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旅遊安全風險辨識管控標准
㈠ 安全風險辨識的范圍包括哪些
安全風險的識別 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識別和評估潛在的風險領域.所謂風險領域就是風險因素的集合.風險識別是否全面齊備,是否准確,都直接影響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以CRTSⅡ板式無砟軌道進行風
㈡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四個等級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就是指通過識別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並運用定性或定量的統計分析方法確定其風險嚴重程度,進而確定風險控制的優先順序和風險控制措施,以達到改善安全生產環境、減少和杜絕安全生產事故的目標而採取的措施和規定。具體來說,安全風險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示。
(2)國家旅遊安全風險辨識管控標准擴展閱讀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於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意見》
(二)科學評定安全風險等級。企業要對辨識出的安全風險進行分類梳理,參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 6441—1986),綜合考慮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誘導性原因、致害物、傷害方式等,確定安全風險類別。對不同類別的安全風險,採用相應的風險評估方法確定安全風險等級。安全風險評估過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關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險源、勞動密集型場所、高危作業工序和受影響的人群規模。安全風險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示。其中,重大安全風險應填寫清單、匯總造冊,按照職責范圍報告屬地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要依據安全風險類別和等級建立企業安全風險資料庫,繪制企業「紅橙黃藍」四色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
(三)有效管控安全風險。企業要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針對安全風險特點,從組織、制度、技術、應急等方面對安全風險進行有效管控。要通過隔離危險源、採取技術手段、實施個體防護、設置監控設施等措施,達到迴避、降低和監測風險的目的。要對安全風險分級、分層、分類、分專業進行管理,逐一落實企業、車間、班組和崗位的管控責任,尤其要強化對重大危險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生產經營系統、生產區域、崗位的重點管控。企業要高度關注運營狀況和危險源變化後的風險狀況,動態評估、調整風險等級和管控措施,確保安全風險始終處於受控范圍內。
㈢ 安全風險的辯識和控制包含哪些內容
安全風險的識別
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識別和評估潛在的風險領域。所謂風險領域就是風險因素的集合。風險識別是否全面齊備,是否准確,都直接影響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以CRTSⅡ板式無砟軌道進行風險識別為例,主要包括3項內容:
1、風險識別的對象,即在無砟軌道施工中,需要考慮哪些方面的風險事件;
2、致使這些風險事件發生的風險因素,以及風險事件發生後造成的後果;
3、確定各個風險事件的權重。
風險控制
1、企業應根據風險評價的結果及經營運行情況等,確定不可接受的風險,制定並落實控制措施,將風險尤其是重大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業在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
1)應考慮: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2)應包括: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
2、企業應將風險評價的結果及所採取的控制措施對從業人員進行宣傳、培訓,使其熟悉工作崗位和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掌握、落實應採取的控制措施。
(3)國家旅遊安全風險辨識管控標准擴展閱讀
風險評價
應依據風險評價准則,選定合適的評價方法,定期和及時對作業活動和設備設施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在進行風險評價時,應從影響人、財產和環境等三個方面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分析。
企業各級管理人員應參與風險評價工作,鼓勵從業人員積極參與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
1、評價准則
企業應依據以下內容制定風險評價准則:
1)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
2)設計規范、技術標准;
3)企業的安全管理標准、技術標准;
4)企業的安全生產方針和目標等。
2、評價方法
企業可根據需要,選擇有效、可行的風險評價方法進行風險評價。常用的評價方法有:
1)工作危害分析(JHA);
2)安全檢查表分析(SCL);
3)預危險性分析(PHA);
4)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
5)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
6)故障樹分析(FTA);
7)事件樹分析(ETA);
8)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等方法。
3、評價范圍
企業風險評價的范圍應包括:
1)規劃、設計和建設、投產、運行等階段;
2)常規和異常活動;
3)事故及潛在的緊急情況;
4)所有進入作業場所的人員的活動;
5)原材料、產品的運輸和使用過程;
6)作業場所的設施、設備、車輛、安全防護用品;
7)人為因素,包括違反操作規程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8)丟棄、廢棄、拆除與處置;
9)氣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
㈣ 有哪位大哥知道《安全風險辨識、評估與分級管控辦法》這部規范是哪裡頒布的啊具體說說是哪個部門啊。
你說的是哪個省份的啊,現在全國都是推動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簡稱雙體系或雙控機制,每個省基本都有指導性的規范,但是核心都是相同的。就是對風險點進行辨識、分級,確定管控措施,然後根據管控措施是否到位開展隱患排查。很多行業的雙控機制我都接觸過,不明白的話可以相互交流。
㈤ 風險分級管控標准
風險分級管控是指按照風險不同級別、所需管控資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復雜及難易程度等因素而確定不同管控層級的風險管控方式。
風險分級管控的基本原則是:風險越大,管控級別越高;上級負責管控的風險,下級必須負責管控,並逐級落實具體措施。
藍色風險:可包括 5 級風險和 4 級風險。5 級風險:稍有危險,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對於該級別的風險,員工應引起注意;公司的基層工段、班組負責控制管理,可根據是否在生產場所或實際需要來確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記錄。4 級風險:輕度危險,可以接受或可容許的。對於該級別的風險,公司的車間、科室應引起關注並負責控制管理,所屬工段、班組具體落實;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應考慮投資效果更佳的解決方案或不增加額外成本的改進措施,需要監視來確保控制措施得以維持現狀,保留記 錄。
