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車價和國內對比
『壹』 德國汽車和美國汽車哪個好
美國車比較地域化 我的意思是美國車的設計是以美國人的審美觀很喜好的 不象德國車那樣外形拿到哪裡都能接受 美國車的發動機技術相對落後 美國人對發動機的想法是 能用可靠就行 這是美國人的文化,因為消費者都很忙 並且不會太主意車子的性能什麼的 只要價格合適 當然啊這是建立在廠商誠信 保證質量的基礎上的 不會象我們國內的消費者 買輛車子要在網上查好幾個月的資料
現在國內的美國車 象福特的蒙迪歐 福克斯 外觀都是在歐洲設計的 德國車 造車的特點就是厚道 用料扎實 外觀大方耐看 重視技術 當然價格就不會便宜 德國的寶馬 賓士 奧迪 賣的貴的理由主要就是技術好
對 衡量汽車好壞的理由就是技術啦
所以德國車比美國車好
『貳』 德國汽車和中國汽車的區別及比較
這能比么!
中國車微不足道!
我只有德國的!
1)為確保高速行駛的操控性、穩定性、安全性(車體剛性),德國車的底盤用料十足,特別結實(同排量德國車的最高速度大多比日本車要高,比如1.8升花冠的最高速度比1.8寶來/GOILF要低20公里/時,只與1.6升的寶來/GOLF相當),因此,重量增加了。看看XCAR俱樂部什麼車的用戶加裝平衡桿多就便知其中差異了。德國車幾乎沒有加裝平衡桿的,而日本車比比皆是!
2)德國車發動機底部大多裝有高強度防護板,而日本車除了中高檔車外基本沒有裝(光這一點重量就相差至少20-30斤);
3)德國車採用前後高強度加強型吸能保險杠(確保低速追尾碰撞變形盡可能小,盡可能不傷及發動機倉內部件,減小不必要的維修費用,這一方面GOLF便是典型代表)。而日本車所謂的碰撞吸能,是以犧牲保護汽車內部部件為代價來保護乘客,中低速碰撞就會導致碰撞部位嚴重變形,往往傷及內部部件,使得維修費用大增,這一點飛度便是典型代表);
4)同排量德國車的載重能力往往比日本車要高出30%!(同排量的寶來/高爾夫比花冠載重能力高出150斤!)。為此,德國車的避震彈簧更粗,避震裝置自然更重。
5)德國車(比如POLO、GOLF等)採用鋼板雙面鍍鋅防銹工藝,空腔注臘技術、多層噴漆工藝等確保車身12年不生銹,而日本車給省了。
6)同排量的車德國車的輪胎寬度往往比日本車大一號,由此也增加了重量。
稍有物理常識的人都知道,移動重量越重的靜止物體要克服更大的慣性,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樣,汽車自重越重就越耗油,尤其在城市擁堵路況開開停停行駛更加明顯
『叄』 德系車與日系車對比,優缺點有哪些
只能說說特點吧,不能說優缺點,因為同系車型低端車的缺點,中高端車或豪華車就不會有這些缺點。同系車也是分檔次的。
『肆』 德國的車比中國的車便宜多少錢
BMW530ia目前在中國國內的參考價是RMB
69萬元;
德國方面的參考價為
3.9萬(美元)。
『伍』 為什麼同一輛德國產的車在美國和中國的價格有很大差距差不多差一倍
美國和中國的進口關稅不同,另外車的質量標准也不同。當然兩國的經銷商在銷售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和獲得的利潤也不相同,這些都是影響銷售價格的重要因素。
您問「我們不是也入關了嗎?」這話不假,但是入關並不等於兩國的進口關稅完全相同,起碼要有一個過程。我沒有查詢有過資料,回答您可能有些冒昧,您不妨查一下作些比較。
您說:克萊斯勒PT漫步者在北美市場上的價格為14485美元至23645美元之間。 這中間有這么大的幅度,說明就克萊斯勒PT漫步者而言也有不同的檔次,它提醒我們既然比較價格也要拿完全相同的來比,否則也缺乏可比性。
再補充:有關各種商品的進口關稅問題,您可直接咨詢海關,他們會給您准確的答復。
另外,車的價格主要是有進價、關稅、國內銷售環節的稅金、費用以及利潤等組成的;目前經銷商總的利潤空間在30%以上,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降價空間。難怪人們說「房子天天漲價、汽車天天降價」。至於您說「07年7月1日之後我們的關稅能降到和美國的差不多嗎?」,我真的沒有能力給您一個准確的答復。
『陸』 為什麼德系車(高端車)在美國的售價和國內差不多,而日系(如英非尼迪)車在中國的售價卻是美國的好幾倍...
