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出遊季節 » 旅遊安全風險辨識檢查記錄

旅遊安全風險辨識檢查記錄

發布時間: 2022-01-22 19:20:38

① 如何進行安全生產風險辨識和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

依據確定的安全風險點,針對每個崗位有針對性地加以安全防範,事故總是在生產現場發生或引起的,因此風險管理的核心是控製作業過程,是現場作業危險因素的識別和控制。

作業前,預先辨識風險,分析、描述「危害程度有多大」。通過措施的採取,風險是可以接受的,則針對危險因素,有效組織和實施控制措施,防範風險失控。為了促進安全風險隱患控制水平的提高,要求管理人員開展作業安全規范檢查和反違章工作,實現閉環管理。

(1)旅遊安全風險辨識檢查記錄擴展閱讀:

安全風險識別的種類:

1、部門、崗位的風險識別,即「層層識別」。從明確防範的事故對象開始,分專業逐層識別,通過對自身的「短板」分析查找引起事故的重點部位、關鍵環節,應用安全原理確定事故防範的監控手段和風險控制的現場措施。

2、設備、環境的風險識別,即「處處識別」。從生產作業場所、環境、設備等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較為系統設備環境的識別工作。

② 安全風險的辯識和控制包含哪些內容

答復:以簡單的論述這個問題?
首先,以遵循我國政策頒布實施《安全生產法》貫徹執行條例規定,在這些過程中,以市場人員做到安全生產責任制,以協調配合工作保障安全事務防範零風險。
其次,以下分為:
(1)、計算機數據參數控制以降低高危風險概率。
(2)、以及時排查安全消防設施隱患,以盤查消防設備及時更換、更新。
(3)、以藉助物理因素、監控檢測設備、通訊工具設備,實時跟蹤安全防護技術為導向。
再次,以確保安全人員工作有序展開,以防微杜濺形式提高安保人員的法律意識與安全意識。
最後,在安全生產責任過程中,以市場管理人員做到「事前、事中」的預警防範與監督控制的作用,在「事後」監管起到追朔與調查的作用,因此,以杜絕安全事故發生,以避免工作單位人員的財產損失、人身安全,一切運行在安全區域內,無任何問題。
謝謝!

③ 安全風險辨識的范圍包括哪些

安全風險的識別 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識別和評估潛在的風險領域.所謂風險領域就是風險因素的集合.風險識別是否全面齊備,是否准確,都直接影響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以CRTSⅡ板式無砟軌道進行風

