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豪車價格 » GLE53提車價格

GLE53提車價格

發布時間: 2025-09-20 06:50:50

1. 途銳鱗波藍黑內銳尊提車小改兼帶感性評測,大大的滿意

先詳細說說選車比較過程。之前是一輛18款寶馬530,個人感覺,這代寶馬,在機械品質、駕駛質感、空間表現和乘坐舒適上,幾乎做到了絕佳平衡。換車目標主要三個,一是中大型SUV,二是3.0T排量,三是裸車價百萬以內。這幾個條件下,連續試駕或比較了路虎攬運、路虎衛士、GLE450、寶馬X540i尊享、奧迪Q8、途銳的銳智或銳尊,並且,為了更清晰的感受每個車的品性,也試駕了這個級別的標桿卡宴3.0t。最終選擇途銳,應該說,還是被超高的性價比和均衡的駕乘感受征服。先說路虎的兩款車。攬運的做工和豪華感,在比較的車型里是毫無疑問的第一,車身尺寸也高了半級。雖說車很大,但駕駛起來卻相對輕盈,標配空懸,底盤韌勁十足,操控感雖弱於X5和卡宴,但通過性和越野性卻好出一截。讓我比較意外的是,老婆在一眾試駕車里,對攬運和衛士的駕駛感受最好,因為開起來確實輕松。由於我主要關注的是攬運頂配的20款HST,擁有L6+48V輕混構建的400匹馬力,明顯領先於其他幾款車,配置也基本應有盡有了,僅僅弱於途銳的頂配,所以這個車一度成為我的首選。最終沒有選擇有幾個原因:一是明年可能就要大換代了,買了就變舊有點不甘心;二是後排兩側座椅舒適度雖然不錯,但空間確實較小,且後排中間的位置舒適性太差,基本沒法長時間坐人;三是HST也一直沒有現車,選配第二代全地形系統的話,大概要等到明年了,所以最終放棄。而衛士,2.5噸的車,超剛性車身及下一代攬勝平台的首發作品不是浪得虛名,開起來居然底盤質感比攬運更好,也更輕巧靈活,外形設計非常成功,濃濃的向經典致敬的味道,中度越野的通過性在幾輛車里更是遙遙領先。但是嶄新的試駕車開起來卻異響連連,尤其是尾門掛著沉重的備胎,導致尾部異響無法避免。這個內裝水平,在幾輛車里,應該是最差的,從內飾的表現也可以印證。另外,選衛士一定要想清楚,2米的車高意味著很多地庫進去不了。雖然沒有最終選擇,但客觀來說,衛士起步價並不算高,全系配置都不低,如果對內裝水平不敏感,它完全是輛可以放飛自我的個性好車。賓士GLE我感興趣的是AMG53,看過一些評測,AMG調教下的底盤、動力和操控都臻於完美,空間也比寶馬X5大了很多,後排舒適度很不錯,AMG直瀑中網和外觀套件加持下,完全改變了GLE大而憨的外觀印象。試駕的是GLE450,駕駛感受應該遠不及AMG,坐姿高、空間大是優點,但確實有點像船一樣忽忽悠悠。導致我最終放棄GLEAMG53的原因,應該是台灣的兩個新車評測中,都提到了試駕車的異響問題,遙想當年我的GLC300,因為滿車異響和極大異味而苦不堪言。也許有人會說,都進口AMG了,品質和北奔能一樣么?在這點上,對比我自己的寶馬530和同樣國產卻問題頻出的賓士E,讓我不得不對賓士的品控有些疑慮,而4s銷售對賓士的細節品控似乎也缺少足夠的信心。寶馬X5的試駕,用我老婆的話說,就像是一輛放大的530,一樣的好開,一樣的富有質感,甚至和卡宴不相上下。但是到了85萬的頂配,空懸還不帶,而且一套內飾風格,從530換上來,總感覺少了什麼。當然這不是最主要的,最終放棄的原因,是因為後排會經常坐著家人,而X5後排座椅角度完全不能調節,希望後面的改款能加上吧。假設你更多是二人世界,不太在意後排,那不可否認,X5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奧迪Q8打動我的,完全是耳目一新的外觀,這個溜背設計與X6和GLECOUPE完全不是一個路數,溜背下滑點更靠後,外觀非常協調而富有動感,也最大程度保證了後排頭部空間,前臉更是銳氣十足,實車氣場非常強大。Q8開起來感受比較均衡,並不向外觀那樣運動和激情,還是典型的「奧迪」感。這輛車的感受不深,可能也因為4S的試駕路線太短,路又堵,還死板的不允許多開一圈。空間上,軸距很大,後排不小,但座椅偏硬是個小缺憾,在幾輛車里可能排在後面。不過這確實是一輛卡宴平台下的均衡好車,可定價較高也是個不爭的事實。再看卡宴,無需多言,綜合下來最高的駕駛質感和內飾水平,印象最深的其實是底盤,整個車非常緊固、非常整,既有清晰的路感,又沒有多餘的跳動,高級感滿滿。