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豪車價格 » 舊汽車價格評估方法

舊汽車價格評估方法

發布時間: 2021-07-25 21:18:15

㈠ 二手汽車價格評估原則

沒有太准確的市場價格,因為這個行業比較特殊也不怎麼規范,以網站上的評估師來說他們只能算是看個皮毛,而真正意義上看的好的屬車販子,但他們看車況有很大一部分都有賺取回扣,二手市場一般看車況的價格在一千左右,今天以實際情況來定。

㈡ 二手車評估的方法有幾種

二手汽車評估的基本方法
我國對二手車評估還沒有統一的標准,二手車估價方法主要參照資產評估的方
法,主要按照以下五種方法進行:
重置成本法、收益現值法、現行市價法、清算價格法、快速折舊法
一、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是指在現時條件下重新購置一輛全新狀態的被評估車輛所需的全
部成本(即完全重置成本。簡稱重置全價),減去該被評估車輛的各種陳舊貶
值後的差額作為被評估車輛現時價格的 一種評估方法。
(一)基本計算公式:
(1)被評估車輛的評估值=重置成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
(2)被評估車輛的評估值=重置成本×成新率
重置成本是購買一輛全新的與被評估車輛相同的車輛所支付的最低金額。
重置成本有兩種形式:復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
復原重置成本指用與被評估車輛相同的材料,製造標准、設計結構和技術條件
等,以現時價格復原購置相同的全新車輛所需的全部成本。
更新重置成本指利用新型材料,新技術標准、新設計等,以現時價格購置相同
或相似功能的全新車輛所支付的全部成本。
在進行重置成本計算時,應選用更新重置成本。
如果不存在更新重置成本,則再考慮用復原重置成本。
影響車輛價值量變化的因素:實體性貶值也叫有形損耗,是指機動車在存放和使用過程中,由於物理和化學2、重置成本的估算方法重置成本=帳面原始成本已使用年限計量的前提條件是車輛的正常使用條件和正常使用綜合

㈢ 二手車價格評估的基本方法

1.重置成本法2.現行市價法3.清算價格法4.收益現值法

㈣ 舊車如何評估

在《歐卡二手車網》看到這篇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樓主,更詳細的建議你自己去 歐卡二手車網 看看

對於購買二手車,一般在二手車市場普通消費者很難辨別車輛的真實狀況,容易購買到問題車輛。碰到調過公里數的車輛很普遍,嚴重的是碰到事故車輛。賣車商家為了利益不惜隱瞞車輛真實情況,而消費者又缺乏一定的識別能力,也有些消費者購買的車輛價格和當年新車價格相差無幾,所以對於購買二手車很多消費者心裡都沒底,市場不誠信不規范,導致對購買二手車信心不足。對於處理舊車,也是件麻煩的事情。
如何減少此類現象發生?這里我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般來說一輛中低檔車輛有效壽命一般都在30萬公里左右,超過30萬公里後,維修保養費可能比車本身價值還高。對於檔次低的車,可調整有效壽命。所以只要掌握了這一基本常識就可以基本保證購買的車輛不是出過大力氣的車輛了。對於那些修改過里程錶公里數的二手車也有辦法估算;一般來說私家車一年行駛路程大概是2萬—3萬公里,比如2003年的車到今年大概里程是7年14萬公里。
下面是在《二手車評估》一書中提到的幾個換算公式
一、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是指最大限度的參考所要評估對象的新車價格,如果同款式新車停產,則要參考同品牌相近車型的新車價格,然後再結合使用年限、使用情況、手續情況等因素利用折算公式折算器現實價格。一般來講,一輛車一年之內二手車價格較其新車價格相比損失20%左右,一年之後按每年折價10%來進行計算。此公式因為運算快所以大多數二手車收購商經常使用

二、常用的計算公式
被評估車輛的現時價格=重置價格×(1-已使用年限/規定使用年限)×100%×調整系數。其中,(1-已使用年限/規定使用年限)×100%的部分,得出的結果叫「成新率」。「重置價格」就是指購買當年一輛新的與被評估車輛相同的車輛所支付的最低成本。 比如,伊蘭特1.6GL,已使用兩年。目前新車指導價為10.48萬元,優惠價約9萬元左右,以9萬元為重置價格,經濟使用壽命為15年(30萬公里),按照公式:90000×(1-2/15)×100%=78000元。 調整系數部分,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進行計算: 調整系數為75%。那麼,這輛車的最終評估價為:78000×75%=58500元。 以上只是非常簡單地把汽車按四大總成分類,對各部分進行評價。將評價結果加權得到75%。
三、營運車輛或已到了報廢期的車輛為什麼還具有現金價值
中聯舊機動車經營市場招商策劃部的魏徵介紹說,在規定的汽車的合理使用年限之內,所剩餘的使用價值,被稱為廣義的汽車殘值。此外,汽車到報廢年限時車主也可以領到另一種意義的汽車殘值費,一般以每噸350元計算,一輛小轎車大約可以領到2000至3000元。
什麼叫殘值率
資產的凈殘值是指資產報廢時預計可收回的殘余價值扣除預計清理費用後的余額。凈殘值率一般按資產原值的3%~5%確定.凈殘值率低於3%或者高於5%的,由企業自主確定,報主管財政機關備案。
根據經驗,上述辦法估價基本上是八九不離十,買車虧不到哪裡去。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幾種舊車估價方法計算出的結果,僅僅屬於最終成交價的范圍,而不能作為最終成交價。原因有二:一是以上方法是在車況基本良好、手續無缺失情況下進行的,而具體成交價需遵循市場行情,比如車輛狀況、手續是否缺失、配置如何、里程數、新車市場價格動態、品牌和車型的知名度、配件和維修的情況等;二是由於目前國內舊車經營的主體多是舊車經紀公司(個體戶),所以在交易的過程中成交價幾乎都是商量出來的,行話就是「聊」出來的。
下面提到的報廢新標准對於購買二手車的人來說也應該作為參考
國家汽車報廢新標准
根據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公安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於調整汽車報廢標准若干規定的通知》(國經貿資源[2000]1202號)和公安部《關於實施<關於調整汽車報廢標准若干規定的通知>有關問題的通知》(公交管[2001]2號)精神,1997年制定的汽車報廢標准中,非營運載客汽車和旅遊載客汽車的使用年限及辦理延緩報廢的標准調整為:

