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汽車價格趨勢
『壹』 2015年中國汽車價格會有什麼大變動嗎
變動不大,優惠幅度大點,還是原來那個優惠大還照常。汽車市場現在也比較疲軟。
『貳』 2015年汽車為什麼全線降價
對汽車反壟斷的調查,和關稅下調,都成為降價的直接原因。
『叄』 中國2015年汽車銷量為什麼下降
有許多原因吧
第一個是經濟問題了,雖然中國看似很牛逼,新聞吹的多厲害,但是還是有很多貧困的地方跟人民。許多地方都沒有想像中的富裕!還有就是汽油,天天看新聞都是幾連跌,到最後去加油都是漲價!
第二個應該是許多有條件的人覺得沒有什麼必要,例如許多中層人都在小范圍內工作生活,的確是沒什麼必要!
第三個就是大家都在觀望了,都說今年會降價,也的確有車再降!
再有一個就是路很堵了,這個原因我覺得不是很多人在意,因為大家都是自己開心就行了!
『肆』 當前車價走勢 都說2015是中國入世貿後的最後保護政策年限,2016年很多方面放開,而汽車行業
3月份國產汽車價格溫和走低,進口汽車價格止跌回升,市場銷量保持平穩增長。3月份,國產汽車價格比上月下降0.26%,比去年同期價格下降0.41%。其中,乘用車價格以降為主,環比下降0.46%,比去年同期下降3.45%;商用車價格由降轉升,環比由上月下降0.47%轉為上漲0.16%,比去年同期上漲4.13%。進口汽車價格止跌回升,環比上漲3.19%,同比上漲5.07%。國內汽車市場受國家扶持汽車消費政策及汽車生產廠家降價促銷影響,銷量較去年底與去年同期均有上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勢頭。預計後期,汽車市場供給和需求均會有所增加,價格將呈平穩偏低走勢。
『伍』 2015年的汽車價格走勢
新款車型上市,老款降價。總體會是價格微降趨勢
『陸』 汽車2015年真的降價嗎
當然會啦,對於商人來說,一件東西他賣100萬能銷量好絕不只賣99萬,甚至還在想著怎麼賣150萬,哪怕成本只有10萬。,進口汽車因為關稅的降低,會降價
國產或合資的因為競爭激烈也會降價,,汽車是消耗品,,車型會因為換代,老款也會降價
自主品牌汽車這些年發現他們做好車沒人買倒貼錢,只有在10萬以內的這個低利潤的價格區間有市場,還能有點微薄的利潤。只要超過10萬的車,不管做的再好,消費者就憑一個品牌就把自主品牌否定掉了,很少有消費者會認認真真的對比下,進口車、合資車、自主品牌的用料、做工、技術、質量。都是聽說自主品牌差就認定自主品牌差了。10萬以內的成本,能做出什麼好車來呀?一直固守這個價格區間必定是惡性循環。
『柒』 聽說到2015年汽車會大降價
降至零這個可能性不大。必定國企剛起步,馬上崇陽海外,必然導致中國車企瓦解。當初大眾引進來,導致上海牌轎車滅亡的命運,政府不會讓這種悲劇重演的
『捌』 2015年中國汽車銷量會下降嗎
本知名汽車產業調查公司「FOURIN」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預測稱,由於發達國家經濟回暖支撐了汽車市場,預計2014年全球汽車銷量將增加2.4%達到8700萬輛,日本豐田可能會以微弱優勢超過德國大眾保持全球銷量冠軍。在中國和美國市場持續堅挺,以及巴西等南美市場回暖等因素帶動下,明年全球汽車銷量將較2014年增長3.8%至9030萬輛,歷史上首次突破9000萬輛大關。
該報告預測,明年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的銷量有望增長8.9%至2570萬輛,繼續保持上升勢頭;在美聯儲可能加息的背景下,美國汽車明年銷量仍會小幅增長2.4%至1680萬輛;日本受微型車增稅影響,預計明年銷量將下降7.5%至490萬輛。
此外,巴西將逐漸擺脫通脹等帶來的消費低迷走向好轉,預計明年銷量將增加3.9%至360萬輛;包括阿根廷在內的南美其它10個主要國家也將扭轉2014年減少12.5%的頹勢,轉為增長4.1%至542萬輛;印度有望迎來經濟回暖,明年銷量將增加3.0%至340萬輛;德國和英國等西歐18個主要國家明年銷量將增加1.8%,總計達到1412萬輛。
肯定是不會下降的哈!!