黃色風險:3 級風險,中度(顯著)危險,需要控制整改。對於該級別的風險,公司、部室(車間上級單位)應引起關注並負責控制管理,所屬車間、科室具體落實;應制定管理制度、規定進行控制,努力降低風險,應仔細測定並限定預防成本,在規定期限內實施降低風險措施。在嚴重傷害後果相關的場合,必須進一步進行評價,確定傷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進的控制措施。
橙色風險:2 級風險,高度危險,重大風險,必須制定措施進行控制管理。對於該級別及以上的風險,公司應重點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門和各職能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具體落實。當風險涉及正在進行中的工作時,應採取應急措施,並根據需求為降低風險制定目 標、指標、管理方案或配給資源、限期治理,直至風險降低後才能開始工作。
紅色風險:1 級風險,不可容許的,巨大風險,極其危險,必須立即整改,不能繼續作業。對於該級別風險,只有當風險已降低時,才能開始或繼續工作。如果無限的資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風險,就必須禁止工作,立即採取隱患治理措施。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㈥ 開展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時風險評估辨識范圍有哪些
風險評估是對信息及信息處理設施的威脅、影響、脆弱性及三者發生的可能性的評估。它是確認安全風險及其大小的過程,即利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藉助於風險評估工具,確定信息資產的風險等級和優先風險控制。 風險評估是風險管理的最根本依據,是對現有網路的安全性進行分析的第一手資料,也是網路安全領域內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企業在進行網路安全設備選型、網路安全需求分析、網路建設、網路改造、應用系統試運行、內網與外網互聯、與第三方業務夥伴進行網上業務數據傳輸、電子政務等業務之前,進行風險評估會幫助組織在一個安全的框架下進行組織活動。它通過風險評估來識別風險大小,通過制定信息安全方針,採取適當的控制目標與控制方式對風險進行控制,使風險被避免、轉移或降至一個可被接受的水平。
㈦ 安全管理的國家標准都有哪些啊
ICS 13.100 C 6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GB/T 28001—××××/ BS OHSAS 18001:2007
代替GB/T 28001—2001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要求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 (BS OHSAS 18001:2007,IDT)
(徵求意見稿)
××××-××-××發布
××××-××-××實施 發布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國 家 標 准 化 管 理 委 員 會
GB/T 28001—××××/BS OHSAS 18001:2007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圍 ................................................................................ 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 1 3 術語和定義 .......................................................................... 1 4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 ............................................................ 4 4.1 總要求 ............................................................................ 4 4.2 職業健康安全方針 .................................................................. 4 4.3 策劃 .............................................................................. 4 4.4 實施和運行 ........................................................................ 5 4.5 檢查 .............................................................................. 7 附錄 A(資料性附錄) GB/T 28001:××××,GB/T 24001:2004 和 GB/T 9001:2008 之間對應情況 .... 10 參考文獻 ............................................................................. 13
I
GB/T 28001—××××/BS OHSAS 18001:2007
前
言
GB/T 2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系列國家標准體系結構如下: ——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要求; ——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指南. 本標準的制定考慮了與GB/T 1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GB/T 24001-2004《環境管理體 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標准間的相容性,以便於滿足組織整合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和質量管理體系 的需求. 本標準是對GB/T 28001-2001的修訂.主要變化如下: —— 更加強調了"健康"的重要性; —— 對 PDCA (策劃-實施-檢查-改進)模式,僅在引言部分作全面介紹,在各主要條款的開頭不 再予以介紹; —— 術語和定義部分作了較大調整和變動,包括: a) 新增 9 個術語.它們分別為:"可接受風險","糾正措施","文件","健康損害", "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工作場所","預防措施","程序","記錄"; b) 修改 13 個術語的定義.它們分別為:"審核","持續改進","危險源","事件", "相關方","不符合","職業健康安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職業健康 安全目標","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組織","風險","風險評價"; c) 原有術語"可容許風險"已被"可接受風險"所取代(見 3.1); d) 原有術語"事故"被合並到術語"事件"中(見 3.9); e) 術語"危險源"的定義不再涉及"財產損失"和"工作環境破壞"(見 3.6);
注: 考慮到這樣的損失和破壞並不直接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相關, 它們應包括在資產管理的范疇內. 作 為替代的一種方式, 對職業健康安全有影響的此方面的損失和破壞, 其風險可以通過組織的風險評 價過程得到識別,並通過適當的風險控制措施對其實施控制.
