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裝道奇跑車圖片
1. 道奇肌肉車ss 挑戰者,地獄貓,這些都有什麼區別,怎麼區分,還有什麼srt這系列都叫啥名!最好有圖
SS是隔壁雪佛蘭的
道奇最有名的是1964年開始生產的charger 雙門v8跑車
挑戰者則是同時期的另一款產品
後來2006年 charger變成了四門跑車 challenger則保留了雙門設計
SRT是克萊斯勒公司旗下的性能改裝部門,道奇的車有些由srt進行設計(viper)
有些由srt推出高性能版 例如現在的challenger srt
地獄貓是目前由srt推出的最高新能版 使用6.4-L V8 SRT HEMI MDS 引擎 最高馬力707匹
challenger charger都有地獄貓版本
charger全系列 可以看到srt版本 前保險杠的設計有不同
2. 道奇全新一代Charger效果圖曝光 2023年發布
平台方面,由於賓士母公司戴姆勒集團正與克萊斯勒商談合作的可能,因此我們可以期待,道奇將在一個全新平台上打造新戰馬。至於動力方面,傳奇的V8發動機將得以保留,但是在電動化的大趨勢下,FCA也在考慮與PSA組建新聯盟,渦輪增壓四缸機構建的混動系統將必不可少。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一代山寨兩代經典 道奇挑戰者歷史回顧
第一代挑戰者 在美國汽車文化中,肌肉車占據了非常大的比例,其中有很多經典的汽車一直延續至今。道奇 挑戰者 ( 查成交價 | 車型詳解 )就是其中之一。道奇挑戰者經歷了第一代車型的輝煌和第二代「山寨」車型的失敗,其發展歷程比其他車型更加曲折。以下編輯器將為您帶來道奇挑戰者的發展歷史。
◆以往車型的歷史解讀
" "點擊圖片查看野馬發展史回顧"
「第一代挑戰者」
「第一代挑戰者敞篷車」
1970年,基於 克萊斯勒 集團旗下普利茅斯梭魚平台的道奇挑戰者上市。在道奇Burracuda的平台基礎上,軸距增加了50mm,提升了內飾空房間,獲得了更好的內飾舒適性。
「第一代挑戰者」
車型方面,Challenger有硬頂車型和敞篷車型兩種車型可供選擇。此外,根據動力系統的不同,挑戰者分為四種型號:六、V8、T/A和R/T。
動力方面,除挑戰者六號搭載3.7L直列6缸發動機外,其餘車型均搭載V8發動機,挑戰者R/T頂配車型搭載V8發動機,最大功率335馬力。1971年,R/T上搭載了排量7L的Hemi發動機,最大功率425馬力,動力非常強勁,最高時速可以輕松達到240 km/h。
編者按:雖然第一代車型只生產了5年,但挑戰者在這5年裡賣出了16萬輛。在當時競爭激烈的跑車市場取得這樣的成績並不容易。而這款車也成為了車迷心中永恆的經典。如今,保養良好的第一代道奇挑戰者甚至可以賣到6位數的價格。
第二代/三代挑戰者
●第二代挑戰者
1978年,在第一代停產4年後,道奇推出了第二代挑戰者車型,這款車型並不是道奇自己研發的,而是當時三菱Galant Lambda的「山寨版」。
第二代挑戰者
「第二代挑戰者三菱Galant Lambda與這款車的關系非常密切」
雖然第二代車型在Galant Lambda的基礎上進行了更多的改動,但整個底盤和動力系統都來自三菱。動力方面,只有兩款發動機可供選擇,分別是1.6L和2.6L發動機。兩台發動機都來自三菱汽車。
「如此精緻的內飾在第二代挑戰者身上顯得不合時宜。」
當時,道奇對汽車進行了一些改動,使其更具運動感。然而,低排量發動機和不再強硬的車身設計讓粉絲們非常失望。1983年,第二代挑戰者停產,年均銷量不足1.5萬輛。由於改款和使用小排量發動機,第二代挑戰者的銷售情況不盡如人意,隨後道奇終止了挑戰者後續車型的投放。
編者按:由於石油危機,道奇推出Galant Lambda套管生產是一個無奈之舉,但正是因為這個無奈之舉,挑戰者在車迷心中的地位被摧毀,第一代車型建立的經典也被摧毀。
●第三代挑戰者
2021年,在第二代車停產25年後,道奇推出了第三代挑戰者。新車繼承了第一代車的設計思路,將復古與時尚完美結合。更簡單的線條讓這輛車看起來更有力量。
第三代挑戰者
