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門豪車娶妻
㈠ 哪裡才能找到南宋君臣後裔
廣東.珠海.斗門
傳奇一:趙氏族譜傳千年
「朕兄弟有五,兄曹王匡濟,弟歧王匡贊,俱早逝無嗣,朕惟與晉王匡義、秦王匡美,鼎分三派,各立玉牒十四字,以別源流,以序昭穆。」
——摘自南門村趙氏的族譜,即宋太祖趙匡胤的玉牒大訓
當我站在有著五百多年歷史的趙氏祖祠,望著六大卷沉重厚實的線裝的趙氏祖譜經過趙氏第30代傳人的手,穿過正午通透的陽光照射著的青雲巷,放到我的手裡,那一刻我有些暈眩。我情不自禁地俯身聞了聞這六卷書的味道,或許這一千多年的風雨變遷會透過這些紙張傳遞出一些遙遠的氣息。
趙氏族譜始修於宋乾德二年(即964年),一千多年來共經七次編篡,最後一次修訂於1904年,完成於1930年。這套族譜詳細記載了從宋代的建立並追溯到太祖趙匡胤的前四世,從唐朝末到南宋滅亡的400多年史實。也詳盡記載了斗門趙族所屬的魏王派系983年(947年至1930年)的繁衍生息。族譜第一卷還繪有宋代18個皇帝、皇後及其前四世還有南宋忠臣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共37張彩色畫像。我們見到的是黑白影印本,卻更有一種說不出的庄嚴和雍容。
宋太祖趙匡胤即位第五年便命宰相編修皇家玉牒(族譜),當時趙匡胤有三兄弟,故修族譜時分為三大派:趙匡胤的後代為太祖派,趙匡義的後代為太宗派,趙匡美死後追封魏王,其後代為魏王派。三派玉牒按御書的42字各立14字,以為排輩之分,14字用完,又重新從頭開始。到如今,已歷30幾代之多。
這套族譜不僅見證了宋王朝的興亡,也見證了一群帝王後代的飄零離散,更見證了一個家族的傳奇和一個村莊的誕生與變遷。風雨飄搖一千多年,卻能如此完整流傳下來,其間包含多少令人無法想像的堅持與固守。這群帝王之後的堅持讓人聯想到遺傳基因的強大與固執。或者,正是基於對祖訓的遵循,讓這個家族有了強而有力的凝聚精神。
傳奇二:南門出俊男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摘自《詩經》《衛風·淇奧》
在還沒有來南門村之前,就多次聽見有人說南門出俊男,也出靚女。後來在市博物館還聽到一個曾去過南門村的女館員詳細描繪南門村男子的長相氣度,她說那裡的男子長相確與一般的廣東人不同,似乎更具中原人的特點,而且最重要的是自有一種風度,不大像是鄉下人。
關於這俊男靚女的傳說,成為了我們南門之行最浪漫的遐想,也成了我們期待中的另一個傳奇。隨同前往的攝影師是個年輕的男孩,對於靚女的期待讓他手中的相機蠢蠢欲動。可惜此行天不作美,燦爛陽光照耀下的村莊竟見不到一個年輕的女孩,倒是有不少銀發的老太太在村口的大榕樹下悠然自得地打「牌九」。到了村委會一問才知道,原來村裡的女孩不是嫁出去,就是到城裡打工去了。攝影師自是滿臉的遺憾,可是我們倒是近距離接觸了一個標準的美男子,證實了「南門出俊男」的傳說。
趙老師膚色白晰,鼻若懸膽,略呈勾形,鼻樑如此高而挺不僅在南地罕見,就是處身北地也很出眾。此種長相,尤其是此種高而挺且略勾的鼻形與趙氏族譜中所繪的先祖形貌極為相似……那種從容的氣度,溫文爾雅的談吐彷彿都只屬於某個古老的年代,全不因時代的動盪變遷而有所改變。
負責整個南門村文化工作的是南宋趙氏皇族第30代後人趙承華,他帶著我們走遍了南門村每一處值得尋訪的遺址。因為曾在村裡教過小學,而且也研究本族的歷史和文化,所以被村裡人尊稱為趙老師。趙老師膚色白晰,鼻若懸膽,略呈勾形,鼻樑如此高而挺不僅在南地罕見,就是處身北地也很出眾。此種長相,尤其是此種高而挺且略勾的鼻形與趙氏族譜中所繪的先祖形貌極為相似。中國傳統的工筆線描不僅非常寫實,且極為傳神。從族譜中所繪二十多張趙氏先祖相來看,絕大多數的鼻形皆為高而挺且略勾。聽趙老師說台北的博物館所藏的宋帝畫像與趙氏族譜中同一人的形貌相似。此種鼻形,我們也在村中多人臉上見到。趙老師身如修竹,精神相當健朗,完全不像年已63歲的人,渾身透出一種中國古代文士的風致和風骨。那種從容的氣度,溫文爾雅的談吐彷彿都只屬於某個古老的年代,全不因時代的動盪變遷而有所改變。其實,外人所傳「南門出俊男」指的應是這里的男子所具備的這種與眾不同的風致和風骨。