當然,保時捷選裝必然得上去,總不能買個丐版,盡管起售價低於90,但選裝後毫無疑問的超支幾十萬,依依不捨的放棄。最後說說途銳。這個車,第一次帶老婆試駕時,她並不滿意,大概因為全程用的運動模式,導致她覺得方向盤、油門和剎車都比較沉,而內飾的豪華感相比其他又確實有差距,當時的全系都沒有360影像,所以她堅決反對。銳尊上市後,360缺配這個最大障礙沒有了,可以說配置上已經沒有任何短板了。所以,我特意安排老婆試駕了卡宴後,再次去開開同平台的途銳,選擇標准或舒適模式,這次她沒有任何對駕駛感受的抱怨,反而主動告訴我,和卡宴的駕駛感受很像。是的,這就是途銳除了高配置以外的最大價值,由於平台化生產降低了成本,導致普通品牌也可以共享從前大眾高端車系才能擁有的高級機械品質和駕駛感受。提車後的幾天里,無論在市區略帶顛簸的路面還是高速公路上,都有超出期望的駕駛感,平順性極佳,兼帶極富韌性和厚重感的濾震感受,這應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成熟的V6發動機、八速變速箱和空懸的有效配合。而低速時比寶馬530更小的轉彎半徑和高速上強大的變道信心,來自於全輪轉向系統的助力。從舒適度看,前後排坐姿雖不算高,但空間非常理想,座椅軟硬適中,特別是配合整車高水平的隔音降噪,提升了駕乘的舒適感和高級感。值得一提的是,銳尊標配黑化外觀,配合鱗波藍專色處理,藍中泛綠並帶有細細的閃粉的油漆工藝,外觀效果提升巨大,完全改變了途銳略顯平庸的氣質,甚至還有一定的回頭率。另有一些貼心的細節可以分享,比如,這個車的遮陽板是雙層的,可以同時遮擋前方和側面的陽光;門上的儲物槽下部是植絨的,這個設計顯然是為了進一步減少置物後的噪音;儲物槽向後方還給了專門的雨傘槽;後備箱標配了行李軌道和兩個分隔欄,配置之厚道已經無以復加了......這個車的缺點大概有下面這些。一是作為中端品牌,為了和高端車系做區隔,內飾的質感非常普通,豪華感不足;二是方向盤慘不忍睹,大概和十幾萬的高爾夫一個檔次,又細又平庸,從寶馬的運動丁字褲方向盤換過來真不適應,降低了駕駛好感;三是車機系統為了減少實體按鍵形成觸摸大屏的操作界面,犧牲了操作便利性,這點寶馬會好很多;四是「眾行家」的車聯網系統還比較薄弱,連接也會時常出問題;五是導航及語音系統都不太好用,所以最好用CARPLAY替代原車導航使用,但這時,方向盤後的駕駛屏就無法顯示導航了;六是一旦使用手機眾行家,那麼車輛的位置就會在手機上實時顯示,這個車輛位置顯示無法關閉,雖然功能不是缺點,但在多人開車情況下可能造成隱私誤會,這點上,寶馬就更周到,可以單獨關閉車輛位置,但不影響手機和車的互聯應用;七仍然是眾行家,不像寶馬或奧迪那樣,支持遠程啟動發動機和上車前啟動空調;八是丹拿音響的音色雖好於寶馬中配的哈曼卡頓,但低於我對730w下14個喇叭應有水平的預期;九是有些配置實際上沒有必要,比如全速自適應巡航,這個准自動駕駛在有大量變道車輛的情況下,用起來並不放心,實際用到的概率不大;再如座椅按摩,受制於車輛座椅本身的椅型尺寸和功率,很難有力度和按到位,形同雞肋;再如夜視,天氣熱的時候,根本無法把人在屏幕上高亮顯示,相當於夏天的晚上基本是沒用的。所以假設這些配置拿掉,車輛的性價比還會進一步提升。缺點談了不少,但都瑕不掩瑜,途銳仍然是上述車輛里最具誠意、最具性價比的一輛好車。最後說下改裝。盡管現在銳智還能買得到,價格便宜很多,但由於必需有360,所以就只能拆車安裝,主要是門板部分。從我個人來說,由於擔心後續異響,當然不希望拆車,結合黑化外觀套件,所以還是選擇了一步到位的銳尊。那麼結合前面的不滿之處,改了幾個地方:一是方向盤更換R系列的觸控方向盤,這個盤子不打火是全黑的,啟動後是led顯示各種標志的,對內飾氛圍的提升不是一點點,而且握感好了太多。聽說10月後或明年的車就要增配這個方向盤了。二是金屬腳踏板,純粹為了好看,價格也不高。三是噴塗紅色brembo剎車卡鉗,這個配合原裝的黑色21寸輪轂,使車身側面運動觀感大幅提升,是個點睛之筆。四是刷下隱藏,加裝360影像自動彈出模塊。這個部分,可以記憶啟停開關選擇,可以在遇到較窄通過路段時讓360影響自動跳出,可以解鎖無線CARPLAY,可以讓測速雷達識別靜止車輛。這些都讓車機便利性、安全性提升很多。洋洋灑灑一大篇,希望給喜歡途銳的車友們提供一點借鑒。