1、9座(含9座)以下非營運載客汽車(包括轎車、含越野型)使用15年。達到報廢標准後要求繼續使用的。不需要審批,經檢驗合格後可延長使用年限,每年定期檢驗2次,超過20年的,從第21年起每年定期檢驗4次。

2、旅遊載客汽車和9座以上非營運載客汽車使用10年。達到報廢標准後要求繼續使用的按現行規定程序辦理,但可延長使用年限最長不超過lO年。延緩報廢使用的旅遊載客汽車每年定期檢驗4次;延緩報廢使用的9座以上非營運載客汽車每年定期檢驗2次,超過15年的,從第16年起每年定期檢驗4次。

3、營運大客車的使用年限調整為10年,達到報廢標准後要求繼續使用的按現行規定程序辦理。延緩報廢使用不超過4年:延長使用期間每年定期檢驗4次。

4、上述車輛定期檢驗時,一個檢驗周期連續3次檢驗都不符合國家標准《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7258-1997)規定的,收回號牌和行駛證,通知機動車所有人辦理注銷登記。達到報廢標准後,不得辦理注冊登記和轉籍過戶登記。

5、營運車輛轉為非營運車輛和非營運車輛轉為營運車輛一律按營運車輛的規定年限(8年)報廢。

6、沒有調整的內容和其它類型的汽車,仍按照國家經貿委等部門《關於發布<汽車報廢標准>的通知》(國經貿經[1997]456號)和《關於調整輕型載貨汽車報廢標準的通知》(國經貿經[1998]07號)執行(註:輕型載貨汽車是指廠定總質量大於1.8噸小於等於6噸的載貨汽車)。右置方向盤汽車報廢的管理,按照公安部《關於加強右置方向盤汽車管理的通知》(公交管[2000]183號)執行。

7、對按規定需辦理審批手續的延緩報廢車輛,仍按現行規定程序辦理;對原已辦理延緩報廢手續,但未達到新的報廢標準的,按普通正常車輛管理,重新列印行駛證副證,並按規定辦理年檢簽章,不再加蓋廷緩報廢檢驗合格印章;對按照原報廢標准應當報廢但未辦理完畢注銷登記的車輛,按照新規定執行

到年限可繼續用 機動車如何延緩報廢?

如果機動車使用年限到了而車況仍然不錯,可不可以讓其繼續「發揮余熱」呢?回答是肯定的:經安全性能和尾氣排放檢測合格的車輛,根據國家規定其使用年限可適當延長報廢期限。

那麼,怎樣辦理機動車延緩報廢手續呢?一般來說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車管所登記審核崗審核該機動車的相關資料,包括:A、《XX省機動車延緩報廢申請審批表》原件,如不與定期檢驗同時進行,須在背面粘貼發動機號、車輛識別代號即車架車身號碼的拓印片;B、《機動車行駛證》原件。

提交以上資料者可以是合法業主、業主指定的經辦人,也可以是代理人指定的經辦人。

第二步,機動車檢驗崗核對該車輛識別代碼(車架車身號碼)、發動機號碼,並檢驗有無被鑿改嫌疑;將拓印片與原始車輛識別代號(車架車身號)、發動機號碼進行對比;檢測機動車的安全技術性能,並審核該車的安全技術性能。

第三步,車管所業務領導崗審核,符合規定者,在其申請表原件上簽注意見,在《機動車行駛證》副頁記錄欄按照延緩報廢專用章格式,用計算機列印准予延緩報廢的使用期限和檢驗周期。

㈤ 二手車評估有哪些方法

二手車估價方法:
二手車價值的估價通常有如下幾種方法,這也是目前業內從業者經常使用的一些方法,不過結合他們各自多年的工作經驗,肯定都會有一些適合自己的估價方式和常規方法不盡相同。我們介紹的是所有估價判斷方法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適用於正常使用流通的常規二手車。

常用方法之—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是指最大限度的參考所要評估對象的新車價格,如果同款式新車停產,則要參考同品牌相近車型的新車價格,然後再結合使用年限、使用情況、手續情況等因素利用折算公式折算器現實價格。一般來講,一輛車一年之內二手車價格較其新車價格相比損失20%左右,一年之後按每年折價10%來進行計算。

常用方法之—現行估價法

現行估價法是指以同款式、同年份、同使用期限的車輛在二手車市場上的平均價格為基礎,再考慮所評估車輛的現時技術狀況評定系數,以平均價格乘以系數從而判定車輛價格。這種方法是最貼近於市場真實價格的方法,不過有一個前提條件是具備大量的市場真實交易數據作為樣本,這樣的平均價格更具代表性。目前市面上提供專業全國二手車價格數據樣本的機構不多,其中第一車網的《二手車價值藍本》是最具參考價值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用這種方法判斷一些偏門車型價格會有難度,特殊車輛則需特殊對待,不可較真。

