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改裝汽車圖片大全集
『壹』 怎麼改裝自行車
所以,如果你不想買了以後後悔,就應該了解這些知識。
2.自行車的舒適功能
A.變速器?很多人錯誤地認為自行車裝有變速器是為了可以加快騎行速度,其實人能夠發出的力最大隻有0.4馬力。變速器是為幫助人們將這最大馬力輕松地發揮出來的工具而已。
一般自行車都在城市內使用,城市內其實也有很多斜坡。比如有時您騎車時會感到腳踏突然變沉,用眼睛無法判斷的斜坡往往比較多。在此時,變速器的作用就能充分的體現出來,如果有變速器的話,此時只要能換成較輕的齒輪即可輕松自如的騎行。當然,同樣可使用在逆風的時候。
變速器的優點還在於,它可幫助您在體力不佳的情況下,有效的減少您的體力消耗。比如感冒時,體力消耗不能過大,所以如果您騎車時選擇較輕的齒數比騎行時就會很輕松。還有女性身體不佳時、學生應試疲倦時、年紀較大者都可靈活地使用變速自行車。所以變速車的好處確實是太多了。
備注組裝只是個創意,實用還是最主要的,可以支撐個架子以備日曬和雨淋用哦!還有最好向電動方向改裝,等騎的累的時候可以自動開啊!那要已節油為主哦!最好是蓄電的那種。
『貳』 想把自己的山地車改成街攀,不知道尺寸和不合適
不行哇 danny玩兒的是24街 是攀爬范疇 不是街車范疇~山地玩兒街車 很難很難~
『叄』 請問大神,這樣的山地車(如下圖)如何改裝成電動助力車越簡單越好。有沒有什麼推薦成本高嗎
輪胎上直接加個磨電機就行了。
『肆』 這輛折疊山地車(如下圖)可以改裝成助力車嗎一般多少錢網上買那些配件靠譜嗎能否推薦
要改助力車也別拿折疊車改呀,低端折疊車基本都是垃圾,鉸鏈部分很容易斷。網上事故案例已經很多了,改個助力的更危險。
而且助力車很容易被偷,直接買個電動車不好嗎?
『伍』 曾穎卓分享自行車改裝,要怎麼改才能更快
自行車也能改?當然啦。但是自行車改裝和汽車改裝不太一樣。
自行車的所謂整車廠,它的技術更多是車架技術(除了閃電、捷安特、Trek等部分大品牌是有一整套產品線),簡而言之就是賣車架。除了車架之外的配件,本來就是依賴對外采購。而配在低價整車的一些配件,等級一般比較低,這就留下了很大的升級空間。
而且自行車改裝升級,能讓車更好騎,更輕,基本上也沒啥副作用。
我自己玩了十幾年自行車,從一個一個零件存下來的組裝山地車,到除了車架啥配件都換了至少兩輪的爆改大行412,到後來折騰公路車,一路這么玩過來,算是有點經驗吧。剛好也有不少朋友是想知道自行車應該怎麼改,比起視頻這種一閃而過的表達,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寫成一篇類似說明書或者攻略一樣的文章會更好一些。
這篇文章的對象是「4+2」黨,也就是折疊自行車的車主。折疊自行車它有著方便收納、占據空間小的優勢,不過它們的騎行性能,由於輪子小和折疊機構影響剛性,一般都不如大車(山地車、公路車)。不過也有優化騎乘感受的價值。
當然啊,新車落地第一件事就是試試剎車好不好使,要是剎車不給力,起手就給它升級一套剎車。折疊車本身騎不快,基本改一套Shimano Deore或者Sram SD5的V剎,百元左右的價格,剎車力絕對可以輕松抱死,手感也舒服,美滋滋。
為什麼騎不快?當然每個人的體質和體能有區別,但是如果我們控制了「菜腿」這個變數,討論的是「同一個人,怎麼改才能騎得快一點」,這樣才有意義。
其實騎車和開車挺像的,車之所以可以前進,就是要克服阻力。而要克服的阻力越小,同樣的輸出就可以跑得越快。所以改自行車的大原則就是,把阻力減小。
