬陵始建於1632年,歷時22年才完工。來自印度全境和中亞乃至中國的成千上萬的工匠為修建這座世界7大奇跡之一的陵墓奉獻了辛勤的汗水和聰明才智。2004年正值泰姬陵建成350周年,印度旅遊部和地方政府將2004年定為「泰姬陵國際年」。 【泰姬陵的絕版愛情】 再富麗堂皇的建築如果沒有故事,魅力便會減去一半,反之,如果有一個美妙的故事尤其是愛情的故事,會讓它魅力四射乃至不朽了。比泰姬陵本身更吸引人的就是一段也堪稱「世界奇跡」的愛情: 建於1632年至1654年的泰姬陵表達了一個國王對他親愛的妻子無與倫比和刻骨銘心的紀念。 1631年莫卧兒人皇帝的妻子在分娩第十四個孩子時難產去世。她當時36歲,已結婚18年,對她的丈夫沙賈汗(ShahJahan)來說失去的不但是親愛的妻子,而且還是一個精明的顧問。據說他穿了兩年喪服(據另一記載,他的頭發因悲傷而變白了)。他發誓要建一個配得上他妻子的、無可比擬的陵墓,以紀念他的妻子。沒有人能否認他的成功。阿米曼達班奴,或者叫墨姆塔茲馬哈爾(意即「被選中的宮殿」)里有一個令人驚嘆的建築物,作為對她的紀念,上面刻著她名字的縮寫:泰姬·瑪哈爾。由於用了太多的最高級贊美詞來描繪這個建築,因此大多數去參觀的人走近它時害怕他們將會失望。 公元十六世紀,一位叫泰姬的美麗女人嫁給了印度莫卧兒王朝的皇帝沙賈汗,先後為他生養了十四個子女,並且與戰亂中的皇帝同悲同喜,還幫助他奪回王位,卻不幸在36歲那年因難產而死。 臨終前,泰姬向皇帝道出三願:一要皇帝善待子女;二要他不得續娶;三願皇帝為她建造一座能和她的容貌匹配的最美麗的陵墓。皇帝悲痛無比,一一承諾。他除了每年征發二萬多名印度民工,還召來世界各地著名的設計師和工匠,歷時22年,用印度西北的純白大理石、斯里蘭卡的藍寶石、伊拉克的月長石、阿拉伯的珊瑚、波斯的紫水晶、俄國的孔雀石、中國西藏的翡翠……耗資千萬,終於創造了世界奇觀。 痴情的皇帝還打算在泰姬陵的河對岸為自己建造一座相似的陵墓,用通體透黑的大理石對應通體透白的愛妃陵,寓示兩人的愛情純潔得沒有丁點兒雜質。河面上還要用黑白兩色的大理石建一座橋,連接兩人純黑純白的陵墓。 然而皇帝的美夢未能成真,他的三個兒子迫不及待奪取王位,最終兒子奧朗則布(Aurangzeb)篡位奪權,將年邁的他囚禁在阿格拉堡的一座角樓中,甚至不讓他看到泰姬陵。據說,沙賈汗每晚只能透過一塊大水晶石的折射,凝望數公里外的陵墓。沙賈汗七年後被囚禁至死。這類結局並不陌生。歷史上宮廷里為爭奪王位,父子相殘兄弟相戮的事例比比皆是。大概皇子們也有感於爸爸對母親的痴情,雖然沒有理睬他建築「愛情橋」的遺願,但總算把他的遺體送到了泰姬身旁。現在陵內存放著的兩具嵌滿寶石花卉的白色大理石石棺,小小的那具就是皇帝沙賈汗的棺槨。 【建築特色】 泰姬陵佔地甚廣,由前庭、正門、莫卧兒花園、陵墓主體以及兩座清真寺所組成。陵墓主殿四角都有圓柱形高塔一座,特別的地方是每座塔均向外傾斜12 度,若遇上地震只會向四方倒下,而不會影響主殿。無論在任何角度望去,純白色的泰姬陵均壯麗無比,造型完美,加上陵前水池中的倒影,就像有兩座泰姬陵互相輝映,難怪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 泰姬陵是莫卧爾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為其愛妻泰姬·瑪哈爾修建的陵墓。它始建於1631年,每天動用2萬名工匠,歷時22年才完成。 陵墓的四周砌有長576米、寬293米的紅砂石圍牆,陵園佔地17萬平方米,其中間有一個十字形水池,中心為噴泉。從陵園大門到陵墓,有一條用紅石鋪成的直長甬道,甬道盡頭就是全部用白大理石砌成的陵墓。 