趙梅南之於趙姓族人地位之崇高,意義之重大並不僅僅因為他的詩文為世所仰,而更在於他的氣節。
細細考究起來,才發現「南門出俊男」原是有它深厚的文化傳統,並不是人雲亦雲,虛妄之說。因為是源於宋皇室的緣故,所以祖祖輩輩崇文尚武之風世代相傳,南門因而在斗門有「詩禮之鄉」的美稱。在趙氏族譜中,僅從在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任香山縣令的魏王第八代裔孫趙懌夫開始,就人才輩出,幾百年間無數風流人物獨領風騷。
這其中,最讓斗門趙姓族人崇拜的祖先是元朝詩人、理學家趙梅南。趙梅南之於趙姓族人地位之崇高,意義之重大並不僅僅因為他的詩文為世所仰,而更在於他的氣節。趙梅南,名嗣煥,號意翁,因愛竹之氣節,著有《菉猗詩集》,故而別名「菉猗」。作為一個覆滅王朝的皇族後裔,生活於元朝,終身誓不仕元,以隱士之名隱居香山潮居里,終日與青青綠竹相伴,寄傲其間。梅南有《構亭對竹》詩曰:「竹林深處白雲霧,誅草成亭晤此君,翁意在亭更在竹,何妨暮倚絕塵氛。」「菉猗」(菉,同「綠」)語出《詩經·淇奧》,有翠竹青蔥繁茂之意,也隱含對男子氣度之美的贊頌。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有氣節、氣度不凡的先祖,便在建祠之時以其別名作為堂名。想必南門村今日所見之竹林叢叢,此種種竹之風便是由趙梅南愛竹為發端。
趙梅南的風致和風骨在這個村莊如同叢叢翠竹一樣從從容容又自自然然地保留下來。
趙梅南的風致和風骨在這個村莊如同叢叢翠竹一樣從從容容又自自然然地保留下來。在清朝的時候,南門的每個小村子都有一間私塾。在菉猗堂的正門對面的小山丘上,有一塊人稱「望石」的大石,南門村人愛把它的形狀比如墨硯或是狀元帽。南門人世代相傳的是每望此石,須不忘宋真宗趙恆所寫的《勸學文》:「富家不用買田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築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自有車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南門好學之風到了現代,絲毫不減。凡是有為官或經商聚得錢財之人,皆以助學為己任。華僑趙順之曾在1960年創辦了斗門地區第一間民辦中學。現在,村委每年都會發給每個在校的學生100元錢,作為對學生求學的資助,而對於考上重點中學和大學本科的學子又另有獎賞。也因此,南門人對於教師的要求非常嚴格,不少教師都深感在南門小學教書育人壓力很大。
由此可見,南門人彬彬有禮的外形,溫文爾雅的稟性都有其源流,這種對於詩書禮儀的推崇之風保留了幾百年。也因此,代代自會出俊男,一如青青翠竹自有別樣風骨。
南門村位於斗門地區正西方,總面積十五平方千米,有十一條自然村。東邊與斗門圩鎮相連。南門村背山面水,地處黃楊山與虎跳門水道之間,在虎跳門水道東側,隔水與新會相望。三條源於黃楊山山系的水從東、南向西、北經村子匯流入虎跳門水道。
2002年底,南門村總人口5198人,1325戶,八成五以上人口是宋太祖趙匡胤之弟匡美的後人。南門村立村於明朝永樂年間,到現在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村內有一套族譜;五座祖祠:菉猗堂、逸峰趙公祠、崑山趙公祠、意塘趙公祠、意鄉趙公祠;二條建於清朝的石板街;一塊坐落在祖祠正前方小山丘上的望石;一棵有兩百多年樹齡的古榕樹;一座有如《紅樓夢》中大觀園一樣氣勢恢弘的「趙家莊」。
位於新會崖海邊的古祠廟崖山祠建祠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是目前省內唯一一個曾獲明、清兩代皇朝統治者批准,可以以古代帝王規格進行祭祀活動的祠廟。明推翻元朝後,新會人民對南宋末年的楊太後、少帝趙昺以及文天祥、陸秀夫等南宋君臣對抗異族的精神極為崇敬,於明治四年(1491年)建慈元廟(俗稱國母殿)。1958年,周恩來、董必武、郭沫若等先後視察新會,對崖山的歷史文物極為關注。
南宋皇室趙氏後裔700年來一直留居廣東新會,在此地留有五條「趙姓皇族村」。崖山祠建祠以來,南宋趙姓君臣在崖山祠祭祀活動延續了數百年,後因日寇侵華祠廟被毀而中斷。
