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坪羌寨旅遊值得去
A. 九寨溝旅遊,4~5天的遊玩時間,大家看時間是否規律,九寨溝-黃龍-松潘-汶川-桃坪羌寨-畢棚溝-都江堰-成都
去九寨有路上經過汶川,,從成都從汽車到九寨基本要一天時間,進九寨也要一天時間,去黃龍,松潘可以一天時間,但挺緊張的,你這5天時間建議你去完九寨黃龍,松潘,回來再去都江焉就累得差不多了,主要哪邊的路都是山路,不好走,不像平源高速汽車就走了,都在路了,人累,吃不好,更玩不好,這么地方你的時間不夠
B. 四川省阿壩市十大旅遊景點排行榜 阿壩有什麼好玩的
九寨溝、花湖、黃龍、桃坪羌寨、九曲黃河第一彎等。
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也是中國著名風景名勝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被納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人與生物圈」保護網路。因溝內有樹正、荷葉、則查窪等九個藏族村寨坐落在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
C. 四川旅遊景點哪些值得推薦
峨眉山、樂山大佛、黃龍、稻城亞丁、九寨溝、劍門關、石海、武侯祠、青城山、西嶺雪山、都江堰風景區、閬中古城、北川羌城、劍門蜀道。
三、黃龍
黃龍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是中國唯一保護完好的高原濕地,與九寨溝相距100千米,海拔1700~5588米,地貌特徵是山雄峽峻。因溝中有許多彩池,隨著周圍景色變化和陽光照射角度變化變幻出五彩的顏色,被譽為「人間瑤池」。
D. 理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畢棚溝風景區2、桃坪羌寨
推薦理由:典型的羌族建築,被稱為「東方神秘古堡」
3、孟屯河谷風景區
推薦理由:一處尚未開發的旅遊處女地,擁有原始古樸的自然風光
4、米亞羅自然保護區
推薦理由:中國最大的紅葉景區之一,金秋季節紅葉漫山遍野
5、甘堡藏寨
推薦理由:一個典型的嘉絨藏族聚居的大寨子,寨子中的石屋像一組壯觀的藝術群雕
6、鷓鴣山
7、畢棚溝-紅石灘
推薦理由:畢棚溝最佳的紅石觀賞點,成片的紅石猶如瑪瑙般鑲嵌在溪溝和叢林之間
8、浮雲牧場
9、磐羊湖
推薦理由:畢棚溝最大的高山湖泊,藍天白雲、雪山冰川倒映其中,融為一體
10、涼台溝
推薦理由:原始生態景點,自駕與徒步的絕佳地點
還有172條相關問答,更多理縣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E. 四川省最值得旅遊的城市有哪些
