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豪車銷量
1. 中國豪車排名前30名
2017年,中國豪華轎車銷售市場風雲變幻,奧迪上半年度主要表現較差,但所幸勁頭夠足,憑著全年度597,866的銷量一舉斬獲2017年度中國豪華轎車銷售市場冠軍王位。寶馬五系12月份銷量敗給奧迪,以全年度不上3000輛的薄弱優點位居第二位。二線主力陣容之中,凱睜枯迪拉克汽車問鼎天下排在第一位帆明,路虎捷豹也憑著後半年的良好主要表現排在第二的部位。
中國豪華車排名前30名都有哪些?在2017年的豪華轎車銷量排名中,賓士、奧迪、寶馬五系是這其中的中堅力量,自然,volvo和凱迪拉克汽車也在興起當中,有幾款車系入選。
2018年4月高檔轎車銷量排名榜公布啦,賓士E級銷量達到12267輛,排名高態早告居榜首,前不久曝出的巡航定速失效醜事,好像並_有危害到賓士的銷量。在賓士E級強烈的進攻下,奧迪A6L銷量盡管也做到了11854輛,但也只有屈居亞軍,既生瑜何生亮?
整體實力畢竟是最重要的,2017年4月豪華車SUV銷量排名榜公布,賓士GLC以12362的銷量輕輕鬆鬆斬獲冠軍,奧迪Q5或是潰不成軍,二線勢力裡面,發售沒多久的volvoXC60銷量僅2642輛,排名第八,過高的市場價,危害了這新款車的銷量。
百萬購車補貼
2. 他靠賣車成億萬富豪,身家340億!公司半年賣了11萬輛豪車
作者 |市界 胡萌
編輯 |朗明
提及中國 汽車 界的大佬,大家很容易就想到吉利李書福、比亞迪王傳福、長城 汽車 魏建軍,以及近年來新能源 汽車 背景下的寧德時代曾毓群、蔚來李斌等人。長期以來, 汽車 的零配件企業、 汽車 經銷商似乎都被遺忘在角落裡。
殊不知在中國 汽車 富豪榜中, 汽車 經銷商和零配件的造富能力堪比整車製造,甚至稍微領先。2020年福布斯中國 汽車 富豪榜顯示,前25名中有13位富豪來自 汽車 配件和 汽車 銷售領域。
其中,來自中升控股的 汽車 經銷商黃毅和李國強分別以341億、252億的身家位居第6、第12。
對於黃毅本人,不是 汽車 圈的人,可能鮮少有人聽說。事實上,黃毅很早就是福布斯富豪榜單的常客。去年11月,2019年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公布時,黃毅以191億元的財富排名第121位。
時隔不到1年,黃毅的財富到達341億元,暴漲了超150億,這在疫情一片哀聲下十分引人注目。
市界發現,黃毅和李國強的身家暴漲得益於公司股價的提升。自2019年1月初以來,中升控股的股價持續上漲,一度從當時的每股15港元上漲至近來的50港元左右,漲幅高達233%。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5月20-23日期間,黃毅和李國強以旗下全資公司以每股17.12港元的價格收購了38.9萬股的股份,二人共同持有公司的股權增長至57.76%。
截至9月28日,中升控股報價49.1港元,總市值達到1115億港元。
公司股價和市值的上漲,黃毅本人的酬勞也很豐富。據了解,2018年,黃毅本人的薪酬總額就達到2004萬元,總裁李國強的薪酬還高於黃毅,達到2242萬元。
黃毅本人的經商似乎格外順風順水。1979年高考恢復的第三年,黃毅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廈門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至國家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後外派到香港華潤集團,從事 汽車 采銷和經營方面的工作。
這些工作為後來他從事豪車的經銷奠定了基礎。伴隨著公務員的下海潮,1994年,黃毅創辦了中升控股,主要經營豐田 汽車 的在華銷售。
