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克商務車gl8車門尺寸
『壹』 鞏固MPV市場王者地位!深度試駕新款別克GL8
別克GL8,在國內中高端商務MPV市場,有著幾乎壟斷般的地位,它的銷量往往能比,同級別第二三名之和還要多。為了鞏固GL8,在中高端商務MPV的王者地位,別克在前不久推出了新款別克GL8陸尊,以及新款別克GL8陸上公務艙車型。售價區間為23.29-39.99萬元,算上之前上市的GL8 Avenir版本車型,GL8在國內市場的產品布局,就從20多萬一直延伸到了50多萬。
3個車系,30多萬的價格跨度,總共多達13款配置級,選起來會不會糾結?其實不然。在不同車系之間,它們都有著自己明確的分工。
定位最高的GL8 Avenir,主打高端商務市場,而GL8 ES陸尊,更多的是滿足傳統公務出行,以及部分家用需求。至於定位最入門級的GL8 陸上公務艙,相對實惠的價格,註定更討家庭用戶的喜歡。今天,懂哥拿到一台2020款 ES陸尊 653T試駕車型,此次上新的它,又會帶來什麼不一樣的驚喜?
雍容華貴,遠離世間喧囂
作為一台主打中高端市場的MPV,大家對它關注點,更多的會聚焦在第二排。拉開電動側滑門,引入眼簾的是兩張雍容華貴的座椅,無論是細膩親膚的皮質手感,還是舒適柔軟的航空頭枕,抑或是可調范圍很廣的電動腿托。一台豪華MPV,它總能在細節之處,打動你。
在這炎熱的夏日,打開座椅通風功能,優異的車廂靜謐性與喧囂浮躁的外界,在此隔絕,配上BOSE音響里放著,美國民謠組合The Mamas & The Papas的《California Dreaming》,享受著座椅按摩帶來的全身心放鬆,世間上還有比這更愜意的事情嗎?此時此刻,世間發生的一切事情,似乎都與我無關,我只管安靜地享受就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GL8第二排的安全帶,是直接設計座椅上的,這樣乘客就算處於半躺狀態,也能保證束縛性,這個細節做得不錯。
作為商業大佬們,經常乘坐的兩個位子,第二排的辦公配備同樣也很重要。GL8的第二排配有打孔皮質包裹的小桌板,質感表現滿分,再配上230V電源、USB\Type-C介面、以及各式各樣的儲物格,幾乎可以說是一個移動的辦公室。分分鍾幾百上千萬的交易,就是誕生在GL8的第二排。當然,也並不是說第二排沒有缺點,由於座椅調節按鍵位於外側,所以每次伸手控制時,很容易讓你尊貴的綠水鬼卡在門板上。
第三排乘坐體驗,可圈可點
從GL8的第二排來到第三排,這種體驗上的落差感,並不會太大。GL8第二排的中間過道留有170mm的通道,就算是200斤的懂哥,進出第三排也毫不費勁,當然比懂哥更胖的朋友,懂哥就不敢打包票了。
懂哥一直強調一個觀點,一台功能性完好的MPV,第三排必須能滿足長途乘坐的需求,雖然市面很多MPV,標榜自己的第三排如何優秀,但實際能做好的卻寥寥無幾,各種各樣的體驗問題層出不窮,都不能稱之為優秀的第三排。
而GL8在MPV市場上的成功,除了第二排優秀的乘坐體驗外,第三排也功不可沒。首先,是空間表現上,在第二排乘客有2拳腿部空間的前提下,175cm身高的懂哥,坐在第三排依然有1拳多一點的腿部空餘,而頭部空間同樣也有一拳距離,空間表現上完全稱得上有人權。
此外,GL8第三排的乘坐感受,並不會像許多MPV那樣,有種坐小板凳的感覺,它的座椅高度並不會很低矮,地台相較於第二排也沒有加高,這樣的做法,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你的大腿有足夠的支撐性。即便是長途乘坐,第三排的乘客也不會有怨言。
內飾設計給好評