日本車在美國就是靠便宜才賣得好的,再說德國車在美國也很便宜啊,一輛途銳在美國才賣45720美元(約合30.5萬元)。中國賣80多萬。。。。說到底還是關稅問題。
『柒』 德國車和日本車綜合比較,買哪個更好
神馬是日本車,神馬是德國車【轉帖,原帖來自G系論壇】
本人不才,只對車子了解那麼一點皮毛而已,我就個人對兩個名族的車發表一下不成熟的觀點,大家若有覺得哪裡不妥的地方望留言指正。
現在買什麼名族車大家說的最多的話是什麼,肯定是日本車不安全,車鋼板薄,車子輕,沒有防撞鋼梁,日本人拿到中國來的車都是三流的,我就這幾個問題做一個個人觀點解釋。
日本車鋼板薄,其實不然,如果你身邊有老舊的德國車,可以去敲敲看,再看看最新的德國車,對比對比新老德國車的鋼板厚度,你馬上能感覺到老德國車的鋼板更硬更厚,德國佬們也在減少自己車子的鋼板厚度,甚至材料。難道德國佬無恥的速度慢一點,日本人快一點?呵呵,開個玩笑,鋼板越做越薄,那是進步的表現,首先,厚重的鋼板會增加車子的重量,而更薄的鋼板不但可以減輕車重,減少油耗,同時能有更好的可塑性,製造出漂亮的車子,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車子越來越有線條,越來越漂亮,這時候,你肯定會問,那薄了肯定不安全了啊,其實這是不對的,汽車外表的鋼材並不能對汽車安全起決定性作用,那隻是漂亮的皮殼而已,最終要的還是車身合理的內部結構,以及合適的材料,況且,德國車車殼鋼板厚度比日本車厚,這也只是浮雲而已,下面我給一組數據供大家參考。
車廠 車型零件名稱厚度種類
東風本田思域車頂 0.65 冷板軟鋼
東風本田 07CRV 車頂 0.7 冷板軟鋼
東南 LIONCEL 車頂 0.8 冷板軟鋼
東南 菱紳車頂 0.9 冷板軟鋼
上海大眾 POLO 車頂 0.75 鍍鋅軟鋼
上海大眾桑3000 車頂 0.8 冷板軟鋼
上海通用凱迪拉克車頂 0.7 冷板軟鋼
上海通用景程車頂 0.75 冷板軟鋼
神龍汽車富康車頂 0.8 鍍鋅軟鋼
標致 307 車頂 0.8 鍍鋅軟鋼
克萊斯勒 300C 門外板 0.75 鍍鋅高強鋼
長安鈴木奧拓門外板 0.8 冷板軟鋼
東風本田思域門外板 0.75 鍍鋅高強鋼
東南汽車 LIONCEL 門外板 0.85 鍍鋅軟鋼
廣州本田 08雅閣門外板 0.8 鍍鋅高強鋼
廣州本田飛度門外板 0.7 鍍鋅軟鋼
哈飛汽車賽豹門外板 0.7 冷板高強鋼
南京汽車 MG75 門外板 0.8 鍍鋅高強鋼
上海大眾桑3000 門外板 0.7 冷板軟鋼
雪鐵龍 凱旋門外板 0.8 鍍鋅高強鋼
一汽大眾新捷達門外板 0.7 鍍鋅軟鋼
一汽海馬普里馬門外板 0.7 鍍鋅高強鋼
一汽海馬普里馬門外板 0.75 鍍鋅高強鋼
鄭州日產帕拉丁門外板 0.8 鍍鋅軟鋼
鄭州日產 D22皮卡門外板 0.8 鍍鋅軟鋼
從這個表格來看,日本車車薄,那就是一個虛假的流言罷了,總之,汽車外表鋼板越厚就代表越安全,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奧迪R8用的還是很輕很薄的全鋁車身,寶馬有一個很牛X的概念車,他甚至使用一種特殊材料的布來替代車殼,難道,寶馬和奧迪的理念是想放棄對消費者的安全嗎?