彼時,中國 汽車 銷量正在迅速增長,可以說是進入中國 汽車 銷售最好的時代。公開資料顯示,1997年,中國 汽車 市場的年銷量只有167萬輛,而到2010年,這一數據就已經突破1800萬輛。
由此,作為 汽車 經銷商的中升控股的規模和營收也是翻倍增長。1998年,中升控股開設了豐田全國首家3S經銷店和首家日產經銷店,一直到上市前,豐田等日系豪華車的銷售都是公司的主力,占據一半的銷售額。
直到上市後,公司的 汽車 代理銷售逐漸多元化。截至目前,中升控股代理的品牌主要包括賓士、寶馬、奧迪、保時捷、雷克薩斯、捷豹路虎這些豪華品牌以及大眾、豐田、日產、本田等主流大眾化品牌。
今年上半年,賓士的銷售收入位列公司第一,已經占本集團新車銷售總額的30.8%。
也正是2010這一年,中升控股在香港聯交所上市,被媒體稱為「第一家以IPO方式上市融資的經銷商企業」。
自上市以來,中升控股的營收不斷增多,從2012年的50.05億元上升至2019年的1240.43億元,凈利潤也從當年的8.65億增加至2019年的45.20億元。在這期間,中升控股相繼收購了新榮企業、百得利、華瑞、龍華等集團,以及德國個性化 汽車 專家卡爾森公司等。
今年上半年,中升控股的新車銷量達到19.72萬台,其中豪華車銷量超過半壁江山,達到11.17萬台,同比增加5.7%。 售後服務也呈現增長狀態,實現收入84.15億元,同比增長6.1%,占集團總收入的14.5%。
然而,就賣車本身而言似乎並不賺錢,中升控股財報透露,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為9.3%。但新車銷售實現毛利為14.93億元,同比增長13.6%。相關人士表示,只有賣車規模足夠大,才能賺到錢,否則廠家話語權高過經銷商,賣整車不光不賺錢,虧損也是常有的事。
近年來 汽車 市場有所疲軟,但是豪車的銷售依舊強勢。2019年豪車品牌逆勢上行,新車銷量同比增加12%以上;今年上半年即便是在疫情影響下,豪車品牌銷售也是最先從疫情中恢復並實現增長的。
根據乘聯會數據,今年前8個月乘用車累計銷售1128萬輛,同比下滑18.32%;同期豪華車累計銷量約203萬輛,同比增長2.74%。
據了解,從5月份以來,豪華車市場已經連續3個月單月銷量超過30萬輛。8月份,豪華車實現銷售32.2萬輛,同比增長32%。其中,寶馬、賓士銷量領先,銷量同比增長44.5%、19.5%,雷克薩斯也實現了27.6%的同比增長。
在此大背景下,這些 汽車 品牌的代理商中升控股也賺得盆滿缽滿。近日,野村證券發表研究報告表示,看好豪華車的長期前景,預計到2022年,每年將以高個位數的速度增長,由此給予中升控股買入評級。
3. 豪車「金牌銷售」解疑:瑪莎拉蒂為什麼賣不動了
文/ 何己派 編輯/ 陳曉平
瑪莎拉蒂在中國賣不動了。
早在2018年形勢就很不妙,2018年,瑪莎拉蒂全球出貨量約3.49萬輛,同比下滑32%。在華售出新車約1.1萬輛,下滑三成左右,擔當主力的「總裁」和「Ghibli」,在華只賣出1310輛和2386輛,下滑超40%。2019年情況並未好轉,一季度全球出貨量僅5500輛,同比暴跌41%,中國表現乏力。
優雅化身的「超跑皇後」,到底怎麼了?
瑪莎拉蒂是百年品牌,1914年誕生於義大利,以三叉戟的品牌標志全球聞名,隸屬於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集團(FCA),其在華有過段好時光,2004年進入時銷量不足百台,2017年的高光時刻,瑪莎拉蒂全球銷量達4.87萬輛,中國佔全球銷量的近30%,當年上海的「外資企業百強」名單上,賣出14498輛車的瑪莎拉蒂(中國),排名53位,風頭壓過IBM等眾多500強企業。
沒想到好日子戛然而止,固然有車市行情不佳的因素,然而,相比保時捷、蘭博基尼、法拉利等豪車品牌,為什麼唯有瑪莎拉蒂呈現暴跌行情?