從第三排再回到前排,雖然MPV的前排,從來都不是關注重點,但此次新款GL8在內飾設計上的提升,絕對會讓你刮目相看。相比老款,新款GL8內飾經過重新設計,整體設計感會更出色一些,內飾最大的亮點,莫過於採用時下流行的雙大屏設計,科技感和豪華感都要比老款有著大幅度的提升。
值得稱贊的是,這兩塊12.3英寸的屏幕,無論是顯示清晰度還是整體的UI界面設計,都相當出彩,看著挺有品質感。
而要說前排有什麼,我覺得最喜聞樂見的配置,流媒體後視鏡必須配有姓名,這項配置可以很大程度地,化解MPV後窗視野問題,畫面的清晰度流暢度都不錯。當然,最大的好處是,保證後排的老闆和小秘書密切交流時的私密性。此外,對於一台車長超過5米2的大車來說,配有360度全景影像,堪稱MPV上最良心的配置,在一些狹窄路段停車或者掉頭,媽媽再也不擔心我會剮蹭了。
外觀設計變化不大
接下來,我們下車看看新款GL8 ES,在外觀部分都有哪些變化。前臉是全車變化最明顯之處,飛翼式的鍍鉻飾條,從車標一直延伸到大燈組,這樣設計最大的好處是拓寬整車的寬度感。
除此以外,大燈組樣式也經過重新設計,頭燈有8顆「鑽石晶體」發光單元,可以通過軟體編排,營造出獨具一格的燈光秀,以及動態禮賓效果。特別是晚上解鎖車門時的燈光效果,可謂是逼格滿滿。
新款GL8 ES的車身尺寸位5219/1878/1799,軸距為3088mm。相比老款車型,要更長更低一些。
尾部的變化,則遠沒有前臉來的明顯,最大特徵是多了貫穿兩只尾燈的鍍鉻裝飾,與前臉相呼應。而尾燈的內部結構也發生了改變,點亮效果會更加晶瑩透亮。
幸福的司機位
最後,我們把車開起來,簡單地說說GL8的駕駛感受。本來懂哥以為,如此龐大的MPV,開起來會費勁,很難開。實際上GL8的易上手程度,出乎我意料。開出停車場的第一感受,就是方向盤轉動起來非常輕巧,即便是小女生開也完全不費勁,跟懂哥之前試駕的君越,在轉向手感上,並不會有太大的區別,都會給人一種很好上手的第一印象。
這套2.0T+9AT的動力組合,最大功率237馬力,最大扭矩350牛·米,拖動2噸整備質量重的GL8,可以說是毫不費勁。整個起步動作干凈利索,絲毫沒有拖泥帶水的感覺。雖然,9.8秒的破百時間,遠遠談不上出色,但提速時那種輕快的駕駛感,總會讓你忘卻了這是一台MPV。無論是在107國道,還是日常城區駕駛,它的提速表現都足夠從容得體。況且,誰會拿MPV去開快車呢?
打開ACC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功能,在寬闊的國道、高速上巡航,厚重柔和的懸掛撫平了一切內心的悸動,這才是GL8正確的打開方式,你說對吧?只能說,能當GL8的司機,絕對算得上是幸福的司機。
寫到最後
很多時候,車所附帶的象徵意義,會遠遠大於它本身的產品價值,別克GL8就是這么一款車,它不僅僅是一台產品力出色的中高端MPV,也是一張社會名片,再補足了之前的短板後,新款GL8再整體實力,又得到了提升。軟實力有了,硬實力也不差,這樣的MPV誰能不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貳』 試駕GL8:為什麼能夠19年保持如此高的地位,競品車型差在哪
提到商務車,腦子里第一時間浮現出的一定是別克GL8,畢竟它是同價位MPV里的銷量王。GL8同級別的競品車型主要是艾力紳和奧德賽,但是這兩款車都沒辦法威脅到GL8的地位,這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說到GL8,最早可以追溯到19年之前,第一代別克GL8於2000年上市,在當時國內MPV市場幾乎空白的情況下,GL8可以說開創了國內中高端豪華商務MPV的先河。寬敞的空間,豪華的配置,強大的舒適性,使第一代GL8就成為了商務車的首選。
◈ 外觀:
本次試駕的是GL8 2018款 28T 尊貴型 國VI版本,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款車的外觀,大家對GL8的外形一定不陌生,整體造型比較經典,採用了別克展翼式進氣格柵,增強了品牌辨識度,試駕車遠近光燈都使用的是鹵素燈源,可以選配LED日間行車燈,雖然是鹵素,但是全系標配自動頭燈。
側面造型和老款沒什麼區別,後排和尾部配備了隱私玻璃,保證了乘客的私密性,右側車門是電動車門,車鑰匙上有一個功能,可以遠程開側門,在先開車鎖的前提下,長按按鍵,能夠遠程式控制制打開電動車門,這樣的功能在實際使用的時候,非常方便。
試駕車使用瑪吉斯MA-656輪胎,輪胎尺寸為225/60 R17,是一款主打舒適的輪胎類型,輪胎花紋設計注重提升的防滑能力和噪音的抑制,符合GL8的定位需求。
尾部整體給人感覺敦實飽滿,尾部兩個尾燈使用貫穿的鍍鉻條連接,看起來也很有辨識度,尾部還配有電動尾門。
◈ 內飾:
車內的部分,駕駛位也沒有配備太多的高 科技 配置,主要以實用為主。車內整體使用了3種配色,大面積使用硬質材料。
方向盤設計依然是經典造型,尺寸較大,手感適中。方向盤上可以實現的功能不多,主要是多媒體系統的簡單控制和定速巡航。
儀表盤使用兩個機械儀表加中間的單色車載電腦顯示屏,比試駕車價格更高的車型上使用的是彩色屏幕和液晶儀表。
中控台配備有一塊7英寸的顯示屏,並支持藍牙和CarPlay功能,為日常行車提供了更多便利,只是該套系統UI設計比較簡潔。
中控屏下方是擋把和按鍵操作的區域,大量的實體按鍵主要控制多媒體和空調設置,按鍵設計較大,使用起來比較方便,下方還有兩個USB介面和一個音頻介面。
◈ 空間:
GL8的空間自然不必說,超過5米長的車身,接近1.9米的車身寬度,超大的空間加上豐富的儲物設計,足夠放很多日常物品。
體驗員身高186cm,前排調整到舒適的駕駛坐姿之後,頭部空間還有一拳的距離。
在前排不動,後排調到最靠前的位置,腿部依然有非常充裕的空間,已經超過兩拳,頭部還有一拳兩指的空間,所以第二排調整到最後的空間更足夠用。
雖然MPV的第三排實用性相比SUV要好很多,但是仍然有一些局促,腿部在正常坐姿下,剛好頂到前排座椅。
GL8的第三排的放倒方式充分利用了空間,讓後備箱空間可以從475L擴充到1605L,足夠滿足日常使用,甚至能滿足小型傢具家電的臨時搬運。
◈ 駕駛感受:
動力方面,使用了2.0升的四缸渦輪增壓發動機,滿足國VI排放標准,最大功率260馬力,最大扭矩350牛·米,匹配一台6擋手自一體變速箱,在同級別競品中,GL8是最早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型之一。
在動力上,的確是要比之前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強勁許多,油門響應方面,有輕微的渦輪遲滯,深踩油門大概要有1秒的時間之後,渦輪才會介入工作。
在高速上如果想要超車時,可以給你帶來更好的動力響應,能讓駕駛者更加從容不迫,6AT變速箱也非常聰明,能夠及時為你調整到合適的擋位。
值得一提的是,這輛GL8上的自動啟停功能做的非常好,在剛拿到試駕車的時候,開了大概半個小時之後,才感覺到有自動啟停的介入,起步的時候,發動機不會有特別明顯的抖動,這也同樣得益於噪音抑制的優秀。
在路上正常行駛的時候,還是和普通的轎車和SUV沒有太大的區別,這輛車的剎車初段非常靈敏,畢竟體積和重量都非常大的一輛車,這樣的調校應該也是出於安全性考慮。
懸架使用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後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和老款的懸架相比,依然很軟,但是多了一些韌性,操控感受更好一些,而且感覺要比老款舒服得多。
◈ 為什麼GL8會成為商務車的代表車型?