第三代挑戰者基於克萊斯勒集團開發的LX平台, 克萊斯勒300C 也基於該平台。道奇修改了這個平台,以更好地滿足挑戰者的需求。
動力方面,挑戰者除了3.5L和3.7LV6發動機外,還配備了5.7L和6.1L Hemi V8發動機,其中6.1L V8發動機由挑戰者SRT8s配備。這台發動機最大功率為425馬力,最大扭矩為570牛·米,0-100公里/小時的加速可在5秒內完成。
2021年,道奇為挑戰者更換了全新的3.6L Pentastar V6發動機,最大功率305馬力,最大扭矩363牛·米,挑戰者SRT8也迎來了全新的動力系統,6.4L HEMI V8發動機取代了原有的6.1L發動機,動力和扭矩都有了明顯的提升。
「第三代挑戰者SRT 8」
編者語:道奇挑戰者雖然僅僅才發展到3代車型,但是挑戰者依然可以被稱為美國肌肉車的主要代表車型之一,它承載著美國人對汽車的獨到見解和詮釋。 @2019
4. 道奇B平台Charger歷史 教父級美式肌肉車
相信,在許多正處於青春期的男孩子腦海中,總會有一個關於肌肉車的夢想,幻想自己就是范·迪塞爾,駕駛著一輛晃晃悠悠又老喜歡燒胎起步的肌肉車,為了正義赴湯蹈火,為民除害;或無惡不作,逍遙法外,成就一方梟雄。而作為肌肉車短短幾十年歷史中,那個最熠熠生輝的名字,就是 道奇Charger ( 查成交價 | 車型詳解 )--它已然成為了美國的一個文化符號,接受全世界“信徒”的瞻仰。
在1966年至1978年,道奇基於中尺寸的B平台打造出了Charger(意為“戰馬”)的前四代車型,該車用豪邁的“可樂瓶”車身、很“晃悠”的半承載式底盤+板簧後橋、強勁的Hemi引擎、出色的賽事成績成為了公認的肌肉車“教父”,在各類影視作品中“出鏡率”極高,哪怕到現在,其魅力依舊。Charger車型經歷了石油危機和美國政府對肌肉車的“Cut down”,定位也從最初的經典肌肉車逐漸向個人豪華“大船”轉變,堪稱當時美國汽車工業發展的縮影。
第一代:1966-1967 內斂的美式惡棍,當之無愧的肌肉車之父當旗下的B平台已經有了一輛主打豪華的Coronet四門轎車,又發現適逢戰後嬰兒潮來襲,經濟文化都空前繁榮。老夫聊發少年狂的美國人迫切需要一台巨大的、個性的、暴力的機器來展示自身的豪邁情懷。於是,克萊斯勒的工程師們又開始“動起了歪腦筋”,著手對B平台進行運功性的強化,直接導致了第一代Charger車型的誕生,並掀開了全美肌肉車歷史上最光輝的一頁。
第一代道奇Charger車型那巨大的豎直而凹陷的前撞風格柵,搭以堪稱巨大的車身尺寸、“不惜工本”地出現在車身各處的硬朗肌肉折線,還有起步便是5.2L(318ci)的引擎,成功為以後B平台的換代Charger車型奠定了基調,也引來對手們的瘋狂效仿。
第一代的Charger的進氣格柵凹陷在車頭中央,並與引擎蓋、翼子板上的楞線相連;全鍍鉻的密集豎線元素充斥其中,中央專屬的Charger LOGO令人有試探它內涵的慾望。而下方的用料厚實的鍍鉻保險杠和中間兩點的防撞塊設計,盡顯粗獷野性之風。而最為驚艷的是,車子的頭燈被巧妙地收藏在了左右格柵之後,開啟時徐徐打開的保護罩和那逐漸射向遠方的鹵素之光,儀式感十足!這也成為了一二三代Charger的標志性元素。
來到側面,我十分期待的可樂瓶車身尚未出現:同時代美系車常見的Fastback“快背”設計十分明顯,搭以車輛四角上那50年代畫風的戰斗機翼刀、尾翼元素和連接他們那“試與直男互比直”的多條腰線,驚艷的貫穿式尾燈,還有那稍顯保守的窗線設計,一副“老想使壞又礙於老實人人設”的形象油然而生。他就像個性格內斂的肌肉惡棍,大家都知道它不好惹罷了。
相對於肌肉惡棍風格的外觀來講,第一代Charger的內飾就相對來說“居家”、“精緻”了不少:4聯的白圈+美式字體+賽車式指針的儀表盤“先聲奪人”,成功地吸引了我們的注意。而那纖細又高雅的三幅式儀表盤令人有進了一台豪華車的錯覺;那當時流行的,功能各異的抽拉式按鈕,也為第一代Charger內飾的設計感加分甚多。
再看下其他的內飾細節,均給人一種美式奢華、精緻感:黑/白可選的舒適真皮座椅、後排兩張可放倒拓展後備箱空間的獨立座椅、各處“暗藏機關”的手套箱、扶手和精緻的金屬元素,完全就是讓你腳下“掌控 ”著434PS的馬力,在66號公路高速巡航時,還能聽著收音機里傳來的古典音樂,悠然自足地欣賞副駕的盛世美貌而已。