17年來專注 汽車 領域的金牌銷售任飛告訴《21CBR》,瑪莎拉蒂的困局,更多是品牌自身原因,涉及產品線、品牌形象與市場戰略。任飛自2012年起就專賣豪車,一年能賣出上百台百萬元以上的豪車或超豪華車。
首先,產品線單一是最大硬傷。
瑪莎拉蒂在華銷售三大主力車型,分別為首款SUV車型Levante、轎車Ghibli以及總裁系列Quattroporte,一直更新緩慢。以Levante為例,2016年亮相以來未有較大升級換代動作,反觀豪華SUV領域的競爭對手,保時捷卡宴於2017年推出第三代,全新一代賓士GLE和寶馬X5在2018年登場。
「車型老,新車型跟進慢,說明集團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有問題。」任飛說,尤其產品質量穩定性不足,又影響口碑。
2017年,瑪莎拉蒂在華召回部分Levante、總裁 汽車 ,發動機存安全隱患是召回主因之一;2019年1月,由於低壓燃油輸送管路組裝存在缺陷,有起火風險,宣布在華又召回超4300輛轎車,並在7月擴大召回。任飛告訴《21CBR》,頻出質量事故讓經銷商心有餘悸,「經銷商賣客戶一台車一百來萬,假設掙個20萬塊,質量不穩定,售後事太多,就會很擔心。」
其次,瑪莎拉蒂沒有維持好超跑品牌的高端形象,車主負面事件頻出,比如,7月初爆出「瑪莎拉蒂車主醉駕撞飛寶馬」事件,尤其未能有效與「微商」群體進行品牌切割。
為何微商最愛「喜提」瑪莎拉蒂?據任飛介紹,中國消費者對瑪莎拉蒂的了解並不深,相比買同價位的賓士、寶馬,微商群體多有炫耀的意圖,更傾向買自認檔次更高的瑪莎拉蒂,而瑪莎拉蒂的折扣不小,優惠後的終端價格有時甚至比賓士更低,這樣傳播的性價比很高。
「比如買一百多萬的車,做一個交車儀式,在門口放禮花踩踩氣球,喜提賓士就沒瑪莎拉蒂那麼高大上。這樣一來,真正的客人就不願要這種車了,就跟買房會擇鄰而居一樣。」
這種情況也與瑪莎拉蒂的市場戰略有關,任飛解釋,以前的瑪莎拉蒂主要集中在總裁系列和跑車,價位在百萬以上,其後Levante等產品線級別越走越低,「優惠完的價格可能七八十萬,甚至特價時還要便宜,量可能會上去一點點,品牌價值在往下走,大家開始覺得瑪莎拉蒂不是超豪華車。」
買車網平台上,北京某經銷商列出的瑪莎拉蒂Levante促銷信息
大眾化的發展方向,即便在內部,也被反思為戰略失誤。比如,FCA曾將瑪莎拉蒂與旗下另一品牌阿爾法·羅密歐捆綁,後者承擔走量任務,在中國借用瑪莎拉蒂的渠道,FCA集團全球CEO麥明凱(Mike Manley)在2018年坦言,捆綁兩個品牌是錯誤決定,此舉降低了公司對瑪莎拉蒂的關注度,並視瑪莎拉蒂品牌如大眾市場品牌一樣經營,這是不應該的。
雪上加霜的是,2019年5月,法拉利宣布,與瑪莎拉蒂的發動機供應合同到期後,將不再續簽。失去法拉利引擎這一賣點,品牌的產品含金量可能得再打折扣。
面對困局,FCA集團7月已宣布一項新任命:原耐克旗下匡威品牌CEO大衛·格拉索(Davide Grasso)上任瑪莎拉蒂COO,負責品牌的市場和財務,及在全球市場的運營;格拉索曾在耐克擔任品牌首席營銷官等多項重要職位,幫助匡威實現業績復甦,被認為在提升品牌價值方面能力卓著。
按照FCA的規劃,希望瑪莎拉蒂2022年銷量達到10萬輛,利潤率升至15%,對比2019年一季度的慘淡銷量,任務艱巨。