陵墓建築在一座7米高、95米長的正方形大理石基座上,寢宮居中,四周各有一座40米高的圓塔。寢宮高74米,上部為一高聳的穹頂,下部為八角形陵壁。宮內牆上,珠寶鑲成繁花佳卉,光彩照人。寢宮分五間宮室,中央宮室里置放著泰姬和沙賈的大理石石棺。陵墓的東西兩側屹立著兩座形式相同的清真寺翼殿,用紅砂石築成。 泰姬陵建築的藝術水平很高,集中了印度、中東及波斯的藝術特點。整座建築體形雄渾高雅,輪廓簡潔明麗。由於它坐落在具有一片常綠的樹木和草坪的陵園內,在碧空和草坪之間,潔白光亮的陵墓更顯得肅穆、端莊、典雅。 莫卧兒式花園 此花園是一個典型的波斯式花園(Persian garden),位於主體前方,中央有一水道噴泉,而且有兩行並排的樹木把花園劃分成4個同樣大小的長方型,因為「4」字在伊斯蘭教中有著神聖與平和的意思。 陵墓主體 主體建築呈八角形,中央是半球型的圓頂,整座主體都以沙賈汗最喜歡的白色大理石所建,而在白色的大理石上則鑲滿了各種顏色的寶石,拼綴成一些美麗的花紋與圖案。建築時,在主體下方挖了18個井,每個井都以一層石頭、一層柚木的方式,把地基層層疊起,以減低地震對主體的傷害,可見沙?賈汗對皇後的愛護。陵墓內部只靠室外透入的陽光照明,在大理石屏風內有兩副空石棺,而沙賈汗與皇後的真正長眠地點是在地下另一土窖中。 清真寺 在主體兩旁各有一座清真寺,以紅砂岩建築而成,頂部是典型的白色圓頂,而興建這兩座清真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整座泰姬陵建築的平衡效果,以達到對稱之美。 【旅遊信息】 泰姬陵參觀時間:6:00am——8:00pm,每周五隻對當地穆斯林開放。 早晚不同時間去看泰姬陵,景色時時不同。因此,泰姬陵恐怕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早中晚游覽票價不一樣景點。外國人750盧比/人;印度人6:00-7:00 為110盧比/人,7:00-17:00為20盧比/人,17:00-20:00為110盧比/人。夏天去泰姬陵要做好「跳舞」的准備。參觀泰姬陵要想拾階而上,必須先脫鞋,以表尊敬即使外國政要也不例外。早冬天暖陽季節,光腳走在潔白的大理石上,有如雲中漫步。 每年的11月至翌年的3月初天氣清涼,是印度最佳的旅遊季節。
求採納
㈤ 印度泰姬陵門票是多少去參觀有什麼注意事項
泰姬陵位於印度的阿格拉。去印度旅行,很多人會選擇金三角的路線,即德里、齋普爾、阿格拉。阿格拉之所以是印度金三角之一,多半是因為泰姬陵。泰姬陵門票現在是1000盧比一個人,大約是人民幣100元(按匯率不到93元)。
裡面應該是不允許帶吃的進去的,反正我帶的餅干過安檢時沒讓帶進去,可我在裡面明明看到有人在裡面吃東西,不知道怎麼帶進去的。
由於我進去的有點晚,人已經很多,拍照很不方便,有些比較好的取景點需要排隊。所以要早點去,這樣才可以任意的拍拍拍。
㈥ 去過泰姬陵的請進來,我想知道如何方便地從新德里到泰姬陵
泰姬陵位於阿格拉,阿格拉位於德里以南約200公里朱木拿河南岸.今日人們所見的雄偉城堡和華麗宮殿,都是莫卧兒王朝所建.
阿格拉是旅遊熱門城市,每天都有數班客機從德機飛到這里,行程僅需半個多小時,從德里到阿格拉乘火車很方便,行程3個小時,也較經濟,長途汽車,需要4個小時.
另,新德里與德里在地理上現在算一個概念,首都德里,由舊德里,新德里及鄰近郊區組成.1847年,英國佔領了印度全境,殖民首府原設在加爾各答,後移到德里,並在德里舊城南3公里處新建一座現代化城市--新德里.1931年,英國當局正式遷都新城,1947年印度獨立後,德里被定為印度的首都.