噢,對了,道奇Charger是台肌肉車,不說說暴躁的動力怎麼行:第一代Charger車型起步就是5.2L(318ci)的poly系列V8引擎,往上還有“清一色”OHV架構的5.9L(361ci),6.3L(383ci),還有最為“臭名昭著”的那款7.0L(426ci)Hemi引擎可選!其中426 Hemi引擎可輕松輸出317kW(431PS)的強大馬力和“取之不盡”的600+N·m扭矩,搭配3AT/3MT/4MT的變速箱和整體橋式的後懸掛,還有那微面標準的窄胎……嗯,這一腳油下去就直接打轉的風格,很是美國范。
ABS?ESP?不存在的,行車安全靠的是意念
其實,第一代的Charger,雖因種種原因說銷量非常少,但它無論在內外肌肉風格設計上的傳承、所達到的造詣,還是在動力的迅猛程度上,哪怕放到現在,一點也不感覺落伍(快背、貫通式尾燈、輪拱肌肉線條等元素沿用至今)。甚至,我們會可惜地發現,現代汽車受制於安全、環保、政策因素,已經越來越“乖巧”和千篇一律,完全丟掉了當年對性能、個性化方面的執著。這也就是為什麼開天闢地的第一代Charger能如此豐富我們的回憶了。
第二代:1968-1970 經典到我每個年份都要細細品味當克萊斯勒發現第一代車型外觀還是有點慫,賣得還是不夠好之後,趕緊叫設計部門加班加點,設計出了B平台世代Charger中最經典的第二代車型!1968年發布的它,是如此的俊俏,如此的充滿肌肉感,每一寸線條都絕佳地展示出個性、張揚、孔武有力的特徵,而象徵著美系車品味的“大象皮”車頂也開始提供選裝。以至於它的當時對手們,乃至後來幾十年來發布的新款肌肉車們,在第二代Charger面前都“完全抬不起頭”,堪稱肌肉車顏值的巔峰一代。
從1968年款開始,這一代道奇戰馬開始用上了肌肉車圖騰般的的可樂瓶車身設計:前腰線前翼子板上開始下沉,到兩側車門上與後腰線形成交匯後,再到後翼子板上轉折向下的設計,完全就是肌肉車的圖騰。而不止於此,道奇還在車門上別出心裁地,沖壓出兩個類似於二戰活塞式戰斗機排氣口的環形副腰線,也加上了高速賽艇樣式的圓形鍍鉻油箱蓋。當然了,上代車型標志性的凹陷中網、翻轉隱藏式頭燈、引擎蓋上的肌肉線條一並得到了傳承,並做了細微修改,使其顯得更加立體、有進攻性。
不僅如此,第二代車型的尾部設計也得到了“翻天覆地”般的改變,上一代車型那傳承自50年代“風味”的雙翼刀、尾翼元素一並取消,快艇般的的加油孔也由尾箱蓋上方移至車身左側,而快背設計也得到了修改:受益於後窗向內凹陷的“優勢”,快背與車身連接上可採用更快的下降線條,以營造更長的後懸觀感,令車輛顯得更精瘦,減少臃腫,突出凌厲的運動風格。
當然了,我放這么多張Charger屁股的圖片就肯定說明了--它的尾燈太迷人了啊!這4盞與現今法拉利812 Superfast車型“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深邃圓形尾燈,還帶精緻感十足的鍍鉻外圈裝飾,與尾部的倒梯形設計基調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當時可謂多麼拉風啊。不過……當時估計在路上也很少人能仔細觀察這幾盞醉人的尾燈了--這車跑得實在太快了,或許追得上它的,只有獨自一人巡航在一望無垠洲際公路的寂寞了。
對於愛好者們來說,識別68年款車型的外部元素主要有首次可選的雙色車身、凹陷的後窗、上文所說的4盞獨立的圓形尾燈組、車頭僅安裝在進氣格柵下沿的保險杠、左右翼子板上圓形的示寬燈這幾個。而車內的話則是標配那缺少頭枕的前後座椅、後排不可像上代車型一樣放倒等細節上加以分辨。
狗糧+汽油+公路,美好生活不過於此
1968款的Charger車型作為第二代Charger的頭炮,對上代車型外觀上的提升為人津津樂道,那曇花一現的尾燈樣式,在之後年款的車型上銷聲匿跡,令人惋惜。而第二代車型相比第一代,在動力方面的改動相比外觀還是少了太多:除入門車型升級了可輸出170kW(231PS)的5.2L(318ci)LA系列V8,可輸出242kW(329PS)的6.3L(383ci)取代了5.9L(361ci),還有那兩款7.2L(440ci),7.0L(426ci)Hemi缸蓋的性能V8系列依舊可選。