此次國母誕仿照500年前的傳統祭祀儀制,主祭人員身穿宋朝服飾,隆重舉行宋皇祭天、崖門祭璽、國母盛誕和群眾致祭等四大盛典。
位於新會崖海邊的古祠廟崖山祠建祠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是目前省內唯一一個曾獲明、清兩代皇朝統治者批准,可以以古代帝王規格進行祭祀活動的祠廟。明推翻元朝後,新會人民對南宋末年的楊太後、少帝趙昺以及文天祥、陸秀夫等南宋君臣對抗異族的精神極為崇敬,於明治四年(1491年)建慈元廟(俗稱國母殿)。1958年,周恩來、董必武、郭沫若等先後視察新會,對崖山的歷史文物極為關注。
南宋皇室趙氏後裔700年來一直留居廣東新會,在此地留有五條「趙姓皇族村」。崖山祠建祠以來,南宋趙姓君臣在崖山祠祭祀活動延續了數百年,後因日寇侵華祠廟被毀而中斷。
此次國母誕仿照500年前的傳統祭祀儀制,主祭人員身穿宋朝服飾,隆重舉行宋皇祭天、崖門祭璽、國母盛誕和群眾致祭等四大盛典。
700多年來一直定居在新會崖山附近的南宋皇室趙氏後裔主持祭祀儀式
㈡ 請問河南開封縣周場村是如何訂婚的,結婚時還要在送一次禮錢嗎這個禮錢是幹嘛的急急急!!
訂婚就是雙方家長在一起說說話,有時候吃頓飯,男方給女方訂婚錢,結婚的時候禮錢應該是拿結婚證的錢吧。。。不麻煩 還好吧
㈢ 中國哪個城市需要。移居居民
現在中國的大城市都需要人,如果沒有人口的流入,這個城市就會消亡,因為中國的人口是在下降的,年輕人的生育觀也在下降的生育率越來越低,人口越來越老齡化城市越來越沒有活力。
㈣ 珠海斗門區同事結婚紅包普遍大概包多少禮金
看你其它同事送多少吧,沒定數。
我們在工廠裡面,都是送100元。禮節性的紅包就可以了。
㈤ 問一個有點難度的問題,求一篇關於斗門古街的說明文,500字,急!100分懸賞
斗門古街
地點:斗門區斗門鎮斗門墟東面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
介紹:
關於古街
別名「民國一條街」
斗門古街,主要指南北向約500米的大馬路和東西走向約200米的二馬路形成的近似「T」形的街道。古街始建於清朝,但其重建成如今眾人所看到的中西合璧式騎樓建築及而後的繁華時期卻在民國時代。因此一些文史工作者亦稱其為「民國一條街」。
斗門古街,主體建築中融合中西方各國建築風格的獨特騎樓,使古街在斗門的建築中顯得鶴立雞群,鋪房店門高低基本劃一,規格近似,外牆和走廊天花等飾以花形、幾何圖形等磚刻,中西合璧的斗門古街依稀可見其作為商業街的特色及昔日的繁華。
關於斗門
地形如「斗」因而得名
斗門鎮位於珠海與新會交界地域,地形如「斗」,故名。據史料記載,斗門鎮建鎮至今有1000多年歷史,從北宋(公元960年)起直到元朝,是歷代行政機關所在地。宋代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它名為香山潮居鄉(潮居里);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為黃梁都;光緒六年(1880年)改為黃梁鎮;宣統二年(1910年)改為香山縣第八區;宣統三年(1911年)易名斗門墟;民國九年(1920年)改為黃梁區;1959年改為斗門公社;1986年改稱為斗門鎮。
得水路便利
墟期商賈接踵摩肩
清中葉以後,斗門已有水路交通客船來往江門、石岐乃至澳門等地,商賈往來甚多。江門、新會等外地商人、本地的華僑和外國傳教士看中了斗門土城,紛紛到這里經商、辦教堂,從而逐步加快了斗門商業和中西文化的交流,大馬路和二馬路也逐漸建起了平房式的店鋪。 「當時的街道是石板街,寬約4米,長約300米。」斗門鎮82歲高齡的「老斗門」梁炳華老先生告訴記者,盡管街道原是平房、瓦房,而每當墟期各地來做買賣的人群卻摩肩接踵,茶樓酒肆興旺,車水馬龍,熙熙攘攘。「有店鋪坐賈的,有走足小販的,有在作坊做手工藝
的,有好漢跑江湖的,還有三教九流的不絕於市。」
民國一場火
商鋪幾乎全被燒毀