四川山水秀麗空靈,點綴在蒼茫的巴蜀大地上,講述著歷史的滄桑變遷。震後的四川引來更多關注,四川游因此充滿更多誘惑。 都江堰 都江堰青城山風韻猶存 「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這句被無數人贊美的廣告語,依然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都江堰、青城山風韻猶存的美麗景觀。 特地再去「拜會問道」的人說,青城前山變化不大,廟宇也基本修繕如初,目前遊人不斷。可惜青城山上的湖水在地震中已消失,將一去不復返了。 離青城山僅半小時車程的都江堰,雖然地震中受損嚴重的二王廟還在修繕中,只能遠觀。但站在已灌漿修復的水利工程魚嘴上,眺望西來的滔滔江水,其洶涌而來的氣勢不減當年,綠色波光續寫著成都平原的美麗和豐腴,湍急的岷江兩岸依舊是人們喝茶玩耍的好去處。 羌寨 桃坪羌寨再續不倒傳奇 作為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築「活化石」,位於岷江上游的桃坪羌寨在去年地震中雖然女兒牆和附屬設施局部損毀,但碉樓屹立,古寨依存,地下水網完好。碉樓下,農家象徵豐收和濃郁民俗的串串玉米掛滿了屋檐。歷經近一年的搶修和保護,桃坪羌寨已恢復了原貌。 西嶺雪山有杜鵑 地震中受「輕傷」的西嶺雪山景區,早在去年7月就恢復營業。去過的人說,乘坐索道從上往下看,滿眼盡是鬱郁蔥蔥的森林,植被沒有遭到破壞,山腰的滑雪場上,草坪、滑道等各種游樂設施均完好如初,只有從遊客中心的賓館牆面的裂縫里,可以看到地震留下的痕跡。 每年4月-8月的西嶺雪山,正是杜鵑花的「爆發期」,一束少則數朵、多則數十朵的杜鵑花紅的似火,白的如雪,更奇特的是,一花數色,鮮艷絕倫。 除了賞花,此時還是日出、雲海、陰陽界、森林佛光等高山奇觀時常出現的季節,一定不能錯過。 武侯祠里的三國故事 位於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在去年地震中圍牆坍塌,但整體影響不大,災情發生後的第6天便重新對外開放。 這座始建於蜀漢末年的武侯祠即便沒有千年一遇的地震災害,千年以來,也是幾經毀損,屢有變遷。武侯祠主體建築坐北面南,分大門、二門、劉備殿、過廳、諸葛亮殿五重,嚴格排列在從南到北的一條中軸線上,蜀漢君臣分列上下,濟濟一堂仍是這里的一大特色。祠內有很多蜀漢歷史人物泥塑像,據說均出自清代民間藝人之手。而鼎、爐、鍾、鼓面上的雕刻則有著獨特的韻味,有三國情結的人一定要到這里細細品味,靜心聆聽歷史的訴說。 四川景點詳細介紹: http://www.haiyanggl.com/travel_info_default.asp?cID=84 新傳演繹 除去那些老牌目的地,再訪四川不妨將目標直指遍布東西南北的古鎮,古鎮里,看不到現代文明的痕跡,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歷史的積淀。 川南福寶鎮深山中的古城堡 四川合江縣的福寶鎮,是一個建在魚脊形山樑之上的小鎮,三面環水,又名「佛寶鎮」。 爬上鎮外北面的山腰,灰牆青瓦、吊腳樓台的古鎮老城一覽無余,與蒲江河隔岸相望的現代新區形成兩派截然不同的景象。當集的日子,新街上人聲鼎沸,老街卻還是悄然無聲。 從鎮上的回龍橋向前走,大青石鋪成的街道兩旁,多為明清風格的民房,一間靠一間,大小不一。徜徉在這些小街窄巷中,會發現除了稀稀拉拉的行人,偶有納涼的老人在樹陰下閉目養神,也有零星幾個婦女坐在門前,飛針引線,間或還有三兩小孩或爬在低矮的木凳上做作業,或安靜地戲耍,不聞集鎮常有的嘈雜與叫賣聲,好不清閑自在。 福華街上,有一家掛著「福泉酒廠」牌匾的老酒坊,除了幾口發酵用的大缸、嗆人的氣味,幾乎很難見有人看店。