首先是要先讓自己「舒服起來」,減小內耗。這和上車第一件事就是調座椅坐姿一樣,如果找不到一個舒服的坐墊和把手、腳踏板,車騎起來就一定不能很好地用力,所以一定騎得不快。
坐墊千萬不要選那些無底線軟的款式,這些款式看著很蓬鬆很軟,不僅泄力,而且承托力還很差,坐久了不見得舒服。最完美的坐墊是能夠給自己的坐骨一個恰到好處的支撐,然後預留一個淡淡的空間。
雖然體格因人而異,不同人對同一款坐墊的乘坐感可能千差萬別,不過從WTB這個品牌裡面選,大體不會錯,Comfort V、Rocket V、Pure V、Volt這些都不錯,捷安特的山地款也OK。一個好坐墊就像一雙好跑鞋,直接影響你能跑多久。
其他的例如人體工學把套,也可以防止騎久了手麻,這個可以有。腳踏也很重要,選擇比較抓腳的,這樣不容易滑腳的話,就會有種「人車一體」的感覺了,品牌非常多,可以在Wellgo裡面選自己喜歡的款式。
自己本身的阻力解決了,第二個阻力大戶是輪組。大多數成品車的原配輪組都是比較低成本的,所以阻力比較大,傳動損耗會把你的輸出硬生生浪費掉。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選擇困難症,有限預算應該先改輪組還是改變速套件,或者牙盤呢。我的回答一直都是先換輪組。因為變速套件只有在變速的時候感覺到好壞,但是輪組是只要車動起來就會有效果。
好的輪組首先它的軸承更順滑,轉動阻力小,其次可以更輕,輕松輕個幾百克。先讓車輪可以順暢地、低阻力地轉動起來吧。
輪組改裝盡量一步到位,14寸小車(412這類)500~600,20寸或以上選千元級別的,硬要推薦一個品牌那就Litepro吧,雖然一般,但基本能有70分的水平,滿足騎游通勤黨是沒問題的。要是想認真騎車,那就最好找自編輪組,Kinlin車圈、DT或者Sapim輻條,久裕、DT這類大品牌的花鼓就OK。
接下來就該考慮輪胎了。其實輪胎對滾動阻力的影響不比輪組小,可是有的輪胎有更好的防穿刺功能,理論上換成低滾阻輪胎,有更高的爆胎風險,並不是穩賺不賠的改裝,所以把它的優先順序放後一點啦。
自行車因為輪胎本身接地面積就小,而且速度相對汽車慢很多,再加上極端惡劣的天氣沒人會騎車,所以排水性能不是特別重要。如果你不怕爆胎(其實所謂防穿刺也不是絕對不爆胎,人品不好該爆還是爆,就是概率問題),勇敢地換上更窄的、可以打更高胎壓的光頭胎吧,換胎如換車,這句話在自行車上也成立的(如果你原配胎足夠佛系的話)。
改完輪組,其實就看你對自己的那套變速系統覺得夠不夠用,如果覺得夠用,那下一步就可以開始搞輕量化配件了,座管、橫把,這些是減重性價比最高的部位。
如果覺得套件不夠用,檔位數不夠多,那就去升級套件吧。但總的來說,升級套件的核心目的是增加擋位,讓齒比更加綿密。至於套件的級別,只要是能裝車的,調得好都足夠准,區別只是重量和手感。
我喜歡Shimano比較輕和順滑的手感,但是Sram硬而直接的手感也有不少人喜歡。買Shimano的Deore指撥加105後變,或者速聯的X7指撥加X7後變基本就夠了。對變速性能影響更大的是後變,也就是說,撥低一級,後變高一級,這是比較高性價比的玩法。
牙盤對性能提升的比例是很低的,雖然改了一個牙盤是個人都看得到……除了原廠牙盤實在太差,否則就是改到沒東西改了,或者你已經晉升為入門發燒級車友了,才去考慮的一個部位。
很多人說改了牙盤騎起來更硬。但其實以我自己換了好幾款牙盤的體會來說,除非原廠確實很菜(不過很多3000元以下的車,牙盤確實挺軟的),改與不改騎起來的區別不是很大。
改裝主要的貢獻是輕量化和顏值,就跟鍛造輪圈似的。牙盤幾乎就是越貴越輕,我覺得剛開始玩牙盤,買個Shimano 105系列,代號5700那款一體牙盤就挺好的,比較輕,價格也OK,剛性達到專業競賽級的95%。
