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突擊車價格
『壹』 切諾斯快速突擊車的優點有哪些
美國切諾斯公司生產的3座型快速突擊車,又名輕型攻擊車、簡稱FAY或LSY。目前,除裝備美國特種部隊和海軍陸戰隊外,還提供給英國空降特勤隊、荷蘭皇家海軍陸戰隊和沙烏地阿拉伯特種部隊使用。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FAV是多國部隊第一批開進科威特的軍用車輛,美國「海豹」特種部隊曾多次駕駛它高速行駛於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沙漠,迂迴在伊軍側翼和後方,贏得了有效攻擊的先機,屢建奇功:戰後它又擔任了保衛美國駐科威特大使館的任務。
其輕便、靈活、快速、火力猛等特點倍受參戰人員的好評,其傑出表現一時成為矚目的焦點。
『貳』 ZBD-03空降戰車性能如何
ZBD03空降戰車(又稱ZBD03傘兵戰車)是中國空軍空降兵主戰武器。ZBD03傘兵戰車能夠利用重型傘降系統空投,戰車本身還配備強大的火力系統,徹底改變了中國空降兵「一包傘、一桿槍」的簡單形象,使其敵後縱深突擊能力迅速躍升至世界領先水平。
ZBD03空降戰車由動力室、駕駛室、戰斗室,兵員室四個部分組成,採用動力艙前置設計,乘員3人,載員至少4人。ZBD03與BMD-2戰車在外觀尺寸上有些接近,車高和車長基本相當,不過車寬比BMD-2小了約200毫米。這主要是考慮到中國空軍伊爾-76運輸機數量比較有限,中國空降兵在日常訓練乃至戰時還得大量借用機體更窄的國產運-8中型運輸機投送,因此ZBD03的車寬必須滿足運-8機艙的容納要求。
武器系統ZBD-03式空降戰車的主要武器為一座單人炮塔,該單人炮塔廣泛裝備於86A和92A改進型步兵戰車。炮塔上裝有一門30毫米機關炮(俄2A72型30毫米機關炮的仿製型號),一挺5.8毫米並列機槍,一具紅箭-73C反坦克導彈發射架(車內備有3枚導彈)及2組3聯裝煙幕彈發射器。具有對敵坦克、裝甲車、防禦設施、有生力量和低空飛機的打擊能力。紅箭-73C反坦克導彈是紅箭-73B的改進型,由於配備了串聯戰斗部,可對付帶有爆炸反應裝甲的坦克,具有較強的反坦克能力。ZBD03空降戰車的炮塔兩側還有兩組共6門八四式76毫米電動彈葯發射器,一般用作施放煙幕彈,也可以發射榴霰彈,這套電動煙幕裝置主要是用於干擾反坦克導彈,一般還會搭配一套紅外警報裝置。在火控系統方面,ZBD-03式空降戰車的火控系統包括配備了熱成像儀和激光測距儀的雙向穩定晝/夜瞄準鏡、數字式彈道計算機等。
防護能力為適應空降作戰需要,ZBD03空降戰車在防禦方面必然要作出犧牲。ZBD03空降戰車的車體由鋁合金裝甲組成,車重9噸左右。除了車體採用鋁質裝甲作基本防禦以外,ZBD03空降戰車車身兩側還加裝了一層附加裝甲,就ZBD03空降戰車整體的裝甲性能而言,車首能抵禦12.7mm機槍彈、兩側可防禦7.62mm鋼彈應是一個合理的水平,炮塔的防禦能力可能會比車體更好一些。
機動性能ZBD03空降戰車的發動機功率大約是350馬力左右,若以其車重9噸計算,則單位功率是39馬力,最高時速70公里以上,車輛最大行程500公里。水上速度大於6公里/小時,機動性可說是非常優異。