④ 安全風險辨識與危險辨識有什麼不同

差不多的概念,現在很多概念還沒有真正的弄清楚。風險點排查,危險源辨識。一個風險點包含若干個危險源。

⑤ 安全風險辨識的重要性

危害辯識、風險評價與控制是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精髓所在,它充分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方針。實施有效的風險辯識評價與控制,可實現對事故的預防和生產作業的全過程式控制制。公司正是對各種作業和生產過程進行初始評價後,在此基礎上進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策劃,形成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作業文件,對各種預知的風險因素做到事前控制,以實現預防為主的目的,並對各種潛在的事故制定應急程序,力圖使損失最小化。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標准要求實施全過程式控制制,即把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以系統分析的理論和方法來解決職業安全衛生問題。從分析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險因素入手,根據不同情況採取相應的解決辦法。在研究公司的活動、產品和服務對職業安全衛生的影響時,通常把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險因素分為兩大類,一類危險因素是和組織的管理有關,這可通過建立管理體系,加強內部審核、管理評審和人的行為評價來解決;另一類就是針對原材料、工藝過程、設備、設施、產品,研究整個生產過程的危險因素,從管理上和工程技術上採取措施,消除或減少危險因素。為了有效地控制整個生產活動過程的危險因素,必須對生產的全過程進行控制,採用先進的技術、先進的工藝、先進的設備及全員參與,才能確保組織的職業安全衛生水平得到改善。由此可見,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及控制是企業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主線條,只有正確的辨識危害和進行評價,有效的控制各類風險,體系的建立才有意義。
1.危害辨識、危險評價基本概念
1.1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員傷害、職業病、財產損失、作業環境破壞或其組合之根源或狀態。危害分為兩類。第一類危害:根據能量意外釋放理論,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的能量或危險物質稱作第一類危害。常見的如:使人體或物體具有較高勢能的裝置、設備、場所;各種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等。第二類危害:導致約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壞的各種不安全因素稱作第二類危害。它通常包括人、物、環境三個方面的因素。
1.2 危險是指特定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後果的組合。危險評價也稱安全評價或風險評價,是對系統存在的危險性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統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評價,以尋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損失和最優的安全投資效益。
2. 危害辨識方法
危害辨識是確認危害的存在並確定其特性的過程。即找出可能引發事故導致不良後果的材料、系統、生產過程或工廠的特徵。因此,危害辨識有兩個關鍵任務:識別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辨識可能發生的事故後果。
2.1 危險因素的分類
對危險因素進行分類,是為了便於進行危險因素的辨識和分析,危險因素的分類方法有很多,如根據gb13816-92《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的規定,將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分為六類:物理性危險因素(防護缺陷、雜訊危害等)、化學性危險因素(自燃性物質、有毒物質等)、生物性危險因素(致害動物、植物等)、心理、生理性危險因素(負荷超限、從事禁忌作業等)、行為性危險因素(指揮失誤、操作錯誤等)、其他危險因素。
2.2 常用的危險辨識方法
2.2.1經驗分析法:包括對照、經驗法和類比方法。對照分析法是對照有關標准、法規、檢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員的觀察能力,藉助於經驗和判斷能力直觀地對評價對象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的方法。缺點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員的經驗和知識等方面的限制,對此,可採用檢查表的方法加以彌補;類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類似工程或作業條件的經驗和勞動安全衛生的統計資料來類推、分析評價對象的危險因素。總結生產經驗有助於辨識危險,對以往發生過的事故或未遂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不難找出危險因素。
2.2.2材料性質和生產條件分析法:了解生產或使用的材料性質是危害辨識的基礎,危害辨識中常用的材料性質有:毒性、物理化學性質、燃燒及爆炸特性等。生產條件也會產生危險或使生產過程中材料的危險性加劇。
2.2.3利用危險評價方法用於危險辨識,如安全檢查表,如果——怎麼辦分析,危險可操作性研究等。
2.2.4重大危險源辨識方法:重大工業事故大體可分兩類,一類是可燃性物質泄漏,與空氣混合形成可燃性煙雲,遇到火源引起火災或爆炸;另一類是大量有毒物質的突然泄漏,在大面積內造成死亡、中毒和環境污染。造成事故的可能性既與化學品的固有性質有關,又與設施中危險物質數量有關。
3.危險評價的基本方法
危險評價起源於30年代美國的保險行業。目前用於進行企業(生產過程或裝置)危險評價方法已達幾十種。危險評價方法已從初期的定性評價發展到半定量和定量評價。危險評價包括危險辨識和危險評價兩部分。
3.1 安全檢查表
為了系統地找出系統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統加以剖析,查出各層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後確定檢查項目,以提問的方式把檢查項目按系統的組成順序編製成表,以便進行檢查或評審,這種表就叫作安全檢查表。
3.2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
這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評價人們在具有潛在危險性環境中作業時的危險性半定量評價方法。它是用與系統風險率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之積來評價系統人員傷亡風險大小的,這三種因素是:
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
c―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後果。
但是,要取得這三種因素的科學准確的數據,卻是相當繁瑣的過程。為了簡化評價過程,可採取半定量計值法,給三種因素的不同等級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個分值的乘積d來評價危險性的大小。即:d=lec
3.3其他幾種主要的分析方法
初步危險分析pha法:初步危險分析是一份實現系統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的計劃,是在方案開發初期階段或設計階段之初完成的。
故障類型及影響分析fmea: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從元件、器件的故障開始,逐次分析其影響及應採取的對策。
事件樹分析eta法:是一種邏輯的演繹法,它在給定一個初因事件的情況下,分析此初因事件可能導致的各種事件序列的結果,從而定性與定量地評價系統的特性,並幫助分析人員獲得正確的決策,
故障樹分析(fta)法:是一種演繹的系統安全分析方法。它是從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開始,層層分析其發生原因,一直分析到不能再分解為止,得到形象、簡潔的邏輯樹圖形,以圖形的方式表明「系統是怎樣失效的」。
如果―怎麼辦/檢查表分析法:如果一怎麼辦/檢查表分析方法是將如果——怎麼辦方法的創造性和安全檢查表分析方法的系統性特徵結合起來,達到取長和補短的目的。
4.危險評價方法的選用和lec法應用中的問題
lec法評價方法的特點是比較簡單,容易在企業內部實行。公司目前基本上都是採用這種方法,它有利於掌握企業內部各危險點的危險狀況,有利於整改措施的實施。影響危險的主要因素有三個:發生事故的可能性l;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率e;事故一旦發生,可能造成的後果c。
問題是三種因素中"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只有定性概念,沒有定量的標准,評價時也很可能在取值上因人而異,影響評價結果的准確性。對此,各使用單位不妨在評價開始之前確定定量的取值標准,如"完全可以預料"是平均多長時間發生一次;"相當可能"為多長時間一次等。這樣,就可以按統一標准評價公司各子系統的危險程度。
再者,正確地劃分危險性等級,根據危險性等級的大小,輕重緩急地整改隱患,這對消除事故隱患、提高安全技術水平具有實際意義。lec法以被評價的環境與標準的環境之比為基礎,採用打分的辦法,確定各種變數的分數值,最後根據總的危險性分數(d值,d=l×e×c)來評價其危險性等級。我們知道,對危險性等級的劃分,主要採用相對等級和概率方法,但公司在制定評價方法和標准時對後果的嚴重度只定義了人身事故的分類和取值,未對經濟損失的大小予以定義,使評價不夠完全和准確,因此對這種情況應考慮依據損失率概念劃分危險性等級。
損失率(rr)等於損失嚴重度(sr)乘以損失頻率(fr)。損失嚴重度(sr)是發生一次事故(t)所造成的損失數值。損失頻率(fr)是在一定時間或周期內,事故(t)出現的可能性,即事故出現的頻率。
損失金額 事故次數 損失金額
rr=嚴重度×頻率=────×──── =────
事故次數 單位時間 單位時間
統計計算各類型或各工種所得到的損失率指標,給予分級和取值,參考d值的分級,危險等級也就明確了,如果這個指標達到的安全要求能為人們所接受,則這個指標就被認為是安全指標,如果指標值不能為大家接受,就必須進行控制。
通過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試運行,我們體會最深的是從過去被動地執行法律、法規的要求,轉變為主動地去遵守法律法規,並不斷地、主動地去發現和評估自身存在的職業安全衛生危險因素等問題,制定目標並不斷改進。這完全區別於過去那種被動的管理模式,可以說通過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使公司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真正有效地走上了預防為主的軌道。