常用方法之—收益現值法

這種方法不適用於我們日常消費者使用,大部分營運下線或者具有集體贏利屬性的車輛一般按此方法折價。收益現值是指根據車輛未來預期獲利能力的大小,將其折現或者資本化。

在實際市場交易環節,大部分人都會將重置成本法和現行估價法相結合,同時在根據車輛使用情況、事故情況、車輛手續情況、二手車市場供需情況、新車市場表現等綜合分析對比,得出最符合二手車價值的合理價格,雖然看上去繁瑣,事實上消費者再買車的時候只需要多動動腦筋,多搜集學習資料,購買二手車的時候風險就會降低很多,也只有前期多費心,後期才能更省心。

㈥ 二手車評估計算方法

一般來說一輛中低檔車輛有效壽命一般都在30萬公里左右,超過30萬公里後,維修保養費可能比車本身價值還高。對於檔次低的車,可調整有效壽命。所以只要掌握了這一基本常識就可以基本保證購買的車輛不是出過大力氣的車輛了。對於那些修改過里程錶公里數的二手車也有辦法估算;一般來說私家車一年行駛路程大概是2萬—3萬公里,比如2003年的車到今年大概里程是7年14萬公里。
下面是在《二手車評估》一書中提到的幾個換算公式
一、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是指最大限度的參考所要評估對象的新車價格,如果同款式新車停產,則要參考同品牌相近車型的新車價格,然後再結合使用年限、使用情況、手續情況等因素利用折算公式折算器現實價格。一般來講,一輛車一年之內二手車價格較其新車價格相比損失20%左右,一年之後按每年折價10%來進行計算。此公式因為運算快所以大多數二手車收購商經常使用

二、常用的計算公式
被評估車輛的現時價格=重置價格×(1-已使用年限/規定使用年限)×100%×調整系數。其中,(1-已使用年限/規定使用年限)×100%的部分,得出的結果叫「成新率」。「重置價格」就是指購買當年一輛新的與被評估車輛相同的車輛所支付的最低成本。 比如,伊蘭特1.6GL,已使用兩年。目前新車指導價為10.48萬元,優惠價約9萬元左右,以9萬元為重置價格,經濟使用壽命為15年(30萬公里),按照公式:90000×(1-2/15)×100%=78000元。 調整系數部分,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進行計算: 調整系數為75%。那麼,這輛車的最終評估價為:78000×75%=58500元。 以上只是非常簡單地把汽車按四大總成分類,對各部分進行評價。將評價結果加權得到75%。
使用里程計算方法:此時新車9萬元除15年=0.6萬元一年。平均值每年2萬公里。每5000公里扣除0.15萬元.
如果本車是4萬公里左右,無碰撞,無事故原車油漆保養到位。當前應當是58500元。如果開了8萬公里。就只有46500公里了。多里程扣除。少里程不計算。三年內加半殘值。三年後不加。(新款先進性其它相關項抵消)
三、營運車輛或已到了報廢期的車輛為什麼還具有現金價值
中聯舊機動車經營市場招商策劃部的魏徵介紹說,在規定的汽車的合理使用年限之內,所剩餘的使用價值,被稱為廣義的汽車殘值。此外,汽車到報廢年限時車主也可以領到另一種意義的汽車殘值費,一般以每噸350元計算,一輛小轎車大約可以領到2000至3000元。
什麼叫殘值率
資產的凈殘值是指資產報廢時預計可收回的殘余價值扣除預計清理費用後的余額。凈殘值率一般按資產原值的3%~5%確定.凈殘值率低於3%或者高於5%的,由企業自主確定,報主管財政機關備案。
根據經驗,上述辦法估價基本上是八九不離十,買車虧不到哪裡去。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幾種舊車估價方法計算出的結果,僅僅屬於最終成交價的范圍,而不能作為最終成交價。原因有二:一是以上方法是在車況基本良好、手續無缺失情況下進行的,而具體成交價需遵循市場行情,比如車輛狀況、手續是否缺失、配置如何、里程數、新車市場價格動態、品牌和車型的知名度、配件和維修的情況等;二是由於目前國內舊車經營的主體多是舊車經紀公司(個體戶),所以在交易的過程中成交價幾乎都是商量出來的,行話就是「聊」出來的。
下面提到的報廢新標准對於購買二手車的人來說也應該作為參考

本人新作計算方法.
1. 重置價格:
被評估車輛的現時價格=重置價格×(1-已使用年限/規定使用年限)×100%×調整系數。其中,(1-已使用年限/規定使用年限)×100%的部分,得出的結果叫「成新率」。「重置價格」就是指購買當年一輛新的與被評估車輛相同的車輛所支付的最低成本。 比如,伊蘭特1.6GL,已使用兩年。目前新車指導價為10.48萬元,優惠價約9萬元左右,以9萬元為重置價格,經濟使用壽命為15年(30萬公里),按照公式:90000×(1-2/15)×100%=78000元。 調整系數部分,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進行計算: 調整系數為75%。那麼,這輛車的最終評估價為:78000×75%=58500元。