展開餘下全文(1/4) 2 婦孺皆知General Lee/炸裂Daytona 回頂部
1969款Charger以及它的小夥伴們 General Lee、Charger Daytona兩個響當當的名字
在1968款Charger車型取得巨大成功後,道奇對68款車型的外觀進行了修改,推出了1969款Charger以及性能加強版的Charger500車型,它們最終成為了與68款車型知名度持平甚至超越的經典改款車型。
1969款Charger相對1968款外觀上最大的區別是前臉的總體設計:依舊豎直、內凹的進氣格柵雖得到了保留,中間部分卻被增加了一個粗壯的隔斷設計,進氣格柵被強行分成了兩部分。該設計很明顯是受到了對手龐蒂亞克GTO車型的影響,跟電影中頭部批著盔甲,面無表情的冷血戰士似的,顯得科幻又邪惡,可把碰瓷小哥給嚇破膽了。
69款車型外觀上的調整不止於此:兩側的示寬燈形狀變為長方形,位置往下移至前保險杠與梯形輪拱中間的位置;而上代車型驚艷的4盞獨立式的尾燈組被兩條分體式的長條形尾燈所取代,當多盞鹵素燈泡亮起時,呈現出十足的復古味道。兩條尾燈中間還有車型級別的專屬LOGO,搭配雙出的排氣管路,給與科邁羅、野馬等“小弟弟”們以震懾。
來自資本主義的腐朽豪華氣息
進入車內,這款車型開始強制配備的可伸縮式頭枕是一大分辨的特徵,而計時秒錶般的兩個大儀表+四個小儀表則與68款車型一模一樣,依舊是那“熟悉的味道”。
426ci Hemi V8引擎
這部於1979-1985年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出的,名為《正義先鋒》的美劇里最令人深刻的角色之一,這台1969款的Charger被賦予了“General Lee”的名字,它在電影里無論在公路還是賽道,都能大出風頭。七年的拍攝中,劇組很少使用特效的效果,所以前前後後共用了321輛第二代Charger,最後只有17輛沒有得到徹底的毀壞。據說,當時Charger受損的幾率之大,劇組幾乎買下了所有能買到的Charger,甚至還僱人去當街攔車求車主賣車。在2017年時,其中一台被拍到了18萬美金的高價,令人對著這土豪的小情懷刮目相看。
作為一輛不尋常的Charger R/T車型,“General Lee”那車頭粗狂十足的鋼制防撞桿、兩側車門上大號的“01”標識,和那令人眼前一亮的鮮橙色塗裝+賽車款式的15寸多幅輪轂,共同構成了我們對它的第一印象。
不僅如此,“General Lee”的車頂繪有美國南部聯邦的旗幟和自己的名字,而喇叭也能奏出南部聯邦著名歌曲《致迪克西的武器》最開始的12個音符,可謂是一輛中二的“戲精”肌肉車。沒辦法,美國人好這口。
在電影里,它的表現十分出色:超長距離的飛跳是它的“拿手好戲”,甚至還得到了“紅脖子私人飛機”的綽號;那標志性的鳴笛、緊張激烈的警車追逐戲也是令車迷們津津樂道,大呼過癮。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劇設還是兩扇車門都被主角焊死了,想上下車只能從那窄小的車窗中“蠕動”進出了,滑稽之餘也令觀眾們對其產生了深刻的印象。
從這個角度看,鋼制防撞桿與Charger本身的隔斷式中網相得益彰,相比第一代Charger車型的“惡棍”氣質明顯高出不少,“握著短桿獵槍,戴著墨鏡,一臉嚴肅”的終結者施瓦辛格非常符合它的“車設”。當然,哪怕到現在還能在美國的“鄉村樂”里見到這位“施瓦辛格”,General Lee表演飛車已經成了家常便飯了。
然而,在特定車型的選擇上,劇組出現了很明顯的疏忽,沒有選用性能最高的R/T版車型,僅選用了搭載6.3L(383ci)的標准版V8車型,290PS的動力輸出表現得較為一般。當然了,做出電影里的那些漂移鏡頭、飛車追逐戲已經足夠了,畢竟到後期能買到第二代Charger已經謝天謝地了嘛。
Charger Daytona
Charger Daytona車型是道奇基於69款的Charger500車型打造的Nascar賽車,道奇僅僅生產了503輛此款車型。為了達成最好的空氣動力學效果,該車的外形可謂在街道版本上進行了“魔改”,十分誇張。
