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裝汽車 » 米格23戰斗機現代化改裝圖片

米格23戰斗機現代化改裝圖片

發布時間: 2021-06-21 16:57:49

㈠ 米格-23「裝配匠」戰斗機有哪些系列

(1)米格-23S系列:包括S/SM兩種型別。S是最初試生產型,首架原型機在1969年5月28日首飛,SM是其使用APU-13新型掛架的改型。S系列在1970年即停產,總共生產了50架;

(2)米格-23UB:是米格-23家族中的唯一雙座型,用於教練但保留格鬥能力。第1架以S型為基礎改裝,後續機則在M型基礎上發展,因此也稱米格-23UM。該型別生產從1970年持續到1978年,總共生產了769架;

(3)米格-23A:是米格-23家族中唯一的艦載型。原為蘇聯1972年完成預先設計的1160型航母發展,後由於1160項目取消而改為艦載戰斗機試驗機,在1980年開始進行斜板滑躍起飛技術的試驗;

(4)米格-23M系列:包括M/MS/ML/MF/P/MLD6種型別,是米格-23系列的主力。M是S的改型,1972年6月首飛,1973年服役;MS是M的簡化出口型,1973年首飛;ML是M的改型,1974年首飛,1976年投產,1981年停產,也有大量出口;MF是與M基本相當的出口型,1977年首飛;P是1977年開始在ML型基礎上為國土防空軍研製的截擊型,1979年首飛;MLD是米格-23最後一種改型,在1984年後改進。

米格-23「裝配匠」戰斗機

㈡ 米格-23戰斗機的裝備與戰史是怎樣的

米格-23首先裝備蘇軍的殲擊-轟炸航空兵團,在國外則首先裝備駐扎在民主德國的蘇第16航空集團軍。該機的大航程使西方一直視為最大威脅的蘇軍前線航空兵在進攻時不再需要以前線機場作為中途站,大大降低了敵方可能的預警時間,成為蘇軍殲擊—轟炸航空兵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米格-23P和米格-23MLD還裝備了蘇國土防空軍,並成為該軍種在上個世紀80年代裝備的最重要截擊機之一。

截至到1998年年初,仍有約1500架的米格-23在26個國家服役,它們是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白俄羅斯、吉爾吉斯、土庫曼、烏茲別克;波蘭、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埃及、葉門、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阿爾及利亞、蘇丹、衣索比亞、安哥拉;阿富汗、印度、越南、朝鮮和古巴。此外有報道稱納米比亞從安哥拉、辛巴威從利比亞分別獲得了2架和3架米格-23;而亞美尼亞有7架米格-23,但都已經無法執行任務。

自從1973年參加第4次中東戰爭以來,米格-23系列已多次參與實戰,包括第5次中東戰爭、安哥拉戰爭、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等,主要參與的實戰及各方統計如下:

1982年6月6日~11日以色列與敘利亞的貝卡谷地大空戰:俄羅斯在90年代初公開報道的結果是23:47,其中在6月10日一天中雙方損失比為10:22,敘利亞損失的飛機包括8架米格-23MS和4架米格-23MF。俄羅斯資料稱貝卡谷地大空戰中敘利亞的米格-23總共擊落12架以軍飛機,包括:6架F-16A、4架F-4E、1架BQM-34無人機和1架E-2C,米格-21擊落5架以軍飛機。但是以色列空軍宣稱貝卡谷地空戰結果為0:84,且在1979~1985年間沒有任何以色列空軍戰斗機被敵機擊落過。

1985年安哥拉戰爭中的空戰:蘇聯在1985年為安哥拉提供了50架米格-23MF,它們由古巴派出的飛行員駕駛與南非空軍的「幻影」F1和「幻影」III作戰並取得了優勢;

1980~1988年的兩伊戰爭中的空戰:伊拉克統計其米格-23系列至少擊落伊朗的7架F-4,此外還有1架AH-1J和1架F-27;而伊朗空軍統計其F-14A和F-4等共擊落11架伊拉克米格-23,米格-23戰損比為9:11。

1991年海灣戰爭中的空戰:伊拉克的米格-23系列至少被美國F-15C擊落6架,但是米格-23MF至少也用R-23擊落一架F-16。米格-25「狐蝠」

米格-25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高空高速截擊殲擊機。50年代末開始設計,原型機於1964年首次試飛,1969年開始裝備部隊。北約集團給予綽號為「狐蝠」。米格-25最初以美國的B-70超音速洲際轟炸機為主要作戰對象,因而在設計上強調高空高速性能。該機曾打破多項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世界紀錄。米格-25可在24000米高度上以M2.8的速度持續飛行,最大飛行速度達M3.0,是目前世界上闖過「熱障」(M2.5)的僅有的兩種飛機之一。