⑥ 企業怎樣全面開展安全風險辨識

風險辨識和評價的方法很多,各企業應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選擇使用。以下是常用的幾種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2、 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
3、 風險矩陣分析法(LS)
4、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
5、風險程度分析法(MES)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2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⑦ 如何開展安全風險辯識評價

風險辨識和評價的方法很多,各企業應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選擇使用。以下是常用的幾種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它是基於作業活動的一種風險辨識技術,用來進行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缺陷等的有效識別。即先把整個作業活動(任務)劃分成多個工作步驟,將作業步驟中的危險源找出來,並判斷其在現有安全控制措施條件下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及其後果。若現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滿足安全生產的需要,應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證安全生產;危險性仍然較大時,還應將其列為重點對象加強管控,必要時還應制定應急處置措施加以保障,從而將風險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2. 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
安全檢查表法是一種定性的風險分析辨識方法,它是將一系列項目列出檢查表進行分析,以確定系統、場所的狀態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過檢查發現系統中存在的風險,提出改進措施的一種方法。安全檢查表的編制主要是依據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①國家、地方的相關安全法規、規定、規程、規范和標准,行業、企業的規章制度、標准及企業安全生產操作規程。
②國內外行業、企業事故統計案例,經驗教訓。
③行業及企業安全生產的經驗,特別是本企業安全生產的實踐經驗,引發事故的各種潛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絕或減少事故發生的成功經驗。
④系統安全分析的結果,如採用事故樹分析方法找出的不安全因素,或作為防止事故控制點源列入檢查表。
3. 風險矩陣分析法(LS)
風險矩陣分析法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它在進行風險評價時,將風險事件的後果嚴重程度相對的定性分為若干級,將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也相對定性分為若干級,然後以嚴重性為表列,以可能性為錶行,製成表,在行列的交點上給出定性的加權指數。所有的加權指數構成一個矩陣,而每一個指數代表了一個風險等級。R=L×S;R:風險程度;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重點考慮事故發生的頻次、以及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S:發生事故的後果嚴重性,重點考慮傷害程度、持續時間。
4.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
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它用與系統風險有關的三種因素指標值的乘積來評價操作人員傷亡風險大小。三種因素分別是: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E(人員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和C(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後果)。給三種因素的不同等級分別確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個分值的乘積D(危險性)來評價作業條件危險性的大小,即:D=L×E×C。 D值越大,說明該系統危險性大。
5.風險程度分析法(MES)
風險程度分析法是是一種半定量的風險評價方法,它是對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的改進。風險程度R,R=M×E×S。其中M為控制措施的狀態;暴露的頻繁程度E增加了職業病發病情況、環境影響狀況兩項影響因素;事故的可能後果S,包括傷害、職業相關病症、財產損失和環境影響;M、E、S分別制定了其取值標准。

