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豪車相撞換名片
Ⅰ 紅旗H9上市 從禮賓車名片到國人共同的豪車夢
文/陳龍瓏
第一代紅旗轎車,是1958年「大躍進」的產物。那時候,從上到下頭腦發昏。全民砸鍋獻鐵「土法煉鋼」,各地糧食畝產比賽「放衛星」,浮誇作假甚囂塵上。但是塵埃落定,回首望去,一片廢墟飢饉之中,也有個別成果僅存,紅旗轎車就是一例。
——李安定《車記》
身為汽車界的「共和國長子」,紅旗汽車就誕生於如此艱苦的環境之中。第一輛國產紅旗轎車——東風CA71,這台車雖然完全以法國SimcaVedette轎車為原型仿製,但從那時起,「紅旗」就成為了國賓車的代名詞。經過幾代一汽人的共同努力,此後的紅旗經歷了由「行政圖騰」到「新高尚品牌」的轉變。
動力方面,紅旗H9新車將搭載4GC20TD第三代發動機,分為兩種高低功率兩種版本,高功率版最大扭矩為380N·m,匹配DCT400型雙離合變速箱,百公里加速時間將低於8秒。
國產豪華轎車名片對標BBA
作為國產豪華轎車的名片,紅旗H9的競品應該瞄向同級的寶馬5系/賓士E級/奧迪A6等中大型豪華轎車。
這次紅旗H9的發布會上並沒有公布最終售價,不過可以推測官方定價應該在30-40萬元區間,在這個價位來說,紅旗H9有著特殊光環加持競爭力還是不錯的。
作為國貨代表,紅旗汽車自帶與身俱來的尊貴感與親切感,有著「主角光環」加持的紅旗汽車已經伴隨國人走過了一個甲子,如今推出的拳頭產品H9隻要產品力過硬,市場表現自然不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手機炫舞豪車盛宴名片在哪裡
1、打開背包。
2、點擊徽章。
3、點擊功能。
4、點擊分頁名片,點擊名片夾就可以找到了。
Ⅲ 普通人買了第一輛豪車是什麼體驗
在我心目中不管是普通車還是豪車都只是一個代步工具而已,既然我能夠買的起,就證明我的實力在那裡,所以我不會有太大的感受。
我想真正能震撼到的反而是其它人吧,因為他們只會看到你的光鮮一面,卻看不到你以前艱辛的付出。
Ⅳ 買了一輛豪車之後,周圍人對你的態度有什麼變化
周圍有四類人,對於我買了一輛豪車後,這四類人的表現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第一類,我的親戚朋友。
這一類人是真正關心我的人,當我說老爸老媽,我開車帶你們去兜兜風啊,他們比我還要高興;當我跟我的好朋友說想買輛車的時候,朋友也是忙前跑後幫我聯系哪裡更便宜、哪裡最專業、哪裡服務最好,幫我辦理免除購置稅的手續(有教師資格證可以申請減免購置稅)。
他們是真正關心我的人,這類人在我買了豪車後他們對我的態度和之前並沒有差別,態度沒差別,但是他們內心是跟我一樣開心的。
再來談談第二類人。
這類人呢主要構成是鄰居、同事等經常照面卻半生不熟的人。
當他們發現我買了一輛豪車後,他們的態度由最開始的驚訝到對我變得更加尊重,可能是我敏感吧,自從換了豪車後,這類人見到我時他們的笑容變得多了,也變得健談了,跟我說話也好像越來越有話題了。
第三類人
這第三類人呢是我們公司的領導,及曾經公司的領導,這類人呢就是那些和我曾經有過或現在正存在著的某種階層關系的一類人群。
當我現在的領導發現我開的車比他們的好時,他們最初是質疑,問我車是哪買的,多少錢,是不是家裡給買的。。。凡此種種,令人不勝其煩。相信你和我一樣明白這么關切的問詢絕不是出於關心!在對我的態度方面呢,就更逗了,開了豪車後,感覺這些個領導呢對我竟然態度變謙和了,給我的工作都比之前清閑了,老爸說得對,這社會果然現實。
最後說說最後一類人,我身邊的第四類人。
這第四類人,就是那些跟你很熟悉的人卻沒有掏心掏肺的關系,他們和你很熟,熟悉到知道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他們卻不是真正的朋友。往往是你過得好,他們酸得不行,你過得差他們幸災樂禍。這類人也是我覺得最搞笑的一類人,因為他們的嘴臉他們的態度,真的很令人生厭。當我開著豪車,遇到了我身邊的第四類人,看到了他們那咬牙切齒的嘴臉。。。
你身邊也會有這幾類人群吧,當你買了豪車會讓你看清每類人對你的態度變化。也許我這遇到的沒差別。。。
Ⅳ 弱者互杠,強者互讓
作者:洞見·純香
處世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
生活中,有的人喜歡處處刁難別人,最終自己也不好過。
有句話說得很好:弱者互杠,強者互讓。
凡事與別人對著干,只會拉低自己的層次。
懂得讓步,方是一個人的頂級智慧。
01
前段時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在重慶的一家商場門前,有一名外賣小哥被保安為難。
外賣小哥騎著電動車來到商場,在他離開取餐時,電動車卻被保安鎖了。
外賣小哥回來發現後,便自己想辦法將鎖打開,等他正准備走的時候,幾名保安上前搶走他的鑰匙。
他們拿著鑰匙互相拋來拋去,不肯歸還,故意戲耍外賣小哥。
面對這樣的場面,小哥一直強忍著怒火,嘗試與對方溝通。
可是幾名保安態度囂張,甚至對小哥進行人身攻擊:「你是什麼東西?」
據知情人士透露,商場四周的入口全部呈開放狀態,而且該商場也沒有明顯的標志規定電動車不能入內。