目前,在蘇空軍中服役的米格-25有近600架,此外還向利比亞、敘利亞、阿爾及利亞、印度、伊拉克等國出口。米格-25有以下幾種型別:米格-25,高空高速截擊型;米格-25P,偵察型;米格-25Y,雙座教練型;米格-25P電子偵察型,與P型大體相似,但機頭兩側較後處裝較大的側視雷達,不帶照相機;米格-25M先進截擊型,雷達和機載設備作了改進,具有與米格-23相似的有限的下視下射能力,裝兩台改進的P-31X渦噴發動機,可帶6枚半主動制導的AA-9中距空對空導彈和一門內裝機炮;米格-25「狐蝠」於1986年出現的防空壓制型,可帶AS-11反輻射導彈。米格-25「狐蝠」

㈢ 米格-23戰斗機使用了哪幾種不同型別的渦噴發動機

米格-23使用了R-27F2M-300、R-29-300、和R-35-300這三種渦噴發動機:

(1)R-27F2M-300:尺寸約4850×1060毫米,重1725千克;空氣流量95千克/秒,總增壓比10.9,渦輪前溫度1370K;最大和加力推力分別約6900和10000千克,推重比5.8;最大和加力推力下耗油率分別約0.98和2.09千克/千克推力·小時。

(2)R-29-300:尺寸約4992×1,088毫米,重1992千克;空氣流量110千克/秒,總增壓比12.88,渦輪前溫度1410K;巡航、額定、最大、小加力和全加力推力分別約5300、6100、8300、9800和12500千克,對應的渦輪後溫度分別為913、913、1113、1068和1113K,推重比6.5;巡航、額定、最大、小加力和全加力推力下的耗油率分別約0.83、0.84、0.96、1.5和2.03千克/千克推力·小時。

(3)R-35-300:長約4975毫米,重約1800千克;總增壓比13.0,渦輪前溫度1520K;最大推力約8550千克,加力推力約13000千克,推重比7.2;最大推力和加力推力下耗油率分別約為0.96和1.95千克/千克推力·小時;其餘數據與R-29-300基本相同。

㈣ 米格-23戰斗機的動力裝置是怎樣的

米格-23戰斗機的的動力裝置:米格-23戰斗機配備2台P-31渦噴發動機,加力推力2×120.5千牛,最大推力2×9300公斤。

㈤ 米格-23戰斗機的機載武器系統是怎樣的

米格-23的固定武器是一門GSh-23L雙管23毫米加斯特航炮,安裝在前機身正下方、進氣道唇口後約250毫米。炮重52千克,備彈200發,射速每分鍾3200~3400發,彈丸初速715米/秒。具有不限時射擊和0.3秒限時射擊兩種射擊方式。

米格-23最大外掛載荷為3000千克,其中最大載彈量為1600千克。除機身中央掛架外,每邊進氣道和機翼固定段下各有1個武器掛架,每邊活動翼下還可增加1個帶800升副油箱的掛架以增大航程。各武器掛架可掛航炮吊艙、空空導彈、火箭巢、自由落體炸彈等。

米格-23可使用的空空導彈包括:R-3、R-23/24和R-60,米格-23MLD和米格-23-98還可使用R-27和R-73,後者還可使用R-77。大多數型別可同時攜帶6枚空空導彈,配置通常為2+4;而SM/MS型只能掛4枚,配置通常為2+2。

R-3是由圖西諾的試驗設計局在AIM-9B基礎上發展,主要有紅外型的R-3S和半主動雷達型R-3R。前者尺寸2,837×127×528毫米,發射重量75.3千克,硫化鉛導引頭,射程1.2~7.6千米;後者尺寸3417×127×528毫米,發射重量82千克,射程1~8千米。兩者戰斗部均為11.3千克高爆破片,最大速度M2.5,最大過載10~11g,最大使用高度21000米。

R-23/24是由「三角旗」機械製造設計局研製的中距攔射彈,俄羅斯公布的米格-23戰果主要是使用它們獲得的。R-23在1969年開始服役,中段指令+末段被動紅外型R-23T尺寸4180×200×1000毫米,發射重量217千克,戰斗部為35千克高爆破片,射程4~25千米;中段指令+末段半主動雷達型R-23R尺寸4460×200×1000毫米,發射重量223千克,射程4~35千米,其餘數據與紅外型相同。R-24作為R-23的改進型在1981年開始服役,中段指令+末段被動紅外型R-24T尺寸4800×230×1000毫米,發射重量248千克,戰斗部為35千克高爆破片,射程4~25千米;中段指令+末段半主動雷達型R-24R尺寸4800×230×972毫米,發射重量250千克,射程4~35千米,其餘數據與紅外型相同。4種型別的最大速度均為M2。米格-23M系列除MS型外均可使用R-23/24系列。