極為尖銳的錐型車頭加身後,Daytona車型成功地避免了標准版Charger那“窩風”的中網格柵氣動阻力極大的弊病,而該車型經典的跳燈平時則無縫地隱藏其中,需要使用時外翻即可。整個外觀相比普通車型增添上了幾分柔美、精緻。
相對於車頭的精緻,Daytona車型的尾部可謂延續了標准版車型的“暴力”:本身快背設計里那凹陷的後窗被“填平”,回到了第一代車型類似的樣式,而那“高聳入雲”的58cm浮誇尾翼則讓人聯想起了當時還在實驗中的F-15“鷹”式戰斗機那犀利的雙垂危,在穿過“干凈氣流”,提供可觀下壓力的同時,已經在氣勢上秒掉了對手。
作為當年眾多車隊的“標配”,Daytona車型與他的“好基友”普利茅斯Superbird車型(基於Charger的兄弟車型Roadrunner打造而來),在第一次上場便贏得了高組別的冠軍,實力尤為強勁。一堆“尖頭+浮誇尾翼”的車子“頭尾相連”地以恐怖速度刷圈,成為當時Nascar賽場上的一道風景線。
這車像是二次元里開出來的
賽用儀表,極盡簡約
動力方面,433輛的Daytona車型採用了7.2L(440ci)的Magnum V8引擎,參考民用版本,搭配高標號汽油、高流量進氣時可發出380PS以上的強大動力;而剩下的70輛Daytona車型則採用了著名的426Hemi發動機,搭配holley三筒化油器時可輸出更強(或超過431PS)的馬力,展示出極強的競爭力。
3 二代末期車型鑒賞/三代向豪華靠攏 回頂部
1970款Charger 第二代車型最終款
1970款的第二代Charger再次做了個“Facelift”,並逐漸開始減少硬派運動元素,增加豪華元素。作為最後一次的改款,1970款的Charger令整個車系的地位上升到了上市以來的最高點。
1970款Charger車型的前臉在遵循老款設計基調的同時,受限於碰撞法規等諸多因素,上兩年的進氣格柵下部的保險杠款式被覆蓋整個前臉的保險杠所取代,同時,也取消了69款車型的隔斷式進氣格柵設計。頭燈方面,保護蓋的樣式得到了微調,顯得更加醒目。
大燈保護蓋掀開後的樣子還是挺帥的
1970款的翼子板示寬燈的位置繼續後移,已經比較靠近輪拱;同時側面的仿戰斗機排氣口的副腰線一並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那可選配的回形針式的白色素描腰線,標准版則是一塊“掩耳盜鈴”版的車門裝飾蓋,可以說整體協調性已經不如68/69款的車型經典了。
而到了尾部,1970款車型與前臉設計呼應,取消了1969款車型的隔斷式尾燈的設計,用鍍鉻飾條把它們都圈了起來,遠看兩組尾燈像是連在了一起,並與下方的保險杠造型完美融合。
致敬道奇Superbee車型的黃黑塗裝
進入車內,1970款車型是克萊斯勒特色的“手槍把”換擋桿提供選裝的開端,而且座椅也由原來的可升起式頭枕“縮水”成一體式的“大沙發”。不得不說,這車內屎黃色的配色還真營造出了不錯的豪華感。
引擎和傳動系統方面依舊與上兩年款車型相同,這也是被美國政府“閹割”前肌肉車馬力“軍備競賽”的的頂點了,這一年,可輸出316kW(431PS)的7.0L(426ci)Hemi引擎依舊可選。
第三代:1971-1974 純粹運動退位,逐漸向豪華傾斜
克萊斯勒公司的造型設計師們,可能覺得第二代Charger太經典了,就動起了所謂“機艙式”的平滑線條風格的壞點子,所設計出來的第三代戰馬完全丟掉了前兩代車型的設計精髓,努力向著個人豪華車的方向“試探”。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政府對肌肉車的“Cut down”政策也下來了,它的動力系統也受到了嚴重的閹割,可謂辜負了B平台的優秀運動基因。
第三代Charger的線條變得優柔寡斷,缺乏豪邁的氣概:無精打採的腰線“耷拉”在輪拱上方、曾經引以為傲的“可樂瓶”車身也被歲月打磨得失去了稜角,令整車呈現出一種“有氣無力”的神情,運動豪華兩邊都不討好。
從宣傳照的生活化趨勢都可以看出端倪
第三代車型的前臉重回了第二代1969款車型的隔斷式進氣格柵設計,十分“復古”。而前兩代車型標配的隱藏式大燈只在1971和72年的車型上才提供選裝。之後的車型只有4眼明燈+車身同色隔斷元素可選。