好了,我覺得以上的這些改裝攻略,對於入門級車友來說已經完全夠用了。改車無止境,不止汽車,改裝自行車也可以很有樂趣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怎樣把普通自行車改裝成運動車
我在這里要說說關於我的改裝車(不是汽車)是自行車…首先我買了一個捷安特的ATX-670,由於本人比較喜歡張揚,所以大紅色作為我的首選(還有藍色)。在當天沒有什麼改裝,因為當初並不知道這輛車有什麼缺點,可是幾天之後就發現,第一,車頭桿(俗稱前扶手)顏色很難看,感覺不結實,所以就換了一個非常專業的車頭,具體品牌不提(如果對金屬的不喜歡,想要更高端的還有全碳纖維的車頭桿,價格在398左右),隨後還有一個碳蓋(固定車頭與前減震的蓋子價格50左右),第二次,問題沒有多少,主要是應用硬體,我選擇了一個貓眼(CAT EYE)8用一般用戶就夠用了,價格148。還有一個風鏡(用途可以防止高速騎行,風使眼睛無法睜開,或者小異物進入眼睛,價格168(作用基本沒有什麼區別,主要挑選適合自己臉形的)第三次,我選擇了換掉原配腳蹬,因為原配質量太差,我換了一個全鋁合金的價格50,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我對車子越來越不滿意,有不斷的追求,這次首先更換前減震,把輪鍋換成錨釘式的,安全程度明顯提高,並且將前車帶換成超小摩擦帶(必須換一個配套的內帶),後帶換成一個摩擦稍小的帶(不用更換內帶,最好不要再換一個超小摩擦帶,因為不能只追求速度而忽視了安全問題),並且我也將輪胎變成快拆式的,因為方便修理,然後我提升了我的變速(由原來的3-7-21變成3-8-24)速度有很大改變,最後我安裝了機械碟剎(由於原配剎車是輪剎,在下坡時會因為長時間使用產生很高的溫度,導致剎車效果減弱,甚至失靈),在這里還要提到一個就是油碟(在剎車線的管內全是油,這種碟剎建議初入門者不要使用,因為價格貴,保養貴,其次是它雖然不容易出現故障,但是只要出現故障,絕對是非常嚴重的,比如汽車中的剎車失靈)使用後感覺很不錯!現在我的車子在我辛苦的改裝下已成為專業級別的車子了,肯定有人問花這么多錢自己配還不如自己直接買個好的成品車,我可以保證如果店方將我的車子上市,按照正常的賣價格會更高…所以建議自己改裝,如果有什麼別的發燒友有什麼別的見解希望可以給我留言,我們進行更深的交流,就說到這里吧…
『柒』 怎樣把自行車車輪由滾珠改裝成軸承式
自行車滾珠軸檔結構的改裝軸承式的方法:
1、頭管內珠檔結構改軸承結構,測量頭管直徑,按原車頭管規格選擇適合的碗組(軸承結構)進行安裝即可。
2、前、後花鼓珠檔結構改軸承,可以按原車車架和前叉開檔尺寸選擇適合的前、後軸承花鼓進行改裝,或者直接購買適合原車開檔的軸承式成品輪組即可。開檔尺寸即前、後花鼓在車架和前叉上的安裝尺寸。通常山地車前叉開檔為100毫米、車架開檔為135毫米。公路車前叉開檔為100毫米、車架開檔為130毫米。
3、中軸珠檔結構改軸承,常見的自行車中軸都是英制中軸所以可以換裝各種英制的軸承式中軸,包括內置和外掛兩種。如果想保留原車的牙盤,需要選擇跟原車牙盤匹配的中軸,珠檔結構的牙盤通常都是方孔的,所以想保留原車牙盤就要選擇方孔的內置軸承中軸,按照原車中軸的長度購買新的軸承式中軸即可。
『捌』 關於自行車改裝內三速的問題
可以是可以,但一般的車架沒有變速線的過橋座,需要五花大綁一下!可以試一試.(車架主梁前後各綁一次,尾部三角的底管靠近五通處結扎一次,靠近尾鉤再綁一次)
前面的大齒輪叫牙盤,不用換的,但是你需要看看內三速的飛輪和牙盤在豎直上看在不在一個平面上,否則就得換中軸.