R-60也是三角旗的產品,1975年開始服役。紅外格鬥型R-60T尺寸2080×130×430毫米,發射重量63千克,戰斗部為3千克高爆破片,最大射程3千米;改型R-60TM尺寸2090×120×430毫米,發射重量43千克,戰斗部為3.5千克連續桿型,最大射程0.3~12千米。雖然也發展過半主動雷達型,但未見有服役報道。米格-23M系列除MS型外均可使用該導彈。

㈥ 米格-23系列戰斗機有哪些型別

米格-23系列是米格-23家族中主要用於制空的多用途戰斗機,包括以下型別:

米格-23S系列:包括S/SM兩種型別。S是最初試生產型,首架原型機在1969年5月28日首飛,SM是其使用APU-13新型掛架的改型。S系列在1970年即停產,總共生產了50架;

米格-23UB:是米格-23家族中的唯一雙座型,用於教練但保留格鬥能力。第1架以S型為基礎改裝,後續機則在M型基礎上發展,因此也稱米格-23UM。該型別生產從1970年持續到1978年,總共生產了769架;

米格-23「裝配匠」戰斗機米格-23A:是米格-23家族中唯一的艦載型。原為蘇聯1972年完成預先設計的1160型航母發展,後由於1160項目取消而改為艦載戰斗機試驗機,在1980年開始進行斜板滑躍起飛技術的試驗;

米格-23M系列:包括M/MS/ML/MF/P/MLD6種型別,是米格-23系列的主力。M是S的改型,1972年6月首飛,1973年服役;MS是M的簡化出口型,1973年首飛;ML是M的改型,1974年首飛,1976年投產,1981年停產,也有大量出口;MF是與M基本相當的出口型,1977年首飛;P是1977年開始在ML型基礎上為國土防空軍研製的截擊型,1979年首飛;MLD是米格-23最後一種改型,在1984年後改進。

為使仍然在各國服役的米格-23系列能繼續使用,俄羅斯飛機生產股份公司在1998年還提出了米格-23-98系列改進方案。

㈦ 米格-23「裝配匠」戰斗機的起落架有哪些特點

由於採用了上單翼布局,所以主起落架只能安置在機身,這樣便形成了米格-23相對於以往米格機獨特的八字形主起落架。且其前起落架為雙輪,主起落架為單輪。

㈧ 殲8和米格23有什麼區別它們都是改自MIG21的把

沒有任何聯系的兩種飛機。MIG23是獨立設計的變後掠翼戰斗機,和MIG21沒有任何聯系。

㈨ 米格-23「裝配匠」戰斗機有什麼特性

米格-23是由莫斯科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研製的米格-21後繼機種,總設計師是A·I·米高揚和R·A·別里亞科夫,主管設計師為A·A·安德烈耶夫、V·A·拉夫羅夫和G·A·謝多夫。機號為231的首架變後掠翼原型機在1967年6月10日由A·V·費多托夫首飛,並於同年7月9日的蘇聯航空節期間在莫斯科圖西諾空軍機場首次公開展示,並被北約命名為「鞭撻者」。1969年年中投入試生產,次年裝備蘇聯空軍殲擊—轟炸航空兵,1973年開始在莫斯科「勞動旗幟」工廠和伊爾庫茨克工廠大量生產,到1984年停產時該家族累計生產數量超過6000架,超過美國F-4「鬼怪」II系列,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第3代戰斗機。

米格-23系列是米格-23家族中主要用於制空的多用途戰斗機,包括以下型別:

米格-23S系列:包括S/SM兩種型別。S是最初試生產型,首架原型機在1969年5月28日首飛,SM是其使用APU-13新型掛架的改型。S系列在1970年即停產,總共生產了50架;

米格-23UB:是米格-23家族中的唯一雙座型,用於教練但保留格鬥能力。第1架以S型為基礎改裝,後續機則在M型基礎上發展,因此也稱米格-23UM。該型別生產從1970年持續到1978年,總共生產了769架;

米格-23「裝配匠」戰斗機米格-23A:是米格-23家族中唯一的艦載型。原為蘇聯1972年完成預先設計的1160型航母發展,後由於1160項目取消而改為艦載戰斗機試驗機,在1980年開始進行斜板滑躍起飛技術的試驗;