2.當前車市最低購置價(只算現車價)X年限比率 (正常無碰撞擦傷)
購買年限
比率 半年90 1年85% 2年75% 3年65% 4年60% 5年55%
6年40% 7年35% 8年30% 9年25% 10年20% 11年18%
12年15% 13年8% 14年5% 15年2% 至報廢。適合高中低檔
新車一年內波動幅度最大(比本表還降的快)。參考網上價值後結合使用。
如:2003 年8月購入一奧迪A8L(進口)車 63萬。 2012年6月賣出。手續全並合法。保險多出一年。
2012.5—2003.67=8.83年
8.83年檔為25% 正常售價格為:15.75萬元。 最高為30%:18.9萬元。
最終售價為:15.75萬元+多出一年保險費 不能高過最高為30%:18.9萬元
手續全保養護無記錄降一檔為::20%以下。最高為12.6萬。
不合理不合法的車降低5-7檔計算。
碰撞小損傷車降2—3檔計算。
大損傷車直降5檔計算。
其它保險等超過半年直接加入售價為最終銷售額。

如果說此車購買年限為:8.83年。正常里程為:2-2.5萬公里一年。可是卻跑了28萬公里。就不值這個價了。應該減除差價。(這里以標准計算)
計算方法:8.83X2=17.66 萬公里 8.83X2.5=22.075公里
公式:最高減最低÷2
為:(22.075-17.66)÷2=4.415萬公里。 (爭議里程)
摺合車價計算值為:63萬元÷15年=4.2萬元一年。4.2x0.75=3.15萬元(1年2萬公里損耗值)。
4.415÷2=2.20年 2.20年X3.15萬元(1年2萬公里損耗)=6.93萬元(爭議里程值)
28萬公里-22.075萬公里-=5.952萬公里- 5.952萬公里÷2=2.961年2萬公里損耗值)。
2.96X3.15=9.324萬元(1年2萬公里損耗值)。
本車售價值為:15.75萬元(其它保險等有就加上後減)減9.324萬元減=6.426萬元。
如果要計算6.93萬元(爭議里程值) 本車就是不值得買了。但是還有年限值。你就適當給一點吧。

點評:為什麼? 正常工作30萬公里就達到報廢,雖然年限不到里程已經到了。同樣不值價。
因為資金有問題才購二手車,所以2.5萬公里一年計算也能忍受。不計爭議里程值。但是過了30萬公里這個坎。此時間的維修檢驗審核花費的時間和費用可是大大超出常規損耗的。只要你願意付費就成。其實二手車買賣的利益就在這上面。不然為什麼滿天飛的倒表技術!