認證

2. 沃爾沃XC90價格到冰點,比寶馬X5便宜20多萬,為啥就是賣不過

雖然中大型豪華SUV只能是極少數人的大玩具,但是滿大街的寶馬X5、賓士GLE等車型奔跑著,誰看到了會不心動一下呢?對於男人來說,更加強勁的發動機,從來都具有著致命的吸引力,用一個車友的話說,我可以開著1.6L的大眾朗逸,但是攔不住我渴望寶馬X5的慾望。作為這個級別最暢銷的汽車,寶馬X5自從1999年面世以來,似乎就沒有遇到過銷量低谷,2019年在國內的銷量為38728台。

不能說沃爾沃慢,但是1秒的差距在汽車界就有些大了,而且在車輛的調教上,寶馬X5更多是偏向運動性能,但是也保證了長途旅行的舒適性,而沃爾沃XC90則更偏向家用舒適性,在運動性上和寶馬X5有著明顯的區別。我們不能說沃爾沃XC90不好,但是從產品的綜合力而言,它不能像寶馬X5一樣,滿足更多潛在用戶的復雜需求,而這也是促使它只能降價競爭的主因之一。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途銳鱗波藍黑內銳尊提車小改兼帶感性評測,大大的滿意

先詳細說說選車比較過程。之前是一輛18款寶馬530,個人感覺,這代寶馬,在機械品質、駕駛質感、空間表現和乘坐舒適上,幾乎做到了絕佳平衡。換車目標主要三個,一是中大型SUV,二是3.0T排量,三是裸車價百萬以內。這幾個條件下,連續試駕或比較了路虎攬運、路虎衛士、GLE450、寶馬X540i尊享、奧迪Q8、途銳的銳智或銳尊,並且,為了更清晰的感受每個車的品性,也試駕了這個級別的標桿卡宴3.0t。最終選擇途銳,應該說,還是被超高的性價比和均衡的駕乘感受征服。先說路虎的兩款車。攬運的做工和豪華感,在比較的車型里是毫無疑問的第一,車身尺寸也高了半級。雖說車很大,但駕駛起來卻相對輕盈,標配空懸,底盤韌勁十足,操控感雖弱於X5和卡宴,但通過性和越野性卻好出一截。讓我比較意外的是,老婆在一眾試駕車里,對攬運和衛士的駕駛感受最好,因為開起來確實輕松。由於我主要關注的是攬運頂配的20款HST,擁有L6+48V輕混構建的400匹馬力,明顯領先於其他幾款車,配置也基本應有盡有了,僅僅弱於途銳的頂配,所以這個車一度成為我的首選。最終沒有選擇有幾個原因:一是明年可能就要大換代了,買了就變舊有點不甘心;二是後排兩側座椅舒適度雖然不錯,但空間確實較小,且後排中間的位置舒適性太差,基本沒法長時間坐人;三是HST也一直沒有現車,選配第二代全地形系統的話,大概要等到明年了,所以最終放棄。而衛士,2.5噸的車,超剛性車身及下一代攬勝平台的首發作品不是浪得虛名,開起來居然底盤質感比攬運更好,也更輕巧靈活,外形設計非常成功,濃濃的向經典致敬的味道,中度越野的通過性在幾輛車里更是遙遙領先。但是嶄新的試駕車開起來卻異響連連,尤其是尾門掛著沉重的備胎,導致尾部異響無法避免。這個內裝水平,在幾輛車里,應該是最差的,從內飾的表現也可以印證。另外,選衛士一定要想清楚,2米的車高意味著很多地庫進去不了。雖然沒有最終選擇,但客觀來說,衛士起步價並不算高,全系配置都不低,如果對內裝水平不敏感,它完全是輛可以放飛自我的個性好車。