⑧ 安全風險的辯識和控制包含哪些內容

安全風險的識別

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識別和評估潛在的風險領域。所謂風險領域就是風險因素的集合。風險識別是否全面齊備,是否准確,都直接影響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以CRTSⅡ板式無砟軌道進行風險識別為例,主要包括3項內容:

1、風險識別的對象,即在無砟軌道施工中,需要考慮哪些方面的風險事件;

2、致使這些風險事件發生的風險因素,以及風險事件發生後造成的後果;

3、確定各個風險事件的權重。

風險控制

1、企業應根據風險評價的結果及經營運行情況等,確定不可接受的風險,制定並落實控制措施,將風險尤其是重大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業在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

1)應考慮: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2)應包括: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

2、企業應將風險評價的結果及所採取的控制措施對從業人員進行宣傳、培訓,使其熟悉工作崗位和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掌握、落實應採取的控制措施。

(8)旅遊安全風險辨識檢查記錄擴展閱讀

風險評價

應依據風險評價准則,選定合適的評價方法,定期和及時對作業活動和設備設施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在進行風險評價時,應從影響人、財產和環境等三個方面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分析。

企業各級管理人員應參與風險評價工作,鼓勵從業人員積極參與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

1、評價准則

企業應依據以下內容制定風險評價准則:

1)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

2)設計規范、技術標准;

3)企業的安全管理標准、技術標准;

4)企業的安全生產方針和目標等。

2、評價方法

企業可根據需要,選擇有效、可行的風險評價方法進行風險評價。常用的評價方法有:

1)工作危害分析(JHA);

2)安全檢查表分析(SCL);

3)預危險性分析(PHA);

4)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

5)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

6)故障樹分析(FTA);

7)事件樹分析(ETA);

8)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等方法。

3、評價范圍

企業風險評價的范圍應包括:

1)規劃、設計和建設、投產、運行等階段;

2)常規和異常活動;

3)事故及潛在的緊急情況;

4)所有進入作業場所的人員的活動;

5)原材料、產品的運輸和使用過程;

6)作業場所的設施、設備、車輛、安全防護用品;

7)人為因素,包括違反操作規程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8)丟棄、廢棄、拆除與處置;

9)氣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

熱點內容
mc漂亮的內飾 發布:2025-05-15 06:22:45 瀏覽:134
江鈴域虎5柴油四驅皮卡配置參數 發布:2025-05-15 06:03:04 瀏覽:737
黃海皮卡車時間咋調 發布:2025-05-15 06:02:53 瀏覽:85
2019年域虎皮卡車 發布:2025-05-15 05:41:24 瀏覽:396
水路兩用四輪越野車 發布:2025-05-15 05:39:53 瀏覽:607
q7新款內飾頂配 發布:2025-05-15 05:16:56 瀏覽:211
寶馬X5火山紅內飾 發布:2025-05-15 05:16:14 瀏覽:752
雷鋒號商務車在哪 發布:2025-05-15 05:14:22 瀏覽:696
商務車七座車多少錢 發布:2025-05-15 05:10:40 瀏覽:604
h5好還是h6好越野 發布:2025-05-15 05:10:06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