以上計算方法適應直接交易。如果收購銷售車。在收購時給自己留出相應的%分點再收購。收購買後5個月沒有出手就虧定了。
個人經驗。奇准無比。省心快樂。

㈦ 二手車評估的評估方法

我國對二手車評估還沒有統一的標准,二手車估價方法主要參照資產評估的方法,主要按照以下五種方法進行:重置成本法、收益現值法、現行市價法、清算價格法、快速折舊法
一、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法是指在現時條件下重新購置一輛全新狀態的被評估車輛所需的全部成本(即完全重置成本。簡稱重置全價),減去該被評估車輛的各種陳舊貶值後的差額作為被評估車輛現時價格的一種評估方法。
(一)基本計算公式:
(1)被評估車輛的評估值=重置成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
(2)被評估車輛的評估值=重置成本×成新率
重置成本是購買一輛全新的與被評估車輛相同的車輛所支付的最低金額。
重置成本有兩種形式:復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
復原重置成本指用與被評估車輛相同的材料,製造標准、設計結構和技術條件等,以現時價格復原購置相同的全新車輛所需的全部成本。
更新重置成本指利用新型材料,新技術標准、新設計等,以現時價格購置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全新車輛所支付的全部成本。
在進行重置成本計算時,應選用更新重置成本。
如果不存在更新重置成本,則再考慮用復原重置成本。
影響車輛價值量變化的因素:
(1)機動車輛的實體性貶值
實體性貶值也叫有形損耗,是指機動車在存放和使用過程中,由於物理和化學原因而導致的車輛實體發生的價值損耗,即由於自然力的作用而發生的損耗。
(2)機動車輛的功能性貶值
功能性貶值是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導致的車輛貶值,即無形損耗。
(3)機動車輛的經濟性貶值
經濟性貶值是指由於外部經濟環境變化所造成的車輛貶值。
外部經濟環境,包括宏觀經濟政策、市場需求、通貨膨脹、環境保護等。
外界因素對車輛價值的影響不僅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對車輛價值影響還相當大,所以在舊機動車的評估中不可忽視。
(二)重置成本法的估價計算
1、估價模型
模型1:
被評估車輛的評估值=更新重置成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
模型2:被評估車輛的評估值=更新重置成本×成新率
模型3:被評估車輛的評估值=更新重置成本×成新率×(1-折扣率)
模型1中,除了要准確了解舊機動車的更新重置成本和實體性貶值外,還必須計算其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而這二者貶值因素要求估價人員對未來影響舊機動車的運營成本、收益乃至經濟壽命有較為准確的把握,否則難以評估舊機動車的市場價值。
因此,模型1讓估價人員很難操作。
模型3是在模型2的基礎上再減去一定的折扣,從而估算出被估價機動車的價值。
模型3較模型1而言,較充分地考慮了影響汽車價值的各種因素,可操作性強。
2、重置成本的估算方法
(1)重置成本的構成
更新重置成本=直接成本 + 間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購置全新的同種車型時直接可以構成車輛成本的支出部分。
它包括現行市場購置價格,加上運輸費和辦理入戶手續時所交納的各種稅費,如車輛購置稅、車船使用稅、入戶上牌費、保險費等。
間接成本是指購置車輛時所花費的不能直接計入購置成本中的那部分成本。
如購置車輛發生的管理費、專項貸款發生的利息、洗車費、美容費、停車管理費等。
在實際的評估作業中,間接成本可忽略不計。
(2)重置成本的估算
直接詢價
A.直接詢價法:查詢當地新車市場上,被評估車輛處於全新狀態下的現行市場售價。
B.帳面成本調整法:對於那些無法從現行市場上尋找到重置成本的車型,如淘汰產品或是進口車輛,也可根據汽車市場的物價變動指數調整得到舊機動車的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帳面原始成本×(車輛鑒定估價日的物價指數/車輛購買日的物價指數)
重置成本=帳面原始成本×(1 + 車輛購買日到鑒定估價日的物價變動指數)
3、成新率的估算方法
成新率是指被評估車輛新舊程度的比率。
舊機動車成新率是表示舊機動車的功能或使用價值佔全新機動車的功能或使用價值的比率。
它與有形損耗一起反映了同一車輛的兩方面。
成新率和有形損耗率的關系是:
成新率=1-有形損耗率
成新率的估算方法
(1)使用年限法
(2)綜合分析法
(3)行駛里程法
(4)部件鑒定法
(5)整車觀測法
(6)綜合成新率法
(1)使用年限法
成新率=(規定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規定使用年限×100%
車輛已使用年限是指從車輛登記日到評估基準日所經歷的時間(進口車輛登記日為其出廠日)。
車輛規定使用年限是指《汽車報廢標准》中規定的使用年限。
已使用年限計量的前提條件是車輛的正常使用條件和正常使用強度。在實際評估中,運用已使用年限指標時,應特別注意車輛的實際使用情況,而不是簡單的日歷天數。例如,對於某些以雙班制運行的車輛,其實際使用時間為正常使用時間的兩倍,因此該車輛的已使用年限,應是車輛從開始使用到評估基準日所經歷時間的兩倍。
(2)綜合分析法
綜合分析法是以使用年限法為基礎,綜合考慮車輛的實際技術狀況、維護保養情況、原車製造質量、工作條件及工作性質等多種因素對舊機動車價值的影響,以系數調整成新率的一種方法。
成新率=(規定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規定使用年限×綜調系數×100%
綜合調整系數可參考表5.2中推薦的數據,用加權平均的方法確定。