賓士GLE我感興趣的是AMG53,看過一些評測,AMG調教下的底盤、動力和操控都臻於完美,空間也比寶馬X5大了很多,後排舒適度很不錯,AMG直瀑中網和外觀套件加持下,完全改變了GLE大而憨的外觀印象。試駕的是GLE450,駕駛感受應該遠不及AMG,坐姿高、空間大是優點,但確實有點像船一樣忽忽悠悠。導致我最終放棄GLEAMG53的原因,應該是台灣的兩個新車評測中,都提到了試駕車的異響問題,遙想當年我的GLC300,因為滿車異響和極大異味而苦不堪言。也許有人會說,都進口AMG了,品質和北奔能一樣么?在這點上,對比我自己的寶馬530和同樣國產卻問題頻出的賓士E,讓我不得不對賓士的品控有些疑慮,而4s銷售對賓士的細節品控似乎也缺少足夠的信心。寶馬X5的試駕,用我老婆的話說,就像是一輛放大的530,一樣的好開,一樣的富有質感,甚至和卡宴不相上下。但是到了85萬的頂配,空懸還不帶,而且一套內飾風格,從530換上來,總感覺少了什麼。當然這不是最主要的,最終放棄的原因,是因為後排會經常坐著家人,而X5後排座椅角度完全不能調節,希望後面的改款能加上吧。假設你更多是二人世界,不太在意後排,那不可否認,X5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奧迪Q8打動我的,完全是耳目一新的外觀,這個溜背設計與X6和GLECOUPE完全不是一個路數,溜背下滑點更靠後,外觀非常協調而富有動感,也最大程度保證了後排頭部空間,前臉更是銳氣十足,實車氣場非常強大。Q8開起來感受比較均衡,並不向外觀那樣運動和激情,還是典型的「奧迪」感。這輛車的感受不深,可能也因為4S的試駕路線太短,路又堵,還死板的不允許多開一圈。空間上,軸距很大,後排不小,但座椅偏硬是個小缺憾,在幾輛車里可能排在後面。不過這確實是一輛卡宴平台下的均衡好車,可定價較高也是個不爭的事實。再看卡宴,無需多言,綜合下來最高的駕駛質感和內飾水平,印象最深的其實是底盤,整個車非常緊固、非常整,既有清晰的路感,又沒有多餘的跳動,高級感滿滿。當然,保時捷選裝必然得上去,總不能買個丐版,盡管起售價低於90,但選裝後毫無疑問的超支幾十萬,依依不捨的放棄。最後說說途銳。這個車,第一次帶老婆試駕時,她並不滿意,大概因為全程用的運動模式,導致她覺得方向盤、油門和剎車都比較沉,而內飾的豪華感相比其他又確實有差距,當時的全系都沒有360影像,所以她堅決反對。銳尊上市後,360缺配這個最大障礙沒有了,可以說配置上已經沒有任何短板了。所以,我特意安排老婆試駕了卡宴後,再次去開開同平台的途銳,選擇標准或舒適模式,這次她沒有任何對駕駛感受的抱怨,反而主動告訴我,和卡宴的駕駛感受很像。是的,這就是途銳除了高配置以外的最大價值,由於平台化生產降低了成本,導致普通品牌也可以共享從前大眾高端車系才能擁有的高級機械品質和駕駛感受。提車後的幾天里,無論在市區略帶顛簸的路面還是高速公路上,都有超出期望的駕駛感,平順性極佳,兼帶極富韌性和厚重感的濾震感受,這應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成熟的V6發動機、八速變速箱和空懸的有效配合。