據說這家店主釀一次酒可以賣幾個月,不緊不慢的節奏從未改變過。 一定要逛:回龍街 回龍街街長450米,寬1.5米-8米,是古鎮保存最為完整的老街,也是古鎮最繁華的一條街。走到最高處的火神廟俯視老街,隨山勢起伏的吊腳木樓高低錯落、鱗次櫛比、千姿百態。 一定要玩:擺渡 福華街盡頭有一個建於清乾隆年間的渡口,碧水、古樹、竹林、扁舟這些電影里缺一不可的「道具」一樣不少。站在小小的石階碼頭,可見當地人不急不忙地踱到擺渡船上,然後悠悠地點燃一根香煙,以這種古來已久的方式渡過不到十幾米寬的河面。一定要吃:黑豆花 竹筍、野菜、福寶豆腐乾、福寶老臘肉、紅燒鯽魚、酸菜鱔魚都是福寶的特色美食,當地的黑豆花也很有名。豆花在四川到處都有,但黑豆花卻不多見。福寶鎮上的黑豆花用黑豆、芝麻等研磨製成,有特別濃郁的豆香。 川東肖溪鎮被遺忘的角落 始建於明末清初的肖溪古鎮,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從廣安市向東北方向出發,僅60餘里的路程中卻有協興、彭家、悅來、興平、花橋、龍台等十來個同樣具有歷史看點的小城鎮,古街、古道、古匾、古廟就是這里的主調調。 背靠摩岩山,面向渠江水的肖溪古鎮上,留守的人群以老人和小孩居多。全長450米、南北走向的老街是保留最完好的街道,古街小巷路面都由青石板鋪成,兩邊全是清一色的瓦房,由圓木大柱支撐而立。幾乎與街道一樣寬的街檐下,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小攤,有配鑰匙的、開飯店的、賣鞋子的……熱鬧非凡。 一定要逛:新街 跨過維新橋這座清代古橋,就到了與老街相對的新街。建於解放初年的這條街道上,40餘間街房多為民國時期肖溪富家人所建,均為磚木結構,或一樓一底,或二樓一底,懸山式的屋頂安裝著俗稱「亮瓦」的琉璃瓦用作採光。這種建築深含歐式建築與中國傳統建築之精髓。 一定要看:中國最早的石刻導游圖刻 肖溪古鎮的沖相寺,有一幅中國最早的石刻導游圖刻,圖刻寬1.5米、高1米,刻工細膩,再現了當年這座背靠定光岩壁、面向浩盪渠江的古剎晨鍾暮鼓、香火蒸騰的景象。其刻記時間為「唐咸通十四年」(即公元873年),距今已1136年。 一定要吃:粉蒸鰱魚 肖溪古鎮旁的渠江盛產鰱魚、鯉魚和鯽魚,這里的粉蒸鰱魚堪稱一絕,肉質鮮嫩,口感細膩,粉香濃郁,令人回味無窮,宋代史書中,此魚稱作「魚蒸」。 川西恩陽鎮青紅交接的歷史 恩陽小鎮自梁武帝置郡縣至今,歷經了1500年的歲月變遷,1933年紅軍入川,紅色革命又為古鎮增添了一抹凝重的色彩。徜徉古鎮中,除了滿眼青磚灰瓦外,紅軍遺址、革命標語隨處可見,就像一個露天革命博物館。 古鎮上的院落小巧而精緻,甚至找不到一扇玻璃窗,清一色的方格木窗欞,糊著窗紙,簡潔剔透。如果是大清早上街,總能在晨光中看到家家戶戶門前都有手執掃帚的人影。走累了,隨便轉進一扇門,主人都會擱下手中的活,忙不迭地招呼客人。 如果想了解古鎮的歷史,一定要到街頭巷尾的茶館里坐坐,上了年紀的老人一定會一邊磕著旱煙袋,一邊向你講述古鎮故事。 一定要逛:跑馬街 從正街東行不足百米,就是有名的跑馬街。去過的人說,一定要到這里踩一踩,因為這里代表著古時川巴人的「愛情」。與其他街道不同,不足3米寬的街道上,兩側民居清一色地在二樓設置了綉樓。