使用綜合分析法鑒定評估時要考慮的因素有:
車輛的實際運行時間、實際技術狀況;
車輛使用強度、使用條件、使用和維護保養情況;
車輛的原始創造質量;
車輛的大修、重大事故經歷;
車輛外觀質量等。
綜合分析法較為詳細地考慮了影響二手車價值的各種因素,並用一個綜合調整系數指標來調整車輛成新率,評估值准確度較高,因而適用於具有中等價值的二手車評估。這是舊機動車鑒定評估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3)行駛里程法
車輛規定行駛里程是指按照《汽車報廢標准》規定的行駛里程。(老標准中規定為45萬公里。此方法與使用年限法相似,在按照行駛里程法計算成新率時,一定要結合舊機動車本身的車況,判斷里程錶的記錄與實際的舊機動車的物理損耗是否相符,防止由於人為變更里程錶所造成的誤差。
由於里程錶容易被人為變更,因此,在實際應用中,較少採用此方法。
(4)部件鑒定法
部件鑒定法(也稱技術鑒定法)是對二手車評估時,按其組成部分對整車的重要性和價值量的大小來加權評分,最後確定成新率的一種方法。
基本步驟為:
① 將車輛分成若干個主要部分,根據各部分建造成本占車輛建造成本的比重,按一定百分比確定權重。
② 以全新車輛各部分的功能為標准,若某部分功能與全新車輛對應部分的功能相同,則該部分的成新率為100%;若某部分的功能完全喪失,則該部分的成新率為0。
③ 根據若幹部分的技術狀況給出各部分的成新率,分別與各部分的權重相乘,即得某部分的權分成新率。
④將各部分的權分成新率相加,即得到被評估車輛的成新率。
在實際評估時,應根據車輛各部分價值量占整車價值的比重,調整各部分的權重。
部件鑒定法費時費力,車輛各組成部分權重難以掌握,但評估值更接近客觀實際,可信度高。它既考慮了車輛的有形損耗,也考慮了車輛由於維修或換件等追加投資使車輛價值發生的變化。這種方法一般用於價值較高的車輛的價格評估。
(5)整車觀測法
整車觀測法主要是通過評估人員的現場觀察和技術檢測,對被評估車輛的技術狀況進行鑒定、分級,以確定成新率的一種方法。
運用整車觀測法應觀察、檢測或搜集的技術指標主要包括:
① 車輛的現時技術狀態;
② 車輛的使用時間及行駛里程;
③ 車輛的主要故障經歷及大修情況;
④ 車輛的外觀和完整性等。
運用整車觀測法估測車輛的成新率,要求評估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水平和相當的評估經驗。這是運用整車觀測法准確判斷車輛成新率的基本前提。整車觀測法的判斷結果沒有部件鑒定法准確,一般用於中、低價值車輛成新率的初步估算,或作為利用綜合分析法確定車輛成新率的參考依據。
五種成新率估算方法的應用場合:
使用年限法、行駛里程法一般適用於價值量較低的車輛的評估;
綜合分析法一般適用於中等價值的車輛的評估;
部件鑒定法適用於價值較高的機動車輛的評估;
整車觀測法則主要用於中、低等價值的舊機動車的初步估算,或作為綜合分析法鑒定估價要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
(6)綜合成新率法
前面介紹的使用年限法、行駛里程法和部件鑒定法(也稱技術鑒定法)三種方法計算的成新率分別稱為使用年限成新率、行駛里程成新率和現場查勘成新率。這三個成新率的計算只考慮了舊機動車的一個因素。因而就它們各自所反映的機動車的新舊程度而言,是不完全也是不完整的。
為了全面的反映舊機動車的新舊狀態,我們在對舊機動車進行鑒定評估時,可以採用綜合成新率來反映舊機動車的新舊程度,即將使用年限成新率、行駛里程成新率和現場查勘成新率分別賦以不同的權重,計算三者的加權平均成新率。這樣,就可以盡量減小使用單一因素計算成新率給評估結果所帶來的誤差。因而是一種較為科學的方法。
其數學計算公式如下:
綜合成新率N=N1×40%+N2×60%
其中:
N1為機動車理論成新率;
N2為機動車現場查勘成新率;
N1=η1×50%+η2×50%
η1為機動車使用年限成新率
η1=(機動車規定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機動車規定使用年限×100%
η2為機動車行駛里程成新率
η2=(機動車規定行駛里程-已行駛里程)÷機動車規定行駛里程×100%
N2由評估人員根據現場查勘情況確定。
可見,綜合成新率的確定,必須以現場技術查勘、核實為基礎。實際操作時,把被評估車輛的基本情況、技術狀況的主要內容和查勘鑒定結論編製成《車輛狀況調查表》,由評估人員查勘後填寫。
有了《車輛成新率評定表》,就可以根據車輛成新率評定表,確定綜合成新率。例:使用綜合成新率法評估車輛綜合成新率N的確定:
N=N1×40%+N2×60%
=91%×40%+83%×60%
=36.4%+49.8%
=86.2%
4、折扣率的估算
上述成新率的估算方法往往只是考慮了一種因素,如使用年限法計算的成新率僅僅考慮了使用年限因素對車輛的實體性損耗的影響。行駛里程法僅考慮了行駛里程因素所導致的損耗,部件鑒定法雖然考慮了各個部件的損耗情況,但卻沒有充分考慮到年限以及行駛里程對車輛價值的影響。
因此如果採用公式:評估值=重置成本×成新率,計算得到的數值作為被評估車輛的價值,顯然是不準確的。為了避免單一因素成新率計算的不足,我們以一個折扣率來衡量其他因素對車輛價值影響的大小。
折扣率的估算根據市場同種車型的供求關系、宏觀經濟政策和對車價變化的未來預期以及市場實現的難易等因素,由舊機動車估價師依據評估經驗進行判定。
二、收益現值法
(一)收益現值法原理
1、定義
收益現值法是將被評估的車輛在剩餘壽命期內預期收益,折現為評估基準日的現值,藉此來確定車輛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現值既為車輛的評估值,現值的確定依賴於未來預期收益。
2、原理
從原理上講,收益現值法是基於這樣的事實,即人們之所以佔有某車輛,主要是考慮這輛車能為自己帶來一定的收益。如果某車輛的預期收益小,車輛的價格就不可能高;反之車輛的價格肯定就高。投資者投資購買車輛時,一般要進行可行性分析,其預計的內部回報率只有在超過評估時的折現率時才肯支付貨幣額來購買車輛。應該注意的是,運用收益現值法進行評估時,是以車輛投入使用後連續獲利為基礎的。在機動車的交易中,人們購買的目的往往不是在於車輛本身,而是車輛獲利的能力。