米格-23M系列:包括M/MS/ML/MF/P/MLD6種型別,是米格-23系列的主力。M是S的改型,1972年6月首飛,1973年服役;MS是M的簡化出口型,1973年首飛;ML是M的改型,1974年首飛,1976年投產,1981年停產,也有大量出口;MF是與M基本相當的出口型,1977年首飛;P是1977年開始在ML型基礎上為國土防空軍研製的截擊型,1979年首飛;MLD是米格-23最後一種改型,在1984年後改進。

為使仍然在各國服役的米格-23系列能繼續使用,俄羅斯飛機生產股份公司在1998年還提出了米格-23-98系列改進方案。

氣動與推進系統設計

米格-23是蘇聯繼蘇-17後的第2種變後掠翼超音速戰斗轟炸機,它在氣動上參照了美國F-111變後掠翼戰斗轟炸機,繼承了F-111最初的多用途設計思想並要求具有寬闊的飛行速度范圍、較大的航程和作戰半徑、良好的起降性能和突出中低空機動性能。這在它氣動布局上的主要反映便是以變後掠上單翼布局取代了米格戰斗機傳統的中單翼結構形式。

米格-23的機翼前方有較大的固定邊條,機翼轉軸沿展向位於距機身軸線約21.4%半翼展處,沿橫向位於機翼最大厚度處,機翼具有18°40′、47°40′和74°40′3個可用前緣後掠角,其中18°40′的後掠角用於起降、轉場巡航和巡邏待機;74°40′的後掠角用於超音速和低空大錶速飛行;47°40′的後掠角則用於空中格鬥。其他有利於提高亞音速性能的設計有:活動翼前後緣均布置有多段式襟翼,其中後緣的單縫襟翼基本佔有整個後緣長度,大大提高了飛機的起降性能;每個活動翼在後緣襟翼前方布置兩片單偏擾流片,可結合差動平尾進行滾轉控制,不僅滿足了滾轉操縱力矩的需要,還使在飛機活動翼後緣布置全展向襟翼成為可能;活動翼上加裝了一個2.4°的鋸齒形前緣並在機翼沿展向做中等程度的錐形扭轉,提高了高亞音速巡航狀態下的升阻比,可降低油耗、提高續航時間和航程等。機翼具有4°的下反角,後機身布置的4塊減速板。

米格-23採用略低於機翼平面全動式斜軸平尾,前後緣後掠角度分別為55°40′和15°,面積6.93平方米,展弦比1.84。當作升降舵使用時平尾偏轉范圍為-24°~+8.5°,差動滾轉時最大差角大小為10°和6.5°,機翼上的擾流片則與平尾差動機構和機翼轉動機構聯動,機翼後掠18°40′時進行滾轉控制其偏角為45°,後掠角為74°40′時偏角為0°。它與差動平尾的結合可為米格-23提供足夠的滾轉力矩。

米格-23的垂直安定面設計對其達到M2.35的最大設計速度至關重要,其垂尾前緣後掠角62°21′,不計背鰭的面積為6.01平方米,展弦比0.77,其中方向舵面積為0.93平方米,最大偏轉角±25°;腹鰭為單塊折疊式,總面積1.46平方米,展弦比0.45,腹鰭鰭臂長4.5米。該腹鰭採用液壓控制並與起落架交聯,當起落架放下時腹鰭折起,起落架收起時腹鰭放下。

米格-23的主要尺寸數據是:機長15.88米,翼展7.78米和14.0米,機高4.82米;最大和最小後掠時機翼面積分別為34.16和37.35平方米。

米格-23系列採用矩形外部壓縮兩側進氣道,其設計直接參照了美國的F-4。進氣口前有平行於機身側面安裝的3級垂直斜板,它們與機身側表面有55毫米的距離,形成了可避免貼著機身流動的低能量附面層進入進氣道中的附面層槽道;最靠近進氣口的第3級斜板上還開有吸除貼著斜板形成的附面層氣流的小孔,可將附面層氣流排入與機身側表面之間的附面層槽道中,提高進氣道的進氣效率。每側進氣道外側表面安裝有兩個上下布置的矩形輔助進氣門,其開關由進氣道內與外部空氣壓力差控制,可保證發動機工作需要的進氣量。3級斜板中最前方的第1級固定,第2、3級則可調,由此構成了4波系進氣道。

米格-23使用了幾種不同型別的渦噴發動機,均為莫斯科的圖曼斯基設計局或莫斯科留里卡設計局的產品。最主要3種是R-27F2M-300、R-29-300、和R-35-300,它們的總設計師均為K·哈察圖諾夫,主要性能數據如下:

R-27F2M-300:尺寸約4850×1060毫米,重1725千克;空氣流量95千克/秒,總增壓比10.9,渦輪前溫度1370K;最大和加力推力分別約6900和10000千克,推重比5.8;最大和加力推力下耗油率分別約0.98和2.09千克/千克推力·小時。

R-29-300:尺寸約4992×1,088毫米,重1992千克;空氣流量110千克/秒,總增壓比12.88,渦輪前溫度1410K;巡航、額定、最大、小加力和全加力推力分別約5300、6100、8300、9800和12500千克,對應的渦輪後溫度分別為913、913、1113、1068和1113K,推重比6.5;巡航、額定、最大、小加力和全加力推力下的耗油率分別約0.83、0.84、0.96、1.5和2.03千克/千克推力·小時。

R-35-300:長約4975毫米,重約1800千克;總增壓比13.0,渦輪前溫度1520K;最大推力約8550千克,加力推力約13000千克,推重比7.2;最大推力和加力推力下耗油率分別約為0.96和1.95千克/千克推力·小時;其餘數據與R-29-300基本相同。

米格-23-11原型機使用AL-7F-1,其尺寸約6810×1250毫米,重2010千克;空氣流量114千克/秒,總增壓比約8,渦輪前溫度1200K;最大和加力推力分別約6800和9200千克,推重比4.6;最大和加力推力下耗油率分別約0.90和1.99千克/千克推力·小時。

主要特點

米格-23採用半硬殼式機身,主要製造材料是鋼和鋁合金。飛機的液壓系統沿用了米格機傳統的雙余度設計,即包括完全獨立的主液壓系統和助力液壓系統。主液壓系統向機上所有需要液壓能源的系統和附件供應能量,助力液壓系統僅對飛行操縱提供液壓能源,可保證前者發生故障時飛機的安全返航。兩套液壓系統壓強均為210千克/平方厘米。

由於採用了上單翼布局,所以主起落架只能安置在機身,這樣便形成了米格-23相對於以往米格機獨特的八字形主起落架。且其前起落架為雙輪,主起落架為單輪。

米格-23的座艙具有空調系統,可將座艙溫度保持在10~20℃,當飛行高度大於2000米時座艙內開始逐漸增壓,到9000~12000米高度將比大氣壓力高出0.3千克/平方厘米。

米格-23使用的KM-1M彈射座椅:全重達135千克,可在0~20千米高度、錶速130千米/小時、所有飛行高度上的最大速度條件下提供安全救生。該彈射座椅還配備有「蚊-2M」型無線電通訊電台,彈射座椅降落傘系統動作後可自動啟動。

飛控系統及飛行性能

米格-23沿用了米格機傳統的硬式操縱,在三軸操縱中引入了SAU-23自動飛行控制系統,該操縱系統的主要功用有:按照飛行員給定的數據自動保持飛機姿態;結合攻角感測器自動配平飛機;自動恢復到平飛狀態和從低空危險高度自動拉起;限制飛機傾斜角在±32°以內並限制攻角;與遠距導航台結合引導飛機到目標上空;與近距導航台結合自動引導飛機下滑到50~60米高度以下,然後由人工操縱著陸等。

由於採用多用途設計思想和變後掠翼設計,米格-23的起降性能和續航新型比米格-21有了明顯進步。

米格-23系列在正常起飛重量下的起飛滑跑距離為500~650米,著陸速度240~260千米/小時,著陸滑跑距離為700~810米或1200米。

米格-23系列內部最大燃油攜帶量為4415千克,機腹下可掛1個490升或800升容量的副油箱,每側活動翼下的掛架可掛1個800升副油箱,這樣最大載油量達到6470千克。不過由於活動翼下的掛架不能自行旋轉以保持順氣流方向,因此只能在最小後掠角時掛副油箱,而在最大後掠角狀態下機腹的所掛超音速油箱通常也要拋棄。該機機內油航程約1950千米,轉場航程約2820千米;攜帶3個副油箱和2枚空空導彈時作戰半徑約1160千米,攜帶2000千克炸彈時約700千米。

高度、速度、機動性能

米格-23的機翼轉動可由主液壓系統或助力液壓系統單獨操縱,在滿足一定操縱條件的前提下,若使用兩套液壓系統同時供壓,機翼從最小後掠角轉到最大後掠角需17秒;若僅採用一套液壓系統則需32秒,機翼動作滯後於操縱手柄動作0.3~0.4秒,所需要的操縱力約為6.5~7.5千克和7.5~8.2千克,在飛行中改變後掠角時要求過載不大於2g。

米格-23的高度-速度包線區均隨著後掠角的增大而增大。米格-23系列最大飛行馬赫數為2.35,低空最大飛行速度135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8300米。最小平飛速度約260千米/小時,後掠角由小至大對應的最小機動錶速約為400千米/小時、450千米/小時和500千米/小時。