1. 歷史 原因: 文章開頭提到過,第一代別克GL8於2000年上市,在當時國內MPV市場幾乎空白的情況下,GL8開創了國內中高端豪華商務MPV的先河,並且等到GL8的競品車型來到中國市場與其競爭的時候,GL8對於我們的概念已經成為商務車的代表車型,並且深入人心。與此同時,競品車型在價格方面,相對GL8都沒有什麼優勢,所以競品車型也算是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2.產品力: GL8的產品力集中體現在它所對應的用途,顧名思義,商務車主要是應用於商務接待,重點在乘客的乘坐體驗,「陸上公務艙」的理念就是第二代GL8在發布的時候提出的,也受到了用戶廣泛的認可。為此我還特地去4S店體驗了其他同款競品的後排乘坐體驗,在座椅舒適度上,GL8要領先奧德賽和艾力紳很多。這里拿艾力紳2016款 2.4L 至尊版(指導價:29.08萬)和GL8 2018款 28T 尊貴型 國VI版(指導價:27.29萬)進行對比。
單從座椅方面的角度來講,雖然艾力紳在配置上支持電動調節,功能比GL8要多,但是經過實際體驗之後,我的直觀感受是GL8的支撐性要好於艾力紳,包裹性上也要比艾力紳更強一些。GL8的座椅在高度上要優於艾力紳,粗略測量之後雖然僅僅GL8座椅只比艾力紳高了2厘米左右,但是艾力紳的座椅更軟,所以乘坐之後會多一些下陷,乘坐之後腿部會有一部分的懸空,體驗上會有一定的減分。頭枕部分,GL8的頭枕更長,可以完全包裹頭部,更適合乘客長途休息。
在車身尺寸上,GL8對於競品車型有非常大的優勢,甚至相比更高級別的豐田埃爾法,也僅僅高度不如它。
3.市場反映: 別克對於GL8的更新換代的頻率有目共睹,其他同級別MPV車型的換代改款則要遲鈍很多,艾力紳目前在售的還是2016款,奧德賽剛剛新出了2019款全為混動版本,汽油版沒有換代;GL8是最早推出符合國VI排放標准版本和改用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商務車之一,廠家的敏感嗅覺加上及時的動作,可見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也就不難理解GL8為什麼受消費者的認可。(圖/文 懂車帝 凌佳旭)
『叄』 試駕六座別克GL8 Avenir:打破偏見!這次我願意叫它奶爸家用車
當年別克推出旗下高端子品牌「Avenir」時,全球首款量產車型就是——別克GL8 Avenir。而此次試駕了新款別克GL8 Avenir 六座賢禮版之後,讓我對別克GL8的「未來」也有了新想像,或許會有越來越多的家用群體選擇別克GL8 Avenir。
試駕當天的陽光非常「火辣」,因此別克GL8 Avenir 六座版專屬的梅洛酒紅車身顏色在陽光下很是惹眼,專屬的金屬立體網狀格柵以及Matrix矩陣式全LED晶鑽大燈也是相當有氣場,更何況它還擁有5219mm×1878mm×1799mm的超大車身尺寸,就算當時停車場已是茫茫車海,你也很難忽視它。
別克GL8作為中級商務MPV的開拓者,商務屬性無需強調。所以我當時試駕的心態完全是從家用需求的角度來看待這款別克GL8 Avenir車型,這也是我得出「這會是一款受到家用群體歡迎的MPV車型」結論的前提。
這種家用舒適感從上車那一刻起,就開始有所體現。會考慮「大車」的這部分消費者通常都是出於家庭需要,老人和小孩兒基本是標配,因此新款別克GL8 Avenir的電動後側滑門就顯得尤為人性化。只需按下車門把手上的方形按鈕,側滑門就會自動開啟,同時全系標配四門無鑰匙進入,豪華屬性背後更多的是日常使用上的便捷。
進入車內,以象牙白為主色調的座艙氛圍提升格調之餘並不冷淡。坐在二排的「頭等艙」獨立座椅上一度讓我「詞彙量驟減」,只能說出「舒服」二字。全車座椅材質都採用進口上等牛皮,淺色毛絨地毯則將豪華氣質進一步升華,同時二排座椅的包覆式側圍設計再配備上六向可調航空頭枕,只是靜靜地坐著就是很享受的體驗。
更何況它還具備了一系列的「加成裝備」。二排座椅能夠實現315mm的超長前後滑動距離,還能通過調節副駕駛的老闆鍵,進階二排乘坐空間。同時具備10向電動調節功能,還擁有加熱通風以及按摩、扶手調節等功能,座椅旁的手機放置槽、彈出式雙杯托以及USB充電口更是一個不落,完全能夠實現按摩椅式的「趟車」出行。
而六座版本的一個益處就在於,三排乘客進入車內根本無須尷尬,座椅間170mm的通道寬度,就算是「大漢」進入第三排都完全綽綽有餘。能夠實現160mm前後距離調節、146°超大椅背傾斜以及配備了加熱通風功能的第三排座椅也不會讓人「委屈」,雙杯槽、雙USB充電介面及ISO FIX兒童座椅介面更是提升了三排的體驗感。有一說一,這是我坐過最讓人沒有落差感的第三排。