3、應用范圍
該方法較適用於投資營運的車輛。
(二)收益現值法評估值的計算
運用收益現值來評估車輛的價值反映了這樣一層含義:即收益現值法把車輛所有者期望的收益轉換成現值,這一現值就是購買者未來能得到好處的價值體現。
當未來預期收益不等值時,應用下式計算:
當未來預期收益等值時
例如:某企業擬將一輛萬山牌10座旅行客車轉讓,某個體工商戶准備將該車用作載客營運。按國家《汽車報廢標准》規定,該車輛剩餘使用年限為3年,經預測得出3年內各年預期收益的數據如下:
(三)收益現值法中各評估參數的確定
1、剩餘使用壽命期的確定
剩餘使用壽命期指從評估基準日到車輛到達報廢的年限。如果剩餘使用壽命期估計過長,就會高估車輛價格;反之,則會低估價格。因此,必須根據車輛的實際狀況對剩餘壽命作出正確的評定。對於各類汽車來說,該參數按《汽車報廢標准》確定是很方便的。
2、預期收益額的確定
收益法運用中,收益額的確定是關鍵。
收益額是指由被評估對象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超出其自身價值的溢余額。
對於預期收益額的確定應把握兩點:
(1)預期收益額指的是車輛使用帶來的未來收益期望值,是通過預測分析獲得的。無論對於所有者還是購買者,判斷某車輛是否有價值,首先應判斷該車輛是否會帶來收益。
(2)計量收益額的指標,以企業為例,目前有幾種觀點:
第一,企業所得稅後利潤;
第二,企業所得稅後利潤與提取折舊額之和扣除投資額;
第三,利潤總額。
為估算方便,推薦選擇第一種觀點,目的是准確反映預期收益額。
3、折現率的確定
折現率是將未來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它是一種特定條件下的收益率,說明車輛取得該項收益的收益率水平。
收益率越高,意味著單位資產的增值率越高,在收益一定的情況下,所有者擁有資產價值越低。
在計量折現率時必須考慮風險因素的影響,否則,就可能過高地估計車輛的價值。一般來說,折現率應包括無風險收益率和風險報酬率兩方面的風險因素。
即折現率 = 無風險收益率 + 風險報酬率
利率區別
折現率與利率不完全相同,利率是資金的報酬,折現率是管理的報酬。
利率只表示資產(資金)本身的獲利能力,而與使用條件、佔用者和使用用途沒有直接聯系;折現率則與車輛以及所有者使用效果有關。
折現率一般不好確定。其確定的原則應該起碼不低於國家銀行存款的利率。
因此實際應用中,如果其他因素不好確定時,可取折現率=利率。
4、收益現值法評估的程序
(1)調查、了解營運車輛的經營行情,營運車輛的消費結構。
(2)充分調查了解被評估車輛的情況和技術狀況。
(3)根據調查、了解的結果,預測車輛的預期收益 ,確定折現率。
(4)將預期收益折現處理,確定舊機動車評估值。
5、收益現值法的優缺點
(1)採用收益現值法的優點是:
①與投資決策相結合,容易被交易雙方接受;
②能真實和較准確地反映車輛本金化的價格。
(2)採用收益現值法的缺點是:預期收益額預測難度大,受較強的主觀判斷和未來不可預見因素的影響。
例:某人擬購置一台較新的普通桑塔納車用作個體計程車經營使用,經調查得到以下各數據和情況:車輛登記之日是1997年4月,已行駛公里數1.3萬km,車況良好,能正常運行。如用於出租使用,全年可出勤300天,每天平均毛收入450元。評估基準日是1999年2月。試用收益現值法估算該車的價值。
分析從車輛登記之日起至評估基準日止,車輛投入運行已2年。根據行駛公里數和車輛外觀和發動機等技術狀況看來,該車輛原投入出租營運,還算正常使用、維護之列。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車輛狀況,車輛剩餘使用壽命為6年。
預期收益額的確定思路是:將一年的毛收入減去車輛使用的各種稅和費用,包括駕駛人員的勞務費等,以計算其稅後純利潤。
銀行儲蓄年利率、國家債券、行業收益等情況,確定資金收益率5%,風險報酬率5%,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1)確定車輛的剩餘使用年限6年
(2)估測車輛的預期收益:
1)預計年收入:450×300=13.5萬元
2)預計年支出:
①每天耗油量75元,年耗油量為 75×300=2.25萬元
②日常維修費1.2萬元
③平均大修費用0.8萬元
④牌照、保險、養路費及各種規費、雜費3.0萬元
⑤人員勞務費1.5萬元
⑥計程車標付費0.6萬元
⑦故年毛收入為: 13.5-2.25-1.2-0.8-3.0-1.5-0.6=4.15萬元
⑧按個人所得稅條例規定年收入在3~5萬元之間,應繳納所得稅率為30%。
故車輛的年純收益額為:4.15×(1-30%)=2.9萬元
(3)確定車輛的折現率
該車剩餘使用壽命為6年,預計資金收益率為15%,再加上風險率5%,故折現率為20%。
(4)計算車輛的評估值
假設每年的純收入相同,則由收益現值法公式求得收益現值,即評估值。
三、公平價現行市價法
現行市價法又稱市場法、市場價格比較法,從而確定被評估車輛價值的一種評估方法。
現行市價法是最直接、最簡單的一種評估方法。
這種方法的基本思路是:
通過市場調查選擇一個或幾個與評估車輛相同或類似的車輛作為參照物,分析參照物的構造、功能、性能、新舊程度、地區差別、交易條件及成交價格等,並與評估車輛一一對照比較,找出兩者的差別及差別所反映的在價格上的差額,經過調整,計算出舊機動車輛的價格。
(一)現行市價法應用的前提條件
1、需要有一個充分發育、活躍的舊機動車交易市場,有充分的參照物可取。
2、參照物及其與被評估車輛有可比較的指標、技術參數等資料是可收集到的,並且價值影響因素明確,可以量化。
(二)採用現行市價法評估的步驟
1、考察鑒定被評估車輛
收集被評估車輛的資料,包括車輛的類別、名稱、型號等。了解車輛的用途、當前的使用情況,並對車輛的性能、新舊程度等作技術鑒定,以獲得被評估車輛的主要參數,為市場數據資料的搜集及參照物的選擇提供依據。
2、選擇參照物
按照可比性原則選取參照物。
車輛的可比性因素主要包括:類別、型號、用途、結構、性能、新舊程度、成交數量、成交時間、付款方式等。