米格-23系列空重10200~1090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14800~158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7800~18400千克,空戰推重比約0.93,空戰翼載荷359.9~393.5千克/平方米,最大起飛重量時翼載荷492.6~538.6千克/平方米,後掠角由小到大對應的最大使用過載為4.5g、6.5g和7g。

米格-23系列在空戰格鬥時使用中等後掠角,因為此時其盤旋性能最好。該機在高度5000米、馬赫數0.9時最小盤旋半徑約2200米,在同一高度馬赫數0.5時最小盤旋半徑約1160米;在5000米高度從馬赫數0.5加速到1.2需61秒;海平面和2000米高度最大瞬時爬升率分別約230米/秒和160米/秒,從起飛爬升到10000米高度需80秒。

米格-23系列均不具備大迎角飛行能力,其SAU-23自動駕駛儀對攻角的具體限制是:機翼後掠小於30°時攻角小於12°;大於30°時攻角小於18°。

米格-23系列中機動性最好的是翼根增加可產生渦流的第2個鋸齒、機翼前緣襟翼可由計算機自動控制偏轉到最佳位置的米格-23MLD,飛過美國F-15D和法國「幻影」-2000的俄羅斯試飛員認為該機的飛行性能已與這兩種4代機相差不大。

航空電子設備

米格-23的航電設備比以往的蘇制飛機有了較大的進步,蘇軍自用和出口到華約國家的米格-23M系列的航電設備通常主要包括:RP-23火控雷達、TP-23紅外搜索跟蹤系統、激光測距儀、ASP-23瞄準具、全自動導引系統、「警笛」3雷達報警系統以及通信電台、無線電高度表、無線電羅盤、近距導航和著陸系統等,不同型別使用的同型設備往往小有差別。

RP-23也稱「藍寶石」-23,由俄羅斯頭號機載雷達廠商費佐頓科研生產聯合體研製生產,天線直徑為750毫米,工作頻率15G赫茲,單脈沖體制,峰值功率100千瓦,對雷達散射截面積為16平方米的目標搜索/跟蹤距離分別為85千米和54千米,制導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最大距離為30千米。美國認為該雷達與其AN/APG-59基本相當,而我國殲8B早期型上的雷達某些方面則優於RP-23。

向非華約國家出口的米格-23多數要經過簡化,下面以米格-23MS為例進行簡要說明。

米格-23MS的火控系統被稱為「金剛石」-23,主要包括RP-22火控雷達、ASP-PFD-21瞄準具、SPO-10雷達報警接收機和ARL-SM半自動引導系統等,無紅外搜索跟蹤裝置、激光測距儀和全自動導引能力,且大多數設備沿用或改進自米格-21的後期型。

RP-22也稱「藍寶石」-21,也是費佐頓產品,還用於米格-21比斯、米格-23UB和前14架米格-23S。該雷達天線直徑380毫米,重約220千克,工作頻率一般認為是12.88~13.2G赫茲,單脈沖體制,低脈沖重復頻率,峰值功率100~120千瓦,方位掃描角度60°、俯仰掃描角度±20°,掃描速度2.9°~3.6°/秒,波束寬度3.5°×3.5°,對雷達散射截面積為16平方米的目標搜索/跟蹤距離分別為20~25千米和14~17千米。該雷達基本性能大致與我國的殲8A上的204雷達相當。

ASP-PFD-21瞄準具可連續計算機炮對空/對地攻擊提前角和瞄準角、發射火箭彈時的修正角並以固定環方式發射R-3S/R導彈。在空對空狀態使用機炮或S-5火箭彈時射擊距離為550~2000米,空對地時為1150~2000米;使用S-24火箭彈對地攻擊時設計距離為1550~2000米,作戰使用高度200~17000米,目標速度500~2000千米/小時,系統重量約25千克。

SPO-10雷達報警接收機天線安裝在固定翼段前緣和垂尾後上方,可在全方位和俯仰±45°范圍內接收工作頻率7.5~16.67G赫茲、脈沖重復頻率400~8000赫茲、脈沖寬度0.2~5微秒的雷達信號,並以燈光和音響信號報警,且對對方雷達的「搜索」和「截獲」信號分別有不同的報警方式,不包括電纜重量不超過3千克。