而別克GL8 Avenir很多細節處理都非常貼合我們家庭用車場景。新款車型在第二排座椅前方加入了兩塊小桌板,下方也配有電源插頭,同時阻尼設計和開合手感都很好。當我們假期家庭集體出遊時,小朋友的「碗筷iPad」、大人的辦公電腦都能有安身之處。另外,全車四扇車門都帶有開門預警提示,在後排的老人小孩下車時會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同時,全車提供了36處儲物空間,後備箱也可放置3個20寸及2個24寸行李箱,最大可以擴容至851升,完全滿足家庭出行的裝載需求。
與乘坐體驗相比,對於MPV車型我通常沒有太多的駕駛興趣。都知道,MPV車型通常更傾向於為後排服務,駕駛員是受冷落的,這也是很多「家庭司機」在選擇家用車時拒絕MPV車型的理由。所以初摸方向盤時,我一直在強調「我很不習慣開大車」,大概出發十分鍾後,我的口頭禪就變成了「開起來還可以哦」。大概這就是GL8 Avenir艾維亞家族的上市發布會上所說的那句:「豪車開遍,繞不過一輛GL8。」
你會發現新款別克GL8 Avenir是非常注重駕駛員感受的一款車,也是讓駕駛員願意去掌握方向盤的一款車。首先,象牙白色調配合菱格紋雕飾的內飾設計,雙12.3寸全液晶儀表、中控聯屏,以及14.6寸HUD全彩平視顯示系統,讓我初進座艙就能夠感受到溫馨與科技感交織的豪華感,至少不會有「司機感」。
而通用2.0T可變缸發動機+9AT變速箱的動力總成是一套非常成熟的動力系統,174kW的最大功率,350Nm的最大扭矩在驅動這台將近2噸的大車時並沒有感覺到吃力,起步的反應速度以及靈敏度是超越我預期的,當然推背感也是沒有的。整體加速表現很平順,加之前增強型麥弗遜懸架、後四連桿獨立懸架,濾震效果明顯,同車的小夥伴表示舒適性值得表揚。
而在駕駛過程中,液晶儀表、HUD的信息顯示效果比較出色,但不知是否是我個頭的緣故,儀表盤會讓我感覺位置偏低。值得一提的是,中控大屏的操作算是驚喜。整體的UI界面設計簡潔清晰,操作極易上手,包括智能語音識別功能在完成「打開天窗」、「開啟空調」「幫我導航」等語音操作指定時,識別率也很高,基於別克eConnect 3.0互聯技術支持,整體操控非常流暢。
說一個小細節,我試駕當天正好是周末母親節,道路上車流量很大,同時路線設置的緣故,「掉頭」成為了我駕駛的高頻操作,而它可是一輛車長超過5米的車,我顯然是會「顧慮小心」。好在搭載Mobileye EyeQ4?第四代圖像識別晶元的100°超廣角高清寬視前向攝像頭以及高清流媒體內後視鏡很是給力,全程隨時為我提供360°全景影像,對於車周環境我都能有所把握,給了我很多駕駛信心。
當然了,別克GL8 Avenir也有讓我覺得不夠體貼的地方。比如中控的操控面板的區域,收集指紋的能力太強;毛絨地毯也的確很容易臟,據說也沒有備用地毯;二排的空調控制面板設置在車頂,如果座椅設置比較靠後,就得起身控制。但這些小細節並不影響它帶給我的驚喜,因為它讓我對MPV車型的好感度都蹭蹭蹭地上升,難保過幾年我不會入手。
駕駛完這款別克GL8 Avenir 六座賢禮版車型之後,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是時候拋開那些對MPV車型或者說對別克GL8的偏見。駕駛別克GL8的不一定是司機,很有可能是一個正擁有幸福家庭的奶爸。
本文版權歸「流浪公路」所有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肆』 新款別克GL8 Avenir實車到店!將於本月12日上市 配矩陣式LED大燈
別克GL8是別克汽車旗下一款很不錯的MPV車型,汽車自進入國內汽車市場以來的成績是很不錯的,一直被看做是標桿車型,雖然本田奧德賽以及本田艾力紳在去年完成了一次不錯的升級改款,但是別克GL8的成績依舊保持的還是很不錯的,今年別克汽車將在更高級別的車型市場中開始發力了,之前全新雷克薩斯LM已經正式上市了,別克汽車也將升級新款別克GL8Avenir來競爭市場,新車將在本月12日正式上市,也就是下周日,新車就將和大家正式上市了,隨著上市時間的逐漸,目前已經有新車到店了,這次新款的別克GL8Avenir還將推出4座版車型可選,顯然別克汽車將嘗試在更高級別的MPV的車型市場取得突破了。
總結:這次新款別克GL8Avenir的升級還是比較全面的,可以說是武裝到了牙齒,整體的競爭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部分車型加價的情況下,新款別克GL8Avenir能否取得突破性的成績,讓我們拭目以待。(圖片來自網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