參照物的選擇一般應在兩個以上。
3、對被評估車輛和參照物之間的差異進行比較、量化和調整
被評估車輛與參照物之間的各種可比因素,盡可能地予以量化、調整。具體包括:
(1)銷售時間差異的量化。
(2)車輛性能差異的量化。
(3)新舊程度差異的量化。
(4)銷售數量、付款方式差異的量化。
(1)銷售時間差異的量化
在選擇參照物時,應盡可能地選擇在評估基準日成交的案例,以免去銷售時間允許的量化步驟。
若參照物的交易時間在評估基準日之前,可採用指數調整法將銷售時間差異量化並予以調整。
(2)車輛性能差異的量化
車輛性能差異的具體表現是車輛營運成本的差異。
通過測算超額營運成本的方法將性能方面的差異量化。
(3)新舊程度差異的量化
被評估車輛與參照物在新舊程度上不一定完全一致,參照物也未必是全新的。這就要求評估人員對被評估車輛與參照物的新舊程度的差異進行量化。
差異量=參照物價格×(被評估車輛成新率-參照物成新率)
(4)銷售數量、付款方式差異的量化
銷售數量大小、採用何種付款方式均會對車輛的成交單價產生影響。
對銷售數量差異的調整採用未來收益的折現方法解決;
對付款方式差異的調整,被評估車輛通常是以一次性付款方式為假定前提,若參照物採用分期付款方式,則可按當期銀行利率將各期分期付款額折現累加,即可得到一次性付款總額。
4、匯總各因素差異量化值,求出車輛的評估值
對上述各差異因素量化值進行匯總,給出車輛的評估值。以數學表達式表示為:
被評估車輛的價值=參照物現行市價×∑差異量
或:被評估車輛的價值=參照物現行市價×差異調整系數
用市價法進行評估,了解市場情況是很重要的,並且要全面了解,了解的情況越多,評估的准確性越高,這是市價法評估的關鍵。
運用市價法收購二手車的貿易企業一般要建立各類二手車技術、交易參數的資料庫,以提高評估效率。
用市價法評估已包含了該車輛的各種貶值因素,包括有形損耗的貶值,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
因而用市價法評估不再專門計算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
(三)採用現行市價法的優缺點
1、現行市價法的優點
(1)能夠客觀反映舊機動車輛的市場情況,其評估的參數、指標,直接從市場獲得,評估值能反映市場現實價格。
(2)結果易於被各方面理解和接受。
2、現行市價法的缺點
(1)需要公開及活躍的市場作為基礎。然而我國舊機動車市場還只是剛剛建立,發育不完全,不完善,尋找參照物有一定的困難。
(2)可比因素多而復雜,即使是同一個生產廠家生產的同一型號的產品,同一天登記,由不同的車主使用,其使用強度、使用條件、維護水平等多種因素作用,其實體損耗、新舊程度都各不相同。
(四)現行市價法的應用場合
現行市價法要求評估人員經驗豐富,熟悉車輛的評估鑒定程序、鑒定方法和市場交易情況,那麼採用現行市價法評估時間會很短,因此,特別適合應用於成批收購、鑒定和典當。
單件收購估價時,還可以討價還價,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交易價格。
(五)案例分析
1、銷售數量量化的調整
例:市場上有6台完全相同的車輛待出售。經調查,該地區市場上此類車輛平均每年只售出2輛。於是為滿足買主的要求,賣方同意以優惠價格一次性同時出售6輛汽車。而可選擇的交易參照物單輛售價為4萬元。試用現行市價法評估此6輛汽車的現值。
評估如下:
(1)直接以參照物的價格出售,即每輛汽車4萬元。當年銷售2輛汽車,可得銷售收入為2×4萬元=8萬元
(2)其餘4輛汽車如逐年銷售,2年後才能售完。每輛汽車4萬元,以參照物單價為標准,未來每年可得銷售款8萬元。以此為基礎,折算4輛汽車的現值,適用的折現率為10%。
(3)實際上這是一個未來收益的折現問題。根據未來收益現值法的公式,可計算4輛汽車的現值為
80000×〔(1+10%)2-1〕÷10%(1+10%)2=138843元
(4)6輛汽車同時出售的評估值為
80000元+138843元=218843元
2、現行市價法評估應用舉例
例:評估人員在對某輛汽車進行評估時,選擇了三個成交的與被評估車輛類別、結構基本相同,經濟技術參數相近的車輛作參照物。
(3)成新率的差異
1)A車與被評估車輛由於成新率的差異所產生的差額為
50000元×(70% - 60%)= 5000元
2)B車與被評估車輛由於成新率的差異所產生的差額為
65000元×(70% - 75%)= -3250元
3)C車與被評估車輛由於成新率的差異所產生的差額為
40000元×(70% - 55%)= 6000元
3.根據被評估車輛與參照物之間差異的量化結果,確定車輛的評估值
(1)初步確定車輛的評估值
1)與參照物A相比分析調整差額,初步評估的結果為
車輛評估值= 50000元+1500元+2095元+5000元=58595元
2)與參照物B相比分析調整差額,初步評估的結果為
車輛評估值= 65000元+550元-9270元-3250元=53030元
3)與參照物C相比分析調整差額,初步評估的結果為
車輛評估值= 40000元+2000元+17628元+6000元=65628元

熱點內容
北京賓士260報價越野 發布:2025-05-25 23:09:32 瀏覽:621
寶駿新款商務車5萬多 發布:2025-05-25 23:09:18 瀏覽:827
林肯越野車mkc 發布:2025-05-25 23:05:09 瀏覽:81
有15排量的越野車嗎 發布:2025-05-25 22:52:29 瀏覽:440
雷卡薩斯suv內飾 發布:2025-05-25 22:39:51 瀏覽:693
途銳內飾材質 發布:2025-05-25 22:16:27 瀏覽:860
吉利月租車價格 發布:2025-05-25 22:16:22 瀏覽:625
豪爵車風門線怎麼換 發布:2025-05-25 22:15:35 瀏覽:250
特斯拉model3白色內飾價格 發布:2025-05-25 22:13:03 瀏覽:383
吉利博瑞2015款內飾 發布:2025-05-25 22:11:58 瀏覽: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