而低速時比寶馬530更小的轉彎半徑和高速上強大的變道信心,來自於全輪轉向系統的助力。從舒適度看,前後排坐姿雖不算高,但空間非常理想,座椅軟硬適中,特別是配合整車高水平的隔音降噪,提升了駕乘的舒適感和高級感。值得一提的是,銳尊標配黑化外觀,配合鱗波藍專色處理,藍中泛綠並帶有細細的閃粉的油漆工藝,外觀效果提升巨大,完全改變了途銳略顯平庸的氣質,甚至還有一定的回頭率。另有一些貼心的細節可以分享,比如,這個車的遮陽板是雙層的,可以同時遮擋前方和側面的陽光;門上的儲物槽下部是植絨的,這個設計顯然是為了進一步減少置物後的噪音;儲物槽向後方還給了專門的雨傘槽;後備箱標配了行李軌道和兩個分隔欄,配置之厚道已經無以復加了......這個車的缺點大概有下面這些。一是作為中端品牌,為了和高端車系做區隔,內飾的質感非常普通,豪華感不足;二是方向盤慘不忍睹,大概和十幾萬的高爾夫一個檔次,又細又平庸,從寶馬的運動丁字褲方向盤換過來真不適應,降低了駕駛好感;三是車機系統為了減少實體按鍵形成觸摸大屏的操作界面,犧牲了操作便利性,這點寶馬會好很多;四是「眾行家」的車聯網系統還比較薄弱,連接也會時常出問題;五是導航及語音系統都不太好用,所以最好用CARPLAY替代原車導航使用,但這時,方向盤後的駕駛屏就無法顯示導航了;六是一旦使用手機眾行家,那麼車輛的位置就會在手機上實時顯示,這個車輛位置顯示無法關閉,雖然功能不是缺點,但在多人開車情況下可能造成隱私誤會,這點上,寶馬就更周到,可以單獨關閉車輛位置,但不影響手機和車的互聯應用;七仍然是眾行家,不像寶馬或奧迪那樣,支持遠程啟動發動機和上車前啟動空調;八是丹拿音響的音色雖好於寶馬中配的哈曼卡頓,但低於我對730w下14個喇叭應有水平的預期;九是有些配置實際上沒有必要,比如全速自適應巡航,這個准自動駕駛在有大量變道車輛的情況下,用起來並不放心,實際用到的概率不大;再如座椅按摩,受制於車輛座椅本身的椅型尺寸和功率,很難有力度和按到位,形同雞肋;再如夜視,天氣熱的時候,根本無法把人在屏幕上高亮顯示,相當於夏天的晚上基本是沒用的。所以假設這些配置拿掉,車輛的性價比還會進一步提升。缺點談了不少,但都瑕不掩瑜,途銳仍然是上述車輛里最具誠意、最具性價比的一輛好車。最後說下改裝。盡管現在銳智還能買得到,價格便宜很多,但由於必需有360,所以就只能拆車安裝,主要是門板部分。從我個人來說,由於擔心後續異響,當然不希望拆車,結合黑化外觀套件,所以還是選擇了一步到位的銳尊。那麼結合前面的不滿之處,改了幾個地方:一是方向盤更換R系列的觸控方向盤,這個盤子不打火是全黑的,啟動後是led顯示各種標志的,對內飾氛圍的提升不是一點點,而且握感好了太多。聽說10月後或明年的車就要增配這個方向盤了。二是金屬腳踏板,純粹為了好看,價格也不高。三是噴塗紅色brembo剎車卡鉗,這個配合原裝的黑色21寸輪轂,使車身側面運動觀感大幅提升,是個點睛之筆。四是刷下隱藏,加裝360影像自動彈出模塊。這個部分,可以記憶啟停開關選擇,可以在遇到較窄通過路段時讓360影響自動跳出,可以解鎖無線CARPLAY,可以讓測速雷達識別靜止車輛。這些都讓車機便利性、安全性提升很多。洋洋灑灑一大篇,希望給喜歡途銳的車友們提供一點借鑒。