中國空降兵除了借鑒蘇/俄空降兵的「全面機械化」建設經驗和成果,結合自身實際,逐步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全面機械化」空降兵,還借鑒美軍空降兵「空地一體化」建設的經驗和成果,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空降兵「空地一體化」建設之路。ZBD-03空降戰車是推動中國空降兵轉型的重要物質基礎,提高了中國空降部隊的機動打擊火力,有效提升了解放軍實施快反作戰乃至「斬首」作戰的能力。
『叄』 全地形火力突擊車的作用有哪些
輕型機械化步兵戰斗群裝備了新研發的全地形火力突擊車,一輛車就是一個戰斗組,它能搭乘直升機,實現人裝一體的全方位立體機動,也能馳騁山地、沼澤、沙漠,稍加改裝後還能泛舟江河湖泊。傳統步兵因此同時具備了山地立體超越攻擊和越海立體登陸作戰的能力。
突擊車上加裝了榴彈發射器、重機槍、攜帶型導彈等多種國產最新輕型武器裝備,火力配置是原來的3倍,戰斗員可根據不同作戰任務和需求,自主選擇使用。
車上還裝備了國產新型衛星定位系統和戰術數據終端等信息化裝備,戰斗中從班排指揮員到單兵都可以直接與上級指揮中心取得聯系,作戰效能增強了3倍至5倍。
中國空降兵突擊車快速機動輕步群的出現,使傳統步兵的作戰區域由地面延伸到了空中。
輕型機械化步兵群的誕生,是傳統步兵戰鬥力的一次飛躍,在空地聯合作戰訓練方面進行了一次大膽嘗試,它為我軍探索多軍種的聯合作戰提供了借鑒。
『肆』 美國謝里登式空降坦克有哪些歷史
20世紀50年代末期,美軍裝甲部隊急需一種輕型坦克,M41已經無法對付蘇聯的最新威脅,而被陸軍寄以厚望的T-92輕型坦克計劃又因為其不具備浮渡能力而遭到否決,因此美國陸軍不得不展開了一個新的輕型坦克研製計劃,該計劃被稱為裝甲偵察/空降突擊車,其基本戰術要求為:重量不得超過10噸,火力和機動性不能低於以前的輕型坦克,具備較強的裝甲防護。另外強調了其必須具備水上浮渡能力和空投能力。
1959年7月,武器·坦克·機械化指揮部制定了ARAAV的基本戰術指標,並要求各投標公司生產6輛樣車,後來增加到12輛。
1959年12月,指揮部從各公司的參選方案中選擇了航空武器聯合公司與阿萊斯工廠聯合推出的方案和通用汽車公司卡迪拉克分公司的方案,1960年5月,指揮部開始對兩種車型進行評選。
航空武器聯合公司的方案重量在10噸以下,乘員3人,它更接近德國的鼬鼠空降戰車的概念。卡迪拉克公司的方案為正常布局的4人坦克,坦克重15噸,裝一門152毫米兩用炮,可以發射普通炮彈和XM13反坦克導彈(即後來的橡樹棍反坦克導彈)。
1960年6月,指揮部選中卡迪拉克公司的方案,並被命名為ARAAVXM551。此後,卡迪拉克公司展開了正式研製工作。
1961年8月14日,按照美國陸軍的傳統,美國陸軍將XM551命名為「謝里登」——他是南北戰爭時期北方著名的將領。12月12日,克里夫蘭工廠製造完畢試驗車體,1962年6月設備也安裝完畢,7月裝有152毫米主炮的炮塔也研製成功,但是炮塔和車體並沒有立刻進行組裝試驗,該炮塔先裝於M41的車體上在阿伯丁坦克試驗場進行了射擊試驗,共發射了590發炮彈。稍後,這種炮塔與車體組合進行了試驗,經過幾年的試車和修改,1965年4月12日,美國陸軍選定通用汽車公司阿里遜分公司為主承包商,在克里夫蘭軍工廠開始生產這種新型坦克。