走出困局的一大關鍵,仍在於突破中國市場。據任飛觀察,市況固然不佳,但是豪車特別勞斯萊斯、賓利、蘭博基尼等超豪品牌的表現一直穩定,許多仍在增長,「中國的發展速度一定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任何 汽車 品牌,若是在中國市場做不好,在其他地方都做不好。」
(應受訪者要求,任飛為化名。)
4. 勞斯萊斯發布2018年全年銷量
有些車有些品牌出生的時候買不起,這輩子基本沒什麼指望了。但是雖然沒法擁有,也擋不住消費者對它們的關注,尤其是超一線豪華品牌的代表——勞斯萊斯。它不僅是奢華和品質的象徵,是身份地位的體現,也是很多人夢想中車型的樣子。
在國內車市遇冷的2018年,勞斯萊斯卻迎來了品牌的銷量最高峰!全球累銷4107輛,相比2017年同比增長22%,創下了115年來的最高紀錄。不得不感嘆一聲,買得起頂級豪車的有錢人越來越多了!
4000多輛,對很多暢銷產品來說不值一提,甚至連月銷量的零頭都不夠,但對勞斯萊斯而言,這是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同貢獻的數據,幾乎全球所有的地區銷量都有上漲。對勞斯萊斯而言,2018是一個新的里程碑。
2018年的好勢頭不會是曇花一現,第八代幻影在2018年年底開始交付,而且勞斯萊斯的大型SUV,6.7T/571馬力的庫里南也在各個地區相繼登場,必然會影響促進2019年的銷量增長,帶來新的增長點勞斯萊斯的首席執行官對2019年銷量也很看好。
全球累銷4107輛,你知道哪個國家買勞斯萊斯賣的最多嗎?是最大汽車市場的我國,還是土豪遍地的中東地區?都不是!勞斯萊斯最大的單一汽車市場,是美國。沒錯,2018年美國地區勞斯萊斯銷量全年累計1080輛,占據勞斯萊斯總銷量的22%,在中國勞斯萊斯的銷量增長了43%,超出了公司的預期。
勞斯萊斯能夠得到全球消費者的認可,和品牌對奢華的追求,考究的用料和精緻的做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現在推出的一系列定製方案,更是深受頂級客戶的喜愛,能夠全球范圍大獲全勝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5. 雷克薩斯是豪華車不假,但是
雷克薩斯是豪華車不假,但是是二線豪華車
近幾年豪華品牌在車市中怒刷存在感,除了不斷下探價格的BBA,還有一些主打性價比的二線豪華品牌表現也很亮眼,但是要說熱度最高最火的,除了BBA多數人都會想起這個品牌,它就是日系豪華品牌雷克薩斯。
雖然同為二線豪華陣營,但是在凱迪拉克、沃爾沃這些品牌主打性價比來保銷量的策略不同,雷克薩斯的產品價格比較堅挺,終端沒什麼優惠,而且異常火爆的車型,終端不排除加價提車或者排產的情形。
此前的二線豪車領域斷層明顯,凱迪拉克遙遙領先,但伴隨著雷克薩斯近年來迅猛的漲勢,在2018年多個月份銷量甚至趕超凱迪拉克,2018年全年在華累銷破16.4萬,其中ES貢獻了將近6萬輛的數據。
在車市大環境遇冷,整體表現低迷的情況下,這個品牌全系進口車型,鮮有優惠,還能夠有這個銷量數據的確非常出色。
甚至在不少人眼中,買一輛雷克薩斯和買BBA一樣有面子。究竟為什麼雷克薩斯能夠突然的在二線豪華市場中脫穎而出?行業內外公認的品控出色,是很重要的一點。