再來說說車重的問題,車重真的代表安全嗎?車重開高速不會發飄,家用車,開直線,車重不發飄,這個我承認,但是彎道呢?更大的慣性會帶來什麼,那就是真正的發飄,能要了我們小命的發飄。車輛的穩定性,主要集中在底盤,以及車身剛性(注意是車身剛性,不是車殼剛性),還有懸掛的優劣,這三者完全決定了車輛的過彎能力,後面我就吧這三者直接規劃為底盤(免得表達困難),底盤功底差的車,你80邁的速度過彎,可以讓你翹小辮子,底盤功底好的車,160邁的速度過彎都能做到妥妥的,那些超級名車賺來的錢,主要都砸在了底盤和發動機的研發上。一般正常的中高級轎車,車重都保持在1.5-1.8噸的重量上,而F1賽車卻只有750KG,你能說F1賽車在賽道上發飄嗎?
最後來說說防撞鋼梁,我不想否認防撞鋼梁是好的,但是它的用處不是用在車禍的安全上,而是小磕小碰時對行人的安全,以及減少車主的修理費用,真正的高速撞車,那薄薄的防撞鋼梁起到的安全作用完全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日本合資車減少防撞鋼梁,那是真的,但是德國車減少防撞鋼梁那也是真的,它們到中國來都變了味,還是中國人自己乾的醜事,不要相信小強熱線那有選擇性的評測,完全是騙人的,很多德國車在國外有防撞鋼梁,到中國來也簡配啊,有木有。。。。日本車的防撞鋼樑上一般都配有泡沫,有很多人覺得日本人真小氣,不把鋼梁做厚點,放個泡沫上去,笑死人。其實可笑的人是你,中國多少媒體在抨擊日本車防撞鋼料上的泡沫,但日本人始終繼續這么做,毫無悔改的意思,這恰恰是他們值得尊敬的地方,為什麼非要裝上這幾分錢的泡沫,因為人家日本人是真的在為行人生命安全負責,你把人撞了,是先心疼你自己的車,還是先心疼受害者,這是一個很哲學的問題。日本人喜歡把車做的軟一點,德國車硬,安全好,這是你們的想法吧,我問問大家,一個氣球和一個鉛球以同樣的速度打在你身上哪個痛?往往小車禍發生時,日本車都會慘烈一些,這是事實,但是發生高速碰撞的時候呢,一樣的作用功,一個發生變形潰縮,一個硬挺挺的,功都作用到哪裡去了,沒錯,就是作用在你身上了,這句話也許你看了會覺得可笑,日本車都變形潰縮了,你人也變成一灘爛肉了,大家不要笑,你可以上網去看看日本車發生高速正面碰撞的時候是不是車頭廢了,車廂保持完好,日本車硬就硬在了保護人的車廂上,這就是日本人的安全理念,保車還是保人,這就看您喜好了。。。
說了這么多,您也許改變了觀點,也許您疑惑了,也許您覺得這是一篇狗屁文章,日本車,德國車到底哪個好,小弟也不太清楚,只是看不慣有人天天在暗地裡叫別人喊自己神車罷了。。。最後,讓大家看一些圖片來做文章的結束吧.....(圖片聲明,本人只是為了證明,日本車沒有那麼垃圾和不耐撞,並不代表德國車不好,任何名族的車都不能說自己的車耐撞,如果大家想看日本車被德國車虐,我同樣能找出很多圖片,誰慘誰不慘,很多時候是角度問題,有時候是你撞到它最硬的地方了,也有時候是你撞到它最軟的地方了,這是力學問題,請大家不要再自己一個人看一張圖片就意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