—— 為與 GB/T 24001—2004 ,GB/T 19001—2008 更加兼容,標准技術內容作了較大的改進,例 如:為與 GB/T 24001—2004 相兼容,本標准將原標準的 4.3.3 和 4.3.4 合並; —— 針對職業健康安全策劃部分的控制措施的層級,提出了新要求(見 4.3.1); —— 更加明確強調變更管理(見 4.3.1 和 4.4.6); —— 增加了新的條款,即"合規性評價"(見 4.5.2); —— 對於參與和協商提出了新的要求(見 4.4.3.2); —— 對於事件調查提出了新的要求(見 4.5.3.1). 本部分等同採用BS OHSAS 18001:2007《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要求》(英文版). 本部分根據BS OHSAS 18001:2007翻譯起草. 本標准無意包含一個合同中所有必要的條款. 使用者應對本標準的應用自負其責. 使用者符合本標 準的規定並不免除其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本標准由中國標准化研究院提出並歸口. 本標准起草單位: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
II
GB/T 28001—××××/BS OHSAS 18001:2007
引
言
現在,各種類型的組織都越來越重視通過依照其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和目標來控制職業健康安全風 險,以實現並證實良好的職業健康安全績效,這是因為有關的立法更趨嚴格,促進良好職業健康安全實 踐的經濟政策和其他措施都在相繼制定,相關方對職業健康安全問題的關注也在普遍增長. 許多組織已經推行了職業健康安全"評審"或"審核" ,以評價其職業健康安全績效.但僅靠這種 "評審"和"審核"本身,可能還不足以為一個組織提供保證,使之確信自己的職業健康安全績效不僅 現在滿足,並將持續滿足法律和方針要求.要使評審或審核行之有效,須在一個納入組織整體的結構化 管理體系內予以實施. 本系列標准旨在為組織規定一個有效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所具備的要素, 這些要素可與其他管 理要求相結合,幫助組織實現其職業健康安全與經濟目標.和其他標准一樣,本標准既無意引發非關稅 貿易壁壘,也無意增加或改變組織的法定義務. 本標准規定了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使組織能夠根據法規要求和職業健康安全風險信 息制定和實施其方針和目標.本標准擬適用於任何類型與規模的組織,並與不同的地理,文化和社會條 件相適應.其方法基礎如圖 1 所示.體系的成功實施有賴於組織各層次與職能的承諾,特別是最高管 理者的承諾.這樣一個體系可供組織制定其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建立目標和過程以實現方針的承諾,采 取必要的措施來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績效,並證實體系符合本標準的要求.本標準的總目的在於,支持和 促進良好職業健康安全實踐,與社會和經濟需求相平衡.需注意的是,許多要求在任何時候均可同時或 多次涉及.
注: 本標准採用"策劃-實施-檢查-改進(PDCA)"的運行模式.關於PDCA的含意簡要說明如下: ―― 策劃:建立所需的目標和過程,以實現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方針所期望的結果. ―― 實施:對過程予以實施. ―― 檢查:依據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目標,法規和其他要求,對過程進行監測和測量,並報告結果. ―― 改進:採取措施以持續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績效. III
GB/T 28001—××××/BS OHSAS 18001:2007
許多組織通過由過程組成的體系以及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對其運行進行管理,這種方式稱為"過程方法". GB/T 19001-2008倡導使用過程方法.由於PDCA可用於所有過程,因此,這兩種方可以看作是兼容的.