古時每到盛大節日,綉樓上就站滿了情竇初開的少女,她們手拿綉球,等待心儀的男子從街面走過,各地未婚男子都紛紛湧向這里,等待綉球砸中自己。 一定要看:大棧房 恩陽古鎮曾有「川北小上海」之稱,位於下正街出口處的大棧房就是當年貿易往來的見證。這間200平方米的棧房,最多容納過300人住宿。棧房內的大床全用木板搭成,住的都是背鹽背糧的背夫。一定要吃:提糖麻餅 古鎮有一特產,叫「提糖麻餅」,遠近聞名。麻餅在恩陽有500多年的歷史了,其做法有72道工序,道道精細。剛出爐的提糖麻餅形如滿月,色澤金黃,上面還有密密麻麻的白芝麻,黃而不焦,皮酥心脆。 川北閬中鎮重返古意時光 東靠巴山、西倚劍門的閬中古城,三面環水,一面連山,盡得中國傳統風水要旨,古鎮內橫平豎直呈「田」字排列的街道就是最好的證明。這座在古代享有「巴蜀要沖」美譽、蜀漢猛將張飛鎮守7年並魂歸於此的小城,有著唐、宋、元、明、清等各個歷史時期的民居、街道、寺院、閣樓,每一座建築、每一條街道都代表著一段歷史。 隨意走在青石板路上,會發現老房內的人們過的是當下最新鮮的生活,有時裝店、理發店、餐館,還有雜貨鋪、早點鋪,連專供小孩的文具店和禮品店等一應俱全。只要沿街走上兩趟,便能和曬太陽的老人、往來做生意的小販混個臉熟,碰上喜歡的宅院,可以大方進去轉一圈,熱情好客的主人常常等你拍照賞玩之後,招呼你喝杯熱茶,如親戚一般。 一定要逛:張飛廟 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古董店,在古城裡很平常,卻叫外鄉人樂不思蜀。不過,游閬中不去張飛廟,就如同到北京不逛故宮一樣。 張飛廟的正式名稱為「漢恆侯祠」,位於閬中保寧鎮西街,原祠歷經火災已不復存在,現存 的是明清重建的一組四合庭院式建築。祠 內有一張飛雕塑,上刻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曾鞏撰著的《恆侯廟記》碑。 一定要看:皮影戲 在閬中臨江的長長茶肆里,打牌、聊天、喝酒、品茶,是當地人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閬中有名的皮影戲更是他們的至愛。 臨江平壩上的「王皮影小吃吧」由民間藝術大師、王皮影創始人王文坤的後代經營,據說王皮影的人物臉譜可以像川劇一樣「變臉」,此絕活已傳至第八代。一定要吃:張飛牛肉 閬中有四怪,「牛肉黑著吃,醋當飲料喝,饅頭蓋章賣、涼面熱著吃」。當地牛肉外形因黑里透紅、好似張飛的臉,又被稱作張飛牛肉,剖其橫格,輕撕切面,如銀絲松針相聯,細細咀嚼,其味無窮。 「5·12」四川景區免費開放 「5·12」,四川省內幾乎所有的旅遊景區,包括九寨溝、峨眉山、小巫峽、龍門洞等都將免費向遊客開放。5月期間,數百景區將實行門票半價優惠。 成都市:即日起至12月31日,都江堰等11景區對四川省外持熊貓金卡的遊客實行免門票優惠政策。 彭州市:即日起至5月12日,開展「關愛彭州·丹景山景區感恩社會免費游」活動,遊客可免費進丹景山景區赴牡丹花會。 廣元市:對去年參與過抗震救災及災後援建的人士發送「抗震救災愛心感恩卡」,持卡者終身免費游覽廣元市所有旅遊景區。 瀘州市:鳳凰湖、天仙硐景區6月30日前對所有遊客免費開放。 資陽市:5月內安岳景區半價優惠。 眉山市:5月,三蘇祠、彭祖山、瓦屋山、黑龍灘等主要景區半價優惠。 攀枝花市:5月內二灘風景區、米易龍潭溶洞風景區、格薩拉風景區等實施半價優惠政策。 宜賓市:5月,李庄古鎮、夕佳山古民居門票5折優惠。 涼山州:5月內,所有景區景點門票5折。 綿陽市:5月內,梓潼七曲山風景區、平武報恩寺實施半價優惠政策,江油竇團山門票優惠至50元(原價75元)。 德陽市:德陽文廟即日起至6月30日門票半價。 內江市:5月雲頂寨景區門票半價。 南充市:5月內,閬中古城半價優惠。 自貢市:2009年全年自貢市恐龍館、鹽史館、?海井實行聯票制,聯票票價50元/張。