在民國初年,斗門墟內曾發生一場火災,除「勝蘭」金山莊外,其餘商鋪全被燒毀,而後不久又陸續建起了商鋪。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不少華僑帶著血汗錢回國娶妻、置業,有的僑眷僑屬在斗門墟投資辦實業,使斗門墟的商業貿易又迅速發展起來。南門村長者趙承華先生掌握的資料顯示,1920年(民國九年),南門村趙崇光的「金山莊」開業,接著,南門村趙蔭香的「協昌」、趙美芳的「華隆」、八甲村羅連耀的「大昌」、譚康的「永同昌」、小濠涌村鄺章榮的「章榮」兼經營中西貨品等商鋪陸續開業,後來又有「南方」、「順昌盛」、「兆興隆」、「勝蘭」等多家「金山莊」的錢庄和商鋪陸續開業,繁華一派。 集華僑資財
加國牧師統籌興建
1928年(民國十七年),原墟內狹窄的街道、矮小的店鋪已適應不了商業貿易需要。時任八區區長的歐亦豪提出成立「斗門墟建設委員會」,由各鄉派出人員協調各方利益,與各商家一起醞釀擴寬街道,重建店鋪。此提議得到各鄉響應,同時博採中西合璧的建築模式進行拆建、擴建。
於是,斗門墟重建的規劃設計方案由當時在斗門墟傳教的牧師、加拿大建築工程師嘉理慰等人統籌負責。5年後,斗門墟建設委員會集僑資僑財和當地資財,在黃梁都土城的東北面,即斗門墟南北走向的大馬路和東西走向的二馬路上,洋洋大觀建起了一中西合壁的騎樓建築群,形成當時熙熙攘攘的「T」字形商業街。騎樓有兩層的,也有三四層的不等,有的商鋪擺設為前鋪後倉樓住人,有的下鋪上倉另住人。
希望能幫上你的忙
㈥ 我是珠海斗門的,領結婚證可以在香洲區民政局領嗎
你好
不行 帶好雙方戶口本和身份證都要原件 到雙方其中一方戶口所在地民政局辦理結婚手續
㈦ 移民城市定義,國內有哪些是移民城市
本來沒有該城市,後來被從其他地方遷徙過來的人們建立;或者原有的城市被新型的,沒有以前痕跡的城市所代替。
我國的移民城市有:
1、共青城(江西):由於建國初期共青團員的努力才建成的新城
2、石河子(新疆):由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介入才得以興建,均為內地人居住
3、格爾木(青海):本來是藏族、蒙古族聚居的村落,現在已經明顯內地化了。。
㈧ 斗門那邊女方嫁了要久才能遷戶口
根據珠海市公安局網站資料,本市常住戶口人員,其市外的配偶婚後滿5年的,可申請辦理隨夫或隨妻戶口遷移。
http://www.zhga.gov.cn/content.aspx?id=718436527043
一、事項名稱:夫妻投靠入戶
二、設立依據:《珠海市戶口遷移管理規定/60號令》
三、申請條件(須知):本市常住戶口人員,其市外的配偶婚後滿5年的,可申請辦理隨夫或隨妻戶口遷移。
四、辦理材料(以下資料中的有關證件由派出所審核原件後收取復印件):
1、夫妻雙方《戶口簿》和《居民身份證》;
2、夫妻雙方的項目填寫齊全完整的《結婚證》,《結婚證》遺失的由原發證機關按規定補發(需註明原結婚時間)。
3、遷入地街道或鎮計劃生育部門出具無違法生育(含無違法收養子女)記錄證明。
五、辦理地點:遷入地派出所
六、辦理時間:派出所在受理申請之日起的13個工作日內辦理完畢並由派出所張榜公布或電話通知。
八、辦理流程:
1、申請人備齊所需資料後,到遷入地派出所申請。
2、入戶核准後,申請人憑《受理回執》到派出所領取《准予遷入證明》,並持《准予遷入證明》到原戶口所在地公安機關辦理戶口遷出手續,由戶口所在地公安機關簽發《戶口遷移證》。
3、申請人憑戶口《准予遷入證明》第三聯、《戶口遷移證》、被投靠方《戶口本》、原《居民身份證》(遺失的可就地報失)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數碼相片回執及兩張相片到遷入地派出所辦理入戶手續。
㈨ 戶囗在斗門可以在珠海辦結婚證
不可以
《婚姻登記條例》
第四條 內地居民結婚,男女雙方應當共同到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
第五條 辦理結婚登記的內地居民應當出具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
(一)本人的戶口簿、身份證;
(二)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的簽字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