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電動車純電動車價格
㈠ 油電兩用電動車跟增程式電動車哪種費用更合算
建議買油電混合動力(油電兩用)這樣的動力轉換成用油時,動力輸出是100%的,同時帶動裡面的電機給電池一個微充電(小電流充電充滿電池一般很難)。
增程式的呢只是裡面裝加一個發電機而已,不管電池充滿或是沒充滿發電機要是開著就一直充電和放電。
是對電池有損傷。
是造成燃油浪費。
兩者的本質區別:
1. 混合動力汽車發動機和電動機都會作為動力驅動。
2. 增程式電動汽車雖然也有發動機,但發動機只給電機發電用,不直接驅動電機。
(1)增程式電動車純電動車價格擴展閱讀:
混合動力汽車的燃油經濟性能高,而且行駛性能優越,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動機要使用燃油,而且在起步、加速時,由於有電動馬達的輔助,所以可以降低油耗,簡單地說,就是與同樣大小的汽車相比,燃油費用更低。
通常所說的混合動力一般是指油電混合動力,即燃料(汽油,柴油)和電能的混合。
混合動力汽車是有電動馬達作為發動機的輔助動力驅動汽車。
而且,輔助發動機的電動馬達可以在正常行駛中產生強大而平穩的動力,因此,車主可以享受更強勁的起步、加速。同時,還能實現較高水平的燃油經濟性。
㈡ 想買增程式電動車的,進!
理想汽車,造車新勢力中的一員。不過與其他新勢力聚焦於純電動汽車相比,理想汽車的首款產品理想one就顯得很異類,開創性的走了國內沒有過的增程式技術路線。
或許對很多人來說這是個挺新鮮的概念,但實際增程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而當時其誕生的原因,也是和今天理想one一樣的解決電池續航力不足問題。
增程式電動車的起源與沉寂
可能與很多人的印象不同,實際上純電動汽車在1834年就已經被發明出來,並於1881年就發明出了第一輛使用可充電電池的電動汽車,這要比1886年誕生的賓士1號還要早。
說回到增程式汽車,其發明者費迪南德·保時捷在發明了輪轂電機之後,通過給車輛四個輪子分別安裝輪轂電機的方式首次實現了四輪驅動,並使其達到了當時史無前例的56公里時速。
同時保時捷博士也開始著手解決其續航短的問題,最終手段是在車上安裝一台發電機。簡單粗暴,但確實有效解決了問題,也為今後的增程式汽車奠定了基礎。
之後隨著石油開采技術提高油價大幅下降,內燃機隨人類工業水平的提高快速發展,取代電池電機成為汽車主流。而這樣的情況再次出現轉機則已經到了九十年代,隨著動力電池進步,人類又重新開始探索更環保的驅動方式。
相比純電動汽車一直有斷斷續續的嘗試,混動汽車九十年代末在豐田獲得成功,增程式汽車就要坎坷得多,到了2007才再次由雪佛蘭的沃藍達概念車在北美車展上引起關注。隨後一些廠商聞風而動,但增程式在迎來一波小高潮後卻因種種原因再次陷入無人問津境地。相比傳統汽車研發,高投入、低回報的情況使得堅持下來的企業寥寥無幾。
21世紀增程式的再次嘗試
存在就要有它的價值,這點在增程式電動汽車上也不例外。
哪怕是新世紀第一個吃螃蟹的雪佛蘭沃藍達概念車,其16度電的電池提供80公里純電續航里程,電量不足時啟動1.4升增程器發電,油箱35升容量能額外提供490公里的增程續航力,平均下來百公里不過7.1升的油耗。就算以現在的眼光看這樣的能耗指標也算不上差吧?