這則新聞的評論區里,網友們紛紛指責保安:「他們不過是仗著手裡的那一點點權力,恃強凌弱罷了。」
更多的人則是感慨道:「同是打工者,為何要相互為難呢?」
生活中,你是否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
越是無能的弱者,越喜歡刁難別人。
工作中出現了紕漏被領導指責,轉頭就把送餐員劈頭蓋臉地罵一頓;
在朋友那裡受了點窩囊氣,回到家裡便把所有的怒氣都發泄在老婆孩子身上;
心情不好的時候,把餐廳服務員,小區保安大爺通通都給投訴一遍。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寫道:
「人性中最大的丑惡,就是喜歡為難他人,尤其是當他手握權力後,會變著法地為難他能夠為難的人。」
有時候,來自弱者的惡意,才是最可怕的。
他們喜歡通過為難別人,來刷新自己的存在感;喜歡踐踏別人的尊嚴,來炫耀自己的高貴。
可是卻忘了,弱者互杠,註定只能是兩敗俱傷。
對別人所有的刁難,最終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02
去年,北京發生了一起昂貴的交通事故,撞車的是兩輛勞斯萊斯。
這兩輛車的價格,加起來超過1000萬。
兩輛豪車相撞,怎麼算都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換作是一般人,也許會第一時間推卸責任,認為是對方車主全責,甚至可能會在馬路上大吵一架。
沒想到兩位車主下車後態度都特別好,沒有互相指責,而是先給對方遞煙,之後又交換了名片。
有人說:「也許在他們看來,以後還能成為合作夥伴或者朋友呢,完全沒有必要因為一起普通的車禍就大打出手。」
兩位車主的做法,讓人忍不住點贊。
《菜根譚》里說:「處世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
現實生活中,越是優秀的人,反而越能夠互相體諒。
內心強大的人,不需要通過為難別人來彰顯自己。
他們的時間很貴,不願意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
他們目光長遠,知道給別人留一條路,也是給自己搭一座橋。
聽過一句話說:
「所有的飛揚跋扈和虛張聲勢,都是內心軟弱的表現;
真正的強者,反而能夠發自內心地生出一種體恤式的溫柔。」
03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和身邊的人明爭暗鬥,默默地較勁,到頭來卻是難為了別人,也累垮了自己。
相反,當你學會凡事退讓一步,最終反而能夠收獲良好的人緣。
記得曾經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很多年前,在京城一條繁華的街上,有一老一少兩個補鞋匠,手藝都很出色。
不過由於地方有限,兩人不得不擠在一個巴掌大的攤位前,一起等待生意的到來。
一開始,前去補鞋的人都以為他們是父子倆,心想反正是一家人,讓誰掙錢都一樣。
後來才知道,兩人壓根不認識,於是他們再去補鞋時,就有點為難。
把鞋給年輕人補吧,老人可憐巴巴的眼神讓人不忍直視;
可讓老人補吧,年輕人又會不停地嘆氣,自言自語道,掙了錢才能趕緊回老家娶媳婦。
看著他們暗中較勁的樣子,顧客們不願意得罪人,竟不約而同地寧願多走點路,去找另一個補鞋匠。
時間一長,兩個人的生意變得很冷清。
有一天早上,年輕人驚訝地發現,老人竟然沒有出攤,心中不由得一陣竊喜。
到了中午,老人才慢悠悠地來了,不過他是空著手來的。
年輕人不解,老人笑著問他:「一個人在這里擺攤,生意是不是好些了?」
年輕人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老人嘆了口氣說:「以前,我們兩個人爭搶顧客,結果客源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流失了。以後,我們不妨輪流出攤,這樣既避免了競爭,也不會給顧客造成心理壓力。」
年輕人一口答應下來,果然時間不長,他們的生意都開始好轉。
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須爭個高低上下,有時候適時地退讓,也是一種共贏。
聽過一句話說:人與人之間,從來都是相互的。
你給別人拆台,別人就會給你添堵;你給別人搭台,別人也會為你讓路。
與其相互刁難,不如彼此成全。
04
看過這么一段話:
「時時處處為難別人的人,並不會顯示出你的強大。相反,只會把你的無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凡塵俗世中,你有你的苦,他有他的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
如果沒辦法相互體諒,至少不要彼此為難。
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放過別人,亦是放過自己。
點個 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