1966年5月,XM551正式定型為M551輕型坦克,並開始批量生產。到1970年11月2日最後兩輛坦克下線為止,總共生產了1662輛M551「謝里登」坦克。
『伍』 ZLC2000型空降步兵戰車的外部裝甲怎麼樣和俄制BMD空降戰車有什麼不同
ZLC2000型空降步兵戰車的外部裝甲較薄,以保持空降時8噸的重量,當空投的時候,戰車的履帶可縮起,以使落地沖擊力最小化。與俄制BMD空降戰車的乘員不同(人隨著車一起空投),中國的乘員是與其他空降兵一起與戰車分開實施空降的。
其空降步兵戰車長7.01米,寬2.13米,空降速度是每小時68公里,具備涉湖泊河流的能力,涉水速度6公里/小時,在涉水的環境下,履帶轉動從而推動車輛前行。
『陸』 《戰地2》里中國的那個傘兵突擊車叫什麼
中國SX-1新型傘兵突擊車,2001年漢陽特種車輛製造廠開發出樣車,在高溫高寒高原濕熱地區的各種地形進行了十萬公里試驗。所有樣車都曾空投三次以上,最多的一輛達十次,所有性能皆達到要求,並已大量服役於第十五空降軍,在定型前即已推出國際市場。 該車全重1.7噸,寬2.1米,高1.7米,離地0.3米。四輪驅動,發動機後置,前後獨立懸掛,由於車身低矮扁平。
『柒』 空降兵戰車用途
過去,空降兵部隊在空中高速機動到達作戰目標地域後,由於受傘降技術的制約,空投到地面的傘兵部隊只能徒步機動,向敵方目標發起攻擊,因此減弱了空降兵部隊高速機動的作戰能力。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目前世界上的各大軍事強國,已為自己的空降兵部隊,解決了空投輕型坦克、輕型裝甲戰車等機械化裝備的技術瓶頸,我國通過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也解決了這個問題。目前,我空降兵部隊已列裝空降戰車、輪式突擊車、火炮和導彈發射車等多種超輕型傘降機械化裝備,空降兵部隊的地面快速突擊作戰能力大幅提升。空降戰車是一種重量輕、機動性好、具有一定火力和防護力、能空運空投的裝甲戰車,主要配備空降部隊,用於執行快速突擊任務.國產新型履帶式空降戰車屬於輕型裝甲車輛,由中國最知名的某坦克裝甲車輛研究所研製成功。該車採用動力前置方案,車體為全焊接結構,發動機位於車體前部右側,上部有1個動力室艙蓋,便於維修和更換發動機。中部是戰斗室,後部是載員室。該車乘員3名:車長、炮長和駕駛員,載員4人。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左側,有1個向左開啟的艙蓋,上面裝有3具晝間觀察潛望鏡。夜間駕駛時可將中間1具潛望鏡換為第二代新型紅外或微光夜視潛望鏡。車長位於駕駛員後方,也有1個向左開啟可旋轉的車長門,上面裝有3具潛望鏡,中間有1個晝夜合一微光觀察鏡。車輛每側裝有5個雙輪緣負重輪,3個托帶輪,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裝有履帶自動張緊裝置,可在行駛時自動張緊履帶,履帶為窄幅鋁制履帶,與德國「鼬鼠」空降戰車的履帶相似。最大行程達到500千米,最大速度約68千米/小時,水上速度不小於6千米/小時,非常適合台灣的發達公路網和山地作戰,並有一定的兩棲作戰能力。
戰車中部裝有1個與86式改進型步戰車相似的新型單人炮塔,外形非常低矮,炮塔頂部有2個艙門,1個供炮長進出炮塔,另1個用於裝 .