在J.D.Power給出的汽車可靠性調查排名中,雷克薩斯多年獲得冠軍寶座,數據遠超過行業平均水準,比超一線豪華品牌保時捷,甚至是一線豪華品牌BBA都要出色,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在很多人眼中,它比BBA還要好,或者買雷克薩斯和買BBA一樣有面子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雷克薩斯目前依舊堅持純進口形式引入售賣,這無疑也是一個加分項。在當下BBA早就開啟了國產之路,堅持純進口的品牌少之又少,純進口的車型在多數消費者眼中品控和質量要遠比合資版本的出色,但其實雷克薩斯進口車型也有過召回,也受過神戶假鐵皮等事件的波及。
所以說質量不是重點,只不過進口形式引入的車型,和海外車型版本的一致性,會讓國內消費者沒有太大的落差感。
再加上雷克薩斯身為豪華汽車,在外觀以及內飾上有著豐田和雷克薩斯品牌獨特的理念和設計理念,本身實力足夠出色,加上並不寒磣的配置,稱得上豪華車的一些功能配置,都讓這個品牌的車型備受消費者喜愛,甚至有時熱度堪比BBA。
但是雷克薩斯目前在國內雖然備受喜愛,可是仍然是二線豪華品牌陣營,和BBA有一定的差距,在品牌的歷史底蘊方面,雷克薩斯就和BBA甚至一些超一線豪華品牌有著不小的差距,創立於1983年,到現在也不過30多年的時間。
而且品牌雖然可靠性表現出色,但是品牌全球范圍內價值並沒有到躋身一線豪車領域的標准,就連豐田也敵不過賓士,更何況豐田旗下的高端子品牌雷克薩斯呢?所以,不排除未來二線豪華市場的冠軍由雷克薩斯接手,但是想要躋身一線,除了熱度還要時間的考驗。
6. 疫情之下豪車強勢逆襲,賓士寶馬批發量挺進前十
乘聯會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301.4萬輛,同比下滑40.8%,累計銷量損失約209萬台,其中豪華車表現相對較好,尤其是3月,豪華車零售同比僅下降20%,消費升級的高端換購需求迅速回暖。
對此,汽車分析師王科向我們表示,「豪華車的抗風險能力主要從兩個維度看,一是企業自身,除技術資本底蘊外,車型有降價空間本就是極大的抗風險能力;二是消費群體,豪華車消費者反脆弱能力強,受大環境影響較小。」
豪華車普遍表現出較強的抗壓能力,取得了領先大盤的優勢,而其背後,則是市場向頭部企業聚集,合資品牌淘汰賽已經拉響的信號。而在中國豪華車頭部品牌的競爭中,寶馬卻被賓士拉開了距離。
與在中國市場不同,在全球范圍內,賓士卻是增收不增利的一家(營收增加8億歐元,凈利減少45億歐元至27億歐元),而寶馬則是BBA中盈利最高的豪華品牌,凈利潤為50.22億歐元。
不過,新能源或能成為寶馬翻盤的機會。
在電動化的轉型升級上,寶馬力壓賓士一頭。早在2007年,就發布了豪華品牌i系列電動車,隨後推出了i3和i8車型,以及後來的iX3。
在中國市場上,寶馬更是率先布局,尤其是混合動力車型,去年下半年,寶馬5系的插電混動版,長期霸佔著中國插混市場龍頭寶座。2020年,BMW將推出6款車型系列,組成新能源汽車產品陣容。
反觀賓士,盡管早早與比亞迪合資成立騰勢新能源,卻遲遲打不開市場,自身新能源車型直到去年,才將旗下純電動車型EQC引入中國。盡管如今賓士已將中國新能源市場拔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與寶馬相比,已輸在了起跑線上。
如今全球疫情處於高峰期,除中國市場外,歐美日韓汽車產業均處於癱瘓狀態,各豪華品牌今年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將發揮更為關鍵的作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