該來的,終究來了:1972年,Charger車型被重新定位為低端個人豪華車,R/T,500和Super Bee這些極具象徵意味的性能版車型被取消,而SE則更加向著豪華的方向靠攏,優雅的“大象皮”車頂+完全舒適取向的座椅成為了新配置,跟它的小弟--挑戰者車系的變化不謀而合。
逐漸被砍的R/T、Super Bee車型
1973和1974年的改款更甚,前後保險杠的撞擊緩沖區受迫於“5mph下撞擊不能使車體受損”的法規下變得更加碩大,而C柱造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相應地,它的懸掛系統也進行了相應“軟化”,而且工程師們在副車架和車體連接處增加了橡膠襯套,以犧牲原本就不強的運動性能來提高豪華感、NVH。一艘“大船”就這么徹底“下水”了。
差點以為這是輛皮卡的內飾
這一代戰馬的內飾繼承了來自上一代1970款車型的一體化座椅和兩大四小圓形元素的儀表盤。座椅和內飾板也根據車型配置的不同,表面材質也有織物或者聚乙烯可選,運動氛圍就這么被稀釋掉了。
不得不說,這些小細節還是挺體現美式精緻感的
第三代Charger車型在石油危機和美國政府的“Cut down”政策的雙重壓力下,隨著每年的改款,漸漸地把引擎壓縮比調低了,比如經典的7.2L(440ci)引擎的功率下降到了209kW(284PS),足足下降了71PS之多!此舉將旗艦性能車的位子拱手讓給了小一號的E平台挑戰者和更小的A平台惡魔(雖然大家都在縮水),定位已經是個人的“豪華遊艇”,不免令人唏噓。
4 四代徹底淪陷為個人豪華「大船」 回頂部
第四代:1975-1978 徹底淪為“大船”,也是B平台Charger的絕唱
第四代道奇Charger在1975年的推出,人們發現之前哪怕是第三代車型仍殘存的運動氣質已經被撇的“乾乾凈凈”,新車完全就是克萊斯勒包滿"科林斯皮革"的個人豪華車 -- Cordoba的換標車型!而且由於售價和定位的重合,再加上石油危機下飛漲的油價,甚至還有新晉的日系“蝗蟲”的沖擊下,美國人民當然不買賬,其慘淡的銷量與第二代車型的風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什麼?道奇Charger長得這么像GM家的?的確,那Camaro標志性的四眼大燈+Montecarlo的輪拱曲線和無框車門+傾斜C柱三角窗,這輛佛系的“大船”完全就是GM當時的柱廊式造型的“代言”。看來克萊斯勒的設計師里出了些叛徒。
縱使第四代的Charger的內飾有真皮+木紋飾板+一坐就能陷下去的美式大沙發的組合,還有方形分隔式的儀表盤和神似計算器的“高科技”液晶數字顯示屏,也沒能讓這車“蒙騙”過消費者的法眼。
美式大通鋪:車里“開車”,悠然自得
更讓人感覺到“晚節不保”的是,這一代的Charger車型僅有最大功率僅為110kW(150PS)的5.2L V8引擎,或者139kW(190PS)的5.9L V8引擎可選,哪怕是77年推出致敬經典的的“Daytona”車型。這意味著,哪怕你是最狂熱的速度分子,也只能開著這所謂的 “Charger·Daytona” 車型在高速公路上“蠕動”時,情形是有多麼的滑稽。
終於,在慘淡的銷量和暗淡的前景下,最後一輛第四代Charger在1978年某天黯然駛下了克萊斯勒的生產線。這意味著,歷經了12年的光陰,這款經典車型的歷史已經告一段落。
全文總結從第一代車型的一鳴驚人,到第二代引領潮流,每一年改款都能驚艷過人的“肌肉車教父”,可以說B平台Charger的前半生,可謂是當時美式豪放文化的最佳體現。再到後來第三代以及第四代車型的逐漸“軟化”,丟失了自己的立身之本,也體現了當年受多種內外因素下,美國汽車工業被迫轉型的尷尬,可謂是那個瘋狂年代的最好見證者。
噢,對了,道奇在2005年復活了這個車系的第六代車型。什麼?第五代車型去哪了?不急,待我繼續找找資料,下次給大家娓娓道來。(圖:en.wheelsage.org / 文: 秦子鈞 / 鳴謝 @那年那車那些事 微信公眾號 @眾品味黨 提供部分資料)
5. dodge是什麼車