『捌』 我國的傘兵突擊車是什麼車了介紹一下
懸架 前懸架為雙橫臂式
後懸架為斜置臂式 前後均採用螺旋彈簧和筒式震器
輪胎 245/75R16寬式越野花紋
車身 敞開式雙排坐
絞盤(選裝) 電動式
武器平台(選裝) 可裝攝象機
最高車速 120公里/小時
最小穩定車速 3公里/小時
自重 17500公斤
載重 500公斤
牽引重量 500公斤
發動機 491(4Y)型電噴汽油機。後置
功率 76千瓦/4200-4600轉/分
7月12日,第十五空軍一部在甘肅一個模擬台中清泉崗空軍基地的演習場,進行首次成建制的重裝備實兵檢驗性空降演習,而最為矚目的是幾十輛俄制BMD-3傘兵戰車以及近年大量生產服役的國產新型傘兵突擊車。
在「沙漠風暴」行動中,美軍FAV快速突擊車率先突入科威特國際機場而聲名大振。目前英、美、法等國皆大量裝備這種機動性極強的多用途車。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央軍委把空降兵列為應急機動部隊,要求加速新裝備發展,而提高機動性和突擊能力的裝備成為重中之重。2001年漢陽特種車輛製造廠開發出樣車,在高溫、高寒、高原、濕熱地區的各種地形進行了10萬公里試驗。所有樣車都曾空投三次以上,最多的一輛達十次,所有性能皆達到要求,並已大量服役於第十五空降軍,在定型前即已推出國際市場。
廠方介紹該車全重1.7噸,寬2.1米,高1.7米,離地0.3米。四輪驅動,發動機後置,前後獨立懸掛,由於車身低矮扁平,有極佳貼地和抗撞擊能力。設計時考慮到越野、減重和快速離車的需要,故無窗無門,車身極少鈑件,以高強度不銹鋼骨架焊接而成,車架車身一體化桁架結構。主要承載的底架由兩根矩形鋼管縱梁組成。前低後高,前窄後寬,有優良的縱向抗彎功能,前後懸掛的作用力直接傳到縱梁,並為前輪轉向讓出空間,為提高骨架抗扭能力,底架下採用交叉梁結構。
車體骨架分前後艙室、乘員室、邊箱四大部份。前艙室為大容量油箱,上蓋有備用輪胎,下方為主傳動箱前方裝有自救絞盤,兩側有前懸掛和轉向裝置支架。為保證穩定性和不變形,艙內有橫梁連接保證強度和剛度。乘員艙分前後座,因為沒有門窗,兵員以扶手穩定。後艙為動力艙,內置柴油機、離合器、變速箱、側傳動和主傳動箱等,因後艙支撐著很大重量,故增添加強梁使受力平均分布。邊箱既放置物件也用於載人,所以其底部由焊接在縱梁的支架支撐,前後與輪罩相連。頂部支架可承力1噸,即使翻車也能避免傷亡。考慮到後勤和成本,該車以模塊化設計,並與北京2020吉普的離合器、變速箱、制動系統、轉向系統、車輪等通用,且人機工程學應用也接近極限。
該車武器適應性和火力極強,司機右側乘員旁可安裝一挺八一式或九五式小口徑輕機槍,又或者八七式35毫米榴彈發射器。車項通用武器架可安裝一挺六五式或七八式82毫米無後座力炮、八七式榴彈發射器、八九式重機槍、九八式火箭筒、紅箭八反坦克導彈發射器等。最新武器是一挺外能源驅動23毫米鏈式機炮,以24 伏電源驅動,有夜視能力,俯仰角-10度至52度,有單發、200發和400發/分射速可調,備彈200發,有效射程2000米,初速每秒700米。總的來說,該車可由運七或黑鷹以上飛機空運空投,結構合理,成熟可靠,易於操縱,方便維修。
參考資料:www.war-sky.com www.zydg.net
『玖』 中國空降兵有裝甲車嗎
中國空降兵列裝新型輪式4X4空降裝甲車
『拾』 另外一個問題.有兩棲坦克/裝甲車和空降坦克的MOD嗎
美國陸軍
美國陸軍兵力48萬人。編有3個集團軍司令部、4個軍部、10個作戰師(2個裝甲師、4個機械化師、2個輕步兵師、1個空中突擊師、1個空降師)、5個航空旅、3個裝甲騎兵團、6個炮兵旅、9個「愛國者」和2個「復仇者」防空導彈營、3個獨立步兵營和1個空降特種部隊。
美國海軍兵力為37.23萬人(不包括海軍陸戰隊)。編有5個艦隊,即第2艦隊(大西洋)、第3艦隊(東、南、北太平洋)、第5艦隊(印度洋、波斯灣、紅海)、第6艦隊(地中海、黑海)、第7艦隊(西太平洋、印度洋)。還設一海軍運輸司令部。