圖1
本標準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模式
本標准在修訂第一版 (GB/T 28001—2001) 時, 重點在於進一步澄清第一版的內容, 同時對 GB/T 19001,GB/T24001,ILO-OSH 及其他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准或出版物的內容予以必要的考慮, 以便增強與這些標準的兼容性,從而有益於本標準的用戶. 本標准與非認證性指南標準的重要區別在於,本標准規定了組織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 並能用於組織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注冊和(或)自我聲明;非認證性指南標准旨在為建立,實施 或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提供一般性幫助.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內容, 其中有些還具有 戰略與競爭意義. 組織可通過對成功實施本標准加以證實, 使相關方確信其已建立了適當的職業健康安 全管理體系. 有關更廣泛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問題的通用指南,可參閱 GB/T 28002.任何對其他標準的引 用僅限於提供信息. 本標准包含了可進行客觀審核的要求, 但它並未對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提出絕對要求, 僅要求組織在 職業健康安全方針中承諾遵守適用法規要求和組織簽署的其他要求,以預防健康傷害和疾病並持續改 進.因此,活動相似的兩個組織,盡管其職業健康安全績效不同,但可能都符合本標准要求. 盡管本標準的要素可與其他管理體系要素進行協調或整合, 但本標准不包含其他管理體系特有的要 求,如質量,環境,安全或財務等體系要求.組織可通過對現有管理體系做出修改,以便建立符合本標 准要求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但需指出的是, 各種管理體系要素的應用可能因預期用途和所涉相關 方的不同而各異.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詳細及復雜程度,體系文件的規模及所投入資源等,取決於多方面因素, 如體系覆蓋的范圍,組織的規模及其活動,產品和服務的性質,組織的文化等,中小型企業尤其如此.
IV
GB/T 28001—××××/BS OHSAS 18001:2007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要求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要求, 旨在使組織能夠控制其職業健康安全風險, 並改進 其職業健康安全績效.它既不規定具體的職業健康安全績效准則,也不給出詳細的管理體系設計規范. 本標准適用於任何有下列願望的組織: a) 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以消除或盡可能降低員工和其他相關方所面臨的風險,這些員工 和其他相關方可能暴露於與組織活動相關的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中; b) 實施,保持和持續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c) 確保自身符合所闡明的職業健康安全方針; d) 通過下列方式證實符合本標准: 1)做出自我評價和自我聲明; 2)尋求與組織有利益關系的一方(如顧客等)對其符合性的確認,; 3)尋求組織外部一方對其自我聲明的確認; 4)尋求外部組織對其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認證. 本標准中的所有要求旨在被納入到任何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中. 其應用程度取決於組織的職業健 康安全方針,活動性質,運行的風險與復雜性等因素. 本標准旨在針對職業健康安全,而非其他方面的健康和安全,如員工健身或健康計劃,產品安全, 財產損失或環境影響等.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隨後所有的 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GB/T 19000-2008 質量管理體系 基礎和術語(ISO 9000:2005,IDT) GB/T 24001-2004 環境管理體系 要求和實用指南(ISO 14001:2004,IDT)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准. 3.1 可接受的風險 acceptable risk 根據組織的法定義務和職業健康安全方針(3.16),已降至組織可容許程度的風險 3.2 審核 audit 為獲得"審核證據"並對其進行客觀評估以確定滿足"審核准則"程度所進行的系統的,獨立的並 形成文件的過程. [GB/T19000-2008, 3.9.1]
注 1:"獨立的"不意味著必須來自組織外部.很多情況下,特別是在小型組織,獨立性可以通過與被審核的活動 之間無責任關系來證實. 注 2:有關"審核證據"和"審核准則"的進一步指南見GB/T 19011-2003.
1
GB/T 28001—××××/BS OHSAS 18001:2007 3.3 持續改進 continual improvement 不斷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3.13)進行強化的過程,目的是根據組織(3.17)的職業健康安全方 針(3.16),實現對整體職業健康安全績效(3.15)的改進.
注 1:該過程不必同時發生於活動的所有方面. 注 2:改編自GB/T 24001-2004, 3.2.