認證

4. 拍一拍我的愛車,遲來的賓士GLE350提車作業和用車感受!

閑著也是閑著,也寫個購車感受吧。春節前廢了半天勁提的車,就為了帶家裡人出去玩玩,結果春節疫情哪也沒去了。[尷尬]按照慣例先聊聊選車順序,最開始我就看上了發現5Landmark版,都交定金了。但是,媳婦是死也看不上。家對面就有一個寶馬4S店,就去看了X5,內飾確實進步不少,因為我之前有輛X1。看到新的X5,我覺得這不輸賓士啊。可這話確實說早了,當我坐到新GLE的駕駛艙,X5就88了。。。然後就是挑車型,年前車型太緊張了,GLE450北京沒車,加價也要等到年後了。350我確實也糾結動力,4S還都是450的試駕車。後來特意找了一家有350的試駕,當時感覺確實一般,也沒玩命開。怎麼說呢,市區夠用是肯定的,只要你不追求推背。越野嘛,高強度的就別想了。

最後訂車也挺逗,就在我還在糾結,加價年後450,還是年前平價350的時候。我哥們看上了一台S65,讓我問問我看車那家4S有沒有車。我這一問還真有。後來我們就一起談價格,要不說有意思呢,在4S里又碰到一個哥們,也買GLE。4S店經理的辦公室都讓我們坐滿了,3台車,本來想這下肯定能有些優惠吧。結果,我哥們S65就之前優惠基礎上再便宜2萬,我和另外哥們的450還是加價等車沒商量。。。經理說的話也在理,沒車咱們怎麼聊,現在車在天津港,年後回來得看當時行情。唯一鬆口的就是店裡350的現車。當時就是想年前開,一想那就訂它吧![嘻嘻]

對了,說說除了絕對動力之外的感受,開著舒服那是肯定的。在舒適模式下起步絕不可能抬頭。0-30公里你會覺得這車好面啊,但超過30公里之後勁頭很足,2000轉以內輕松上80,還不覺得快。好幾次都是媳婦告訴我讓我慢點,環路都90了。如果調到運動模式,懸架還真的硬了,感覺換了一台車,之前像開船一樣忽忽悠悠的感覺,沒了。懸架綳綳的還挺帶勁,但確實你也不能拿他和性能車比不是。偶爾自己開時玩一下,也能滿足我了。最後,你問我想不想450,六缸。多少還是想,但有時候,這就是緣分。這不也能再激勵我更努努力,也和我們哥們似的,弄個12缸,也毫不費力。最後希望今年能帶家裡人去玩耍!!![握手]

熱點內容
越野一族房車論壇 發布:2025-09-20 09:05:36 瀏覽:822
慶鈴皮卡油泵繼電器 發布:2025-09-20 09:05:29 瀏覽:478
福迪皮卡無法啟動 發布:2025-09-20 08:00:06 瀏覽:638
房車模型小品 發布:2025-09-20 07:51:25 瀏覽:791
GMC房車更換電瓶之後無法啟動 發布:2025-09-20 07:49:12 瀏覽:321
皮卡劇那個房間 發布:2025-09-20 07:46:10 瀏覽:1
鄭州日產皮卡變速箱圖 發布:2025-09-20 07:32:49 瀏覽:467
房車改用地家用空調 發布:2025-09-20 07:21:14 瀏覽:392
bba內飾用料 發布:2025-09-20 07:17:32 瀏覽:642
海賊王皮卡是誰 發布:2025-09-20 07:13:48 瀏覽: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