美國空軍兵力為36.59萬人,編有空中作戰司令部和空中機動司令部。空中作戰司令部轄4個航空隊(其中1個為洲際彈道導彈航空隊)、23個飛行聯隊;空中機動司令部轄2個航空隊、13個飛行聯隊。
美國海軍陸戰隊兵力為17.22萬人。編有3個陸戰隊師、3個勤務支援大隊、1個安全保密部隊營、1個警衛營。
美國海岸防衛隊擁有數十艘巡邏艦(cutter)、211架定翼機和直升機、以及約1400艘各式小艇。美國海岸防衛隊僱用大約3萬9千名軍職和文職人員。
海岸警衛隊
共有3.51萬人,其中文職0.6萬人。根據美國法律,是武裝力量的一個組成部分,平時由運輸部維持和使用。 期主要武器裝備:
各類艦艇174艘,其中近海巡邏艇78艘、近岸巡邏艇85艘、破冰船2艘、訓練艦1艘、飛機4架、直升機161架。
特種作戰部隊
兵力2.85萬人,實力計在各軍種。陸軍特種作戰部隊1.53萬人,編5個大隊(每個含3個營),1個別動隊步兵團(含3個營),1個航空兵團,1個心理作戰大隊(含5個營),1個民事營(含5個連),1個通信營和1個支援營。海軍特種作戰部隊0.4萬人,編有1個指揮部,1個作戰中心,3個大隊,6支部隊,6個「海豹隊」,2個「海豹」輸送車隊,2個特種舟艇中隊。空軍特種作戰部隊0.93萬人,編有1個司令部,1個聯隊,14個中隊。
文職人員
72.44萬人。按僱傭部門計算,陸軍僱傭22.59萬人,海軍(含陸戰隊)僱傭20.69萬人,空軍僱傭16.87萬人,國防部僱傭12.29萬人。
後備役人員
87.7萬餘人(不含第3類後備役人員即退役後備役人員)。其中陸軍後備隊20.80萬人,海軍後備隊9.08萬人,陸戰隊後備隊4萬人,空軍後備隊7.42萬人;陸軍國民警衛隊35.70萬人,空軍國民警衛隊10.70萬人。
部署
駐美國本土大陸部隊112.14萬人(包括艦艇部隊)。
駐歐洲地區11.6萬人,分別駐在比利時、德國、英國、義大利、土耳其、西班牙、葡萄牙、盧森堡、希臘、荷蘭、挪威等國,以及部署於地中海的艦艇上,其中駐德國7萬人。
駐亞太地區10.5萬餘人。其中駐日本4萬人,韓國3.7萬人。
駐西亞—北非地區2萬餘人,分別駐扎在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埃及、卡達和巴林等國。其中,駐沙烏地阿拉伯0.32萬人,科威特0.22萬人。常駐波斯灣及其附近海域的第5艦隊,一般為1個航母戰斗群。
駐美洲地區1萬餘人,其中駐巴拿馬3400人,古巴關塔那摩基地1400人,海地189人,宏都拉斯720人,加拿大208人,百幕達800人。
領導人物
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喬治·W·布希(2001.1)
國防部長唐納德·H·拉姆斯菲爾德(2001.1)
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康多莉扎·賴斯(2001.1)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亨利·H·謝爾頓陸軍上將(1997.10)
參聯會副主席理查德·B·邁爾斯空軍上將(2000.3)
陸軍代部長格雷戈里·達爾伯格(2001.1)
陸軍參謀長埃立克·欣塞基(新關)上將(1999.6)
空軍代部長勞倫斯J·德拉諾伊(2001.1)
空軍參謀長邁克爾·E·瑞安上將(1997.10)
海軍代部長羅伯特·皮里(2001.1)
海軍作戰部長維恩·克拉克上將(2000.7)
海軍陸戰隊司令傑姆斯·瓊斯上將(1999.7)
海岸警衛隊司令傑姆斯·M·洛伊海軍上將
歐洲總部司令約瑟夫·W·羅爾斯頓空軍上將(2000.4)
太平洋總部司令丹尼斯·C·布萊爾海軍上將(1999.2)
聯合部隊司令部(原大西洋總部)司令威廉·F·克南海軍上將
南方總部司令彼得·佩斯陸戰隊上將
中央總部司令托米·R·弗蘭克斯陸戰隊上將(2000.5)
航天司令部司令拉爾夫·E·埃伯哈特空軍上將(2000.2)