不過想要實現節能的效果離不開優秀的三電系統,增程器、電池、電機之間需要無縫而精準的協調與配合,技術難度大或許是未能推廣的原因之一。而造車新勢力的理想既然敢於選擇增程式的技術路線,那自然也是有備而來。
增程式與混動式的區別
很多人會把理想one的原理和混動汽車搞混,混動汽車相當於在傳統汽車上安裝電池和電機,內燃機、變速箱在電量耗盡或需要更強的動力時,是要通過傳動軸直接參與車輛驅動的。而增程式電動汽車則反之,是在純電動車基礎上增加了為一個用於發電的增程器,說白了就是一個發電機。
如果還搞不清楚,那就直接記住增程式沒有變速箱這個最大的特徵就好了。
增程式與混動式的區別
以理想one這款車來說,其前後雙電機在純電模式下,驅動用的能源完全來自電池,此時增程器是不工作的。而當電力消耗後需要補充時増程器才會啟動,消耗汽油發出的電直接輸送至電機滿足驅動需要,如有剩餘則補充進電池。
有些人因此質疑其1.2T的增程器功率過小,在沒電時對2300公斤的理想one來說過於小馬拉大車。但實際這是一個偽命題,首先使用中其電池並不會真的完全耗盡,低於一定電量後就會強制啟動增程器發電。而我們日常駕車速度起來後的巡航狀態,實際所需功率並不高。
所以其1.2T增程器的最大功率96千瓦,雖然不及雙電機總計240千瓦輸出的一半,但足夠滿足國內120公里限速的巡航所需。在車輛卻需要起步、上坡等需要短時間強動力的情況下,電池內儲存的剩餘電量則會發揮作用。
另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電動汽車因為沒有變速箱無法調整傳動齒比,使得其大約40-60公里的經濟時速比傳統汽車的大約60-80公里低很多。並且電機在車輛起步時即可提供最大扭矩,應付城市內低速、頻繁起停的路況效率更高。反之到了高速狀態,內燃機可以進入穩定的燃燒狀態效率更高,而電機則因為更高的轉速耗電量大幅增加。
具體到理想one身上,雖然根據使用場景和車輛模式會有很大的能耗波動,但即便低溫、低電量跑高速這種最不理想的情況,油耗也不過百公里10升左右,對這樣一台五米級的SUV來說也並不算高。
至於一些人認為燒油發電是脫褲子放屁,而兩套系統只會徒增後期保養成本的觀點,這里我們不妨理一理。
傳統汽油車氣缸做功後需要經過變速箱、傳動軸的損耗才能傳遞到車輪用於驅動車輛。而理想one純電模式無需多言,在增程模式則首先是沒有變速箱的損耗,其次是發出的電直接用於電機驅動車輪,並不存在經過電池的一次能量轉換損耗。
混動式相比增程式要復雜得多
這里也不要忘了電機的能量轉換效率是非常高的,並且增程器只用於發電與汽車時速並不關聯,因此工作時可以維持在效率最高的區間。同時増程器工作的熱量還能提供暖氣,冬天無需為採暖耗費額外電力。
由此理下來不難發現這效率其實並不差,不然這油耗也根本說不通嘛。
什麼樣的人群適合理想one?
對於大部分城市居住用戶來說如果有充電條件的話,理想one在城裡可以當純電動車開降低成本,其電池理論180公里的純電續航里程足夠滿足日常上下班、短途出行之需。即便沒有充電條件當汽油車開,得益於電機的原理優勢也將獲得遠低於同級別燃油車的油耗。
日常經濟性得到保證,並有電動車一般平順的駕駛體驗前提下,其汽油增程器的優勢就得到凸顯,當遇到需要自駕游之類長途駕駛的情況,理想one又可以發揮出與汽油車無異的便利性而無需考慮沿途充電問題。如果始終保持電池電量的話,甚至還可以作為野營之類活動的戶外電源使用。
並且作為新勢力一員,理想one在配置上也保持了一貫的高水準。全景影像、自適應巡航等輔助駕駛裝備齊全,還配有增加舒適性的可軟硬調節懸架,可以說誠意十足。而其超過五米的車長空間自然不差,6、7座可選的座位布局,即使作為家中唯一的車輛在使用上也足夠靈活。
綜上所述,理想one是一台非常適合城市家庭的SUV,結合了電動車的平順和傳統汽油車無續航焦慮的優勢,並在空間、舒適、性能上取得了不錯的平衡。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
「關注我的車家號有機會贏精美小禮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㈢ 國馬增程式電動車sUv多少錢一台
電動汽車還背了一個70升的油箱,是什麼概念,你懂的。
㈣ 什麼是增程式電動汽車,與純電動汽車是一樣的概念嗎
從一開始的蒸汽驅動,到後來的內燃機,再到現在主流的發動機驅動,汽車的核心動力系統可謂是幾經更換。然而,隨著如今石油資源的日漸枯竭,人們環保意識的逐漸覺醒,更換汽車核心動力再一次被提上日程,於是便有了如今種類繁多的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大致可分為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以及氫發動機汽車。其中混合動力汽車根據串並聯的關系還可以分為插電式混合動力,增程式混合動力以及混聯式混合動力。這次,兵哥就目前中國市面上較為熱門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給大家介紹一下。