㈦ 知道泰姬陵最佳觀賞點是哪裡嗎
這是第二次去泰姬陵參觀了,我們也算是輕車熟路,很快就轉完了泰姬陵周圍一圈。遊客繼續很多,一直源源不斷湧入進來,還看到一對長相漂亮的新人在這里拍婚紗寫真,郎才女貌的十分養眼吸睛,怎麼都要給這對新人拍上一組。
果不其然,這個印度男人帶我們去了幾個門,都能看到白色泰姬陵,白色和紅色如此完美的結合,真心點個贊。最後我們走的時候,主動給了這位男子100盧比,相當於人民幣10元,這位男子拿到錢後,有禮貌的跟我們道別,轉身繼續尋找下一位遊客。
㈧ 你去過印度泰姬陵嗎
在這個網路發展以及信息交流都非常快速以及便捷的大時代背景之下,我們人類對於外界的探索,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經不再閉塞以及未知了,現如今的我們即使是在自己的家中,也可以看到世界上各種國家的不同的消息,這也就讓我們產生了想去看看的想法,而在世界上越是神秘的國度,我們人們就越有好奇的心理,想前往那個國家自己親身的感受一下當地的人文習俗,而在這個世界上也確實有這樣一個充斥著神秘的國家,就是在我們中國的鄰國——印度。
雖然印度這個國家飲食文化以及當地的風情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有所不同,但是其具有悠久的遺跡也是非常值得人們前去一看的,並且也可以體驗一下在其他地方體驗不到的人文情懷,也可以說的上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㈨ 打算去印度自由行,有誰泰姬陵拍攝的最好的時間
每天不同時段,拍攝泰姬陵都有不同的風格。只要不是陰雨天氣,相機鏡頭畸變小,拍攝出來的效果都好看。
㈩ 泰姬陵的傳說
泰姬陵傳說
「逆子」讓老父不能圓夢
據史料記載,馬克巴拉陵建於1679年,與泰姬陵前後相隔僅25年。建墓之人則是印度歷史上罵名不斷的帝王,一個讓泰姬陵兩位主人公無法美夢成真的不孝之子。眾所周知,泰姬陵是莫卧兒王朝帝王沙賈漢為紀念愛妃泰姬·馬哈爾建造的,前後花費數千萬盧比,用了22年。國王本想在河對面再為自己造個一模一樣的黑色陵墓,與愛妃相對而眠。誰知泰姬陵完工不久,其子奧朗則布就弒兄殺弟篡位,害得老父在被囚禁8年後鬱郁而終。
奧朗則布當政49年間,統治殘暴,致使全國戰亂不斷,昔日強大的帝國日漸衰落。臨時遷都奧蘭加巴德後,奧朗則布打算為亡妻建陵墓。雖說「逆子」不孝,但他對父親為母親修的泰姬陵還是仰慕不已,可王朝已無力負擔第二個泰姬陵的浩大工程,奧朗則布於是下令,陵墓只要大體像泰姬陵就行,一切選材從簡。雖說「小泰姬陵」工期只有6年,但工程量依然浩大。一位法國傳教士在其印度游記中記載,當年曾親眼目睹300頭馱運大理石板的牛車浩浩盪盪向墓地進發的場景。
僥幸躲過劫難
奧朗則布死後,莫卧爾王朝控制范圍不斷縮小。與王朝的衰敗命運相似,「小泰姬陵」也經歷了幾多坎坷。1803年,印度南部海得拉巴地區的大公吞並奧蘭加巴德,一眼看中「小泰姬陵」,下令將陵墓全部拆掉,運往海得拉巴重建。還未等開工,不少預言家就警告,若破壞這座建築,會惹怒神靈,遭到懲罰。驚恐之下,大公才罷手,「小泰姬陵」逃過了「大卸八塊」的劫難。
泰姬陵是莫卧兒王朝帝王沙賈漢為愛妃泰吉·馬哈爾所造。據傳當年沙賈漢聽聞愛妃先他而去的消息後,竟一夜白頭。為紀念泰吉,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國王傾舉國之力,耗無數錢財,用了22年時間修建了這座晶瑩剔透的泰姬陵。國王本想在河對面再為自己造一個一模一樣的黑色陵墓,中間用半邊白色、半邊黑色的大理石橋連接,與愛妃相對而眠。誰知泰姬陵剛完工不久,其子就弒兄殺弟篡位,他也被囚禁在離泰姬陵不遠的阿格拉堡。此後整整8年的時間,沙賈漢每天只能透過小窗,凄然地遙望著遠處河裡浮動的泰姬陵倒影,直至病死。
泰姬陵因愛情而生,這段愛情的生命又因它的光彩被後世續寫。當地總有人說,盡管300多年來泰姬陵的兩側一直威嚴地矗立著兩座暗紅色清真寺為它保駕,盡管現在每天總有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遊人相伴,但泰姬陵還是孤獨、寂寞的,就像一位形單影只的絕代佳人在潺潺的朱木拿河邊痴痴企盼著愛侶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