ARL-SM半自動引導系統也稱「蘭天-M」,用於飛機起飛達到一定位置後接受地面指揮所的指揮,該系統可使地面控制員控制飛機的飛行狀態和航向、進行導彈預熱和打開飛機發動機的加力、提供敵機和載機距離等。載機先根據引導指令進入敵機後半球並到達雷達可以捕獲敵機的陣位,一般在載機距敵機36千米時引導工作結束,由飛行員打開雷達進行瞄準和攻擊。在整個引導過程中載機雷達僅處於預備接通狀態,因此提高了抗干擾能力和攻擊的隱蔽性。

不論是米格-23MS還是其他型別,其航電設備大多都採用電子管和晶體管混合元件,導致設備體積、重量大和耗電量大,這也是蘇制飛機一直落後於美國的地方;但是這些設備畢竟裝到了飛機上並實現了其應用的功能,這說明蘇聯設計師很善於進行系統綜合。

機載武器系統

米格-23的固定武器是一門GSh-23L雙管23毫米加斯特航炮,安裝在前機身正下方、進氣道唇口後約250毫米。炮重52千克,備彈200發,射速每分鍾3200~3400發,彈丸初速715米/秒。具有不限時射擊和0.3秒限時射擊兩種射擊方式。

米格-23最大外掛載荷為3000千克,其中最大載彈量為1600千克。除機身中央掛架外,每邊進氣道和機翼固定段下各有1個武器掛架,每邊活動翼下還可增加1個帶800升副油箱的掛架以增大航程。各武器掛架可掛航炮吊艙、空空導彈、火箭巢、自由落體炸彈等。

米格-23可使用的空空導彈包括:R-3、R-23/24和R-60,米格-23MLD和米格-23-98還可使用R-27和R-73,後者還可使用R-77。大多數型別可同時攜帶6枚空空導彈,配置通常為2+4;而SM/MS型只能掛4枚,配置通常為2+2。

R-3是由圖西諾的試驗設計局在AIM-9B基礎上發展,主要有紅外型的R-3S和半主動雷達型R-3R。前者尺寸2,837×127×528毫米,發射重量75.3千克,硫化鉛導引頭,射程1.2~7.6千米;後者尺寸3417×127×528毫米,發射重量82千克,射程1~8千米。兩者戰斗部均為11.3千克高爆破片,最大速度M2.5,最大過載10~11g,最大使用高度21000米。

R-23/24是由「三角旗」機械製造設計局研製的中距攔射彈,俄羅斯公布的米格-23戰果主要是使用它們獲得的。R-23在1969年開始服役,中段指令+末段被動紅外型R-23T尺寸4180×200×1000毫米,發射重量217千克,戰斗部為35千克高爆破片,射程4~25千米;中段指令+末段半主動雷達型R-23R尺寸4460×200×1000毫米,發射重量223千克,射程4~35千米,其餘數據與紅外型相同。R-24作為R-23的改進型在1981年開始服役,中段指令+末段被動紅外型R-24T尺寸4800×230×1000毫米,發射重量248千克,戰斗部為35千克高爆破片,射程4~25千米;中段指令+末段半主動雷達型R-24R尺寸4800×230×972毫米,發射重量250千克,射程4~35千米,其餘數據與紅外型相同。4種型別的最大速度均為M2。米格-23M系列除MS型外均可使用R-23/24系列。

R-60也是三角旗的產品,1975年開始服役。紅外格鬥型R-60T尺寸2080×130×430毫米,發射重量63千克,戰斗部為3千克高爆破片,最大射程3千米;改型R-60TM尺寸2090×120×430毫米,發射重量43千克,戰斗部為3.5千克連續桿型,最大射程0.3~12千米。雖然也發展過半主動雷達型,但未見有服役報道。米格-23M系列除MS型外均可使用該導彈。

米格-23的主要對地武器及其配置方式有:

火箭發射巢或火箭彈:前者主要是UB-16-57、UB-32-57,後者主要是S-24。火箭發射巢的兩個數字分別表示發射管數和火箭彈口徑,所使用地火箭彈型號為S-5系列,它是蘇軍使用最多的標准空空/空地兩用火箭彈,全長910毫米,全重3.7千克,最大射程5~7千米,最大速度M1.5~1.8,具有6片折疊式尾翼。S-24則是蘇軍大口徑對地攻擊火箭彈,採用APU-68掛架發射,全長2220毫米,全重232千克,最大射程2~3千米,最大速度410米/秒,具有4片固定式尾翼。

米格-23攜帶火箭發射巢或火箭彈的最大掛載方式是:4個UB-16-57;2個UB-16-57+2個UB-32-57;4枚S-24。

自由落體炸彈:主要包括OFAB-100、FAB-250/500和ZB-500,數字均代表炸彈口徑。OFAB-100是低阻爆破炸彈,尺寸1690×216毫米,實重99.8千克;FAB-250/500均為降落傘減速的殺傷爆破炸彈,尺寸分別為1990×325和2220×450毫米,實重分別為275和525千克;ZB-500是燃燒炸彈,包括凝固汽油彈ZB-500GD和ZB-500ShM型,尺寸分別為2530×500和2503×500毫米,實重分別為322和318千克,裝填物重量分別為255和260千克。