F. 談游桃坪羌寨的心得
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有一處當今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羌族古寨,這就是被專家學者稱之為神秘的「東方古堡」的桃坪羌寨。該寨是羌族建築群落的典型代表,寨內一片黃褐色的石屋順陡峭的山勢依坡逐坡上壘,其間碉堡林立,被稱為最神秘的「東方古堡」。桃坪羌寨以古堡為中心築成了放射狀的8個出口,出口連著甬道構成路網,本寨人進退自如,外人如入迷宮。 當今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羌族古寨。黃褐色的石屋順陡峭的山勢依坡逐坡上壘,碉堡林立,被稱之為神秘的「東方古堡」。5月--10月是遊玩桃坪羌寨的最佳時機。 5月是桃坪羌寨櫻桃成熟的季節,在國道317線以及寨子里,到處都能感受到櫻桃的氛圍。盡管5月是櫻桃成熟的季節,太早櫻桃或許成熟較少,太遲,則採摘後所剩無幾。通常而言,5月中旬是核心的旅遊季。 7、8兩月,草原進入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格桑花盛開,如美麗的地毯鋪在藍天白雲下,無邊無際,行走在這樣的風景中,總有河流、牛羊相伴,以及牧區富有獨色的藏鄉美食。 7月,同樣是羌寨蘋果成熟的季節,採摘期將一直持續至10月。羌寨水果中,除櫻桃之外,蘋果是另一主要品種。在雜谷腦河兩側,成片的蘋果林為遊客提供了充滿鮮汁味的採摘樂園。 10月:畢棚溝紅葉旅遊節 畢棚溝的紅葉在10月進入最美的秋景,在周末時,國道317線上穿梭著無數從城市自駕前來的遊客。推薦住莎朗風情酒店,客棧幫成員。距離成都130公里,沿成灌高速經都汶高速至汶川,沿國道317往理縣方向至桃坪羌寨景區大門口前行100米達到酒店,距離畢棚溝60公里,九鼎山30公里,汶川15公里,緊鄰中國最大紅葉風景區--米亞羅紅葉風景區
G. 有沒有人去過四川綿陽附近的羌寨,具體位於哪裡好玩么風景如何
綿陽附近?
你應該說的是四川省理縣的桃坪羌寨吧,在阿壩州~
那裡可以體驗羌族風情,還可以,風景純朴自然~
桃坪羌寨位於四川省阿壩州理縣桃坪鄉,距成都163公里,距縣城41公里。它始建於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桃坪羌寨為典型的羌族建築群落,皆以石塊壘砌,順應陡峭山勢依坡而建,或高或低錯落有致,道路結構交錯復雜,其間碉堡林立、氣勢不凡、風格獨特,被稱為「東方神秘古堡」,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築文化藝術活化石」。這個原始羌族村寨現有98戶人家,至今仍然保持著古樸的風情,其特色羌寨完整地保存了羌族古老民族的特點,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布局嚴謹工整。