Dodge是道奇汽車品牌,因創始人是一對出生在美國密歇根州的兄弟,所以商標採用兄弟倆的姓氏「Dodge」,圖形商標是在一個五邊形中鑲一羊頭,在汽車上使用小公羊、大公羊兩個商標。20世紀60~70年代,道奇開始向北京上海等城市提供長途客車、貨運汽車、公交車以及進藏的主要運輸車輛。
汽車誕生:
道奇蝰蛇SRT-10:道奇兄弟公司實際上製造了福特汽車第一批產品中的大部分,包括發動機、底盤和所有的傳動部件,而福特也很少使用其它製造商提供的車身和底盤。多年來道奇兄弟和福特的關系一直很好,約翰還是福特汽車的副總裁。
然而在1913年,道奇兄弟開始注意到福特有想要自給自足的傾向。那時道奇兄弟已在密歇根州重開了一家大型工廠,後來成為著名的道奇總廠。霍瑞德和約翰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汽車試驗場,並於1914年設計出他們的第一輛車。
6. 地獄貓屬於什麼車型
道奇挑戰者地獄貓srt採用經過重新設計升級的整車運動套件,懸掛調校也會更加偏硬一些。新車一體式尾燈採用了164顆LED燈源,肌肉車尾翼提升了它在高速的穩定性,而底部擾流器和大口徑雙出尾排更加徹底的彰顯了它強大的性能。內嵌式的圓形前大燈看上去異常兇悍,將美式肌肉車的豪邁風格展露無遺。
網路
7. 不裝了,我攤牌了!沒有V8的道奇挑戰者,其實也挺香
往期精彩內容:【曉曉評車】剛好夠用,從夾縫中求生存的大眾探歌,230TSI進取型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8efeaf7b75275c79/83934606-1.html【曉曉評車】百萬級別銷冠王,開著要比坐著爽。詳評第四代寶馬X5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24db2fab70a63516/84394235-1.html【曉曉評車】邁向精品車型的伊始,求真務實的【東風風行新T5】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7fed62df8a3db23/84641098-1.html【曉曉評車】平民版法拉利,深度體驗福特Mustang,竟然如此舒適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9e4160a6e873adf5/85425159-1.html【曉曉評車】保時捷911CarreraCabriolet這是一台捨不得加速的車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acbe6bd9ff1c3524/85537342-1.html【曉曉評車】賣掉之後又買了一台,精緻運動的SUV——保時捷Macan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9bed7df43d939876/85673496-1.html【曉曉評車】買一台Jeep牧馬人羅賓漢不越野,居然他用來日常代步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78c62dbc25aa08d3/85766051-1.html【曉曉評車】集齊歷代的國產大眾高爾夫,看中國汽車產業發展15年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446a486b58e8e08b/85852581-1.html【曉曉評車】車主現身說法,阿爾法羅密歐Giulia並沒有那麼的離譜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40be1b0492dc8015/85967185-1.html【曉曉評車】5.0升八缸大頂配,康康車迷心中最完美的路虎發現4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7d2d10ec516fa42b/86107336-1.html
8. 懂車的看下這車叫什麼牌子貴不貴謝謝!