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查爾斯·R·霍蘭德空軍上將
運輸司令部司令托尼·羅伯遜空軍上將(1998.5)
戰略司令部司令理查德·W·米斯海軍上將(1998.6)
武裝力量
兵力 現役部隊總人數136.58萬人
陸軍
47.17萬人。編有3個集團軍司令部、4個軍部(1個為空降軍)、10個作戰師(2個裝甲師、4個機械化師、2個輕步兵師、1個空中突擊師、1個空降師)、5個航空旅、3個裝甲騎兵團、6個炮兵旅、9個「愛國者」和2個「復仇者」防空導彈營、1個獨立步兵營和1支空降特種部隊。另有2個一體。化師司令部,編有6個加強陸軍國民警衛隊旅,作平時的一體化作戰訓練之用。
主戰坦克:M-1Al和M-lA2等型,共約7900輛。
步兵戰車M-2和M-3型,共6710輛。
裝甲輸送車:M-113A2、A3型15200輛。
裝甲偵察車:TPZ-1型110輛。
各類火炮:6074門,其中277毫米多管火箭炮1075門,自行火炮2512門,牽引式火炮1591門。
反坦克導彈:29000餘部,其中「陶」式8686具、「龍」式20000具。
防空導彈:「復仇者」式884部,「愛國者」式485部,FIM-92A「毒刺」導彈若干。
兩棲艦船:51艘。
各種用途飛機:249架
直升機:約5039架,其中武裝直升機1502架。無人駕駛飛機「獵人」式7架。
海軍
37.07萬人。編有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和大西洋艦隊司令部;5個作戰艦隊,即第2艦隊(大西洋)、第3艦隊(太平洋)、第5艦隊(印度洋、波斯灣、紅海)、第6艦隊(地中海)、第7艦隊(西太平洋)。還設海軍運輸司令部和海軍特種作戰司令部。
潛艇:74艘。其中戰略潛艇18艘,戰術潛艇55艘(核動力導彈攻擊潛艇33艘、核動力攻擊潛艇22艘),其它用途1艘。
航空母艦:12艘,包括8艘「尼米茲」級和1艘「企業」級核動力航母,2艘「小鷹」級和1艘「肯尼迪」級常規動力航母。11個航母艦載機聯隊,每個聯隊一般配備3個F/A-18型戰斗攻擊機中隊、1個F-14中隊、1個S-3B型和EP-3型反潛戰斗機中隊、1個SH-60型反潛直升機中隊、1個EA-6B型電子戰飛機中隊、1個E-2C型空中預警機中隊和1個C-2型支援飛機中隊。
導彈巡洋艦:27艘(均為「提康德羅加」級)。
導彈驅逐艦:52艘(「阿利·伯克」級29艘,「斯普魯恩思」級24艘)
導彈護衛艦:35艘(均為「佩里」級)
掃雷艦:27艘
兩棲艦:41艘。
軍事運輸司令部轄船隻約110艘,可調用商船327艘。
海軍(含陸戰隊)共裝備作戰飛機1456架,武裝直升機543架。
海軍陸戰隊
16.98萬人。編有3個陸戰隊師、3個勤務支援大隊、1個安全保密營、1個安全警衛營。
主戰坦克:M-1A1型403輛
輕裝甲車:734輛
兩棲裝甲車:1321輛。
牽引火炮:927門
反坦克導彈:2300部
反坦克火箭筒:1300具
無座力炮:1650門
迫擊炮:586門
航空兵
3.64萬人。編3個現役飛行聯隊,每一聯隊裝備固定翼機130架,直升機167架。
空軍
35.36萬人。編有空中作戰司令部和空中機動司令部兩大司令部。空中作戰司令部轄4個航空隊、23個飛行聯隊;空中機動司令部轄2個航空隊,13個飛行聯隊。美空軍1999年10月開始進行體制改革,將其現役、後備役和國民警衛隊部隊統一編組成10支「空天遠征隊」,每支約編1~1.5萬人,15個月中有3個月處於戒備狀態,任何時候至少有兩支處於戒備狀態。
遠程轟炸機:208架,其中B-52H型94架、B-2A型21架、B-1B型93架。
偵察機:83架,其中U-2R/S型32架、SR-71型16架(封存),RC-135型21架,E-8C「聯合星」8架。指揮所機:40架,其中E-3B/C型33架、EC-135型3架,E-4B型4架。
戰術飛機:2529架,其中F-15型717架、F-16型1420架、F-22A型6架、F-117型52架、A-10A型225架、OA-10A型109架、EC-18BD型先進測距飛機3架、AC-1301VU型飛機21架、特種作戰飛機EC-130刀型31架、MC-130EHP型66架、氣象偵察機11架。