走進桃坪,映入眼簾地便是那些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參差交錯、古樸神秘的羌族古民居建築。這些建築全由石頭壘成,高高低低、起起落落,彷彿走進一個深深淺淺、迂迴曲折的迷魂陣。桃坪最高大的建築是羌碉,它是桃坪地標志性建築,主要用於防禦敵人。座座古碉如寶劍直插雲霄,有一種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在羌族聚集區,每隔一定距離就有一個這樣的碉樓,連接起數百里的村村寨寨,一旦發現敵情,馬上施放煙霧,很快把戰爭的信息傳到百里之外。這些碉樓現已成為了桃坪羌寨獨特的文化景觀。而這里的房屋叫做莊房,羌語叫窩遮。這些房屋全是用片石和粘土砌成的,高四五層,有比較科學的功能分布。下面一層用來養豬、羊等牲畜,中部的幾層作灶房及起居室,最高一層堆放糧食和雜物,房頂用來碾打和晾曬糧食。這種房屋就地取材,經濟實用、冬暖夏涼,並且壽命都很長,一般可使用四五百年。莊房的砌制是羌族人從游牧民族轉為農耕民族的重要標志,而且這種工藝是羌族工匠的專長,在整個阿壩州頗有影響。
羌族居所多「依山而居,累石為室」,桃坪羌寨就是最典型的羌族建築。片石、泥土和木頭,在勤勞的羌民族手中,奇跡般地建築起高十餘丈的羌寨,他們世代生存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披星戴月,播種理想,收獲希望。走入桃坪羌寨,就走進了這個民族之中,去領略濃郁的羌族風情,感受羌民族古老的歷史,體味羌民族神秘的文化,品嘗獨有的風味食物,不能不為這個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也不能不為這個民族走向輝煌的理念所折服。
這些堅韌古樸的建築是在不繪圖、不弔線、不搭架,用泥土和片石信手砌成的,尤其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這里的石碉牆面不再平光,而是別具匠心的砌出了一個波紋,使牆面正中出現一個從頂到底的稜角,這一稜角兩側被一分為二的牆,柔和地內彎,使牆面開成鼻狀,它的奧妙在於使樓房所受壓力通過這一曲線波紋分流擴散,同時又使單調的牆面頓生崢嶸,歷經千百年風霜雨雪的洗禮和地震等自然災害,至今仍然完好無損。
在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古堡象桃坪羌寨這樣,一反傳統城堡設東、西、南、北城門或出口的建築模式,而築成了以古堡為中心的放射狀的8個出口,8個出口又以角道織成路網,本寨人進退自如,外來人卻如入迷宮。
堡內完整的地下供水系統是世界古堡建築中獨一無二的奇觀,它從5000多米高的大包山上引出一股泉水,經暗溝流至每家每戶,戰爭處代可以避免被對方斷水,還可以作為逃離危險的暗道,和平年代又是經濟有效的消防設施。這種「自來水」還可調節室內溫度,成為「綠色空調」。
桃坪羌寨民俗濃郁,羌民風味餐飲、羌族刺綉、羌山歌舞等將帶你走進古老的羌族歷史民俗文化之中。夜幕降臨,篝火熊熊,羌家人圍著咂酒,載歌載舞,往往是"一夜羌歌舞婆娑,不知紅日已瞳瞳"。
旅遊路線:
成都(茶店子客運站)-都江堰-映秀-汶川-理縣-桃坪羌寨
如果感興趣,可以再到理縣的米亞羅玩玩,那裡的紅葉非常有名,風景非常好,而10月正是彩林絢麗、層林盡染的時候~
H. 急,急,急!成都到桃坪羌寨自駕游的問題!
現在成都到都江堰的高速修到了汶川,以前沒修好高速路的時候,我們去桃坪羌寨都可以一天往返的,春節後我去了水磨古鎮,走高速只用了一個半小時到汶川,建議你可以順路去看下5.12地震遺址,就是汶川中學那裡,然後直接開到羌寨,在羌寨住宿,羌寨有很多有特色的農家店,如果住理縣,理縣有很多酒店的,因為米亞羅的旅遊線路理縣是必住之地,理縣的酒店業發展的比較成熟了,這個季節不是旺季,應該到了很好找到地方住的,實際你大可以回程的時候去都江堰,下午到了都江堰玩一圈,在都江堰的河邊吃些特色爬爬蝦,夜啤酒,晚上返回成都,也不匆忙。
I. 桃坪羌寨的文化特色
是桃坪羌寨的主要特色。到桃坪羌寨不看羌族歌舞,你會覺得非常遺憾。羌族人民能歌善舞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他們以歌聲伴隨自己的勞動,用舞蹈表現自己的生活,逐漸形成了熱情奔放的藝術風格。羌族歌舞中,有表現勞動生活的;有表現愛情的;還有表現祭祀活動或驅除鬼神的。羌族歌舞形式多樣,有獨唱的、有對唱的、還有集體對歌的,比如改盤歌、花兒納吉等等。羌族沙朗舞(即類似藏族鍋庄,而比其更靈動美觀的羌族舞蹈)是最為活躍、奔放的藝術形式,男女老幼均可參與。幾十個人、上百個人高歌勁舞,氣氛非常熱烈。皮鼓舞原來是羌族巫師祭神才跳的,後來也逐漸演化為風格粗獷的羌族舞蹈,成為羌族舞蹈中的一支絢麗的奇芭。每逢過年過節或者村裡有人舉行婚禮,全村人都要聚在一起,燃起熊熊的篝火,喝著醇香的咂酒,唱山歌,跳鍋庄,有時鬧到通宵達旦。在桃坪羌寨旅遊,你可盡興地觀賞羌家歌舞,也可以參加篝火晚會,在吃完烤羊肉,喝了青稞酒以後,在熊熊篝火的輝映下,跟著羌家姑娘小伙翩翩起舞,從中領略古羌文化的精深內涵。
J. 桃坪羌寨的主要景點
桃坪羌寨似乎濃縮了羌族千年歷史,在桃坪羌寨內,多少年來羌民們都保留著傳統的生活習慣,從田間採摘蘋果的孩童到門前穿著整齊民族服飾的老者,從正在織羌綉的婦女到喝著青稞酒的彪漢,都呈現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境界。
羌族最隆重的民族節日為「祭山會」(又稱轉山會)和「羌年會」(又稱羌歷年),分別於春秋季舉行。實際上是一種春禱秋酬的農事活動,卻始終充滿濃郁的宗教色彩,更折射出遠古神秘文化的光輝。 寨內的巨大碉樓,雄渾挺拔,屹立於比肩走袂的村寨中,高高低低,從數米到數十米,建築形式有四、六、八角,以土、石、麻筋、木為料,有的僅用土木。寨子是一處石碉與民居合二為一的建築群,片石與黃泥砌成的堅固經歷了無數的地震後仍完好無損。牆體和牆體之間的巷道深幽而神秘,因一些巷道上搭建了房屋,於是有了無數暗道,走入其中就像步入了歷史的迷宮。
施工時不繪圖,不測算,不弔線,信手砌成,結構勻稱,稜角突兀,雄偉堅固,精巧別致,是世界建築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大奇觀,令人嘆為觀止,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海內外遊客前來觀光、考察
桃坪羌寨一反傳統古城設東、西、南、北四門的建築形式,築成了以高碉為中心的放射狀8個出入口。而8個出入口又以13個甬道織成四通八達的路網。寨內人進出自如,而外來人卻如入八陣迷宮,非本寨人指引,不可通行。寨內的地底下,挖掘了眾多的引水暗渠,上蓋石板和土,一定距離間,留有活動石板,揭開即可取水。這些水渠方便、保密,在寨內編織成流經每棟碉樓的水網,為戰時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間。桃坪神奇的路網、水網、房頂,組成了羌寨內地上、地下、空中三種立體交叉的道路網路和防禦系統,這也是桃坪羌寨建築的奇特之處。
將高大的石碉與民居合二為一的建築群。這個寨子里最古老的建築是兩千年前用黃泥、片石作材料建成的,集數學、幾何、力學為一體,顯示了羌族這個古老的民族在歷史上曾經的輝煌。