目測~~~喬治巴頓 美國汽車品牌,主要生產超級越野車。 300萬人民幣左右~如能提供更多圖片還可以更加准確~
9. 介紹一下 道奇挑戰者的數據。像發動機型號 多少匹馬力 謝謝。
第一代道奇挑戰者:
挑戰者的外形:設計師是當時道奇的主力肌肉車Charger的設計師Carl Cameron,因此挑戰者的外形風格與Charger非常相似。
底盤方面:挑戰者也是直接沿用集團內另一款肌肉車普利茅斯Barracuda梭魚的底盤,以降低研發和製造成本。
動力方面:挑戰者的發動機從3.24L的直列6缸到7.2L的V8,共有8款不同排量的六缸或八缸發動機可選。
第二代道奇挑戰者:
第二代挑戰者在1978年上市。雖然掛著道奇挑戰者的名號在美國銷售,但其實它並不能算是第一代挑戰者的正統繼任者,因為它其實是一台克萊斯勒合作公司三菱出品的Galant Lambda的馬甲
Galant Lambda也是一台雙門轎跑車,當時在世界各地掛著不同的商標銷售。
在美國銷售的就是道奇第二代挑戰者。這台掛著美國標的日本車搭載兩台直列四缸的三菱發動機,也在三菱的愛知工廠總裝。直到現在,很多美國人也沒把這一代挑戰者當做這個車系的一個「正代」。
第三代道奇挑戰者:
進入21世紀,當福特和雪佛蘭先後復活了自己的Pony Car產品之後,克萊斯勒由於公司財務狀況等原因遲遲無法跟進。
直到2008年初,克萊斯勒才推出了第三代挑戰者。這代挑戰者也同樣擁有向第一代致敬的復古造型。底盤方面,基本結構與克萊斯勒300C相同,但為了保證挑戰者的操控靈活性,克萊斯勒將挑戰者的軸距縮減到了2950mm。
動力系統方面,最初上市時的第三代挑戰者有3.5L V6和6.1L HEMI V8,在改款後最新的型號則更換為3.6L Pentastar V6(新一代的克萊斯勒集團主力發動機,大切諾基上也是使用這一台)、5.7L HEMI V8和6.4L HEMI V8(裝在頂級的SRT8版本上)。
(9)改裝道奇跑車圖片擴展閱讀:
道奇挑戰者的量產發展:
在2007年底,道奇原廠率先公布了數張量產版挑戰者SRT8的照片,由首批照片中,可看出量產車型的水箱格柵將採用大型網狀式樣,有別於概念車型帶有道奇品牌特色的十字型樣式,另外鋁合金輪轂的造型雖然和概念車型同為五幅式樣式,但線條卻更為簡潔,並可從中依稀窺見Brembo的剎車卡鉗,而圖片中所配置的則為245/45Z R20的固特異(Goodyear)車胎,這樣的設計在當時引起了不少熱衷於美系力量型跑車愛好者的討論。
而在芝加哥車展中,量產版挑戰者SRT8正式亮相,在造型部份,可看出其大致延續了原本概念版本的設計,並且傳承了上世紀70年代挑戰者車系的經典線條。而量產後的車型,大致僅有尾燈和後保險桿等處,和概念車型有著較為明顯的區別。
道奇品牌與SRT全球營銷負責人Mike Accavitti表示,全新的挑戰者SRT8,希望能夠在現代化的造車技術下,滿足所有力量型跑車愛好者的需求,除了優異的動力與操控表現,包括GPS衛星導航系統、Keyless Go免鑰匙系統yGIG車用信息系統,以及UConnect車用通訊系統等,都將帶來更為便利的用車環境。
10. 一級別的車型中,道奇惡魔和地獄貓區別是什麼
排放量不同,配置不同,汽車的發動機不同,汽車的缸體也不同。外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