運輸機:約1100架,其中C-5式126架、C-17A型59架、C-14lB型125架、C-130式521架。
加油機:605架。
教練機:1200餘架。
直升機約220架。
戰略力量
由美國戰略司令部管轄,實力計在海、空軍內。主要裝備有432枚潛射彈道導彈,配置於18艘戰略導彈核潛艇中(「俄亥俄」級的6N-734型核潛艇10艘,每艘攜24枚「三叉戟」型D-5導彈;SSBN-726型核潛艇8艘,每艘攜24枚「三叉戟」型C-4導彈)。洲際彈道導彈,共550枚,其中「民兵」型500枚,「和平衛士」50枚;戰略轟炸機208架,其中B-1B型93架(只執行常規作戰任務)、B-52H型94架、B-2A型21架。
海岸警衛隊
3.62萬人。其中文職人員6000人。根據法律,是武裝力量的一個組成部分,平時由運輸部維持和使用,兵力不計人三軍後備役部隊內。預算授權2000財年41億美元,2001財年申請45億美元。主要武器裝備:各類艦船174艘,其中近海巡邏艦41艘(大部分可攜直升機),近岸巡邏艇85艘,內河管理船37艘,破冰船24艘),飛機53架,直升機80架。
特種作戰部隊
2.85萬人(實力計在各軍種)。
陸軍特種作戰部隊1.53萬人,編5個特種作戰大隊(每個含3個營)。1個別動隊步兵團(含3個營),1個特種作戰航空團,1個心理戰大隊(含5個營),1個民事營(含5個連),1個通信營和1個支援營。
海軍特種作戰部隊4000人,編有1個指揮部,1個作戰中心,3個大隊,6支部隊,6個「海豹隊」,2支「海豹」輸送車隊,2個特種舟艇中隊。
空軍特種作戰部隊9300人,編有1個司令部、1個飛行聯隊、14個飛行中隊。
文職人員
70.02萬人。
按僱傭部門計算,陸軍僱傭21.99萬人,海軍(含陸戰隊)僱傭19.95萬人,空軍僱傭16.26萬人,國防部僱傭11.84萬人。
後備役人員
約90萬人,其中精選後備役人員86.52萬人,待編後備役人員約3萬人。精選後備役人員中,陸軍後備隊20.5萬人,海軍後備隊9.03萬人,陸戰隊後備隊3.96萬人,空軍後備隊7.37萬人;陸軍國民警衛隊35萬人,空軍國民警衛隊10.66萬人。
部署
2000財年,美軍駐美國大陸93.08萬人。駐歐洲約11.8萬人,其中駐德國5.75萬人、義大利1.05萬人、英國1.25萬人,西班牙2130人、土耳其2040人,另在地中海部署1.4萬人;太平洋總部約26.5萬人,其中駐阿拉斯加1.61萬人、夏威夷3.45萬人、日本3.98萬人、韓國3.66萬人。關島3700萬人、迪戈加西亞670人、新加坡150人、泰國120人、太平洋艦隊13.23萬人;中央總部駐中東地區約1。5萬人,其中駐科威特6000人、沙烏地阿拉伯5700人、巴林900人、安曼690人;南方總部駐宏都拉斯410人;聯合部隊司令部駐百慕大800人、古巴1100人、海地230人、冰島2000人、英國1200人;在世界各地參與維和等行動1.2萬人。
軍事基地
截至1998年2月,美軍在國內擁有軍事設施969個,其中陸軍184個,海軍164個,海軍陸戰隊27個,空軍96個,其餘為國防部及後備役部隊的設施。海外軍事設施203個,遍布世界32個國家或地區,其中陸軍102個,海軍32個,海軍陸戰隊9個,空軍50個,其餘為國防部和聯合勤務設施。
兵役制度
從1973年起實行志願兵役制度。
軍銜
分6等25級:將官5級(五星上將、上將、中將、少將、准將),校官3級(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級(上尉、中尉、少尉),軍士6級(一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上士、中士、下士),准尉5級(一、二、三、四、五級准尉),士兵3級(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