後輪的輻條不用換,如果原來是*3的編法換了內三速後可以改用*4或*5的編法.但是車圈有可能換,因為有32孔和36孔之分,一定要匹配.
400元全辦下來可以.樓主放心,捷安特店一般不敢坑人,而且貨的質量也有保證,放心用吧.現在您既然都改完了,就不要考慮買新的了,騎壞了這輛再說.
『玖』 急需用自行車改造的斜躺車圖片!
到摩配城購買:電機,電瓶,控制器,充電器,變速手把,這些裝好大概要一千元左右就成了簡易的電動車輛,並不美觀,建議還不如買一輛呢
『拾』 改裝自行車(安裝五個貨籃,前面一個,後面四個)可以上路嗎
改裝自行車(安裝五個貨籃,前面一個,後面四個)可以上路嗎?山地車可以安裝車前籃。裝法如下:
需要准備一個專門用於安裝在運動自行車的前車籃,籃子下方無支撐,安裝於橫把和立管上。准備好一個車籃安裝支架(前面是平板,帶有兩個用於連接掛鉤的孔,後面是一個活扣,可以用螺絲連接的)和一個藍筐,然後將支架扣在車把下方,擰好螺絲,再把車籃掛在上面,固定螺絲即可。
也可以去專門的自行車維修點請專業人士安裝。
(10)自行車改裝汽車圖片大全集擴展閱讀
山地車部件選購:
車架
一部山地車是否騎的舒適,是否輕巧易控,能承受多高的強度,能用多長的時間,能否升級等,關鍵就是看車架了。
車架大致分為兩種:硬尾車架、全避震車架(軟尾車架)
簡單說下車架大小的選擇:一般根據身高選擇車架。
車架與身高參考數據:
14寸-150-160 15寸-155-165
16寸-160-170 17寸-165-175
18寸-170-180 19寸-175-185
20寸-180-190 21寸-185-195
在2009年之前,幾乎所有的山地車都是26寸的,直到2009年,,MARMOT土撥鼠自行車公司在美國華盛頓研發出全世界第一台27.5寸/ 650B整車。
由於該車型具有能使自行車發揮最佳的操控性、穩定性、安全性以及最佳的性能,自此,自行車界新的輪徑革命正式到來,各大品牌紛紛效仿開發該尺寸整車,27.5寸/ 650B整車逐漸成為自行車市場主流產品。
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比例都不一樣,腿長臂長不同,教大家一個最簡單最實用的實際測量方法:穿著你的鞋,跨著車架站立在車架上管,雙腳與肩同寬,胯部與車架上管應有5—6厘米左右的距離;若上管接近或挨著胯部就是車架大了,若上管離胯部太遠就說明車架小了。
喜歡越野的車友就要選小一些,胯部與車架上管應有6—10厘米左右的距離,。這樣操控性好,安全性高,因為越野是比較危險的,所以車架要小一些。
硬尾車架
騎起來更省力,更輕巧,價格低廉,2000左右的架子就不錯了。
硬尾車,顧名思義,沒有後減震功能,但大部分都有減震前叉。幾年前,要在這兩者中做出選擇還很簡單:人們通常都會購買硬尾山地車。隨著後減震技術的發展,到底是購買硬尾山地車還是全減震山地車就很難抉擇了。
盡管全減震山地車改進了很多,但硬尾山地車技術也在發展。選擇硬尾山地車還是全減震山地車取決於您打算騎車做什麼。憑經驗來說,您打算穿越的地形對技術性要求越高,您就可能需要一輛硬尾山地車。