碉樓是整個寨子的標志性建築,僅存兩座,一座是陳仕明家的住宅,另一座雄踞在寨子對面的河岸上。碉樓分為9層,高30米左右,各層四方開有射擊窗口,頂樓的鍾孔是作為傳遞消息用的。
羌族建築,就近取材,利用附近山上的土、石等資源,先在選擇好的地面上掘成方形的深一米至兩米左右的溝,在溝內選用大塊的石片砌成基腳。寬約三尺,再用調好的黃泥作漿,膠合片石。石牆自下而上逐漸見薄,逐層收小,石牆重心略偏向室內,形成向心力,相互擠壓而得以牢固、安定。屋頂結構層次由下至上分別是主梁、掾子、劈材層、竹桿、黃刺。棕耙,頗具民族特色。
桃坪羌寨因典型的羌族建築、交錯復雜的道路結構被稱為「東方神秘古堡」,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築文化藝術「活化石」。 羌笛是中國古老的單簧氣鳴樂器,已有2000多年歷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壩藏族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羌笛兩管數孔(以前五孔,現在多為六孔,)用當地高山上生長的油竹製成,竹節長、管身較細,雙管並排用線纏繞連結在一起。終身全長13 ~19 厘米,管口直徑2 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裝有4 厘米長的竹製吹嘴。吹嘴正面用刀削平,並在上端約3 厘米處,用刀切開一薄片作為簧片。它主要用於獨奏,有十餘首古老的曲牌,樂曲內容相當廣泛,主要是傳達羌族人的思念嚮往之情。 羌笛為豎著吹奏,兩管發出同樣的音高,音色清脆高亢,並帶有悲涼之感,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其表現力的最佳寫照,故最適於獨奏,也可為歌舞伴奏。
羌笛與笛有很大的區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東漢馬融《長笛賦》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吟水中不見已,截竹吹之聲相似……故本四孔加以一由此可以知道:羌笛在漢代就已經流傳於甘肅、四川等地了,並且可以推之當時的羌笛是雙管四孔羌笛。羌笛在唐時,是邊塞上常見的一種樂器,經常出現在唐代邊塞詩中值得一提的是,羌笛並沒有出現在唐代的十部樂中,可見,羌笛在唐時只是邊塞中所見的樂器,並未正式進入唐代宮廷或軍隊,只是少數民族或是軍隊中的兵士所用的一種自娛自樂的樂器。
唐、宋、元、明各代文人的詩歌中常見到關於羌笛的記載。現在在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及黑水縣一帶的羌族地區,仍舊可以看到這種具有唐宋遺風的樂器,它們是用兩支同樣長短的油竹製作,管體被削成方柱形,綁扎在一起,每隻管的上端,置有一個帶竹簧片的吹管,豎吹,規格有17厘米及19厘米兩種,音色高亢而略有悲涼感,是人們在喜慶豐收,過年過節勞動之餘常用的主要樂器。亦是小夥子向姑娘表達愛情的一種方式。
赤布蘇、沙壩地區的羌笛是秦漢戰亂年間由南遷的羌族人從西部地區帶來的。據史料記載,西漢前,羌笛面上有四孔,公元1世紀時由音樂家京房加一高音按孔,成為五孔。東漢馬融在《長笛賦》中曾有近世雙笛從羌起的記述。發展到近代,羌笛已成六孔。由此推斷,羌笛的存在至少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現代羌笛,用當地產的油竹(竹節長、管身細)製作,選兩支筒徑、長度一致的竹管,削去竹外皮成方柱形(有的將兩管相鄰外皮削平),在首、中、尾三處用細線捆紮。管身無節,全長13—19厘米,上開五或六個按孔(孔距相同)。管上端裝竹製簧哨(正面削平、刻簧,簧舌朝上)
演奏時,口含雙簧,用食、中、無名指按孔。音域c1—c2。音色清脆明亮,略有悲涼之感。 羌笛的聲音常給人以虛幻迷離、動人心魄的感覺,羌族人民常用它來抒發自己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種種情感。常演奏的曲目有《折柳詞》、《思想曲》、《莎郎曲》等。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