優點:低碳環保就不說了,關鍵在於插電式混動由於加速時油電混合的模式,因而可以獲得較為充沛的動力,同時因為電機代替了部分動力補充,使得燃油經濟性也大為上漲,畢竟如果實在市區行走,完全可以作為純電動汽車使用。
缺點:相比於普通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不但要背負著原本就沉重的發動機,還得額外背負一個沉重且大體積的電池,所以整車重量會加重,在不充電的情況下即便是對比普通的混動車型也算不上省油。
㈤ 增程式電動車與純電動汽車相比有什麼不同
性質不同:純電動汽車是只有電池提供能源供給,只有電動機提供動力,驅動汽車前行。純電動汽車一般配置較大容量的電池,並提供交流慢充和直流快充兩種充電介面。增程式電動車就是隨身攜帶著發電機的電動車,只不過這個發電機是發動機而已。
續航不同:增程式電動車與純電動汽車相比,在續航方面更加有優勢,解決了純電動車里程焦慮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增程式電動車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增程式電動車的問題
增程式車輛的核心問題是充電效率和動力輸出需求的不等價;現階段用高壓直流快充的速度最高是80千瓦時,而增程器的發電效率通常不會超過40千瓦時,大多數都在30千瓦時以內,但我們通常起步時需要的能耗就要超過30千瓦時,而且如果是高速超車的時候,80千瓦時都未必夠用。
客觀的說,充電功率過大,或者充電頻率過於頻繁的話還會折損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這也現階段增程式電動車為什麼被否決的原因,因此增程模式下的化油充電方案通常也需要調校得比較保守。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增程式電動車
㈥ 續航里程達到700km的增程式電動車性價比高嗎
朋友最好還是買燃油車,現在電池還不成熟。充電很麻煩的,換電池更是貴而且沒電了不能說走就走。買燃油車吧!祝您生活愉快
㈦ 新能源汽車中是不是有一種增程式電動車
這只是新能源電動車的一種,其中發動機參與驅動車輛,只負責給電動機提供電力,由電動機直接驅動車輛行駛,這樣就沒有電動車那中里程憂慮。
希望能幫到你
㈧ 增程式電動車與純電動 你選誰
隨著增程式電動汽車被正式劃分為新能源汽車很多人也開始逐漸了解增程式電動汽車的特點,那麼增程式電動汽車與純電動汽車相比,到底應該選擇哪一種呢?雖然兩種汽車都是通過電機驅動車輛,但是在能量的補充,實用性能,續航情況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所以在選擇的時候還是要根據個人的充電條件以及通勤需求去選擇不同的車型。
我認為
增程式電動汽車最主要的目的是解決續航里程焦慮的問題,如果你在買車的時候沒有這種續航里程焦慮只是用來代步,而且具有很好的充電條件,那麼可以選擇一款純電動汽車即可。如果您的出行距離比較遠,而且沒有很好的充電條件,那麼選擇一款增程式電動汽車不失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㈨ 增程式電動車是否可以超越純電動汽車,成為新能源車的主流
PHEV是初級形態、REEV是過渡的橋梁,最終要過渡到純電動汽車。關於混動、電動汽車的關系如上所述,不存在增程式電動汽車超越或替代純電動汽車的概念,只是在特殊的發展階段需要不同的類型,REEV只是到了登台表演的節點了。
先來捋一捋不同混動類型、能源種類的混動汽車的關系(MHEV/HEV只是降低成本的節油車不在談論范圍之內):
PHEV釋義為插電式混動汽車,車型的特點是有兩套驅動系統,發動機變速箱可以驅動車輛行駛、電動機減速器也可以驅動車輛行駛,而且兩種驅動系統可以寫「協同工作」同時輸出動力,這種模式叫做HEV混合動力輸出。
除HEV以外PHEV的電驅系統還可以單獨輸出,電池組容量約在15kwh左右,可以為混動汽車提供80~100公里的純電續航能力,對於大部分有穩定通勤范圍的用車人而言已經足夠了,這是PHEV在EV模式下體現節能的主要方式。
混動、電動汽車的關系大致如此,不用神話某一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