3.4 糾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 為消除已發現的不符合(3.11)或其他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採取的措施.
注1:一個不符合可以有若干個原因. 注2:採取糾正措施是為了防止再發生,而採取預防措施(3.19)是為了防止發生.
[GB/T19000-2008, 3.6.5] 3.5 文件 document 信息及其承載媒體.
注:媒體可以是紙張,計算機磁碟,電子媒介或光碟,照片或標准樣品,或它們的組合.
[GB/T 24001-2004, 3.4] 3.6 危險源 hazard 可能導致人體受傷和(或)健康損害(3.8)的根源,狀態或行為. 3.7 危險源辨識 hazard identification 識別危險源(3.6)的存在並確定其特性的過程. 3.8 健康損害 ill health 可確認由工作活動和(或)工作相關狀況引起或加重的不良身體或精神狀態. 3.9 事件 incident 發生或可能發生受傷或健康損害(3.8)(無論嚴重程度),或者死亡的工作相關情況.
注 1:事故是一種發生受傷,健康損害或死亡的事件. 注 2:未發生受傷, 健康損害或死亡的事件通常叫 "未遂事故" 在英文中有時也稱為 , "near-miss" "near-hit" , , "close call"或"dangerous occurrence". 注 3:緊急情況(見4.4.7)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事件.
3.10 相關方 interested party 工作場所(3.18)內外與組織(3.17)職業健康安全績效(3.15)有關的或受其影響的的人員或團體. 3.11 不符合 nonconformity 未滿足要求. [GB/T19000-2008, 3.6.2; GB/T24001-2004, 3.15]
注: 不符合可能是對下述要求的任何偏離: —— 有關的工作標准,慣例,程序,法規要求等; ——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3.13)要求.
3.12 職業健康安全(OH&S)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OH&S)
2
GB/T 28001—××××/BS OHSAS 18001:2007 工作場所(3.23)內影響或可能影響員工或其他工作人員(包括臨時工和承包方員工),訪問者或 任何其他人員健康安全的條件和因素.
注: 組織還須遵守關於工作場所附近或面臨工作場所活動的人員的健康安全方面的法規要求.
3.13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OH&S management system 組織(3.17)管理體系的一部分.用於制定和實施職業健康安全方針(3.16)並管理職業健康安 全風險(3.21).
注 1:管理體系是一套相互關聯的用於制定方針和目標並實現這些目標的要素. 注 2:管理體系包括組織結構,策劃活動(包括風險評價,目標建立等),職責,慣例,程序(3.20),過程和資 源. 注 3:改編自GB/T 24001-2004, 3.8.
3.14 職業健康安全目標 OH&S objective 在職業健康安全績效(3.15)方面組織(3.17)自身設定要達到的職業健康安全目的.
注 1:只要可行,目標宜量化. 注 2:4.3.3要求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符合職業健康安全方針(3.16).
3.15 職業健康安全績效 OH&S performance 組織(3.17)對職業健康安全風險(3.22)進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測量結果.
注 1: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測量包括測量組織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注 2: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3.13)背景下,也可根據組織(3.17)的職業健康安全方針(3.16),職業健康 安全目標(3.14)和其他職業健康安全績效要求來對結果進行測量.
3.16 職業健康安全方針 OH&S policy 由最高管理者就組織 (3.17)的職業健康安全績效(3.15)正式表述的總體意圖和方向.
注 1: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為採取措施和設定職業健康安全目標 (3.14)提供框架. 注 2:改編自GB/T 24001-2004, 3.11.
3.17 組織 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職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團公司,商行,企事業單位,政府機構,社團或其結合體,或 上述單位中具有自身職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無論其是否具有法人資格,公營或私營.
注:對於擁有一個以上運行單位的組織,可以把一個運行單位視為一個組織.
[GB/T 24001-2004, 3.16] 3.18 預防措施 preventive action 為消除潛在不符合(3.11)或其他不良情況的原因所採取的措施.
注1:一個潛在不符合可能有若干原因. 注2:採取預防措施是為了防止發生,而採取糾正措施(3.4)是為了防止再次發生.
[GB/T 19000-2008, 3.6.4] 3.19 程序 procere 為進行某項活動或過程所規定的途徑.
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注2:當程序形成文件時,通常稱為"書面程序"或"形成文件的程序.含有程序的文件(3.5)可稱為"程序文件". [GB/T 19000-2008,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