硬尾山地車是非公路地形、單行道及競賽的理想選擇。它比全減震山地車更輕、更耐用且更便宜。更輕是因為車架上的零件更少,更耐用是因為它沒有樞軸或後減震需要保養。
這意味著它需要較少的維修保養費,所以用起來比較便宜,最初購買的價格也較低。基於這些原因,硬尾山地車一直是許多越野競賽者的選擇。無論您是山地車的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老手,硬尾山地車都是很不錯的場地賽自行車。
一般大家常用的有:Giant ATX Pro/XTC FR/Team, Merida TFS/HFS, Trek 8500, Trek Elite 8.9(8500升級款), Specialized S-Works硬架, 拉皮200等等
軟尾車架
也稱全避震車架,更舒適,過顛簸的山路時不用減速,不過騎起來有懈力,不適合長途,價格較高,尤其是選擇一款優秀的後避震器,價格跟車架價格不相上下了。
車架種類
市面上這么多種類的車架結構,各個廠牌都略有不同,但是大致上都可以分為以下三個種類,而各種類下又有其它的次種類,我們將談到的包括:
固定轉點 a.單搖臂(Monopivot) b.連桿式(Fauxbar)
虛擬轉點 a. Horst link b. VPP c. NRS d. Lawwill e.abp
其它a. URT b. i-Drive c.app
踩踏對避震車架的影響
避震車架最令人在意的就是對踩踏力量的反應,由於避震車架的前三角跟後三角是分離的,因此踩踏的力量有可能會造成避震器的壓縮或拉伸因而產生能量損 耗,而這樣的情形我們稱之為'Bobbing' (雖然有人翻譯過這個名詞,但我覺得翻得並不好,所以沿用原文)。
先進的車架設計就是希望能達到避震器對踩踏力量沒有反應,此時我們稱車架對踩踏的反應為 '中性(neutral)'。
一般常見的有:Specialized epic(xc),Giant anthem(xc),Merida 96(xc),Trek Fuel ex(trail),Ibis Mojo(am),Santa Cruz Nomad(am),此外還有Intense,Marmot, Yeti,Kona,Nicolai等等。
前叉
前叉是山地車中科技含量較高的部件,硬前叉的山地車已經不多見了,基本都是帶避震器的前叉。全世界有幾家廠的前叉不錯:RST、SR Suntour(三拓)、DNM、RockShox、Marzocchi(馬祖奇)、Manitou、FOX、BOS……其中前五個廠的叉子有1000元以下的普及型號叉。
前叉的介質種類:彈簧叉、阻力叉、油簧叉、油氣叉
制動系統
制動系統包括剎車、剎把、剎車線。
山地車用兩種剎車:[V剎]、[碟剎],而普通自行車的[吊剎]不常見。
V剎:力量很大,因為是靠摩擦輪圈制動,所以輪圈一定要調整到位,且不容易形變。
碟剎:比起V剎,更不容易把輪胎抱死,高速行駛的時候,抱死很危險,會導致側滑和翻車。碟剎的價格很貴,好點的都在千元左右,V剎400元能買相當好的了。