『玖』 2015各品牌汽車價格下跌
2015年各品牌汽車價格下跌
產生這個情況的原因:一是由於市場經濟今年的發展放緩,趨於正常化的影響;二是隨著整個資源市場與需求市場的漸漸趨於平衡,競爭激烈,技術創新,生產汽車的成本下來了;三是各大汽車廠商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大,在一定的程度上,買車的人是有限的,那麼,價格的降低無疑是必然的。
高端汽車市場本來價格就相對較高,降價體現的也就很大;
中低端汽車市場的價格相對穩定一些。
根據目前的趨勢,2016年及至以後相當一段時間,經濟發展體現的是結構的調整,技術的創新,以及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在總的數字上的增長趨於合理化,穩定化。汽車的價格長遠看會再有降價的幅度。
『拾』 國產汽車價格的走勢(一汽)
車的價格會越來越低,車的種類會越來越多,讓你挑的眼花繚亂 中國汽車工業在入世前後都一直是熱門話題,本次論壇邀請到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中村克己,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兼總經理甘文維,福特汽車公司副總裁、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程美瑋和豐田汽車公司中國總代表服部悅雄。他們在中國汽車工業中的分量都非同一般,從他們的演講中,我們既看到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巨大潛力,也看到了中國汽車工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中村克己「東風」將從中國走向世界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簡稱DFL)是東風汽車投資公司和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分別出資50%成立的合資企業,於2003年7月1日正式運行。可以說是一個企業、兩個品牌的一家公司。這與一般意義上的中外合資方式不同,DFL繼承了東風汽車投資旗下的商用車和零部件的基礎,引進了日產汽車的產品技術和資本。 我們主要的目標是要通過利益的增長將DFL打造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公司,經營能力提高到相當於國際型企業的水平,其中商用車要成為全球三大品牌之一,乘用車要成為為中國提供最佳品牌的目標之一。 為了克服經營雙方在各佔50%的合資當中所遇到的困難,我們採取了互相尊重、互相學習的基本理念。從我們的經驗來看,在中國得以順利進行合資公司的基本因素在於三點,第一是以合資公司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第二點,就是我們要互相理解,並且尊重對方的思維方式和管理方式;第三,我們要進行坦誠和密切的溝通。 中國的汽車行業在今後10年當中仍然會呈現出蓬勃的發展勢頭,中國有13億人口,在全球經濟當中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我認為中國將會以更友好、更開放的方式進行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重點是要不斷地提供客戶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並且要不斷提高我們的能力來生產出這種產品和服務。我希望DFL的發展不僅是在中國,而且能從中國走向世界,從而向客戶提供最先進的技術、高品質的產品和一流的服務。我們現在正為這一個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並不斷取得進展。 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兼總經理甘文維:平衡的夥伴關系:中國汽車工業快速發展的基石 在中國加入WTO的將近5年時間里,中國已經從汽車市場上不為人所知成為一個業界的領先者。中國要快速建立一個先進的、世界級的汽車產業,在創新、質量和成本方面都是業界的領先者,就必須思考這樣幾個問題:首先,政府如何能夠保證這個國家的汽車工業以可持續的方式發展。第二個問題,中國如何在一方面鼓勵外資的進入和中國的企業建立夥伴關系,另一方面又能夠鼓勵本土公司的發展上達到理想的平衡。在我看來,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非常相關的。 今天中國的汽車工業正在飛速發展,而合資企業是飛速發展的動力。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政府能否在外資和本國的公司之間達成一種良好的平衡?如果這樣一種平衡偏向了某一方,可能會導致進一步退兩步的風險。在中國向著汽車工業下一步邁進的時候,中國政府發揮很重要的作用。中國需要繼續來支持合資企業,因為合資企業的合作關系已經證明,對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把中國的汽車工業融人整個全球產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通過共同合作,我們才能實現幾乎難以實現的目標。 福特汽車公司副總裁、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程美瑋:中國汽車工業需要整合和創新 對於中國汽車工業和汽車市場來說,有什麼樣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汽車產業有強勁的增長潛力,預計在2015年會達到每千人79輛汽車,汽車銷售量會達到1000萬輛或者1100萬輛,還有人預計是1400萬輛。同時,中國汽車產業面臨著能源問題的挑戰。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能源消費很大,隨著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對能源的要求會很大,而且隨著車輛的使用越來越多,對環境也會帶來很多的影響。中國很多大城市污染很嚴重,發生的交通堵塞和道路安全問題也很嚴重。 從產業的角度來看生產能力和需求的關系,因為中國的市場很大,很多製造商都下了很大的賭注,不斷提高自己的產能。作為生產商來說希望需求不斷增長。基於此,我們需要政府來幫助汽車產業進行整合。在中國大概有120家製造商,政府應該幫助這些製造商來進行整合,達成規模經濟,更加提高競爭力。 汽車產業要不斷整合、不斷創新,使之能夠維持自己的競爭力。對於政府來說,要有自己的優惠政策,來促進汽車工業的發展,使他們不斷開發節能新產品。只要在政府、汽車製造商之間進行很好的合作,我們能夠通過非常實際的方案來推動整個汽車工業的發展。 豐田汽車公司中國總代表服部悅雄:借鑒歐美日經驗 實現可持續發展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高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首先是能源的短缺,另一方面,由汽車所帶來的污染也不容樂觀。此外,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也是汽車普及帶來的社會問題。 為有效的緩解能源環境問題,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首先在中國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中明確規定了各項節能環保要求,在今年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1個五年規劃中,再次明確了建設資源型節約社會及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財政部也在最近調整了汽車消費稅率,以排量大小確定消費稅稅率,鼓勵小排量汽車發展。在日本、美國、歐洲,則有更豐富的配套政策措施。通過對日美歐各國環保車普及促進政策進行進一步研究,我們發現了以下兩個特點: 第一,各國均對生產環節的限制性政策和消費使用環節的優惠政策進行有效、有機的組合。 第二,國家、地方政府通過增加新的財政預算額度來實施稅收、優惠和補貼政策。 因此,中國為了解決汽車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應該積極借鑒日、美、歐各國行之有效的經驗,也使中國的汽車產業順利解決環境能源問題,實現可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