米格-23攜帶自由落體炸彈的最大掛載方式是:16枚OFAB-100;4枚FAB-250;2枚ZB-500。

米格-23的空/地武器混合配置方式通常是機身掛架2個UB-16-57火箭發射巢加上進氣道和固定翼段下4或6枚空空導彈組合,此外國土防空軍使用的米格-23P和米格-23MLD規定只使用航炮和空空導彈。

裝備與戰史

米格-23首先裝備蘇軍的殲擊-轟炸航空兵團,在國外則首先裝備駐扎在民主德國的蘇第16航空集團軍。該機的大航程使西方一直視為最大威脅的蘇軍前線航空兵在進攻時不再需要以前線機場作為中途站,大大降低了敵方可能的預警時間,成為蘇軍殲擊—轟炸航空兵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米格-23P和米格-23MLD還裝備了蘇國土防空軍,並成為該軍種在上個世紀80年代裝備的最重要截擊機之一。

截至到1998年年初,仍有約1500架的米格-23在26個國家服役,它們是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白俄羅斯、吉爾吉斯、土庫曼、烏茲別克;波蘭、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埃及、葉門、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阿爾及利亞、蘇丹、衣索比亞、安哥拉;阿富汗、印度、越南、朝鮮和古巴。此外有報道稱納米比亞從安哥拉、辛巴威從利比亞分別獲得了2架和3架米格-23;而亞美尼亞有7架米格-23,但都已經無法執行任務。

自從1973年參加第4次中東戰爭以來,米格-23系列已多次參與實戰,包括第5次中東戰爭、安哥拉戰爭、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等,主要參與的實戰及各方統計如下:

1982年6月6日~11日以色列與敘利亞的貝卡谷地大空戰:俄羅斯在90年代初公開報道的結果是23:47,其中在6月10日一天中雙方損失比為10:22,敘利亞損失的飛機包括8架米格-23MS和4架米格-23MF。俄羅斯資料稱貝卡谷地大空戰中敘利亞的米格-23總共擊落12架以軍飛機,包括:6架F-16A、4架F-4E、1架BQM-34無人機和1架E-2C,米格-21擊落5架以軍飛機。但是以色列空軍宣稱貝卡谷地空戰結果為0:84,且在1979~1985年間沒有任何以色列空軍戰斗機被敵機擊落過。

1985年安哥拉戰爭中的空戰:蘇聯在1985年為安哥拉提供了50架米格-23MF,它們由古巴派出的飛行員駕駛與南非空軍的「幻影」F1和「幻影」III作戰並取得了優勢;

1980~1988年的兩伊戰爭中的空戰:伊拉克統計其米格-23系列至少擊落伊朗的7架F-4,此外還有1架AH-1J和1架F-27;而伊朗空軍統計其F-14A和F-4等共擊落11架伊拉克米格-23,米格-23戰損比為9:11。

1991年海灣戰爭中的空戰:伊拉克的米格-23系列至少被美國F-15C擊落6架,但是米格-23MF至少也用R-23擊落一架F-16。

㈩ 米格-23「裝配匠」戰斗機是誰設計的

米格-23「裝配匠」戰斗機的總設計師是A·I·米高揚和R·A·別里亞科夫,主管設計師為A·A·安德烈耶夫、V·A·拉夫羅夫和G·A·謝多夫。

熱點內容
福特商務車15座的價格 發布:2025-07-26 18:58:24 瀏覽:78
烏海去甘南自駕游最佳路線 發布:2025-07-26 18:42:34 瀏覽:755
賓士房車價格是多少 發布:2025-07-26 18:38:50 瀏覽:151
房車往哪停 發布:2025-07-26 18:07:06 瀏覽:662
暑假去日本旅遊安全嗎 發布:2025-07-26 17:43:28 瀏覽:391
上汽大通rv90長軸房車 發布:2025-07-26 17:38:01 瀏覽:534
飛翼兒的越野車 發布:2025-07-26 17:33:01 瀏覽:697
迷你世界豪華白色房車怎麼做教程 發布:2025-07-26 17:21:53 瀏覽:112
去泰國旅遊必買口紅 發布:2025-07-26 17:12:43 瀏覽:89
凱美瑞幾代內飾好 發布:2025-07-26 16:57:47 瀏覽: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